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31 20:5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

篇(1)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发展实际方向相脱节等,加上近几年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素质水平不高、教学设备落后、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大多采用普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本上一些抽象的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专业成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迅速,企业和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因此,学校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重新优化整合课程模块的设置,尽可能地精简课程种类,以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在优化课程设置时,学校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特征,结合专业技术领域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开发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精简课程体系,着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使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二)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要想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施改革,大胆改进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关键,需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引导、启发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一些养殖场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来学校开展专题报告,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生产经验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运用到的职业技能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饲养管理、人工授精、品N识别、设备观摩等实际场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加强教师道德与作风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三是培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多渠道的实践锻炼与深造学习机会,使其尽快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独当一面,培养出符合企业单位用人要求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四)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培训

产学结合是指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根据企业生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职业性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应与校外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实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以达到培养满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五)革新考试评价方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各个课程的考试形式基本均为单一的闭卷形式,成绩评定方法也都是统一的百分制,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论文写作、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对关于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核心能力的一些课程应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而关于能力拓展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则可以开卷考、口试、论文综述等较为灵活开放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改革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构建;实践

我国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其教学的重心在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来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其办学的必要条件,是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一、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点

1.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来服务区域经济为其培养原则。目前我市畜牧业的主要以猪、家禽、牛这三类为主,故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课堂实验、牛的生产实习、猪和家禽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访问调查、猪鸡牛方向的技术强化班以及相关实验研究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1.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实践教学是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太多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学时应占40%以上,甚至达到50%左右。而且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成绩必需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或者可将实践性教学单列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从而避免了将实践性教学形式化。

1.3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中各技能考核的方法与标准。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一份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有对各个技能科学的考核方法及规范,使得实践教学的考核能够有章可循,在考核过程中避免考核老师的主观随意性,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技能水平。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的制定

对于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的制定,因首先要到企业内部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依据各岗位的特点来确定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训重点。对于理论知识的施教应遵循“必须和够用”的原则,而则重点应在以企业岗位能力的应用为主线,以畜牧兽医岗位的知识和结构为实践要求,以技能为单元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课应注重其应用性,而专业课则应注重其实用性,同时将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必要的融合,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实训环节,促使教学与生产能够做到零距离的衔接。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在于对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教学课时、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方法以及所希望学生们应达到的效果的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来突出其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对于实训大纲的制定,就应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并定格出技能训练项目,也就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主要技能的名称。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应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应将行业的资格考试项目纳入到实训大纲内,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安排表。

(2)明确技能项目训练的方法与时间。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技能项目训练方法应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企业内可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学习等活动。实训大纲的制定中需明确各环节的学习时间,依据规范来达到教学要求。

(3)明确制定技能考核的办法。对于技能的考核办法应包括校内课堂考核和校外的企业考核这两部分,校内课堂考核可由任课老师将技能项目全部列出,由学生抽签来进行考核,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能促使学生对所有技能项目的学习。而校外的企业考核则由企业来完成,在学生进去企业实习前学校应发放技能考核项目单,学生实习完后由师傅对其进行考核。

2.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一个“双师”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操作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师的业务能力必须足够高,尤其是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

2.3建立配套完善的实验和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需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来进行实践操作。所以中职学校应积极建设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来满足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需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配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比如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方面的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具备牛生产、猪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实战演练基地,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与区内多家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

目前我校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办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达到了1:1,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我校的实践中,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以往毕业生相比较,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其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最大,在行业系统与用人单位中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学生的考核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实践考核的优良率已经高达85%以上,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个百分点,而对于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率以达到了96%以上,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将近30个百分点,其效果非常明显。如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职于区内的许多大型的养殖场内,比如在奶牛养殖方面,在我区已知的几个大型奶牛场里80%以上的技术骨干都是我校学生,他们在企业内担任技术骨干、技术总监、甚至副主任和主任、副总经理等重要的职位。我校学生其基本理论坚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好评。

四、结束语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学校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宏智,易本驰,董冰.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12).

[2]周淑芹,耿明杰,郑翠芝.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

篇(3)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四、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篇(4)

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所有专业课程除了以传统教材中的大家畜和家禽为主要内容,还增加了反刍兽、中小动物和宠物等疾病的相关内容,并补充了当下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知识,以适应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

2.改变传统观念,由全面授课改为专题授课。在大学普遍“课时减少,教学质量绝不能降低”的前提下,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经讨论决定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教学。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并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作重点讲授,采用专题形式全面讲解。这样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根据专题多角度全面备课,把课讲得更精,重点难点讲得更透。另外教师在介绍某一专题疾病的基本情况后,根据每一专题疾病的特点,提出比较全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补充、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重点。专题授课可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参与和独立思考,使得课程的讲解既全面而又重难点突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把教材的各章节都要向学生讲到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扭转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很理想的教学局面。

3.运用多媒体教学。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传染病、兽医寄生虫学、中兽医、畜牧学概论、家畜繁殖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授课教师均制作出了精美、完整、实用的课件,转变了原有的在黑板上画图、或作挂图等方法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教师在上《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家畜传染病的病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变化等特征。多媒体教学存在学生上课记笔记跟不上教师速度的问题,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一份内容包括讲授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知识难点、思考题及学生参考书目的教学提纲,使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有了提纲后,再也不必忙于在课堂上记笔记,这样有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教师的讲授速度也可大大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4.安排学生自学。因学时有限而无法讲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了解或掌握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学。为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和测试。

