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运营

安全运营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02:14: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运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运营

篇(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迅速增加,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到“十五”末,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此外,还有30多个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预计届时全国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已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案,至今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时发生的火灾虽然是人为纵火,但同时也暴露出应急安全设施准备不足、安全设备无法在应急状态下全面启动等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这次火灾的发生,引起了很多人对地铁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尽快建立健全地铁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程安全评估标准,特别是对地铁建设中消防、安检、监控、疏散等建设的安全评价,十分有必要。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闭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条件比较差,一旦发生事故,疏散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事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地铁隧道中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地铁乘客来源又比较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格、细致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因此其安全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引发地铁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流量过多造成呼吸道疾病大面积传播。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加上缺乏阳光照射、客流量大,使地铁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公布的研究文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水平一般比室外污染要高得多,通常为2至5倍,极端情况下,可超过100倍。作为更封闭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安全运营标准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各地地铁运营公司也开始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据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玉琨介绍,和地铁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依法建设和运营的规范不够。第二是早期建设水平较低,达不到现在要求的标准。如北京地铁一号线是在“”期间开工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决定了结果就是那样,现在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想在其站台上安装保护乘客安全的屏蔽门就比较困难。第三是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为尽量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我国各地也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运营安全的规范。深圳市于7月并实施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安全方面规定了地铁公司可以在地铁车站或通风口附近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地铁工程建设沿线有关单位应服从并予以配合。北京市于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安全运营管理问题作出了规定,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上海市于12月1日颁布实施《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这是一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轨道交通列车因故晚点15分钟,运营单位要立即向市交通局总值班室汇报并采取应急方案;遇到突发灾害、恐怖活动并危及运营安全时,运营方可停止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的运营并报告交通局,并且立即向社会公告。

可以看出,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有些只是做了一个笼统的责任规定,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从全国范围来讲,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从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动因来看,其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准时的公共交通服务。因此,安全是发展轨道交通要保证的首要基本条件。美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将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评价标准从高危行业引入轨道交通,建立了轨道交通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专项评价四类评价标准;英国则把铁路安全评价系统引入轨道交通,把所有的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区别对待;我国香港的地铁也有自己的安全评价制度。“实践出真知”,他们的安全评价标准都是从经年累月的安全统计数据中得出的,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路段、原因等方面系统、细致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预防、检查、处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事故,都能以最快、最稳妥的方式保护乘客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超级秘书网:

篇(2)

关键词:地铁运营 初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品是安全、优质地运送乘客。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也是运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先后发生了不少事故。

一、关于地铁运营安全的基本认识

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八个字虽为我们所熟悉,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却非易事。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去认知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和预防事故的途径,既是我们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又是我们确保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一)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要。马斯洛理论认为,当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接着便是安全的需要。安全,是人类在其生存发展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和目标。

(二)事故可以预防,安全是可控的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早在40年代后期,美国康耐尔(cornell)大学的T.P.Wright就提出,按人、机、环境分类是检查事故起因和事故预防机理的理性模型。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管理改善系统的安全状态或提高系统可靠度?这是需要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事故具有因果性,即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分析总结事故的因果关系,并经常性地检查分析系统存在哪些事故起因,即检查分析在人、机、环境方面所出现的隐患。

其次,一般来说,地铁事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组合。因此,虽然系统存在各种隐患,但只要我们能认知并切断有关条件组合,一些事故便不会发生。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有利于我们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防范工作。

二、运营初期面临的运营安全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运营管理中留下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地铁在开通初期,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建设和运营的环节上存在脱节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致使在最终的运营环节上留下了一些实施设备上的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法规亟待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历史长久的经验丰富的国家铁路,铁道部制订了《技规》、《事规》等整套完善的规章,铁路局、站段也根据各自情况制订了完善的规章。

3.安全管理机构亟待完善

在开通运营前期,运营分公司主要生产工作是介入地铁建设、员工培训和规章制订等工作,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基本为此建立。当开通运营之后,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必须下移到生产一线,因此怎样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而确保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是运营分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4.广大乘客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管理基础上,广大乘客安全意识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开通初期,地铁对于深圳大多市民而言尚是新生事物,因此如何尽快帮助市民认知地铁,提高乘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共同保证地铁运营安全是运营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5.设备新

虽然地铁采用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设备,安全可靠性强,但由于设备新,磨合时间短,且由于建设工程紧张导致设备的联调时间短,设备调试不够充分,因此在运营初期,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从而严重威胁运营安全。

