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评职论文开题报告

评职论文开题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8 05:4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评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评职论文开题报告

篇(1)

严格复试工作,确保生源的入学质量

我校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分层负责的工作模式。学校负责整个复试工作的整体安排,各个院组织学科组制订复试的笔试、面试题目,学院负责本单位的具体复试工作,以及英语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工作。通过制订科学的招生制度,认真选拔优秀人才:(1)采用精选复试内容、合理设计试题等方法,使复试尽可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素养。(2)英语测试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考试流程进行,确保公平公正。(3)面试由学科专家组负责,学生抽签参加面试。面试过程全程记录,面试专家组的平均分数为学生得分。

制订教学规章制度,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1)制订教学督导制。学校组织在职和退休教授成立教学督导组,负责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监控。对于基础课,学校应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知,督促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科研及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并对教学课时进行管理和控制,应督促教师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4]。学校督导组主要采取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资料、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规范教师的教风,知晓并帮助解决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2)制订学生评教制。合理的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学科知识的内在要求,而且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需求。在授课内容上要将基础理论结合科研或应用实际,注重科研方法、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教学方式上要提倡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5]。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学生网上评教,以此来了解研究生作为学习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需求。一方面从学生评教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价联系,端正教风。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质量

(1)本课题通过学生调查发现,研究生普遍认为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巧合的是,学术道德好、学术水平高的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评价也要高于其他导师。因此,研究生师资建设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选聘条件,从教师师德、学术能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考核,提高导师入职门槛;导师遴选人的学术水平应由校内同行与校外专家根据申请人的研究成果、教学成果、学术奖励和公开学术报告的学术含量以及面谈结果,共同评定。对新遴选的导师就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实行培训上岗。实施导师资格定期审核制度,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资格审查和岗位工作评估,对无课题、无经费,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师暂停招生,对违背学术道德和教学制度的导师取消导师资格。(2)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有几个重要节点,分别是课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写作。高水平的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研究生导师应尽早安排研究生进行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并要求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期刊阅读量应在50篇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应是外文期刊。研究生所写的文献综述要能达到能发表的水平才能正式进入课题研究环节。学校和学院要充分重视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由教授组成专家组统一组织,对研究方案、计划进度、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议,严把质量关。学校还硬性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并通过奖励政策鼓励导师对论文多指导、鼓励学生向高水平的期刊投稿。目前,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已是我校评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的重要参考依据。

篇(2)

笔者在十余年的科研活动中,陆续指导了近20名高职学生进行科研专题实习,深刻体会到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扩展,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应用与提升,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字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更加坚定地认为,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药学高职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高职药学教育实施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可行性

当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着“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无需进行科研活动训练”的观点。表面上看,科研与高职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岗位工作不符,实际上是忽略了科研过程对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对高职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高职生的科研应侧重于“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应注重应用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理论基础研究。一方面,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可能仅停留在拥有几本证书的层面上,而是要求教师能深度融入企业的产品生产、研发等实践活动中,能服务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已经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实践技能,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聘请了大批行业、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其中亦不乏可作为科研专题指导教师的人选。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正在不断形成一支具备科研专题实习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无论哪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不能批量地复制或制造人才,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正是满足这一条件的有效人才培养途径。现实中存在一批迫切想继续深造的高职生,也存在部分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与好奇心的高职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科研专题实习模式将比顶岗实习更具有吸引力,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3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实施

开展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对高职生的实践、应用、创新等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针对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就业岗位偏重实践应用、独立思维能力不足等特点,在专题内容、指导方式、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有异于本科院校的专题实习。

3.1师生筛选

师生筛选即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筛选。对于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且有在研项目的教师担任;对于学生,则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以欲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为主,或选择对科研感兴趣、想在该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另外,为了保证高职生科研专题实习的质量,应根据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来控制指导学生的数量,如可根据指导教师在研课题数及课题级别高低确定具体的学生数量,原则上一项课题安排一名学生,对研发资金规模较大的课题,允许安排多名学生。

3.2开题

为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预见可能碰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本材料并在课题组内以PPT的形式汇报。在报告会上,带教教师应针对汇报细节,包括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仪器与试剂的准备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问题等逐一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设计,使其对即将开始的科研活动更有信心。

