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学结合论文

工学结合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7 07:2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学结合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传媒领域的重要趋势。面对这一热点现象和问题,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客观地呈现“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领域分与合博弈的发展现状,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web3.0技术环境下传媒生态的未来图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媒介融合 web3.0 云计算自媒体

数字技术的发展,受众需求的细分以及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催生了媒介融合趋势的出现。媒体问的兼并与重组,媒介内容、网络、终端的融合与发展,全媒体理念的形成与推广等都成为媒介生态中的重大变革。尽管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学者们依然对该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对各方观点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我们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介融合及其主要论断

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用三个相互交叠的圆圈来表示不同工业“即将和正在趋于融合”的发展态势。这三个圆圈分别代表计算机工业、出版印刷工业和广播电影工业,尼葛洛庞帝还指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1983年,美国传播学者、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概念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为该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发展壮大,该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兴盛。通过对媒介融合问题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归纳,笔者认为,当前学者们对该问题主要持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即绝对融合论、绝对分化论和先合后分论。

1.绝对融合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与媒介融合问题有关的学术论文共有722篇,其中有将近2/3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将媒介融合作为行业背景来探讨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传媒生态发生的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是我国较早对媒介融合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她在其2010年发表的论文《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中指出:“本世纪初,新一代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在传媒业的广泛运用,促使新闻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日益密切,新闻报道由单一媒体独立运行转向多种媒体融合传播。”

此外,蔡雯教授还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无论是目前广为关注的‘报网互动’‘台网互动’,还是正在一些传媒集团悄悄进行的组织结构改造,都只是‘融合新闻’在起步阶段的某种尝试。”蔡雯教授的研究是众多学者从微观角度探讨媒介融合时代传媒界应对之道的缩影。

绝对融合论把媒介融合作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前提展开各方面的研究,虽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但一味地强调合的必然性,却忽视了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融合不是目的,而是媒介生态变化中的一种表征,如何在媒介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加长远地把握未来,还需要有多维的辩证思考。

2.绝对分化论。就在媒介融合的研究日渐壮大和成熟的时候,有一些学者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的具体实践,对“绝对融合论”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媒介分化才是传媒发展的趋势。

学者陈国权在其论文《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融合论”质疑》中开篇就提出“今后传媒发展的趋势不是融合,而应该是分化”。作者认为:“在传媒分化的观点下,未来传媒形态将进一步分化成更细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传媒,变得更加五花八门、千姿百态。”

该学者选择了一系列媒介融合的失败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完全否定了当前传媒界出现的融合趋势,从相反的角度引起学术界对“绝对融合论”的反思,未来的传媒形态究竟是分是合,各方争论不休。

3.先合后分论。就在“分”与“合”争执不休的时候,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辩证地思考媒介融合与媒介分化之间的关系。

在论文《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学者彭兰指出:“媒介融合并不仅仅意味‘合’,更意味‘分’。”媒介融合将带来的是载体的“先合后分”的局面,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样仍然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并适应人们不同的信息接收习惯。

先合后分论打开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形态研究的新视角,学者们不再一味地探究是“分”还是“合”,而是结合具体的实践,提出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点,修正了以上两种观点的极端性和片面性。然而该论断认为,未来媒介将严格按照先“合”后“分”的顺序演进,未免陷入另一种绝对化。媒介生态丰富多样,发展方式也不尽相同,单一的发展路径根本无法全面地呈现未来媒介生态的发展图景。因此,过分强调分与合的先后顺序也难以避免将研究导入误区。

总之,以上三种论断各具特色,虽有不科学之处,但却较完整地呈现了媒介融合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素材。那么,在技术的推动下,在受众的需求中,媒介融合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媒介分化与媒介融合长期博弈、此消彼长、相生相克、和谐共存的过程。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业界现状――分与合的博弈

媒介融合是数字时代媒体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而发展出来的应对之策。融合是媒体发展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媒介融合旨在通过不同媒介形式的融合为各种媒介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及发展方式。因此媒介融合是分化中的融合,即保持各种媒介形态原有特点的深度融合,分与合是相辅相成的,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失败。昔日被称为传媒界“世纪联姻”的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并购案终究还是在10年后失败而终,双方既未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有机整合,还因为资金等问题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融合是小,发展是大,我们无需执著于为是分还是合找一个定论,传媒业将会在分与合的博弈中不断向前发展。

