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09:23: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交互设计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景观的设计就是人类历史中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这种发展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建筑的发展同样成为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这两者不能单独的存在,要处理好景观与建筑之间的交合及协调性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交互设计;景观;建筑
景观与建筑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是有机构成的。首先因为景观的设计是人类设计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所以在一个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同样也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一、 景观建筑的内容解析
1.当代对景观建筑的分析及定位
当代的一个建筑景观是一种新颖的建筑创造,这个特点主要是将景观整体融合至建筑的设计中,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所以,在当代的建筑景观中是包括有当代景观设计的系统当中的。当代的建筑景观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当代的建筑景观都无法离开一个特定且具体的环境,这些都是在所处的环境中,有着点景、观景、组景、限定空间等作用,是组成景观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显得建筑景观的设计在整个布局规划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当代的建筑景观是会受到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制约。
(2)当代的建筑景观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美化又或者是破坏的影响作用。
这就要从一个整体的环境的立体系统层对建筑景观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可帮助人们建立一个系统的环境观,通过对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立体层考虑。
2.当代建筑景观的重要性
当代建筑景观的一个特点就是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引导、启发及约束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当代的建筑环境的功能作用下,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当代建筑景观一定要强调作用的功能和单体及整体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每个单点间的联系。虽然在形式上、场地以及使用的材料的性质上有所差异都决定了当代的景观的不一样的空间想像,这些功能也都是依照于整个的空间组合所表现的,设计被分成空间及材料的构造,但设计的形态是一种精神的产生,当代的景观的设计化体现是人性要符合精神需求,结合单个个体与环境背景的认识来确定并实现当代建筑景观的功能与作用。这就要求当代的景观的功能要体现在外形与内在相统一的高度上。设计师如果缺少对形态形状的认识,没有对相关材料的了解,只凭着灵感或者直觉,是无法设计出好的造型的空间的存在形式。[1]
二、 建筑景观存在的问题
1.一味的模仿西方的设计,景观设计没有创意。因为西方的景观建筑的发展的历史相当久远,相对于国内而言更加的成熟。所以在国家的景观建筑设计之始就开始模仿并追求西方化,这样就会造成国内许多的建筑的景观形成了欧式或美式的建筑,而忽略了中国的特色。
2.景观设计的相同相式化。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带给了我们许多的便利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就是由于这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传播,人们的信息模仿也随之增多,一些精品的样板设计被更多的人们所运用,这就产生了许多相同相式化建筑的出现。
3.形式化的景观建筑。一些好的设计本身是非常完美的,但在真正的施工中,由于一些技术、利益、施工的条件等原因的影响,在现实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设计理念,将原有的景观与建筑的整合的思想所放弃,使设计与现实的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围墙化的景观设计。这种围墙的建造特点本身就是我国的建筑上的一大特色。从古代开始,这种围墙化的建筑形式就一直存在着。这种使用围墙将自身的建筑与的环境分隔开本身就是景观设计的一大问题所在。[2]
三、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的理念认识
1.组合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设计思维
在对景观与建筑之间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坚持景观与建筑之间设计的融合性。这种融合性的思想指的是局部与局部之间有着相互相依的关系。而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整体的思维是要从全方位考虑到景观与建筑之间的每一个元素。例如包括对建筑的形态构造、外部的环境、整体的形态和象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设计师不能只看到建筑或景观的单一方面,而是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及观察并计划着设计。建筑作为一个空间上的构造体系,是可以形成一个单独存在的,然而景观的设计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法规划出的一个整个或单体的范围,这个范围不同于砖或预制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明确且特定的空间,这种景观的设计是通过人的心理暗示和认识而形成的一种理解式的空间。所以总体看来,景观的形成空间是虚拟的,而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虚与实的结合正是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
2.对景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1)先入为主的是建筑。在我国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先建立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方式,特别是在成片的小区开发中。建筑先入为主的原则不是只考虑到了建筑的本身而忽视了其他的景观设计。其实这是依照从具体再到抽象的原则进行分析,考虑到了周边的环境或区域的环境的因素,在整合思想后提出的系统性的设计方向。这种设计的方向包括了统一的色彩、环境的布置、整体的风格,景观的设计建设等等。当一个建筑建成后,在整个区域当中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统一且协调,又可以起到美化和提升周围景观及环境的作用。当一个建筑群建立形成后,不单可以与群体外的环境空间相互依赖,也可以在群体的周围合成空间内环境一致与建筑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人们提到某一个建筑时,会以环境幽静、优雅来形容,这就表示着这个建筑在外形上美观大方,而且整个的空间美化造景也非常的让人感到舒服。
(2)建筑的后入方式。这种建筑的后入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区域之间镶嵌入新的一个建筑或对旧的建筑群体进行改造。这种过程不是新建设的区域的环境,而是在对原有的环境进行更加协调的处理,通过这种适应的调整达到环境共生的状态,新建设的或是改造建设的建筑也要对现有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可以主动或者是被动的提升美化环境的功能。
2.创造完整完美的建筑,需要完善建筑立面体的设计