3.3指导方式

高职学生第一次进行设计性的实践活动,由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缺乏实践经验与技巧,在好奇与兴奋的同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问题和困难,挫折感也随之而来。对此,首先应加强指导的频度,切不可“放羊式”带教。笔者的课题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由每位学生汇报前一天的实验情况,包括检查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安排当天的研究工作内容等。笔者坚持每天现场指导1~2次,晚上及周末则通过电话或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与沟通,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这样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又使学生在与带教教师高频率的接触中不断学习科研思维与技巧,从而提高了科研专题实习的带教质量。其次,要注重开展阶段性的小结汇报,不可“埋头苦干式”带教。笔者将课题组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要求每间隔两个月左右,各研究小组的学生均应对前一阶段的科研工作进行小结汇报。通过PPT形式进行口头汇报、互相提问、教师点评,同时展示Word文档形式的研究内容小结,师生共同从文字、标点符号、图表、文本排版等方面找出不足。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及时回顾研究内容和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科研进度,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互相了解不同课题的研究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述、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应尽可能增加科研训练的途径,如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使其进一步融入生产企业氛围;利用到外单位进行委托测试或合作研究的机会,将学生派往其他科研机构,使其进一步了解先进的设备,学习先进的技术。

3.4成果汇报

为评价学生进入科研专题实习阶段以来的学习成效,在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出完整的科研论文,并由各教研室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优秀的学生参加系部论文答辩,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就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由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课题意义、研究结果、论文写作、幻灯片制作、表述能力、回答问题的思维等进行综合评判,并按照考核评分标准给出学生相应的评分和评语。

4结语

篇(3)

论文关键词:冲突,张力,善恶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选自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的短篇作品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6)。霍桑的作品开创了富于持久生命力的象征小说的传统。他长于心理(特别是罪恶感)的分析和描述,洞悉人在进行道德选择时所面临的复杂的处境。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古德曼?布朗(Goodman Brown)在一个黄昏吻别他的妻子费丝(Faith)前往森林去赴魔鬼之约。在与一位与他父亲相仿的同伴前行的途中,他一直深觉良心不安,意欲返回。可接连遇到一些他所敬佩教他道义的人,他们竟然也是去参加魔鬼的聚会。这让天真的布朗倍受打击,而当发现自己的妻子费丝也在前行的人之列时,他几乎崩溃。在魔鬼的聚会上,他看见镇上的知名人士与下流人士,圣人与罪人,不分彼此,相交甚欢。接受不了打击的布朗,在皈依魔鬼的洗礼中昏了过去。第二天他回到镇上,变得忧伤沮丧,开始排斥他曾经的生活,曾经的祈告和他的家人与妻子。孤僻的布朗最后在忧郁愁闷中死去。

很多对此短篇小说的分析,都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诠释布朗从无知虔诚变得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小说中的粉红锻带等意想也得到了极大关注。而本文试图从艾伦泰特所提出的张力的角度(即文本所具有的内在辨证结构,对立面的协调解决)[1]来分析。小说在善恶概念上的对立统一——直面人性的善恶。小说在基督教义的背景下,展现了鲜明的善恶观念。所谓的善,首先就是回报于上帝的绝对的爱和信(真心皈依,虔诚敬拜),从而是普遍的人类博爱,爱人如己。坚信天堂乃是福地。接着便是坚守誓言,诚实守义,忍耐节制,聆听神的启示等美德。所谓的恶,就是不信神,物欲,偷盗,伤害,诽谤,虚妄,奸,凶杀之类邪念和罪行[2]。在布朗身上,善与恶的冲突交锋表现为爱恋与欺骗,信念与诱惑人文历史论文,天真与虚伪,天真的他没能直面人性的邪恶而抑郁而终。

