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考学习计划

国考学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2 18:17: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考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考学习计划

篇(1)

一、学习管理策略的内涵

学习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分为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动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55)管理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子系统之一,它影响和控制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效、调整学习行为。情感活动管理策略包括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如焦虑、怕丢面子、怕失败等。在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中,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1996:55)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不再单纯是科技的较量,管理的优劣常常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同理,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为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为此,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管理策略的目标描述制定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任教过的高一年级好、中、学困生三类学生英语学习管理策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的有效的运用管理策略。这些情况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多只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相应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显得尤其必要。

(一)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施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蓝图。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管理策略指导中,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因为人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进步感以及从中获得的鼓舞和激励(夏纪梅,2003:503)。如果计划不切实际、目标遥不可及,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成就感,就无法坚持执行计划,这无益于毅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标,以此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是周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目标既可以是每个单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课的,完成了一个目标,才能升入上一层的目标。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才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朝自己的目标迈进。确定好目标后,老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即经过周密安排,策划好在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打算怎样做。要搞好学习,有了学习计划,一切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时教师在指导初期要严格要求学生每两周交一次学习计划,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完成计划、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坚持按计划行事,逐步训练自己的毅力。让学生慢慢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采用各种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同时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所得的结果不仅可以反馈给教师,使其改进教学,学生也可根据这个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或改进或调整,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自我调整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内容包括自我测评学习的进步、检测方法的成效和监控学习行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成败做出客观、恰当的归因。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都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鼓励学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知道可能无法一次就直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泄气。再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和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对自己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监控和评估,笔者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参与合作及创新等方面进行自评,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三)指导学生培养学习信心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较差,无法学好英语,这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在指导中笔者利用赏识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周弘,2004:35)。因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通常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庞维国,2003:50)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学习态度。告诉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学习决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识到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四)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反思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反思,告诉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体内容,比如,某阶段是否能够按计划学习,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效果如何,有否达到目标。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问题出在何处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果目标已达到,应考虑重新设定自己的目标,让目标不断与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笔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学年总结,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开始懂得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和情感。

三、结语

篇(2)

新学期学生学习计划范文一时光悠悠, 一年半载已经流走。 而此时,已经是大二的第二学期了。即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像一簿画册一般, 翻过旧的一页篇章, 新的一帧是空白的蓝图等着我去描画。而在每个画家下笔之前,脑海中都会简单描掕一份初稿。以便洒笔出一份最完美的作品。

新的学期,我将面临准备三件大事: 3月份的党员考试,4月中旬的韩语能力中级考试以及6月中旬的大学英语6级考试。首先,当务之急,便是眼下即将来到的3月中旬的党员考试。在上个学期期末,我已经参与了入党前的党课,而3月份,我就将参与此次的入党资格检测,党员考试。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我会熟读并牢记《入党教育及指南》,能有效地渗透作为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并尽全力在三月份的党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之后,在入党观察期间表现优异以取得党员资格。

其次,第二件大事即是在4月中旬的韩国语能力中级考试。作为专业课的能力测试,可想而知,此次考试的重要性。也是接触熟知韩国语以来第一次正式并且专业地对于自己韩国语能力的客观评价。为了能在韩语中级考试中有满意的优异表现,普通的努力是不够的,一定要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化,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在中级考试中出现优异的成绩。若只是一味地懈怠并自满,及时有天赋运气也不会照顾你。 好运只会眷顾努力并勤恳的孩子。所以比起之前的日子,新学期必定会更加忙碌与充实,为了有令人欣喜的成绩,会调整新的学习计划及方法,这样才可提高学习效率,在最短时间内有很大的韩语实力进步。才能以最好状态迎接4月中旬的韩语中级能力测试。

然后,韩语能力中级测试过后,就将在6月份迎来大学英语6级。在上个学期一段时间的用工学习下,顺利地过关了大学英语四级。但6级远没有4级来得轻松。所以,为了能万无一失地顺利度过英语6级,更多的实力及答题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而得到这些的不二法则就是勤加练习与高效记忆。平时的题海战术是逃不了的,苦练苦练再苦练。并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中找到英语6级的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效率,让高分离我更近。如果说,英语4级有三分之一的运气存在的话,那英语6级就是得百分百的努力取胜。为了能高举胜利的旗帜,我将会更加勤勉,鞭策自己,不放弃,在6月的英语6级中完胜。

最后,一直以来如此,现在也是,以后也将会继续的便是自我素质的提高与专业韩语能力的提高。积少成多,在1年半的时间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韩语知识。但仅此不够,我要更紧密它们的关系,在脑海中编制一张大的韩语知识网,能更自然活用所学韩语,将所学韩语的基本点紧密结合在一起。大三上半学期打算去韩国外国语大学留学,所以在这半年期间,要为了出国准备口语及听力的加强,以更好的状态出国。

相较于前几个学期,新的一学期真是忙碌充实以及有意义的半年,但再忙碌的日子也要学会好好休息 劳逸结合。为了能有最佳的学习状态及效率,要聪明利用休息时间调整劳累的身心,以此能在学习期间更加高效。希望在新的学期也一直能有良好的表现!让梦想能一直高飞!

