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毕业论文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5 14:45: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毕业论文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毕业论文管理论文

篇(1)

论文摘要:网简介

论文关键词:网简介

网成立于2005年初,专业提供表服务。本辅导中心实力雄厚,全部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为上千客户在和方面提供了帮助。

我们以创建一个集MBA (mba)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服务于一身的值得广大客户信赖的平台为目标,最初小小的梦想,经过10多年的历练,成为了员工的信念,使得我们成为了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机构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了以毕业和职称为服务主题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站。为回馈新老客户付,经济、管理、法律、医学、会计、体育、教育、教学、建筑、土木、艺术等专业的服务,教育管理论文每隔一段时间就退推出“团购”活动,并以低于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折扣限量为广大毕业生服务。

从创立伊始,便坚持以“以质量为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为最高诉求,承诺硕士论文“100%原创”和本科毕业论文“100%高质量”,竭力为每一位只职称表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惊喜与满意。

篇(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时间:2014-06-30

一、写作安排:

1、下载附件中相应专业的论文分配名单的EXCEL表格,用准考证号查找到考生所分配的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并记录好论文编号(见附件论文分配名单表格中左侧A列红色数字)。

* 提醒:论文编号便于与老师联系时以示甄别和答辩前查询分组所用。 2、2014年7月8日前将考生须将论文提纲的电子版发给所分配的指导老师。邮件主题需注明“社会自考XX专业+论文编号+姓名”。 3、2014年7月20日前,指导教师将论文提纲的修改意见通过电邮反馈给考生。

*提醒: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未能及时将论文提纲意见反馈给考生,请同学主动并迅速地与指导老师联系。

4、2014年8月25日前考生须提交初稿(通过电邮并短信告知老师)。 5、2014年9月15日前老师反馈初稿修改意见。

6、2014年10月1日前,考生将修改后的论文二稿电邮给指导教师。

7、2014年10月20日前考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并需将修改完成的终稿论文(格式完整)给指导老师审核,确认通过定稿后方可打印。

* 提醒:审核定稿后的论文打印一式三份,一份考生自留,另两份在2014年11月15日来我校答辩报到时提交,勿需再寄来。未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的将不予答辩。

二、答辩安排(暂定)

请考生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于 2014年11月15日(9:00-16:00)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政府管理学院(圣达楼)115室报到并提交定稿的两份论文,11月16日8:30开始答辩。

特别提醒:

1、具体报到和答辩分组安排请11月11日(答辩前)务必登陆政府管理学院主页查看具体事宜。

2、查询分配名单需先下载附件再双击打开文件,点击excel表格右上角的查找,输入准考证号查找即可。写作要求及模板下载后按要求撰写论文。

3、如准考证号和姓名有误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4、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请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去完成,不要成篇幅的从互联网下载与引用相关文章。如因个人原因

未按时完成论文或未按时参加答辩者,答辩费和报名材料将不退。所有答辩事宜均以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的通知为准。

5、论文封面和写作要求均可从public.nju.edu.cn网的“招生就业”栏里本通知附件中下载。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2014年6月30日

附件1:考生写作要求及时间安排(网络版).doc(必须下载妥善保存至答辩结束)

附件2:201411自考行政管理学论文分配(网络版).xlsx

附件3:201411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分配 (网络版).xlsx

附件4:本科生论文封面.doc

附件5: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模板.doc(仅供参考)

篇(3)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造价;问题;措施

一、房屋建筑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应控制进行的从整体上把握其他的控制原则。这样,保证最终的控制流程,毕业论文并把整体的控制要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调控,保证在整体的房屋建筑工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控制,利用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减少消耗,保障整体的利益整合。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有些工程的调控原则的分析不一致,各个部门划分的职能与责任不清晰导致项目的开支的数额以及利用度不合理造成的一些资金的浪费。为了实现在资金控制上的全面性,需要在整体上加强对质量的调控工作,这样能从整体上控制费用的变动,从成本控制上来加强整体的控制意识,附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

另外,从整体上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化管理,保证降低成本的最低绝对数,实现相对的节约,从经济效益出发,来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造价管理认识上存在问题

