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保与安全论文

环保与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3 18:03: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与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环保与安全论文

篇(1)

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建设和谐节约型校园,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保护环境的积极宣传者和实践者;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及科技创新能力,__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__第五届大学生环保作品大赛。请各院部积极做好宣传、组织报名和参赛等相关工作。现将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保护人类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

__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作品分三类,即文章、摄影作品和环保科技制作。

1、文章,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本次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环保实践和生态体验,参与绿色家园创建活动的经历、故事和感受,以及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校园等方面的创意、设想、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1)文章必须是以环保和构建节约型校园为主题,如学习环保知识的体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报告、建议等;

(2)题目自拟。题材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散文、杂文、言论或调查报告;

(3)文章内容健康,有现实意义;

(4)科研论文以学生本人的实践创新课题为主;

(5)文章必须用a4纸打印且题目为3号,文章内容为5号宋体字。

2、摄影作品,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以环境保护为主题。

(2)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具体形式不限。

(3)作品需以照片的形式上交参赛,并附有1000字以内的创意说明。

3、环保科技制作: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可以制作各类形的模型,要求必须是实物;

(2)模型的材料不限,但必须本着节约、环保、实用、美观的思想;

(3)模型要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环保性,安全性。

1、宣传与发动:

10月29日—10月31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版面等形式向广大同学积极宣传此次活动。

11月1日—11月20日,利用课余做好环保调研,准备提交作品。

2、作品提交:

11月21日—11月30日,学生以系团总支为单位向大赛组委会报名提交作品,报名地点设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a-01楼209房间)

3、评比表彰:

12月1日—12月8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和相关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在12月9日,进行总结表彰。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报方案完成作品。比赛期间,参赛者(组)可以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可以找相关教师进行辅导,但决不可搬用抄袭他人作品。

七、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__

咨询电话:__

篇(2)

关键词:氢氧化镁,水处理剂

1. 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和环境立法日趋完善,原来用于废水处理领域中的一些强碱性物料诸如石灰、烧碱、纯碱逐渐受到限制,而被新崛起的氢氧化镁所取代,主要包括酸性废水处理、重金属脱除、印染废水脱色处理等方面 [1] 。氢氧化镁被称为“环境友好型”环保处理剂,具有活性大、吸附能力强、无腐蚀性、安全、无毒、无害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量应用 [2] 。

2. 氢氧化镁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2.1 酸性废水中和剂

酸性废水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先采用中和法,把溶液的pH值调节至6—9后,再进行诸如生化法等进一步处理,采用的中和剂有石灰、纯碱、烧碱等碱性物质。用氢氧化镁作酸性工业废水中和剂,与传统的碱类物质相比具有较大优越性,氢氧化镁具有缓冲性,无论和哪类酸性物质反应,其pH值最高不超过9;氢氧化镁活性大、吸附能力强,同时有沉淀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双重作用 [3] 。论文大全。因此,即使Mg(OH) 2 用量过多,pH值仍满足规定值,便于控制。但用其它碱类,若过量,pH值可能很高,如用石灰pH值可达12.15 ,用烧碱pH值可达到14。此外,料浆状氢氧化镁[含Mg(OH) 2 为30%~45%]具有非沉降性,非凝聚性和较好的流动性,它作为中和剂,反应过程缓慢,所生成的沉淀晶粒粗大且密实,易于沉降、澄清和过滤,从而降低了处理成本。废水生化处理时,必须保证有合适的pH值、营养条件和碱度,用烧碱或石灰石很难控制其碱度 [4] ,目前,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始转向使用氢氧化镁进行预处理。论文大全。应用氢氧化镁处理剂,可以减少沉淀的体积而且污泥的脱水性较好。

表一 四种酸性废水中和剂性能比较

篇(3)

关键词 高压电网;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010-02

随着国家电网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高压电网成为我国居民广泛关注的工程项目。所以城市高压电网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城市高压电网规划广泛关注的问题,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因素之一,成为专项规划环境评价的一个新方向。

