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领导学论文

领导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8 00:26: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领导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领导学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 西方教育领导学理论 启示

论文摘 要: 本文通过对西方领导学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若干理论的概括分析,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指出它们的实用性和局限性,深入探讨这些理论在中国教育文化土壤下的适应性,以及对中国教育领导管理的启示,即在中国的适应性。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对西方的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等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近些年来,随着学术的进步和发展,此现象已经改变。在此大背景下,包括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内的各行业从业者,客观上需要了解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本文拟对西方领导学理论发展演变中几个主要的、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作概括的分析,并指出它们的实用性和局限性,通过分析,谈谈这些理论对目前我国国情下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教育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未来领导学研究的一些启示。

二、西方主要的教育领导学理论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一)领导特质概念和理论及其实用性和局限性

1.西方领导特质的概念和理论

作为西方最早成型的领导学方面的概念和理论,领导素质的概念和理论在上世纪初左右逐步被广大行政学、政治学及法学等相关学者接受。领导特质理论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左右的研究以韦伯的西方政治学为基础,以侧重探索领导者的素质为主要方向,学界称此阶段的理论为“领导素质论”或“领导特质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领导者素质是与生俱来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先后主要有斯多基尔、切斯利、本尼斯等。领导特质论早期的研究重点是,对成功的领导者的素质进行分析,从而期望从中获得领导者的共同素质特征,如斯多基尔、切斯利等领导学理论的研究学者;后期的研究重心则逐步从具体素质的分析转变为分析如何塑造领导者的风格,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如何培养领导者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如本尼斯等领导学理论的研究学者。

2.西方领导特质理论的实用性

从该理论的产生时期背景,核心概念和理论,以及研究重点的概括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特质论”的实用性。它打碎了中世纪“神学天定”的思想牢笼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再强调领导必须是由血缘决定的天定观念,强调领导的个人基本素质,注重对于领导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者的个性和领导特质才是选拔、决定和评价一个领导者的主要标准,因此,领导的个性和特质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当时领导学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对当代领导者的选拔标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3.西方领导特质理论的局限性

当然,由于该理论产生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理论基础,因此,它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的。该领导理论的内涵强调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个人的能力决定整体的决策和行动的观点,为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它和唯物历史观相违背。总之,它过于强调了个人能力和性格的决定作用,是片面的,和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界强调的团队协作和分工专长的精神相左。

(二)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及其实用性和局限性

1.西方领导行为的概念和理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二战的结束,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到60年代,领导理论学界的研究者试图从工作和行为的特点来分析和论证领导者所领导的有效性,以此作为判断领导成功的标准和选拔领导的尺度,这就出现了新的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先后主要有斯多基尔、弗莱西、罗伯特·布莱克、詹德、伦西斯· 利克特等。具体来说,先后有“四分图模式”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管理方格”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PM型领导模式”的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领导系统模式”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领导作风”领导行为概念和理论这五种理论,尽管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以领导者的行为和工作作为切入口,因此,都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范畴。

2.西方领导行为理论的实用性

领导行为理论对二战前的特质理论所影响的个人崇拜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对20世纪下半叶的领导理论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和实用性。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关心两个基本问题(“怎么”的问题,即“HOW”的问题),即“领导怎么做”、“领导怎样或通过何种方式来领导群体”。因此,它们都在研究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领导者的哪些行为(如何做)有助于他自己进行有效的领导。这样,就部分否定了早期的领导特质概念和理论所主张的“领导者的能力和性格起主要作用”的观点。这样,就对组织机构选拔和评价领导者的标准和尺度提供了新的指导,为更好地推动包括教育管理在内的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客观上适应了新科技革命时代,分工专业化和细化后,很少有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流程这样一个新的强调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浪潮。

3.西方领导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领导行为理论产生有它的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根本上它还是领导特质理论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无非是把研究的方向转移到行为和工作上,进行数学模型化和量化的更理性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完全放弃了领导个人性格和能力的评价,而行为和工作的本身又很难出现一个现成的可对比的对象,该理论本身并不过多涉及对领导者的行为和工作的结果的评价,因此,如果出现同样或类似的工作,由于不同的领导,领导者的行为和工作按照5种领导行为理论的模型来判断和评价,就可能出现占优势的一方其领导的具体工作行为的结果反而不如领导过程劣势一方的情况,这种结果和过程相背离的现象对领导行为理论是一个重大质疑。

