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31 09:26: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能训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技能训练

篇(1)

关键词: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

近年来,全国警务技能训练在创新训练理念、转变训练机制、探索训练新模式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再度对其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现行的警务技能训练运行机制在新时期公安工作运行机制面前,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总是不自觉地用生物学和竞技体育的观点去理解训练的目的和任务,训练思维感性而。

简单;技能训练多于技巧训练,静态训练多于动态训练;过多强调技能化而忽视战术化,二者不渗透、不制约,不促进,各自分离、互不关联,其必然、有机的内在联系未能得以体现;训练效果的追求多停留在技能的低层面上而未能全面提升到战术的高层面上,弱化了相关战术化的系列思考、意识的养成和技、战术的合成演练,临战处置陷于公式化、程序化、模式化,从而造成了技能训练战术化的思维盲点、视野盲区和低层次循环“泡沫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警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所谓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即在警务技能训练中,同步强化对警察战术行为的培养和塑造,使其能够在思想上对战术活动有所认识,在意识上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战术活动,在知识上能够涵盖战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行动上能够掌握和运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立足于“实用”这个根本,着眼于实战需要,以贴近实战、突出实战、讲究实用、讲求实效为基本准则,始终贯彻“训为用、练为战、战能胜”的实战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需要与可行的关系;强化目标观念,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元化目标、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对传统和现行的技能训练内和形式进行理性的选择、取舍和及时必要的整合、创新,萃取精华,突出“技能训练战术化”的实用特色,形成极具实用性和实战性的多层次、多样化、多功能的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之体系;在注重技能传授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遵循训练规律,强化其战术性,丰富其战术化内容,使其内容更加符合实战的需要,标准更加满足实战的要求,效果更加经得起实战的检验,最大限度地缩小技能与战术、学与用、练与战、战与胜的差距,推动其向纵深发展,促成技能与战术训练互动的良性循环,达成方法与效果、行为与结果的统一,使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真正成为实现警务技能向公安实际战斗力转化的实践环节,使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趋于优化,提升警察的战斗力。

一、根植理念。培养意识

所谓训练理念,其核心是为何训练、怎样训练等观念问题。先进的训练理念是搞好警务技能训练的前提。我们要认识到,纯粹的技能训练只是技术的重叠和堆积,是“量”的积累,只能提高个体完成动作的能力;而将其战术化,则是对技能训练的提炼、升华,是“质”的提升,是提高警察战术意识、运用能力及应变能力、强化安全规范、行为习惯的有效载体。要树立技能是基础,战术是灵魂,技能训练必须服务和服从战术需要,战术对技能起着规范、引领和导向作用,二者互为统一,缺一不可,战术化必须贯穿于技能训练始终的训练理念。要把技能训练战术化看作是充分挖掘和优化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警察训练主动性和训练工作主导性的重要举措,是深化警务技能训练改革、强化质量意识、推动和检验训练工作的“杠杆”和“试金石”,是训练与实战、技能与战术的结合点、交汇。

二、夯实基础,强化训练

对警务技能的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是其训练战术化的基础和前提。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其质量和进程。我们必须夯实警务技能的基础训练,拓宽训练视野,拓展训练思路,挖掘训练潜能,由浅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覆盖全面。要通盘考虑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整体推进,纵向深化和横向扩展并重。坚持想定复杂化,带着情况训,提出问题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兵怎么练,仗就怎么打。

三、贴近实战.合成演练

警务技能的合成演练,即以警务技能为基础,以警务实战行动为背景,以警务战术为主线和纽带,让警察组成指挥班子和充当实兵,按基本想定、编制,携带武器、装备和器材,通过情况诱导、假设“敌情”显示、指挥班子研究处置、指挥实兵实地作业,从而将警务技能融于一体的战术化训练。它涵盖了警务技能的基本内容和综合运用,是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的验正性演练和高级形式,是训练与实战、技术与战术的结合点,是警察学习警务技能中进行的最全面、最系统的战斗实践活动,是全方位、全过程衡量警察掌握和运用警务技能水平高低优劣的平台,是警务技能训练由学习型向运用型转化、实现由掌握技能为主到战术运用为主转变、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四、结束语

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训练系统。我们要遵循警务技能训练的固有规律,针对警务实战行动的特点,根据需要和可能,构建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多方向、多模式、多层次、极具可行性的警务技能训练战术化整体框架,对其进行科学定性、定位,使其理论脉络清晰,基本框架优化,体现出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不断探索、构建和完善长效的训练质量认定、保障、监控和综合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反过来为警务技能训练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考空间和研究视野,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子坚.公安部政治部誊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群众出版社 2012.

