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2 08:0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车辆工程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车辆工程专业

篇(1)

车辆工程专业学:《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技术评估与检测》、《汽车构造》等课程。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机车车辆有关的基础理论及设计计算方法,学习与机车车辆有关的制造、试验、运用、检测、修理的基本知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课; 现场教学; 教学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它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随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模式很多,如实验、设计、实习、社会实践等等,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既要完成培养方案的课程要求, 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我认为可以结合学校实际, 针对课程的特点, 探索、尝试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场教学。

一、 车辆工程专业课现场教学的目的及作用

现场教学是将课程中原则性、抽象性、经验性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体、实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直观地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与课本上比较抽象或复杂的设备、装置等接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铁道车辆工程专业课对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 而现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车辆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现场教学, 就是加强实践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教学还对理论课教学起着辅助作用。在上理论课时, 由于学生接触的都是单调乏味的课本和多媒体视频图片, 很容易疲倦, 所以在理论课上, 学生的收获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对货车103型制动阀进行现场讲解, 比理论课上讲解明显效果好。由于制动阀结构复杂, 孔道多, 剖视图又难以看懂, 学生如果只看课本上的图形, 不能对其结构有实质性的了解,而在实验室里上现场课讲解, 并拆装实物, 通过拆开观察, 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理论课中加入现场课, 不仅提高了感性认识, 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热情, 激发他们通过观察实物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现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实践是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 因此现场课教学还对学生的创新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车辆轮对检查测量现场教学课上, 学生通过对轮对各种故障的检查测量,激发了他们对车辆速度与轮对故障关系的思考。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知识运用的能力, 从而自觉地去发现问题, 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改善车辆工程专业课现场教学效果的对策

1、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投入,创造真实的教学现场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较高投入的专业, 实验设备贵。在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设备的同时, 须购置一些必要的车辆零部件、实验操作设备和测量工具,加快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建设。 随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已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轨道交通实验中心,除现有的客车、货车,还将购置完整的地铁车辆,这将为车辆工程专业课的现场教学提供保障,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现场。

例如在货车现场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单车技术检查作业时,完全再现了现场检查的真实过程,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感受也很深。通过在货车现场边教边学, 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 得到综合训练, 各种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既增强了记忆, 又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将课堂转移到实验中心,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实验室应该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方,在实验室设立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施, 对理论教学有很大帮助。实验室既有供学生理解装置内部结构的设备, 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为学生专门制作的录像片及所学装置最新发展动态, 教师容易讲解, 学生易于接受,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在车辆现场给学生讲解有关车辆生产检修流程, 以及主要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主要故障等内容, 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如在讲解货车13号车钩的构造原理后,让学生进行车钩分解组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真切地感到组装不是那么好操作, 同时感到钩舌的重量有多大, 通过多次亲自动手操作, 就会慢慢找到感觉, 掌握组装要领。在讲车辆基础制动装置时, 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基础制动各杆件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车辆工程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车上现有设备, 在现场适时地进行指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 在现场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现场教学, 对车辆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尤其对车辆技术和车辆设备有了感性认识, 受益匪浅。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

由于车辆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人才必须接受我国铁路主管机关认可的车辆工程教育和通过一些相关的考试与评估, 这就要求从事铁道车辆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任现代化铁道车辆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我校每年都会派一些教师和学生一起到车辆段实习, 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而且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车辆段实习, 增加自己实践的经验。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要求刚进入车辆专业教师队伍的大学毕业生到车辆段工作一两年, 待取得各主要工种中级工证书后再安排其从事车辆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另外, 学院还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与车辆企业的合作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车辆段任职等措施, 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拥有自己的兼职教师队伍, 这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都很有帮助。目前学校外聘教师的比例很小, 而且只存在于车辆综合训练教学中, 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当加大外聘教师的比例,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到最先进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 紧跟技术的变化;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学校的经费负担, 降低办学成本。另外还应该加大聘用车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教学和业务咨询工作、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的力度, 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 结束语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其针对性强, 可达到将课堂上空泛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的目的, 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现场课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它对车辆类人才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

篇(3)

民 族 汉 籍贯广西北流

出生年月 1986.02.09

政治面貌 党积极份子

健康状况 良好

专 业 车辆工程

学 历 大学本科

学 位 工学学士

兴趣爱好

交流语言 普通话 粤语 客家话 英语

曾任职务 系学生会记者站记者 班级生活委员

业余爱好 唱歌 写作 摄影 电脑组装

主修课程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汽车销售、汽车理论、汽车液压与传动、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改装设计、汽车设计、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机械制图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社会能力