三、西方教育领导学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概括分析了解西方先后出现的几个领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真正掌握这些理论思想的精髓,对这些理论对中国教育领导的积极作用和不适用的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 转贴于

我们在运用西方的各个主要领导理论时,不要忘了从它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切忌从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简单认为某个经典的领导理论好或不好,更不能根据提出的时间的近远来判断其适应性。

(一)领导特质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发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强调对领导选拔任命的熟悉程度和关系网络的影响,因此,出身和人际网络往往成为领导选拔和判断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1.中国高教管理借鉴领导特质理论的必要性

在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后,我国人事选拔和领导任命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是传统的领导文化理论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领导特质理论所倡导的“任人为贤”理念,相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导观念是进步的,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改变了任人为亲的传统,强调根据性格和能力来决定选拔领导者,是我国各行业,包括教育事业,应该大力推行的。

2.领导特质理论在中国高教管理中运用的方法

“又红又专”、“任人为贤”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后成为我党和政府的主导的领导选拔思想,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具体的落实和操作的方式方法上,还做得不够,需要形成一套符合领导特质理论的较为科学的选拔体制和操作流程,这样既能融合西方领导特质理论的进步理念和指导,又能改变我国传统文化中落后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因素。

(二)领导行为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发

1.中国高教管理借鉴领导行为理论的必要性

领导行为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使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步接受了“天资绝顶的人不一定能够成为领导者”的思想,可以说,它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强调领导不仅仅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更是一个“会不会”的问题,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因素是他的行为。因此,有能力的人未必就一定能有实际的领导效果和达到领导的目的。

2.借鉴领导行为理论的注意点

领导行为理论对我国改善领导体制和理念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然,要注意渐进过程,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对它和中国传统管理体制的抵触方面进行有效的理论本土化的探讨研究。

四、结语

未来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在对领导理论的学习、借鉴、分析和讨论等过程中,应加强各理论学派的融合和交叉;强调领导特质、行为与权变环境因素的互动关系等的研究;使诸如此类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等形成一定的领导理论的具体可操作的模式,从而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领导选拔、培训、行为提高改善、领导方法与技巧的个性化等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郑晓明.领导权变论:西方领导理论的主流[J].人力资源,1999,11.

[2]PETER·G著.王力行,王怀英,吴纪明译.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篇(2)

4.3.3业务管理员按照科研业务种类,可以分别设置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业务管理人员,不同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全校相应科研业务,能够有效缓解系统管理员和学校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相应业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准化。

4.3.4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一般不参与科研信息化具体业务工作,但科研管理系统需要将最新、最全、最直观的各类科研动态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现出来,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4.3.5二级单位管理员二级单位根据科研业务量设有一名或多名管理人员,二级单位管理员根据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规定,管理本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事务,同时协助学校科研管理员做好上级检查、科技调研、绩效统计以及科研考核等工作。

4.3.6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在系统中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录入个人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信息,登记个人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并根据系统通知提示,及时提交各类检查、调研、考核材料。除以上系统角色外,科研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业务审核角色、科研团队管理员、科研平台管理员等,尽量把系统管理权限根据科研管理要求下放给其他系统用户角色,最终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科研管理团队。

篇(3)

在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年我们镇9所小学建立了“模式二”项目学校。由于学校之间距离比较远,我们就开展了资源共享实验,起因是因为:一是人员不足,二是个别学校有时候停电等非人员能解决的,三是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刚开始是以镇为单位,后来在进修学校的协调下,现在是三镇小学之间以中心校为纽带达到资源共享;中学以学校为单位四所项目学校资源共享。这样就切实的减轻了各项目学校的负担,又加强了校与校之间的联系。

二、以科研带动学校工作

科研工作的开展,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在做好常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农村与城镇中小学生模拟创业网站的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在已经结题并作为吉林省“”课题推广项目面向全省推广。农村小学英语实验的开展,开阔了老师的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增加了知识,现在正在进行结题准备。今年我们各镇中学及中心小学都参与了“”的课题立项工作,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三、名师支教校际联合