1 调整城市高压电网规划,适应社会形势发展

1)分析规划区内的现状,明确规划区内电网布局,电量,负荷,负荷分布和负荷曲线预测的情况;2)确定规划区内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备的标准化,包括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原则;3)实行创新、技术升级;电网建设中应积极采用新进适用技术,如静补、同塔双回线路等,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降低电网的运营成本,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确定城市电网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线路路径,确定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5)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电网规划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高压电网的建设要和负荷发展、电源建设相协调,送端电网与受端电网相协调;6)确定调度,通信,自动化等的规模和要求;7)编写说明书及绘出规划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位置结构图,包括现状接线图。

2 城市高压电网运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利用已有无人值班变电所集控中心SCADA系统的数据资源,借助发展起来的数据优化理论,研究不同运行方式下网络优化组合,为电网提供科学的最佳安全经济运行在线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为集控中心值班人员开发和提供该电网事故发生后的事故诊断、电网重构及恢复控制决策对提高城市电网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城市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控制中心以及地区或县电力调度自动化推广使用。 本系统利用已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资源,开发高级分析应用软件,包括: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模块(电网潮流、状态估计、负荷预测、无功优化、电网网架优化),电网故障诊断和故障后的电网恢复控制模块,短路计算和保护灵敏度在线校验模块等。这些高级软件为城市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具有专家水平的科学决策。由于系统的高级分析软件的计算与决策分析都是建立在在线实时采集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速度快而且准确,彻底改变了靠运行人员的经验以及手工或者利用离线软件进行计算的状态。该项目的开发与实现都体现了“数字电力系统”、“数字世界”的现代精神。由于不需要重新设置数据采集系统,使得系统的投资降低,不仅进一步解放了人的劳动力,而且实现了电网运行的科学化、智能化运行与管理。该项目是国内外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发的先例。该系统在开发中考虑了其应用的通用性,除了可以应用于大部分城市高压电网以外,还可以应用于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样可以利用这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高级分析应用软件,使调度自动化的水平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3 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注要点及方法

3.1 整体性原则和环保型指标

城市电网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关键所在,因此,规划环评必须将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与相关公用设施规划的协调性进行整体考虑,以减缓城市高压电网布局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们在进行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的同时考虑环保要素后,线路如果向着环保的方向发展,走更为环保的通道,适当加长了线路,但是避开了人口密集区,使得规划方案更加环保,由于考虑从了环保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费用要多于仅考虑经济性所得到的规划方案的投资,相对环保的费用更高些,但是我们更应该在电网环保规划模型能够在增加较低投资的基础上,得到更加环保的方案。我们可以考虑以后将环保因素量化后直接参与规划,同时在电网环保规划中考虑人口因素,使得城市电网的规划在人口密集区显得更为人性化,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我们争取在考虑环保因素后,整体规划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考虑环保因素的线路通过人口更加稀疏的区域,使得环保指标更低,能够在宏观上对电网规划产生影响,使得电网更加环保。

3.2 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我们要紧扣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仔细研究规划环评导则,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从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控制性和引导性相结合4个方面确定与电网规划特点相适应的环境目标、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3.3 评价方法

城市高压电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高压电网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遥感以及GIS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高压电网的环境影响评价带来了新的数据获取、分析手段,能够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遥感技术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以及植被信息提取,同时利用GIS技术对已有的各种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管理,为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直观的基础数据及图形,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叠图分析。

4 结论

我们要积极推动电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规范化城市高压电网架构。在我国能源资源格局、负荷分布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电网发展新趋势以及我国电网发展的实际状况,立足于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统一城市高压电网圈,保证我国城市电网圈正常安全运行,大大提高城市的电力系统供应效率,使经济体从城市向乡镇的转移更加迅速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特征;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4]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

篇(5)

摘要:论文以西部矿业为例,结合资源型企业特点,嵌入生态影响因素,重新构建与客观区位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选取企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项指标的优劣进行评价得出,论文构建的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关联度较高。以企业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发现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绩效管控对策。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资源型企业 绩效评价 管理控制

根据全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两屏三带”生态地区,生态地位特殊。资源型企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其社会责任具有明显异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但目前资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也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论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西部矿业为例,嵌入环境因素来重新构建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自觉维护生态秩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形成资源型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长效机制。