市场销售策划

2005年7月担任广西北流市丰盛批发部农夫山泉饮料系列分销商区域经理

2006年1月担任广西北流市甲天下奶专营销售代表

2006年1月担任广西北流市茂盛商贸有限公司红米酒分销商业务代表

2006年7月担任广西北流市丰盛批发部百年喜酒分销商区域经理

2007年1月担任广西北流市丰盛批发部卫生纸区域经理(乡镇专线)

2008年1月担任广西北流市茂盛商贸有限公司都安红葡萄酒酒分销商业务代表

汽车改装维修

2008年11月学校安排在广西柳州市华力集团汽车维修部实习

2009年3月在广西柳州市万通路桥汽车厂当临时工,跟随越野E族广西大队柳州分队学习越野车改装与维护

2009年8月在广西北流市通达汽车修理厂从事汽车修理维护

其他

在广西柳州市电脑城负责电脑装机,熟悉电脑硬件组装和系统维护

在广西北流东门照相馆培训摄影,在江苏南京,辽宁沈阳,广西玉林,广西北流多家报纸发表文章,文字功底深厚,掌握汽车拍摄,后期图片处理的技巧,能够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对汽车试驾,试评自我评测

销售能力:从小学开始跟随父母从商,从事日化用品,五金百货的零售, 中学至大学期间跟随父母从事副食饮料批发,熟悉总经销和分销商以及终端的各种模式,市场洞察能力强,和各大厂家,批发商客户间的沟通能力好,业务销售量远远超出厂家的任务量

技能特长;大学期间对电脑组装兴趣强劲,在柳州市电脑城及二手电脑 配件市场从事电脑装机,熟悉系统维护

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的原理和构造;经过汽车初级维修工培训,利用节假日到柳州市万通路桥汽车修理厂(越野E族广西大队柳州分队)跟随师傅维修与改装;掌握和应用CATIA、AUTOCAD、Matlab、C语言、photoshop等软件,能够运用英语翻译相关的汽车类,计算机类文献,熟练汽车驾驶;掌握数码摄影技能及Photoshop后期图像处理,能够运用Dreamweaver进行网页设计,能够进行汽车广告拍摄,后期图片制作以及汽车评测试驾

篇(4)

关键词:车辆工程;培养模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对于一些建校时间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从师资队伍及科学研究能力来讲,还是从生源来讲都不具备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的条件。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到企业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及自身条件,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

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办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

由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的车辆工程专业一般脱胎于传统的各机械工程专业,在教学师资、实验设备等方面还相当程度地依托于上述专业;特别是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所面临的就业市场不单是汽车相关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到和汽车关联性小的机械行业。因此,如何在充分保证就业的前提下,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了这些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的培养目标。当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培养模式

一般地,各类高校存在以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开发型人才。这些人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通过分析、综合科学原理和已有技术,创造出新的技术构思和理念,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这类人才占学生总数的10―15%。

(2)工程管理型人才。这些人应具备较宽的多学科工程背景知识、较强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综合组织才能。面对市场经济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他们应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技术水平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的创新设计,并在确保产品与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人才考核制度下,能把握市场经济杠杆,实现企业的人、财、物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这类人才占学生总数的15―20%。

(3)技术实施型人才。这些人应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面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以及在更新工艺和更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专业知识特长,正确处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直接面向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这类人才占学生总数的60―70%。

可以看出,技术实施型和工程管理型的工程师需求比例很大,应该把培养这一类型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虽然进行的本科教育与全国性重点高校进行的本科教育是同一层次,但属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重点高校着重培养研究型、开发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应着重培养技术实施型和工程管理型人才,具体地讲,他们开设的车辆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的工艺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管理工程师等。

二、“2+1+1”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2+1+1”教学模式已得到各类院校的广泛认可。

“2”即在四年制专业中,利用2年的时间学习全校性的各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这2年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1”即用1年的时间学习机械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地称为系定选修课。它主要是培养机械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实际上这也是车辆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机械专业基础。

第二个“1”即用1年的时间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及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常称为专业方向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以在车辆工程专业下,也可能根据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发动机、汽车设计及制造、汽车运用等。不过对于新建车辆工程专业而言,起始阶段不宜开设过多的专业方向,应当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根据自身条件办好一两个方向,以后逐渐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1+1”教学模式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来组织的,而主要表示教学内容所占的时间。如在第六学期就可以从申报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中挑选组成车辆工程专业,并安排专业方向的先期课程,不过这学期还应以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在第七学期也可以安排一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当然这学期应当以车辆工程各专业方向课为主。