6.人员新

由于地铁是新兴行业,地铁公司运营初期招聘的人员中有地铁经验的人员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少部分是有铁路经验的员工,所以在运营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新”的问题。

7.安全文化亟待形成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在地铁运营安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工作。由于在运营初期,运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且来自不同行业,相互间工作缺乏默契,没有共同的安全理念,这对安全运营工作同样存在着威胁,因此,运营分公司亟待在整个分公司培育良好的安全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使全运营人员的工作形成合力,有效确保运营安全。

三、运营初期确保安全运营的方法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员工活动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员工行为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员工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因为提高员工道德素质,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提高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技术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2.加强运营设施设备保障,确保运行状态良好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了以下主要设备:线路及车站、车辆及车辆段、通信信号、供电、环控设施、售检票以及防灾监控报警等设备。这些设施设备虽然采用了较高的可靠性标准,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仍然难以保证运营设施与设备不产生功能失效,因而系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改善运营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减小环境影响

诸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安全运营。为此,必须重视环境改善。作为轨道交通的运营者和使用者,轨道交通的员工和乘客都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

篇(3)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是指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和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全国最大比重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铁路运输连结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这些交通运输活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危及公共安全,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铁路运输活动中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运营事故,情节严重的行为。

1、行为必须违反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制度”,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同时,由于这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导致了铁路运营事故的发生。如果运营事故不是由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引起,则行为人不负处罚。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是作为,如超速行驶、错扳道岔、错发信号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过道口未鸣笛示警、扳道员不按时扳道岔、岔道口不减速等。

2、必须造成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本条所称 “   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了人员重伤、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以致酿成运营事故;明知列车关键部件有失灵危险,仍继续驾驶,以致造成运营事故,等等。“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或多人重伤,公私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等。

3、严重后果必须是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铁路职工才能成为本罪主体。这里所称的铁路职工,是指具体从事铁路运营业务与保证列车运营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具体操纵机车的司机;铁路运营设备的其他操纵人员,如扳道员、挂钩员;列车运营活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人员,如调度员;列车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信号员,等等。如果是铁路部门的非运营第一线职工,则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主要是指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出于故意。但他对于发生交通肇事的严重后果则是过失的,即他应当预见未预见到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出于故意,就不属于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而属于其他犯罪了。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认定本罪,一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规章制度。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照章行事的,不违反规章制度,即便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不构成犯罪。二看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行为人虽然违反了规章制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三看违章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即使在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之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但不是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构成犯罪。四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故意,又无过失,严重后果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二)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过失犯罪,行为人都实施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造成了重大事故,并且都是属于交通方面的重大事故。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铁路职工;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2)违反的规章制度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违反的是铁路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运输管理、维修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交通肇事罪违反的是同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与制度,其范围较广。(3)犯罪客体稍有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营的安全;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三)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两者都是过失犯罪,行为人都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并且都发生了重大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两者的区别主要有:(1)犯罪主体不同。两者都是特殊主体,但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铁路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仅限于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2)发生的场合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发生在列车运营过程中;重大责任事故罪则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篇(4)

关键词:在役桥梁; 安全运营; 超载模型; 桥梁荷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我国的公路和城市桥梁中,危旧桥所占比例非常高,对在役桥梁急需进行安全评估。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路线所承担的交通量迅猛增长,既有桥梁安全运营分析已成为桥梁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复杂交通下,道路荷载以多个参数(如超载率、车重、轴距、行车间距等)影响着产生于桥梁结构中的效应。本文依托工程实例,通过对既有桥梁交通量的统计分析,建立桥梁荷载效应模型,对在役桥梁在复杂交通下的安全运营进行评估分析。

一、项目概况

现有矿山桥位于邢峰线武安境内,该桥为15m+50m+15m双曲拱桥,车道布置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由于东桥年久失修,需拆除重建,往来车辆将并入西桥通行,这将导致西桥交通量猛增,对原有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新的荷载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确保西桥的运行安全。

二、道路荷载类型及分布特点

(一)车辆荷载模式的确定

邯郸市位于河北南部,是晋冀鲁豫四省交通的咽喉要道,邢峰公路与国道309相接,是煤矿等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交通繁忙且以重车为主,为典型的重载道路。