区开展的名师支教,使城市名校教师和农村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互相学习。极大的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在在我们镇支教的老师有3名。今年下半年,在进修学校的协调下,我们同区所属的永春、富锋两个镇联合开展资源共享,定期交流,使远程教育资源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四、乡镇学校领导学习信息技术、参加考试

区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与干训办、电教部共同开办农村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班,由教育局党委组织考试,提高校长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校长自学、培训、考核,使农村各校校长均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制度。

五、进修学校组织光盘派送

进修学校为每一所项目学校派送区优秀教师教学光盘,共计派送700余盘,补充教学资源的不足;每年为每所村小学派送空白光盘25张,弥补各校远程教育刻录光盘片的不足。

六、远程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自开展远程教育工程时起,便加强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管理制度、接收制度、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建立了使用记录,进一步规范了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库,远程教育接收资源达近100G,刻录教育教学光盘50多张,并且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定期集中和自由上机两种形式,让教师自由进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查阅教育信息资源,浏览远程教育网台中的教育资源内容,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动态、教研教改的方向。

篇(4)

论文关键词:特色发展;领导能力;执行能力

一、特色化发展对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的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大学特色的内涵向来都指大学作为整体或是个体所显现出的独特性,或者说是关于大学的一种质的规定性。一所高校想要办出特色,关键在校长。校长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已经成为各大学校长、教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如今,特色化发展的大环境对校长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校长应该能够面对大学里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成为主动的管理者。具体而言,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在实现学校愿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教师、员工和以学生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与全校教师、员工和以学生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笔者认为大学校长的领导是从本校校情出发的,而又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超越现实情况的。他们不断在管理活动中检测相关规范并且反思目前所做是否就是应该做的事。校长的领导能力体现在校长的管理方式上,是校长的个性在领导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实现大学特色与校长的领导能力的和谐统一是至关重要的。校长的领导能力在面对学校的各种变化时总是积极调整的。在笔者看来,大学校长的作用都凝聚在他的领导能力上,例如,学校是否拥有适合本校发展的学科群、是否有高水平高素质高品格的教师团队、是否形成优秀而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是否能更好发挥大学职能为社会服务等等。一所优秀学校必然有一个优质的校长,高校特色化发展必然要依靠具有鲜明个性、高尚品德的校长。学校特色化发展,其实就是体现在校长的领导能力上,如果一所大学的校长既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条件,提出系统科学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切合学校实际对学校进行战略规划,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合理地配置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能够调动全校师生和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学校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实践,发挥其领导能力,那么学校就能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办出其特色。可见,校长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的结构

1.科学完善的组织经营能力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的认识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的发展应该自我完善和自我突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就是需要大学校长有科学完善的组织经营能力。学校组织经营与企业组织经营是有区别的,大学校长在领导学校的过程就是实现对学校的组织经营,实现“知识增值”和“资本增值”的双重目标。大学校长完善的组织经营能力包括校长在领导学校的过程中组织协调好学校内外部的关系,并且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也就是说大学校长为了实现本校的目标,要在学校内外部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而来实现学校效益的最大化。大学校长科学完善的组织经营能力就是应该明确学校经营的理念,理顺与政府的关系,推动学校市场化运作,有效进行学校经营,促进学校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具体说来,明确的经营理念能够促使学校树立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推动学校自主的市场化改革,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学校品牌的知名度,也就是要求校长具有完善的组织经营能力,具有市场意识,善于发现教育市场,开拓教育市场,培育教育市场甚至创造出教育需求并进行教育供给,善于在教育市场中经营学校。