新学期学生学习计划范文二转眼间,一个学期便过去了。虽然新学期的生活,还有一个月。但是还是得提前做好新学期的计划。回想上个学期自己在校的种种表现,我真觉得有些落寞与失败。

然而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在新的学期里,我应该有新的计划,有美好的打算,面对未来,挑战自己,争取各方面都有所提高。首先,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去,我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根本没重视学习,才导致成绩下滑,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学业看成第一,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才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我发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我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以前我总以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功课,但我错了,有些东西固然需要死记硬背,但在死记硬背的前提下是感悟与理解,只有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才会更轻松的掌握,才能节省许多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我决心做到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

寒假就要结束了,我将以新的精神面貌跨进新的学期。在这个学期里,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学期之计在于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新春、新学期。回想上个学期自己在校的种种表现,我真觉得有些落寞与失败。

然而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在新的学期里,我应该有新的计划,有美好的打算,面对未来,挑战自己,争取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我的这半年生活是这样度过,回忆起来真是很乏味,自己完全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浪费青春啊。众所周之,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况且我还只是个大专文凭。在当今这个就业压力十分严峻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努力掌握一门技术如何生存?如何养家糊口?纵然你临时抱佛脚,没门功课都及格了勉强三年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你也只是空有一副皮囊,其实什么都不懂,试问那家公司、哪个企业会用这样的人才?

虽然对自己过去哦的行为深感悔恨,但有句话叫做“如果你错过了太阳,那么请别悲伤,不然只顾一味的懊悔,你就会连星星和月亮也一起错过”所以既然认识到了错误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

我会充分利用大学剩余的时间刻苦学习扎实的掌握一门技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而奋斗。以下是我大三的计划:

首先,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去,我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根本没重视学习,才导致成绩下滑,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学业看成第一,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才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其二,我发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我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以前总是死记硬背不理解书本意思只有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才会更轻松的掌握,才能节省许多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做到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

其三,1、上课不能再像往常一样玩手机,一定要改正,把握现在,认真听讲。

2、利用自习时间认真做完当天的作业。遇到难题,先思考,然后要虚心向老师或同学求教。在完成作业时,应认真复习。

3、在课余时间内,问一些自己不懂的间题,预习下节课的课文。

4、上课多积极发言,多动脑。虽然这些我不一定会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做到。

5、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善于总结与反思。

新学期学生学习计划范文三作为一名顺利度过大一上半学期的学生,我受益颇丰。回顾加入某某职业技术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对这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思想、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学习方面,我克服了从中专到大专转变的种种不适。经过一学期的锻炼,我认识到了大专与中专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以及学习习惯方面的重大区别,并有了一点心得。

1.中专的学习动机十分简单,努力学习和复习,能顺利的上大专。

而大学,由于奋斗目标突然变得模糊,学习动机也变得模糊起来。学习的目的性偏弱,不知为何而学习,一门心思追求考试的通过。同时,由于中专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少,社会联系相对薄弱,知识理解要求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我们在中专阶段可以抛开一切只谋书本;相反,由于大学课程紧密,知识难度高,要求理解独力强,并且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直接与未来个人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的学习压力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也相对较重。加之奋斗目标的模糊,使得学习动机不很明显。

这一点,是在大学学习中需要的别注意的。

2.学习动力方面,由于中专的终极目标是大专,学生所面对的是多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因此或多或少对未来都是乐观的。而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种种现象随着大学的逐步开放渐渐渗透到大学生活中,其中消极的一面尤其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中专阶段由于学习目标以及前景的清晰,使得学生、家长和三方面都敢于投入资本进行运作,学生的学习动力也由三方面共同得来。如学生自己的大学憧憬,家长对学生鼓励以及奖励制度, 对于优等生的种种特殊待遇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大学,则变得截然不同:首先,方面的动力消失。不得不提到的是,由于的前途、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都已列入大学生的考虑范围,学生对失去了中专阶段的绝对信赖,因此,方面的支持效果普遍下降。虽然有奖学金等制度的刺激,但追根到底,学生更关心的未来的发展前途,而不是完成的所谓各种“指标”。