(1)需要注意保持一个城市的规划的单独性,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规划部门要顶得住来自各行各业的行政上的大力,要全面而立体的考虑到一个城市在整体上的发展,对城市进行系统并有效的规划。
(2)解决一个建筑面新增加的物体给整个设计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高度而快速的发展,建筑在使用的功用方面也随之增大,建筑物的一些附着物增多。所以在建筑立体面的设计过程更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首先要对设计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其次是要要求建筑设计的美观;最后是要将建筑的方案建立在科学的建设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保证一个城市重点的开展区域的建筑水平及美化环境的功能。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在建筑上追求与景观相融合已是一个大的形式所在,我们要在面对各种难题的基础上,早时实现人们的这种追求景观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技术;融合;平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88-01
一、德国馆设计分析
(一)建筑设计
德国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展馆由四个展厅,多功能演示厅和辅助用房三个部分组成,辅助空间位于最底层用来作为餐厅、零售品店备用房等。多功能厅是一个倒圆锥形的空间,形成三个不规则的形状。钢架结构是整个场馆的主要构成结构,建筑的表面由两层结构组成,外面是一层网状膜材料,这层结构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在结构的内侧还有一层夹芯板,具有防水、保温及保护内部结构等功能。
(二)环境设计
悬空的建筑与辅助空间在德国馆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室外多功能广场。德国馆入口的坡形景区沿途有各种情境空间供人们欣赏,种植在展馆内的是一种特殊研制的亚洲品种青草,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会由绿色变成红色,从而形象地展示了季节的变迁。技术的使用使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存的设计目的得以实现。
(三)室内展厅设计
“海港”区有聚碳酸酯板材经过弯曲形成的三维立体“波浪”;“公园”区的顶部使用新型材料弯折而成,宛如花朵。“城市广场”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影院,挂着大块的不规则LED屏,闪着色彩斑斓的灯光,制造城市中现达且灯火辉煌的景象。动感隧道变现德国的快速交通,用各种新型技术所做成的材料来表现艺术的美轮美奂的形态。
(四)多媒体互动设计
“动力之源”,一个巨大的多媒体交互设计,在展厅中间有一个巨球,金属球外表安装有40万个发光管。物理学中球体摆动定律在此变的富有艺术性和创意性,只要金属球固定杆顶部基点轻微运动,便能使重达两吨左右的金属球摆动起来。德国馆中的多媒体交互设计不仅表明了艺术在技术的支撑中得到升华,而这更是德国未来发展经济的源泉。
(五)平面设计
在风景区的“迷宫”中,墙上隐蔽的地方印满各大品牌的标志,整个logo墙是一种巧妙的设计,使这种商业行为并不过于突兀,将商业融入了设计中。
(六)服装设计
德国馆运行团队选用了一种耐穿的特种涤纶纤维,这种生态循环纤维可以循环回收,重新作为纺织纤维来使用。它是由生态回收利用的原料制成,不仅持久耐穿,而且有力穿着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在使用之后可以降解。它一旦接触到相应的细菌环境,便会被完全地分解掉。
二、现代设计中艺术技术商业融合的方法
整个德国馆设计无论是在外在内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艺术商业技术的高度融合。艺术在更多时候与技术的展示方式息息相关,同时在不同领域其体现的方式和融合度也有所偏重,通过对德国馆的设计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设计时艺术技术商业融合的方法。
(一)寻找平衡点与共通点
艺术技术商业在进行现代设计时必定会有共通点,这个共通点就是使它们融合的关键,是设计得以实施的关键。在德国馆的外观设计时,为了体现现代城市的和谐的设计理念,在不规则中寻找和谐,不规则的形状需要稳定结构的支撑和使用坚固的材料。为了符合可再生设计,使用先进技术的透明膜既减少太阳的照射,又起到照明的作用。“海港”区中为了营造氛围的波浪的材料的使用;“公园”区中墙顶悬挂的花瓣的材料的使用,都是使用了其艺术与技术上的共通性。
(二)在找到平衡点的同时又要看到着重点
在设计中艺术技术商业必定会有融合,究竟在设计中的着重点是用于商业还是艺术还是更多的为了技术的展示,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国馆中“创新工厂”的场景设计目的是为了强调该区域的新型材料的技术与产品。“动力之源”的多媒体互动设计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德国先进的技术。这就关系到设计的定性问题,着重点不同,导致着这样的设计更偏重技术性艺术性还是商业性。
三、结论
艺术赋予技术内涵,技术是艺术的基础,商业为技术提供平台开发,而技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仔细分析世博会德国馆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多媒体互动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发现艺术技术与商业之间的融合现象始终贯穿于德国馆的设计中,同时总结出在现代设计中艺术技术与商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需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平衡性与共通性,这是考虑到设计的可实施性;在找到平衡点的同时又要看到着重点,这是对设计的特性的考虑。
关键词:图像处理;界面设计;界面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所谓图像处理软件,就是对数码照片进行分析、修复或者美化的处理软件的总称。图像处理软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专业图像处理的垄断,从而使照片处理在普通人群中普及。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很多,它们各有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 图像处理软件界面特征介绍
1.1 使用的普遍性
Photoshop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为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图像处理的功能,但是其定位为专业性的图像处理软件,虽然功能很强大,但是操作很有难度,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很难使用它处理图片。而现在因为计算机的使用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自己处理图片,因此,专业性的图像处理软件对于普通用户,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针对没有专业图像处理知识的人设计出方便操作、界面友好的图像处理软件。
1.2 展示窗口的特殊性
与其它软件的窗体相比,图像处理软件的窗体在设计时应较为宽敞。这是由于以下原因所限制:首先,是由于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所决定,图像处理软件内具有很多的工具调板和菜单命令;其次,为了更好的满足照片处理的特性,宽敞的窗体能够很好的显示所要处理的照片的细节内容,以便对照片进行细致的处理和更好的观察处理后的效果;最后,在处理照片时,通常需要同时对多个文件进行编辑,所以,图像处理窗口需要能够满足同时展示多个窗口的需求。在有限的空间中,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必须尽可能的表现出所必须的界面元素,同时还应归纳和收起不必要同时出现的界面元素,并且这些元素还应当便于用户操作,在视觉上具有审美的功能,在必要时,还能够对其进行隐藏和伸缩,方便用户的识别和选用。
1.3 导航方式多样性
