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航天科技论文

航天科技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3 15:2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航天科技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航天科技论文

篇(1)

英文名称:Cryogenics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101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6516

国内刊号:11-2478/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由所办负责科技学术论文、著作的收集、管理、归档工作,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1~2次国内空间环境工程等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科技论文年均两百篇左右;每年本所参加国际声和振动、空间环境材料、空间碎片等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十项;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年均20余篇,均围绕该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和发展。由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为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所的整体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导致对空间环境及相关科技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科技论文齐全归档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工作方面,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1.档案管理不到位。虽然目前对科技论文的归档范围已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疏于严格管理。使科技论文归档的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档案人员不能主动收集科技论文,致使部分科技论文作者将论文存在自己手中。

2.审查不严格。航天科技有严格的保密审查和技术审查规定,但有部分作者为了图方便和省事,未经审查就直接将科技论文投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造成科技论文归档不受控。

3.档案意识不强。部分科技人员不能自觉地将所发表的论文主动归档,特别是被EI、SCI等国际主要检查收集的优秀论文,甚至将论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未能意识到科技论文是航天科技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技术支持。

解决科技论文归档与利用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在各项紧张繁忙的科研型号任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对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和利用价值被忽视。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一是在所网页“学术交流”专栏,增设“论文归档”栏目,大力宣传科技论文归档的要求及其重要性;二是利用每年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活动,在征文通知中明确提出论文归档的要求;三是采用职务晋升方式,将是否归档作为一项硬指标,作为晋升的加减分项,把归档工作纳入科技人员的职责范围;四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有效宣传,树立科技论文归档意识,将档案意识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将科技论文归档工作纳入所的档案工作计划中。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享科研成果。我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者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任何个人或团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能据为已有,要做到学术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3.健全完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进行管控、不留死角,使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保证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4.严格审查手续,保证受控。为了彻底堵塞未经审查就发表科技论文的漏洞,确保发表的科技论文归档。应在严格执行所有关保密管理办法及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所办负责学术交流的管理工作和科技论文的归档工作,做好一出一归的闭环管理。

首先,要逐级审查待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通过《国内会议及刊物的审批表》进行审查管控,采用处室、专家两级审查制度,经单位保密部门审核后出具《保密审查证明》后,方可对外提供和发表。从根本上杜绝了未经审查就的问题。

其次,所办将全部发表的论文及论文审查表均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存档,分类整理立卷,并编制检索目录供大家查询利用。

5.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本所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科技奖励制度,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术交流水平,数量逐年上升,论文归档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对论文奖励制度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规定被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lsevier E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收录的论文及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与物质奖励,对于及时归档的论文作者,于每年年终特别发放现金奖励。调动了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推动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收效显著。

6.与晋升考核挂钩,刺激归档热情。为了促进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保护知识产权,要求申报者和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主管部门分别递交清单,将主管部门提供的发表清单作为依据,每年参照论文归档情况进行评比。评比数据与员工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挂钩。将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此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论文作者主动归档的积极性,由被动归档变为主动归档,更加有利地确保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科技论文归档的齐全完整。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科技成果共享

自从2004年开始,在网页主页面上建立了“学术工作”专栏,下设学术动态、学术论文、学术成果3个栏目。该专栏自建立起,通过较高的点击率,充分说明大家对学术成果检索利用的关注程度。利用信息化管理网页平台,达到了宣传和交流空间环境工程领域里技术和成果的目的,也促进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

篇(3)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第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如果生活给了你一个柠檬

神秘适合年级:铃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科教项目访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让自己随时“灵感在线”

亲历美好岁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拾零

新闻

观点

思考

异域传真

读书

地外生命科学探索

点击科学

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阅读材料(一)]

抗生素滥用使得流感治疗愈发艰难

科学新闻

荷塘里的“不速客”

物理可以这样学

气候变化的故事旧报纸中的气候变化故事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硕果仅存的北京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

也许会引起你震撼的一本图书

感受发生的一切聚焦科博会 感受新科技——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拾记

广西青少年机器人赛事激情舞动五月天

学习钱老科学思想 传承科技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钱学森科学思想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举办

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全国各地“我的低碳生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活动相继开展

传统混凝剂“搭配”处理高浊度钢铁废水

电容式谷物水分传感器探头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气吸式精播机种、肥作业智能计量检测系统