其次,是家长方面动力的削弱。由于大学生大多远离家乡,失去了来自父母方面的直接关心,心理上属于薄弱阶段。一方面,来自家庭的生活方面的支持突然消失,让许多习惯的中专衣食无忧的学生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学生不由自主将注意力分散到生活中,造成学习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支配感空前加强,使之对中专增经(部分)适用的学习方法产生盲目的怀疑,而急于找到一种独立于从前的大学学习方法。

这个因素因人而异,如果在寻找过程中产生焦躁情绪,则也会造成学习动力的下降。最后,由于部分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暂时迷失方向,奋斗目标也不清晰,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高职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许多高校,特别是近年来取得高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成绩依然不理想,经过调查分析,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并且随时问的推移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语言知识,三分靠课堂,七分在课外。因此,面对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且自学能力不强的这样一个高职生群体,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了严峻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多管齐下,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根据Holec(1981:3)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一种负责自身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即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就是掌握四个元认知学习策略:思考学习过程、做计划、监控及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适应大学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从教学的“统治者”变为教育的指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来促进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讲,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自己对学习负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具备参与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策略和能力,自信、自理、自律,能够独立进行学习,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特别是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就更加不用说了。英语学习主动性不强,再加上就业难的影响,现在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显得更为现实或功利。有的学生将英语当成以后找工作的一门工具性语言;有的学生是为了更好、更快地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以后就业准备敲门砖;有的是为了得到某种证书;还的是为了以后考研究生,等等,许多都是仅仅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性手段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又谈何说起?

2.缺乏学生为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开学初为自己制定了英语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计划,没有计划性的学习活动,不可能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有些学生给自己规定了每周要背诵多少个英语单词;每月要背诵多少篇文章等。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为自己设置任何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普遍缺乏计划性,即使有也难以保证实施,每天只是机械地履行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要求,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因而出现了最大的目标就是应付期末考试。

3.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做出的种种选择和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运用听说策略、写作策略、交际策略、阅读策略等是高职生出现的一大突出问题。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英语靠死记硬背,学习刻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的习题时,仅从翻译句子的角度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注重对语篇的讲解,注重对解题技巧的讲解,如跳读、略读、推读及细读等技巧。

4.缺乏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不断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而且内容仅限于对已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进行核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半途而废。对做错的题不以为然,关心的是分数和成绩,而不是怎样才能提高效率和成绩,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对提高英语成绩是非常不利的。

5.缺乏多渠道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有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中,学习的工具只有书本,除完成课后习题、做一些英语B级模拟试题外,很少有学生会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刊、参加英语角等一些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活动;更不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能力必然也受到了影响。

三、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力。学生只有有了内在的学习动机,才想学、愿学,自主学习的机制才能长久地进行下去。很多的高职高专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并运用在以后的交际中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毕业、就业和考研等而学习,学习的功利性很强,缺乏明确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甚至对自身的能力怀疑,进而产生畏学、厌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联系名人刻苦自学外语成才的感人事迹进行学习态度教育;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声、形、色、义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学习语言中感受英语的有趣、有意义和有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机。

2.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话说明了目标、计划的重要性。要把握高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计划,更要有效地监督和督促他们执行计划。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这一过程,因为自信心低的学生常常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太低。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略微高于过去的成就水平)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起初,教师可给予达到目标的学生某些奖励作为激励;目标的设定要及时地同长期计划相结合。在学生享受达成目标的乐趣、体会到内在价值感之后就可以逐步取消奖励。这样,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设定的目标,之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3.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学习策略是高职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没有好的学习策略,我们只能事倍功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任何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共同目标,高职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而学习策略是在学习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这需要我们有恒心和耐心,在不断的教学中逐渐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有效的学习策略。首先,应对学生讲解有关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高校英语学习的总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大学英语学习期间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所达到的要求,使学生不再机械地记忆,不再机械地做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向他们传授答题技巧和解题策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准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健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估体系。

评估学习效果及目标实现程度是自主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是影响其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自我监控的有效手段是自我记录,即及时、有效、经常地对学习进展情况进行书面记录。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估有:(1)学生根据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自我评估;(2)教师采用现行的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每次自主学习进行定期的检查、测试,并且对考核结果进行管理,记入期末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在自主学习中的每一分钟,另一方面能促使其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起到激励作用,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改进存在的问题。评估手段的恰当运用、评估结果与学习计划的有机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的机会并增强其成就感。

5.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在方法上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较少启发学生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较大地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放下权威的架子,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才会真正换来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学生就特别喜欢其所教的学科,进而从内心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在每节课中英语教师应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上课时对学生要适当鼓励、适当引导,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并不断提高克服各种困难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

[2]张有富.培养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J].教育学科探索,2006,(9):52-53.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87-289.

