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系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系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6 00:08: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系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系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篇(1)

xx上半年,安防系学生管理工作在常态管理、党建、团员活动、三自管理、女生指导、特殊学生群体扶助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体现“结合专业,管理育人”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现将20xx年下半年的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两支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严格工作纪律。

(1)、掌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能熟练运用。本学期开展以“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为主体的管理干部培训、考核工作。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严格工作纪律,要有为了学生成才服务的思想。明确中队长是中队学生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思想。

(3)、建立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多下基层,多接触学生,多说服教育、多人文感化。

(4)、推行学生管理绩效和工作量考核。

2、结合“三自管理”,加强学生干部的机构、组织、使用和考核工作。

(1)、理清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2)、培育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深化5人模式把区队长的工作和团支部的工作有机结合。要突出学生会主席和团总支委员的主导作用。

(3)、学生干部值班和队长助理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并且要总结、推广。

二、加强学生常态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制度,要明确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2、学生常态管理工作重点仍旧是影响恶劣的重大违纪事件;集合整队上课秩序;内务卫生;警容风纪四个方面。

3、加强正面典型人和事的宣传。同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有效的教育,坚持周六、周日“补学习制度”、“补队列操练”规定。

4、加强和老师、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6、规范各类常态管理的检查,中队要重视检查的结果并且开展数据的分析。

三、加强信息通报工作

1、重视学生信息报道组的工作。

2、加大对安全防范系网站的投入和建设。

3、重视对学院内外投稿学生的鼓励。

四、加强党建

1、开展业余党校三分校正常的培训工作。

2、开展对学生入党前后的教育、引导,突出党员的先进性,开展主题为“先进”“奉献”的党员教育系列活动。

3、开展和行业企业的党支部共建、学习活动。

4、坚持学生公寓党支部工作。

五、加强学风建设

1、学生管理干部听课制度的全面推行。

2、密切和上课老师的关系,在学生管理上取得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六、做好新生接待工作

篇(2)

一、加强两支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严格工作纪律。

(1)、掌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能熟练运用。本学期开展以“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为主体的管理干部培训、考核工作。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严格工作纪律,要有为了学生成才服务的思想。明确中队长是中队学生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思想。

(3)、建立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多下基层,多接触学生,多说服教育、多人文感化。

(4)、推行学生管理绩效和工作量考核。

2、结合“三自管理”,加强学生干部的机构、组织、使用和考核工作。

(1)、理清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2)、培育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深化5人模式把区队长的工作和团支部的工作有机结合。要突出学生会主席和团总支委员的主导作用。

(3)、学生干部值班和队长助理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并且要总结、推广。第~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二、加强学生常态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制度,要明确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2、学生常态管理工作重点仍旧是影响恶劣的重大违纪事件;集合整队上课秩序;内务卫生;警容风纪四个方面。

3、加强正面典型人和事的宣传。同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有效的教育,坚持周六、周日“补学习制度”、“补队列操练”规定。

4、加强和老师、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5、规范各类常态管理的检查,中队要重视检查的结果并且开展数据的分析。

三、加强信息通报工作

1、重视学生信息报道组的工作。

2、加大对安全防范系网站的投入和建设。

3、重视对学院内外投稿学生的鼓励。

四、加强党建

1、开展业余党校三分校正常的培训工作。

2、开展对学生xx前后的教育、引导,突出党员的先进性,开展主题为“先进”“奉献”的党员教育系列活动。

3、开展和行业企业的党支部共建、学习活动。

4、坚持学生公寓党支部工作。

五、加强学风建设

1、学生管理干部听课制度的全面推行。

2、密切和上课老师的关系,在学生管理上取得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六、做好新生接待工作

篇(3)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南洋学院主要以加强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为抓手有效开展学院公共卫生工作。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学工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公共卫生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等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负责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年度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日常事务,落实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学院、分院(系、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网络,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学院每年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学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条件保障

院长为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设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责任报告人以及学生宿舍卫生监督员。将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有序进行公共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器械和物资、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加强校内医疗机构的配置和建设,医务室具有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医务室还专门建立“健康教育网”,进行政策法规、急救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见病防治、心理人生、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等多项内容的宣传,并在校园内设有固定的健康卫生宣传橱窗,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这些条件的创造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制度保障

