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4 12:22: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增产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夏玉米;无土育苗;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支柱粮饲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而通过改革栽培技术,增加科技投入,依靠提高单产保总产,是玉米生产的迫切要求。试验研究证明,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是玉米栽培上的一次革命。育苗移栽播期可提早15~20d,成熟期提早7~9d,千粒重提高55~60g,增产13%~15%;育苗移栽可使植株基部节间缩短,次生根增多,较直播玉米株高矮32.4~65.0cm,穗位降低25.6~60.0cm,单株叶面积较小,抗倒伏能力增强,利于密植夺高产;育苗移栽可避免6月下旬多雨年份“芽涝”,抵抗玉米生育后期的风灾,也可在6月严重干旱年份保证玉米适期播种,正常成熟,获得好收成。实践证明,夏玉米育苗移栽既是实现正常年份高产优质的措施和特殊年份提高抗灾应变能力的科学手段,也是保护地区季节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无土育苗方法
在靠近大田的空闲地上作畦,畦宽1.5~2.0m、畦深6cm,畦四周筑埂,畦底铲平踏实,畦一头开一排水沟,畦长视苗量而定,畦内放6cm厚腐熟好的土杂肥,踏实,铺平,把浸好的玉米种均匀播种在育苗基质上,在种子上再盖一薄层烂草末。为防地下害虫,播前或播后在育苗基质上喷浇250倍的敌百虫或1000倍久效磷药液,播后浇足水,播后第2天、第3天下午各喷浇1次水,直至出苗,齐苗后一般不再浇水。
苗床播种密度,应视计划的移栽苗龄而定,苗龄长的播种密度宜稀,短的宜密。五叶期移栽,据试验以播410粒/m2左右为宜,1hm2需秧畦净面积180m2,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50。此播量在畦内按6cm行距、4cm株距摆播为好。育苗基质厚度以6~7cm为宜。
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中晚熟品种,育苗移栽可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2培育壮苗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一是播前精选种子,尽可能使用饱满而大小一致的种子,可分级播种;二是育苗基质要较肥沃,一定要用腐熟好的烂草末;三是用锌肥和磷肥浸种。
2.3移栽苗龄
育苗移栽的苗龄,据笔者用登海1号所做的5因素(移栽苗龄、前期追肥苗龄、后期追肥苗龄、移栽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5水平(苗龄3~7叶、前期追肥苗龄5~9叶、后期追肥苗龄10~14叶、密度5.25~8.25万株/hm2和纯N150~300kg/hm2纯氮)的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3~7叶移栽,各种水平间的产量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直观分析,3叶移栽的(4个小区)平均产量9057.0kg/hm2,4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105.5kg/hm2。5叶移栽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030.5kg/hm2,6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8590.5kg/hm2,7叶移栽的(6个小区)产量6376.5kg/hm2。综上所述,3~6叶移栽,苗龄对产量影响不大,苗龄达7叶,产量开始下降。据试验,3.72叶移栽的平均产量9504.0kg/hm2,7.5叶苗龄移栽的平均产量5038.5kg/hm2,大苗比小苗减产46.9%。
2.4增产密度
在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中,在移栽密度5.25~8.2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直观分析,在其他4因素变化的环境中,5.25万株/hm2的(3个小区)平均产量7711.5kg/hm2,6.0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6985.5kg/hm2,6.75万株/hm2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287kg/hm2,7.5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810.5kg/hm2,8.25万株/hm2的(1个小区)产量7711.5kg/hm2,说明该品种育苗移栽的适宜密度为7.50~8.25万株/hm2。
论文摘要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进行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总结了单季杂交水稻施钾增产效果以及钾肥的施用技术。
云和县地处浙江西南部,云坛乡是该县的一个山区农业乡,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单季杂交水稻常年播种面积在333.3hm2左右。近年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水稻施钾试验推广概况
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乡水田缺钾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80%,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主要障碍。为了研究钾肥的施用效果和推广施用钾肥,提高施钾的经济效益,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钾肥的试验探索,先后在云坛、李山前、梅湾、靛青山、陈村等村设置钾肥试验点,累计3年共28大区对比处理,试验示范面积达67hm2,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2施钾增产效果