分与合的博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媒介形态各具特色,媒介环境千变万化,受众需求丰富多样,这个博弈是一个包括媒介内容与媒介形态、媒介政策与媒介利益、媒介发展构想与受众多样需求等的盘根错节、此消彼长的漫长而崎岖的过程。

1.媒介内容与媒介形态的博弈。近年,国内一些传媒集团提出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在内容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日常业务的开展以及重大事件的报道中都注重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合作与共融,推动了全媒体社会图景的形成。

然而,全媒体的构想虽然美好,但如何实现真正的内容融合却是各家媒体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就拿报网融合来说,纸媒办网站的初衷在于拓展业务范围,聚合受众分散的注意力,在网络传播时代找新出路。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将报纸的内容照搬到网站上,不但没有利用到网络媒体即时、海量、高互动性的传播优势,反而通过重复的信息传播引起了受众的厌烦心理。在内容与形态的博弈中,内容要以形态为导向,改变旧有的单一模式,提高融合性,从而不断适应媒介形态的多样与融合。只有实现内容与形态的水融,才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2.融合政策与各方利益的博弈。媒介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而融合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也成为阻碍媒介发展的绊脚石。

2010年1月21日的国务院国发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中规定:“‘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是当前我国针对媒介融合提出的最重要的政策范例,代表了国家对于媒介发展的规划和方向。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数字技术的进步、内容融合的发展对传输信息的网络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网融合”的提出能够实现不同网络业务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然而,在中国特殊的传媒政策及格局下,“三网融合”的进程严重受到行政区划及行业垄断引发的利益困扰,至今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笔者认为,在政策与利益的博弈中,利益的分化将会导致政策的分崩离析。“三网融合”过程中需要聚合的是三大网络通过业务融合而实现的共同利益,而分化则是在融合实现之后才能进一步开展,未合先分将使这场博弈陷入困境。三大网络应当以大局为重,在利益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在政策的指引下推动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3.媒介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与众口难调的现实之间的博弈。“受众中心”时代的媒介变革以受众的实际需要为参考,旨在满足其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当今社会,受众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信息需求的复杂化。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媒介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与众口难调的现实之间的博弈表现得十分突出。

受众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终端平台来接受信息的。终端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智能数字化终端成为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下终端融合的主要样态。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融合了作为电脑终端的imac、音乐播放器的iPod、网上音乐商店的iTunes。iPhone实现了设备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人性化服务,成为终端融合的典范。在iPhone的引领下,我国传媒业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iPhone终端的内容产品,如手机报、微博平台、网络电视等,而众多终端生产商也紧随其后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智能数字化终端,如汉王电子书、华为智能手机等。

终端虽然需要融合,但并不是融合得越多越好。媒介技术虽然丰富了受众的信息体验,但仍有很多受众喜欢旧有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受众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细分格局。因此,盲目地追求功能的多样,只能使受众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消费者追求的是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如果终端产品一味地拓展功能,只能增加产品成本,磨灭产品特色。

在媒介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与众口难调的现实之间的博弈中,满足受众需求固然重要,但是盲目地依从受众,完全按照受众的需求来制定媒介的发展规划则会陷入盲目扩张的怪圈,逐渐偏离发展的轨道。如何清晰地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参考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媒介发展构想,是这场博弈中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句话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在分与合的博弈中,媒介融合带来的多媒体、高互动性等全新体验改变了受众的阅听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使受众对媒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未来的传媒格局将呈现何种图景呢?