人们在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时,需要的功能较多,比如,对图片中的人物进行美容、改变图片中的场景、在必要的地方加一些文字等,其处理范围较为广泛,这些功能呈现在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中时,需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归纳和分类,以便用户使用。一般的软件的导航都设计在软件的顶端,而由于图像处理软件的特殊性,其导航往往要设计在软件界面的周围,从而可以把界面中部的空间腾出来,能够更为便利地进行图片预览和处理。
2 主流的图像处理软件界面设计分析
在图像处理领域,国内外都有相关的处理软件,国外较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 Adobe Photoshop、ACDSee,还有Picasa等,国内也相继研发出一些功能较好的图像处理软件,如iSee、光影魔术手、彩影、美图秀秀等。这些图像处理软件各有优势和不足。下面主要从这些软件的界面设计的功能架构、交互设计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1 功能架构分析
在进行图像软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必须了解到所要生产的产品的主要用户群,然后在对产品进行定位,从而再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架构和操作的难易性。当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用户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种:专业摄影师、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者和大众用户。而Adobe Photoshop、彩影等是面向Web设计者、图像设计师、专业摄影师等专业人士所使用的图像处理软件,而面向大众的图像处理软件是ACDSee、Picasa、iSee、彩影、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
2.2 交互设计分析
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中,鼠标滚轮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且其功能基本相似,主要用于对所处理图像进行缩放显示、图像切换等。而图像缩放是鼠标滚轮的最主要的功能。而鼠标滚轮的缩放在彩影、光影魔术手以及美图秀秀软件中使用时,经常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在其它几种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设计中,则很好的处理了鼠标滚轮对图像的缩放这个问题,操作简单、方便。
有些时候在对图片进行处理前,需要对图片进行相应的设置。一些效果需要点击功能菜单,在弹出的窗体中进行设置。例如,在美图秀秀中,如果对图像进行“局部马赛克”的设置,其采用的也是弹出窗体的方式,进行参数设定,但是它能够实时的浏览图像的变化效果,根据变化效果,用户很容易可以对图片参数进行设定,方便操作。而彩影软件在处理图像时,不需要弹出窗体,直接在主窗体中完成参数的设定和图像的处理,设定完成后,可以看到处理后的效果,点击完成进行应用。而Photoshop 中对图像进行“色相/饱和度”设置,采用弹出窗体的形式,在弹出窗体中只能进行参数设置,效果变化只能在主窗体图像中显示,却无法在弹出窗口中查看当前图像的实时效果变化。
2.3 图像处理界面的菜单按钮设计分析
图像处理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菜单。菜单中包含着软件的所有功能。所以菜单中对各种处理功能的命名及其分类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程。
(1)菜单设计对比分析
下面对光影魔术手和美图秀秀两种图像处理软件界面设计中的菜单设计进行分析。在光影魔术手中,其菜单既要是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对菜单的命名也是根据其功能,并且对菜单的名称进行简单的描述,从而方便大众用户对其操作使用。而美图秀秀则是从用户的角度根据操作目的对菜单进行命名,比较易懂。两者菜单的设计对比,美图秀秀的菜单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二级菜单的选项,对与大众用户来讲,更易于了解和使用,可以使用户能够方便的查看其功能并使用。
(2)对话框设计分析
在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中,对话框的作用是对图像进行单独处理和提供各种功能设置。Photoshop、光影还是美图等在对图像需要单独操作或者进行编辑时都会出现二级界面。在Photoshop中,设置色彩平衡参数时是在对话框中完成,而其设置后的效果则是在主体窗口中显示。而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则是将当前图像设置参数后的效果也在对话框中显示,而主体窗口中的图像则显示的是未处理的图像,这样则方便用户对比处理前和处理后图像的效果变化,有助于专心处理当前的工作,其缺点是在对话框中无法对图像进行缩放。
(3)窗体布局分析
图像处理软件的窗体布局会留给用户很深的印象。一个合理的窗体布局,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审美功能,还应当很友好、方便操作。而光影魔术手和美图秀秀这两者的窗体布局就存在一定的差别。
光影魔术手中的菜单及常用工具在软件界面的上方,选项板在界面的右方,界面的左边和中间的区域是展示和处理图像的地方,选项板也可以进行收缩或者展开,方便用户对所处理的图像进行缩放。而美图秀秀则是把菜单和选项板设置在界面的左、右、上三边区域,中间区域作为展示图像的地方,且菜单和选项板不能进行收缩。
3 总结
通过对一些特殊的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设计的分析,可以知道图像处理软件产品根据其客户定位不同,界面设计也存在相应的差别。定位于专业图像处理的软件的界面由于其功能更复杂,界面的设计更加专业,普通用户难以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而定位于大众用户的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更友好,操作更方便,适合普通用户对图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天科.以人为本的人机界面设计思想[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5(12):201-204.
[2]颜声远,李庆芬,贺鹏等.软件用户界面的综合评价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5(4):90-93.
关键词:互动媒体 西方经济学 教学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44-02
一、前言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其作为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十分庞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无味、中途放弃甚至厌学等普遍性教学问题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突出性题。在此形势下,不断提高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探索一种既符合时展规律又符合师生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媒体技术也深入、广泛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使用。但是,这种深度教学一般只在高校的PPT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此定位不准确及设计制作突出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使PPT教学媒体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互联网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全面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枯燥、知识理论复杂、学生互动参与程度低等特点,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需要立足于高校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成长规律,采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二、互动媒体下的教学优势分析