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增施钾肥能使水稻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据5个村的28个对比试验和测产验收统计,单晚稻平均增产688.5kg/hm2,增产11.3%,如2004年调查云坛村单季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929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555kg/hm2,增产7.0%;李山前村单季杂交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8454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852kg/hm2,增产10.1%。从总的验收情况看,单季杂交稻施用钾肥,平均单产8055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648kg/hm2,增产8.1%。由此可见,施用钾肥不仅补充土壤钾素不足,而且调节了氮、磷、钾的合理比例,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钾肥施用技术
3.1根据土壤特性施用
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据调查,速效钾含量在50mg/kg以下的砂质田,单季杂交稻施氯化钾150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10.2%;而含钾比较丰富的灰泥田(85~100mg/kg),施用效果不如砂质田。如梅湾村的灰泥田,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822.5kg/hm2,比不施钾肥的只增产5.6%。
3.2钾肥要与氮、磷配合使用
实践证明,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缺钾田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氯化钾112.5~150kg/hm2,配比较为理想,增产显著。
3.3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技术
3.3.1秧苗期适施钾肥。培育无病带蘖壮秧,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含钾丰富的秧苗较粗壮,表现为叶厚、蘖多、根系发达、移栽后恢复生长早。因此,秧苗期必须适量施好钾肥。①旱育秧:用氯化钾45~60kg/hm2加适量氮磷肥混合湿润营养土4.5~6.0t/hm2沤制5~7d后作为秧苗基肥施用。②水育秧:早晚稻在4.0~4.5叶时用氯化钾60kg/hm2加尿素60kg/hm2于睛天下午灌薄水层后均施。
3.3.2分蘖期挑施钾肥。在插秧后到晒田前,一般施氯化钾45~105kg/hm2。在施肥过程中,必须因土、看苗进行挑施,重点掌握好3种类型田:①对瘦质田、冷水田、污泥田等含全钾1.5%以下的属于缺钾类型田,其缺钾症状一般在插秧后10~15d开始出现,缺钾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颜色暗绿、生长不整齐,老叶片的尖端出现黄萎,之后根系变黑,植株衰退,严重的易发生赤枯病或致死苗。因此,对此类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应挑施好钾肥,可用氯化钾75~105kg/hm2,配合磷肥施用,同时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②对泥肉田、粘土田等含钾量中等的土壤,应根据土壤肥力及目标产量要求而定,以生产6000kg/hm2稻谷的田片,应施氯化钾45kg/hm2左右。③对含钾丰富的土壤和较肥沃的田块,分蘖期应看苗管理,苗势好的一般少施或不施钾肥。3.3.3幼穗分化期巧施钾肥。幼穗分化期应根据水稻前期生长情况施用钾肥。如前作种植蔬菜等短期作物或施有农家肥的,因残留一定钾养分,但苗势一般的,可施氯化钾45~75kg/hm2;如前作种植春大豆、春玉米或排场代料黑木耳、香菇等田块,且稻苗过氮导致叶片浓绿披斜的田片,一般施氯化钾105~135kg/hm2,以提高植株抗性。
论文摘要:在总结近年来通渭县优质专用冬小麦栽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膜侧沟播的重点环节及栽培管理技术。
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克服了地膜穴播技术本身难以克服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人工铺膜、掏苗费工费时、追肥困难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便于田间管理,易被农民接受和掌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增产增效情况
2006年我们结合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在碧玉乡景木岔社进行了试验、示范,膜侧沟播小麦较露地小麦集雨增墒、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各生育期土壤耕层(0~20cm)含水量提高了1.35%~5.35%;穗粒数平均增加4个,千粒重平均增加2g,有效穗数增多1.10万,平均亩产增加56.20kg,增幅35.60%,增产优势十分明显。
2技术要点
2.1机械选择该技术可采用膜侧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整形、铺膜覆土、深施化肥、膜际条播、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具有垄面保墒、起垄集流、垄沟增墒的特点。目前使用的膜侧机有山西产2BM-1/2型、定西产2BFMC-2型、秦安产2MBFC-1/2型。
2.2栽培技术
2.2.1选茬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旱地,茬口以豆类为好。播前结合施肥深耕耙耱,使土地平整、绵软、疏松、无根茬、无土块、田面平整。
2.2.2施足底肥。播前结合耕翻一次每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1 500kg以上,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
2.2.3选用良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择品质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标准和优质中筋小麦质量要求,符合市场需要,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适宜当地条件的品种,根据通渭县实际应选择兰天10号、兰天16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静麦1号、静麦2号。
2.2.4种子处理
选种晒种播前将种子精选,剔除秕粒杂物,达到干、净、饱、纯、健,种子饱满度在98%以上,净度达99%以上,纯度在98%以上,将精选好的种子选择晴天晾晒2~3d。