[4]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3.

[5]徐锦芬.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欧洲学分制(ECTS);高等教育;终身学习;

一、欧洲高等教育地区的学分制的概述

欧洲学分制的全称为“欧洲学分积累与转移制度(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CTS),亦即“欧洲学分转移系统”(the European Cred-it)。ECTS是在欧洲高等教育地区使用的高等教育学分系统,涉及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所有国家。1999年开始的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国家通过政府间合作和协商,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调整的过程。博洛尼亚进程确定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截止2009年2月已经有46个国家参与博洛尼亚进程,其中一些国家除了有ECTS外还有自己国家或机构系统。ECTS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基石之一。大多数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通过立法来使他们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采用ECTS。ECTS在欧洲被正式推介使用是在1989年。

ECTS实际上是由学分积累(Credff Accumulation,CA)和学分转移(Credit丁ransfer,CT)两个概念组成的。学分积累(CA)指的是学习者在某段时间某个学习计划中所获得的学分可累加起来直到整个学习计划的结束,它通常发生在系统内部,如学科、培养计划、院系、学位授予机构以及国家的内部。学分转移(C了)指的是学习者在某段时间内某个学习计划中所获得的学分可累加起来以便向另一个系统转移并得到承认。它通常发生在系统之间,如学科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甚至国家之间。在实际的运行中,ECTS学分积累与转移的过程是交叉的,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即在某个系统内部累积起来的学分可被转移到另外的系统中去。

(一)ECTS学分与使用

1 ECTS学分

ECTS学分(ECFS credits)是建立在学生为了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umes)需要的学习负荷量(wurkload)基础上的。学习结果是成功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学习者被期望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它们与国家和欧洲的认证框架的层级描述(1evel dc―scriptors)有着密切的关系。ECTS是博洛尼亚认证框架(Bologna Framework for Qualifications)的一个关键成分,并与欧洲终身学习认证框架t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EQF)相兼容。根据博洛尼亚认证框架,第一和第二层次(本科、硕士层次)有他们自己的学分范围(range)。第一层次的本科学位认证通常包括180―240个学分;第二层次的硕士学位认证通常包括90一120个学分,这一层次的最低学分是60个学分;第三层次的博士学位的学分尚未确定。因此,ECTS被用在制定高等教育的国家认证框架之中,它可能包含更加具体的国家学分约定,

学习负担量(Workload)是指学生通常需要完成全部学习活动(例如讲座、研讨会、项目、实践活动、自学和考试)的时间,这些学习活动是获得预期学习结果所必需的。通常60个ECTS学分是一学年正常的学习负担量,它与学习结果有关系。在大多数境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量是一学年1500-1800小时,因此,个学分相当于25-3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2 ECTS学分的使用

ECTS学分在整个认证或研究项回以及它们的教育成分(educational component)(例如模块、课程单元、论文、实习和实验室作业)中使用。每一个教育成分的学分数量要依据学生在正常的环境下需要完成学习结果的学习负担量的价值。

学生在完成正式的学习项目或单个教育成分(cd。ucational component)所要求的学习活动后。并对取得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后方能获得学分。为了获得认证学分可以累积,这由学位授予机构来决定。如果一名学生已经在其他的学习环境或时间框架(正式的,非正式的)下获得了学习结果。在准确评价、验证或认可这些学习结果后,可以给予这名学生与之相关的学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项目中给予学生的学分可以转换到同一个机构或其他机构提供的另一个项目中。但是只有学位授予机构认可学分和相关的学习结果,这种转换可能发生。合作机构应该事先在认可国外学习学时(periods)上达成一致。

学分的转换和累计通过使用ECTS的重要文献和文凭补充文件(Diploma supplement)而变得方便,重要文献包括课程目录(Course Catalogue)、学生申请表(Student Application Form)、学习协议(Learning Agree,ment)和分数记录卡(丁ranscript 0f Records)。

