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6 02:37: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在应试理念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单一地选用灌输教学模式,完全成为应对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得非常吃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广大教师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积极意义,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工作之中,笔者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广泛借鉴成功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集聚他山之石为己所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多观摩。高中语文教师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类活动中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将每一节课中所观察吸收的技巧运用到自身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2.多阅读。教师不仅要阅读语文教学刊物,而且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刊物,更要广泛涉猎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学科教学经验融合起来,形成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3.多浏览。网络是巨大的宝库,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一些先进经验的介绍,都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丰富素材。广大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上网浏览教学网站,浏览知名教师的博客,搜集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内容,收集与整理并且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工作。

二、立足教学实际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在认真听取他人教学课程、广泛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理念,对他人的经验进行改造加工,使其更适应自身的教学。笔者经过认真的筛选、整理、感悟、吸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运用自主预习法。高中生在运行中必须养成课前自习的良好习惯,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显然无法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等,这些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将预习作为首要环节,规定预习活动必须制订计划,做到目标清清楚楚,无论是基础知识内容还是课文内容理解,以及一些难点问题的思考,都要带着目标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每一次的预习活动结束后都要形成预习成果,包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在预习方法方面有了什么新的感悟体会,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运用课内探究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将语文课堂打造成自主探究的课堂。笔者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探究,将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有效融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任务通常被浓缩成一组思考题,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这样保证学生在自主独立地开展思考和相互合作交流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课内探究法打破教师讲解为主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他们大胆交流表达观点,相互讨论完善学习成果,不仅有效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更兼顾能力的培养。

3.运用筛选递进法。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非常丰富,每一轮的复习如果面面俱到,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在语文复习教学工作采取段段清的方式,每一种类型知识点复习之后进行阶段过关,将尚未解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通过这样的递进筛选方式确定每一轮的教学重点,使前后教学环环相扣、依次递进,这是筛选递进法开展复习最显著的特征,避免已经掌握内容的重复学习,使时间的运用更高效精练。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模式组织开展复习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在自我复习的过程中也筛选提炼,师生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4.运用形象记忆法。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机械记忆,特别是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机械背诵就会前记后忘,笔者将枯燥的背诵活动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在一些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过程中,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框架,一旦思维出现停顿则迅速弥补,有效增强背诵记忆效果。另外,在语文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笔者还要求他们将机械的内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记忆过程中形成兴奋点,这对于增强记忆效果大有帮助。

5.运用自我总结法。定期对学习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拾遗补缺,同时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学习方法。笔者要求学生每周每月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学习的方式方法到学习效率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开展改进优化

在多样化教法运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在运用过程中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是组织学生交流。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大家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总结的经验,在他人的经验介绍中吸取有用的内容,运用到自身学习活动之中。二是重视信息反馈。要通过当堂检测与课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信息,这样的信息最准确及时。三是及时调整改进。教师要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发觉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牡丹.走出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才智,2010(34).

[2]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科学发展 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目标

由于语文成绩难于在短时间获得较大提高,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导致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升学成为了学生的唯一目标,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并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或未来职业的规划等。在此过程中,一旦学生思想上出现松懈,原由目标未能实现,新目标又不明确,导致学生茫然无措;其二,学习不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旦短时内成绩未能取得突然便产生放弃心理。自信心的缺乏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困境,而且当今学生面临的各种学习之外诱惑越来越多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加之在认为自己学不好、不是学校的料、不学习也无所谓等心理的作用下,对于成绩好坏也就漠视;其三,学生性格因素。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性格导致的学习行为截然不同。例如,积极阳光的性格带给学生的是勤奋、好学,自信、乐观,能够自主的学习和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内的知识;自卑、懦弱、胆怯、懒惰的性格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上被动和厌学,而且性格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

2.教师教学缺失创新与激情

大多数语文教师过分依赖于教参,但又缺乏灵活应用的激情或能力致使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按照写好的教案读稿。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但是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有学生买来教参,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所要提问的题目都了如指掌,回答的自然精准。甚至部分老师对于考试卷的制定十分随意,随便弄套练习题应付了事,此举不仅欺骗了学生更欺骗了自己。如此而来学生的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3.教学评价脱节

一方面,对于在学习评价方面。在语文课堂,不同学生的思绪截然不然,对待问题的看法各具特点,富有创造性意识。了解和重视学生的观点,语文课堂开放性题目众多,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可以各抒己见,不论正确与否,教师应当将见解独特的观点记录下来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看法。然而,对此诸多教师却视而不见,忽视了对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合理评价,为了提升课堂氛围,一味采用“很好、非常好、你真棒”等大众化的词语来评价,看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实则是教师的偷懒行为,长此以往不然损害的是学生的辨别能力,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外,对于学生的评价过分在于成绩和分数,缺乏对内心状态、个性情感、个人兴趣、人生观等方面缺乏关注和重视,为将之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教学的评价。新课改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对于教师评价并未全面落实到实处,在诸多地区与新课改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严重脱节。在高考分数决定一切的前提下,在本该是培养开放性思维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诸多教师依旧是以“成绩论英雄,分数定成败”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同样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考核目标。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直接导致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难以改变,激情、创新、活力难以激发。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科学发展之路

