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04:55: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与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从百年大计看当前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
在施工项目工程工序的建设中,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百年大计和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实,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施工项目工程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从百年大计的角度,针对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项目控制的必要性
项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人力、时间及其它资源,改变工作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如果这样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调整或修改目标。这个过程就称为项目的控制。我国基本建设中浪费现象十分惊人,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的情况相当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论文,因此加强项目控制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很多,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这些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设备的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在国内,一般认为人的因素对实现项目目标的干扰最大,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用行政手段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项目,使项目失误;或者工人技术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责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设备因素的干扰,如材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应跟不上,延误工期;设备制造企业不履行合同,设备质量低劣;设备不能按时到货等。如果我们能设法找到项目干扰因素,试图预先控制中间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差,就可以对项目实行主动控制。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论文怎么写。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项目管理论文,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2、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保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论文,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Internet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对于工程进度,项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单位,在开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检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承建单位按季、月安排实施计划,检查其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对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及时掌握其动态,当发现某一环境脱节时,除在有关的人员参加例会上加以阐明外,同时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计划部门及至上级计划部门提出,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最初的报价到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抓住计划这个环节,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以实现合同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 5、质量控制 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论文,是为了确保实现合同商定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论文怎么写。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施工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勘察、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项目投入使用过程的质量。因此,它是由建设全过程中各阶段质量组成的一个整体概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有质量控制的任务。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
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古今建筑业的结晶,其形象状态从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过渡到当今的高楼大厦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积累中不断的得到发展,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程建设管理者应不断积果经验,学习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1]陈恒.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6(01) [2]吴向东.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战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贯彻执行中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工作会议关于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以我厂“281”发展目标和实现今年天然气3.5亿方和原油10.3万吨的生产任务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厂2008年各项经营业绩目标,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围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全员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有力推动我厂科学、安全、清洁、节约、和谐发展。
二、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厂机关各部室、基层各站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促进我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创新的范围及内容
2008年,管理创新工作要紧密围绕我厂在2008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定“一个目标”、做好“两篇文章”、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四项工作”、实施“五个推进”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管理论文及发展研究课题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工作。
(一)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要紧紧抓住事关我厂发展的重大性、疑难性、紧迫性问题,创新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必须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成果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机构设置、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内容;在创新或改进安全环保、降本增效、开发管理、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相关产业、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方面内容;借鉴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其它企业管理方面内容。