(二)学分分配

学分分配是将若干学分分配给认证/项目或教育成分(例如模块、课程成分、论文、实习和实验室工作)的过程。要依据正常的学习负担量对学分进行分配,这些学习负担量是获得要求的学习结果必需的。将若干学分分配到整个认证或项目中要依据各国或机构的规定,以及博洛尼亚框架的各个层次。通常一学年的学习负担量分配60个学分,30个学分通常分配到一个学期,20个学分是一年三学期制中的一学期。持续三学年、拥有正常项目的认证被分配到180个学分。每一个学年、学期或一年三学期制中的一学期又被分成教育成分(educational components)。一个教育成分通常被理解为是一个独立的、正式建构的学习经历(例如课程单元、模块、研讨会或实习)。每一个成分应该有一系列连贯的、明确的学习结果、适当的评价标准、确切的学习负担量和具体数量的学分。

(三)给予学分

只有当适当的评价显示他们获得了项目、教育成分或认证所要求的学习结果的时候,才给予学生者学分。由授权的高等教育机构给予学分。给予学分证明了该学习者遵守了教育成分的要求。给予学习者的学分数量要与分配给教育成分的数量同等。如果学生获得了一个通过的成绩,通常授予学生完全数量的学分。它从不根据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层次进行调整。学分并不表示学习者是如何很好地满足给予学分的要求。学习者表现的质量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国家的评分系统(grading system)来表示。

(四)ECTS的标签

(ECTS的)“标签”是用来证明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在本科以及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应用了ECTS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构的吸引力、可靠性和透明度,并向所有学生表明机构正在努力使自己的课程符合整个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授予标签的标准是:一个信息包/用英语写的课程目录(在线),正确使用ECTS学分,学习协定的样本(samples of learning agreements),分数记录卡和学术认可的证据。

欧洲委员会每年组织对EC7S的标签(1abel)的申请。被授予一个“标准的”或“扩展的”伊拉斯莫大学(extended Erasmus University Cha~er)的高等教育机构才能获得对EC了S的标签(1abel)的使用。

(五)学生如何应用ECTS

本(Ben)在2002年完成了硕士学位机械工程专业的第一年学习,但是因为他移居比利时在一家航空企业工作,不能继续完成学业。

几年后,因为觉得“我没能完成硕士学位真是丢脸”,本(Ben)决定将他在爱尔兰积累的60个ECTS学分以及他的记录卡(transcript)提交给比利时的大学。

而不需要从硕士学位的第一年开始学起,这60个学分让他直接进入比利时的对等的硕士学位的第二年开始学习。

二、欧洲学分制与终身学习

(一)学分和继续教育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在正式学习项目中注册的全日制学生。遵循“自足”的培训(“stand―alone”train,ing)的成人学习者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没有必要追求一个具体的认证。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成人学习者或雇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要求为他们提供个体的学习途径。

当在继续教育中使用ECTS时,学分分配、给予、转化和累积等原则同样适用在继续教育中。像在正式的高等教育学习中学分分配到项目的一部分的教育成分一样,学分分配到继续教育也是要依据正常的学习负担量对学分进行分配,这些学习负担量获得要求的学习结果必需的。

(二)ECTS和非正式学习的认可

人们通常拥有的宝贵能力。有的是在正式高等教育机构之外获得的,有的是通过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工作或人生经历获得的。非传统学习者能从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使用ECTS来提供透明化和认可中获益。

非正式学习的认可对那些不能够或不愿意使用传统方式获得一个高等教育资格的人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能力对在正式学习背景下之外取得的学习结果给予学分,这些学习结果是通过工作经历、爱好或自学获得的,用这些学习结果来满足取得高等教育资格或教育成分的要求。非正式学习的认可应该自动给予与正式教育中相应的学分数量。给予的学分数量应该是与正式教育项目可比较的学习结果相同的。

与正式教育一样,在给予学分之前应该先评价以证实获得的学习结果,为了在一个合适的层次上评价所要求的学习结果的成就,应该构建评价标准和相关的方法,但不需要提到具体的学习活动。

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在他们的网站上面公布他们主要针对非正式学习的认可政策和实践。这些政策应该包括诸如针对学习者的评价结果的反馈或吸引学习者的措施等因素。也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创建针对非正式学习的建议、咨询和认可的“评价设施”(assessment fa-cilities),依据各国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实践,这些措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

通过实施针对非正式学习的认可程序,高等教育机构的服务社会维度增强。高等教育机构实现方便学习者进入的目标,通过职业生涯(professional life)和非传统学习环境的范围,因此使终身学习变成现实。

(三)在非正式学习中使用ECTS的例子

本文以苏格兰的认证和学分框架(scottish Qualifl,cations and Credit Framework,SCQF)为例来说明在非正式学习中如何使用ECTS。