我们定义货车的实际载重重量与额定载重重量的比值为货车的实载率,若实载率大于1,则认为该车处于超载状态。据河北省的调查资料表明,80%以上的汽车超载运输,超载吨位通常为标准吨位的50%—100%之多。在目前的公路交通中,重型货车的超载现象是普遍的,超载对桥梁结构造成的损伤将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建立重车荷载模型时必须考虑超载的因素。

重车有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以及搅拌车等多种类型,按照轴数可以分为2-5轴乃至更多。为了简化计算模式,小轿车、客车、小货车等对结构影响较小的车辆在计算中不予考虑。因此,在对本路段进行车辆实载调查时,忽略轴载较小的轻型车辆或其他普通货运车辆,只考虑额定装载质量较大的货运车;根据车辆载重特点和轴型分布特征将车辆分为双轴、三轴、四轴及五轴车等4种类型来调查。

由于各种车型子样的样本量并不是充分大,而且不是严格服从某一种标准分布,所以车重的分布规律不好判断,故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均值和方差以及上侧分位数的值,作为确定验算荷载的理论依据。经过计算分析,将各种车型车重的上侧分位数值取整后作为超载车辆荷载的标准值。由各轴重与车重的比例关系确定出各自超载车辆荷载的数值,从而建立超载车辆荷载计算的模型。

本次调查在2012年7月30日~8月5日进行,每天选取交通量最大的时间进行连续观测,各轴型车辆实际装载质量及其平均值和最大值见表1所列。

表1车辆超载情况调查表

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引入超载系数的概念,超载系数为车辆实际重量与额定重量的比值,通过本次抽样调查表明,大货车普遍超载严重,超载系数在1.3-1.7之间,其中以两轴车超载系数最大。

(二)密集交通流量下桥梁荷载模式的选择

在对桥梁进行安全运营评估及可靠性分析时,直接应用的是车辆荷载效应而并非车辆荷载。当沿车辆行驶方向上车辆控制效应的影响线长度较长时,一个车队产生的最大荷载效应几乎完全依靠车队的总重,一个随机车辆的单根轴重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将由n辆车组成的车队等效成长为的均布荷载q,作用于桥面上。

通过对该桥梁交通流的统计,此路段最常行驶的车辆为两轴车及三轴车,部分车型实际车重超过标准车加重车。按照最小车距考虑,对重车进行合理的组合并计入超载的影响,将车队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超载车重计为集中力,可以得到慢速通行条件下的荷载模型。

考虑到1978年京塘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提出的重车列形式的概念,本文提出两种桥梁荷载模式。一是选取三轴重车车队作为计算荷载图式中的车辆荷载标准,其中一辆为超载车辆;二是两轴重车车队中插入一辆超载五轴车,后者类似于现行规范标准中的公路一级荷载。车重选取表(1)中实测平均车重与规范中标准车重的较大值,车辆间距仍取15m,加重车前后的间距取10 m。

荷载模式计算式如表(2)所示:

(三)实例分析

为了分析交通流改变对矿山桥(西)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东桥施工期间西桥的安全性、稳定性,采用Midas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由于边孔跨径较小,且桥墩抗推能力较大,初步计算可知连拱效应较小,因此只进行主跨的模拟计算如图1。

图1 主跨桥梁模型消隐图

利用Midas的影响线功能,将上面建立的荷载模型作用于该桥,模拟在拟定的极端情况下移动荷载所产生的效应,并与设计状态荷载效应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如下表3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1.拱桥具有良好的承载潜力,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内力依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能很好的完成预定功能。

2.由原先的单向行车变为现在的双向行车后,在原始设计荷载条件下,其设计承载力依然满足使用要求。

3.交通流向的改变、交通流密度的改变,不会对该桥的承载力带来大的影响,但是会对桥梁的疲劳、耐久性带来消极影响。

三、结论

1.当前交通运输市场,超载现象严重,超载率普遍在30%以上;重车的类型表明车辆在朝着重型化发展。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荷载增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避免所设计的桥梁还未完成服役期就出现安全等级不足的情况,对在役桥梁安全运营的研究也是事在必行。

2.通过对该线路超载情况的实地调查,得到了符合当地实际交通情况的验算车辆荷载模型及桥梁荷载模式,可供其他桥梁设计或结构损伤验算时参考。

3.在本桥施工期间,应加强西桥的交通管制措施,限载限速。限制运煤车辆集中通过桥面。在桥头两侧设置引导标示,避免交通拥堵引发车辆满载于桥面。

4.对于复杂交通下的公路桥梁,各车道间的车辆密度可能相互影响,如何考虑各车道间车流的相关性,尚需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既有桥梁已经服役了一段时期,其桥面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行车不畅顺,所以还要考虑冲击荷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牛获涛,王庆霖.服役结构荷载估计初探[J]. 西安: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1994,26(4):331-335.