药剂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50g加水3kg,均匀洒在50kg种子上,边洒边拌,晾干后播种。用15%的粉锈宁100g干拌种子50kg,可预防锈病、白粉病。
2.2.5覆膜播种
垄及垄间距以45~50cm为一带,垄面宽20cm,垄高10 cm,垄顶呈圆型,垄间距为25cm,种植沟内种2行,宽行距25~30cm,窄行距20cm。
地膜用量选用幅宽35~40cm,厚0.005强力超薄膜,亩用量3kg。
覆膜播种采用人力或畜力牵引,起垄、覆膜、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并在膜面每隔5m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要求带宽一致,地膜两边压实。
播种时期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但最迟不过10月5日。
调整播量一般播量9~10kg/667m2为宜(比直播量少10%~15%),亩保苗25~30万。
播种质量采用膜侧沟播机作业播种,起步时要将膜头压紧压实,起垄要直,垄面呈圆弧形,行走速度要均匀,深浅一致,并及时检查下籽情况,防止缺苗断垄,一般播种深度为5cm,播后将垄沟耙耱平整,以利收墒和出苗。
2.2.6田间管理
越冬前管理播种后如遇雨地面板结,要及时破除,抓全苗。冬季防止人畜践踏,踩破地膜,并严防鼠害,确保地膜完好。
越冬后管理①中耕除草。小麦返青后,对杂草严重地块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拔除田间杂草。
②根外追肥。小麦孕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00g /667m2、尿素0.75~1kg喷施2次或可选用叶面宝、喷施宝、旱地农、植物动力200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③病虫害防治。小麦拔节后当田间锈病、白粉病情指数达1以上时,结合根外追肥,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90~100g/667m2 对水30kg喷雾防治。当麦蚜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500头,可用抗蚜威、麦蚜净等农药防治
论文摘要 阐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 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 深施底肥 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 播种同时深施肥 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 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 深施追肥 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 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 提高化肥利用率 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 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 增加作物产量 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 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 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 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 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 底肥深施
3.1.1 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 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 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 cm,肥带宽度3~5 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 种肥深施 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 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 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 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 cm,肥带宽度宜在3 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 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 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
3.3 追肥深施 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 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 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 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 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 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酒店编制的财务计划主要包括:筹资计划、固定资产增减和折旧汁划、流动资产及其周转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及利润分配计划、对外投资计划等。每项计划均由许多财务指标构成,财务计划指标是计划期各项财务活动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些(本论文由免费提供,转载请注明!)目标,财务计划还必须列出保证计划完成的主要经营管理措施。
编制财务计划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析主客观原因,全面安排计划指标
审视当年的经营情况,分析整个经营条件和目前的竞争形势等与所确定的经营目标有关的各种因素,按照酒店总体经济效益的原则,制定出主要的计划指标。