苏格兰的认证和学分框架(SCQF)指南鼓励对非正式学习使用验证,目的是:1 为了个人、职业发展(正式认可);2 为了给予学分(总结性认可,summativerecognition)。后者涉及评价,通过在学习者从事一个正式项目或认证之前发生的经历中获得对评价学分(credit rating)的学习,评价学分是一个确定学分价值的过程。通常这意味着学生所在的高等教育机构决定一名学习者在一个特殊的项目中、高等教育机构或组织中能被给予学分的数量。

在非正式学习中给予学分的过程有四个阶段:1 最初的建议和指导;2 支持(反思过程;理解学习结果;确认自己的学习结果;证据搜集和选择);3 认可/评价;4 给予学分。

三、简要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

ECTS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是一个针对建立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透明性基础上的学分积累和学分转换(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系统。它旨在方便对认证、学习单元和学生流动性的规划、传授、评价、认可和验证(validation)。EC丁S被广泛地使用在正规的高等教育中,也适用在非正规的高等教育中和终身学习活动中。

在这样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中,高等教育机构支持学习者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1earningpathways)。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风格以及获得经验。在课程设计和传授中通过使用学习结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负担量,ECTS往往将学习者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通过在教育成分中设置学分。方便学生创建灵活的学习方法。

(二)表现出灵活性、范围广的特点

ECTS的灵活性是指EC丁S突破了过去学生升人一所大学,就要在这所大学中读书直至毕业的模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大学读书,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此外,ECT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不但在正规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使用,也在非正规高等教育系统(诸如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中适用。EC了S的应用范围广还体现在使用的国家比较多,涉及的高等教育学生数量比较大。EC7$自1989年产生以来,使用的国家就不断增加,目前参与国已经达到了46个,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篇(5)

一、习题课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大学物理课学时不断减少,而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受到物理课学时数的限制,物理习题课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时间紧,因而教师往往“珍惜”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给出题目后就解释题意,解释题意时就几乎全部“摊牌”,过早给出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整个解题过程全程包办,牵着学生的鼻子一讲到底。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教师热情洋溢,学生兴趣索然。这样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解题经验取代学生的主动思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表面上看似乎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实际上,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展,而且教学效果差、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久而久之,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会磨蚀掉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舍本逐末。

二、学生在求解物理习题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严重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用已掌握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新问题所体现的素质和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经过中学时期严格的解题训练,为大学物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这种训练中形成了对同一类问题或同一种直观模式的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对学学物理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学生通过知识“正迁移”,可以有效避免对知识死记硬背,可以实现知识的贯通、理解和转换,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物理学规律,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也很明显,学生容易忽略知识迁移的条件、适用范围和问题的本质,生搬硬套,以一贯的思维定势去处理问题。比如,用动量定恒的方法来解决涉及定轴转动的碰撞、打击问题,用代数方法求解本应该用微积分方法求解的问题,用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题,等等。再如,学生在高中时用代数方法做过大量物理习题后,形成了以“选公式”、“解方程”的方法求解物理问题的思维定势和解题习惯,在学学物理时,下意识地沿袭这种惯性思维,常以经验代替认真思考,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盲目套公式,而不是着眼于全面、缜密分析物理问题,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导致对物理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解题便成了简单机械的方法的模仿和技巧的训练,而背离了学学物理的目的和要求。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干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导致学生缺乏思维创新,难以灵活变通。教师要通过习题课教学,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尽早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重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建立新的思维定势。

三、学生对学学物理和求解物理习题普遍存在畏难心理

篇(6)

一、学分制是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体制

学分制又称为学分累积制,从现代意义上说,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颁行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倡导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学生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就可以毕业,也可以因为其他原因暂时中断学业,分阶段完成学业。它参考学年制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允许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以延长学习期限,推迟毕业。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地、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能降低产品的成本,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利的。

二、高校建构学分制的必要条件

1、开设足够的选修课

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它的最初形式是选课制。当时的美国工农业生产总值迅猛递增,并终于跃居世界的首位。经济的腾飞,对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传统的古典教育很难适应广阔的高级劳动力市场需要。寻求与发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级劳动力培养方式,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而寻求适合我国教育特点,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点。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为特色。学校必须开出足够的选修课程,选课的主动权在于学生,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志趣爱好选课,这样,课程的吸引将显得特别重要,由此带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那些枯燥、乏味、空洞无用的课程将在学生的选择中失去生存价值而被淘汰,而那些具有科学性、高质量的课程将在竞争中产生,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学分制代替学年制