通过“2+1+1”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涉及面较广的知识结构,这样更符合21世纪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人才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必须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专业知识的构架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知识结构为框架,以培养模式为尺度,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配置。教学计划的制定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加强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根据车辆工程的特点,可将课程体系分为5个模块:

第1模块是以目前的政治理论课为基础的人文学科模块,包括政治理论、语文、外语、法律等课程。

第2模块是理论基础模块,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

第3模块是计算机基础层,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网络技术等。

第4模块是机械工程基础模块,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工程材料、公差与测量、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

第5模块是车辆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模块,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理论、汽车理论、车身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基础等。

采用这种模块分类方法具有下列特点:

(1)将传统的4个模块结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改变为5个模块,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课程体系和大纲体系的全方位调整,它强化了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传授。

(2)车辆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主要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出发,发挥高校特有的优势,以汽车构造与制造为重点,夯实基础,提高学校培养的效率。

(3)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其按照专业模式来设置,即从计算机基础到计算机应用,使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4)由于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属于一种以经验积累为主要形式的非数字化技术,这种知识获取的最佳途径是到企业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学校环境中只能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基础性教育,无论花多大精力和时间,都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因此,传统专业知识的灌输应注意知识面而不是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同时,专业知识的应用应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5)模型中前4个模块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是相对稳定的,第5个模块的知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调整,将第5个模块的课程尽量压缩到第4学年进行,有利于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工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具体形式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些具体、直观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这其中有些环节过于死板、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对于在人、财、物等资源紧张的条件下新建的车辆工程专业,首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校条件,重点建设好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实验设备和部分测试设备,才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目前不少学校的认识实习都以参观为主,学生走马观花,炮制实习报告,整个认识实习成了走过程。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机械和汽车相关企业。作为参观的补充,还可以组织观看专业录像、组织专题讲座、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形式,即老师事先指定几个课题,把学生分组(3―5人为一组),让学生进行专项性调查研究,最后上交调查报告等。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达到了认识实习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

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都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各课程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而车辆工程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因此,在做课程设计时应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如以汽车某些典型零部件作为研究对象,使得学生在做完《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课程的设计,如《机械设计》、《公差与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并最终与《汽车设计》等课程联系起来。这种多门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做法既让学生对整个专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在作后续设计时,又对自己前面的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有了定性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毕业设计是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上,应当坚持符合学生兴趣的多元取向,结合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建设,以综合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知识的课题为主,进而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车辆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和特色,创造出个性化的车辆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陶秀祥,孙凤杰,何京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3).

[2]劳帼龄.多渠道宽口径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篇(5)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人才培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2 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再次刷新全球纪录,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工业更多的是“引进来”,如何“走出去”,确保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成为政府和科研学者关注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促使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此相适应。

1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入WTO之后,汽车工业高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将拥有以及使用汽车。在汽车消费市场慢慢扩大的背景之下,汽车普及程度逐渐提升,社会对于汽车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维修以及检测等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在学校教育上应该为社会和地方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机械行业之中已经变为名列前五位的支柱产业之一。

2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1以研促教,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

通过专业建设研究,带动学科的建设研究。在规划本科专业建设时,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该学科的生长点和原有的专业优势,使学校有限的师资、实验设备等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科又是专业生长的土壤,学科布局合理,又能为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条件,因此又要以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为根本。

2.2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我们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错位竞争,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形成专业的办学特色。基于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3课程体系设置的革新

以“车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通过与对口企业面对面交流和总结社会用人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分析现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疏理出适应车辆企业的专业技能方向,以专业技能方向为经脉,论证分析完成各方向所需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课程之间的前驱与后续关系,然后将其整合形成课程体系,最终创造出以专业技能方向为逻辑主线,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车辆基础课程与实践的联系。《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及《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最基础的主干课程,与汽车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及车身,直接紧密联系。针对这几门车辆工程基础专业课,教改的内容包括:增加感性认识,在低年级开设《汽车概论》课程的汽车结构认识实验,接着配合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课程进行部件、整车的拆装、检测,并安排到工厂实习,进一步接触更多的车型,同时安排驾驶实习,通过驾驶的体验,更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实车的测试、诊断、实物实验台的仿真动态检测及录像影片资料的观摩,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强化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不仅涉及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传统机车车辆,而且注重高速动车、轻轨、地铁等新领域。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校企联合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最好的途径。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践基地,既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又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确保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2.5建立竞赛型创新团队

大学生创新团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相互协作进行创新活动并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群体组织,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目标”,不断促进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3结语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汽车工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车辆工程专业人员重视对于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从人才的角度入手,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志军,訾琨,朱涛.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2] 易克传,陈皓云,董福龙.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篇(6)