科普骄阳 辉洒八桂——2010年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广西活动成功举办

人工喂养北京雨燕雏鸟初探

小白鼠情绪与行为研究

双底多功能节水促生长花盆

夏至日正午日影测量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改善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青少年科学DV活动设计方案

叶脉标本DIY(初中一年级)

火山喷发

自制单向阀

飞舞的火焰

观察冰核中的气候变化

多功能实用画架

多用链节拆补器

安培力的大小方向演示仪

网文撷英

消失中的森林

科学新闻(2010—05—08)

老水塘里的“怪虾”

点击科学

科海拾贝

让孩子乐在其中——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巧设游戏,优化中职生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思考

“氯氢化合”实验Flash课件的制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STS”教育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怎样把学生吸引到科学课堂上来

篇(4)

【关键词】航天型号 质量管理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源于航天型号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质量管理是航天型号成功的生命线。航天型号的典型流程可以分为设计、生产、测试、运行和结束,而调度和质量管理贯穿其中。质量管理是保证型号成功最重要程序,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服从质量管理,同时质量管理也为各项工作明确要求和方向。下面对设计、生产、测试、运行、结束和调度这6个方面与质量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1设计中的质量管理

设计是源头。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可以分为:设计中的会签评审制度,设计后的状态管理制度,设计后的复查改进制度。

设计中的会签评审制度需要对设计的会签、评审有明确要求,通过制度保证设计的产生历经层层审查,确保设计的相对正确。所谓相对正确就是在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下我们的设计能达到最佳状态。

设计后的状态管理制度包括设计状态固化和设计状态更改。设计状态固化就是要求设计状态的正确、唯一,严禁设计状态随意更改和设计版本的不统一,保证设计状态受控。当设计需要更改时,有对应的审查制度,更改时的签审人员必须覆盖原状态签审人员,更改的合理性分析和落实情况检查必须完备,确保更改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经验的丰富,设计再复查制度也是必须的。设计的再复查包括识别旧状态未发现的风险点,和对新技术更新的风险评估。前者是为了纠错,后者是为了创新进步。

2 生产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是过程环节,生产决定了设计效果的实现,生产的质量控制决定了产品生产的质量。航天产品的生产除了单机的生产,还包括了装配、总装、转运等各个操作环节。生产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生产工序的控制。生产工序是从设计、工艺文件变更而来,是对生产操作的直接指导,反应了对设计要求的执行情况。

(2)生产环境的控制。生产过程中需规定对防静电、洁净度、多余物防治等控制环境进行要求;生产器具的标准也归为生产环境的要求范畴,如定力扳手、恒温加热台等等。

(3)生产人员的控制。生产人员需进行岗位培训,必要的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部分关键工作甚至需要定岗定人,岗位人员的设置还需考虑双岗多岗制度。

2.1测试中的质量管理

航天测试包括了在型号运行前的所有测试项目,包括了各种环境试验下的测试。测试的质量管理从3个方面进行:测试方法的管理、测试仪表系统管理和测试的环境管理。

测试前需明确测试的方法,操作流程,测试的数据判读以及测试故障后的处理。没有规定测试方法的测试是无效的,测试方法是测试的指南也决定了测试的意义。

测试的仪表系统须有明确的计量要求,保证仪表系统的正确性。

测试的环境系统须有明确的环境指标要求,明确环境指标正负公差,环境指标值必须量化。

2.2运行中的质量管理

型号在测试完成正确后,按照总体计划,进入运行阶段。航天型号的运行阶段一般包括发射段、飞行段、寿命完成后处理或返回段。运行中的质量管理主要从流程安排和人员安排两方面进行。

运行的流程设计需规范,流程设计需考虑到正常情况下的流程设计以及异常情况下的流程设计。

人员安排需从人员培训、人员定岗两方面考虑,同时人员的安排也需考虑正常情况下的人员安排以及异常情况下的人员安排。

2.3结束段的质量管理

型号的结束代表了型号完成告一段落,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去梳理总结。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将来,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成功型号任务留给我们的财富。

结束段的质量管理需明确设计生产图纸的归档及封存,许多国外优秀的型号任务所产生的文件资料重量往往超过型号产品本身重量的数十倍,可见型号产品资料的重要性。

型号所产生的专利、论文必须及时收集存档,成果申报也是反应型号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2.4调度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型号调度负责型号的计划进度,型号质量管理负责型号的质量优劣。调度与质量管理相互配合,当调度与质量管理遇到冲突是,调度需无条件服从质量管理。型号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型号任务过程,并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俄罗斯最新运载火箭――“安加拉”原定于2014年6月27日当天发射,后该火箭发射因技术原因被宣布取消,其发射时间被推迟一昼夜。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向总统普京汇报时,普京是这样说的:“请不急不躁的工作,认真分析一切,一小时后报告。”普京的话也体现了调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 结语

中国航天如今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航天技术为推动科技进步、国防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目前我国在深空探测、载人航天,以及卫星运用方面和美、俄两国还有不小差距。在中国航天"十二五"以及后续发展规划中,只要持续不断努力,坚持质量管理,未来中国航天一定能赶超美俄!

