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7:16: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一德育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课题围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本校大一及大三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以临床专业为主。内容包括: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情况,当前教育工作的成果等。共发出问卷200份(各100份),收回164份(大一77份,大三87份)。统计方法为人工统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得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如下:
(一)当前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和认识度普遍较高
(1)关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大一学生和87%的大三学生比较关注,其中,98%的大一和大三学生均肯定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关于当前医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7%的大一学生和73%的大三学生认为当前医德状况有待加强。其中,38%的大一学生和41%的大三学生认为是物质利益驱使医德水平整体下降;41%大一学生和29%的大三学生认为是社会风气不良导致医德水平整体下降;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管理不当导致医德水平整体下降;也有个别同学认为是个人素养较低导致医德水平整体下降。
(二)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待加强
(1)调查关于医德形成的积极因素:95%的大一学生和94%的大三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学校在医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2)调查关于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对医学生的影响程度:64%的大一学生和61%的大三学生认为影响一般;15%的大一学生和23%的大三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而对于学校开展的如《大医精诚》等讲座中,47%的大一学生和48%的大三学生觉得收获一般,41%的大一学生和18%的大三学生觉得收获颇多。相较而言,学生更青睐于生动的讲座,而非枯燥的课本知识。
(三)多数医学生热爱医生这个职业,但个人的价值尺度不同
(1)关于从业动机调查结果显示:68%的大一学生和54%的大三学生本着救死扶伤的基本职责意识,从事医生这一职业;19%的大一学生和19%的大三学生则更多地是为了社会地位等现实原因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由此可以看出,医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生职业道德与物质生活利益之间的关系。(2)关于熟人就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3%的大一学生和18%的大三学生认为可以有特别待遇;41%的大一学生和56%的大三学生认为应视情况而定;46%的大一学生和26%的大三学生认为应一视同仁。而就目前医生收红包的现象,56%的大一学生和58%的大三学生认为应杜绝,其他同学则认为可以适当收取。由此可以看出,医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责任意识。
(四)访谈中,折射出了一些问卷中无法直接反映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基本与预期的水平一致,但在调查期间,广大医学生还流露出了对医疗卫生行业现状的担忧。拜金主义的盛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医学生培养周期加长、从业标准模糊化等诸多问题,都给学生造成了影响,使得部分医学生对本行业前途信心不足。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存在德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现象
对医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多局限于书面上抽象的词汇,没有转化为有说服力的具体行为。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一方面,从理论到理论,难以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激情,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过分强调群体统一性,而忽视学生个性培养。长此以往,难以达到学生医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社会环境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不利影响
在现今多元标准的社会价值体系中,任何一种现象、行为都会因为价值标准的不同而得到不同评价。价值取向的紊乱必将导致道德评价的失衡。似乎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受到一种价值标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和批评。这种价值标准体系的紊乱,必将导致社会道德评价的失衡。
(三)信息化使价值标准多元化,伦理相对主义泛滥
如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网络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不再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深信不疑,而是将个人标准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准则。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道德判定标准的模糊,造成伦理相对主义的大规模泛滥。这种倾向使我们丢失了原有的正确道德评判标准,忘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把个人利益放在了社会利益之上,导致医生道德水平整体下降。
四、建议
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写到:“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以医德教育活动为依托,自我矫正
(1)以“网络论坛”为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达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隐蔽却又安全的平台,在这里自由地探讨医德是非,发表心底真正的声音。因此,学校应该在网络平台上实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在争论中必然会走出一条具有实践性的正义医德之路。(2)以志愿服务为踏板,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最近,学校举办的《医大健康行》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活动内容是组织一批志愿者去贫困山区的学校进行健康科普。活动结束时,志愿者和孩子们环抱在一起,依依不舍之情尽显,这不舍中包含着感动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医德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医德素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医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严守医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医德形象。此外,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对医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应将课堂教育深入到现场教育。特别是要注重用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需要塑造自己,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五、总结
论文摘要:传统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传统武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前言
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又是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塑造伟大民族品格和文明人格的阳刚文化。
1 正确地认识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历史性与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