由于施工造价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相应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不仅是在加强成本管控的一方面,还是在整体的成本调控上,各个部门的相区别而导致的。管钱的只负责账目,材料采购部只是对材料的购买使用负责,不负责钱的问题,这样在表面上,大家各部门分工较为合理,但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的管理责任并不在各个部门之中。企业不仅要自爱施工的各个工序上来调整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还要全面的改善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达到分工协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2.在成本预算上缺乏分析与控制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对成本进行分析,往往在施工前做简单的预算,在施工的进行中缺很少对成本的核算标注清楚,在工程完工后,又急着到下一项的施工,因此,成本的分析以及价格的控制是一笔糊涂账。施工企业的盈亏状况以及钱到底用到哪了,都缺乏一定的成本分析资料作为依据,因此,也无法对下一个项目的造价控制给予帮助。

3.造价管理缺乏体制化

不少的成本核算都是在施工进入到首位阶段才进行的核算,而在体制管控上缺乏科学的责权结合的整体费用,这也在制约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若是一直没有明确的体制化管理的控制分析,来确保工程的整体的调整,将工程造价的程序明确化,从而在根本上提供企业的整体的施工控制效益。

4.检验审核能力薄弱

对于整体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论文的效果来确定的。若在材料采购上加强企业的整体的财务管理,并对施工中的消耗进行控制与调整,尤其是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都要及时的进行制止,保证材料的整体性管控。材料机械的运用过程中的材料的整体消耗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物资调动的口供纸都是针对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东西,因此,加强造价的审核与控制,将造价行业的发展更加美好。

三、改善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造价管控的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企业的整体调控都是依据企业的相应的控制进行的。根据项目的招投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硕士论文范文保证企业的整体的调控分析,最终将企业的成本的小号的目标防治在所有的计划之上,都以完成企业的整体规划的目标为宜。加强整体的规划,造价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控与分析,完善资金来源,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的资金消耗有所依据。

2.完善造价细则

从整体上要加强造价管理目标的调整与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最终保证成本控制的只能怪题的调整工作的进行。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定额核算进行相应的调整,把握实施中的其他一些管理制度的细则,从施工技术设计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先进的技术调整工作进行控制,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的工序进行程度,这样工程造价的整体的实施性都会以一种整体方式进行施工性调整。

3.坚持计划性调整工作的实施

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工程成本的制约而出现认为的失控。在工程杂家管理中由于施工中的每一项都要进行考虑,最终保证资金的整体调控的分析,做好工种的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减少工资最终达到减低劳动成本的需要。从根本上减少资金的消耗,来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性。运用有效地体制而对施工的造价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执行一些关于公路造价管控的体制,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依据,因此,加强施工组织内部的整体调控措施,并将整体的资金控制情况,最终将整体的资金控制调整好,改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4.加强资金的流向控制分析

在施工结束后,对于企业的整体调整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保证竣工结算以及工程款的回收,对于企业的整体的调控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最终保证企业的整体控制。将账目表以及项目成本计划表进行统和的分析,最终达到调整企业的工程造价的管理的一系列费用控制。在加强施工的整体的企业调整进行分析,最终防治施工企业内部的费用实施工作的汇总,从整体上加强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加强造价的审核

工作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设计的方面比较多,不同的项目管理对于造价的管控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握造价管理队伍的控制,是一项艰巨的事情。对于造价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核,保证造价的整体的调整性。

四、结语

综上,加强建筑施工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仅仅要在施工中的质量、人员、费用以及其他的调整性工作的实施进行分析,还要将造价管控工作进行相应的管控,最终能完善建筑施工的费用整体性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泳,郝光普,陈铁军.如何控制建筑造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篇(5)

论文关键词:云南省,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贡献

 

1 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论

1.1 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论的主要内容

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独立要素,是通过其内在效应与外在效应共同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根据卢卡斯的理论,人力资本效应分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内部效应指的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后,被投资者自身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而外部效应指的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后,被投资者在劳动过程中使他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由于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己被人们所认同,并早已经应用于经济现象的解释中,故不再赘述。通过劳动者生产效率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经济得到增长。

卢卡斯模型主要结论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外生力量就能实现增长,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中,较高的物质资本积累需要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对应。