一、理论基础

(一)生态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学注重资源所能创造的价值而忽视了资源过度开发使用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对自然资源肆意消耗的成本费用由环境“买单”的后果是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企业自愿买单的结果就是污染治理支出,被动埋单的结果则是受到有关环保监管部门的处罚,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失的同时名誉受损。自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生态文明时代下,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尤为迫切。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可以保证经济的良性发展。生态经济理论旨在协调生态、经济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主张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明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鼻祖Freeman给利益相关者下了一个日后成为经典的定义:“一个组织里的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可见Freeman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当代企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重属性,因此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应当是包含企业三重属性的广义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这里广义利益相关者是包含了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后代利益相关者、社会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相关者等,而对于后代、间接利益相关者,企业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及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西部矿业为例

(一)资源型企业概念界定

资源是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之分,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资源型企业是通过占有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或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投入,辅以后续加工,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最终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经济实体。

(二)西部矿业简介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矿业)是青海省一家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铝、铁等基本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磷矿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发展民族经济为己任的资源型大型矿业集团公司。

(三)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没有考虑资源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根据企业独特环境特点及企业性质,嵌入环境因素,引入生态收益有关指标,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重新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具体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西部矿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青海省资源型上市公司――西部矿业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优劣的评价。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优劣水平,即对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分析各评价指标与理想指标的接近程度,评价指标与理想指标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其中关联度最大的评价指标为最优。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西部矿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数据选取。本文选取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来源于和讯网披露的年度报告,非财务信息主要依靠实地调研和阅读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取得(见下页表2)。

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见下页表3)。

3.计算绝对差值OX0(k)-Xi(k)O。结果见下页表4。

min minOX0(k)-Xi(k)O=min(0.0700,0.0300,0.3445,0.0400,14.8700,17.6400,0.0055,0.0375,0.4800,0.7500,0.3598,0.2856,6.2300,0.2356,0.4966,0.2441)=0.0055为两级最小差;

max maxOX0(k)-Xi(k)O=max(0.9300,0.9700,0.8900,0.9600,15.2361,18.2666,0.1235,0.2000,0.8111,1.1100,0.3774,0.7300,7.3614,0.8200,1.0004,0.9819)=18.2666为两级最大差。

4.计算关联系数。利用公式ξ0i(k)=[min min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 [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ρ取0.5,求得共计4×16个关联系数ξ0i(k)。

5.计算关联系数均值。

利用公式roi=(1/n)ξ0i(k)计算每个指标的关联系数均值,结果见表6。

6.结果评价。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除A21(存货周转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小于0.5外,其余指标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均大于0.5,指标关联度大于0.5的比重为87.5%(14/16=0.875),说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绩效。

16项指标按其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23>A31>A14>A34>A12>A11>A43>A41>B21>A13>A32>B11>A33>A42>A21。其中,指标A23(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高(0.9942),A31(现金比率)次之(0.9888),A14(销售生态收益率)排名第三(0.9645),指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低(0.3365)。

突破传统的企业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本文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净资产生态收益率(A11)、总资产生态收益率(A12)、销售生态收益率(A14)、生态收益增长率(A42),2个非财务指标――排污成本率(B11)、环保投资率(B21)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度分别为0.9565、0.9597、0.9645、0.56661、09234、0.9487,均大于0.5,且除了生态收益增长率外,其余指标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度均高于0.9,因此,本文在传统的企业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根据西部矿业所处环境的特点,构建的6项绩效评价指标与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较高,这6项指标的引入对于提高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有很强的效果性。

由表7可以看出,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高的指标A23(总资产周转率)高于参考值,说明西部矿业在2015年度总资产管理能力提升。除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三项指标:A21(存货周转率)、A23(总资产周转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外,其余各项财务指标比率均小于参考值,西部矿业应在日后的经营管理中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治理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在绩效考评方面除了对财务指标进行考量外,也应注重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考量。

四、西部矿业绩效管控对策

本文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之上,嵌入环境影响因素,引入生态收益有关指标,重新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净资产生态收益率、总资产生态收益率、销售生态收益率、生态收益增长率)和2个非财务指标(排污成本率和环保投资率)在企业2015年度的比率均低于参考值,故针对西部矿业绩效管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强化环保力度