[2]姚继涛,浦聿修.现有结构的荷载概率模型及其统计推断[J].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8,30(2):103-106.

[3]梅刚,秦权,林道锦.公路桥梁车辆荷载的双峰分布概率模型[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43(10):1394-1397.

[4]王荣辉,池春,陈庆中.广州市高架桥疲劳荷载车辆模型研究[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32(12):94-96.

篇(5)

关键词:车站管理;地铁运营;安全

前言

近些年来,地铁交通的发展极为迅速,而在车站管理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响,主要受到设备、管理、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对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设备因素

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铁车站运营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此,地铁车站也不断的提高其管理水平,进一步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其中也会应用到大量的硬件设备,这也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1]。然而,就现阶段地铁运营中所使用的硬件设备来分析,很多硬件设备不足,尤其是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以来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往所使用的硬件设备性能已无法达到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设备的数量也极为缺乏,再加上一些设备经常处在超负荷环境下运行,造成设备运行中极易出现故障,如,维护不得力、检查不及时等都会引发地铁运营的安全事故,给地铁运行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影响。

1.2 管理因素

车站管理对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受到地铁运营条件的影响,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也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2]。然而,就现阶段地铁管理情况来看,对安全管理缺乏重视,地铁运营过程中很多安全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再加上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高,将会给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为地铁运营埋下安全隐患,导致出现诸多的安全故障,不仅给地铁车站带来一定的损失,甚至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3 人员因素

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当然,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以来,地铁车站运营也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人员的数量要求逐渐降低,当然,对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现阶段地铁运营过程中所引起的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过度的依赖操作系统的自动化,从而造成地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再加上部分地铁车站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弱等,都将会给地铁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给乘客出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基于车站管理的地铁运营安全措施分析

2.1 加强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设备方面的因素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设备运营管理的不足,如,设备陈旧未能及时更新、设备运行性能较低、设备数量的缺乏等,对此,应加强对地铁运营设备的安全管理,为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打下夯实的基础[4]。首先,应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管理,对一些陈旧老化的设备应及时对其进行更新,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避免因设备陈旧老化而引发地铁运营安全故障。其次,应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督管理,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先进技术等,对地铁运营过程中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检查分析来掌握地铁运营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地铁运营故障隐患扼杀在萌芽中,从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再次,应加强对硬件设备的数量管理,从以上的分析中也了解到,当前有很多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设备数量的不足,将会给地铁运营效率以及运营的安全性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对地铁运营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设备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还应根据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来提供相应数量的设备,为地铁运营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合理也将给地铁运营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对此,应结合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应严格按照国家交通安全规范制度来建立,并根据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的运营配套设施,尤其是一些操作规范,应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操作规范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性的关键,因此,规章制度需要在地铁正式运营之前来完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更有利于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结合地铁实际的运营情况来制定,确保地铁运营过程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充分利用车站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为地铁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2.3 全面提升地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车站管理的不足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也将会影响到车站的管理效率,因此,为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应全面提升地铁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加强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根据各个岗位对人员业务素质要求的不同展开相应的业务培训,确保各个岗位人员都能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作为支持,从而保证地铁车站各个岗位的业务质量。其次,应落实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各个岗位人员的素质水平都能满足岗位要求,同时,可以根据监督考核机制的实施来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为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再次,应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针对车站管理实施的情况以及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全面提升地铁车站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性的重视,进一步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

总结

综上所述,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其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将受到车站管理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地铁出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不断的提升车站管理的质量。通过本文对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车站管理的不合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的相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政华,李旭宏,朱彦东,张骏.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探讨[J].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1)

[2] 秦毅,王仁祥,魏士凯,姜钧译.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为例[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 孟亚东,贾崇强,韩宝明,付燕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J].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4)

篇(6)

关键词:变电站 安全管理 安全运营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69-01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场所,通过它可以实现电能环节的电流及其电压的高效转换,从而确保其提升电能质量效,确保其设备提升的安全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有效运作,我们要对变电站的日常运作管理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此确保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提升变电站的安全运营,为社会提升高效优质的电力供应。

