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05:04: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由于一些刚入学的新生刚来到学校,对学校的一切还不不熟悉,特别是从贫困边远山区第一次来到省城城市的学生。为了消除新生的陌生感,结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各生源基地负责老师在新生报到、注册时可以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询问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真实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助学金评选,妥善解决贫困生助学贷款,适当安排贫困生在校内勤工俭学。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对学习的害怕心理,纠正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窄的错误思想。树立发奋学习成才的志向。
1.2安排学习互助小组,推动校园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后进学生,可以让成绩上游的学生和他们结成互助小组,不仅要在生活上做到互帮互助,还要在学习上达成默契,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认真辅导,耐心讲解,帮助后进同学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专业知识,促进每一同学不断进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由每个教职员工牵头成立各项兴趣爱好小组,组织学生加入兴趣爱好小组参加活动,使学生从沉溺网游、赌博等不良嗜好中解脱出来。并且在互动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详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指正、正确引导。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快速适应社会生活。
1.3组织学习校史、校训和校歌,倡导校园文化
为了搞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学校的校史、校训和校歌,在每年新生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校史、校训、唱诵校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学校发展过程,理解校训的背景和思想内涵,都会背唱校歌。每逢集会,就可以倡导学生唱校歌、拉校歌,大量利用校园数字平台,广播,墙报等方式宣传校园文化。每年举行一到两次有关校园文化的征文,演讲竞赛。
2有的高职学生人生观偏离、自律意识不强,需要教育引导其遵纪守法
2.1经常开展爱国、普法教育讲座,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法制观念,纠正其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学校通过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活动宣传、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法制专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的讲座;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沟通与配合,在学校内设置警务室,并着力宣传消防、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常识;利用法定节日组织学生参与演习。例如11月1日防空警报试鸣日,11月9日消防日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其法制观念。让法律专业的教师在各个系中巡回进行法律知识的演讲和解说;对教职员工进行法律业务上的培训,组织教职员工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湖南省《六•五普法读本》,综合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并通过在班会中宣传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学院遵纪守法方面的规章制度。
2.2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法律教育
有的学生认为犯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有的是缺乏对犯罪的直观感受,高校教师可以收集本校或其他学校相关的犯罪案例,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打架斗殴、交通肇事以及盗窃、被诈骗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或刻录成光盘或被写成文案材料,因此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观看,让他们得到鲜活直观的法律教育。
3有的高中学生心态冷漠,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培养感恩意识对于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感恩对象往往来自于家庭,对于父母含辛茹苦的教养以及呕心沥血的付出,学生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要懂得孝敬,回报家庭,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利用班会或是演讲等形式,让学生都谈谈对感恩的理解和感受,逐步扩大感恩范围,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3.2开展志愿者活动
高职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学生应该自觉树立“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观念,在学校的组织下,志愿者可以到交警岗协助民警进行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或是在过节时,到敬老院去给老人送上亲情和温暖。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街道、社区共建“大学生服务基地”,建立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
4结束语
(一)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要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让学生抓住发展契机,快速适应改革开放后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衡量标准,因此各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灵魂,智育是基础,体育是条件,美育是内容,劳育是保障。在高职高专学校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同时应当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己任,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德育特点的需要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内容不同于普通高校,要明确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和手段,并熟知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德育教育正是为了完成“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工作。因此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德育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落后,缺乏与社会形势的联系
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多高职高专学校现行的德育教育课本内容过时、编排混乱、创新不足、知识点冗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价值体系时显得十分乏力。这就要求广大高校能够根据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选取内容精炼、创新性好、联系实际的德育教育课本,及时提升德育教育理念,转变德育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情操、树立就业信心。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就业目的性强
一个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着在其中求学的每一位学生思想的塑造,为了师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可以掌握更多的工作领域知识,过于重视理论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德育教育的培养。广大高职高专院校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加以重视,如此才能让培养的学生真的符合就业形势,更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素质偏低
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个人行为、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有一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个人品德差、缺乏责任心,不利于培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优、动手能力好、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而广大高校要择优录取思想品德教师,时刻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考察,切实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德育教学开展。
三、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解决措施
(一)高瞻远瞩,选取内容新颖、时代性强的教材