环保投资力度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与企业绩效成果紧密相关,因此,对于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源型企业而言,强有力的环保举措不仅能为周围环境的良好势态做贡献,而且也能为企业赢得正面的社会形象,这部分不可量化的收益作为一笔无形财富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费是企业为污染排放量买单的结果,且污染控制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绩效高度相关,因此,企业首先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等,全面履行环境保护职责,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管理,全面督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其次,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来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再次,企业可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员工参加环保设施管理知识培训、环境监测知识培训、总量控制排污监督管理及污染控制新技术培训等,以提高环保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及环保意识。最后,应鼓励重度污染型企业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工作,如企业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重点污染防治工程、持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等措施来减少污染排放。

(三)重视生态收益指标

在对资源型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财务指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将财务指标中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替换为更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生态收益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资源型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分析资源型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资源型企业的财务风险。利用生态收益指标及时揭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五、结语

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以生态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通过嵌入环境影响因素,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客观区位环境相适应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论文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和2个非财务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关联度较高。在分析企业2015年度财务比率时发现,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故针对企业出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绩效管控对策。

论文在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在修缮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只引入了两个非财务指标,因此指标尚不够全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由于信息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论文以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样本数据量过小,以期在之后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更多企业信息。且论文选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衡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优劣,在方法选择上过于主观,需进一步考证方法的科学性。X

参考文献:

[1]Freeman,R.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2]迟春洁,蒋景楠.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构建思路[J].技术经济,2006,(02):5-7.

篇(6)

论文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民事公益诉讼 案件类型

我国2012年8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可见,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针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条文以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根据我国的社会现状,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远不止环境污染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两大类。

一、环境、资源保护案件

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污染和治理始终是一对矛盾体困扰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我国华北地区爆发的雾霾天气,以及全国大面积地方出现浮尘、扬沙等恶劣天气,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生存的环境在恶化。目前,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新民诉法之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更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的新起点。

(一)原告资格的扩宽

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文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例,分析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类型。

1.享有环境资源管理权的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如环保局,代表国家管理相应的环境资源,当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时,环保局代表公众利益要求污染实施者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破坏海洋环境并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由有关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该条文明确了国家具有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的主体地位,还提出由有关部门代为行使该诉权的规定,“相关部门”具体指什么部门并未明确规定,但只有环保机关和依法行使环境资源管理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才具有该诉权。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依法受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由此可见,最高司法机关也明确认可环保行政部门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2.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了其实施的法律监督行为和执法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法秩序。一方面,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模式在我国得到了普遍认可,加之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常常具有强势地位,相比来说民事诉讼的原告往往是弱势群体,应借助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赋予其民事公诉权。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在常年的办案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优势资源,在刑事案件、附带民事案件、重大贪污案件等接触到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数量较多,而且作为检察机关的内部人员,其办案素质较高,可以通过检察举报、申诉、控告、网络等渠道及时收集受理有关公益受损事件的线索。

3.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环保社团。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显而易见,最高行政机关明确鼓励“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根据环境保护部2010年的《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保社会组织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从事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环保社团、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多种类型。”我国比较活跃的环保民间组织有:中华环保联合会、地球村、自然之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流域、绿家园、达尔问、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如中华环保联合会目前每年提起约10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二)扩大保护范围

条文中规定的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是“污染环境”,事实上,在环保领域损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行为,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污染水、气等环境要素;二是破坏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三是损害湿地、物种等生态系统。因此,新民诉法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范围的规定不应局限于“污染环境”,具体范围可以表述为:对“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损害生态系统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提讼。这一具体范围的表述可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

(三)举证责任的分配

环境公益诉讼所涉的证据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特点,一般为被告掌握,原告举证相对困难。例如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相对于被告的举证责任,原告只需证明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的事实,以及提供被告有污染行为的证据;而被告对企业的了解更深入,便于调查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具备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条件。可见,民事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改变了一般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格局,被告方的举证责任须重于原告方。