5.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改革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奖学金及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对实行笔试的课程,要加强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确保试题质量;加强笔试考试各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论述、名词解释、计算)的把握,尽量在试卷中兼顾各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4.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实验室。动物医学专业组建了兽医实验室、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准备室、动物标本制作实验室等5间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40m2。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易消耗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很好的满足了教学需要;实验室现有六道生理记录仪、大动物手术台、小动物手术台、冰箱、离心机、752分光光度计、蒸汽灭菌器等先进仪器,且设备完好,能很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除认真执行佳木斯大学和学院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外,我们还根据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实验室主任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规划,仪器购置、实验动物计划制定等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室工作考核、登记实验员考勤情况和兽医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情况,保证所有教师均参加实验室建设。每门兽医专业课程设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各分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各分实验室实验员分工细致,管理好各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我们制定了兽医专业各分实验室详细发展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原则,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有计划分阶段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

四、教材方面的改革

篇(5)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PBL教学法;LBL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32-01

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课为基础,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与学生缺乏相互沟通,学生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欠缺综合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1-2]。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毕业后工作实践中并不一定都会用到,因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知识不断变化的要求,这才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思想观念。笔者对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4届和2015届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畜牧兽医专业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的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兽医药理学PBL教学前的准备

召开学生集体会议,介绍兽医药理学PBL教学流程;确定PBL学习小组成员和组长、记录员;发放专业书籍、记录本、记录笔等PBL教学用品。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后,精心挑选适合PBL教学的兽医药理学章节,结合相关热点新闻,列出了8组讨论提纲,内容涉及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药物。确定PBL教学病例;确定教师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与学生交流联系方式。

2 研究对象

以2014届与2015届学习兽医药理学课程的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畜牧兽医等专业合计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同一水平层次的学生的兽医药理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及教学目标均相同。

3 教学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的设问、讨论、总结、提高四段式教学方法,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如下。

3.1 准备讨论提纲

学习每一章节前,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结构,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小问题,配合相应的讨论提纲,作为课堂讨论内容。

3.2 学生分组预习

首先将学生划分为5~6人的学习讨论小组。课前2周给每组学生布置教学提纲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相应章节,仔细思考并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借助课本、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3],通过自学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并对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案,写出书面讨论发言稿。如果时间允许,可将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前与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和交流,能使学生的发言更加有效。

3.3 课堂集中讨论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正式上课时,让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其对提纲中问题的看法。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在各组学生发言过程中控制讨论节奏,对发言进行启发和引导。之后各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交换各自的意见和观点。

3.4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在各组发言完毕后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对学生漏掉的知识点补充讲解,对于争议较大的难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4]。

3.5 总结提高

对学生讨论提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临床新进展等问题,布置学生每人再搜集信息,分析总结,写成小综述、案例分析型论文;课程结束后再交流1次,交给教师评估,同时也作为综合评定的指标之一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对PBL结合LBL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益处等。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92.2%的学生都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认为PBL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形式新颖、灵活而且吸引人,95.8%的学生认为兽医药理课联系一些病例的教学方式很有必要,学生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使得学生的交流能力有所提高,87.2%的学生认为PBL与传统(下转第334页)

(上接第332页)

大课相结合非常适合兽医药理学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可更好掌握教学内容、巩固基础课程知识。学生提问次数和人数增加,查阅资料次数增多,自学时间明显延长,搜集资料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显著提高。

5 结语

与传统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采取LBL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既引入了PBL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又避免了PBL教学可能存在的知识面不全面、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而且侧重于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教学方法切合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有效可行,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6 参考文献

[1] 安立.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5):68-70.

[2] 李贵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5-66.

篇(6)

论文摘 要:本文就动物科学类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模式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了阐述,旨在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总体上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重实践”为改革思路,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生产实践实习方案,实施课程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动物类专业通过课程整合,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整合课程与调整实践方案。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加强基础课的同时、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功能性课程、进行复合式能力培养。如对动物机体功能知识的课程《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侧重点,优化课程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以及实验内容;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生产系列课程,加强《禽生产学》、《猪生产学》、《草食家畜生产学》教学。在毕业实习阶段实行不同专业模块,按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来划分专业模块,即所说的专业模块教育。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突出:(1)动物遗传育种原理;(2)动物繁殖与动物胚胎工程;(3)取得较大进展的畜禽育种;(4)重要动物营养理论;(5)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和饲料生产等的科研教学。

2 动物科学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2.1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变以往单一专业模式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能提出独立见解以及有责任感的精神。