关键词:深度融合;地方经济;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68-02

通过大量调研,构建与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增加我校培养的汽车专业学生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融合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满意率,实现新办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定位

目前,安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拥有奇瑞、江淮、华菱、合力、扬子、飞彩、合肥昌河等一批国家定点汽车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轿车、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等多个品种汽车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和有较强竞争力、能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零部件制造群体[1~2]。安徽省、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校“车辆工程”这个新办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理应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专业定位的依据。

对我校而言,车辆工程新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办出专业的特色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3~4]。据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应该适应当前我省汽车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胆创新,与地方汽车工业充分融合发展,积极面向汽车制造业和销售服务业,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拓宽专业面,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培养宽口径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地、可行的。

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目标和步骤

1.发展目标。我校建立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示范专业,其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和优势。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平台,逐步体现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以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育才理念,注重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的融合。争取在“十二五”末,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建立起完整的车辆工程实验室;在四个研究方向(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CAD/CAE工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和汽车电子与故障诊断技术)上力争取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逐步快速地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

2.发展步骤。着眼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安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应用型车辆工程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心。用“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一步,在实现硕士点突破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为依托,充分、高效地利用本学院现有各种教学资源,如技术基础课中有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实训工厂、省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等等,加速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方面建设。第二步,争取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标准后,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本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三、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经验

为达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全面进行教学支持系统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等。

1.教学观念转变。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更加理智,主要表现在对学科和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对今后就业的直接作用或帮助、就业岗位变化后的适应能力等等。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培养时,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服务。

篇(7)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32-04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1],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安全和智能上[2];而我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逆向工程到正向工程的转变,采用了基于NVH的设计流程、基于安全的设计流程。[3]汽车行业急需培养具有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科学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工学基础理论、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汽车测试与检测技术、特种及专用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综合能力突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技术人才。 

在专业能力设计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必须的机械、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中遇到的研究、设计制造、实验以及运用等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不少于一门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具备良好的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了实现如上的设计目标,学院对本专业的汽车设计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匹配汽车零部件方案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根据设计要求,设计选择零部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術。 

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能力矩阵设计要求,按照模块化原则[4][5],项目组将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设计了模块化的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 

(一)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 

模块化教学组织是贯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为此设计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如下: 

1.课堂教学内容以模块产品设计为目标,在总体设计的要求下独立存在,强调理论与实践设计的有机结合,模块设计内容和思想与企业目前的产品生产模式相一致。 

2.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和科研特长,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特长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科研促进教学。 

3.模块总成的结构设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每个模块的工程设计案例和经验,与教师的理论教学相得益彰,相互补充。 

4.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成效,在课堂每个环节引入企业工程师任教,教授实际设计方法和案例,让学生树立工程设计思想,并落实到专业设计中。 

(二)模块化教学的师资条件 

由于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由一个或两个教师完成,必须通过各方面有综合能力的教师团队担任,为此,课程采用总成分组、模块化设计的形式完成,任课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即高校教师和外聘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结构,配置主讲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参加授课的企业教师一般每年有3~6人,参加主要模块的授课,主要来自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骨干,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奥铃汽车厂、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黄海离合器有限公司等。 

(三)课程学习方法 

要将课堂集中授课、分散设计、分组讨论、集中指导等环节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答辩展示小组设计成果。 

授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集中授课,讲解总成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围绕产品设计开展学习和分组研讨;两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校内教师把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校外教师掌握现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培养效果。 

分组设计是让多名学生联合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环节,通过设计掌握设计理论、方法和标准。学生要分头完成资料查阅、资料分析、设计方法研讨、任务分工、过程协调,并最终完成一项设计任务。分组设计在课内外进行,设计模式灵活、工作效率高。 

通过此项组织和学习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任务,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完成设计成果并汇报设计成果等环节,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及使用能力、汇报交流等综合能力。 

(四)总体教学安排方案 

每个模块内容安排至少两个讲授环节,包括主讲教师讲授和专家讲座。第一次课程重点讲授本模块的主要内容、主要设计流程、主要设计方法,介绍设计标准、参考资料,包括网络资源和资料,分配设计任务,确定任务的时间要求,确定绘图完成的内容。后续课程主要针对设计内容和设计任务进行专项布置、讲解或指导。 设计任务,由学生分组在课外完成。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制作PPT文件并进行答辩。组内每人必须至少答辩陈述1次,当众陈述。 

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可以在完成全部设计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其他设计图样,如3D设计图。 

每章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安排至少1次方案讨论、1次集中设计讨论、多次现场指导、1次汇报交流和答辩。 