篇(2)

论文摘要: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能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以及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探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

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

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

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I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l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4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其五,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我们出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建立了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标准,并尽可能使标准形成可供检测的量化指标,针对具体的训练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定期检测训练的效果,随时反馈调控,以确保训练的成功。因此结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训练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学生上讲台作课。课后由讲课人自述个人的体会,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有意识地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点评。有比如要求学生通读中学英语教材,并指定他们对实习时将要使用的几种教材精读,要他们熟悉每课书的内容,分析每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记好笔记,交老师批阅。以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篇(3)

[关键词]音乐;歌唱;技能;训练

动作技能主要表现为能将外部的动作合理地组织起来,并顺利进行实际操作的活动方式。认知技能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包括情感、音乐感知、音乐感觉等技能。这也是幼儿演唱中音乐和技术的辩证统一。

一、动作技能训练

音乐中的演唱、演奏活动即属动作技能范畴。

(一)演唱技能培养与训练在音乐的技能教学中应重视并做好技能训练的定向指导工作,要使幼儿明确认识技能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如果练习目的和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只是对某个演唱技巧进行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重复,将无助于技能的正确形成。因此,教师应注意通过全面的技术示范(如范唱),让幼儿全面了解技能动作的活动特点、结构、顺序,并对技能活动产生清晰的表象认识,从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演唱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比较简单且容易掌握的,是幼儿的年龄段可以接受的,它主要包括:歌唱的姿势,如身体的姿势、口形和表情、头部的姿势等。有的学生,总是边唱边打拍子,随意晃动头、手或身体,或者为了防止他人歌声的干扰,捂着耳朵唱歌等,教师要纠正这些不良姿态,避免多余的身体动作,向学生讲解优美的声音与优雅的形体融为一体才是完美的歌唱。在进行歌曲表演时,教师不妨请各小组成员评价同学的歌唱姿态,这种讨论和评价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歌唱姿态的好时机。歌唱的呼吸,包括有别于生活中呼吸的基本动作和方法;歌唱的发声,包括优美自然并具有与说话不同、有一定气息支持的歌唱;歌唱的吐字,以普通话为主,具有韵母和声母之分,是清楚字音、清晰发音的歌唱语言;歌唱的表现,即为基本正确的音准和富有表情的歌唱。歌唱技巧方面的训练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发声必须使用头声发声;第二,歌唱必须将将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第三,童声合唱发声训练要采用大致从小字组的32开始的下行音阶,这是掌握头声发声要领的捷径。[1]练声的内容很多,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1)先哼鸣,后开口唱,先寻找范音,然后在唱范音的内在状态下(即发声状态不改变)唱出其他音;(2)坚持用头声发声法练唱,先练长音,后练短音或跳音;(3)音量上,要求先弱后强,先是柔声、轻声练习,然后再放声唱;(4)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后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对低声区作少量练习。训练时可发“姆(m)”音,发音时牙齿要开,嘴唇要轻轻合着,舌头要放平,声音直上鼻腔,又微微感到鼻窦部分有些振动。练声调节头腔、鼻腔、咽喉、胸腔等发声器官各部分机体,使其自然松开。在教学活动中应按照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规律行事,根据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安排实施教学计划。在音乐技能教学中还应注意了解幼儿的练习曲线变化情况,分析练习曲线的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练习曲线能够反映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发展趋势,造成曲线高低起伏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当曲线处于低谷时,一般由两种不同因素所导致:一种情况是技能形成后期出现的暂时停顿,即“高原现象”,属于新旧活动结构交替改变形成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幼儿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了疲劳和兴趣下降等现象。我们在音乐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分析硏究。发现第一种情况,应果断坚持既定的教学计划,当克服困难度过了“高原期”后,其学习状态必然会获得新的飞跃。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则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新的教学变化。[2]因此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幼儿基本的歌唱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基本表现意识和能力、调整幼儿的学习心态和情绪、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制造活跃的学习气氛等是演唱技能培养与训练的重要保证。