(四)赔偿范围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权益,赔偿请求不仅包括由污染造成的经济和环境利益的直接损失,还应包括环境要素损害后的恢复费用。另外,环境污染侵权具有滞后性与潜伏性,对于有证据证明是由于污染引起的潜在人身损害,也应予以适当赔偿,且这种赔偿不应受最长时效的限制。

二、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

(一)消费者权益的综合性

消费者权益的核心是消费者权利,而消费者权利——消费者为进行生活消费应该安全和公平地获得基本的食物、衣物、住宅、医疗和教育的权利等,实质即以生存权为主的基本人权。不论是环境污染案件还是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二者的主体都表现为多数,公益的特征是由众多私益逐渐积累并最终组成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仅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不断丰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也会扩大,如互联网、教育、金融、保险、交通、医疗、旅游、购房装饰装修等新兴领域的消费者群体进一步扩大。可见,消费者公益诉讼必须是涉及多数当事人因同一或类似的事件引起的群体性诉讼。

(二)消费者协会支持

在消费者公益诉讼中,消费者协会无疑是最广泛、最成熟、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它由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成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很多社会团体都具有公益法人的性质,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公益性社团组织介入到消费者公益诉讼当中,具有非营利性,是解决社会公益纠纷和实现社会公益目的的重要条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其中第六条“就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协会有支持的职责”。除了支持的职能,消费者协会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与案情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参与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和检查,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协助消费者调查取证。

(三)扩大保护范围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消费者消费的领域不断扩大,所引发的消费者纠纷之公益性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从过去小规模的虚假产品侵权,到现在大规模的垄断性消费以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侵权的蔓延,都凸显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因此需要扩大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范围。

1.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性消费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改革的转型时期,机构改革、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垄断行业的暴利经营侵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实施价格联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消费者。例如汽车行业的钢价联盟、空调价格联盟、乳制品价格联盟等,还有现在备受关注的铁路系统改革引发的火车票价格联盟等。这些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性消费,主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不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群体面临的救济难题,域外的集团诉讼与团体诉讼的经验表明,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是制约市场垄断和政府垄断的最佳司法救济手段。

2.电子商务领域的网络型消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然将“网购”推向最快捷、最便利的消费领域,加之电子商务技术以及物流运输规模的迅猛发展,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其宽广的交易平台。然而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时,也大量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例如实际物品与网上的宣传不符,预先付款后不能按时得到商品,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等。并且,“霸王条款”广泛存在于消费者与网络卖家达成的合同中,网络型消费涉及买卖、运输、保险等多项环节,复杂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节问题,而消费者难以及时发现,且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3.食品安全领域的消费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从生产、包装、销售、食用等一系列过程,还包括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食品安全法规,新增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法律责任,在理论上和立法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一个事实,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例如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使用问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等。

篇(7)

[论文摘 要] 在环保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绿色管理,以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 色声誉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本文定义了企业绿色声誉,分析了它的特性,讨论了绿色声誉对企业利益相关者 的影响,并提出了培育企业绿色声誉的一些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世界各国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危机的威胁。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一些国际组织纷纷行动,发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各国政府则纷纷出台了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限制一切不利于环保的行为。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拒绝购买与使用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在此背景下,绿色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也在逐渐显露。

一、企业绿色声誉及其特性

根据Charles Fombrun[1]对企业声誉的界定,这里定义企业绿色声誉为:与其他绿色管理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一个企业凭借其过去在绿色管理方面的行为和未来的前景,对所有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按照Davies[2]对企业声誉的诠释,可以说企业绿色声誉就是其绿色身份和形象的结合,身份是指企业内部雇员如何看待企业的绿色管理,形象则是指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何看待企业的绿色管理,特别是顾客的看法。

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绿色声誉具有以下五种主要特性。

(一)赢利性。好的绿色声誉能赢得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消费者的认同与支持,从而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工厂,在制造线路板的过程中不再使用会损害臭氧层的氯氟烃,每年节省了600万美元,而保护环境的好名声传开后,营业额上升了15%[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麦当劳公司在绿色声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1999年初,北京的麦当劳公司与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倡环保、享美食——回收废旧电池”活动。良好的绿色声誉使麦当劳赢得了消费者,其营业额一直名列同行业的前茅,在绿色声誉管理方面的投入使麦当劳的利润不降反升。