2.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能力

大学战略规划是指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规模、速度,以及实现的战略步骤与战略措施等所拟定的长远而全面的计划。笔者认为大学校长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能力,就是立足长远,有深邃的前瞻性;着眼发展,有科学的指导性。校长能着眼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境,不断把握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大学环境对自身有哪些积极影响。大学校长要致力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保持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而保持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大学校长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能力既是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之间相互竞争的需要。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提出,大学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战略目标,大学战略目标要能反映学校自身的特色。在客观分析南京大学的优势、劣势之后,确定了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是先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然后经过若干年努力,力争建成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重要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周济在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十分重视战略,亲自组织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分析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华中科技大学提出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个远景目标分两个阶段实现:到2020年左右,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2050年,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总的来说,校长的战略规划应该是对学校以往发展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使学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根据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在对学校进行战略规划时,大学校长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科学谋划,合理部署,引领大学特色化发展。

3.超越常人的执行能力

大学校长的执行力,是指大学校长为了实现大学的奋斗目标,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战略,运用治校理念科学地组织和协调学校各种资源,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和力度。大学校长治校办学的能力包括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构建有效的执行力组织的能力、选人和用人的能力、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以及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能力。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无论多么好的学校发展策略只有在校长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因此,作为大学校长,必须既重视策略,又重视执行力。执行力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简单来说,执行就是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30%靠正确的战略,70%靠正确的执行。超越常人的执行能力体现在校长要能在高等教育的挑战下自如地应付日趋激烈的学校之间的竞争,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拓宽学校的经费来源渠道,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在付出时间和精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战略规划之后,也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战略进行实施和执行。

三、如何提升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

1.完善校长遴选制度

大学校长的选聘,归根结底是要找到适当的人来办好大学,使大学办出特色。那些对高等教育作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往往提出相反的看法,坚持大学校长领导作用的重要性。中国大学校长的遴选采用任命制,校长对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笔者认为,既然是完善遴选制度,也就是说在保持原有制度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制度中精华的部分,使我国的校长遴选制度更加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一方面,坚持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样做有利于稳定民心,有利于校长领导管理的效率,使大学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近几来年,我国进行了公开选聘大学校长,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对于大学校长的选拨是一次突破性的变革和有意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完善校长的遴选制度要设立专门的遴选机构,美国是非常重视大学校长遴选的,美国有专门特设的校长遴选机构,也就是“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既可由校董事会成员组成,也可由董事会加上教授、学生及其他代表组成。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机构的组成人员、制定遴选资格与标准、考察比较候选人等。相比我国单一、封闭的遴选机构而言,更具科学性与民主性,更能有效地遴选出大学真正需要的领导者。以美国为例,我国也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遴选机构,这样就可以广泛的征求意见,使遴选公开公正。大学校长遴选机构,从组织上有效地保证遴选过程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保证了所选出的校长能够在平衡各方要求和促进学校顺利过渡并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所以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严格重视科学严格的遴选,将那些具有潜质的校长挑选出来。

2.更新校长办学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对校长个性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校长有很强的管理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更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特征,才能使学校特色发展。大学校长办学理念是在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大学校长根据自身学校的文化积淀及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对本校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或实践行动。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是关于大学校长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由此可见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是影响校长治校的关键因素。美国大学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来自于各个学校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话中所说:“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民主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笔者认为,大学校长实现其领导能力必须从办学理念开始,一所高校的校长,尤其是追求超越的校长,要使学校办出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需要确定和把握住学校超越的办学理念。大学校长只有科学定位了办学理念,才能把大学特色化发展到最高境界。

3.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最高领导者,必须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笔者认为大学校长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这要求大学校长重视其非权力影响,充分展示人格魅力;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品牌,形成独具风格的人格魅力,注重校长自身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始终保持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才能使全校师生和员工感受到校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做好校长就要认识我们这个时代、认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全局情况、了解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了解本学校的学科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认识自己的优势、弱项和问题,此外,既要认识形势、判断形势,还要把握机遇、作出决策。更重要的是,大学校长应该在其领导学校的过程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就要求校长既要掌握和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校长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情况、现状、问题与发展空间,自主规划学校特色的发展,积极开展学校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开展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建设,重建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关注学校全体师生和员工生存发展方式的转换,不断丰富、拓展特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篇(5)