其实,互动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文字母“Multimedia”,即多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课堂教学逐步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媒体的本质属性就是信息的友好交互及不同交互对象之间的信息展示,通过远程技术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管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及网络化和信息化,但是在信息的双向交互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单方在传递信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所以,面对主流形势下的信息沟通与人机交互实践,要想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双向信息交流中发挥最充分的作用,必须通过“人”这一最核心的交互主体,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使教学媒介服务于教学过程,还要使教学对象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而互动媒体下的研讨式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具体的科学教学交互活动安排,从而使师生充分利用数据互动媒体设备与信息资源,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从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目的来看,其已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及单向性教学模式,使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整体设计方法主要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对教学总体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而结合相关的教学课题去设计所需要及必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此交互设计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全面熟悉所有教学流程,因此使教学的任务更加明确,使教学的目的指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教学实践环节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预设,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课堂教学群体之间的经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同时为共同制动教学目标、计划及优化教学流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如下图为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案总体设计构架: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媒介设计
交互学习中核心是师生,基础是媒介。因此,交互媒介工具设计需要进一步明确师生之间应该使用哪一种互动媒体及哪一种课堂教学的信息展示工具更为合适,同时要结合教学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工具及行为管理评价工具。信息展示工具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能够以恰当的身份及方式去接触和介入、加工、甚至内化教学信息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沟通工具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意识,使之能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始终,从而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体系。这就要求在互动媒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具体的信息通信工具及信息共享工具和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需要科学选择教学管理评价工具,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能够对互动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评价,从中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调整。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目标内容、支撑内容、交互规则等进行科学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互动媒体下的交互内容设计,首先需要学习者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从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与信息,并逐步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设计者而言,首先需要对交互性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类型、学习资源具体来源及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进行科学归类总结,以此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设计相关的支撑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自我独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建议。除此之外,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活动进行风险控制评估,并提供相关的可供参考借鉴的(包括行动操作手册以及教学互动方案指南在内的)交互规格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评促教。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设计是重点。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核心依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学生的的学习认知能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及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情感交流态度的变化记录等。在互动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处于同一个教学维度中,因此互动媒体可发挥其良好的交互性作用,这种多维性的交互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互,甚至是学生与互动媒体之间的交互等,从而构建一个基于“人――机――人”的信息交互传播链条。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主要是基于不同学习差异个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探索实践方式。基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安排,可使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交互及竞争交互,甚至可在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角色的深度交互等。因此,从上述师生交互模式设计分析中可知,其实质上是一种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模式,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从设计目的来看,其本质上是不同学习主体之间,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达成共同学习意愿,从而通过小组角色互换、研讨甚至争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基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教学设计,有助于不同学习团队之间进行沟通、展示和汇报。从而以差异为前提、以个性为核心、以共性为目标,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成统一的学习共识。