(二)管理论文。要密切结合公司和我厂管理或改革的实际,有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对企业的改革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管理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真实、结论明确,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理论研究性和实效性。论文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企业经营决策、战略管理、安全管理、hse体系、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劳动用工、法律事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全面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方面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三)发展研究课题。从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展焦点问题等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国家、中油集团公司及中油股份公司政策、法规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家和上级有关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劳动工资、环境保护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及其变化情况,客观分析由此产生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以利于企业正确解读、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完善内部配套措施;二是对我厂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研究。根据公司和我厂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对我厂各项业务的发展方式,以及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职能战略进行研究。三是对我厂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根据公司重组整合后的管理需要,对我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大力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四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核心,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企业稳定形势维护等展开研究,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我厂的经营现状和开发前景,主要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开发管理、投资项目、资产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信息化、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以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理念、方法、手段等为内容,通过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形式体现的创新活动。
厂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主要业务及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出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活动。各部门主要侧重于专业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各基层站队主要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基层班组和岗位员工主要侧重于小改小革和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创新。为此,全厂上下要全面动员,积极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实践活动。
1、安全环保管理重点在如何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推进安全环保管理运行体系建设,风险排查与隐患识别,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能力、实效性等方面进行创新。
2、节能降耗管理重点围绕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在建立节能责任体系,开展节约挖潜创效活动,提高集油、注水、机采、供热等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各种耗能设备消耗定额,降低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创新。
3、投资项目管理重点在完善投资体系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和运行管理流程,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过程跟踪管理,强化项目后期评估评价,严格项目考核等方面开展创新。
4、成本控制管理重点在成本的全面预算管理、单元核算、成本结构的优化组合、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5、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围绕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防范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改进培训方法,严格培训考核,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实施创新。
6、资产装备管理重点在资产的信息管理、资产的盘活利用和使用效率、资产分析评价、设备技术管理、设备现场管理尤其抽油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7、物资管理重点在物资消耗定额的完善、物资计划、集中采购、仓储及使用跟踪管理、物耗分析评价等方面寻求创新。
8、开发管理重点在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建设标准化油水井等方面进行创新。
9、基础管理重点在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等方面开展创新。
10、法律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围绕法律风险识别,完善风险防范预案,健全法律防控体系,积极探索法律工作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运行办法,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开展创新。
11、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探索文化与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
四、厂管理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好我厂2008年管理创新活动,让管理创新活动站在高处、落到实处,使其更加贴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厂成立管理创新项目领导组:
组长:
组员:
厂管理创新领导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法规科。
主任:
组员:
五、厂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小组责任
针对管理创新工作的范围及内容,厂各部门及基层站队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分层级、分专业,综合协调,抓住重点,明确任务,严格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1、实行层级管理。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程度、可预期效益的大小和可推广应用的领域等因素,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三级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并使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
对于涉及层面广,跨部门或专业,制约我厂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等项目将列为重要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统一管理。
重要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按项目实施的要求成立课题组,确定项目长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和工作任务,排出运行进度,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一般项目由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结合管理工作实际确定创新课题,并实施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各基层站队要发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技术能手、班组长等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作用,围绕岗位生产管理实际开展小管理、小改小革和管理创新建议等活动,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全员管理创新实践活动。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专业属性和特点,各专业科室要承担起相应项目的实施管理主体责任,针对本专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创新立项审查、过程跟踪、验收评价等活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厂企管部门是管理创新的综合协调部门和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健全管理创新组织,建立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及专家数据库,制定和督促落实管理创新方案,组织立项审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六、管理创新项目组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本着注重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原则,抓好立项审查、实施控制、验收评价、申报评审等关键环节,对管理创新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
1、立项审查
采取逐级申报审查的办法确定立项课题。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确定管理创新课题,要求每个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向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至少申报2项课题;每个班组申报不少于1项课题或建议。
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审查,确定向公司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和厂自行负责的管理创新项目,并将确定的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2项以上)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申报立项。
2、项目监控