1应用微课完善课前准备

课前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因此,在授课前,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注重结合信息化手段,细致地开展备课工作,包括:参考计算机课程教材,上网搜罗相关资料,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深入分析课程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业状况部署课程安排;思考何种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高效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以保证师生双方在上课期间能够无缝对接和沟通。例如,教师在完成备课工作后,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在形式向学生传递课前预习目标与要求,鼓励学生提前落实学习任务以更快掌握知识。若时间允许,计算机专业教师还可搜集课程相关资源与素材,录制重难点突出的微课视频,并将其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制定公共盘、内部网站等实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直接用自身的智能手机提前预习和学习课程内容,明确自身的不理解之处,以便在课上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获得问题的解答和专业知识技能训练[1]。通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这种借助微课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深受学生青睐。因为这种课前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

2结合互联网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较于普通高中课程,中职计算机课程更具实操性和应用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完成于计算机机房内,而极少进行理论传授和细致讲解。由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无法了解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也经常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在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时,专业老师可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理论传授问题[2]。例如,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前,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案例教学视频、操作视频、纠错视频,梳理具体操作步骤,形成具体的任务安排,以《课前学习任务书》形式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既定时间内阅读理解理论并提出疑问。之后,再由老师负责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相适配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上机学习;最后,领导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和艺术化版面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指导,使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也让计算机专业教师掌握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针对性拓展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时,计算机教师还要善于应用视频录制等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踪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以便在课后针对性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不足,或为学生提供重复学习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反复观看和理解课程内容,打开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路,切实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3应用社交媒体深化课后反思

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授课结束后,更偏好给学生布置单一化的课程作业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过程。这种做法,实际上既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复习,还变相地加重了教师的课后负担。因此,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建议计算机专业教师有必要采用社交媒体来改进这种课后反思模式[3-4]。例如:给学生布置创意性作业,让学生将自身的计算机作品直接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优酷网或是QQ空间上,并由老师负责收集,建立投票界面/评论界面,由师生共同投票或者评论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自身的作业,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计算机专业教师可充分发挥微信群、QQ群的作用,不定期和学生沟通交流上课情况,鼓励学生及时指出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以便针对性改进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时间允许,计算机教师还可在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课程反思栏目,鼓励学生在碎片化时间里提出疑问,并获得老师的解答,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发展,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前准备、课中质量提升、课后反思深化提供了良好契机。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妍.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6(46):147

[2]沈春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7(5):84-85.

篇(6)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为了有效的实现国学经典诗词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需要坚持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纵向贯穿角度,旨在能够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确定两者的侧重点和结合点,实现纵向推进,由韵文转变为散文,由阅读教学转变为作文教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

1.实现以韵文为主的“集”类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

在国学教育中,以韵文为主的“集”类经典诵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等内容的古代诗歌。这些国学经典比较适合初中学生,具有音节美和意境美的特点,可以和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诗词的音韵格律进行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汉语语感,而且在对这类诗歌体裁进行分类后,加强学生对某种意境、情境的感悟,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情感。例如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然后教师对陶渊明的经典诗歌进行拓展,让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朴质温厚风格进行体会;通过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教师对李白的经典诗歌进行拓展,对李白天马行空的诗歌风格进行体会。

2.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的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1.抄录法

所谓抄录法,指的是运用手抄的方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的对作品进行抄写,这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具有“零距离”接触作品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文中的细微意蕴进行体会,而且还具有静心清神的作用,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古典诗文阅读环境中。另外,还可以实现抄录法与语文课堂习字教学相结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古今交通法

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影响古诗文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受到古今时空不同或者心理阻隔因素带来的陌生感的影响。由于距离古诗文的年代较为久远,现代的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融入到古人生活的环境中,对他们而言,古诗文已经没有了生命。因此,教师要注意古为今用,从心灵方面架起古今交汇的桥梁。例如,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将诗歌中所表达的诗人的天涯沦落感情和现代人具备的孤独心态相比,并说明这种心态是人类永恒具有的心理感受。

3.意境法

篇(7)

一、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内容与课程设置

温州市从校长高级研修的价值取向出发,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大课程的观念,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升校长领导力,塑造温州教育家”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架构为“模块化+菜单式”,顾名思义,校长高级研修班必须要“研”字当头,以研激训,借研深化;要高起点,大手笔,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突出,可持续性明显;不仅要立足校长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整合温州本土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学科的优势,设置5块“以学员需求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手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有逻辑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并相应设计54项“菜单式”的活动单元。模块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既可以满足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发挥培训机构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研修的主题目标。“菜单式”既可以突出校长在研修中的主体性、主动能动性和交互性,也能够凸显名优校长向教育家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具体模块与菜单如下。