(二)动作技能培养与训练在幼儿音乐技能教学中,对动作反馈信息的获得是形成动作技能的必要条件,反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动机作用: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意义,对学习动机起到增强作用;2.认知作用:学习者了解技能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找出改进的方向和重点;3.情感作用: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认知体验,并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相关影响。对动作技能的反馈可分为内在反馈及外在反馈两种:(1)内在反馈: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本体感觉进行反馈信息的传递。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本体感觉的敏锐性,自觉地接收技能动作的反馈信息。(2)外在反馈:通过外部的观察和客体(如教师)发出的信号而得知动作的活动情况。根据外在反馈的特点,在音乐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幼儿在学习中的进步或出现的问题提出鼓励肯定或批评改进等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幼儿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

二、认知技能的训练

与动作技能相比较,认知技能没有外部动作的束缚,可以通过高度省略减化的方式进行活动。认知技能以领会知识为前提,可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一)幼儿歌唱情感培养歌唱是人类最早用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用歌唱抒发、表达、交流、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歌唱是人类感情最本能的表现形式。当幼儿在发展语言时,甚至在语言能力尚未发展的时候,便自发地开始了唱歌活动,这就是所谓情动于衷发而有声。人声“乐器”不但能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还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乐器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唱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使人们能通过歌曲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更直接、更完美地抒发和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因此,唱歌就成为引导幼儿抒发和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无论在学习音乐的哪一个阶段,音乐永远应该萦绕在幼儿的内心,成为音乐内心的语言,只有完全融会于心,才会自然流露于外———技术,再高的技术也代替不了对音乐的内在感受。

(二)幼儿音乐感觉培养对于钢琴学童,就是要从小要求他注重音乐感觉,要通过对相关乐曲的讲解,启发他的音乐想象力。初始是引导,后来是启发,最后是孩子的自我感悟。此过程中,选曲无疑是很重要的,并非要给不同的孩子都弹一样的曲子。作为老师,要分析不同孩子的性情,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曲,分解给不同的孩子去练习。还有一点要明确,音乐从孩子开始接触乐曲时就开始了,或者更早一些。老师在讲解时要运用更形象的语言启发孩子自己来说话,来模拟,比如用不同技术来描绘的雨点声,脚步声,等等。打基础和感受音乐应该是同步进行的。[3]音乐与技术的辩证,说得极端一点,体现在任何一个下键动作上。“有手无心”的弹奏,稍懂行点都能听出来。幼儿能理解到这一点,他会发自内心地去追求那独特的音色音质,会用特定的技术手段,表达他心中聆听到的一切。这样的幼儿,估计他能把《哈农》也弹得起伏有致,线条优美。音乐技能是指用技能去表达音乐的能力。[4]对音乐的再现特性和表现特性的感知是大脑之内的事,对感知到的音乐形式样式只有用技能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幼儿对音乐事件的反应或者说幼儿对音乐再现特性与表现特性的反应,需要用技能表达出来。幼儿年龄越小,身体动作技能所占比例越大。对幼儿音乐能力的评定,是依据幼儿是否能用技能去合理地表达音乐特性或内容的能力,绝不是具体的技艺水平。例如,能动作轻巧地合着音乐拍手的幼儿比不顾音乐又劈腿又下腰的幼儿的音乐动作技能水平要高得多。幼儿的音乐技能是指幼儿能用身体动作、嗓音、打击乐器表达音乐的能力。当然,就单纯的敲击乐器的水平和单纯的舞蹈动作水平而言,大班孩子明显高于中班孩子,中班孩子则明显高于小班孩子。但是,一个大班孩子能轻松地把小铃的声音敲得又响又脆只代表他具有了一定的肌肉性的动作技能,而不是音乐动作技能。只有当他把这又响又脆的声音与音乐的速度、节拍、轻重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动作技能才被称之为音乐动作技能。遗憾的是,在这几次评定活动中,我发现中、大班孩子与关注音乐本身相比,更关注乐器是否敲击得规范、舞蹈动作是否有点花样。而小班孩子反而本能地表现出与音乐的呼应,尽管小铃敲得没有声音或闷声,舞蹈动作几乎就是身体的摇晃与手臂的摆动,伹无声与闷声、身体摇晃与手臂摆动只要与音乐同呼吸,它们就是音乐。为什么三年的音乐教学发展的不是音乐技能,而是与音乐分离的动作技能、敲击乐器技能(这些肌肉性技能不用教也会自然存在),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用这个例子只是想强调幼儿单纯的身体动作技能、噪音技能、打击乐器技能、语言技能都还不是音乐技能,只有当这些技能合理地表达了音乐特性(以音乐为依据)后,才被称之为音乐技能。