(二)社会性。企业绿色声誉是社会有关各方凭借自己对企业在绿色管理方面的努力、表现、绩效等的印象而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反过来,企业绿色声誉又无形地影响着社会对企业绿色管理乃至企业整体的评价。

(三)增值过程的长期性。绿色声誉的形成与增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流逝,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有关企业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对企业做出全面评价[4]。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精心培育、呵护自己的绿色声誉。以杜邦公司为例,仅1998年一年它用于环保项目的投入就高达2亿2千万美元。当然,好的绿色声誉一旦形成,就能较长期地起作用,而且有效的管理还可以使其价值与日俱增。

(四)贬值过程的快速性。绿色声誉的增值过程虽然漫长,且需要企业付出艰苦的努力,但“失去全不费功夫”,片刻的掉以轻心都可能使一切化为乌有,让绿色声誉迅速贬值、毁损。而且,一旦声誉扫地企业便很难东山再起。

二、企业绿色声誉的影响

绿色声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

(一)对投资者的影响。当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绿色声誉,有些金融机构已把企业在绿色管理方面的表现与声誉纳入融资资信考察体系中,良好的绿色声誉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能进一步吸引新的投资。美国还出现了“绿色”银行,该类银行专门选择那些进行“绿化”的企业和项目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5]。而不佳的绿色声誉可能给投资者一个信号,企业的生产过程无效率,企业可能受到附近环境团体或机构更加严密的监督,受到消费者的抵制与拒绝,遭受环境管制处罚和环境责任争端带来的潜在财务损失等等。这样,企业就很难赢得投资者的支持。

(二)对消费者的影响。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声誉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他们常常会抵制绿色声誉不佳企业的产品,或尽量减少对其产品的需求。早在1989年,英国一家公司对美国所作的调查表明:53%的受访者曾因担心产品或包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拒绝购买某种产品;75%的受访者表示,若产品或其包装可回收或分解,他们的购买意愿将会更高,且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5]。199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77%的美国人和76%的加拿大人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对环境的影响[6]。1997年法国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达70%。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对22个国家环境态度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公民认为环境状况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更多的公民认为环境影响了儿童的健康。22个国家中16个国家的公民表示他们拒绝购买对环境有害的产品[7]。

(三)对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绿色管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受制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所以,他们往往不愿与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进行业务往来,以免影响供应链的绿色性,削弱供应链的竞争力。为了追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将其作为深层次管理目标,处于强势上升的索尼爱立信推出了“绿色伙伴计划”,用严格的程序监督、管理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以期确保所供原材料不含违禁成分和达到环保要求。从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所有索尼爱立信的供应商将都被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查而成为合格的“绿色伙伴”,审查程序采用了“索尼绿色伙伴资格评估程序”的具体条款。额外的要求还包括供应商的自我审查和零部件验证,其中包括重金属测试和原料环保声明。索尼爱立信“绿色伙伴计划”最终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使所有索尼爱立信的供应商通过测评而成为“绿色伙伴”[8]。

(四)对环境保护组织和媒体的影响。企业的绿色声誉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对于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他们会不失时机地予以赞颂,并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对于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指责,并给予更严密的监督。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负担。例如,1995年,英国壳牌公司决定把一座报废的海上储油平台沉没到大西洋底。绿色和平组织称该平台内含有100吨有毒沉淀物,并在德国发起一场激烈的抵抗运动,致使公司的销售额突然下降了20%以上。在巨大的压力下,壳牌公司不得不收回原来的计划[7]。

企业的绿色声誉也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偏好。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会得到更多、更加有利的媒体报道,相反则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监视与批评。

(五)对雇员的影响。良好的绿色声誉将会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在西方国家,许多人宁愿获得较少的工资报酬或经常加班,也希望进入绿色企业工作[5]。良好的绿色声誉也有利于留住人才,他们会因身处这样一个绿色的企业而感到自豪,从而更忠诚于企业。

(六)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环境责任保险在许多国家已经是一种独立的险种,但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为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提供保险,或者会收取较高的费用以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而对绿色声誉好的企业,则会给予较优惠的价格。

