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4 17:47: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动资产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流动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流动资产;财务管理

1.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

流动资产是能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持有的、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存人银行的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在商业信用条件下企业的延期收回和预先支付的款项,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等;存货,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物资,包括原材料、嫌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等;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其他投资,如各种短期债券、股票等。

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资金周转不灵,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合理配置流动资产需要量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降低财务负担。流动资产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做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加强经济核算,既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合理使用资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些企业在现金充足时,没有有利的投资方式,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有些企业却没有计划盲目地使用资金,导致企业危机。大量持有现金,加大了现金使用机会成本。现金的“坐支”、“透支”严重,不但增加了结算风险与费用,而且影响企业的资信水平与会计核算质量。

2.2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困难

应收账款失控使某些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压力而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收益,使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在销售状况良好时,没有注意资金的回收,到周转不灵时,资金已难以回收。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加剧了企业的困境。

2.3存货管理成本过高

材料物资超储、成品库存积压严重、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大,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存货跟不上生产与销售的节奏,造成缺货成本。存货保管不力,没有完善的管理手段,造成出问题时无法核对,资产损失严重。

3.改进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

3.1货币资金管理策略

定期编制现金预算,编制现金预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事先掌握现金流动的信息,搞好资金调度;事先获得企业是否潜伏着现金短缺的风险,将被动应付改变为主动防范;发现企业资金的潜力所在。

一是,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二是,制定严格的收支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一般的开支由职能部门审批即可;对于较大的资金支出,如投资等,则要由董事会、经理及财务部门、家族制企业也要由各股东和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商定;三是,严肃财经纪律、杜绝账外资金。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一切资金的收支必须交财务部门人账,坚决杜绝“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确保资金管理的完整统一;四是,实行钱账分管,明确责任。严格遵守现金收支规定,不得滥用现金;坚持查库制度,每天核对库存现金,每月核对银行存款,保证账账、账实相符;五是,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结存数量的合理性、收支项目的合法性和支出项目的节约性,有变动时应对预算进行修改。

3.2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策略

加强对客户信用管理,制定信用政策。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调查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等,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将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建立应收、预付账款催收责任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积极催收,对故意拖欠不还的单位,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手段进行清理。对于经确认已构成坏账的应收、预付款,按规定及时列销,不长期挂账。

正确核算应收、预付款。企业在发生应收、预付款时,要坚决按规定核算。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合同的,要明确收款方式,防止收款时相互扯皮和不正常挂账现象的出现。

编制账龄分析表,认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掌握应收账款的存量、增量以及成为坏账的可能性等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3存货管理策略

建立存货控制制度。根据各种存货的耗用或销售情况确定存货合理库存量及最低库存量。通常采用ABC分类法确定最佳的存货持有量。

进行采购控制。当存货低于最低库存量时,仓库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订单确定订购多少货物、订购对象、订购什么货物、采购时间、采购方式、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结算方式等。

把好采购关。进行采购时必须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的质量、价格、购货地点和运输方式等内容,并建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库,采取货比三家的办法,使企业购入的存货物美价廉。同时要按预先制定的计划采购,提倡经济采购批量。

把好验收关。仓库部门在验收人库时,要根据采购合同或送货清单验收,并根据实际人库的货物登记入账。

制定存货保管制度。仓库部门对存货的保管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水、防火、防虫、保持清洁。定期盘点货物,及时对存货的盘盈、盘亏做出相应的处理,保证账卡物三者相符。还要经常对呆滞积压物资进行清理。

领用与发出控制。建立领发料制度,对领用较大而频繁的存货,在制度上严格控制等等。业务员根据客户下的采购订单,出具送货单交与仓库部门进行备货。仓库部门根据送货单出货,保证出货正确率与出货速度。

盘点与处置控制。建立盘查制度,对盘盈、盘亏及时进行处理。不定期地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资产负债表日,若有证据证明存货成本低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则应以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结论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其市场定位合理、领导者有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强化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部管理,提高竟争能力。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能否有效合理地管理流动资产、控制流动资产的占用、监督流动资产的使用是节约资金、加速资产周转的前提,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取收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钟于凤.关于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经贸,2009,(22).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最活跃的资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和重视的是“轻资产”的管理,即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企业得以运行顺畅的大动脉,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利润,反之,流动资产不足,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的流动资金需要量应当是既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又无积压和浪费。因此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越来越凸显重要和受到企业家的青睐。

2.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

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因此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进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越高。同时流动资产只有快速转换为现金,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才能及时偿还债务。