一 爱恋与欺骗

古得曼(Goodman)在英文中含“好人”之意,而费丝(Faith)在英文中含“忠实”之意。拥有善良与忠实的布朗在善恶的第一次交锋(即爱恋对欺骗)中,原谅了自己的人性邪恶,从而获得了前行的动力。日落时分,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走出家门(Goodman Brown),与新婚三月的妻子费丝(Faith)吻别。妻子很忧伤,想挽留他今夜留下来:“求你明天日出再出门旅行,今晚就睡在自家床上”,因为“孤单的女人会做些可怕的梦,生些吓人的念头,有时候连自己都害怕”。可布朗拒绝了,并反问道:“怎么,我漂亮可爱的妻子,结婚才三个月,你就怀疑我啦?”年轻的费丝无以反驳,回答道:“那就愿上帝保佑你!愿你回来时看到一切平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此时古德曼?布朗叫道,“阿门,做祈祷吧,亲爱的费丝,一天黑就上床,不会有什么东西伤害你的。”于是两人分手。布朗匆匆上路,在拐弯处回头看到了仍在伫望神情忧伤的费丝,心中深感不安,觉得自己行为可耻恶劣,怀疑费丝已经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但立即又否定了这样的想法“不,不,她要知道了真会活不下去。”给自己打气道:“她是个有福的人间天使,过了今晚这一夜,我就再也离不开她的裙边,要一直跟着她上天堂。”

在以上布朗和费丝的对话中,他们总是亲昵的称呼对方。费丝称布朗是“宝贝心肝”(Dearest heart),布朗称费丝为“我的宝贝,亲爱的费丝”(My love and my Faith)。在这昵称中,可以感受他们两人新婚燕尔的甜蜜和新婚小别的不舍。他们相互深爱表现了基督教义三大主德“爱、信、望”中第一善。但他们又都对彼此隐瞒,不愿告知对方今晚自己的真正意图。他们相互利用对方对自己的体贴和信任。选择隐瞒也许是为了不去伤害对方,也许是害怕失去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和爱意。无论是善意抑或恶意,背叛还是让他们愧疚不安,为对方和自己祈求上帝保佑平安。在这魔鬼之约问题上,两位主人公的感情中爱恋与欺骗相互交织,心中善恶并存。他们仍然深爱对方,相信美好的未来,在欺骗中似乎爱恋得分更多,善恶的交织中善念占了主导。

二 信念与诱惑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信念,布朗踏上了通往森林的凄清小路。而在这段路程中,邪恶的诱惑开始不断冲击他坚定的善念。布朗回避了他人人性中的邪恶,坚信自己的人间天使妻子费丝,抵挡住了邪恶的诱惑。布朗在森林里如约见到了他的同伴,这人年龄大约五十,穿着的模样和布朗相似,而且神态比相貌更像,会让人误认为他们是父子。邪恶总是带着慈善的面具。他实际上是邪恶的化身。他身上带着一跟酷似黑蛇的手杖,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暗淡的光线下这跟手杖活脱一条扭动的大蛇。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正是由于恶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犯下“原罪”。而布朗,也在这位长者的诱惑中美好的信念慢慢瓦解。

这位长者首先是邀请了布朗和他一起参观魔鬼的聚会。虽然文中没有透露他是如何使善良的布朗答应此次邪恶之旅,但他那长者的身份和布朗相似的外貌神情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他的神情之间有种见多识广的气派,“倘若事务需要,得与总督同桌进餐,或置身威廉国王堂堂大殿,这位老者也不会局促不安”,他还是和布朗一样装着简单,举止朴实,获得了年轻布朗的极大身份认同。和布朗一起上路后,他就连忙催促他步伐快些:“快走吧,才上路就这么慢腾腾的。要是这么快就乏了,把我手杖拿去吧!”他急切的邪恶目的昭然难掩。布朗慢腾腾的步子却完全停下来,意欲返回。他马上使出缓兵之计:“是么?那咱们就边走边谈。我要是说服不了你,你就回去好了,反正在这林子里才走了不远。”他开始施展他邪恶的魔力。第一次诱惑,他打起了亲情牌人文历史论文,说和布朗一家相当熟知,有帮助过布朗的爷爷,给布朗的父亲点燃焚烧印第安人村庄的火把,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也很乐意和布朗交朋友。他的一席话意在颠覆布朗心中祖辈都是忠厚老实的基督徒形象,消除布朗的羞愧,让布朗的行为找到效仿的榜样。可惜布朗并没有相信他的这番话,“我们总是祷告上帝,而且行善积德,容不得这号坏事”。恶魔的第一步诱惑宣告失败。