四、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讨式教学法
基于上述互动分析,本文为了设计一种更加契合互动性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构建的一种基于师生之间共同交互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讨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的学习局面,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及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其具有互动性及探究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按照以下策略科学实施。
(一)优化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尽可能避免教师自发性及盲目性等不切实际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出现,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三备”,备学生、备主题及备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既往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习过与西方经济学相关联的课程,同时明确其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在此过程中还需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主动独立去图书馆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从而提炼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或纸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针对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在确定教学研讨的课堂主题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不同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及纵向联系,从而使网络平台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教师要合理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参考书目。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师指定的西方经济学课外读本或者杂质、媒体、APP甚至财经类公共账号等,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及知R迁移能力、显示问题分析能力和海量信息检索和识别能力等。在研讨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路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及比较和借鉴等方式,加强生活实际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在此信息检索与利用过程中,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微信、博客及校园论坛,还有网络平台中的各大门户网站、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等都要尽可能成为延伸学生学习链条的新领域,但教师需给出学生具体的参考意见,以免学生盲目学习。
(二)重视过程的考核导向
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不愿将日常研讨性教学的学习情况纳入课程的最终绩效考核中。因此,导致学生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存在。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考核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使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及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纳入到教学质量考评过程中。与传统的终期教学考评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教师可于互动媒体平台中设置各个环节的考核日期截止时间,从而督促学生强化自我考评意识。
(三)重视软硬件的投入
如前所述,研讨式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研讨式教学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小班教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展开更加频繁的交流。对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互动媒体为核心,充分完善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从而加大对高校文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平衡硬件设施及互动媒体资源设备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数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与教师及教学设备进行友好交互,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 杨建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 吕指臣,刘贞,朱开伟,蒲刚清,郭伟.基于云平台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5)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5] 冯梅,史开国.案例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是用生命来感知事实,感悟生命;体验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到真实存在性,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亲身经历的生命历程。“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
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对其定义为: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五个层次概括了人的各种需求。该理论把人的各种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如图1),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这五个需求层次是逐层增高的。当社会不断发展,需求也在逐步提高,直至人的需求高级阶段――自我需求,产品设计也是在人的需求过程中不断发展,在这五个层次上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带给人更高的设计体验。