(1)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要按立项审批确定的课题,结合具体管理工作运行,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的项目长或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半年对该课题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总结要有工作写实与分析评价。
(2)检查指导。为督促各基层单位、各部门更好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工作的质量,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创新计划项目采取不定期过程监督和检查指导;同时,调研各项创新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调整创新方向和工作运行节奏,并总结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定期下发检查考核通报,及时公布每个管理创新项目的开展情况及运行状况。
3、项目验收
对实施完成的项目,厂各项目组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理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要组织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项目关键节点的过程控制,创新项目在生产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必要的实施现场和相关的基础资料等,验收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报告;要通过现场考核、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验收,还要在验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并交流优秀创新成果。
对未完成的项目,相关项目组要写出阶段性的总结上报;失败的项目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并上报。
4、成果评审。
(1)成果申报:
①凡属公司统一管理的计划创新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②凡属厂管理的一般创新项目,由各创新项目组负责向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经验收合格并后评出的优秀项目成果,再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2)成果评审: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评审程序:
①管理创新办公室对申报成果统一分专业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初评;
②对初评结果提交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
③对评审出的优秀成果,提交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批。
(3)成果:厂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优秀成果统一进行和评价,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会议交流、学习、应用于生产管理实践。通过评审,对效益突出的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七、建立管理创新奖励机制。
设立管理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让在创新上有贡献的员工得到荣誉,得到实惠,受到激励,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创新工程的积极性。获得部级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10000元、二等奖的奖励8000元、三等奖的奖励6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8000元、二等奖的奖励6000元、三等奖的奖励4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6000元、二等奖的奖励4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获得部级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9000元、二等奖的奖励7000元、三等奖的奖励5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7000元、二等奖的奖励5000元、三等奖的奖励3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5000元、二等奖的奖励3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
八、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管理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决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不是一项额外负担,而是研究解决本单位、本专业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为此,厂各基层单位、相关科室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使每名员工清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通过宣传,使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肩负起创新的责任,使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创新实施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是目前管理创新工作最薄弱之处,必须要加以改进。在创新立项后要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组织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对创新项目不能放任自流,坚决克服年初立项,年底总结,不管中间过程的现象。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创新成果,真正使创新成果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创新实践,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既规范有序又扎扎实实的开展。
(三)各基层单位、各部门要成立组织,开展好管理创新工作。要求于3月26日前研究确定立项课题,完成申报工作,并排出运行时间,组建项目组。要及时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全过程实施管理,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结果。12月22日前申报创新成果,要求创新成果、论文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3号字体、楷体,创新成果控制在5000字以内,管理论文不超过3500字。
附录:1、《管理创新课题立项申请表》
2、《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3、《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附1
立项申报表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含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
本单位曾获奖级别、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
预计效益
创新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项目实施
起止时间
推荐单位
签署意见
(盖章)年月日
附2
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报送时间:年月日
管理创新领导小组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主要领导
成果主要
完成人
成果创造于何年何月,在本企业已实际应用多长时间、多长范围
成果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核实印章)
本项成果是否已在本单位推广应用,推荐单位对推广应用有何建议、打算
成果简介
申报单位印章:厂长(经理)签字:
注:本表只对成果的来源、性质、理论依据、结构内容、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作1000字以内的简要说明,另附专门材料(最多不超过5000字)
附3
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全称
成果实施时间
年月至年月
成果实施范围
成果计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标测算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1
申报前一年效益额
万元
2
实施各年累计效益额
万元
3
平均年度效益额
万元
4
申报前一年效益贡献率
%
5
申报前一年投入产出率
%
本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年月日
上级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论文关键词:财务部门,绩效考核,设计
一 、企业财务部门绩
财务部门是每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兴衰
(一)财务部门绩效
(1) 资金运作
资金运作能力是企业财务部门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投资规划与决策,
(2) 财务管理
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财务部门需要进行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票据管理、报表管理等基本
(3) 风险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尤为常见。其中很大一部分风险都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的合
(4)战略执行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执行部门,能否很好的执
(5) 塑造良好财务形
公司的财务形象是公司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良
(二) 财务部门绩效
(1) 差异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治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部门绩效考核的目标、具体做法、相关
(2) 可控性