(三)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培养感知环节的制作方式往往是指用身体动作的制作方式,让幼儿“见”着的音乐再现内容主要以身体动作的方式呈现,所以,感知环节的制作方式主要是身体动作。当教师用身体动作把音乐的再现内容与音响形式呈现给幼儿时,幼儿被教师身体动作所表达的音乐内容深深地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学。于是,教师请幼儿离开位置,跟着自己来做身体动作,幼儿则以教师为榜样通过全身的肌肉运动感受着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这是幼儿感知音乐的最精彩的场面,同时也是幼儿感知音乐的环节,是幼儿在头脑中留下音乐形式样式表象的环节。教师对音乐再现内容的动作表达越贴近音乐,幼儿模仿过程中,在头脑中留下的音乐形式样式的表象就越清晰,这种清晰的音乐形式样式表象是幼儿理解与解释音乐的关键。用身体动作来呈现音乐再现内容是最理想的。首先,身体动作是在音乐背景中完成的,它内在地完成音乐形式规限;其次,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是一种形象表达,它自然地运用意象思维。所以,一般情况下音乐的再现内容最好以身体动作的方式呈现,同时辅以语言或图片说明。用身体动作来呈现音乐再现内容也是幼儿的音乐趣味所在。学前幼儿的三种音乐趣味:音量、关于什么的内容、运动。我们反复强调音乐再现内容的挖掘,就是投幼儿所好,让他们听到看到关于音乐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对音乐感兴趣;我们强调再现内容要以身体动作呈现为主,一方面是身体动作符合形式规限、意象思维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要投幼儿音乐运动这一喜好。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技校毕业生就业后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技能操作比较生疏,知识面狭窄,工作效率低,试用期长,特别是车工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根据市场及专业分析,问题主要在于我们的教学没有重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的练习,经过研究,我在原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车工专业中的准备工作、技能训练、机床调试、强化训练、表面粗糙度等各环节熟练程度练习,并取得了良好和教学效果和市场效应。