三、Web3.0技术主导下媒介融合的愿景――云信息超市中的自媒体移动传授

技术因素是推动媒介融合趋势出现的关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传播高科技。从Web1.0的大门户时代,到Web2.0的互动时代,再到如今日益兴起的Web3.0概念,媒介融合的趋势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加深,并不仅将对未来的传播格局乃至对未来的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Web3.0的核心是语义网的思想,强调网络的个性化和智能化,尊重用户体验,具有极强的数据整合能力,能够适用于多种终端平台,尽可能地满足受众自由便捷地获取信息的需要。

与web3.0技术环境相呼应的是云计算的提出与发展。当前云计算最主要的应用方向就是以互联网应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传媒采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检索和呈现,从而为受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体验,受众的多元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

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与普及,也为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

在Web3.0的技术环境下,在云计算的推动中,传媒格局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受众的自空前加强,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选择所需的信息,还进一步开始自主使用媒介,成为信息的者与传播者。就在大型媒体组织与微小受众之间的博弈不断深化的时候,媒介融合的新形态自媒体应运而生。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是由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的,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博客、微博、SNS等都是自媒体的表现形式。

当前微博的兴起使普通网民成为新闻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从郭美美的名牌手袋到故宫破碎的瓷盘,从日本地震中的核辐射危机到温州动车事故,无不展现着自媒体的强大力量。在此,笔者大胆地对媒介融合的未来图景进行展望。云计算提供的海量信息犹如信息超市一般琳琅满目,每一个用户就是一个终端、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具有个性化需求的自媒体。在Web3.0技术环境下,用户在云信息超市中自主地信息、接收信息,整个信息超市就由一个个自媒体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传播机制。此外,受益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受众将不必端坐在电脑前。未来的终端设备将具有更高的移动性,使每一个自媒体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便捷地信息。而专业性的媒体组织在媒介融合趋势日渐加深的同时,也将逐渐改变自身的定位,向内容生产和终端平台研发这两方面转移。,昔日具有绝对控制权的传播者和把关人将变成为受众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协调者与维护者。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习;模糊综合评价;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95-02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t practice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in advance. When the students enter the social, they can adapt to the job soon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It is significant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performance 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ly. Based on the fuzzy mathematical theo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post practice performance rating,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weight vector and use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rate th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performance. It i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reflects the reality better in the whole rating proc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ost practi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erformance rating

1 概述

近年来,在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毕业实习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技能等能力[1]。实习对于高校的学生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其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因为职业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出有操作技能的优秀工作人员[2]。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做好毕业实习工作,对于树立学生的择业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3]。实习教学工作涉及多方面人员的协作,在校内管理方面存在校内指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几方共管的情况,因此实习评价管理就显得很重要,对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做出公平、科学的综合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对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一种更接近现实情况、更为合理公平的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综合评价模型。

2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指的是综合考虑影响某事物的各种因素,使用模糊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的理论,科学的评价该事物的优劣[4],这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都是建立在均点集合论的二值逻辑基础上的,模糊数学方法则将二值逻辑扩展为模糊逻辑,克服传统评价方法评价模糊事物存在的缺陷,对不确定的信息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 将所有影响因素组成因素集U = {,,…,},m为因素数;

2) 将综合评价结果组成评价集V = {,,…,},n然为等级数;

3) 建立从U到V的模糊关系,R是一个阶模糊关系矩阵,表示因素对应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其中i =1,2, …,m和j =1,2, …,n;

4) 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因素集U的模糊权向量 A = {,,…,};

5) 计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并做出模糊决策。在本文的算法中,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由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此式中,表示max算子,表示min算子,。即按先取小再取大进行矩阵合成计算,表示被评对象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6) 取,则得出评价等级为。

3 毕业实习成绩评价模型

根据模糊数学评价原理和评测目标,构建毕业实习成绩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首先根据实际的实习教学要求,选取月报总结完成情况、实结完成情况、扩展类任务完成情况、问卷类任务完成情况、评价类任务完成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实习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7个评价指标,组成因素集U = {,,…,};其次确定评价集V = {,,…,},评价等级元素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然后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最后根据各因素权重进行合成运算。根据实际的教学评估经验,建立的隶属函数如下:

将每个学生的成绩代入隶属函数,可以得到一个的模糊关系矩阵R。

依据教学侧重点和教学经验设定各因素的权重。在毕业生实成绩中,月报总结完成情况的影响度为10%,实结完成情况、扩展类任务完成情况、问卷类任务完成情况、评价类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度各为5%,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影响度为40%,实习表现的影响度为30%。由此可得到因素集U的模糊权向量 A = {,,…,}={0.1,0.05,0.05,0.05,0.05,0.4,0.3},再结合每个学生的成绩评价模糊关系矩阵R,根据上述模型的运算公式可得到每个学生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取,即可得出该学生的评价等级为。例如为最大值,其对应的模糊综合评价等级为(即良好)。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价向量B进行归一化处理,再通过对评价等级进行赋值获得具体的评估分数。