对财务部门绩效考核计划、执行结果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都应该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要保证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
(3) 层次性
财务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有差异的。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就是企业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都必须要执行
二、对财务部门绩效
(一)财务部门绩效
1 准备工作
在对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
首先是衡量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绩效,找出工作中的改进点,进行系统的工作改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能力,促
(2)分析财务部门绩效工作,
在对于财务部门绩效工作的分析、优化绩效考核流程
(3)构建财务部门绩效
建立财务部门绩效考
表3-1 财务部门绩效考
通用指标
(20%)
办公费用
劳动纪律
环境卫生
文件、会议精神及处领导指示的传达与落实
执行力提升
考核数据质量
管理提升
关键指标
(50%)
资金运作管理
财务管理
经济活动分析报表
预算管理
费用管理
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
会计核算和财经纪律执行
税务筹划
投资融资合理性设计与评估
临时任务
企业财务部门绩效考核通用指标(占总权重的20%)
指标
标准
分值
考核摘要求向使用部门提交相关资料
提交相关资料每拖延1日扣3分,内容错误1处扣1分。
企管科
10
与公司内部及集团内部单位业务开展有序,联系通顺
工作协作差,联系不彻底,关联部门、单位不满意1次扣5分。
企管科
考核数据质量
5
按时准确地提供分工内考核使用的相关数据
每延误1日扣3分,提供的数据每错误1处扣2分。
企管科、审计科
管理提升
10
每月初5日前提出有见地的工作创新或合理化建议
每延后1日扣2分,每一季度至少采用1项,否则扣5分,合理化建议得到公司采用或者工作创新效果佳的,超过2项的,每超过一项加5分。
企管科
5
组织员工参加公司学习培训,不缺席或迟到早退
无正当理由缺席1人次扣2分,无故迟到或早退1人次扣2分,培训考试不合格的每人次扣5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人
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特点,结合以往工作经验,重点运用特尔斐法,通过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和确定企业财务部门绩效考核现行的合理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考核:资金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活
表3-3 企业财务部门绩效考 企业财务部门绩效考核特定指标(占总权重的50%)
指标
标准
分值
计划和要求
评分标准
数据搜集部门
资金运作管理
2
严格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办理收退转付款票据等业务
未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的收、退、转和付款业务,未经公司领导签批同意擅自收取,1次(笔)扣3分,错误1笔扣6分。
绩效考核小组
10
及时足额的组织资金,并且要有效的控制降低筹资成本
要保证合理科学降低筹资成本,每环比降低10%加5分,每环比增加5%,扣8分,筹集资金不利,影响企业使用的每次扣10分
绩效考核小组
10
对于闲置资金要合理利用,科学的进行资金的保值增值
对于闲置资金运用合理,获得高于同期市场利率的加5分,而由于金融环境变化使资金贬值的每次扣5分
绩效考核小组
4
按规定前向有关部门报送资金预算和使用情况说明
延迟1日扣2分,错误一处扣2分
企管部
10
现金安全管理到位,安全措施得当,完善紧急情况预案
抽查到安全隐患的每次扣8分
绩效考核小组
财务管理
2
每月5日前提交上月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延迟1日扣2分,错误一处扣2分
企管部
2
每季度首月10日前提交上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延迟1日扣2分,错误一处扣2分
企管部
2
对超五千元以上的单项活动或工程要没有预算审批不予报销或付账
没有预算或审批手续付款的一项扣4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对报销发票严格审理,不得出现违规或假发票
发现报销一张不合规定的票据扣4分
绩效考核小组
4
严格执行住宿、交通等报销标准和补助的标准
实际报销或补助金额较标准偏低1次扣2分,实际报销或补助金额较标准偏高1次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报销的品类和相关手续符合管理规定
超规定的品类范围报销1次扣2分,手续不全给予报销1起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复核相关部门提交的各类需开票的单据和票据无误
票据或单据存在错误,经过认真复核可发现而未能发现,发生1笔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依据各种开票信息,准确开具相关发票
自身原因导致发票错误1笔扣3分,开票错误造成欠款的,每笔扣3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发票开妥后财务管理论文,当日通知相关部门领取。
每拖延1日扣1分,造成严重后果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4
按规定编制和报送各种报表
财务报表4日前报出,每拖延1日扣1分,财务报表数据出现错误,1笔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2
无特殊原因,凭证、报表及税务资料20号前归档
每晚1天每项扣1分,资料丢失1份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4
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科目错误1处扣2分,核算错误1处扣2分。
绩效考核小组
4
遵守会计制度或财经纪律,依法开展会计工作
违反会计制度或公司规定等1次扣2分,上级、审计等部门检查发现1项违纪扣2
企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同,财务部门的工作也应随着企业工作的重点的不同而突出自身的工作重点,集中有限的精力做好重点的一件或不多的几件事情。如在对于某化工企业的调研中,公司的财务部门
三、财务部门绩效考核
(一)考核指标定性与
在绩效考核的发展中,考核主体越来越重视考核指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考核指标既要在定性的角度给予财务部门整体绩效的评判,又要用具体的考核数据来
(二) 多种绩效考核
由于企业发展的状况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职能不断扩展,尤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其绩效考核体系比较庞大且相对复杂,一种绩效考核方法是难以完成
(三) 多主体参与、
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它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外界相关主体联系密切,这要求对于财务部门绩效考核要
(四)多方面改进、
随着财务部门战略作用的日益凸显,企业必然对财务部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对于财务部门绩效考核的最终落脚点即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改进,通过绩效考核以后财务部门的多方面工作改进,进一步改进财务部门的工作绩效,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的资本运作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更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这一战略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性进步。
整体性进步
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对财务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吸收不同的意见,听不同的声音,以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多部门协作
对于财务部门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的。因此,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绩效考核将不再单单使用一种方法,亦不会单单基于一种理论,而是多种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方法相结合
作为科学考核的基础,使定性的绩效考核有更稳固的理论依据,定量的绩效考核会呈现出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从而使整体绩效考核更有说服力。
定量紧密结合
应注意的问题
当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某子公司的上市工作,以及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的一体化建立等,这样在这一年度对于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将重点考核这两件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比重将占总权重的30%。
分。
绩效考核小组
税务筹划
14
通过享受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给公司节约了资金
合理运用税务筹划方法,为企业环比节约资金10%以上的加10分
绩效考核小组
投资融资合理性设计与评估
10
对于企业每项投资、和融资决策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评估
对于公司投资、融资设计、评估出现偏差,造成企业损失的,每项扣8分
绩效考核小组
临时任务
4
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阶段性任务