1.2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论的优势

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能源、生物、旅游资源大省,云南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转化,自然资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对降低,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同始而终。用辩证的观点思考,未来云南的发展, 不仅依靠物质资本的供应,必须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深刻明白人力资本对云南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是逐年增加。

云南的一个普遍实情是劳动力流动量大,而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水平)相对来说较低,由于卢卡斯建模方法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宇泽的两部门模型与罗默的知识驱动模型。集中了前两个模型的优势,卢卡斯所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很直观地揭示了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通过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子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并运用微观分析方法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和索罗的技术进步概念结合起来,归结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针对云南实情,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论来分析云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云南省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2.1测定人力资本效应的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估计各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再利用各因素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来分别估计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

根据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理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其二是其外部性作用,即指劳动力与资本相结合,通过人力资本对含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资本的使用,提高了一定资本存量提供的服务量,这就表现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

为了有效地测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本文引入了两个模型,并通过二者之间的结合对人力资本的两方面作用进行测算。这两个模型分别为:

有效劳动模型:

式(1)中,表示t年的实际产出总量,表示t年的技术水平,表示t年的实际物质资本存量,为卢卡斯所指的有效劳动投入(,其中为t年的劳动力投入,为t年的劳动力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本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也即t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分别表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

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

其中,为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它表示劳动力所具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即人力资本水平,其余各字母的含义与前面相同。该模型内生地引入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是采用模型回归估计的方法,来确定各产出弹性的值。对两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可得:

㏑㏑㏑㏑

㏑-㏑㏑(㏑-㏑)㏑

2.2云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2.1 相关的数据资料

(1)实际产出量Y:是国民生产总值,用GDP表示的,2001∽2009年的云南省GDP的数据可以通过云南省统计年鉴获得。

(2)物质资本存量K:其估算公式为0.95,其中为固定资产投资。200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云南省统计年鉴。

(3)人力资本存量H:选取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来度量云南省的人力资本存量。各年的人力资本存量,为各年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乘以各年的劳动力人数,即毕业论文格式。

(4)劳动力投入L:用从业人员的数量表示,通过云南省统计年鉴得知。

(5)人力资本水平h:用15岁及其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代替。

具体的数据见下表1:

 

年份

GDP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物质资本存量

(亿元)

 

 

劳动力投入

(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人力资本存量

(万人/年)

2001

2077.47

558

558

2279.3

6.40

14587.52

2002

2231.88

818

1348.1

2333.3

6.46

15073.12

2003

2698.30

1276.26

2556.96

2353.3

6.53

15367.05

2004

2959.48

1331.00

3760.11

2401.4

6.59

15825.23

2005

3472.34

1743.00

5315.10

2461.3

6.61

16269.19

2006

4001.87

2220.50

7269.85

2503

6.76

16920.28

2007

4721.77

2798.89

9705.25

2573.8

6.91

17784.96

2008

5700.10

3526.60

12746.6

2638.4

6.97

18389.44

2009

6168.23

4527.02

16636.3

2684.8

篇(6)

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排污收费制度经济学思考

在大力发展工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雾霾、温室效应这些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排污收费是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是从经济学角度制定出来的、典型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将试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概述

排污收费,又称为征收排污费,是根据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向法律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缴纳一定费用的行为规范。①排污收费是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要求污染者承担环境污染对社会损害的经济责任,使得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促进污染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排污收费的征收主要有:污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超标、废气、危险废物和噪声超标排污费五项。排污费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征收,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环保部门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所有收缴的排污费,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二、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外部性实质是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差额问题,这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决策行为产生的结果,没有全部被该经济主体承担。如果行为产生的收益全部或部分被他人占有,则产生的外部性是正外部性;反之,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全部或部分被他人承担,这时产生的外部性是负外部性。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基本途径是使负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确立一定的制度使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重新具有一致性,排污收费是实现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制度。例如,我国现在严重的雾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产生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气资源的使用费未加入到污染者的生产成本中,污染者出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考虑,无约束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了大气资源,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大气环境,没有排污者会主动限制自己使用大气资源或改善大气资源状态。经济主体都把利润作为自己的追求,每个排污者都肆无忌惮的往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由于外部成本顺利转嫁到社会,排污者便会丧失保护环境、减少排污、治理污染的自我约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可以看出,利用环境资源从事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具有典型的外在性,即外部性,并且属于负外部性。环境污染者应当承担造成这种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责任,即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过程。环境污染者要么建立治污设备、及时治理污染,要么缴纳排污费继续排污。还是拿雾霾来说,污染者建立治理大气污染设备的费用和缴纳的大气排污费都会核算到生产成本中,出于对生产效益与利润的追求,污染者会对建立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所需要的费用和缴纳的排污费做一个对比,如果建立治污设备的费用高于排污费时,就会选择缴纳排污费继续排污;反之,需要缴纳的排污费高于建立治污设备的费用,就会选择建立治污设备,治理污染。