4 模型应用

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只是从原始分数进行区分,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定学生成绩可避免仅从原始分区分等级的不合理性。原始总分相同的学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后得到最终的评级等级可能不同。例如有学生甲和学生乙两位同学,每个因素的成绩和按传统方式计算得到的加权平均成绩如表1,这两人的加权平均成绩都一样。

根据上述隶属函数,学生甲、乙的成绩评价模糊关系矩阵R甲和R乙分别如下:

再根据模型公式可分别计算得到学生甲和乙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甲和B乙如下:

B甲 = {,,…,}={0.49,0.4,0.11,0,0}

B乙 = {,,…,}={0.47,0.53,0,0,0}

其中,对于学生甲,最大隶属度为=0.49,所以其模糊综合评价等级为,即优秀;对于学生乙,最大隶属度为=0.53,所以其模糊评价等级为,即良好。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可知,加权平均分相同的情况下,在所有高权重因素中整体得分情况较高的学生会显得更加优秀和突出,这样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现了所有高权重因素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均衡性。相比传统的加权平均评定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侧重从高权重因素上整体评估成绩,满足了毕业实习成绩评定中各项因素的权重性和均衡性要求。由于此实例中只需要进行等级评定,不需计算具体的分数,所以不需要对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进行归一化处理,也不需要对评价等级进行赋值。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用于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成绩评定,避免了仅从原始加权平均分区分成绩等级的不合理性。实例表明,原始总分相同的学生,在所有高权重因素中整体得分情况较高的学生会显得更加优秀和突出,成绩等级会更高。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论有效体现了高权重因素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均衡性,使整个成绩评定过程更加接近现实情况、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马琴.基于Web的高职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考[J].电子世界,2013(22):166.

[2] 吕款款.基于.NET的高校实习生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Ad Hoc网络;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81-03

Design of a Smart Phon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d Hoc Networks

LIN Qiu-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Abstract: Mobile flexibility of ad hoc network lead to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currently,smart phones develop rapidly and support wifi,which formed ad hoc networks will convenient and afforda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key technology in the ad hoc networks famed by smart phones ,and build a ad hoc network architecture by the voic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in the smart phones.And I pro? posed a design of smart mobil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phones.

Key words: Ad Hoc Network; Smart Phon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d hoc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无线移动网络,它不依赖固定的基础通信设施,没有中心节点,具有自组织能力,抗毁性强,网络中的各节点地位平等,且具有转发报文的功能。一般适用于军事通信、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无法得到有线网络支持或者临时需要通信的环境。

随着wlan技术及手机应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加入了WI-FI功能,诸如主流的iOS、Android、Windows Mobile、Sym? bian等手机操作系统都支持无线网络的接入,为手机终端组建ad hoc网络提供了支持。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场合中,固定网络往往受损,导致人们之间无法通信,此时利用手机组建Ad Hoc网络进行通信就变的必要可行。同时,随着手机的应用发展,人们希望降低手机的各项费用,尤其对于学生这样的低消费人群,在小范围内如果可以组建Ad Hoc网络通信,便可以节省通信费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方案,以实现智能手机终端间无需借助运营商网络支持的自组织语音通信。

