时间:2022-10-30 21:00: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教育 心理健康
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所受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致使他们心里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情况令人担忧。因此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从各方面的调查表明,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儿童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从更深层次去促进学生的成长。众所周知,健康还包括道德健康。从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去看,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中心,其中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思想基础,而学生本体的思想品德的进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是在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明白做人的真谛,掌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本领的。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就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健康。
二、小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地区的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这组数字虽不能说是触目惊心,但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小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心理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三、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消极倾向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倾向。
(一)形式化倾向
有相当多的小学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升学、应试才是根本。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研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课程化倾向
有些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甚至还考试。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还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小学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其人格,仅靠传统的学校德育是不行的。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光靠一两个途径想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全面启动、全员参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教育渠道都应有心理教育的成分,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该关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好自身承担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学校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2、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
3、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和课程
(二)家庭方面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于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和谐发展,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促进措施。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貌、用平等、和谐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二、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淡化学困生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体验成功,使学生了解班集体的荣誉得来不易,是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增强自信心。当然,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实行轮流班委制等,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3.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 ;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小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着,这毫无疑问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我观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致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 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俗语说的好“对孙子只许疼,不许管”,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 家长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在农村为数不少的家长,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根本就没有塑造孩子健全心理的意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片面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就是教育的全部,忽视对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引导。
4.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时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的能力。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但首先要树立以下这些观念:
1.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老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 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班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4.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记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并还有时间上的规定。
6.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个案教育。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的心声。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室,带小学生参观比讲它的作用更合适。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2)与人谈心。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善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小学这个基础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高庄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品德修养
通过二十五个春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本人对小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了解如下:现今小学生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一)自我为中心 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本班有不少的同学以我为中心,其原因――他们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二)自私自利 , 在当今经济意识的冲击下,人们更器重物质利益;这种意识,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导致孩子们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三)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他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有些孩子缺乏爱心,看到有些同学受欺负时,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四)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是指不能承受一点挫折与压力。但人的成长无法离开挫折,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有时洞察到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面对挫折时,简直是天崩地裂;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甚为突出,我县境内已出现两位七岁的单亲家庭的儿童,自杀的现象,不得不唤起人们的醒悟。。。。。。其原因,孩子们没有明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和特征” 没有自控能力。
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帮助他们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唤起她们树立保健意识,并对出现心理偏异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服务。促进他们正常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从教学过程中所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特点: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既然我们了解了以上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呢?略谈几点: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1、智能训练,如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2、学习心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竭力教会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感!4、人际关系的指导,开展多种活动,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正确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培养孩子们面对社会压力,应具有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品行。6、性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和技巧。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内容。具体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指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学校恐怖症,厌学等。2、情绪问题,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负性情绪问题。3、常见行为问题,指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如说谎,胆怯等。4、身心疾病,指孩子因心理困扰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自己讨厌全班同学,全班同学也不爱自己等现象。5、问题,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给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大影响;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多数比较孤僻。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份爱心。让他们的性格开朗起来!从学校方面来看,频繁的单元检测,成绩的排名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如暴力,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里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预防与消除孩子们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知道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感到不足之处颇多,略提几点改进策略:
(一)应当加强心理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已任教多年的教师进行心理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使每个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二)加快“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完善编定。
(三)各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大对该课程正常实施的监督,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切实进行。
(四)充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心中有爱,教会学生感恩,教会学生坦然面对人生,教会学生心胸开阔,教会学生自信,自强等。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0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是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带给了人们许多的新鲜事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多的受到了信息多元化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如何保证小学生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不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小学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就应该默默奉献自己,挥洒自己的青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1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成长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接受知识才能更加积极,才能更好、更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从而在成年后为国家做贡献。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就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引导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爱的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采用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并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目前,不少学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倡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对于心理学进行生硬的说教,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定义和概念,强行要求学生记忆这些知识,无疑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一丝丝的积极作用,甚至还会让学生在强化知识记忆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2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从教人员都可以从事这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是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应付心理,缺乏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必要的评估和检查制度,这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形同虚设,使一门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科变成一门学校应付检查的科目,这些都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3.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年代,小学生容易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内向、自卑等心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办公室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沟通中培养学生积极地人生观,让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2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认真的保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应该不管在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中,都可以有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3.3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同学,心存感恩,世界便会充满爱。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默契与配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加美好;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家长互动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判断善恶,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备真善美的高品质的人才。
4结束语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意志、以及各方面品质的好坏。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疏导,探索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体系,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小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借鉴,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彦江.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02:77.