第二步诱惑,他谈起他和显赫们的交情,其中有教堂执事,市镇委员,甚至还有很多议会人员。这让身份低微的布朗大惊失色,与显赫们身份悬殊使得布朗没有认同,他还是心存顾虑,觉得再走下去,会没脸面去见他们萨勒姆村的大善人,那位老牧师,也害怕会伤害费丝。在上面的努力失败后,他又使出一计“欲擒故纵”,他诱惑的第三步;“要是那样的话,古德曼?布朗,你就回去吧,就算为了二十个咱们前头那号一瘸一拐的老太婆,我也不愿意让费丝受到伤害。”想返回的布朗认出了前面的女人正是教他教义问答的古迪?克洛伊丝,与牧师和古金执事一道是他道德与精神方面的顾问。害怕被她询问,布朗拐到了一边。长者故意让支在一旁的布朗,亲眼看到给他布教说道的堪称模范的太太实际却是个老巫婆,也来参加这魔鬼的聚会。这位恶魔却装着若无其事,上前与古迪?克洛伊丝攀谈。这一次恶魔成功了,二人继续朝前走。他直催布朗加快步伐,继续诱惑他,把道理讲得有理有节,条条都象是出自听者的内心。可这一切都掩饰不了他邪恶的本身:那些被他触摸到的树枝,立刻干萎就像曝晒了一星期。诱惑之力没能维持很久,执拗的布朗忽然一屁股坐到了一截树桩上,不肯再往前走,他心中还有心爱的费丝。聪明的恶魔仍然从容不迫:“这件事,你的想法慢慢会变的,坐在这歇会儿,等到想走了,我的拐杖会帮你一把!”然后便转眼不见。他没有暴力的拉布朗前行,露出他邪恶的真面孔,而巧妙的将诱惑(他的拐杖)留在了布朗身边,等待布朗信念摧毁的时刻。

三 天真与虚伪

天真的布朗不能接受这人人皆有罪恶的事实,不再坚守他的费丝,对人性邪恶的逃避使他无力面对生活,变得孤僻冷漠,最后在忧郁愁闷中死去。

在长者离开后,首先出现的虚伪形象是大善人牧师和古金执事,布朗听到了马蹄声和说话声,他辨认出这是牧师和古金执事的声音,他们其中的一位停下折了跟树枝,这是他们接受邪恶诱惑的暗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布朗听到执事声称他宁愿放弃授圣职的宴席也不愿错过今晚的聚会,他们和印第安巫师一样也会施行妖术,而牧师更是要赶着去聚会。蹄声渐渐远去,信念招受打击的布朗头发昏,心沉重,痛苦不堪。仰望苍天,他疑惑那里是否有天国。虚伪的第二人物,布朗的最后信念“费丝”。在传来的一片嘈杂人声中,布朗听到了村里乡亲们的声音,男男女女,有信仰者,也有不信仰者,有圣人也有罪人。他的费丝也在其中,随着粉红色的锻带从空中飘落,布朗的信念崩然倒塌:“人世还有什么善!罪孽不过空名罢了。来吧,魔鬼人文历史论文,这世界全是你的。”绝望疯狂的他,抓起拐杖大步流星,不像在走,倒象在飞。手握拐杖的他,成了这恐怖场面的主角,似乎成了恶魔的化身。他美好的信念随着邪恶的一步步渗透而消失殆尽。

信念被瓦解的布朗,来到了聚会的地点。绝望而无辜的他。天真的心灵再次被虚伪冲击。魔鬼的聚会上有圣洁的教徒,显赫的州议员,贞洁的太太,纯洁少女,也有犯下死罪的男人,道德败坏的女人,印第安巫师。好人与坏人不分彼此,圣人与罪人聚在一起。形如黑影的恶魔昭示着虚伪人类的罪孽,人心的险恶:虔心祈祷表面正派的人士却犯下诸多伤害、虚妄、奸、凶杀之类的罪行。他已故的父亲,敬仰的牧师和古金执事将他拉入了改教的人群中,他的教义导师古迪?克洛伊丝也将他的妻子推到了改教仪式的祭坛前。森林中的这一夜遭遇,无论是实或幻,让天真的布朗无法相信还能信仰天国,而害怕这围绕在他周围仍在祈祷的堕落有罪之人。