三、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评析

从以上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探究,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制定出来的排污收费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条成功的环境管理经验,激励了我们对生态环的保护。排污收费制度是典型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法律制度,使污染这种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无疑会促使企业建立治污设备,并积极投入使用到生产过程中,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排污收费制度不仅体现了我国环境法受益者负担的基本原则,而且是经济学和法律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发挥了法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制作用。虽然,排污收费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我们也得看到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主要存在收费标准的制定复杂、难度大,收费标准明显偏低,信息不真实性,排污费据实收缴难度大等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确立排污费制度,对我们的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我们在看到排污收费制度带来的效益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排污收费制度本身也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实施过程中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要求我们要继续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大惩治污染的力度,真正地做到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使我国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地使用。

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二: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论文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缺乏明确的职责

纵观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虽然引进了不少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难以实现很好的沟通与合作,导致出现管理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诿责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职责的不明确,并且在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是将管理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环节中,而对经济管理工作则忽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大多形同虚设,各岗位也没有制定明确的责任制,这样不但影响了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抑制了部分积极上进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导致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出现管理混乱现象。

②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松散

当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松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单一。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直线式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执行相关管理命令,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对于企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很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机构重叠的问题;二是,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中领导层次的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经营者一把抓造成的,但什么事情都由经营者管理注定会导致管理上的漏洞,而这种漏洞无疑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好影响;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比较大,这种隔阂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的交流合作,造成矛盾的增加,进而影响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身利益的提高。

③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开展。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至今仍旧在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而这种管理制度毫无疑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了。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企业内部分工明确,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不高,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解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方法

①实现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

管理理念是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基础,也是引导具体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层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快的转变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树立最新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广泛的宣传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和战略意识,也有利于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中形成科学的管理观念和全局观念。

②构建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过程中,不但要解决企业内部现有制度问题,更要为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因此,构建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更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③优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的组织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必须依靠经济管理体系,例如,当领导确定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之后,接下来就要依靠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的具体实施来进行经济活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构建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而对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时,应该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和长远目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存在诸多特点的同时,采用分解评审和分层次优化的方法,然后将各个方面评审的结果进行综合,以辩证的手段使经济管理体系得到系统性优化。

④调整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笔者已经论述过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无法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了,因此,调整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也是一件重要事情,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着集约型转变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和现代经济环境的接轨与融合。同时,集约型管理方式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大力推广。

篇(7)

关键词 知识经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18-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重视科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来看,人才应具备四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这四个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德育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难以大有作为。高职生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公民。

文化素质在人才的诸素质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知识面要宽一点儿,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

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社交与表达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良好的身心素质应具有自信、豁达、乐观、坚强、果断、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人格气质,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社会。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适应艰苦环境,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2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素质教育的思路

面对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职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育观念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适应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在全校树立“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观念,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2.1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使教育思想真正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学校近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广泛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好评。

1)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根据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社会为市场,提出培养具备“三观”“四能”(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基础扎实、专业面宽、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纠正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过窄、过专、过深”的弊端,使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思想。

①逐步完善学分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成为改革的大趋势。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减少必修课,增加综合知识类选修课,拓展专业口径,向真正的学分制过渡;试行高职生导师制,加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扩大选修课范围,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重修制。

②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化教育;推行主辅修制,允许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学校鼓励学生在本专业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发给辅修证书。