[2]杜贞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J].才智,2013,31:176.
1.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对于许多事物的理解及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自卑、沉默、性格孤僻,直接影响到其健康发展,甚至对其今后的人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需要重视其心理健康。在课堂上,老师应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的工作,控制好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等活动,心理氛围处于最佳状态,体验情感、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心灵的沟通更加充分。有一个典型案例:某学校的五年级女生,性格内向,没有朋友,学习生活习惯较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作业错误率高,成绩起伏较大,分析其各种因素发现其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她期望太高,喜欢将其与其他孩子相比较,并对其持否定态度,后来经过转校,老师对其也没有较多的重视,加之胆小沉默的性格,与其他同学的沟通较少,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脆弱、不合群等问题。针对该情况,心理健康老师将该学生的情况如实反映给任课老师,上课时老师对其进步予以鼓励、赞赏及支持;课间让她帮老师做一些简单轻松的事,使她有了较大的价值认同感。老师与其家长充分沟通后,使她在家庭中能得到合理的肯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也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主动与同学交谈,在集体中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满足合理需求
小学生的合理要求包括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物质需求是保障生存的必要条件,心理需求包括赏识的需求、榜样的需求、成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沟通的需求、表现的需求等,任何一个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都会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供更好的条件。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对许多事物没有判断力及自制力,容易为了满足需求而采用不正确的方式,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满足其合理需求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正确的引导,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3.提高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生生活范围较为狭窄,与老师的接触较为频繁,老师的思维逻辑、言行举止、言论观点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的变化,因此老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而且其自身需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及较高的素质,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老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耐心、爱心及真心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塑造,净化其心灵,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对事物的善恶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灵。
4.改善校园环境
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校应尽量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设施环境。学校应拨款将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修整教学楼,购进相关的体育设置、教学器材,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使学校呈现出环境优美、公共活动场所整洁、教室明亮的景象。优美的环境下,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陶冶其高尚情操,从小建立起环保意识。②文化环境。在操场边或者学生活动较为集中的位置建设文化宣传栏,各个教室均组织学生制作黑板报,进行文化宣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处于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优化其心理环境。③风气环境。学校应注重风纪的管理,净化校园风气,班级也应该做好相关工作,使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行为,培养行为控制能力。
5.建档并跟踪调查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因此需要将学生的情况制作成系统的信息档案,信息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生活能力、与其他人的相处状况、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为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的变化及成长,发挥出全力,改正缺点。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性格、意志、人格、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想象、思维逻辑、注意力等各种品质和能力。因此需要学校、家庭成员及社会各界均重视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立格.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医生”[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三成多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小学生出走、自杀、杀亲等事件频见报端,引发了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关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对中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有重要影响。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个体成长阶段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急剧变化,骨骼肌肉快速生长,第二性征逐渐显露,他们要逐步适应自身的这种变化,接受一个全新的自我。
身体成长的同时也为中小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他们接触到更多人、事,建立更复杂的关系,接受老师、同学、社会带给他们的诸多影响。中小学生在认识自我、探索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道德观念和价值意识。
但是,不同于身体的快速成长,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速度相对缓慢,身心发展不平衡带给他们更多成长压力,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个阶段,人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始质疑以父母为代表的权威,希望摆脱各种来自成年人的束缚,即进入我们常说的叛逆期。
对于尚处成长期的中小学生,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社会发展外在环境变化都将对其心理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而纵观现阶段教育实际,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因素