【关键词】食品安全 市场秩序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吃饱转到吃好上,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日前了2007年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全国37座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4.7%;36座城市猪肝和猪尿样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1.6%;22座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为0.2%;22座城市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污染监测合格率为4.3%。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安全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一直高居榜首,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民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王志刚,2003),80年代的研究主要在管理模式上,强调经济效益及成本分析是提高食品安全及质量需求的主要方法。1986年Katherine Clancy在相关著作中主要关注消费者对公共政策的反应。1987年美国康耐提卡大学成立了一个地区研究项目,有组织地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消费者个人特征影响其接纳信息和应用风险信息的能力。Caswell从1988年开始在康耐提卡大学从经济学角度就食品质量安全以及营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先驱性研究。1989年Tanya Roberts和Van Ravensway观察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流程原因,认识到政府规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1998年Riston和Li Weimai从保持可接受程度的食品安全的金融含义的角度出发,提出安全和成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认为人们期望食品安全的程度应该有一个安全的最优水平,但由于风险知识不对称、食品安全是公共品、食品安全的社会成本以及客观科学根据和消费者观念的不一致等原因,几乎很少市场经济的方法可以提供这种最优水平。
美国学者Jone Antle在1995年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框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规制进行了深入研究;1998年对食品生产部门进行高效率食品安全规制分析;1998年分析了政府和厂商采用HACCP规制措施对于提高肉类产业质量成本的影响,分析了食品产业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结构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1999年对食品安全规制在工厂层面上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深入分析;2000年对政府在肉类产业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进行了研究;2001年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包括具体行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厂商行为、消费者行为、政府行为和独立机构行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的关系等。
2、我国研究现状
在我国,2004年由周应恒和霍丽最早使用“食品安全经济学”的概念。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怀(2005)、程言清和黄祖辉(2003)、刘小和(2003)、乔光华和辛盛鹏(2002)分别研究了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招回制度、食品安全标准、HACCP体系等,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张云华、孔祥智和罗丹(2004)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两阶段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为安全食品供给的食品产业纵向契约协作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郑风田(2003)认为我国应该由粮食安全战略向食品安全战略转向。李标(2004)从“反公地悲剧”出发主张减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赵农和刘小鲁(2005)从政府进入管制方面实证研究了市场进入管制对于厂商最优质量水平和市场质量水平的影响。岳中刚(2005)从消费者、厂商、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原因入手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安排的变化。程启智和李光德(2004)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历史变迁问题。贾利(2002)从我国食品安全形式逐渐恶化出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市场使用和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林镝等(2003)提出了加强食品产业链的安全管理的思想。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主要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厂商行为的研究及政府规制与监管三方面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依然无法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解及解决框架。本文希望能从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农产品市场的秩序建设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社会秩序是“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的行动结构”,即参与其间的个人遵循一般性规则并进行个人调试而展现出来的作为一种结果的状态。因此,市场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一种,可定义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市场秩序的构成要素按照特定繁荣市场交易规则安排行为所形成的一种秩序状态。在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对他人的行为就具有稳定的预见性,秩序鼓励着信赖和信任并减少合作成本。秩序是市场高速运转的前提,完善的市场秩序能够防止不利于改进社会或个人健康、安全的行为出现。
农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经济学研究都将农产品市场作为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是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在买者和卖者之间是不对称的,农产品质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农产品市场也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秩序能够调整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保护农产品市场的公平交易,实现农产品市场给全社会带来的最大化福利,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是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依据成本和收益不能内生化的方向不同,外部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的负外部性,另一种是积极的正外部性。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也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市场上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产生的正外部性;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产生的负外部性。
(1)正外部性的具体表现。安全食品的厂家生产了安全的合乎市场标准的高质量的食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食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消费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行为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社会效应,就此产生了正外部性。与此同时,安全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正面印象,当消费者不能准确地分辨优质产品和伪劣产品时,就可能凭借安全食品厂商留给他们的印象去购买食品,其实买到的是劣质食品。结果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也产生了正外部性,无形中助长了劣质食品在市场的流通,同时因为劣质食品的成本较安全食品要低,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占据了安全食品的一定市场份额,从而使生产安全食品厂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2)负外部性的具体表现。消费者购买到的劣质食品不只损害其身体,在其心理上也造成了购买阴影,而且同样的感觉在消费者间的传递容易产生一种避免购买此类商品的症候群现象,同时对市场上所有此类商品产生怀疑,使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由以上分析可见,由于市场中出现的外部性现象,使得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商的利益受到损害,市场份额和收益都下降;而那些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商也因为外部性现象的存在获得了上升的市场份额,市场趋向有利于后者。这必然形成市场导向,引导市场的资源配置向劣质食品转移,安全食品在竞争中逐渐减少,于是出现劣质食品充斥市场、排斥安全食品的困境,导致市场失灵,最终破坏市场秩序。
2、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充分则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掌握信息贫乏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只要有市场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食品交易市场,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导致不安全食品问题的出现。
(1)信息充分的市场。假如食品交易市场是个信息充分的市场,那么食品的安全品质就很容易被获得,就像简单问题的表象一样容易被人们所识别。消费者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就将符合主流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他们既按照偏好在收入及价格约束下购买所需数量的安全食品,同时厂商也将根据时常需求和成本分析向市场提供安全的食品。