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能缩短辅助时间,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是提高实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学会读图,在标题栏中能了解到加工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能看清加工零件的图形,尺寸,形位公差值、表面粗糙度值等,然后根据图纸尺寸了解零件加工时所需用的量具、工具、并能掌握量具的校对方法:再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合理选择好相应的刀具。如加工材料为钢件或其他韧性较大的塑性金属时,可选用牌号为YT5的硬质合金车刀用于粗加工,选用牌号为YT30的硬合金车刀用于精加工:其次要学会看加工工艺路钱,在课题图上配置相应的零件加工工艺路钱,工艺路钱中可了解到毛坯的尺寸形状,零件的装夹方法,粗精加工切削用量和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步骤,零件是否需进行其他加工或进行热处理等,通过读图,可使学生对零件的加工一目了然,从而学生能在操作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操中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为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基本技能训练除准备工作外,还应特别强调几种基本技能训练:(1)车床的启动操作训练,掌握各变速手柄的转动方向,根据刻度掌握主轴转速的调整方法,操作进给箱的方法及根据刻度选择不同的进给量;熟练掌握用操纵杆控制主轴正、反转和停车,掌握大、中滑板自动、手动进给方法;掌握小滑板的手动进、退操作及读数原理。(2)掌握中滑板进、退刻度的读数操作,它是纵向车削时切削度控制的主要手柄,应特别强调消除丝杆与螺母间隙的方法、否则容易出现读数错误。(3)试切、试测练习,学生操作时,喜欢读刻度,切削深度进给以读刻度为准,不习惯测量,每当加工余量较小时,容易出现把外圆车小,长度车短,内孔车大等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要求学生掌握试切、试测的方法。每次车进零件2~3,然后退出进行测量,以测量尺寸为准,消除丝杆与螺母间的间隙或其他原因产生的误差,避免废品零件的产生。(4)掌握多种轴向分段方法,台阶轴加工是车削加工中最为普遍的加工方法,为了提高台阶轴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几种分线方法,如刻线法、用挡铁控制法及用床鞍纵向进给刻度盘控制法等加工台阶轴的方法,如刻线法、用挡铁控制法入用床鞍纵向进给刻度盘控制法等加工台阶轴的方法。(5)掌握产品的“三检”方法,即自检、互检、检查员(或教师)检查,批量产品后生产时应学会首检,即加工第一个产品叫检查员检查,以避免自检出现误差或读数出现错误现时使零件报废,使学生在实操训练时就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6)要求学生学会判断零件已加工表面产生振纹的原因,它是因为零件、刀具、机床结构等刚性不足或零件装夹不合理而产生的表面加工缺陷,在操作时如发现振纹应及时停下来,并进行妥善处理,这一环节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7)掌握刀具磨损的判断,刀具磨损常有如下表现现象:加工时零件已加工表面出现亮斑或亮点,切削时有噪声,车刀刀口出现发红或火花现象等等,有以上现象时说明刀具已出现严重磨损,此时应及时修磨车刀或换刀,避免刀具材料消耗过多,增加机床负荷,埋下安全隐患。(8)掌握合理的断屑方法,切削塑性材料时,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向和折断非常重要,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经常停车清理切屑、容易拉毛零件已加工表面及影响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等等,所以要求学生在操作加工时,必须学会合理断屑的方法。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对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有实际的意义。(9)掌握刀具合理的刃磨方法,在掌握刀具磨损的判断方法及断屑方法的情况下,根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刃磨出最合理的刀具角度,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选择切削有量切削用量包括切削深度ap、进给量f和切削进度Vc三要素,切削用量选得过低,降低了机床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切削用量选得过高,刀具磨损加快,降低了加工质量,增加了磨刀时间和材料消耗,安全隐患增多,所以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很重要。在确保零件、车刀、机床刚性充分的情况下,用硬质合金车刀加工外圆或端面时:(1)加工钢及塑性较好的材料时,粗车:车削深度ap=1~4mm,进给量f取0.1~0.5/mmr,切削速度Vc取25~80m/min。精车:切削深度ap取0.1~0.30mm,进经量f取0.06~0.12mm/r,切削速度Vc取80~100m/min。(2)切削铸铁、铜合金等脆性金属时,粗车:切削深度ap取1~5mm,进给量f取0.4~0.7mm/r,切削速度Vc取30~80m/min,精车:切削深度ap取0.15~0.4m/r,进给量f取0.10~0.20/mmr,切削速度Vc取80~105m/min。切削用量在加工零件刚性效好取大值,刚性较差时取小值,加工薄壁内孔时则取更小值。切削用量的选择应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可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具体数值。

机床的调试在加工过程,经常会出现车床某些零部件松动现象,如不及时调整,则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且易出现扎刀、损坏刀具和零件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实操训练时,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机床调试方法,才能提高实操效果。要掌握主轴间隙的调整方法,提高轴承精度,掌握调整中、小滑板镶条的方法,使间隙小于0.4mm,并保证移动平稳,轻便;掌握车床尾座的调整方法,提高零件加工的同轴度,掌握了机床的调试方法,可为提高实操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操作训练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是基本技能操作,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熟练程度,我校的经验是这样的,学生掌握好基本技能操作后,进行专门的实践训练操作,与相关厂家联系加工一些中、小型的锻件和铸件产品,这些产品的加工余量大,可用于学生进行大进给量、大切削深度的强力切削操作练习,这种方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和积累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使学校做到了学校建在企业中,企业办在学校里,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分层训练;技能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83-1一、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训练中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技能现状了然于胸,老师才能在以后的训练中有的放矢。老师要从各方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技能成绩、技能学习兴趣、技能学习态度、技能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技能训练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群体,其中第一个群体A,因这部份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所以课题、目标较高。剩下的两组,以制订不同水平的课题、目标,循序渐进,分组出题,针对性教学。这样,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水平的锻炼,也为今后接受新知识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目标