1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无线Ad Hoc网络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已有研究绝大多数针对介质访问控制(MAC)[18]、路由系统[17]、拓扑管理、功率控制、服务质量控制[9][12][16]、安全[11]等领域来开展,且通常以无线Ad Hoc网络作为一种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多样性应用为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成分较重。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IEEE802.11构建Ad Hoc网络并实现节点之间语音数据传输的成果不多。P.B. Vel? loso等人利用仿真实验研究了移动性和QoS提供等对Ad Hoc网络语音通信容量问题进行了研究[1];HuiYao Zahng等人研究了不同路由协议对语音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2];C.H.Saleem等人研究了利用Ad Hoc组建对等网络支持紧急情况下指挥控制系统的语音通信问题[4]; Feng GAO等人构建了Symbian平台下基于蓝牙无线Ad Hoc网络语音通信的中间件系统[3]。清华大学的陈萍萍在“手机终端的自组织通信协议的实现”[5]一文中基于Symbian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一种基于蓝牙和WiFi的Ad Hoc网络语音通信系统,但其测试网络规模过小。同时董梅也在Symbian平台下实现了流媒体即时通信系统[7],但同样存在质量保证跟网络规模问题,鉴于小规模网络和大规模网络的问题迥异程度较高,其实现方法在较大规模网络中的可行性和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李振宇等在“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中实时语音通信方法的研究”[6]一文中从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两个方面讨论了机遇As Hoc网络的语音通信方法,包括QoS控制机制等,但相关讨论建立在仿真实验基础上,并没有构建实验验证网络。

可以看出,尽管对Ad Hoc网络和VoIP[10][13]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公开发表文献未见关于“基于无线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终端语音通信系统”可以实用的成果发表。

2关键技术

由于Ad Hoc网络独有的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特殊的无线信道特征,安全性差等特点,所以需要考虑路由协议、服务质量保证、语音编码技术、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对路由协议与服务质量、语音编码技术进行重点研究。2.1 VOIP技术

VOIP技术是将语音电话建立在IP技术上的语音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语音信号,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将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封装处理,通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接收端,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重新装配,经过解码解压缩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模拟语音信号,从而达到利用IP网络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此技术在ad hoc网络上实现手机的语音通信,通信模型如图1。

2.2语音编码方案

通过网络传输实时语音与传输普通数据不同,应用网络的组成必须符合这种实时传输的需要。语音的分组传送通常要求网络提供充足的带宽。但是Ad Hoc网络带宽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编码压缩技术来减少对带宽的使用

目前,语音编码方案较多,主要包括G.711(64kbps)、G.723(5.3kbps~6.3kbps)、G.728(16kbps/8kbps)、G.729(8kbps)、MP3(128-112kb? ps)等,不同编码方案的编码码率不同。目前智能手机中应用的802.11b/g协议的标准数据速率分别是11/54Mbps,而实际应用中可能远达不到此标准。手机中GSM语音通话是采用G.711编码,由于无线Ad Hoc网络的链路容量较低,加之由于移动性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变化,采用固定的编码方案和编码速率可能无法较好的在语音质量和应用系统性能之间进行折中,所以可以采用G.729与G.711相结合的动态语音编码方案。在链路状况好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语音质量,采用G.711编码,当网络中发生拥堵断路等影响传输速率的时候,选用低速率的G.729编码方案。

2.3 QoS路由协议

在Ad Hoc网络中,随着节点移动,网络拓扑结构在不断变化。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是一个重要和核心的问题,路由协议分类如图2。

语音通信系统对传输性能要求较高,延迟抖动要小、丢包率要低,在Ad Hoc语音通信系统中,Ad Hoc网络中的节点在不断移动,这样就会引起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出现路由中断,节点或链路拥塞,传输链路故障等问题,同时手机作为网络节点能量有限,所以基于QoS/基于能量考虑的路由协议更适合于该系统。

QoS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数据流QoS请求和网络可用资源进行路由的机制。一般QoS路由协议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找到满足QOS要求的路径;另一个是充分利用全局网络资对现有路由协议的分析。结合Ad Hoc网络的特殊性,通过两个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多条路径传输语音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针对目前Ad Hoc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按需多路径距离矢量(AOMDV)路由协议更适用于本系统,如何找多多条路径、如何维护多条路径、如何实现多条路径的负载平衡等问题是关键。

3 Ad Hoc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Ad Hoc网络中手机通信的特性,构建语音通信系统的Ad Hoc网络体系结构。将整个网络分成五层。针对各层的功能,将所用协议进行分层划分,详细结构如图3。

应用层根据voip协议原理采用自适应编码方案,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当网络负载轻时选用语音通信质量好的G.711编码方案,当网络出现拥塞等情况导致网络传输下降时选用G.729编码方案。