学院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均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及督查、考评、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后勤中心与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密切合作,经常在校内开展餐饮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并与其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通报制度,落实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学院按照要求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与应急处理责任制,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应急原则,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定期举行由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保卫处、学生处、后勤中心等部门组织的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实效。建立学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适时向师生员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在健康教育、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红十字会等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指导与管理,不断探索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了公共卫生工作。

(一)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观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每学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教学计划,根据授课计划制定教学课表,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医务室充分利用学院健康网、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控烟禁毒、食品安全、卫生防病、突发意外等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学生处、团委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红十字会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又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组织检查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各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等。学生处设有专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聘请校外心理专家顾问,各班级设有心理信息员,经常开展各种心理常识培训、讲座、专家报告、案例分析,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隐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卫生防疫

学院建有健全和规范的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组织新生体检,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每二年组织教职员工体检,建有员工体检档案。制订预防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定期开展结核病、麻疹、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开展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参加疫苗接种。特别是在甲流暴发期间,专门成立甲流防控工作小组,落实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并通过海报、校刊、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放甲流防控告知信以及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发热学生及时诊治和跟踪,确保了在甲流暴发期间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一切正常、稳定。

(三)食品安全

学院专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从食品采购到验收、从员工培训到上岗、从病媒防治到食品留样,均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监控管理。食堂实行准入制度,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首要指标,并定期与各餐厅负责人逐级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所有食堂量均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均通过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定并达标,其中有二个餐厅达到食品卫生等级A。有完善的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登记规范,食品贮存、加工符合卫生规范要求,操作、配餐、用餐场所清洁卫生,有安全、消毒、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并按规定体检,执行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和制度。坚持食品留样、消毒制度,餐具消毒、清洗符合规范。有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公共场所卫生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制定爱国卫生活动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级宿舍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检查评比,表彰文明宿舍,引导学生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培养成为合格、文明、进取的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带领、学生的努力下,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殊荣。图书馆、报告厅、会议室、实验室、教室、机房、宿舍等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并有清洁人员专门负责打扫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整洁、明亮,地面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厕所无臭、无味、无蚊蝇蛆孳生。后勤中心定期对学院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并多次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检查中得到好评。在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召开的行政工作会议上,每学期会对办公室环境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提出要求,并配合督查,反馈信息,落实整改。医务室医生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学院有健全的红十字会组织,团委负责此项工作,红十字会组织积极贯彻红十字会精神,制定红十字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进行红十字会法宣传,紧密结合世界红十会日、世界无烟日等相关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设立红十字服务点和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小组,帮助贫困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慈善募捐,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密切配合学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三、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体会

(一)成效

从2008年以来,由于学院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大大推进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卫生操作合格率达90%以上;学生对传染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于90%。在食品安全方面,学院每个餐饮单位及小卖部都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1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上墙公布,各类食品采购索证率为100%;所有餐厅量化分级达到A或B级标准;历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事故。在卫生防疫方面,学院医务室按要求开设发热预诊室、腹泻病门诊,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当发生疫情暴发或传染病流行时期,医务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并和学生处、各系部一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院历年来未发生过传染病暴发流行。每年新生报到后,所有新生参加体检,健康体检率达100%。

(二)几点体会

1、完善监督机制,不做表面文章有效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院统一思想,真抓实办。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措施,强化层级责任,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加强信息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院须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适时向公众或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透明性,使全院师生都能主动参与。

篇(4)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人本管理 提高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施有效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为其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贯彻落实我国的战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高校学生管理的重心是人,其所要面对的是一群有自己的思想的、思维十分活跃,生性活泼的具有一定素养的成年人。在管理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而必须将人本管理伦理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一、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管理学发展的代表。其最核心的内容便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核心内容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以带来更多管理效益。人本理论最初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西方管理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本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使其适应每一个时代的管理要求,充分与当下的环境相结合。人本管理不仅是主体,而且是客体,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实施者,还是被管理的对象,都是人。其宗旨在于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要尊重和关爱人,重视人的发展,加强对人的培养。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管理工作的是教师,被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学业和道德上的培养,因而应用人本管理理论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其必然性。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结合人本管理,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的意义