人是产品体验的主体,体验是人经历的一个身体和心理感受过程。产品在设计中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独特的体验过程和体验方式,使人与产品建立良好的沟通,不仅使产品能够满足其使用功能,更应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使产品的富有人情味,更具人性化等。例如当前流行的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他们本来都不是全新的品类,但是,苹果采用的是客户体验升级模式,更简洁的设计、更友好的用户界面、更方便的使用场景、更为高雅的外观和更为舒适尊贵的持有感等等―这些构成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正是这种客户体验基于卓越设计的产品之上,带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独特购物体验,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产品体验的重要性。如何使产品有更好的设计体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使产品的体验品牌化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并且,品牌是无国籍的。品牌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丰富产品的类别。品牌便于使用者辨认、识别、选购商品,促进产品的改良和开发。
品牌化是赋予产品和服务有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对应的消费者的不同的情感需求,一种内心需求的情感价值,产品的品牌化是创造独特的个性,使自己与众不同。它不仅包括企业所设定的商业名称、文字、符号、图案等要素,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品牌价值。强调的是一种独特品牌体验,通过消费者的认同,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信任、个性的情感体验关系。
一个品牌要吸引消费者,就需要强调个性化,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塑造。人们则通过购买产品和使用,对品牌进行认知和认同,形成消费经验和对品牌的忠诚,让产品在用户心中形成美好的回忆。品牌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对产品的进行人性化设计,让人体验到产品的不同特性、文化和设计理念,使消费者按照自身的爱好、个性和认知来选择产品,从而达到产品的品牌体验过程。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价值感将越来越低,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关注品牌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吸引人们主动参与,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品牌体验,从而体现其品牌价值。如宝马汽车,清晰的线条和特有标志的双肾形进气罩,体现了力量与动感,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使人们对其品牌认知更加准确和深刻,带来的是产品独特的品牌体验。
使产品的体验感知化
为了使产品更有体验价值,可以在其中加入更有感触的要素,这样能增加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加愉悦的感知。通过突出任何一种产品的感官特征,使其更容易被感知。例如出版商用各种纸张来表现不同的触觉刺激,有磨砂的纸面,有发光膜的,有摸起来凹凸不平的,有立体的页面的,又有一张页面上少一块面积的,这样大大丰富了书籍、杂志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要,提高了不同年龄层人群的购书乐趣。(如图1)
使产品的体验丰富化
产品的体验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吸引使用者,除了能满足他固有的功能和条件外,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尝试。在产品中加入丰富的参与环节,使产品不再只有单一的功能,而更具体验性。比如同样是手机,刚刚出现手机的时候只是能够通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的需求的提高,现在的手机已经具备更多的功能,比如收发短信、游戏、手机钱包等功能,极大丰富了产品的体验性,未来的手机也将会具备更多的功能和体验。而在部分休闲产品的设计中,除了增加一些功能外,还增加了一些情趣的设计,丰富了产品的体验性,使产品的体验更具激情,更加深刻。如图的创意文具盒,在造型、色彩和材质上做了调整,往日规格统一,形态相似的文具盒转变成可爱又功能多样产品,使用这些创意文具的基本功能时,也享受着创意文具带来的乐趣。在情感上更加让人乐于接受,让人易于体验它。(如图2)
使产品的体验主题化
“主题”这一概念来源于文艺创作,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具备鲜明的主题,且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结构组合、语言锤炼都应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在商业领域,主题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 构思一个良好定义的主题,营造一个“舞台”上的剧情,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时间和事物的体验,彻底改变人们对现实的感觉。
以前的产品都会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在顾客之外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才是体验的本质。让产品活起来,使其主题化,这样当使用的过程完成以后,体验的价值仍然持续。一个有主题的产品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如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文化等。如迪士尼主题乐园,美国所有的迪士尼乐园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由8个主题园区构成,借助银幕上人们熟悉的卡通形象,通过实景的模拟,根据这些实景和卡通形象制作的玩具等具有主题的动漫衍生产品,不仅让小孩喜欢,也让很多大人流连忘返。还有东方侏罗纪之称的常州恐龙园,打造以恐龙为主题的公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游乐园的气氛,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以恐龙为主题的设计产品,给每个去的人留下一个难忘的生活体验。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同样需要一个明确的主题,产品的各方面都应与主题相符、为主题服务,使消费者自然的融入到主题中来,获得明确、准确的角色体验。如大众的甲壳虫汽车,其外观漂亮,可爱,突出了运动性。多种颜色的选择,足以让许多女性消费者一见钟情。
主题是对消费者体验需求的精炼,是产品的个性的体现。主题化是产品设计的重要部分,一旦确定了主题,产品的特征都须符合这种主题,通过营造环境气氛,借助形、色、材质等多方面手段来强化主题,给使用者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效果。
使产品的体验交互化
当我们使用产品的过程,是与它们在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可以认为是一种交互体验。体验源于交互,源于人与物的“交流”,交互形式愈多,体验和情感也愈丰富。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如何让产品易用,获得良好的交互,与使用者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设计的产品能否达到用户的需求目标,是衡量产品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在产品的交互设计当中,主要的目标是优化人与产品之间交互的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尽可能足用户的期望并提高产品的交互性,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觉轻松、舒适和便利,并且能从使用中获得相互交流的愉悦。如摩托罗拉的V70手机,当这款手机出现时,超越了传统手机的样式,采用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旋转操作的独特性与人产生良好的交流。因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品的造型结构,还要考虑界面上的可操作性,通过人机界面的优化,产生良好的交互性,同时也可设置人与产品的相互信息提示,以便使用者更加明确的认知产品的功能和操作,从而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好的交互设计,能提高用户与产品互动,提高产品的体验性,使人在愉快、有趣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等。Monocomplex设计的沙滩椅使用非常便捷,它们就像图钉一样,有着尖尖的腿,只需将其按压进沙滩中即可固定,椅子侧面的手柄也能使用户不费吹飞之力将其拔出。重量轻,移动方便,中心的圆孔也方便将椅子堆叠在一起。可以让使用者简单的操作,按自己的想法组装所需的状态,达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统一关系。(如图3)