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训练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训练的各个环节。参照对口单招机电专业技能考试标准,我把钳工技能训练分为七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进行分层目标,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

三、授课分层,落实分层训练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

在技能训练时,每张桌子有4个工位,我将24名学生分为六组,每个小组有四个人,包含1个A,2个B,1个C。这样呢,一个小组就有不种层次的人员,在正常学习中,小团队里的A会带动C,让其互补,使C层人员慢慢减少,使B层慢慢增加。

四、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训练的有效性

如:我在模块七综合训练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实习题目。

而对于这个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C层完成:完成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而尺寸要求可以比图纸上的低0.02mm。

A层与B层完成:要求按图纸上的尺寸要求和技术要求加工好工件。

拓展提高(A层)完成:制定好加工工件的工艺步骤,计算V形槽的尺寸(利用芯棒的方法)。

这样在技能训练中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A组学生的教学,要注重他们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以方向性指导为主,以独自思考为主,切不可做保姆式教学,从而让其有依赖性。

五、分层讲评,分层测试

分层讲评是分层训练的保障。因为每层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所以对于每层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样,对于每层学生的讲评标准也不一样,从而对于每层学生的测试也不一样。因地制宜,对每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赞扬。对于A层的学生,引导他们到更深的层次,对于B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像A层学生看齐,更进一步,对于C层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告诉他们能行。

篇(6)

训练目的:让孩子学习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中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并尝试理解他人产生该种情绪的原因。

训练步骤:

1.表情:家长对着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例如微笑、皱眉、咬牙等,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孩子不同表情所代表的心情,并要求孩子跟着做出相应的表情。

2.体态:家长做出不同的身体姿势,如低下头、握紧拳头、双手叉腰等,与孩子讨论一下人的身体姿势所传递的情绪。

3.言辞:教孩子学习对应不同表情和身体姿势的情绪词,如沮丧、生气、幸福、害怕等。

亲子游戏(1):你做我猜

由家长和孩子轮流做出某种动作表情(如用手抱头坐在那儿,什么也不说),并使用情绪词猜测对方的心情。10次为一轮,每次猜中者得一分,得分最高者为优胜。

亲子游戏(2):找原因

由父母进行情境表演,如爸爸弄洒了水,妈妈做出不高兴的表情,然后问孩子,妈妈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并让孩子和爸爸一起想办法让妈妈高兴起来。

技能二:表达自己

训练目的:让孩子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及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训练步骤:

1.好好说:

家长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用不同的语调和音量讲话,让孩子判断哪些是友好的。然后要求孩子用友好的表情和声调对爸爸妈妈说一句话。

2.寻求帮助:

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情境(如妈妈要把桌子抬起来),让孩子了解什么时候该寻求帮助(注意强调"好好说”的重要性,让孩子尝试一下不好好说就会碰钉子)。要求孩子在某一具体情境中寻求帮助。

3.插话:

(1) 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插话是合适的(比如说,当你需要帮助,但是你想请他帮助的那个人并没有在看你,这个时候可能就不那么恰当);

(2) 告诉孩子一直等着直到那个人停下来看你;

(3) 或者可以先说“对不起”,在说了这句话之后,就可以问想问的问题、提想提的要求了;

(4) 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不应该插话的情境和他们应该立即就问的情境。

(5) 为孩子提供多种情境的图画,让孩子把图片放到“不要打断”、“可以打断”和“紧急情况”的大字标题下。

4. 说“谢谢”:

告诉孩子,说“谢谢”是让别人知道你很高兴别人帮了你。要求孩子练习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说谢谢,例如,“你能为我这样做真是太好了"、“你那样说我非常感动。”

5. 表达爱:

(1) 让孩子谈谈爸爸或妈妈平常都为你做了些什么;

(2) 请孩子选择如下表达爱的行为:

A 说出来:说一说孩子应该和可能对父母说的话;

B 拥抱:自然、得体、由衷、认真;

C 做点什么: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表达爱可以做的事(如送一束花给妈妈)。

技能三:与人合作

训练目的:教会孩子以恰当的方式加入到集体中,并能愉快地与人合作。

训练步骤:

1.加入:家长在进行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玩赛车)。当孩子想加入时,告诉孩子应该先旁观正在进行的活动,并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加入(如活动休息时),要求孩子“好好说”(如“游戏真有趣,能让我也玩玩吗?”)。

2.订一个分享计划:和孩子讨论制订出一个分享计划(玩游戏的先后顺序、时间等),并询问孩子是否同意这个计划,然后将计划写下来以示郑重。

3.按顺序来:当家长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孩子在一旁静静地等,或做其他事情,孩子做到后给予表扬、奖励。

4.提供帮助:妈妈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让孩子想想她是否需要别人帮助,讨论一下当某人需要帮助时应该怎么说,如说“要我帮忙吗?”或“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篇(7)

关键词:专业;技能训练;社团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岗位需求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基层人才培养摇篮,对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本文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谈谈专业技能训练开展中遇到的难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性分析

目前,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技能性训练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比重日渐提升。以财经类专业为例,2012年以来,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指导内容显著增加,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程达到专业课程总数量的80%以上,专业技能训练课时安排需求明显提升。此外,为促进人才培养、满足市场岗位需求,各级教育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的开展。高职院校纷纷开展针对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训练项目的立项,这使得技能训练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现状分析

在市场岗位需求及竞赛的促进作用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将专业技能训练提上学生培养日程。2015年4月,江苏省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中,大部分参赛队伍存在参赛队员停课训练的情况,个别院校甚至允许参赛队员整个学期处于封闭式训练状态。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备赛过程中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高,但是这与学校育人的本质要求发生偏离,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发生偏离。此外,由于停课训练主要应对专业技能的竞赛要求,训练缺乏持续性。部分院校虽采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但训练效率不高,各种杂事成为分散学生精力的重要因素。

综合分析发现,专业技能训练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停课训练带来学生学习的“寻租”效应

学校出于对参赛学生的弥补,在成绩考评中或多或少给予相应的加分,或者免考。但是,由于认定成绩过低或加分较少,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而言,他们宁愿选择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更好的成绩以取得奖学金,降低了学生参赛积极性。因此,大部分学校通过高成绩认定及加分的方式吸引学生。这项措施虽然使训练效率有所提升,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发生偏离。此外,参赛学生免于其他课程的考试,于其他同学而言显失公平。

2.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训练时间安排难以统一

由于学生的选择相对较自主,很多时候一旦有其他活动,训练时间就会被占用,导致训练不连续,训练效果不明显。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容易半途而废。此外,从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来看,学生训练过程中专注力不强,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对自身要求不高,行动缺乏目标指引,有从众心理及盲目跟风现象,训练效果不明显。

三、专业技能训练开展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专业技能训练中遇到的前述现象,笔者从专业社团活动的角度进行探索,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解决。

1.专业社团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不占用学生课程学习时间

作为课后学习的辅助补充,有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常规化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避免技能训练中学生学习的“寻租”效应。

作为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社团,灵活运用师生互动环节,在专业训练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训练中相关技术难题,相对课堂教学方式更灵活,效率更高。以财经专业为例,我院成立的财经专业社团――财经社,在组织日常训练项目中,针对会计专业技能开展训练活动,包括点钞、珠算、会计手工账等项目训练。训练过程中针对各项专业技术,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切磋交流,再加上指导教师适当点拨,训练氛围活跃,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此外,训练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均以学生为主导,包括场地申请、维护、材料的准备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处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2.专业社团的定期竞赛评比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