1 设备管理运营环节和技术管理运营环节方面的提升

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稳定性好的日常运作,我们需要的设备管理新模式的深入研究,保证了设备的管理运作模式,降低设备事故率,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变电站的设备增长电气设备运行时间的变化,其性能将恶化,为了确保减少日常安全事故,我们需要加强设备管理运行体系,保证变电站的运行优化。

我们应该在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基本操作和管理工作做好,从而保证变电站设备改进的选择,电气设备良好的应用性能,以满足质量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在安装过程中的调试设备,必须进行变电站设备验收环节的优化,确定变电设备的施工质量,确保避免安全事故。

我们在变电站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变电站过程优化也有电气设备,提高变电站监控的有效运行,促进变电站监控系统声音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异常现象,通过变电站设备的表现,实现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有效分析,对变电站的日常巡检环节的改善,使变电站设备缺陷的有效途径,促进变电站监控变电站的发展环节的优化,促进变电站设备的有效应用,保证变电站设备的稳定运行,我们必须变电检修计划的深入应用,确保解决变电站设备隐患。

为了保证变电站实际运转的稳定运行,也要我们变电站进行技术强化措施的应用,确保变电站对日常运转环节的优化,促进变电站技术管理运营环节的应用,确保变电站变电站管理运营体系的健全,确保变电站技术管理运营环节的优化,确保变电站相关人员的技术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确保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技术管理运营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变电站相关人员的有效应用,确保变电站相关制度规范的遵守,使变电站运转满足日常的变电站的技术标准,满足变电站变电设备管理运营的需要,促进变电站运转操作规范制度的有效落实满足技术资料健全的需要,比如变电站建立运转、整理运转及变电站登记运转等,促进变电站整体环节的有效运行,确保健全设备技术档案,以满足变电站实际运转的需要,促进提升变电站内部操作人员的自身运转能力,满足变电站的日常运转的需要。

2 完善管理运营制度

2.1 提升运行人员的安全素质,抓住变电站安全管理运营的实质性根本

安全稳定的公司局面是运转人员创造的,因此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是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的实质性根本,抓相关运转人员的安全素质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增强相关运转人员的安全方面意识,不能仅仅依靠灌输式的安全管理运营是远远不够的,造就一种警钟长鸣式的管理运营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首先应在电力集团变电站的内部建立严格紧密的安全管理运营网络,把安全管理运营运转重点放在各个班组,把相关运转任运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的主体,同时确立班组安全管理运营相关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切实实行安全管理运营奖罚制度;其次电力集团相关变电站与相关班组、相关班组与相关个人层层签署安全管理运营责任状,各尽其职。

其次要大力搞好“抓好一个安全活动,落实好两个会议、铭记三个不”的系列安全管理运营活动。

“做好安全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运行2班2安全活动,每周召开2次变电运行活动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安全事故管理报告的主动学习,潜力安全问题的分析是不安全的管理和在变电站电气设备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现象的操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每个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隐患的防范措施。

加强知识学习的安全管理。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操作,操作安全管理是知识的保证。所有的变电站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学习和学习的操作知识管理的安全操作,把握“安全条例”,掌握急救知识,常用。为了检验员工的学习效果,应实施公司,工作区和车站的考核评估体系,不是通过考试的人员必须不手术后。此外,公司,每年站应定期举行后的竞争活动,鼓励,促进落后,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安全管理”,夯实基础。

2.2 切实抓住安全管理运营的重点难点,确保变电的设备安全运行

(1)要全面检查变电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违章制度进行变电设备设施的审查工作,一定不要有任何遗漏。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自己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如果在检查变电设施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检查处理,不能隐瞒漏报。一定要如实上报,及时处理。

2.3 抓住安全关键,严格的考核

(1)一定要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对待任何一位工人都要一视同仁,没有特殊情况。对于可考核的部分一律严格考核,对于可审查的部分一律严格审查。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违规违章事件。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一定要对工人严格管理。如果工人有违规现象一定要立即下岗培训,只有完全掌握安全知识,重新掌握企业运行才能重新上岗。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铁安全运营;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引 言:现代都市中地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地铁运营安全

地铁运营安全不仅涉及人、车辆、轨道等系统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和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因素的影响。要做好地铁运营系统的安全评价,首先就要确认危险源,为第二步评价危险度作好准备。

2 危险源及构成要素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通过以上对危险源的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就要从消除、控制地铁运营系统中的危险源做起。在地铁运营系统中,需要从人、机、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对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的辨识。