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部分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武术德育教育思想带入社会主义社会活动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武术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踢除掺杂其中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思想道德,而取其积极、进步、革新思想道德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武术德育教育体系,才能构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合理地分析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传统的武德文化是武林先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精髓,积淀和凝练了丰富的武术伦理思想道德,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德育教育的文化核心,它不仅具有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从习者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它历经了历史潮流的洗涤,接收了历史社会的过滤、承载了历代人物的结晶,以一种“下位层次文化”即俗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3],共同构成从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深入地挖掘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育性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民族自由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以过人的胆识、矫健的身法、精湛的技术,击败了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使他们不敢在中国的舞台上耀武扬威,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
4 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武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历史上武术改革与创新风起云涌,如王朗苦习螳螂两臂捕食之法形成螳螂拳、霍元甲顶着严父的打骂创立了迷踪拳,李小龙冒着“欺师灭祖”罪名创立了截拳道,太极拳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陈、杨、孙、武、吴、李、赵等各种风格,逐步发展成太极拳系列,可以说每一拳种成熟的背后都凝练了武林先辈们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结晶了武术先辈们精益求精的尚武精神的精华,最终才造就了武术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时代主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下进行武术德育教育,必须要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教育习武之人及与武术有关联的人群,要以武术的发展为己任,摈弃传统武术德育教育中的固步自封的宗派思想、为我独尊的霸道思想、报仇雪恨的复仇思想、杀富济贫的英雄思想,弘扬博采众长的求精思想、不与争锋的忍让思想、冤家易解的和平思想、普渡众僧的救世思想。这将有利于坚持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5 科学地整合传统武术德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武德”一词是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术语,用以约束和规范军人的言行。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尧舜时代,有三苗不服,禹准备攻伐,舜说:“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这说明在尧舜时代,就已经重视了“武”与“德”的结合,并上升到“道”高度。“禁暴”说的是要团结互助,“戢兵”说的是要安国兴邦,保大说的是要顾全大局,“定功”说是要论功行赏,“安民”是要安居乐业,“和众”说的是要宽以待人,“丰财”说是要勤俭节约。这是我国最早的条款性的武德标准,短短十八言,却意味深长.
6 结语
武术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元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一线的武术教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武术德育教育是武术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会,1995.
[2] 周家宝,刘春庭.初探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 体育世界•学术,2007,(12):38-39.
德育 数学教学 情境渗透 德育内涵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全方位的德育内容是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法去实施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又该怎样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教育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我相信只要树立起教师育人的观点,就能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一、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生活中处处有道德教育,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自然就是数学与德育的良好结合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情境中,让情境承载德育的功能。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适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认知实际的情境,许多情境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其次,经常将“集体游玩、生活购物、实践活动”等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充实教学中带有德育因素的学习情境。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新课程数学教学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也是学生的德育“行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了解我们自己”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班级学生人数的变动谈起,创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境,教育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同时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产生了解同学,了解班级的心理需求,为确定统计对象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在课堂总结后,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如果把我们学校的同学都看作“一家人”,你想了解什么呢?课后,我们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合作,收集学校同学的有关数据开展统计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渗透了班集体建设、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想教育。
然后,充分发现和挖掘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由学生活动而产生的现实情境,这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环境。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发现学生异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很大。这时,要提醒学生:“声音小一点儿,不要影响他人。”学生发言时,要提醒学生:“发言的同学,说话的声音响一点儿,让别人能够听清楚。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听清楚说了些什么。”学生板演时,发现学生字迹潦草时,要提醒学生:“把字写得大一些,工整一些,让同学们都能看清楚”……通过多次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善意的提醒,使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多次重复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践活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最丰富,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最为直接,并且可以马上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教师应积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活动中,让活动承载德育的功能。例如,教学“旅游中的数学”通过计算怎样买公园门票划算,可以渗透会理财观念的德育因素;教学“交通与数学”中,可以渗透珍惜时间观念的德育因素;教学“体育中的数学”中,可以渗透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德育因素;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中,可以渗透爱惜粮食、不要挑食的德育因素,等等。可以说活动中渗透的德育因素很全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解决问题教学渗透德育内涵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因而,一名好的教师就要将德育因素渗透到实际应用问题当中去,让解决问题承载德育的功能。