结论

在善与恶的第一次交锋——爱恋与欺骗中,布朗原谅了自己的人性邪恶,从而获得了前往森林的动力。在善与恶的第二次交锋——信念与诱惑中,布朗回避了他人性中的邪恶,坚信自己的信念(即妻子费丝),抵挡住了邪恶的诱惑。在善与恶的第三次交锋中,布朗逃避这人人有罪的人性邪恶事实,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布朗所钟爱的妻子费丝,一直带着粉红色的锻带。在《圣经》中,鲜红代表罪恶,白色代表纯洁,而粉红色则介于两者之间,代表了罪恶与纯洁的融合。布朗只看到了他坚定信念中与人为善的一面,而不能接受人性固有的邪恶。他的妻子在他第二天返回时欢快的奔向他,在他冷漠时对他不离不弃,他没有失去他的费丝,而只是他自己固执地推开了所有人。所以人们应该勇敢坦然直面接受人性中的邪恶,才能摆脱邪恶解脱自己,保存发扬人性的善良。

参考文献:

[1]蓝仁哲.新批评[A] 赵一凡等编. 西方文论关键词[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684

[2]黄振定.上帝与魔鬼——西方善恶概念的历史嬗变[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3:118

[3]W. Guerin, Earle Laber, et al. A Handbook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课程改革 评价体系 金融专业

一、课程改革及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分析

课程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指导甚至决定着教学,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同样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开发包括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项目的设计、考核方案的制定等等,对于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课程开发的标准、技术路径和操作方法相对来说较难把握;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学,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在课程实施上,χ耙翟盒>管类专业而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利用如何促进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校外实训的时间安排如何既符合企业需要,同时又不打乱教学计划的安排等等;课程评价就是通过将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教学质量的效果。而在课程评价上,由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课程评价方式等也要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将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转化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标准,反过来指导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向,这必将成为职业院校经管类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课程评价是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行评价,而课程改革必须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我校金融专业为例,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立足首都经济,面向国内外金融企业,全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以及金融产品销售、金融企业客户服务以及金融业务处理的核心技能,熟悉国内外金融政策法规、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走势,掌握现代化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业务技能,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金融生产和服务实践,适应金融服务业需要的面向金融企业营销、服务以及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培养金融企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金融专业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根据我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理论,筛选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围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以技术应用与创新为主线,构建了基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能力目标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理论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掌握综合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和服务能力以及较高职业素养规范的高端金融服务人才,既保证了就业的适用性,又兼顾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构建了“夯实基础、能力递进、校企融通、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

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一贯通、四迭代、一全程”,纵向并行,横向交叉。“1”是指“通识课程”,突出知识应用性并贯穿学生全程培养;“4”是指“专业课程”,由技术迭代递进的“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构成,遵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核心,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转化成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通用技术平台课程”,突出知识应用性并贯穿全程培养,培养学生通用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制定学习规划,形成初步职业素养规范;“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由校内外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校内外学习活动,引入企业文化和岗位标准,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性,由校内外指导老师现场监控、难点指导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前一阶段积累而成的职业能力融通为金融产品能力、金融客户服务能力、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等,实现职业能力递进。“1”是指“专业创新实践项目”,突出校企融通性、创新应用性,采用组织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等形式,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创新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评价体系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决定了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评价必须多样性,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样化,要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以及行业组织的考核评价,如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构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其次,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突出理论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

(一)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学生岗位适应性与职业生涯的发展性作为根本标准,引入国际高端企业及行业龙头/品牌企业的工艺要求、质量标准,通过改革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将评价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等等,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对于课证结合类课程,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实习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由校企双导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操作技能水平、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重点推进评、展、鉴、赛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1.考核原则。