利用人本管理理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本管理理念的引入,展现了我国管理学发展上的突破,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符合时展的要求,应当将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理论,将学生作为管理中的主体。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成就,其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层次,希望通过对人的管理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操守进行管理和规范,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性,符合学生的培养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更好地在未来服务于社会。

高校学生的人本管理,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高校的发展状况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这种管理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学生并不是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个性和对事物的理解,不愿意被强迫地服从,而是渴望发表自己的观念,因而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将影响学生发展,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厌恶之感,难以服从学校的管制。采用人本化管理,则有利于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其给予了学生充分尊重,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使得学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指导,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并未重视到将人本管理伦理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领导并未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仍然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将学生当做是学校的附属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并不多,也未借鉴国外相关理念。而且由于有的学校并未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未能接收新事物,以至于现阶段的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权限不明确。

现阶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坚持的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其并未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和目标。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理解过于片面,只重视政府所给予的行政权关系,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平等性。其次所采用的高校学生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难以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权限并不分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外部管理,虽然其管理权得到了加强,但是仍然还无法满足现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高等院校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过于形式化,并未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共轭能和作用,许多不该管的事情被管,该进行管理的却未实现有效管理,未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还有待加强。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升。虽然其聘请了许多优秀的、高学历的人才担任辅导教师,兼任学生管理任务,但是由于高等院校中未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奖惩制度,未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以至于辅导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许多辅导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责任感不强。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四、提高人本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有效性的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于普通学校,其规模也要更大些,也正是如此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则是管理中的核心。在这种状况下,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学校的管理并不仅仅是维持校园秩序,规范学生的行为操守,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使其日后服务于社会。因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贯彻落实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配合学校的管理并实施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学校应该予以学生更多关爱。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

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以此给予管理工作一定支持,为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需要兼顾多方面任务,因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否则将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完善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有利于使学生的行为表现更符合标准,避免学生的行为过激;有利于学生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学生角度出发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

(三)转变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壮大学生管理队伍。

为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抵抗挫折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打击,在自我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鉴于这种状况,在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与对学生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另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由人实施,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突出人本管理,提升其管理水平,培养其职业道德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壮大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五、结语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任务,若不将其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则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以此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总而言之,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伦理进行探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蔡松杉.基于人本管理伦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华章,2013,(24).

篇(5)

【关键词】七重七抓 学生管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学生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根据学情,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出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以“七重七抓”为主线,加强师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重思想抓引领

1.以青马工程为主线

以青年者培养工程为主线,结合实际制定青马工程的活动方案,开展青马工程启动仪式;安排党团知识选拔考试,完成校、院青马工程推优工作; 组织同学们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开展《真学实干 善做活用――自觉用理论指导实践》为主题的报告,从“态度、行动、方法、目的”四方面为同学们讲解,分享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者。

2.以党团活动为载体

以党团活动为载体,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举办“我在阅读中成长”主题演讲比赛;举办“舌尖上的运用”辩论赛;开展“青春绽放 爱心永驻”主题征文比赛;开展“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系列教育等20多项活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做好新时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3.以思想教育为主导

针对上课缺勤的在校生、想要退岗的实习生以及就业懒惰的毕业生,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多方沟通和谈心谈话,进行耐心劝导,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对学业、实习以及就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建立学业预警,并按学生手册规定进行处理。

二、重安全抓防控

每周深入学生公寓,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和5S管理。了解在校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密切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逃生演习活动,加强节假日和假期安全教育。各年级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时,强调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实习安全等安全教育工作。

对于在外实习的学生,在召开班主任会议以及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强调就业安全,嘱咐同学们通过网络或朋友介绍的工作,要有防范意识,不要盲目相信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在工作期间要按照公司规定,穿戴劳保用品,遵守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将校园贷的隐患告知同学们,避免同学们陷入贷款陷阱。加强诚信考试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考试是一名自身素质的体现,是考核自己的一种行为。

三、重就业抓指导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参加 “梦想杯”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学生完成职业测评,并提交测评报告。

辅导员亲自赴专场招聘会开发就业市场,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招聘报名、宣讲及面试工作,带领未就业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使就业工作形成 “院领导统筹,辅导员牵头,各班主任配合”的管理体系,定期召开毕业班班主任会议,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网络媒体并深入寝室了解未就业同学的心态,首先保证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保证信息的流畅性,及时通知到位,针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同时关注外地就业学生动态,力争推荐的学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可,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也感谢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平台。