二、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错误观点

这种观点很偏颇,原因在于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该持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要做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资源的支持,而我们则努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

(2)闲置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保持适度的货币资金,提高闲置资金利用率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及时偿还债务的前提,同时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又是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周转率的条件之一。如何保持合理适度的货币资金,如何实现收入以货币资金形式回笼,如何加快货币资金周转率,进而加快企业周转速度,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如何通过资金收支的预测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提高企业偿还能力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突出的问题。

(3)未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

目前,人们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实际上是现金短缺。现金不足,会影响企业的业务进展,严重者还会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企业从开出支票以及商业汇票,到收款人将其存入银行或办理解付之前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此阶段称之为现金浮游量。在此期间,尽管企业开出了支票和商业汇票,却仍可以动用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的这笔钱。而许多企业未考虑到这点,任其待在账户上,错过了资金使用的良机。

2.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收账款过多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一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方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换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是无价值的。过多的应收账款,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为了克服现金流量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使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另一方面,其坏账准备的计提将使企业负担的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往往预示着业绩风险。

(2)客户信用政策恰当与否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是满足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之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同样条件下赊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会大于现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因为顾客从赊销中可以得到好处,出于此种情形的考虑,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招揽顾客,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其性质是一种商业信用。由于应收账款既可以增加收入,进而增加企业的盈利,但同时也会增加坏账成本及资金占用成本、收账成本。

(3)缺乏对账机制,会计系统控制薄弱

民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对账机制,导致账面数与实际数有差异,长期挂账。未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加之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对应收账款进行常态化管理。即使客户信用变差,也不能及时察觉异常。

(4)未建立应收账款回收的相关人员责任制

客户质量是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单位未将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建立专人负责制,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只将销售收入纳入考核范围,未考虑回款率和回款周期。

(5)信用政策不合理,坏账风险加大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政策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风险承受度的一个基本判定标准。信用政策的标准严格,可使企业遭受坏账的损失减小,但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信用政策的标准过宽,可能利于扩大销售,但增加坏账损失风险。可见,信用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收益与风险。

3.应收票据未视同货币资金进行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只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缺乏对应收票据常态性管理,没有将应收票据上升至货币资金等同看待。

4.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日常报销不及时。若一业务员借出大量费用,但不及时报销或归还,而财务部在发放此人的工资中扣除又会引起他的不满意,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情形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资金外流,甚至会导致赖账不还现象。

其次,某些应收款可能是借出后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产生收益不上账,这些成了滋生账内账或私设小金库的温床,长期不还还会造成纳税调整。

5.存货管理与业务部门脱节

(1)采购环节未实行公开招标

采购人员采购大宗存货只凭供应商关系的亲疏程度,未实行公开招标环节,致使原材料等物资质次价高,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2)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完全平行运行,财务失去管控作用

存货按管理模式分可分为单独设立仓储部门与财务与仓储部门交叉运行的方式。由于财务与库管平行运行,会导致财务失去监控的意义。存货的流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流,更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同时还反映了企业产品的畅销与否及是否能够跟上企业生产的进度。

(3)存货发出后未及时跟踪采购方销售结果

由于销售出库的库存商品积压变质甚至失效过期而发生销货退回。以某医药销售公司为例,该医药公司药品有有效期,业务员做成一笔销售后,即发货至对方仓库,而对方单位是医院,通过医生开具处方消化库存,发票开具及货款销售也与处方的开具与否直接关联,导致部分近效期药品随着时间推移而失效,最终导致医院退货,即使不退货,资金流随着物流转移至采购方,使得医药销售公司的资金都积压在了医院,这样一方面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存货的管理也会被医院牵着鼻子走,无法达到存货管理应有的效益。

三、完善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方案

1.货币资金管理对策

(1)加速应收款回笼,融资规模适度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错误观点,结合企业日常资金短缺的困难,应当积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笼,同时制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和方式,融资的规模取决于企业对资产负债率的敏感程度,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即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同时还应当关注现金收支计划,以合理预测未来现金需要量。

(2)控制现金持有规模,提高闲置现金利用率

现金持有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是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对于超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货币资金,应当进行理财规划,可以进行收益率较高的短期投资。

(3)适时利用现金浮游量,减少资金占用

在对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信用期内,可以将未到付款期的货币资金用于安排急需资金的项目,减少资金占用数额,环节企业资金压力。

2.加速应收账款回款率的方法

(1)运用考核手段

应当将应收账款回款率和回款周期同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实现业务与财务的高度融合。

(2)注重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增强坏账识别能力

密切关注分期或赊销业务,建立账龄分析表,对超过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的客户,应及时催促其及时还款,并根据账龄分析表调整客户的信用政策。