(1)突出能力考核,重视专业理论与综合素质的考核原则。我校金融专业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以及专业创新实践环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⒗砺酆褪导有机融合,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课程要求的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掌握了专业技能操作,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结合的考核,既注重了技能训练提升的考核,同时也要加强理论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过程为主、考核主体多元化原则。对于学生的过程考核,是指将平时的过程考核和期末的终结性考核结合,将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对于考核主体应该多样化而言,除了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外,还将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参与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3)课证融通原则。对于高职经管类专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本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对于金融专业来说,金融理财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和保险从业资格都是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必然要开设“课证融通”类课程,在这类课程评价上,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课程的考试考核相结合。

2.考核内容。

包括:理论知识(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技能操作(方法步骤工艺实操等);学习态度及综合素质。

3.考核方式(成绩算法参考)。

(1)建议过程考核占全部考核成绩的权重约60%~70%。过程考核中:平时成绩30%(出勤、提问、纪律、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等);阶段考核成绩(课内或单元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完成的实训工作量、实训报告质量等)70%。

(2)建议终结性考核占全部考核成绩的权重约30%~40%。终结性考核中:理论考核(整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50%;操作技能考核(体现本门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综合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方法、步骤、工艺、实操、成果水平及质量报告等);40%;总体表现(团队合作,个人贡献,情感态度等)10%。

(二)多方独立测评教师教学质量,加强实践课程的监控与评价

采用多方独立测评的方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从不同观测点评价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企业专家权重占22%、学生权重占30%、教师同行权重占8%、教学系和学院(部)权重占20%、教务权重占8%、校领导权重占12%。

针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师教学方式多、教学周期长等特点,学校重点采取听教师说课、巡查教学现场、听关键单元教学、随机访谈学生、抽查学生作品等方式,由企业专家、学生、同行教师、校内督导进行独立测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的主要依据。

毕业设计质量控制采用抽查教学文件、听教师开题讲课、看学生答辩、抽查论文的方式进行。通过跟踪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对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来自企业真题、是否专业对口和毕业答辩质量等进行集中检查,以此规范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通过“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监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状态、教师与企业的联系状况,检查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保证顶岗实习质量。

(三)不断完善多元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学校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和家长、研究机构、教育主管单位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创新创业的成效等作为衡量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步。实行第三方评价,采取内审、外审、考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入行业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考核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具体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行业技术标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将评价建议和意见作为评价结果代替简单的课程分数,从而将课程评价更好地指导课程改革工作而服务,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林清夫.浅析高职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2]马国平.高职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依据和原则[J].教育与职业,2010(24).

篇(5)

市属公立高校从其来源看,大多是由原来的市属职业大学、普通专科学校和基础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现归于高等教育系列。市属公立高校从管理制度上来看,其财政收支、物资采购、人才引进、人员考核等方面都是按照政府对机关的管理办法进行,这种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属公立高校的迅速发展。从行政管理的权责划分来看,有的学院是由市委、政府直接进行统筹管理;而有的学院则采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的模式,市委政府主要在财政收支、物质采购等方面对其进行行政管理,而高校相关行业机构主要在人才引进、人员考核等方面对其进行行业管理。

1 市属公立高校科研现状

1.1申报的课题层次整体偏低

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市属公立高校整体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设施相对简陋,科研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潜在能力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社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自身科研基础较差,科研实力较弱,只适合申报省市内一般课题,省级以上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在申报条件上就已将高职院校排斥在外,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课题完全没有。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认同度不高,要想争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也非常困难。

1.2 科研团队的建设欠缺

市属公立高校的科研团队普遍存在缺乏核心人物、主力军和科研目标的问题,大多院校的科研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学术拔尖人才匮乏,科研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有的院校甚至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还没有起步,还停留在教师依靠单个人的力量申报课题的层面上。共建团队攻坚克难的意识淡薄,缺乏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且市属公立高校自身财政有限,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没有额外的经费支撑,缺少科研项目是科研团队难以生存的关键[2]。