结语
关键词:设计评述;银行标志;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的形象大多是简练、概括的,它是一种具有沟通与传播功能的象征性符号,能与人们进行精神、情感沟通。不仅与国家、企业、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信息爆炸”“颜值消费”时代,随着人们审美习惯、社会需求的改变,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国内银行标志设计简析
一个优秀的银行标志应当具有强识别性和易于记忆的特性,能向人们清晰、直观地传达自身的经营理念、特征等核心内容。下面通过我国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国有银行标志,对它们的设计内涵、特点进行分析。中国银行标志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面世之时就令世人为之震惊、赞叹,标志由最简洁、基本的圆形和方形组成,象征我国古代钱币形象,极符合银行本身的性质和形象,其中更蕴含“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并且这种设计思想对国内其他银行的标志设计影响深远。中国银行标志正中,是“中国”,是“中国结”,是能引起国人共鸣的伟大爱国情怀,标志颜色以红白结合,衬以“中国银行”黑色书法字体,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标志立意明确,形象直观,当中运用的元素既具备中华民族特色所带给人们的古朴感,简化的图形又使其不失现代化和国际化气息。中国建设银行行标的设计以古钱币为原型,明确了其银行属性。图形提取“China”和“Construction”两个单词首字母,通过重叠的设计手法形成立体效果,寓意积累为建设之本。此外,标志外部圆形不再封闭,留有想象空间,是企业与国内、与世界的互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观念之间的互融。行标采用给人以理性、文明感受的海蓝色,寓意中国建设银行对人才和资金的包容性就像大海一样。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形象由古代铜钱形象演变而来,圆形方孔,体现了金融行业特征,并借此表达“方圆的规矩”这一哲理。标志的中心的“工”字图形从中间断开,符合对称与平衡的形式美感,以断带续、既分又合,两者相互强化,相互作用,借此比喻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行标对设计手法的巧妙应用,使标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赋予标志传统与现代之美。中国农业银行则选择了象征农业的麦穗,和象征金融经济的钱币两者结合形成行标。麦穗中部巧妙地形成一个“田”字,阴纹明显形成一个人民币符号,将“农业”和“银行”两个关键词进行了很好的结合,突出其特征。整个图形从圆形正上方开口,正是麦穗芒刺所朝的方向,寓意中国农业银行的事业日益突破更高层次和健康、蓬勃的发展前景。同时,采用饱含生命力、永恒发展、包容的绿色,给人以安全、信赖、可靠的印象。四家银行的标志运用了现代构成的设计手法,让这些标志具有合适的空间比例、有序的黑白关系、形式严谨的艺术特色,同时提取核心设计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让各银行的特色、不同性质和服务特点得到彰显。
2国内银行标志设计思考
2.1开放设计思维。从几家银行的标志来看,以古代铜钱货币作为基本形无疑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共通点。设计师通过对图形内部元素的变换,造出了一个新标志。而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做法仍处于“使用中”,就像一个万能标志创作模板,这使得国内银行标志设计差异缩小,银行标志识别功能愈发模糊。向优秀的设计学习,在标志中注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肯定的。但要赋予标志恒久的生命力,除了兼顾民族文化,紧跟时代步伐外,更重要的是打破规矩,不断求新。放眼国外银行标志设计,可谓是五花八门,极具创意。具体如图1所展示的国外部分银行标志设计。图1国内设计师也不妨大胆想象,开放思维,跳出“天圆地方”这一设计公式,尝试设计出更具人情味,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标志。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兼容并包,吸收国外优秀的经验成果,融入中国千年文化精髓,形成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2.2优化设计内容。基于当前银行标志设计的雷同特点,可以尝试从多方面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增强自身特色。(1)丰富银行标志设计内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市场竞争激烈,事物转瞬即逝,只有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经典、新颖的设计才能让人为之驻足。这要求我们的设计与时代同步,对标志进行调整优化。就像可口可乐的标志,一直沿用鲁宾逊设计“Coca-Cola”字样作为标志的重要部分,线条流畅、飘逸、自由,呈现出优雅的动态之美。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公司,发展至今,不同时期的可口可乐标志会有不同的变化,并为人们带来视觉上或心理上不一样的感受。国内银行标志设计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标志设计优化方法,在不同时代,适应时展潮流,融合新的设计思潮,对银行标志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尝试,如当下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或渐变色、装饰图形、立体空间感、阴影效果等在标志中的应用,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化需求驱动设计,表现出独特、新颖的设计风格。(2)创新银行标志动态效果。在全网络、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完全和互联网脱离关系。许多行业,包括各类银行也顺势而为推出了各自的银行APP等。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对于标志的应用仍处于传统二维平面之上的静态效果,而在当前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领域发展迅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标志在动画特效上投入心思,出现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动态设计,而在国外这已是普遍现象。因此,银行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动态展示效果,为自身注入活力。
3结语
通过对国内各大银行标志设计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中国银行标志设计的几大特点和缺陷。以小见大,不仅国内的银行标志设计,在其他行业的标志设计中也同样存在标志形象大同小异的情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国的设计一直“在路上”,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快设计思维转变,努力创造一个属于中国设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朱恬.国内银行标志设计批评[J].中国包装工业,2003.