(3)盘活应收账款

有的应收账款期限较长,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加速,因此必要时可以将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贷款或资产证券化

(4)针对不同销售模式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

应当将企业的现销和赊销分开管理,并对赊销客户信用调查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加以研究,同时考虑现金折扣、销货退回、坏账损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信用政策增加的盈利和信用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赊销带来的盈利超过了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赊销。也因此,最佳赊销额应当是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大于这种政策的成本条件下,其盈利与成本之差最大的应收账款赊销额。

(5)强化前期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测评:①客户的财务报表,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②客户对其上游客户的付款记录,企业可以询问其他供应商询问他们同某客户的交往经验。③客户向本企业付款的历史记录。比如是否付清了前款以及付款周期的长短。④客户的银行资信等级也决定了采取何种信用政策。

3.应收票据的管理对策

(1)应收票据视同货币

针对应收票据管理松弛,货币化观念不强,我认为首先应当加强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应收票据货币化观念。

(2)重视会计系统对票据的监管

还应当重视台账的管理以及票据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应当能够盘活票据。对于未到期应收票据,既可以转付购货款,也可以申请银行贴现,这样也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补充企业的现金流。

4.加强其他应收款的控制、监督

(1)完善费用报销管理制度及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对于员工办理公务或出差借款,应当规定限定期内报销、还应规定前款未清者不得再次借款,对于拖欠借款者可以加收一定数额的利息在工资中扣除。还应定期清理员工往来款项。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2)树立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税法意识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敏感度,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对借出款项设立账外帐的领导进行监控,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会计法和税法拒绝为领导办理未经集体决策讨论的借款。

5.针对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平行运行

(1)实行公开招标、保持招标透明度

对于大宗物资应当建立公开招标制度,杜绝关系采购,对招标全过程进行公示,必要时还应当实行采购人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回避制度。

(2)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

物流的方向决定着资金流的方向,只有将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监管下,才能实现产量或销量保持同方向以及库存与生产的同步运转的顺利进行。还应当建立存货品种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畅销产品或积压产品,可以将财务与仓储部门结合起来考察绩效。重视存货盘点,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机制堵塞库存漏洞。

(3)跟踪销售结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医药销售企业的特殊性,应当建立近效期药品的预警机制,将药品的有效期做一个统计分析,并将数据提供给对方,以利于对方加大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力度。

参考文献:

[1]左蕾.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J].山西科技,2011.06:62-63.

篇(3)

财政部分别于2012年12月6日和12月19日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准则》)和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均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和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内容均进行了调整,其中:新增了对“非流动资产”的相关规定。

一、对于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范围的界定

《准则》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十一条又指出“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试行)》)中对于资产的分类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二者相比较,新规定中的事业单位非流定资产的范围相当于在原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一部分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再新增“在建工程”的内容。这部分资产的共同特点是:

(—)资产的比重大

在我国,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不进行或不主要进行有形产品的生产,因此,在其资产结构中存货等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就不会太大,而非流动性资产的金额就会相应较大。

(二)资产的流动性差

从这部分资产的名称上来看,既然被称为“非流动性资产”,那么,它们的变现能力就比较低,要么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要么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要么市场的参与度较低,这都决定了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有限。

(三)资产的核算复杂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参与市场活动,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半企业化了,很多新的业务活动都使事业单位非流动性资产的核算变得日趋复杂,比如:在经济活动中的“对价”方式,就是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件。

二、新制度中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特点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继续坚持加计法。

长期以来,加计法都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的核算方面,加计法就是在确认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支出的同时,做以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或者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这种加计法仍然被保留下来,这也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等其他会计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坚持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坚持收付实现制,旧制度规定:只是在经营性业务中可以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对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此次改革并没有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非流动性资产的确认环节,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收付作为确认收支及其金额的唯一标准。比如: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平时并不要求进行收益的计提,只有在收到利润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三)引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概念

《准则》和新《制度》引入了“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一般应当先记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年度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这种做法保证了事业单位报废资产在报批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反映,有利于正确衡量资产的实际金额。

另外,为配合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在净资产科目中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替代旧制度中的“事业基金”和“固定基金”等科目,实现了功能相近科目的整合。

(四)考虑了取得和处置环节的相关税费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在非流动性资产取得和处置环节发生的相关税费的处理,即: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也就是说,相关税费不再计人非流动性的成本中。

除此以外,《准则》和新《制度》仍然沿用历史成本法,即:坚持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三、对《准则》和新《制度》新增部分非流动资产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新增的部分包括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两部分。