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要立足就业形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教育职能,并以增加学生就业率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专门型人才目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德育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手段,广大高职高专院校要提高思想意识,端正思想态度,不能让德育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要去除德育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恢复其本来的面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从加强思想工作建设、组织校园文化大赛、邀请高级专业人才举行讲座、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培养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切实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要培养优秀的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脚步的高素质人才,就必然要从源头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因而各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
四、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 德育 幸福感教育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幸福,提高其幸福的体验。而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国家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他们能否在德育教育中感受到幸福,成为幸福之人,对大学德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必须注重幸福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1]
一、高职德育工作与幸福感教育的内在联系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教育。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大学生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对生活、生命、人身价值的体验与感悟。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价值、目标和道德对幸福感的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德育与幸福感教育有着内在联系。[2]
1. 德育的心理基础是幸福感教育。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依托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正确的幸福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其道德品质发展的心理因素。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幸福感教育,能使学生在接受德育的同时感受到幸福与愉悦,更投入德育过程中。
2. 德育的动力来源于幸福感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更重视教育的系统化、理论化,而忽略了学生对幸福感的追求。德育的内容经常显得空洞,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的形式往往是严肃的,缺少欢乐和轻松的氛围,学生被动地接受德育,缺乏了受教育的动力。因而,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幸福感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动力。[3]
二、高职学生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结果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现状的调查材料较多,本课题组就杭州市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选择了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内几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80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有180人,占47.4%,女生200人, 占52.6%;一年级有160人,占42.1%,大二119人,占31.3%,大三101人,占26.6%。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对幸福的理解
当问到“承担以下哪些社会责任时你会感到幸福?”的问题时,大学生们认为“帮助他人”和“为集体获得荣誉”这两项最能感到幸福,其余是“完成工作任务”、“参加公益活动”。[4]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当问到“在现实生活中, 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觉如何?”的问题时,在“学习满意度”、“友谊满意度”、 “爱情满意度”、“家庭满意度”等方面选择很满意、 满意、 一般的百分比加总占75%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对生活感到比较幸福的。
3.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
当问到“你的生活是否幸福?”的问题时,大学生中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一般幸福的分别占13.16%、41.73%、34.96%,加总为90.99%,说明大多数的幸福感较强。但是,大学生中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8.65%、0.376%。加总为9.01%, 这说明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幸福、不满足。[5]
三、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与方法
1.德育内容生活化
德育生活化是提升幸福感的必经之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幸福感主要源于在生活中的情感体会。因此,德育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更要贴近学生生活,走入学生生活。如在学生社区设立德育工作站,开展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在教育活动以外的生活区域进行幸福感培养。
2.德育途径多元化
德育多元化对于幸福感教育有显著的帮助。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生源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幸福感。因此,各高校必须深入学生开展幸福感调查。在统一施教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大一学生表现为友好关系低,因此在一年级学生中要通过志愿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二学生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因此在二年级学生中要通过心理健康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大三学生表现为社会压力大,因此要将企业文化渗入到德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6]
3.德育团队规模化
德育团队的规模化是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的有力保障。高职德育实施“立德树人”的模式,就需要高职院校具有规模化的育人团队。团队中要有具备专业素养的专职德育人才、具备心理健康知识的心理辅导人员、具备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辅导员,更应有专业教师、学校管理者及后勤工作人员的加入。
参考文献:
[1] 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4)
[2]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郭颖.创造幸福.德育创新的价值追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4] 冯光.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J].南京社
会科学.2008(1)
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由于自身的特性往往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德育课不够重视。因此长期以来,德育教师往往认识不到德育课的重要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就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来看,德育工作偏离实际,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地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二、增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活力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增强中职德育课吸引力
传统的德育教学,形式呆板、手段单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信息网络技术使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增进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现在的信息时代,教师只需借助网络,就可以获取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等各种所需信息,且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德育教学牢牢地吸引学生。
如讲解国家、宗教、民族、货币、商品等有历史发展背景的概念时可以用采用投影、录像、多媒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体计算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乐学落到实处。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如:我在讲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时,通过观看flash《笨人吃饼》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甚好。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活力