教学计划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而制定的统一课程管理,也是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制定的规范化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单一学科知识面窄的弊端已暴露出来,目前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必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强化能力等等。学分制的弹性学制正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它的教学质量是以学分代替学年,即不是以学习年限作为衡量学生的学习量,而是根据各门课的学分来衡量。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发展,面对参差不齐的高校学子,实施弹性学制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要求,允许学生加快学习进程,提早毕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给予重修,直到学生修完此课程学分为此。

3、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求计算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学籍管理的任务繁重,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它是一种多样化的、交叉的复杂教学管理,各类数据的处理量会大量增加。因此,学分制的管理必须以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完成。

三、实行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龙头

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改革为龙头,促使其它方面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构建学分制的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考虑学生的秉性、天资,而采用“一刀切”的制度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学分制的管理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主选择课程,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听或免修已掌握的课程,腾出时间学习其它课程,这样有利于快出人才。高校每年都能招收到一些素质较好、基础扎实的学生,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生刚入学就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学业情况,可提出免修课程申请,经系主任同意,安排免修课程的考试,如合格,则可安排插到二年级跟班听课。这种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

学分制的实施,关健是选课制,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选课方向。因此,课程的吸引将显得非常重要,从而带动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那些枯燥、乏味的课程在学生的选择中失去价值而被淘汰,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有利于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广,高校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交叉,从而产生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学分制要求把这些纳入新的教学计划,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促进了文理科的交叉,把课程由纵向型改为横向型的一种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学分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学生选课时往往避重就轻,避主就次,选择那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或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需要,盲目选择课程,专挑看似热门的课程,造成学习内容杂乱无章。另外,由于扩招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而一部分学生却感到吃力,因此出现有的学生想拿双学位,有的学生为凑学分,避难就易,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为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设立导师制,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结构,并根据课程类型进行分组,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知识的交叉和复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畏难而盲目选课的现象。同时也规定每一学期选课的比例,导师要根据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第二,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所占教学计划比例。要开出足够数量与质量的选修课是保证学生选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即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实现知识的广博性,即质与量的统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课、选修课、公选课所占比例大多为70%、20%、10%,即专业课所占比例偏大,而公选课所占比例偏小。这样学生所选课程有限,难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就须压缩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学生自学的空间,另外安排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开设专业基础课。其次,鼓励有专长的老师附设选修课或者允许学生跨校区选修课程,学校要承认学生在外校所修学分。再次,为保证选修质量,学校可成立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及时检查教案。

篇(7)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20-02

一、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

1.导师制的内涵

《中国百科大辞典》对导师制的解释是:“英国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14世纪开始采用。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一般每一导师负责指导一名或数名学生。亦有专门负责学生生活、行为指导和咨询的导师。”[1]而在我国,导师制一般都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般涉及到的课程不多,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科研工作上,这就要求导师要专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而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不断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对这种制度的应用和延展,是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由一个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直接的、全面的综合辅指导,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种互动式教育教学制度,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改革,使每个本科生都能在导师的详细指导下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一般高校在大一新生开学前都设有专业指导课,即在课上详细介绍本专业以及它的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导老师,学生可根据此挑选心仪的导师,但同时导师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即为“双向选择”。一旦双方选定以后,根据学校安排导师一般会针对学生制订成长方案,让学生从大一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知识,便于在高年级阶段顺利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同时导师还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课题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学最后时期面临的是就业或考研,全程导师这就需要积极参与就业指导或者考研辅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阶段。

(2)高年级导师制:相比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仅仅针对的是大三以后的学生。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也就是说给这阶段的学生配备的是科研实践型导师。这种情况一般采取学院统一规划与双选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导师。通过导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课题研究、创新能力、论文撰写等方面不断进步。

(3)低年级导师制:相反,低年级导师制的服务对象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这阶段的学生主要还处在从高中阶段往大学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而这时候也往往会出现学习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缺乏激情、对专业产生迷茫等现象。而该导师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通过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及前景,让他们对专业产生兴趣,对学习充满激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过了这个阶段以后,随着他们逐步走上轨道,导师就不需要再配备了。

(4)英才导师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需要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人才,往往这些人才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有些高校专门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制订了英才导师制。该导师制旨在针对一些成绩优秀,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专业,自主安排科研活动,实行个性化培养。

2.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经过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不论以上哪种形式的导师制,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由于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高校扩招一方面造成了本科生源的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师生比不合理,育人质量下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而实施导师制是学分制条件下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措施。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实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的主要职责有: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规律,选修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及安排学习过程;协助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团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时刻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各项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考研;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指导,每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11次,期末要对每一个学生写出学习、学业评语,并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及时调整指导计划。