(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落实增产节约措施
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经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在财力平衡方面,要组织资金运用同资金来源的平衡、财务支出同财务收入的平衡等。还要努力挖掘酒店内部潜力,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酒店各部门经营活动提出要求,制定出各部门的增产节约措施,制定和修订各项定额,以保证计划指标的落实。
论文摘要:阐述了夏玉米无土育苗方法,并结合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总结了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的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选用中晚熟品种、培育壮苗、移栽苗龄不宜太大、移栽适宜密度7.80~8.25万株/hm2,最佳氮肥施用量为施纯N 150.0~187.5kg/hm2,以期指导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支柱粮饲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而通过改革栽培技术,增加科技投入,依靠提高单产保总产,是玉米生产的迫切要求。试验研究证明,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是玉米栽培上的一次革命。育苗移栽播期可提早15~20d,成熟期提早7~9d,千粒重提高55~60g,增产13%~15%;育苗移栽可使植株基部节间缩短,次生根增多,较直播玉米株高矮32.4~65.0cm,穗位降低25.6~60.0cm,单株叶面积较小,抗倒伏能力增强,利于密植夺高产;育苗移栽可避免6月下旬多雨年份“芽涝”,抵抗玉米生育后期的风灾,也可在6月严重干旱年份保证玉米适期播种,正常成熟,获得好收成。实践证明,夏玉米育苗移栽既是实现正常年份高产优质的措施和特殊年份提高抗灾应变能力的科学手段,也是保护地区季节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无土育苗方法
在靠近大田的空闲地上作畦,畦宽1.5~2.0m、畦深6cm,畦四周筑埂,畦底铲平踏实,畦一头开一排水沟,畦长视苗量而定,畦内放6cm厚腐熟好的土杂肥,踏实,铺平,把浸好的玉米种均匀播种在育苗基质上,在种子上再盖一薄层烂草末。为防地下害虫,播前或播后在育苗基质上喷浇250倍的敌百虫或1 000倍久效磷药液,播后浇足水,播后第2天、第3天下午各喷浇1次水,直至出苗,齐苗后一般不再浇水。
苗床播种密度,应视计划的移栽苗龄而定,苗龄长的播种密度宜稀,短的宜密。五叶期移栽,据试验以播410粒/m2左右为宜,1hm2需秧畦净面积180m2,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50。此播量在畦内按6cm行距、4cm株距摆播为好。育苗基质厚度以6~7cm为宜。
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中晚熟品种,育苗移栽可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2培育壮苗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一是播前精选种子,尽可能使用饱满而大小一致的种子,可分级播种;二是育苗基质要较肥沃,一定要用腐熟好的烂草末;三是用锌肥和磷肥浸种。
2.3移栽苗龄
育苗移栽的苗龄,据笔者用登海1号所做的5因素(移栽苗龄、前期追肥苗龄、后期追肥苗龄、移栽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5水平(苗龄3~7叶、前期追肥苗龄5~9叶、后期追肥苗龄10~14叶、密度5.25~8.25万株/hm2和纯N 150~300kg/hm2纯氮)的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3~7叶移栽,各种水平间的产量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直观分析,3叶移栽的(4个小区)平均产量9 057.0kg/hm2,4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 105.5 kg/hm2。5叶移栽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 030.5kg/hm2,6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8 590.5 kg/hm2,7叶移栽的(6个小区)产量6 376.5kg/hm2。综上所述,3~6叶移栽,苗龄对产量影响不大,苗龄达7叶,产量开始下降。据试验,3.72叶移栽的平均产量9 504.0kg/hm2,7.5叶苗龄移栽的平均产量5 038.5kg/hm2,大苗比小苗减产46.9%。
2.4增产密度
在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中,在移栽密度5.25~8.2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直观分析,在其他4因素变化的环境中,5.25万株/hm2的(3个小区)平均产量7 711.5kg/hm2,6.0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6 985.5kg/hm2,6.75万株/hm2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 287kg/hm2,7.5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 810.5kg/hm2,8.25万株/hm2的(1个小区)产量7 711.5kg/hm2,说明该品种育苗移栽的适宜密度为7.50~8.25万株/hm2。 转贴于
论文摘要:针对临夏州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中存在的利用率低、阻碍栽培效益的提高等问题,建议广大菜农应适应市场要求,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发展规模种植,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在临夏州迅猛发展,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供应总量不断提高。但生产中依然存在着日光温室利用率低等问题,阻碍栽培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蔬菜茬口安排不当,秋冬茬和冬春茬栽培面积大,而深冬茬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温室蔬菜品种单一,农民在生产中受种植习惯的影响较大,缺乏市场信息;多数温室在夏季处于闲置状态,对光能、土地及设施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广大菜农适应市场要求,应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发展规模种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合理安排种植茬口