传输层根据voip原理将包进行封装,为了更好的实现语音通信的实时传输,需要加入实时控制协议RTP头,将数据进行RTP封装后加入UDP头等信息进行UDP封装,然后交由ad hoc网络进行传输。网络层根据ad hoc网络特性采用AOMDV协议进行路由选 路。链路层MAC协议采用DCF可以避免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的问题。目前主流手机采用的无线协议多是802.11b/g两种协议。

4系统概要设计

因为Ad Hoc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独立平等的,所以系统每一个模块都应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的功能。根据语音通信过程将系统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具体如下图4。

4.1语音处理模块

手机作为客户端,利用麦克风对语音信号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用合适的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压缩;作为服务器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压,将解压后的语音信号在手机上通过话筒播放。

4.2实时控制模块

源节点将语音模块处理的数据进行封装处理(RTP封装、IP封装),将数据通过合适的端口发送到网络中;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目的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去掉报头等交给语音模块进行处理。

4.3路由模块

客户端(源节点)发起路由的查询与建立,并对路由信息进行维护;服务器端(中间节点、目的节点)对源节点进行响应,建立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线路,实现语音数据的双向通信,根据网络变化状况对路由进行控制维护。

4.4无线传输模块

对系统的wifi进行配置管理,获得接入Ad Hoc覆盖范围内手机终端的信息(SSID、MAC、IP等),网络周期性的更新与维护,根据路由模块选择的路径发送数据包。

5结束语

本文根据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情况,结合ad hoc网络的特性,提出一个基于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只是一个概要设计,对于路由协议、编码方案、信令协议等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 Pedro Braconnot Velloso,Marcel0 G. Rubinstein,Otto Carlos M. B. Duarte. Analyzing voic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n ad hoc networks. Pro? ceedings of ICCT,2003,1254-1257.

[2] HuiYao Zhang, Marek Bialkowski, Garry Einicke, John Homer. An Extended AODV Protocol for VoIP Application in Mobile Ad Hoc Net? work.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07,836- 841

[3] Gao Feng, Weiwei Wang, Jun Cai.Reliable Busy Ton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for Safety Applications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subject matter experts for publication in the IEEE ICC 2010 proceedings.

[4] Choudhry Humayun Saleem, Khadim Hussain . Using Peer to Peer Voice Ove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s an Emergency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Technical report, IDE0903, February 2009.

[5]陈萍萍.手机终端的自组织通信协议的实现,[D].清华大学综合论文,2008,6.

[6]李振宇,李思敏.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中实时语音通信方案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5):40-45.

[7]董梅,Symbian平台下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流媒体实时共享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2.

[8]张楠.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平台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0):5043-5048.

[9]冯欣,尹方超,贺丽柏,韩永林.Ad Hoc网中经典路由协议QoS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3(4):131-133.

[10]顾玮奇,Ad Hoc网络中VOIP应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6.

[11]余旺科,马文平,严亚俊,陈和风.AdHoc网络单向安全路由协议[Jl.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1):193-197.

[12]殷脂,叶春明,温蜜.移动Ad Hoc网络QoS路由的闭环DNA计算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32(6):593-601.

[13]孙毅,方更法,石晶林.移动自组织网络上VoIP的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31(18):99-101.

[14]李晓涛.基于Ad-hoc网络的短距离语音通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学论文在线,[DB/Ol].ttp://paper.省略

[15]蒋维华.多跳Ad Hoc网络中实现语音通信的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5.

[16]钱琛.Ad Hoc网络语音通信Qos研究及模拟分析[D].南京邮电学硕士论文,2008,4.