四、重团队抓协作

充分认识全员育人的重要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工作无小事,各部门需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工作中互相协商,团结互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引起后患或酿成大事。

建立有效管理的学生工作团队,将主管学生工作的分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委、寝室长等,都纳入到学生管理的大团队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组织建设日益规范化。团队各成员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具体负责人,工作分解后管理目标明确、层层负责。在学生管理和日常活动中,广泛动员,鼓励全员参与,要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掘有才艺的同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把可用之人都纳入到学生管理大团队中来。

五、重基础抓管理

学生基础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细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要做好学生日常基础管理要提高认识、深入其中,总结规律,用心去做,做到信息管理准确性、日常管理细致性、评奖评优公平性。

信息管理准确性:每周三表一通报,对三个年级学生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保证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增加就业反馈,每周可以及时更新最新的就业数据。

日常管理细致性:早操自律性管理以及晚自习计划性管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早操对身体好处的诸多方面,让学生自律的进行跑步;丰富晚自习的学习方式,可去图书馆学习、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影视欣赏、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公寓结构化管理,每个专业都有负责人,落实各寝室长,每个负责人分区管理,每周负责上报公寓情况,及时反馈寝室未归、旷寝、迟归、下厂实习等情况;落实学院违纪工作。针对学生旷课,在教学楼卫生间及公寓内吸烟,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中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相应处分;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开展征兵工作落实会、主题班会、寝室走访等,上报征兵工作宣传工作图文材料。

评奖评优公平性:根据学生手册的相关要求,组织并完成综合测评系列工作;成立学院学生资助评审小组,做好贫困生认定和帮扶,完成奖助学金评审系列工作。

六、重计划抓执行

制定学生工作计划效率年历,结合实际工作参照执行。每周一汇总本周各年级学生工作例会内容,标注进展程度,每周二中午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同时邀请学生会主席和团委副书记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共同研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各类大项活动,先制定方案,尽可能详细具体,明确分工,共同协作。

七、重体系抓建设

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的支撑和保障,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提高实施质量,依据学校育人理念、学生需要,参加北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目标,学会合理规划,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

“学生的世界中,有那么多教师未知的东西,把根扎下去,那一个个鲜活的、独具特色的生命,是教师永不枯竭的营养源。”从事学生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工作服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刚.更新教育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J].高教高职研究.2008(8)

[2]周翊.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论坛.2013(6)

[3]沈丽萍,李胤珠.建设管理团队与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4]崔淑芳,韩秀婷.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管理工作的路径探索[J].职教通讯.2016(1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一)体制改革不到位,职能分工不合理

因为受固有管理模式和所谓稳定需要的影响,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体制上仍然没有摆脱“一刀切”的格局,在学生工作的运行上仍采取学院党委一学生处一系团总支一辅导员一班级这样一个系统,在学生管理职能划分上,既不够清晰也不太合理,限制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二)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观念的束缚,在教育、管理与服务,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上,仍然还是采取“我管你听”高压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即管理者单纯依靠自己的经验,行使校方赋予的权力的以命令型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学生被“驯化”的程度,过分强调行政本位或制度本位,强调权力意识,凸现管理权力、地位的重要性,这样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缺乏决定、选择权,不利于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

(三)院系二级的工作职责不够明晰,不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由学校学生处统领,导致学生处的职责过多,往往将相当部分的过程管理集中在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末真正下移,以致造成“会议多、下达任务多、学院请示多”的现象。结果是系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四)缺乏规范的学生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职能部门和学院整体工作的考核评估,缺乏对已有目标的考核制度,即使有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普遍存在赏罚不明、责任追究不力的问题,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现象出现,缺乏激励竞争机制。

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做好学生工作基本原则

(一)确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原则

应辩证地认识和理解“责、权、利”的关系。随着院系二级管理机制的逐步实施和“责、权、利”重新分配,站在学校层面既要规范管理行为,又要进行有效监督,更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系部的管理及工作职责。作为系部要充分调动本部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自,简化工作程序;学院职能部门要切实将日常工作管理重心下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二)明确目标和管理原则

学校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目标检查、监督和调查研究上来,逐步实现学院的管理模式由过程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学生处作为学院学生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对系部学生工作实行统筹调度;系部学生工作要根据学生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具体计划,做好具体工作。