1.以教学为平台,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其一,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一直处于高位,学生听之任之,严重损害了师生的和谐关系。当前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师生关系同样如此,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时代的变化,抛弃传统的死板、严肃、斥责的方式,以微笑教学;其二,积极组织和融洽的师生交流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就某一诗人的内心状态或作品的意境等进行讨论时,可以任由学生去联想,放开思绪,不要禁锢学生的思想,创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在选材的时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不能过于超出学生的生活状态;其次,教师要放低身段,走进学生,融入交流之中。

2.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品质

首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是师生两方面的行为,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自身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的反馈等,收集上述信息加以分析和总结。此举既是对成功经验的积累更是对不足之处的汇总,避免后期再犯同类问题。对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发现课堂亮点。并通过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第二,查找自身不足。教师在备课阶段往往认为已经做到极致了,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各类纰漏乃至错误。因而,不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教师,都应当认真总结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并制定改进措施,避免再犯以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应自觉养成对教学反思的习惯,敢于剖析,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二,反思学生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包括学习状态、思想状态等,将之纳入到后期的教学改进措施之中。

【参考文献】

[1] 厉复东.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M]. 商务印书馆,2007.03.01.

篇(4)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只要深入课堂,就不无遗憾地看到,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贫乏和精神的苍白。忽视阅读本质,忽视学生主体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见的形成,则成了无关之事。其结果必然是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从而导致学生走入阅读误区,使教学最终难以达到终极目标。

(一)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在对高中语文现状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受到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冲击和未来就业需要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而应试性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聚焦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用讲、不用读、不用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精讲细读。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更广泛的天地,则倍受冷落。

(二)模式化等于规范性,消除了个体差异,淡化多元化。任何学科依据它自身特点都会有其一定的规律,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但规范不等同于模式化。1.反映在课程格局上,忽视学生主体以及各地区学校的需求和特点,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目标和方式,来衡量原本千差万别的学生。2.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而有的老师过于强势,甚至扼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他们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

(三)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上,学生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为了答案而教学。如此阅读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对老师、对教参的理解,难免跟在“教参”、教师的思想后面亦步亦趋。学生的阐释和“自由”的思想,很难超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浅尝

对现状的反思,其根本出发点是回归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反思的目的是走出误区,真正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这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拓宽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心灵就会干枯。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让他们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二)打破模式和程式,充分尊重个别差异。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简单划一的规定。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才能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而不是肢解文本。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自主精神的成长。

篇(5)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语文教学经常会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一现象归纳起来主要与四个方面因素有关。

1、教学氛围难以调动兴趣。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沉闷枯燥生硬,自己的语言不具启发性、形象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较为呆板,学生和教师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低下,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2、教学内容不够精彩丰富。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撑。有些教师教学内容信息量少,演示方式简单,呈现在课堂上的内容缺乏精彩丰富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理解深度不足,掌握效果不佳。

3、教学方式呈现简单趋势。在高考应试决定一切的片面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强行灌输,学生哪怕完成了训练、掌握了答案,实际上也是囫囵吞枣、不得要领。

4、教学评价未能兼顾全面。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完全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标准,没有针对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基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容易导致中等以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二、破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题的路径探究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并非不可破解,关键在于教师选择恰当的路径,采取有效的措施。

1、以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高中生心理更加敏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受环境氛围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谐氛围的创设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乐于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氛围。其次,和谐氛围要多增加激励性评价话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成功与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和谐氛围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关心和关爱,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要对学习存在障碍、有难度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和谐。

2、以信息补充营造生动课堂。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大,对教材理解的效果也就越佳,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互动的有效程度都会得到明显提升。丰富的信息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及其配套设备,要学会从教学网站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素材。图像、声音、视频,只要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演示作者生平资料、课文创作背景,乃至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景观等诸多内容,既丰富学生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感知更加直观形象,从而营造更加生动的课堂,破解学生兴趣低下难题。

3、以模式改革促进综合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体现新课改精神,始终将学生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才能走出单向灌输的怪圈。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体现学生主体原则,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还是课后巩固,都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在预习环节提出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开展预习、自主检测效果、自主提炼难点,在课堂上则侧重于设置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并且在教师的点拨下开展互动交流,更好地集聚智慧。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投身课堂,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深入其里,对学习效果的达成能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在课后巩固环节,笔者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按照遗忘曲线规律科学安排复习的时间以及间隔,鼓励学生制作错题集自我总结梳理和提高,这对增强学生学习反思能力、自我总结梳理能力等方面帮助较大。