2.2 教学时间实行“3+1”模式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实行3+1模式,即3年课堂教育,即在大学阶段前3年在学校加强课程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1年教学毕业实践,即在大学阶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组,将大学生分配到每个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实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2.3 教学体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因此,落实和采取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门类打通,为培养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2.4 在通才教育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时,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施行“3+1”模式和“专业模块教育”等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和拓宽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实施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形态课,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普通兽医学》,有的课程包含形态学教学内容,如《家禽学》、《猪生产学》、《草食动物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课程。形态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难、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文字资料、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多媒体CAI中声音、图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可创造出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学习环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 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4.1 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以研究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把教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合成一个“三结合”基地体系,探索出了校内基地建设的“三阶段发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科技型的教学基地。该基地包含种鸡场、奶牛场、奶制品厂、兽药厂、预混料厂,这些“三结合”基地具有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生产实习场所和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保证了“三结合”基地的稳固发展。

4.2 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采取和地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合,学校教师指导理论性内容、课题选定及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请地方技术人员讲授诊疗和养殖经验及实用技术、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药饲料经营等。在接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启蒙老师。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3,5:4~8.

[1] 刘拓,张樱,陈秀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4,3:43~45.

[1] 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4:170~172.

[1] 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篇(7)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07年恢复参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会员活动后,我国在畜牧兽医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方面西方现代兽医学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向世界介绍我国兽医学的发展成就,提高我国在国际兽医领域的地位,为全球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精通英语的兽医专业人才。因此,培养既懂英语又懂兽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涉农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调查,结合自己在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和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切磋,为高校教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最近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和面谈等途径调查了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全国16所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开课情况。兽医专业英语开课率为69%,其中作为选修课的比例高达73%;学时数在20~60学时不等,开课时间多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有的一学期上完,有的分成三学期上;授课方式有多媒体,也有板书形式;讲授教师多数为专业教师,也有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兽医专业英语目前有全国统编教材,不少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理想。

分析发现,兽医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定位不明确。这是导致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所在;(2)课程类型(必修还是选修)、上课安排(开课时间和学时分配等)和考核方式不合理,导向性不明确。例如有一个学校简单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从大三上学期开课,连续上3个学期,每学期只安排8次课16学时,看似很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然而每学期结课考核仅需上交1次作业即可。这样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点儿虎头蛇尾,“马拉松式”的教学拖得老师教得疲惫,学生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如部分学校教师授课还是板书,其教学信息量和效率必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院校尤为突出;(4)授课教师口语水平有待提高。发音不标准在专业教师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兽医专业英语的兴趣;(5)教学内容单调陈旧。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积极通过论文等方式补充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6)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恶性循环。这也是一些院校原来开设这门课程,后来又取消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

大学公共英语、兽医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教学系统,也是我国兽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兽医专业英语是高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于毕业后出国或考研学生,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解和掌握兽医专业英语同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2.1 教学目标须明确

兽医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不同于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有自身的语法和构词法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明白兽医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1)、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能阅读兽医专业英文文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2)、在理解专业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翻译;(3)、能写作专业论文,是与世界学术交流的必要途径;(4)、在掌握一定专业词汇、专业英语构词和语法特点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大学期间专业英语学习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兽医专业英语需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过高,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定位要合理

根据兽医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课程设置要导向明确,教学安排要规范合理,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兽医专业英语应该设置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考核方式以考试加课堂作业为主,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其次,上课模式不能照搬大学公共英语,应该在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和动物微生物学等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过后的大三下学期开课,学时不宜太多,时间不宜拖得太长,以32~48学时,一个学期上完为宜;第三,授课教师应当由精通兽医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专业英语突出特点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只有既懂专业,英语又好的专业教师才能胜任;第四,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辅助网络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第五,使用统编教材,补充最新相关专业论文等教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组织学生参加1~2次国外专家学术报告,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总之,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积极性,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专业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 改革与对策

针对目前全国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混乱状况,国家和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教学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导向性政策。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反省自身问题,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3.1 学校――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且要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制定出符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

兽医专业英语是兽医高等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以32~48学时为宜。由于专业英语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以公共英语和兽医类专业基础课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好兽医类专业课程的语言工具,因此专业英语应在上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三下学期开课为宜,最好集中在一个学期上完。课堂教学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考核要有导向性且不乏灵活性,采取考试加平时提问和布置作业等灵活实用的方式。学校应该认识到,对于专业教师,一节专业英语的备课难度和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课,因此,为了鼓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规定学时前提下,提高教学工作量系数,给予适当奖励,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后,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口语水平,学校应优先资助或鼓励年轻的专业教师出国留学或参加口语强化培训班,逐步稳定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3.2 教师――加强自身口语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应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担任,如果让公共英语老师来讲,其弊端之一是不懂专业,很难将英语和专业有机融合,弊端之二是很难脱离大一、大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多是刚毕业的年轻博士,精通专业知识,发表过SCI论文,掌握科技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相关技能,但是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口语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发音问题。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来强化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一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应用技能以及发音方面都应该非常优秀,这三方面对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个人魅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兴趣的重要因素。

作为教师,必须牢牢抓好课堂教学。除了加强自身口语水平外,必须尽职尽责,积极备课,努力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积极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在保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补充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新的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注重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考核方式应灵活,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3.3 学生――充分认识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学好兽医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进一步学好专业的一种语言工具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宗旨。但是作为学生,不要被动的去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而是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兽医专业英语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复习课堂重点内容和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