(三)突出绩效考核、强化目标管理的原则

要积极调整高职院校组织机构和运行功能,建立功能完备、运转自如、灵活机动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应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确立年度学生工作总体目标、计划,加强对全局的宏观管理和科学调控。如制定院、系二级管理办法,明确权责范围,确立总体框架,对系部的职能、机构、决策机制和权限、责任予以明确;制定院、系二级学生工作管理办法,并建立起对系部学生工作的监督、制约、保障和奖惩机制及相关体系。

(四)建立配套制度、保证管理到位原则

学生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要重视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凡属于学院一级部门的职责不能强加于系部,同时系部的职能也不能随意上推。应全面梳理办事程序,明确工作规程,并落实职责部门责任,负责解释和协调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上制度执行力度和工作督导力度,逐步建立规范、科学的两级管理体系,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

三、学生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一)更新理念,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需要重新确立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形成以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各系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化”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局面,应充分发挥基层学生组织的作用,如学生会、团委会、团总支、学生社团、班级委员会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工作新机制,对于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职责,理顺院系二级管理的关系

作为校级的工作部门,首先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政策;其次要协调好学院与社会、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学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再次要组织好必要的督导和检查工作,同时应根据各系部和广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建立一系列直接面向学生的服务和指导机构,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系部则要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系部实际的学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院应尊重系部,依靠和相信系部,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充分下放各种审批权和决定权,切不可事无巨细,干预太多,否则既会影响宏观控制,又会影响系部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重视配套改革,强化系部管理职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非常宽泛,具体事务繁杂,从招生、奖、贷、助学到就业指导,从日常教育到全面思想工作,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学风、校风建设,从安全管理、宿舍管理到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处理等等,几乎无不涵盖。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学生工作岗位必然要减少,这样有限的人力和精力不可能涉及所有层面,这就要求在体制改革中,学院要重视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同时促使系部学生工作能在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正常开展。强化系部级学生工作管理重点是强化系部在学生工作开展中的决策作用及其操作功能。

(四)建立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评价机制,是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院系二级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学生工作进行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实际上是对学院年度学生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判断和认识,是评定优劣并以此作为奖惩的必要手段和依据。

在对系部学生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之后,还应采取有力的奖罚等激励措施,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手段,如设立“优秀学生管理团队”、“优秀辅导员”、“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若干奖项,对于学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达到鼓励、调动系部学生工作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正明. 浅议高职院系二级管理下的系部管理[J]. 才智. 2008(11)

[2]王玉宝.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3]曾益坤,李峰. 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思考[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篇(7)

关键词 地州本科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地州高校秉承多年的历史传统和管理风格,特别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一些地州院校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做出了许多成绩,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但学校升本以后,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共存的局面,面对学生人数增多、生源复杂、质量降低的现状,怎样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将以自身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历为基础,谈谈地州新建本科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供探讨。

1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老化,体制僵化

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上,还是继承原来对专科生的管理,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较浓,通常强调以“管”为主,缺乏“服务”意识。通过外部作用强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方法呆板和滞后。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安排任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学生干部或学生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地州本科院校的管理往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安全稳定,不顾及学生的动机和愿望,过多地强调控制。例如,对学生的外出活动限制太多;通过文件命令或打考勤的方式强迫学生参加活动,而不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参加课外活动。这种控制式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行为、品格及习惯的养成。

1.2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很多工作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缺乏超前管理意识和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于是就无法摆脱被动式管理的困境,这使得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在扮演着“保姆”和“警察”的角色。在各级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中不断强调安全管理的压力下,安全问题似乎是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为此,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事事亲躬,连体检、打防疫针、军训等还需要班主任守着。由于班主任和辅导员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量大,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表浅化,即便是对待思想有问题而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只是三言两语,根本就无暇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与根源。学校下达的主题班会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规划和主题设计,主题重复无新意,每个学期的主题班会都不外乎节假日的安全教育、考试前的诚信教育等,这些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对类似主题班会厌烦反感。