[3]刘思琴.标志设计的多样统一——银行标志设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
【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采用的二维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所以如何才能够将丰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灌输到建筑结构设计中,使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可以更加直观、便捷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而BIM技术不仅可以确保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质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设计的效率。因此,对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BIM技术
1.1 BIM技术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缩写,其实际上是数字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所谓的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借助计算机这个结构设计平台,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软件来模拟建筑结构三维模型,从而可以实现从二维模型设计向三维模型设计方向过渡,同时借助数字化的技术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丰富的结构设计信息数据,所以可以更好地反映建筑的专业化和集合信息,也可以对于那些建筑结构设计中非构件对象的运动和空间行为等信息进行描述。另外,通过BIM技术中的各种专业软件,可以实现建筑内部各构件和系统之间参数信息的关联性,并且可以使相关的设计人员借助可视化互动平台来便捷地进行分析、设计和修改,从而可以确保结构分析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简言之,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建筑正式开始建造前,先在计算机设计平台上进行相关建筑的提前设计和优化,接着再将相应的结构设计结果反映到建筑结构施工中来,这种协同化、可视化的交互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1.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优点
正如上述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彻底打破传统二维模型设计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结构设计平台,可以使结构设计人员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以三维设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可以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而就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具体优点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载体,其富有丰富、完整的设计模型,可以充分体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部分,真实体现建筑结构的真实情景;其次,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建筑设计不够深入的问题,其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模拟,所以可以使设计人员直观把握建筑结构的各个尺寸,以便更深入地分析建筑的空间结构。另外,BIM技术可以代替建筑图纸而以虚拟的建筑形式展示给学生,所以有利于避免图纸所存在的结构设计不全面的问题。因此,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结构分析和设计质量非常好。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 模型建立
BIM技术可以将建筑中各个结构以虚拟的三维实体模型真实地还原出来,这主要借助于模型构建软件平台上所收录的各种构件库。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BIM技术设计手段彻底打破了CAD技术所存在的平面绘图限制,可以以形象直观地三维建筑模型来展现建筑整体结构与其各建筑构件间的联系性。另外,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借助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借助动态可视化技术来动态展现建筑中各个结构的实际物理变化和力学特性,从而可以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借助BIM技术来快速、准确地发现和修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2.2 参数化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关的结构设计软件来将建筑的整个结构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并且该建筑所形成的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共享性,所以参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各方均可以共享这些建筑结构信息和数据。通常而言,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致使建筑结构工程人员错误地将那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次要设计阶段作为了结构设计的重点,所以这种本末倒置的设计理念和思想极大制约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参数化设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借助参数化的三维实体模型构建来将建筑工程中实际的梁柱等构件以点、线、面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建筑中的各个结构构件也包含了材料、几何和逻辑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参数化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2.3 设计过程优化
与传统的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相比,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流程方面上进行了良好地优化处理。通常而言,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BIM数据库中导出相应建筑的几何信息、设计建筑结构方案、优化结构设计方案、初步选择结构设计和布置的情况、建立初步的建筑结构分析模型、借助软件来分析建筑结构的特性、完成建筑工程各结构的截面设计、对设计完毕的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多专业的分析与评估以及输入相应的BIM数据库并绘制针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图。通过这种顺序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流程,可以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另外,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流程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各设计步骤的检查和审核强度,以确保设计的质量。
2.4 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难点
虽然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系列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问题,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当前我国针对BIM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所以BIM技术传递的过程中,BIM相关方面的规范以及计算机操作软件的协调性之间具有衔接性不足的问题。其次,法律责任问题主要体现在该技术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比如模型建立与传统建筑设计内容之间具有差异性,并且BIM各方的修改权限所引发的质量问题等等。再次,应用与交付问题。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BIM技术的设计标准和深度会有差别,同时分工内容也会各不相同,加之BIM技术当前还处于初期的推广阶段,所以BIM技术的传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BIM技术的文件存档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存档也会进一步增加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本,所以BIM技术的存档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而BIM技术的应用成本也比较高,对于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必须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来对这些人员进行专门性的技术培训,还需要进行软件的实时更新。因此,针对当前BIM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我们必须要加大对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力度,以不断提高BIM技术在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应用质量,并要尽量降低其应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总之,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技术,其以三维的参数设计的全新理念和方法为基础,极大地丰富了建筑设计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率性,同时也可以使建筑工程减少因工程返工或变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采取BIM技术,从而确保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龙辉元.BIM技术应用于结构设计的探讨与案例[J].土木建筑工工程信息技术,2013,2(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