参考文献:

[1]周辉著.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周黎明著.质量控制技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简介:

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以康氏长波理论为基础,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及科技创新等角度加以分析,得出世界经济第五长波已来临的结论,并推断第五长波的起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

原苏联 经济学 家康得拉季耶夫(以下简称康氏)对英、法、美等国从1780年到1920年的140年经济状况进行 统计 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着40-60年的周期运动(亦称长波),每个长波又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期,各持续20-30年。根据统计,从1780年到1920年西方经济已出现过两个半长波。他预言第三长波的下降期开始于1920年。后来的世界经济运行的结果正是如此。人们据此推断,第三长波的结束期为1945年,并以此为起点开始第四长波的运行。

当前对世界经济第四、第五长波的起止点存在疑问,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将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看成同步,如均以1945年为起点;那么,其结束的时间自然就要一样了,如此,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就自然不能成为其经济周期的新起点。第二,是将世界经济周期等同各主要 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周期,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日、欧各国经济不振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说世界经济已开始新的长波了。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世界经济第四和第五长波的转折点。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冷战结束之前,世界经济运行周期主要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周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及东欧 社会 主义 国家发生解体,并转轨 市场 经济;同时,

(二)发达国家 经济 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同步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长波的幅度更长,大约是60年左右,而世界经济的长波却是50年左右。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换代后,将淘汰了的机器、设备、技术等转移到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市场作为各国竞争的大舞台,谁能获得领先优势,谁就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各国激烈竞争的结果加快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从而缩短了世界经济运行周期。

世界经济周期是各国经济周期的有机构成,而各个国家经济运行周期是不同步的。若世界经济第四长波的起点是1945年,经过大约50年,结束时间的指向正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三、世界经济周期运动的动力源仍是创新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世界经济长波的出现,往往与重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关。因为造成经济波动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产业的生命周期决定经济运行的长波。康氏第一长波与第一次产业革命相关;第二长波则与第二次产业革命联系;第三长波与 电力 、化学 工业 及汽车相伴;第四长波则与原子理论、航天科技、 计算机 技术相随。那么,第五长波的出现,一定要伴随着重大的创新出现。事实上,这些创新已经出现了。

20世纪9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在推动美国经济长久繁荣的同时,迅速席卷全球。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现在的70-80%。知识的生产和 传播 不再是简单地为工 农业 生产服务,而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知识经济在创造一系列新部门、新产业的同时,将使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部门发生深刻的变化,使 社会 生产各部门成为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的载体,使整个国民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支配21世纪,并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时代。

这一时期,科学家破译了人类基因密码、出现了克隆技术;人类的触角已伸向火星;新能源、新 材料 等领域出现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如纳米技术等。

篇(6)

关键词:可展机构;结构类型;可展机构应用

引言

可展机构具有承载力大但收拢时所占空间小,收放灵活和运输方便等优点。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的发展,尤其在重工业领域,可展机构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便利性[1]。但可展机构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传统文献中并没有具体分类研究,而且开发空间巨大。所以针对该类机构的系统性研究亟待加强。

1 可展机构的特点

(1)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设备收缩后体积小。这是可展机构最大的优点,也使得其作业所要求的占用空间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工作时对机坑的处理会十分简单。它能够在任何已有设备上直接使用,而无需修改设备结构和机坑深度[2]。

(2)载荷能力大、稳定性好。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讲,大部分可展机构的承载能力偏大。由于其稳定的结构,可展机构在额定承载能力和伸展长度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3)定位精准。大部分可展机构在运行过程能确保在行程的任意一点精确定位,并锁定高度,不像液压设备会因温度的变化或泄漏产生位置变化。