③优化课程结构。每个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都形成宽基础、多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使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专业理论比较扎实、专业知识宽而新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指导原则,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每学期开出30多门供全校学生选修的各类素质教育课程,包括文、理、工及其交叉的综合课程。除此之外,还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必须开设供全校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素质教育类讲座,全校每个学期开设此类讲座近百场。

2.2 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把毕业生的质量以及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构建适应21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

1)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学校认真贯彻落实《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拓宽基础口径、淡化专业意识、有利于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①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对教学实验设施的投入和对实验室的更新改造,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减少课内学时,加强实践教学,对实验课进行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加强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

②注意综合素质教育。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强化学生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加了“语言表达艺术”“大学语文”“中外文化”“社交礼仪”“中外名著欣赏”“影视欣赏”等素质教育课程。

2)深化教学改革。知识经济条件下,遵循人才市场的需要,确立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通过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保障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①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在教学内容上要删减过细的繁琐内容,增加实践教育的分量,更新教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面,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②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创新。积极鼓励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

③改变考评方法。把面向学生的对所学知识记忆和解题方法熟练程度的考核,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考核的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对知识的考核采取应试的方法,对创造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或调研等方式做出综合评价。

2.3 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2]。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为前提,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基础,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修养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修养和先进教育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坚持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3]。加强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学校大力倡导广大教职员工发扬“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宽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经常性开展教师英语、计算机、教学法的培训,通过进修、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法、学法和考法研究。近两年,开展各类教研课题100多项,发表教研论文80多篇。

3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3.1 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和开拓创新的良好风尚,是应该完成的目标。

1)积极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新渠道。

①充分发挥“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把“两课”的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同时搞好形势与政策教育[4]。通过法律辅修、法律选修课程及法律专题讲座等法律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意识。

②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生活、参观学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引导或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科技宣传、文化服务和智力扶贫等活动;积极引导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2)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建设,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抓好日常思想教育和“三义”“三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无神论教育,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以团小组或团支部为单位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有效扩大了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围绕“学会做人”,做一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人,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如制定《基础文明公约》,开展“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等。

3.2 文化素质教育是切入点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于2003年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要求、途径、评价方式等,将“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第一课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计划课程模块中设立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并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对理工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全校已开出10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中至少修读12学分,其中文科与理科、工科之间交叉学科的学分必须达到8学分以上。同时要求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第二课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实行“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素质培养资信证书”制,既建立起一种新的素质评价体系,又对文化素质进行了引导。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和沙龙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作者、艺术家来校演讲,如“经贸论坛”“现代管理论坛”等已有50多位专家、教授登上论坛。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名著,提高自身的人文涵养和文化品位。学校精选了百余部文化名著作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阅读书目,推荐给全校学生,举办了“人人读好书”“五月读书节”等多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文体活动,活跃学生校园生活。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50多个,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暨文化素质教育月活动,以及各类学术节和专题学生活动近40个,如“社团文化节”“校园拒绝”“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接力”等大型活动。举办运动会、足球赛、辩论赛、演讲赛、英语活动月、英语演讲竞赛、电脑节、读书会、影评等,尤其是注重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日,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爱心洒向社会。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环保世纪行”“乡村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

3.3 创新教育是重点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创新教育机制。学校建立学生创新教育的合理机制,从专业教育和人才教育模式的选择确立,到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相应地进行全方位、根本性的调整,给有专长的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发展空间,形成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学校加大投入,优化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条件,建立学生创新基地。

①设立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在制定《高职生科技工作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成立了校、系两级学生科技领导小组,使科研活动有了组织和制度保障;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学校每年拨一定专款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经费,使学生科研活动有了资金保障。在系学生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由系里为其配备骨干指导教师,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学生科研活动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②建立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学校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学校建设各种科研奖励基金,表彰科研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显著成绩的可获得创新学分。

2)多方培育科研实践基地。学校多方培育科研实践基地,如通过加强管理,开放现有实验室的办法,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通过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培养其科研能力;利用各类课程实习、设计等机会,进行课题研究等。开设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课、实习课和大作业;把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题的研究之中。

3)开展科技活动。开展好课余科技学术活动,以大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成立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兴趣小组、科普活动中心等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活动周,在此期间举办科技作品评审会、论文交流会,开展设计(制作)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活动等,藉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