1.3 科研质量较低

市属公立高校的科研无精品,特色与优势不突出。大多教师申请的课题以纵向课题居多,企业横向课题几乎没有;课题研究方向大多为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型课题少之又少,科研方向重理论轻应用,重研究轻开发。且部分教师重立项轻研究,申报课题积极、研究课题不深入,满足于一般性结题。课题研究层次偏低,具体研究过程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在快结题的时候临时突击,草草结题,虎头蛇尾[1]。

1.4 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

市属公立高校整体科研氛围仍不够浓厚,教职工科研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欠缺,创新意识较差,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3]。目前部分教师把科研工作当作是一种压力、一种任务看待,没有主动去参与科研的意识。大多数教师申请课题和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一旦评完职称就大功告成、高枕无忧,缺乏继续写论文和课题申报的动力。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对于如何搞科研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也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适合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刊物上发表文章。

1.5 科研经费管理过死

市属公立高职院校的没有独立财政权,科研方面的任何支出一般有预算才能有支出预算不能随意调整,一旦预算已经确定,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这种模式基于行政机关设置,确实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学院科研方面的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开支在数量、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变数,其预算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且项目经费支出范围、额度不仅要严格按照市属财政管理制度进行,部分市属公立高校还得按照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办法进行经费审核管理,而非按照项目相应的项目或课题的经费管理制度进行支出。

2 市属公立高校科研管理的基本原则

市属公立高校科研工作应以教育科学研究及技术技能创新为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主动参与行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科研管理应基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引导教师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三是立足区域、校本研究,注重学校特色,促进科研各项工作“研中做,做中研”,出成果,出精品,出数量;四是集中精力攻克省级、国家级课题,扶持年轻教师科研;五是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学术质量。通过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管理咨询、学术讲座等活动带动科研的全面发展。

3 市属公立高校科研管理对策

3.1 给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大多市属公立高校由原来的普通中专院校升格而来,社会普遍并一直认为市属公立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较低,并且大多认为高职院校不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但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创新发展,各院校的软件措施都不断提升,博硕士及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不断被引进,由于课题申报渠道、科研管理政策等原因,这些高职院校的潜在实力未真正发挥出来。政府政策对市属高校的科研应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支持,市属公立高校可以承担的项目都可以让市属高校承担,不能胜任的项目,也可由高校出面组织、协调其他省、部级高校合作来承担,可逐步提升市属公立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参与度[4]。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科研学术人才库建设、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学术委员会和校内外专家库建设。

3.2 积极引导,灵活管理

市属公立高校应提高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与合作的积极性,组建一个主权分明、高效便捷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系统,必须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科研方面要实现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应从以下几个方向不断改革和完善:注重学术自由,适当进行行政与学术分离,大力发展专家治校;科学引导科研方向,发展优势学科,鼓励学术讨论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并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与监督,强化科研经费预算及资金风险评估,全面加强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等[5]。

3.3 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确实存在很大差距,而市属公立高校由于行政管理、经费来源等限制,科研软硬件设计相对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更加简陋,所以科研方向更应合理规划,科学研究的内容应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及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应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研的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1)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或方法研究、高职办学规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素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招生与就业指导研究、精心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专?I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基础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树立高职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弘扬健康心理、健康文化,实现培养目标而开展教育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人文社会社科方面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3)应用技术研究: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开展技术应用研究;(4)校本研究:通过推进岗位研究,服务学校内涵发展,可开展国际化办学、校园质量文化建设、管理服务创新、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等研究课题。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回归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将该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计划纲要》,2010年,有61所学校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登上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更多的作用,缩短和国外工程教育办学的差距,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适应行业和地方需求的特色。土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高层次的研究、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人员是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而目前地方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脱离重点院校“以结构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性教学,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这样培养的的学生结构知识赶不上重点院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时还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针对这种情况,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新的目标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背景,谈谈我校土建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科学制订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

1.1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

首先组建专业调查组,对有关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及管理等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并聘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部分高校和部分行业的专家领导担任兼职教授。将我校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其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一线及工程运行管理一线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2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分析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其相应的知识体系。根据各课程的相关性和知识的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构建整个课程体系。