利用数学中的生活因素进行德育渗透,首先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承载德育因素的例题和习题,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教学当中学生的时时实际情况,其次是用于生活,例如,学过“年、月、日”,学会计算时间,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学了“元角分”,让学生学会独自购物,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四、拓展延伸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本里的德育因素渗透也是有限的,将学生知识面带出课外、引向生活,学生才会获得丰富多彩知识,德育才能释放效果。因而,教师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拓展延伸教学中,让拓展承载德育的功能。比如,学习“圆周率”时,为学生提供背景素材;学习“年月日”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四年有一个闰年;认识“数学史”的发展历程;透视“数学家”的人文精神,等等。这些无疑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实际生活是数学与道德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数学将变的枯燥无味,德育将也会失去价值。教师应及时将数学情境延伸至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受德育。比如在第八册“三角形分类”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动手做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各类三角形,又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性,还激起了学习认识图形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五、评价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
评价的作用是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评价中,让评价承载德育的功能,效果将会出乎意料之外。例如,教师经常用“先倾听别人说话,中间不要打断,会显得你很有礼貌!”“如果你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说明你是要求上进的!”“你真聪明,你真棒!”“你觉得这一节课谁表现的好,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等语言,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就朝所期望的方向去做,德育渗透效果恰到好处。
关键词:农村 德育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27-01
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统,德育培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一代又一代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外出打工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进度,影响着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因此,探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问题
1.1 道德方面的行为失范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思想水平最根本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外在思想的总体表现。经过调查发现,不服从管教、小摸小偷、拉帮结派、抽烟、赌博、酗酒、放任自流、违反校规校纪等等是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1.2 道德方面的情感冷淡
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在评价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时,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经过调查发现对生活缺少热情、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生活不满意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冷漠的主要表现。经常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不懂得感恩、不信任他人、对朋友、社会、家庭、邻居无情,没有社会责任感。
1.3 道德方面的认识很模糊
儿童道德行为源于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包含信念、道德观念、评价能力等几个方面,是人们对道德意义及其规范的掌握和理解。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识模糊的主要表现为:如果他们的要求无法满足,他们甚至会委屈的哭闹,从来都不考虑他们自己是不是在无理取闹。就价值的定位而言,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仅仅看到父母是因为钱才与他们分开的,从而导致他们形成以金钱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就结识新的朋友方面而言,只讲义气,从不顾及其他的原因,因此,很容易被坏人利用。
2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本身的环境没法保障给留守儿童提供比较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这一话题早就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社会环境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塑造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农村,主要是互联网络和电视等新闻传媒等对留守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据目前统计显示,70%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了相关的媒体暴力节目的刺激所致。
从道德的形成全过程来看,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接受良好的行为教育还是人格教育,如果缺乏社会教育这一环节,那么德育教育的效果将会大大的打折。
2.2 学校的德育功能弱化和德育过分的依赖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关矛盾
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形成和思想道德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校是培养德育的主要地方,因而,对德育的培养缺乏全面的认识了解。可是,由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观念等等各方面的制约与影响,农村的学校对德育培养的工作力度一直在下降,大部分的学校仍然只是重视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都模糊不清,与此同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也不大,也没有给予比较多的帮助和扶持,再者,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情感方面都较脆弱,若学校教育方法或者方式稍微有不得当之处,很有可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至于引起不良的后果,因此,农村学校开展的关于德育培养的工作也比较被动和保守。
2.3 家庭的德育缺失很严重
在儿童德育培养的初期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对小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持久和直接的作用,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通过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亲子关系影响着子女的价值观和行为,通过引导、教育来培养子女的道德观。可是,很大一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家庭培养这块主要阵地的缺失。
3 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建议与总结
可通过在老师中培养和选拔一些对农村儿童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反馈机制、在学校开展农民工的宣传以及把德育融入现实生活,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等等的措施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比较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农村教育事业中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德育工作者以及农村教育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娟.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47-48.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当今的教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 以课堂为载体,用德育过程的设计同化学生