(4)运行平稳、噪音较低。由于其连续成型原理,无垂直方向爬行,使得机构运转平稳安静,除驱动装置的运行噪音,大部分可展器本身的工作噪音很低。

(5)效率高。大部分可展设备的总传动效率较高,通常可达到 80%以上。

(6)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可展机构的结构精巧而简洁,所以可展器本身的安装工作简易而快捷,一块伸缩机构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即可安装使用。

(7)通用性高。可展机构对使用环境没有太高要求,使其经常在太空、海洋等复杂环境下工作,并依然保持其稳定性。

2 可展机构的结构类型

2.1 剪叉式可展机构

剪叉式可展机构具有结构简易、承载量大、操控性好的特点,因此在各种环境下的装卸、现代物流、高空营救与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剪叉式可展机构是一种传递力的结构,并且对力起导向作用。如图1,拐臂3、8分别与横梁焊接橐桓稣体,剪叉机构最高和最低处的剪叉臂分别与上、下板铰接,内剪叉臂10与滑轮7铰接,滑轮7可以在滑道11上滑动,内、外剪叉臂之间通过销轴5连接,可以绕其相对转动。气缸伸缩,柱塞拐臂8与气缸相对转动,从而使内、外剪叉臂绕销轴旋转,使滑轮在滑道中滑动,进而改变内、外剪叉臂夹角,从而实现机架的伸展与收缩,完成对机构上物体快速升降。是一种生活中常见而简易的可展机构,应用范围广,对驱动机构要求不高。但因其停止位置不够准确,精度较低的缺点,也使得其很难在高精度要求的环境下工作。

2.2 薄壁管式可展机构

薄壁管可展机构是一种原始的可展机构,它结构简单,展开运动是依靠薄壁发生弹性变形,展开所需的时间短。19世纪60年代,加拿大就研发了STEM。它是利用弧形薄钢尺本身能自卷曲的特性,完成机构的收拢和展开。在此基础上BI-STEM是由单个STEM发展而来的[4][5]。它是将一个薄片被重叠放在另一个完全一样薄片内部。改良后两个薄片形成的机构比一个STEM的钢片窄,提升了机构的机械性能,弯曲刚度和抗扭刚度。其收拢后超小的体积,简单的构造,使得薄壁管伸展机构在未来充满了开发空间。

2.3 铰接杆式可展机构

铰接杆式可展机构作为一种线性展开机构,展开后为格柱状,在太空十分常见,通常由几种长度不同、内带驱动弹簧的杆件和铰接头组成,展开状态下具有比其他可展机构更高的刚度,能够完成大跨度的伸展。这种伸展的原始驱动力为扭簧的弹性势能,在直流电机的驱动下,通过螺纹千斤顶驱动。铰接杆式可展机构具有精度高、展开刚度高以及展开效率高等优点。其铰接杆的纵梁较短,并非贯穿整个桁架,且纵梁和横向支架均为刚性。关节上的驱动弹簧提供了展开时的驱动力[6][7]。

2.4 充气可展开机构

充气式可展机构常用于大型次结构体的展开,如太阳翼、天线反射器、气闸舱等。1996年美国取得了膨胀展开天线空间展开试验的成功,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展开式结构、展开式天线(如图4)和太阳电池阵等方面。近年来,各国专家针对空间充气展开结构进行了充分研究,因为它质量小、热稳定性高、收缩效率高、可靠性高、结构的复杂程度低,可应用的领域多。不同于其他可展机构活动机构过于复杂,所以有可能在不同环境不同领域下代替其他可展机构[8],是未来可展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3 可展机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1 航空航天

当今大型可展结构已成为航天科技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无论是卫星上的可展天线、航天器上的气闸舱,可展机构在航天航空领域的身影无处不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有的可展结构主要有直线可展机构和螺旋式可展机构两种。其中更多的体现在卫星上的天线系统。卫星上的天线伸展机构是卫星反射器和卫星星体的连接部分。对卫星的天线反射器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在人造卫星开始环绕地球运转后,天线伸展臂会带动天线环形桁架一起展开,是确定天线环形桁架工作位置正确的重要因素,保障了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与发射。天线伸展臂能否及时、准确的伸展到位直接影响了整个卫星发射任务的成功与否。同时,对于卫星整个物理结构来讲,可展机构在展开状态下,它的结构参数对整个天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很大影响[9]。所以,可展机构在航天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3.2 日常生活