1.3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在培养计划制订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并提倡学生获取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大专业为基础统一规划制订,但在具体操作时,要体现不同方向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建立分方向的培养计划,各分方向的培养计划既相互独立又相对统一。培养计划实施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微调。即在培养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4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保教学内容涵盖相关方向注册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建筑行业正在完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应当涵盖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重视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实际的训练,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这也是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授队伍,引导应用型土木工程师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注册师考试。回顾近几年教授队伍建设的成绩,有如下几点经验:①拓宽深造进修、挂职锻炼的平台,积极响应盐城市组织的“百名教授下基层”的号召,鼓励教授们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题研究工作。②制定优惠政策,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③确立教授副教授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地位,确保教授们产学研合作的科研项目顺利进展,促进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良性互动。④设立校内教授和校内副教授岗位,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破格进入教授队伍。⑤加强校内外专家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和完善兼职教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模式,高年级学生在科研工作中担任老师的助手,在工程项目中担任现场助理工程师或设计项目的助理设计师。有许多同学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于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授的应用型项目。

3、构建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几个方面。所谓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把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不间断的贯穿到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去,并且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的课余和节假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①采用三段式培养方案,构筑层次化实践教学平台。即:第一段以基础实验层和工程训练层交替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为军事理论及训练、公益劳动、体育训练、专业认识实习、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社会实践与调查。第二段是综合提高层,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以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第三段为开发创新层。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竞赛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实训、作业模拟、综合性创造性实践为主。②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实验内容,使其综合化。如: 在工程培训中心开设了土木工程综合实验,让学生完成从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构件养护→构件力学的测试全过程的实验,本实验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掌握部分土木工程施工知识及现场测试的技能。将设计、综合、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整合实训内容,使不同课程不同学期的实训内容系列化;其外,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暑假,或自主到企业、或跟随老师到企业、或跟随老师进试验室实习、打工,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③通过讲座、座谈、观看工程录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理解和热爱。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结合个人经历给学生讲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时,聘请大型工程的专家来校介绍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各个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工作感受。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工程的录像,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鸟巢、T3等。④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大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是很重要的两项动手能力,我们每二年举行一次包括民办本科和高职学院学生在内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大赛,不仅公开展示参赛者的获奖作品和领奖照片,而且将获奖行为计入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测评档案。#p#分页标题#e#

4、坚持实践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世界上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机构和方法多种多样,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和体系也是庞大而复杂,然而,我们认为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毕业生在工程一线工程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在校生进行评价和监控,使他们毕业后能在实践中胜任工程师岗位的工作?

其一,重点评价和监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①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因此更加有必要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习成绩的考核,以实习单位的鉴定和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抽查为主,并辅以实习答辩与交流。指导教师根据抽查情况,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如果指导教师不投否决票,实习评价结论完全由实习单位给出。因为学生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的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不完全相同,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成果共享。通过答辩还可以了解学生实习报告的真伪性,确保实习质量。②毕业设计要重点控制好五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的质量。一是选题审题和定题;二是开题和查阅文献;三是中期的英文翻译和阶段成果;四是成果提交和修改;五是评阅成果和答辩环节。每届毕业设计都举行公开答辩,评委由专职教授、部分兼职教授、产学研单位代表组成。

其二,实践能力的形成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仅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具体做法是:①成立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按时开展全方位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深入课堂听课,抽查学生作业和设计以及实验实习实训。②二级学院和专业系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ISO9001质量贯标活动。学校教学监控体系由教学秩序常规检查、教学文件检查、课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质量状态评价等组成,分教师自查与互查、系主任全面检查、学院抽查三个层面,所有督导检查由党政领导牵头,认真记录,及时反馈,限时整改。③系主任负责帮助在教学质量上存在问题的教师查找原因并及时改正。对认识和改正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完全纠正。

其三,通过严格控制检查和管理教学质量,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得到充分的贯切和落实。学生可以做到:二年级实习做零工;三年级实习用技术;四年级实习顶岗位。

5、结语

通过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授队伍,构建全面实践教学平台,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制度,我们探索了一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玖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建筑研究. 2005.3

[2]何若全.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 中国建设教育.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