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知识、能力、习惯、品行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1、挖掘与爱国有联系的德育设计 例如:在教学《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我会对学生说:“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有着壮丽的河山和丰富的资源,那你们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学习百分数时,介绍我国的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在学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时,可以把从05年――08年度,每年:中国电脑的拥有量、公路的总长度、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费用、夏季奥运会中国获得的奖牌数等等作为统计的素材,体会到祖国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挖掘与环保、节约有联系的德育设计 前些日子,班内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随意往地面上扔垃圾,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我们学校有400人,每人每天往地面上扔一片垃圾,一周按5天计算,则地面上将有多少片垃圾?如果每人每天少丢一片垃圾,自觉捡拾一片垃圾,则地面上将少多少片垃圾?计算完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分钟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有时我给学生出一道他们身边的数学题:一学期(按20周,每周5节数学课)我们真正用于学习数学的上课时间是多少?
学生计算 40×5=200(分钟)
200×20=4000(分钟)
4000÷60÷24≈2.8(天)
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节约时间。
有时我还用有关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能源、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设计进行数学教学,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3、挖掘与团结合作有联系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有时设计让学生合作能完成的问题,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小数乘法的法则等,又如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我请同学们拼成一个稍大一点的正方体(至少要用8个一样的小正方体),那就需要他们合起来才能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概括、学会合作。
二、剖析教材,用德育素材感染学生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如在认识《圆的周长》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记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讲简便运算时,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道数学题让学生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课堂上,我还适时给学生们讲华罗庚、陈景润……我国数学家立志成材的故事。以上这些,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活动中的德育塑造学生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学风建设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Study Construction Methods in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Take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DUAN Peng, LI Ying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ina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ity is changed and modernization, how to develop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trive to cultivate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outstanding talents, became each occupation colleges constantly explore and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s basic situa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of students' managem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o grasp the key and solution.
Key words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
1 什么是学风建设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与否、情绪饱满性与否、劲头大不大、毅力顽强不顽强、态度认不认真、兴趣浓厚与否等等。学风建设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2 我院的学风建设现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以下统称我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自2006年以来,已顺利通过省高校工委组织的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且深入地结合教高【2006】16号文进行了两轮教学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完善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学风建设正在逐步形成。
3 我系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研究
笔者所在系部,学生入校分数相对偏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因此笔者结合现状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三方面在高职三年的特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大一第一学期注重稳定学生的情绪,加强对学院的认同感。
大一第一学期是新生入校并转型为大学生的关键时期。(1)做好学生报道入校的稳定工作:第一,报道当天通过周到的服务,满意的答疑让学生们增强学院的认同感。第二,利用报到当天的晚自习,重点将专业概况(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前途、就业方向)、生活事宜等学生关心的重要问题讲透。第三,开学一周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解决实际问题。
(2)正式上课一个月内,是退学的风险期。这一时期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制定关注名单,帮助学生脱离困惑。
(3)大一第一学期是系部学风建设的黄金期,辅导员、班主任应切实采取合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将每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备案,以便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不修正、完善。
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注重打好基础,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大一第二学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期。(1)学期初要求每一名学生重新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新的一学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2)由于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是最基础的内容,是后续专业课体系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一情况在本学期的中期,各专业应自主组织期中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3)大一第二学期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开始大量从事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管部门、班主任应通过正面和侧面的了解,建立班级问题学生的档案,及时跟踪,合理的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对于屡次教育无效的应果断按照学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同时建立班级挂科、成绩不佳学生档案,启动一帮一助学活动。(4)多组织专业的相关活动和各项赛事,要求学生不能闲下来。
第三阶段:大二第一学期注重培养学生实战训练,加强真实案例教学。