可展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舞台的升降。1988年,具有加拿大专利技术的板带自组螺旋可展器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退伍军人纪念中心首次进行使用。它是将一盘水平螺旋板片拉开,如图5。然后连续插入一种垂直螺旋片,就组合成一个由两种螺旋片连续自锁的垂直螺旋管柱。水平螺旋板片的上下表面设有特制凹槽,能够保证垂直螺旋板片轻松地啮合并精准的定位。这一组长螺旋组合结构在垂直方向能承受很大载荷,并将载荷连续增大和降低[10][11]。且运行平稳工作噪音小,所以能够很好地完成舞台升降的任务。除了舞台升降机构,学校等公众场合经常使用的电动伸缩门,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剪叉式可展机构,由很多的铰接杆重复铰接构成,通过改变杆与杆之间的夹角,完成整个伸缩门的开合。它超大的伸展行程成了它最大优点,简单驱动方式和低廉的成本,也是它普及的重要原因。

3.3 机器人领域

如图6所示是一种应用于清理炮弹发射后炮筒内的残留的尘土、油垢和渣土等问题而发明的一种旋转可展机器人机构[12]。它是基于空间可展机构运动特征分析,将一个旋转的底盘和一个空间可展机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旋转伸展功能的机构,代替士兵完成武器内部的保养任务。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13]。解决了炮筒内部的可能存在问题,节省战场上的宝贵时间,体现可展机构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重要地位。

4 结束语

可展机构具有展_后面积大、收拢时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放和运输等特点。在航天航空、日常生活,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这种机构的机械设计和运动分析研究得到国内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而对于不同可展机构的开发与应用,还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韩莹莹,袁茹,郑钰祺.环状可展机构运动学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 24(9).

[2] 张颖,段慧文.“大螺旋”在剧院领域的应用[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11(5).

[3]虎小舟,虎军科,胡国华.剪叉式举升机构建模及关键参数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J].2010,26(4).

[4]赵国伟,杜杉杉,卫巍 .伸展机构技术的空间应用与发展趋势[J].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2008.

[5]林上民.空间伸展臂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6]MAguirre Martinez,DH Bowen,R Davidson,etc. The Development of A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Deployable Satellite Mast in CFRP,1986.

[7]Gross,D Messner. The Deployable Articulated Mast--enabling Technology for the Shuttler Adar Topography Mission[C].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erospace Mechanisms Symposium,1999.

[8]孙宏图,袁茹,王三民.正方形可展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4).

[9]王刚,袁茹.大型空间天线伸展臂的结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及理论,2006.

[10]刘永光,甘立刚.伸缩可控的杆状空间伸展机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7.

[11]梁锡昌,蒋建东.特种螺旋传动机构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10).

篇(7)

计划先行,重在科技制度建设

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科技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因而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科技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学校每年初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确保科技工作不走过场。为了把科技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技工作,学校加强科技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等,以制度规范科技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技工作的开展。

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来,使科技工作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成立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

创设浓郁的科技校园环境

1.利用宣传阵地,营造创建氛围。学校在明确了科技工作的目标之后,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等阵地,扩大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科技工作深入人心,为科技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2.打造硬环境,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活动室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小小气象站、科技画廓等科技活动阵地。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

3.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技教育“学科化”。学校科技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技教育“学科化”,科技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学校一方面重视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技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重视各学科间科技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技教育,联合进行科技教育渗透,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学校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学校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关科技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技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技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技教育,争当科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2.专家引路,培养骨干。学校积极与市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做学术报告,来校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技活动,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技教育骨干,并担任科技辅导员,有了这样一批科技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工作。

3.科研导航,开发科技资源。为了丰富科技内涵,整体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学校大兴教学改革之风,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教科室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技思想,围绕科技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技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批教师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型的教师队伍。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实施科技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技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科技兴趣小组。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开展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着重开展以培养学生对科技兴趣和好奇心的科技教学活动。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了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如:快乐科学兴趣小组、环保社团、电脑机器人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气象观察兴趣小组等。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科技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青少年健康”、“应急救治”、“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等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开展小论文、演讲、漫画、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推动科技教育活动,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了读书教育的质量。

3.校园科技节。学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每学年11月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每年5月举办红豆科技周活动。在科技节期间,学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论坛,科技制作,科研成果评比,电脑绘画大赛,科技板报及科技影视展播、网页制作比赛、科技调查等系列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和开展春、秋两季全校性的大规模科技航模比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校级比赛,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广,使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真正地实现了普及,达到了充分彰显学生的自我个性,拓展科学见识,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科技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