1.1越冬茬在l0月份播种或定植,翌年6月初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1—5月份。栽培的主要蔬菜有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茄子、厚皮甜瓜、香椿等。
1.2秋延后茬在8月份播种或定植,元旦前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种植的主要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菜豆、芹菜、甘蓝、生菜、筒篙和芫要等。
1.3冬春茬即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育苗,2月份定植,6月底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4—6月份。种植品种同秋延后茬。
1.4越夏茬即在日光温室内于夏季增种一茬蔬菜,一般6月底定植,9月下旬采收结束。种植的蔬菜为番茄、芹菜、佛手瓜以及生育期短的速生菜等。
2增加蔬菜种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花色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引进的蜜世界、状元、女神和伊丽莎白等厚皮甜瓜品种,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引进西芹等特种蔬菜的同时,还引进并推广了青花菜、大叶菠菜、黑田五寸胡萝卜和四季白菜等优良品种,增强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应用先进生产技术
3.1温室配套技术主要是对温室结构的改良,如安装使用电动卷帘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喜温蔬菜深冬栽培技术通过改良温室结构,在夏秋季节进行喜温性蔬菜播种,深冬收获上市,蔬菜价格高,菜农的收益大幅度增长。
3.3遮阳网覆盖越夏栽培技术许多蔬菜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因而出现蔬菜供应的夏淡季。通过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防止雨水冲击,减轻病虫危害,保证夏季蔬菜供应。既充分利用了温室闲置期,延长了夏季蔬菜供应期,又增加了收益。
3.4滴灌系统在温室内安装滴灌系统,进行膜下灌溉,既节水,省工,高产,又可降低温室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使黄瓜混合病情指数降低18%,增产10%,番茄增产17%以上。
3.5应用薄膜防水滴剂在有水滴的薄膜内侧涂抹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并有防病效果的防水滴剂(抗凝水剂)一灭滴灵,涂抹后,能消除水滴,改善光照条件。
3.6施二氧化碳气肥主要采用燃放沼气法,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可提高温室内温度。蔬菜一般可增产20%~40%,且能提早上市,提高商品性,增强耐贮性。
3.7秸秆反应堆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西红柿、黄瓜、甜椒等蔬菜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进行栽培,具有抗病、早熟、座果多、个大、着色快、肉质好、高产优质、不早衰等效果。一般上市期提前10~15d,收获期延长30~40d,增产50%以上。标准化操作不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降低成本60%以上。该技术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是蔬菜无公害栽培的突破性技术。
此外,还推广了无土育苗技术、大棚香椿密植栽培技术和芽菜生产技术等。
4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注册并正确使用特色农产品商标,逐渐成为提高和保证经济效益的手段。
4.1申请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的途径现阶段,农民申请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由于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在实践中不太可行。申请商标注册,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以下几种途径:
4.1.1由特色农产品协会申请商标注册特色农产品协会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者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由该组织申请商标注册,由加人协会的成员或一定区域内的农民使用。
4.1.2由县或乡镇一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申请商标注册应充分发挥政府农业部门的作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广大农民逐步成为能够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生产经营者。
4.1.3由产地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申请注册由其申请商标注册并使用于进人市场交易的特色农产品,既可吸引农民进人市场交易,又可刺激消费者购买。
4.2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通过制定商标使用规则,规范特色农产品协会会员使用。或申请一般商标,通过签订商标许可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农户使用,然后由农民直接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并从中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