4、以立体评估增强学习动力。对高中生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估不能完全局限于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层面全面评估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能力检测列入学习考查范围,对普通话发音、朗读能力、书写能力乃至口语表达能力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检测评估,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也要给予观察分析和定性。通过知识点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与学习态度情感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而且全面科学的评估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对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动力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三、结束语

篇(6)

高中语文 高考 接轨

一、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要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素质,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素质是经得起高考考验的。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至各种学习活动之中;(2)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5)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其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

三、依据新高考命题走势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1.突出课改亮点,变“镣铐”为“鲜花”,举着鲜花跳舞,让新课改为高考添彩

比如,“综合性学习”就是新课改的亮点,但是许多学校都称师资不足,班级太大太多,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名存实亡,以至于高考一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头疼。认为考试的难度太大,要求降低难度。这是理解的误区,仿佛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上大课,要语文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目综合,其实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比如,课程中的的梳理与探究,就是很好的训练材料,教师没有充分运用;每篇课文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认真完成;学校许多的综合能力培养活动(演讲,研究性学习,比赛等)只是少数同学参与。如果把综合性学习寓于课堂教学当中,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将来的高考还是“镣铐”吗?

2.新课改要求与高考的要求一致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不断地拓展其观察事物的视野。而对于高考语文的要求也如此,也是在拓展学生视野以及加强学生的社会洞察力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对于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而言,已经不适应新高考的根本要求和考试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应该创新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注重与高考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务必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仅限于教学课堂以及语文复习的怪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当代文艺给予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关注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尤其是重要的社会主流媒体报道或者探讨相关问题,努力做到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以及导学与自学之间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三、注重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变化

有人曾经说过,一堂课“像不像样”,主要是看“一课”有没有“一得”,即是该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预习课最后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结巴,不错,不漏,明白文章大致意思;教读课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写作课就是要学生会使用一种文体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等等。现在,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但是我们教师仍然不能忽视课堂以及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课堂效果。新课改后,我们仍然要改变对灌输知识这一词的看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现实中,直接灌输不仅少不得,而且还要加强,不然,鉴于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完全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新课程的重心是回归课堂。所以说,我们既然强调“回归”,就必须要考虑“课堂”定位:只有将教读课、自习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的课堂定位准了,才能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比如,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将文章提供的材料抄在开头,中间加上平时背诵积累的文章片段,结尾再将文章材料稍作改造,使之形成“照应”,就算完整;也有老师说,改高考作文卷,凡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不工整的一律“不及格”。而我认为,就作文指导而言,应该是平常或总复习的某节课怎么上,如先确定写什么文体,具体安排训练某种文体结构以及掌握某种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可能会提高。

四、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考考点相融合

对于新课改而言,紧紧地抓住了高考考点,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例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要考好只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应试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那种认为只要高考不变就谈不上课改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要求与高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程度日益增强,排除了以往高考语文中所出现的一些与语文教育目的不相符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体现高考语文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冉启红.小议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7).

[2]袁菊.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接轨新高考[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1).

[3]曹茂才.高考语文走向何方——感伤高考语文所考与实际语用的背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一、营造具体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一个具体有效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这些高中生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由此来看,这对他们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些高中生创建具体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老师不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这些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很可能会消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的营造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为了共同的高考目标而相互促进,相互鼓励,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践行。一个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通过这种具体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而显得更加有意义,这也值得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去积极践行。

二、重视对高中生系统知识的教授,增强他们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语文学习结构框架

在高中这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有深度和层次。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带有一种极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进行知识的系统教授,增加这些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展其广度,从而系统全面地掌握他们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广大的高中生面临着紧张而激烈的高考大关,所以老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授,让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使他们适当地减轻一些学业压力。这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为这些高中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框架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些高中生在以后的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就会比较省力。而且,这种结构框架的构建还有利于他们知识模块的分化,这样在下次的语文考试复习之前,他们就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进行模块知识的掌握。这些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过程中,可以分不同的专题来进行,将在考试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用红笔进行重点勾画,以便重点复习。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对这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三、注重对高中生语文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

针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老师需要重点强调语文知识答题的规范性。因为这些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这一大关,要想让自己从成千上万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方面就必须做出一定具体性的要求。同时,这些具体有效的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能力需要通过日常的语文答题训练而一步步增强的。对于这些亟待提高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这些高中生去进行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的培养。老师根据自己的一些具体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与实践,建立一些积极有效的语文答题规范性的模板,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答题过程中积极践行。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践行,他们才能够深切地认识到答题规范性的好处。同时,在这种规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这些高中生们还能够极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从更多维度空间去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