我国目前的中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间,甚至有高中老师以“高考前辛苦,进了大学就解放了”的论调来误导学生。进了大学校园,每周平均30节课,老师留的课后作业也减少了很多,平时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来鞭策自己,大部分的课表空白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不懂得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给予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及时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对完成学业非常重要。近几年,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因一进大学校园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快转变学习方式荒废了学业,而学生们也普遍要求在学习、生活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在导师制条件下,导师与学生的距离与关系都有了变化,导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导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本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订相宜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二、江苏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导师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院的基本情况

该校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系和日语系。英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8名,高职比近80%。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30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较为合理,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研究生英语等3个教研室。英语专业分为本一、师范、外贸和翻译4个方向,平均每个年级学生185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734人。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5名,高职比达25%。专任教师中,博士在读的教师3人,硕士学位8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在小语种学科中处于中等水平,都较为合理,设日语教研室,平均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207人。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担任导师,总体师生比在1:10左右。

2.导师制实施现状

为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探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将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从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和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与科研工作,突出加强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外国语学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科研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运用相联系,发挥学院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我院已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工作。由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方向、讲授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发展要求选择导师,导师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未能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导师或学生由教育科学系大学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安排。由相关教师课内外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并帮助拟报考研究生者选择报考学校及考前准备。导师制为期1年左右,一个老师带2~3名同学,从2010年10月开始,已开始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以来,外国语学院已获得省重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省重点指导项目1项、省一般项目5、校级15项。今年另有两项已申报了国家级同类项目,考研录取率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日语专业尚未开始实施导师制。

3.推行导师制所取得的效果

(1)影响了办学思想。大学里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宽松,教师的课外时间也较多,好多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自己的科研上,这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沟通见面的机会减少,势必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要让学校的办学思想彻底转变成“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在这种办学思想指导下,所有的教师都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们也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上。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并指导他们提前做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同时本科生也参与了导师的课题,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存在的问题

(1)涉及面小。目前的导师制是在高年级的部分英语专业同学中实行。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包含在其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从高中的全面管理模式走进大学校园,还不能适应没有固定教室和固定上课时间,以及有课上课、没课的时间自由支配,没课的时间见不到老师的大学模式。

(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包括从师生的互选、指导过程以及对整个过程的评价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师生双方积极性不高,导师不知道要从什么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知道哪些内容该问导师,职责与工作内容不够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

三、健全导师制的相关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通常选择导师要考虑的因素有:职称与学历、责任心、品德与为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研究方向等。目前师生比在1:10左右,完全有条件实行全面导师制。大一新生刚进校还不能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双向选择”无法顺利贯彻。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称的几个导师组成一个小组,从熟悉高校教学规律,有关专业培养计划、课程结构体系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到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纳入导师队伍,充当导师的助手,对低年级本科生进行指导。等到进入高年级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更换指导老师。

2.加强本科生导师的学习和培训

导师要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履行导师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与学生在思想、学习、科研、生活、考研、就业等方面的交流和指导,力求做出成效,做出成果,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高度担负起导师的责任。进一步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人才培养模式, 导师自身要对学科、专业及课程的设置有相当的了解;对导师的培训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切实提高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的水平。在过程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导师制的相关条例,避免出现导师不负责任的现象。

3.构建一种灵活探索学习机制

每位导师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科研、爱上科研,即可以从以前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在开放自由的科研氛围中探索学习并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种新的探索学习机制不只对学生很有帮助,确保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区,同时还可以让导师从学生中得到新的思路和启发,实现师生互惠。

4.建立相对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机制

如何考核和计量导师的工作量,以及评价导师制执行的效果。由于每个导师所带学生具体情况不同,导师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成果也会不一样。这些工作应在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方面得到合理体现。鉴于目前该学院的情况,可从两方面建立导师评价体制。

(1)导师的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知识结构、性格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指导工作,每学期应有指导计划和指导总结;以座谈、讲座等具体形式,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有计划性的教育活动,规定每学期集体指导至少三次,在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交谈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激发;将先进的媒介平台融合到指导工作中,如微信、博客等等,以方便导师与学生的远程交流。

(2)导师考核与奖惩。每学期都要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等;考核可从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学院审核三个步骤来完成,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学院每年组织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指导老师评选,对于不合格的老师,学院可首先取消其导师资格,并将结果纳入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体系中。

5.要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加强认识,全力配合,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其实质就是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使得导师制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切实达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6.坚持推进学分制改革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为主体,但是都是以学分、绩点为标准的,而学生所学课程中大多数以必修课为主、专业选修课为辅,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多样性。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坚持学分制改革创新,探索适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法,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新动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健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更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发挥,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