篇(4)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有着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培育其职业精神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职业精神培育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内容;培育途径

高职教育已成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而其中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有“硬”素质,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有“软”素质,较强的职业精神。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H・罗宾斯指出,一个人要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没有职业精神,再强的能力,再好的本事也没有用,一切将成为空谈。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其具备的职业精神状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上应探索合适的途径,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一、职业精神对高职学生职业方向的要求和内容

职业精神是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任何职业群体为维护自己的职业信誉和职业尊严,都会制定体现职业要求的精神规范,以调整与职业群体相关的各种关系,满足社会对该职业的要求。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精神,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标准。一般而言,职业精神的内容包括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方面。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走向主要集中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一线岗位的所需的人才要具有的职业精神同其他的岗位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一线岗位对所用人才的职业精神的要求首先体现在员工要对企业规章制度以及能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上岗工作等基本准则的遵守,还包括对企业誓词等企业精神的认同。在工作态度上则主要表现在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就业单位和专家的分析,在一线岗位上,职业理想、道德、责任、纪律、规范、态度等职业精神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同企业的文化;其二,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其三,敬业、积极主动、能够吃苦耐劳;其四,有上进心、责任心。

二、高职学生在职业精神培育上的制约因素

1.缺少职业精神培育的相关规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的重视,高职院校发展迅速,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与此同时,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缺少相关规范性操作。在培养方式上,许多合作实训企业不规范,培养目标停留培养高技能“工人”,让高职学生缺少了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对从事职业的心理认同。同时,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同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制定明确、具体、规范的职业精神标准比制定其他标准更困难。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高职职业精神教育目标不清晰,内容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导致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精神普遍弱化。

2.高职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都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范畴下的区别。今天的高职学生,多数出生于90年代初,同20世纪60、70年代学生相比有较强的职业洞察能力。但也普遍存在很多缺点,他们独生子女多,缺少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不强烈,加之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严重冲击,传统的道德在他们身上的痕迹较少。而高职在职业精神培育上,仍然延续之前的内容、延用灌输、说教的方式,效果可想而知。

3.教师职业队伍素质的影响。在职业精神培育上,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不强仍然制约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许多教师既不能做到言教,也不能做到身教。突出技能培养,实践性是高职教育最大的特色,而高职院校仍然缺少实践型教师。以重庆市为例,2007年,重庆高职双师型教师占29.09%,与教育部门要求的50%相差甚远,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有证件无实践的“双师”。由于业务进修少,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现象依然突出,导致教师教学与生产相脱节,与行业需求脱节。同时,高职教师在待遇以及发展前景上不稳定,许多教师自身不敬业,教学基本功不强,课堂效率差,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也影响了学生以后对待工作的态度。

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途径的探索

1.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导向深化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精神主要调整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同一职业内部的关系,二是同一职业内部的人同其所接触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流水线作业,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生产合作时代,具备良好的社会合作能力是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合作能力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在高职教学中,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在高职学生合作能力培养上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要重视高职课程改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要把职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突出对待工作的态度、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职业精神共性因素的培养。在实训课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通过对竞赛选手的选拔、培训、组织参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形成比、学、赶、超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以案例为媒介深化对职业道德和理想的培养。职业道德和理想对职业精神其它要素起到了指导、导向的作用。职业道德和理想的培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疏导,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心理咨询师”有目的地设置场景,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错误,模仿职场人士成功案例,树立起正确的职场道德和理想。

要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传授,通过选取职场人士成功案例,以鲜活生动案例教学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详细透彻地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有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从自律层面,学生就能认真遵守职业规范,对职业纪律身体力行,才能激发内心的职业责任,用较高的职业态度鞭策自己;从他律层面,则能认真履行职业规范,遵守职业纪律。

3.以实践为途径加强学生对职业规范、纪律和责任的认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实训既是技能训练,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核心环节。职业规范、纪律和责任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根据各种职业的工作规律制定的既有社会共性又有职业特点的规章制度。任何人从事一定的职业,都需要遵守本职业的纪律和规范,尽职尽责,以减少因个体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工作造成的冲击。

在高职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到工厂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模拟企业的方式进行课程实践,使高职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走入企业,了解企业,从而使在校高职学生就能够实现与企业一线岗位要求的零对接,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认同职业规范和纪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同企业的文化。

4.完善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职业精神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最完美体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与创新有着密切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开始等等,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在敬业中创新的结果。

创新意识不是在空头说教中产生的,而是在学生动手能力中培养、在竞争中产生的。在高职教学中,要通过变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在用试卷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情况替代传统课堂出勤率、试卷和论文的方式,真正考察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要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特别是创意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H.罗宾斯.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

[M].曼丽(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2] 李黄珍,苏海晏.职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8.

[3] 郝凤茹.职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