案例以其具有的典型性、直观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而被广大德育课教师接受。德育课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开展案例教学。在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先讲述某同学违法乱纪的具体事例,从一般违纪――严重违纪――触犯法律,一步一步地,最终因盗窃而触犯了法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学生懂得了“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如:例如在讲爱岗敬业的意义时我首先视屏展示“蓝领专家孔祥瑞”: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抓斗大王”的美誉。他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做教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从事150项革新给企业带来8000万元效益。他说:“一个好工人就应该爱岗敬业,对国家要忠,对企业要爱,对工作要专”。再以图片形式展示“一位敬业的清洁工”。我在讲完这两个事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先进模范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经过充分的讨论,认识到这些先进模范有共同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这样自然而然导入新课的教学。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活力
1.通过角色分配设置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设置几个角色分配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角色主体,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整个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贯穿始终,既可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通过剧情演变设置教学情境
这个“剧”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次旅行,一次求职等。由一个剧情的不断演绎发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很容易在分享“剧”中体验生活原型,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方式,还能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3.通过现实生活的悖论设置教学情境
德育课教学情境设置的出发点大多源于生活,因此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收集现实生活与德育课知识相关的背景,并及时发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或者相悖,往往可以创设“一例通”问题情境,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引串起来,层层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质疑、探究问题能力。
(四)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细节一:课前问好。每节课开课老师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上课”,班干部喊起立,学生集体说:“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请坐。”这一细节在我所在的学校逐渐被省略,大部分老师进教室后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抓好这一细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每天要上六节课,每一名学生每天都要进行六次礼貌性的问好,长期坚持,学生自然会养成礼貌的习惯。在生活中,学生才会下意识地向长辈问好。
细节二:下课的结束语,与细节一是同一道理。
细节三:师生相遇时互相问好。我们都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礼貌了,其实,并不是孩子没礼貌,而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大人的没礼貌。孩子在幼儿园时,家长、老师就教育孩子要礼貌问好,但当孩子遇到老师或家长,向他们问好时,我们并没有回礼,只是点头或者“嗯”一声,这样一来,孩子也就逐渐减少了问好的次数。见面时也只是用礼节性的微笑代替了“老师好!”等问候语。作为老师,遇到学生时,可以主动向学生问好,一句简单的“你好!”或者“××同学,你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细节四:有时老师会安排学生帮助老师整理办公桌、打扫办公室卫生。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学生帮老师或家长完成某一件事时,我们不要吝啬地连声“谢谢”都不愿意说。抓住这一细节,学生会懂得当自己受到他人的帮助时,要心存感恩之情。
细节五:给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学校收取某些费用时学生忘记带钱,或是住校生生活费用完时,或是学生生病了,没有足够的药费时,老师可以主动地借钱给学生。学生会从中学到当他人有困难时,我要伸出援助之手。
细节六: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时,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完成每一次投篮、每一次射门……,而不是卖弄自己的技术。组织好每一次进攻和防守,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而不是独断、自私。
细节七:跑操或做操时,站到学生队伍中。规范的跑操动作、做操要领能感染身边的学生,学生会以你为榜样,从而学会一丝不苟。
细节八:组织学生踏青、春游、野炊等活动。一方面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野外生活,学会调节情绪;另一方面观察学生是否有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现象,使学生明白人是自然的人,处处都要热爱自然。
细节九:有时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会不顾学生的解释,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错误地批评学生。当我们冷静下来,发现错怪了学生时,要主动向学生道歉,使学生学会主动承认错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细节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集会时,要认真参与活动,该鼓掌时鼓掌,该严肃时严肃,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专心致志。升旗时,自己的行为表现也会对学生的祖国归属感形成教育。
[关键词] 高中生 礼仪教育 学校策略
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言之,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
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看,礼仪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节中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等内涵,与德育内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着广泛共通性,礼仪教育的作用、目的与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礼仪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过程中,彼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实。
一、礼仪常规教育制度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落实卫生、仪表、出勤、内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年级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自习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齐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观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总人数的57%。住校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和生活都相对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大对住校生的礼仪教育力度。
具体措施有:
1.根据学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条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评选条件和标准等十条》,对住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2.定期组织召开男、女生住校生大会,集中对男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吵闹、说脏话、赌博、酗酒、抽烟、向窗外乱扔杂物、不按时归宿、不按时休息、不及时做宿舍卫生等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对女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不按时休息,不自尊自爱,出现早恋现象进行及早引导和教育。
3.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反馈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形成学校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是礼仪教育的坚实保证。单就学校礼仪教育这一维度来说,形成强大的学校礼仪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首、班主任为主、学校管理服务机构为支撑、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礼仪教育合力。要形成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政治教师“五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切实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有:
1.开发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礼仪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值周总结、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秋季运动会、庆十.一歌咏比赛、各种纪念集会活动,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主题征文、书法、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礼仪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学礼仪、 懂礼仪,自觉用运礼仪。
2.正确处理好礼仪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实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纲》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落实礼仪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着不整、语言行为不文明、抽烟酗酒、沉溺网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殴、聚众抢劫、蓄意伤害人身安全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把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养成教育,全体学生要在文明习惯、社交礼仪、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勤俭自强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3、加强校园礼仪形象建设,树立“一中”良好礼仪风貌
(1)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学校校园要普遍挂有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展示牌;楼道内贴有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设有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经常宣传礼仪知识、教育动态、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师生的仪容仪表建设,要着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规范的学生,严格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大方,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审美性。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不抽烟,不喝酒,展现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程度,展现“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人生态度;通过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既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中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决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决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渗透礼仪教育既体现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目标,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礼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采用了即兴发挥,组织讨论、课前五分钟演讲、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大赛、征写文明礼仪演讲稿、上网查找下载张贴礼仪知识、主办墙报板报,评比文明学习园地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版)[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5]贝新臣.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6]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7]郭素红.对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8]姚丹萍.中学礼仪教育刻不容缓[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二、工作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先做人后成才”的宗旨,把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未来合格公民作为基础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文明礼仪和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努力达到“三做、四爱、四遵守”的德育要求。(“三做”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四爱”即爱校,爱家,爱祖国,爱人民。“四遵守”即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民道德,遵守国家法律。)
三、工作重点 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该年度的德育工作重点概括为“一中心、两教育、三治理”。“一中心”即培养师生公民道德意识为中心。公民道德意识包括环境保护意识、公共设施爱护意识、公共秩序遵守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文明交际意识等。“两教育”即坚持开展“福民小学生形象”教育,坚持开展十个“一百佳”的评比教育。“三治理”即坚持在教学楼、综合楼内开展治理“追、跑、喊、叫、挤”的活动;坚持在校内外开展治理“乱丢、乱吐、乱涂、乱画、乱刻、乱踩、乱攀”的活动;坚持开展治理“不文明语言、不规范行为”的活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建立德育网络。通过10个一百佳的评比形成班级特色,突出班级的特色。
四、具体工作与措施 1、 充分调动教育创新中心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团结创新、高效、尽职、尽心、尽情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团结合作、再上台阶。 2、 确立“民族精神代代传”为教育主题,围绕爱国篇、责任篇的内容有序地开展系列活动。 本学期我校进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教育含两部分内容:(1)爱国篇。 ① 夸夸我们的老师(第2周,周三)。 ② 多姿多彩迎国庆(第5周)。 ③ 国情知识竞赛。 ④ 国歌、队歌、校歌竞赛。
(2) 责任篇。 开展“做文明生、创规范班”活动。 1、“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进行进校门与师生、同学问好,着装、路队训练。2、“爱校园、爱班级”:整治乱丢、乱扔、乱涂、乱画现象。3、“课间纪律,我遵守”:整治课间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现象。 3、坚持德育课题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养成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目标细化,内容具体化、序列化,开展“做文明生、创规范班”活动,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如进校门和师生打招呼,放学路队、课间纪律、治理乱丢、乱扔现象等。 4、建立教育网页、发挥家校互联,师生互动、资源共赏的作用。 5、成立礼仪小导游培训班与小记者班结合起来,融礼仪和报道于一体。 6、创建潘天寿小学的特色: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潘天寿艺术学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并把廉政教育结合特色化教育,制定切实的科研课题,创建自己的德育特色。 7、 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信,导之以行,见之以范”的德育工作方法。 8、 充分利用广播站、板报校刊、宣传栏,发挥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 9、 严格大队部、值日老师、值日生的督促、检查,认真做好日常行为规范的班级评比工作,坚持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营造竞争氛围,实施班级值日评比方法。10、 坚持课堂渗透与主题队会相结合,挖掘思品课及其他学科的德育内涵,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让主题队会课活泼、丰富、高效。高、中、低年级各准备一节思品课,主题班(队)会公开课。 11、坚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尝试养成教育心理剖析研究。12、教育中心两周一例会,一月一小结。 13、围绕“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展一系列活动: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主题中队会等等。
五、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主动跟社区做好沟通工作,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建立“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在教育中的辅导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的家访工作,保质保量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求班主任做到每年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不少于三分之一,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六、改革评价制度,品尝成功喜悦 继续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丰富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活动中,我们将更注重过程、注重活动、注重评比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教育作用。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班级“成长的足迹”公布、学校学生才艺展示月三方面来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