大二开始,学生进入全面的专业课学习期。这一时期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实践能力的培养。(1)学期初学管部门牵头狠抓学风,利用至少半个月的时间严抓考勤,及时扼杀大二学生的不正之风。(2)随着专业课的大批量引入,有些学生可能束手无策,甚至因为学不懂产生放弃的想法。各任课教师应努力将专业的难点吃透,并用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同时为了防止学生被动的被灌输、被学习,可以适时的采取项目教学、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式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3)这一学期开始,可以适时的让学生接触社会,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安排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4)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订单班,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能力锻炼。
第四阶段:大二第二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良好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二的第二学期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总结自身的能力。包括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是什么?自己需要在顶岗实习前准备什么?(1)本学期内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合理开展就业过程指导课,让学生学习到就业的经验。(2)各专业根据情况,可将本专业学生分批次引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或是提前预约实习岗位。
第五阶段:大三一学年注重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一学年是学生的顶岗实习期,在此阶段作为校方应该建立良好的跟踪考核机制,确保每一名同学均能有效地把握这个时期,快速提升自我。(1)各班主任建立有效地联系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地与班级每一名学生联系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实习信息。(2)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的一部分,所以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学生需及时汇报实习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应及时联系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帮助。(3)严抓学生实习成果答辩,确保真实性、有效性,系部做好相关论文的存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4 总结及期望
以上实施方案已在我系2010级在校生中全面试点展开,笔者将根据实际反馈及时总结整改。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高职教育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高职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字】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道德境界;优势体现与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H319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大力培养,如何在培训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工作,成为了现阶段大学教育最常见的讨论问题之一。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优势体现和具体方法这点内容展开了论述,为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大学语文教学在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方面的优势体现
大学语文教学在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方面的优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资源分丰富,学生的思想易于接受;二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渲染强烈,学生的思想易于感化。
1.1德育资源丰富,学生思想易于接受
大学语文教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等诸多领域里所沉淀的历史瑰宝,理应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与学习,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自身的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资源,作为母语文化内容,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这为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基础。
1.2情感渲染强烈,学生思想易于感化
大学语文教学有着极为强烈的情感渲染作用,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群体的骄傲,在民族情感、爱国情感等方面十分敏感,他们会对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流露的各类情感所影响,其个人思想意识易于感化,这对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将情感印证和思想感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质等。
二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教学方法
2.1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所谓专题讲座,就是将大学语文教学中相类似的文章意境内容选取出来,然后制作成课题演讲公开形式化,由学术研究权威性高、受学生尊敬的导师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某一种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启发和培养。例如,陶渊明层写到“不为五斗米折腰”,陆机则说过“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而李白也曾表明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通过将这些诗词大家的名句总结,可以向学生灌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做人道理,使大学生受到前人先辈们崇高思想品质的影响。
2.2通过情感的引导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大一的时候找不着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二的时候为了和同学相处好而烦恼,大三大四则会为谈恋爱、找工作而困扰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通过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的宣泄。例如,大学生在外读书学习,也会时常想念家乡,教师就可以将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陆》进行宣讲:“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然后通过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回忆和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
2.3推荐名著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大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文学著作,这些文学著作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对每一位读者都会带来思想上的洗礼和升华。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能枯燥的、单一的按照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有选择的进行名著阅读推荐,让大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休息日里孜孜不倦的阅读和感悟文学著作。例如,我国的《论语》《乐府诗集》、唐诗宋词、现代散文大作,以及国外如《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巨作,都可以成为大学生闲散时间的阅读内容,通过对这些文学内容的阅读理解,无疑会使大学生在情感和思想方面得到启发,从而在道德境界上获得提升。
三总结
将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相结合,是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面对现阶段大学语文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广大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和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并采用专题讲座、情感引导、名著推荐阅读等教学方式,使大学语文教学肩负起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宝春,管清佩,孙正凤,刘虎.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方法尝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