1.课业压力大。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学业压力较大。虽然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课程改革,正逐步调整和完善升学评价体系,但中考、高考“指挥棒”效应仍然较大,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学生个体评价还是分数占大头,这对很多学生都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在双休日、假期等时段为孩子报名参加种类繁多的兴趣培训班,让孩子们直呼无暇喘息。
2.外部信息环境复杂。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媒体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开拓中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过早接触到了不良信息。中小学生心理不成熟,是非标准、处事原则都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影响。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颓废、消极、负面的信息不断流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了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因为这些不良示范走上歧途的例子屡见不鲜。
3.生活范围小。不少中小学生的生活轨迹是学校、家庭、兴趣班三点一线,少有其他活动及与真实社会接触的机会。生活环境单一,导致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缓慢,抗挫折能力弱、承受能力弱、易偏激、遇事冷漠、自我封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性格缺陷,难以塑造健全人格。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教师缺乏工作经验。无定期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正着手从软硬件两方面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现阶段而言,有很大部分的学校心理引导不够有力。
5.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往往等事发后才知觉。因为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宠溺太过,无原则地放纵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缺位。还有许多家长想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但是苦于没有科学手段,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实际效果。
6.人际交往带来压力。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相对孤单,进入学校学习或接触社会时,会遇到各种人际交往问题产生不适应现象。青春期的懵懂、自我的重新认知和定位、与师生、他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都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渴望独立又害怕挫折、敏感脆弱又缺乏抗挫折能力等矛盾心态。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很多人容易将心理健康问题与“精神疾病”混淆,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种习惯意识并不科学。多数人虽然心理相对健康,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心理卫生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个体成长、发展及人际交往,因此需要时时关注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保持心理相对健康状况,让自己能有更好地状态参加学习、工作,享受更好的生活。学校、家庭或其他对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明确区分“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不要等到问题发展为疾病才采取行动。
建设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管理和活动组织。有条件的学校可自主建立或联合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多种心理辅导器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家庭或困难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专题活动,抓好新生、毕业生及其他特定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重点突破。加强心育队伍建设。举办心理教师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辅导,互相交流经验,解决教师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贯彻全员育人理念,组织以班主任为代表的非专业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考取心理辅导资格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轮流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设计班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记录表,由心理委员记录近期办学学生行为表现的变化情况,定期上交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或咨询中心,进行专业分析,相关结果记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探索“学生发展顾问制度”。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发展顾问制度将为学生带去心理、学业、生活等综合性咨询辅导,学生发展顾问可由教师和有经验的学生担任,一些担任顾问的学生现身说法式的经验将给辅导对象提供更切实的帮助,取得更好心理辅导效果。
开展多项体艺实践活动。学校应推动学生社团发展,组织种类繁多的“阳光体育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强健学生体魄,引导其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提升其融入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积极乐观、耐挫折的阳光心态。学校可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开发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和经验阅历。
抓住家庭教育这个重点。最近几年,在学校的带动下,不少家长学校已经有意识地融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以引导家长有效观察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的心理教育。但是仅有这样的知识渗透是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家长还应不断进行充电和调整,在学习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同时要建立多元化教育目标。家长的评价对孩子发展尤其是起步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成绩为主的单一教育目标势必导致孩子单一追求成绩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目标的设定应包含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交际能力、实践水平、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从而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应设置有效的奖惩措施,杜绝单纯的物质奖励或极端的打骂教育,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和错误的价值导向。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开放日等亲子互动活动,多与孩子接触,多观察孩子的表现,敏锐捕捉细微变化,及时肯定进步,指出并引导改正不足。
【参考文献】
[1]范明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对策[J].文学教育,2012(6).
[2]韦丽珍.学生心理疏导策略浅谈[J].广西教育,2004(24).
[3]张晓杰.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
[4]陈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成才之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