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系统整理,完成整车的系统设计、计算和資料整理,撰写设计报告,整理设计图纸。课堂教学前后,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登录学校课程中心的网站学习、复习,熟悉掌握有关结构的拆装。 

分组及任务,一般将5~6人分为1个设计小组,按照学号或宿舍或自由组合确定。确定完小组后,每组成员自己推选组长。组长负责本组设计任务的组织、分工、考核等任务。 

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在整个课程进行中,组内每人必须至少进行大会报告1次,汇报小组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组织等过程所做的工作和方法。 

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及分析 

为了测试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效果,除了教师要随时了解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划分内容外,课程组在课程结束后,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与教学有关的状态信息。 

(一)客观评价及分析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安排,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间的关系,以及教学组织情况,项目组设计了如下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3所示,对各指标分别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无法评价五档,并分别赋予5、4、3、1、0的分数。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数据来源为参加授课的47位学生,每个人独立给出对每一个指标的评价分数,并给出主观的评价。每个项目的得分值为所有人员对该项目评价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学生对课程模块化设计的总体是满意的,且满意度较高。考核指标8课程设计内容是否有助于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评价最好,说明课程设计与课程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考核指标7模块设计选取、分析与内容贴切程度的评价较好,说明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内容较为集中、模块分布较为合理;但考核指标5课程内容模块结构设计合理的评价最低,说明需要对有些模块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设计内容、设计方案、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时间分配;考核指标10课程学习内容与目前流行技术的关联性评价次低,说明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内容或采用的设计方法,没有较为全面地引入目前流行的内容、技术和方法,这可能与学习过程主要基于传统设计流程的过程学习有关,与实际设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实际上,这组统计数据,与学生对主观评价的反映基本一致。 

为考核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组织过程,课题组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课堂教学组织情况和目标达成度情况。 

考核指标1和5两项指标评价最好,表明每个模块的授课教师都能够很好地承担有关模块的课程,并且教师对教材或模块内容讲解得较清楚。这证明教师熟悉本模块核心内容,并在此方向有丰富设计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配置方案是合理的。这种教师配置模式是值得推广采用的,它既发挥了专业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又提高了授课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将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设计完美结合。 

但考核指标7关于课堂气氛积极性与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最低,说明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没有有效参与,缺少学生的提问、讨论环节,陈述多、研讨少,这与评价指标次低的第2项考核指标即教师能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密切关联的。这两项低评价指标表明,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组织,适当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自身非常期望得到的效果。 

(二)学生主观评价及建议说明 

主观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提出,一是学生喜欢的方面,二是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太满意的方面,以改进建议的形式给出问题。 

1.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 

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的主要结果是:针对课程内容及模块化组织,“能够在生产要求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汽车设计内容,可以真正体会到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起到了“复习基础,回顾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肯定了“企业外聘的专家讲课”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设计标准和实际工作流程的把握方面。通过“实际动手设计”,“可以自己设计、理论计算,掌握学习方式”,“对整车的各方面设计全面、系统地梳理所学专业知识内容”。 

在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分组的设计实现了“团队合作”“与同学交流合作”“能锻炼团队协作,能让同学自己亲身去做设计、独立设计”;可以让“自己亲身参与到设计当中”;组内大家一起讨论,针对不同方面做观点阐述;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通过自己设计得出的结果,真正展现个人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巩固知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汽车设计流程”,通过答辩汇报展示了学习成效。“提高了自己对汽车设计的了解和能力;运用了以前学的基础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组织等的建议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切实参与,而不是哪一个同学独立完成”。 

将“时间进行调整,分组形式进行改革,组别设置可以让全班同学更团结”;课堂教学方面“互动性希望更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答辩考核汇报的同学数量可以增加,设计的车型可以彼此互换;对答辩环节要更严格一些,要活跃气氛,让大家参与,提高学生兴趣”; “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增加设计时间,加强老师及专业人士对同學的指导”。 

3.后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项目组进行了梳理、分析,主要解决如下重点问题。 

(1)优化模块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增加实际设计方法,将教师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设计结合得更加紧密。 

(2)灵活组织课堂,倡导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导围绕设计目标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汇报讨论。 

(3)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调动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成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改善教学组织方法。 

三、结论 

模块化授课方式是一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改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尤其是付出更多的课外时间。通过5年的教学改革和尝试,课题组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得到了较高认可。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汽车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工程设计能力,具备了本专业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应该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焘,工业设计:中国制造的先导与灵魂[J].中国工业评论,2015(1):48-55. 

[2] 彭剑,项娇.整车产品开发流程浅析[J].上海汽车,2010(8):43-47,51. 

[3] 黄秀芳,李展新.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和开发流程的建立[J].装备制造技术,2012(9):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