1.3学校各管理部门沟通配合不畅

地州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以校学生处为核心,以团委、招就处、后勤处、教务处等部门为辅助的复杂管理系统。当前,许多地州高校各部门的管理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沟通不畅的局面。各部门从自己管理的角度出台自己的管理措施,安排自己的活动,弄得二级学院在具体执行时,出现活动过多、时间冲突、甚至出现大量占用教学时间来进行学生活动的情况。致使师生疲于应付,抱怨不断,没有突出实效性。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学生整天忙于各种活动,用在读书自学的时间越来越少,学风变得越来越浮躁。各管理部门因为欠缺沟通,学校没有统筹,政策出台随意性比较大,可行性不强。

2对策探讨

2.1更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2.1.1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改“控制”为“服务”,从“管”转向“教育”,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无论是领导,还是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等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少些命令和说教,要以感情为基础,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服学生。在各级管理者面前,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对学生要秉持帮助者、引导者、服务者的意识,对学生多些尊重、信任。特别是在我们边疆地州高校,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居多,这个群体的学生相对而言内心敏感、胆小自卑,如果对他们只是命令,不是引导,他们将永远只是乖乖听话的小绵羊,缺乏独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此外,学校各级管理单位在出台政策措施时,应该多听听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意见。

2.1.2建立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自律管理和他律管理结合起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自己管理自己,人人管理学校,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是自律管理的直接体现,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成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级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健全组织机构,通过新生入学全方位教育、培养各级学生会成员骨干,各级学生会直接由校学生处管辖,各种活动的开展直接由学生处下发到各级学生会,学生会再下发到各班学生干部,由班干部来组织活动。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还能把班主任从琐碎的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

2.2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目前仍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任何学生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上来,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

2.2.1抓好班干部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班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为班级负责的精神,选拔有责任感、执行力强的学生做班委。班干部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同时,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每轮换一次班委,新班干部上任之初,都要培训,每个班干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做好沟通协调。同时,加强班干部常规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每两周召开一次干部碰头会,汇总各方信息,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身作则,不能;指导班长做好每学期班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学期末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

2.2.2以主题班会为抓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应从事物型的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以思想教育管理为主,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引领学生精神健康发展。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抓住学生生活中有影响的事件进行教育,个别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主题班会是进行群体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丰富一些、新颖一些,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有不同的主题侧重。例如,大一是学生塑造思想、规范行为的最佳时期,主题班会可以多一些。大一可以侧重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大学学习方法、女生教育、宿舍关系、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大二可以侧重文明行为礼仪、婚姻恋爱观、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理财教育等主题;大三可以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素质教育、教师考岗、专升本备考、研究生备考方面的主题;大四可以进行毕业求职面试的一系列就业教育主题,如就业心理、就业政策、面试技巧、求职陷阱防范等教育主题。

2.3加强部门联动,提升管理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不单纯是学生处的工作,与团委、后勤处、招就处、教务处等部门紧密相连。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才能提高管理实效。

2.3.1加强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处于教学工作的从属地位。教学与学生工作是学院日常工作的两条主线,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有很多共性问题,如学风、考风问题,实习、社会实践问题、“三生教育”问题、教师资格证问题、与专业相关的文体活动等都需要教学与学生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管理育人和教学育人是两者共同的发展方向。学生管理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教书育人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我们需要在两者中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以达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

2.3.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与就业工作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乎高等教育发展、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已经密不可分。就业指导教育、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等艰巨任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懂得相应的职业发展和指导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过程。如大一新生入学,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其明确学习目标;大二要把职业指导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培养职场需要的各种能力;大三要进行创业教育和职业选择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大四要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辅导等教育。

2.3.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与社团活动的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班级建设管理、学风建设、党建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等等。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外活动,能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当前地州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由于管理不当,存在很多问题,注重形式,活动少且质量不高,有些社团直接发展成每个学期交会费,适当聚会的活动。有些社团成为老乡聚会,找男女朋友的场所,或打着社团的旗号去外面拉赞助的手段。学校应该对健康的社团进行培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由校团委负责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党团活动需要与教学及其他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2.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地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工作方法独到、思想素质过硬、而且谙熟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相关政策有细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因此,除了要对外大量招聘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学校还要关心和重视在校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发展与学习情况,为他们营造一个成长和进步的良好环境。多给学生管理者外出学习考察、岗位培训、考核评优的机会;提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待遇,把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在评聘技术职务时给予政策照顾等。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宝堂,毛彩虹.地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2011(4).

[2] 张玲,张惠.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