(七)对政府的影响。企业绿色管理是一项外部性很强的活动,政府会进行干预与管制。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会获得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例如得到税收减免、环保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以及宣传表扬等。而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湖北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规定对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证书的企业,由所在地的市、州、县级财政,按每个品牌1万元以上给予奖励;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要求有关部门应减免入场费、场租费等费用;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给予优先自营出口权;从事绿色食品科技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按照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享受优惠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在省对下转移支付专项预算中,每年安排500万元绿色食品开发专项资金[9]。

三、企业绿色声誉的培育

由上述分析可见,绿色声誉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培育绿色声誉。

绿色声誉的形成是以有效的绿色管理为基础的,同时要借助于有效的宣传与沟通手段,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绿色声誉的形成。

(一)树立绿色管理意识。好的绿色声誉首先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与行动,只有当员工们有强烈的绿色意识、采取切实的绿色行动、形成浓厚的绿色氛围时,才能形成良好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声誉。为此,要对员工进行有关绿色管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通过举行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摄影比赛等活动,使员工了解绿色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上海夏普(SSEC)分别对管理干部、环境作业人员、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同时,开展环境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员工的环境知识。此外,在全公司开展以绿化工厂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活动过程控制、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为目的绿色小集团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环境改进项目,并对其中的优秀小组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全体员工的绿色意识和对绿色活动的参与性[7]。

(二)建立绿色管理组织。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或安排专门的绿色管理人员来保证绿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绿色管理部门要和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在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材料选择、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理、包装物回收等方面满足绿色化要求,确保能源和水的节约与再循环使用,并有效运用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手段来确保各项绿色工作的开展。

美国杜邦公司1992年革新了环境管理体制,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环境政策委员会和环境指导委员会,环境政策委员会由5名外部董事和一名公司内部副主席组成,负责监督环境政策的执行,环境委员会负责制订公司安全、卫生、环境政策以及工作目标、环境质量指标,指导公司的环境计划。杜邦还成立了一个安全、卫生及环境优秀中心,其任务是通过与经营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决策、监督及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结合起来,该中心下设与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的“责任照管”管理规章要求相配套的机构,包括职工健康与安全、环境管理、工艺安全管理、产品管理、化学品销售、公众意识与应急响应等[5]。

(三)健全绿色声誉管理制度。健全的绿色声誉管理规章制度会使绿色声誉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活动一样成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稳定、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四)培养绿色声誉管理人才。绿色声誉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较为全面。他要有强烈的绿色管理意识,要有丰富的绿色管理知识,要掌握声誉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企业可采用“派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来培养绿色声誉管理人才。即既可将企业的有关人员派出去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培训,也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讲课,对全体员工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五)注重绿色声誉管理沟通。声誉不但依赖于直接的经验,同时也依赖于加工过的沟通信息[2]。所以,企业除了要以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与绿色绩效来提高自身的绿色声誉外,还要注重通过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与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执法部门等进行沟通,以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绿色声誉。

庄臣公司积极运用绿色沟通培育企业绿色声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开展气雾罐的回收活动;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绿色意识;积极与供应链伙伴合作,促进环保行动;积极获取社会对其环境活动的支持,比如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与政府对话、建立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杜邦公司也是绿色沟通的行家。比如,1996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协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首届“杜邦杯·中国环境新闻奖”评选活动。该评奖活动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探索环境新闻报道的创新,提高环保宣传的质量[7]。通过此类活动,这些公司很好地宣传了自己的绿色理念和绿色行动,提升了自己的绿色声誉。

参考文献:

[1]Charles Fombrun.Reputation: Realizing value from the corporate image[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2]Gary Davies,Rosa Chun,Rui Vinhas da Silva and Stuart Roper.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M].Routledge, 2003.

[3]颜爱民,谭民俊.绿色管理:中国企业管理新趋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5).

[4]郝云宏,张蕾蕾.持久的竞争优势与战略资源——企业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6,(4).

[5]李会太.企业绿色管理引论[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6][澳]迈克尔·杰伊·泼隆斯基,[美]阿尔玛·明图·威蒙斯特.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高广阔.当代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因及行为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论文,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