(2)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实际生活中,食品市场是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对于某些不安全的食品,无论是在购买前还是在消费食品后都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其对健康的影响。生产者跟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掌握量是不同的,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消费者在自我保护方面处于弱势,而一些生产者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实施机会主义,欺骗消费者,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使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
(3)信息不确定的市场。某种程度上,食品市场不仅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同时也是信息不确定的市场,有些在市场上流通的食品,生产者并没有比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如因为农药残留导致的不安全食品,生产者也不一定知道在其商品中残留农药的多少及其是否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又如“苏丹红事件”中,初期生产商也并不比消费者知道的多。因此,尽管生产商在生产流通流域比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多,但是对于食品的安全信息他们有时同样面临着不完全确定的问题。即使生产商完全掌握了这些安全信息,也不能保证该信息能够完全准确的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而且其传递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三、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
要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首先应抓住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农产品市场,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秩序来达到解决市场失灵、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
1、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
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维护需要依靠农产品市场的内部市场规则,主要依靠农产品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这些制度能界定和保护产权、降低交易费用、保护农产品市场公平的市场交易,建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有序竞争的农产品市场。要做到规范安全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做到优价优质。创立并维护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声誉,政府有重点的对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进行抽检,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加大生产者的违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信任度。整合现有安全农产品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合理分工,使消费者更容易辨识安全农产品相关信息,同类国家级安全农产品的认证职能应尽早合并,并统一相应安全农产品标识。通过用消费者能简单读懂的信息来提高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对称,建立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安排。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食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食品在流通消费领域的安全性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只有严格控制流通环节食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整个食品链的安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物流体系的建设,要重视以农产品物流为主导的农产品生产性物流,即产前、产中、产后物流,为农产品提供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一体化服务,形成较长、较粗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其建设可以从政府及农产品物流企业两个角度出发。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的开发生产等;大力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角度来讲,要改进和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改进包装技术,加强在路途中的冷冻保鲜技术以及农产品物流增值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整合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农产品物流品牌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大生产大流通;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开辟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新模式;借助第三方物流模式,延伸农业化产业化链条。
3、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农产品质量信息分布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因而需要有效地制造和传播有利于消费者分辨的正确的市场信息,只有消除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想尽办法使之与其他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厂家区分开来,消费者依据此种信息来确定其是否愿意购买,从而达到优质优价,使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厂商与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商不能形成博弈,减少逆向选择行为,改变安全食品在市场中不利的局面。在信息不对称的农产品非价格竞争上,市场准入制是政府实施主体的制度设计。对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约束农业生产者的质量行为,并为消费者提供依据。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其通过政府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主要是严把市场入口的产品质量关,使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可以进入市场,不合格的拒之门外。重视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加强标准检测认证等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农产品认证标签制度,严惩违规行为。
4、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政策监管
市场失灵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自由市场机制自身不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行动进行调整,更正自由市场机制下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薄弱的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对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除了依靠规范的市场秩序,更主要要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监管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实行责任追踪制度,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其产品的过程中对其健康造成损害,要追究生产者和提供者的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由此来增加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机会成本,使其从事这种行为的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从而遏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市场质量水平的消息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冯立果:食品安全问题:市场分析与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 王兆峰、张海燕: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创新建设与民族贸易发展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宁:我国食品安全社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4] 周应恒、霍丽:食品安全经济学导入极其研究动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4(8).
[5] 蒲应龚:兼顾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7(4).
[6] 李苏、韩科峰: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现象[J].市场论坛,2006(2).
[7] 李勇、任国元、杨万江: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干预[J].农业经济问题,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