1.教育理论学识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理论问题与进展,如教育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国际比较等;二是现代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提高德育实效性问题,聚焦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知识管理等;三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2.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管理前沿信息、国际比较视野、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二是校长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校长沟通力的提升与学校管理诊断等内容。

3.名校管理实践与经验课程模块

邀请京沪两地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温州本土名校长走进课堂,在感悟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实践和领导体会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以“问题会诊”式就校长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开展互动交流,真正起到解校长之所急,急校长之所需的作用。

4.考察实践与挂职锻炼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进京沪两地名校考察,深入课堂,听经验介绍,感受名校文化,并与之深度交流;二是学员进京沪两地名校挂职锻炼,为期半月,实践“导学、导思、导行三合一”的有效培训模式。

5.学术活动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学习期间的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活动、学术导师的科研指导工作;二是学习间隔期间与集训结束后的校长自培与校长主题论坛活动,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学术成果的呈现。

二、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

1.高级研修班形式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研修主题务必明确,研修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实际、实效;其次,在研修时突出“研”字,重在激活思想,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第三,严格把关专题内容的审核,与主题偏离的专题一律删除,要求专题报告立意要高、观念要有前瞻性,内容力求丰满实在;第四,经常组织“校长论坛”,围绕研修主题进行高层次研究、研讨和修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聘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担任主讲和各种形式的主持人,所有研修班的校长均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

2.双重导师制度

当前参训的温州校长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专家的引领,积极跟进尚不够。建立导师制度能有效的解决校长的迫切需求。我们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可以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首先是建立学术导师制度:即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4名学员的学术把关工作。研修校长可适当加入学术导师的课题研究中,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的写作以及完成自己已有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建立校长导师制度:即由两合作单位联系京沪两地知名校长担任校长导师,让挂职锻炼的研习校长以名校长为师,进校全息参与挂职实践两周,进行情境参与式学习。并规定研习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交互经验、做好专题报告、开展校长小沙龙等形式,学习知名学校及其校长的管理经验。每位校长导师负责3~4名研修校长的实践学习。研习校长必须完成一份学校考察和挂职实践报告。冯大鸣《IT支持下的校长培训模式》中认为“校长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这样的研修过程,既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更培养了校长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契合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

3.研修档案袋制度

这是一种对研修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为学员个体研修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对研修校长而言,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作为一种档案的形式,既翔实记录了校长研修期间的行思方式与感悟,又为培训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检阅研修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校长研修档案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资料:一是简历类:校长个人信息记录表;二是校长个人培训计划书:校长结合自身条件与已有经验,与学术导师共同研制,这将保证校长培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成果呈现:包括校长在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的论文、案例、挂职考察报告、学术发言稿等;四是评估类:即挂职实践中的校长导师评价表、学术导师对学员表现及其档案袋的评价表、专家对沙龙发言的点评记录与评价表;五是研修成绩总表与结业证书。

4.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方式

在集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班都确立相应主题,开展诸如校长座谈会、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2007年4月15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校长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沪温两地校长论坛”,参加人员有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与上海市名初中近50名校长、沪温两地各派四位校长上台演讲,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校长的演讲既精彩又具智慧,颇受点评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28日,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组织以“校长领导力与现代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温州市第二期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校长沙龙,采取“头脑风暴式”来剖析、解决、探讨校长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与会校长各抒己见,气氛既热烈又有思想高度,成效显著。

5.促进校长研修和学术成果公开化

这既是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反思学习研修的成果呈现方式,也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校长研修展示自我风格成就教育家的平台。我们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影响,整合教育学术刊物资源,为校长高质量的学术和研修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班在结业时还完成了两部专著:一部是学员的论文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一部是学员挂职学结《上海挂职学习行思录》,由我院编印。第二期的省市重点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与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期间,各学员热情高涨,每人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相信将会有几部高质量的校长专著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