3 地铁运营系统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地铁事故的分析研究,可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归为以下四类:人为因素、系统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

3.1 人为因素

由于乘客和工作人员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发生事故后,地铁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不当也会使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导致地铁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1) 火灾

乘客违章携带危险品上车,乘车时常违章吸烟且烟蒂处置不当。另外,恐怖袭击、人为纵火、爆炸等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

(2) 相撞事故

处于高速移动状态的列车,伴随着高风险,一旦瞬间的设备异常或人员违章操作,可能造成撞车危险。

(3) 拥挤

车站内乘客密度过大,超出了各种设备的设计负荷;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站台一般十分拥挤,乘客被挤下轨道的事故时有发生。

(4) 不慎落入和故意跳入轨道

长期以来,因人员跳入地铁轨道,造成地铁列车延误的事件屡次发生,短的1-2min,长则3-5min。而地铁列车一旦受到影响,不能正点行驶,势必影响全局,就需全线进行调整。不仅影响当时列车上的乘客,而且使整条线路甚至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乘客都可能被延误,造成事故或打乱列车运营时间。

(5) 恐怖袭击

针对地铁的恐怖袭击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爆炸活动;b、生化及放射性恐怖袭击;c、纵火。此外,也可能利用地铁安全措施不完善、阻塞轨道制造混乱等手段发动突然袭击。

3.2系统因素

地铁一般都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由于设备的状态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事故也是非常多见的。一般来说,设备因素主要有车辆因素、轨道因素、供电因素和信号系统因素等。

(1) 火灾

地铁车辆、供电设备、机电设备内存在的大量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地铁火灾事故;车站、列车内的建筑装饰材料、广告牌等为可燃材料,遇火可能会发生火灾危险。

(2) 地铁列车脱轨

线路设计或铺设不合格,道岔伤损、轨枕伤损、道床伤损、接触轨伤损、钢轨锻炼等均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列车超速、列车走行部件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地铁轨道周边物体侵入运营线路,如电缆伪装门堕落、抹灰层脱落和异物侵限,也可能引起列车损坏、列车倾覆、列车脱轨等重大、特大安全事故。

(3) 供电停止

地铁列车、线路设备等存在老化或不良现象,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停电。

(4) 触电伤害

地铁电动车辆、地铁变电所、配电室、电缆、三轨以及风机、水泵等设备由于设备缺陷、设计不周、防护不当等技术原因可能导致触电伤害。

3.3管理因素

对员工业务进修学习督促不严、安全教育不够,员工危机意识淡薄,常会引起可避免事故,如调度错误,供电停止,信号系统不畅。此类事故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不当而使得事故进一步扩大,地铁公司应该加强员工的基本能力训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4社会因素

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是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突发事件,将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近年来地铁接连不断地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社会灾难。

4 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研究

4.1 强化对乘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1) 从乘客方面来说,乘客的素质对地铁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方面,我们首先应该强化市民的安全地铁乘车教育。地铁公司可以组织地铁安全知识巡讲,让乘客懂得如何乘坐地铁安全出行。另外,还要加强对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乘客在遇到危险事故时,出现慌乱或者无法自救而造成的重大的人员伤亡了。

(2) 从地铁工作人员方面来讲。地铁工作人员对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地铁安全、高效地运行,地铁公司一定要重视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要让地铁工作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4.2 完善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软硬环境

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地铁站或者地铁列车本身而言的。要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就要提高地铁列车以及地铁站控制系统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保证地铁控制系统、地铁列车、地铁运行系统的正常、高效、安全的运转。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地铁运营企业结合国家的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安装、运营相关的硬件设施,增强发现各种风险的能力。另外,作为地铁运营企业还需要保持高度的事故安全的警惕意识,努力营造出一种“时时、事事、人人关注地铁风险”的氛围,为风险管理提供环境支持。

4.3 保证地铁站完善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地铁站是一个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极大的地方,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地铁公司要安装包括乘客、设备、隧道等监测指标在内的风险监控体系。这样地铁安全管理者就能及时的观测整个地铁运营情况,并能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排除,避免留下安全监控的“死角”。另外,地铁站还需要安装安全事故风险预警系统,这样就能及时的发现可能潜在的危险,一旦系统监测到某一类事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安全预警,从而帮助地铁公司及时的排除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等众多的问题,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就需要我们始终将保证地铁的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与同生命, 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提高和完善抗灾能力, 确保乘客的安全,最终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为为.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