(一)对长期投资的规定

原制度中并没有专门提及长期投资的核算问题,但是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投资期限延长、投资品增多,原有制度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将投资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并且,《准则》和新《制度》强调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长期投资的规定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按照取得阶段、持有阶段、到期或转让阶段进行划分。

1.取得阶段的处理

在长期投资的取得阶段,新制度按照投资品的形式进行了列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具体的核算方式见表1。

2.其他阶段

除了取得阶段外,事业单位长期投资还涉及持有阶段和转让阶段的处理,其基本方法见表2。

(二)在建工程的规定

在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都是由单独的基建会计来进行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只是在基建完成后,再按照固定资产来人账管理。《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纳入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范围,要求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支出都由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规定至少按月进行反映。

《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的核算分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两项。建筑工程的账务处理具体见表3。

相对于建筑工程,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需要进行设备安装的固定资产,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见表4。

四、对《准则》和新《制度》修订非流动资产部分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修订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

(一)固定资产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仍然很详细,最大的变化有两方面:首先,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其次,对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核算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少的处理等。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具体见表5。

《准则》和新《制度》并未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如果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处理见表6。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只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或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支出,其具体处理见表7。

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等情况,其处理具体见表8。

(二)无形资产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对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新制度从取得、摊销、后续支出和无形资产的减少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取得环节的核算具体见表9。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可以进行摊销,摊销的具体核算见表10。

篇(4)

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着多种的形式,并且有着不同资产自身的特点。

1.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问题是资产账实不符,很多资产已经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却没有体现,例如,通过捐赠取得的资产,及借助改造扩建增值的资产,这类资产也是企业的总体资产的组成部分,如果疏于管理,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企业业务比较繁忙,从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

2.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

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资产核算管理 现状 改革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范围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照流动性,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

二、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规定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的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另有规定除外,一般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应收及预付款项要按照实际发生额确认计量。

三、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现状

(一)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的核算中,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了一些更改和完善,符合当前财务工作的需要。但是,非流动资产的核算还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略低,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固定资产中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确认标准分别为1000元和1500元,但有些电脑耗材(如大打印机的硒鼓)就达到了1000元以上,如果按固定资产核算就不合理,不按固定资产核算金额还超过了确认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略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行业需求再细化,便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操作;会计核算工作有时滞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资产调入、报废、捐赠等入账、调账不及时的现象,因而不能时时反映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造成账实不符。

(二)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购置、保管、领用、报废等制度的缺失,导致资产丢失、损毁、租借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只停留在账面上;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不配合,执行力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所以说,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有的主管部门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工作调整时,离任审计不包括固定资产移交等相关工作,因而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事业单位内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也不设专人管理,容易形成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管理混乱的局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会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造成资产流失。

3.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不规范

基层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在被无常调拨、捐赠时,各部门缺乏沟通,存在不告知财会部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就被调出本单位的现象,客观上造成账实不符;还有个别单位在固定资产报废时,随意性比较大,不经审批就将固定资产转让或出售,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的单位清查盘点不及时,对长期闲置、损毁的资产不及时报废,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4.基层事业单位中资产核算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中已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多年,财务系统的软件也更换升级了几次,但始终缺乏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大部分事业单位已使用、正在使用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都是一个单独的板块,不能与财政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不能实现财政对事业单位资产时时监控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办公软件也缺少资产管理模块,所以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滞后。

四、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改革的建议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资产核算方面的建议

(1)根据物价水平,适时提高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明细,利于事业单位资产核算。

(2)在资产核算时,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为辅,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使用年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提取累计折旧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利于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3)加强对财会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管好用好事业单位资产的意识,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账,尤其要加强对财会人员责任心的培养,避免会计核算滞后现象的发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

(二)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议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制度内容要全面,包括资产购置、保管、领用、调配等,健全资产登记制度、保管制度、领用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上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账实相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其次,强化对资产的预算管理,避免资产购置的盲目性、攀比性,节约财政资金,避免浪费。

2.加强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基础工作

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重视此项工作,单位负责人要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把任期内资产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单位内部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管理,强化资产核算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使每个资产管理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工作人员约束机制,明确责任,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3.强化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规范化操作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做好定期盘点、清查工作,对损坏的及时维修,对需要报废的及时履行报废审批手续,避免因资产损毁影响单位正常工作,避免因报废不及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4.建立完整的财产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针对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状,首先要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内部局域网,实现单位内领导部门、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连接,保证各部门联系密切,以此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其次要创建与开发应用软件,既满足单位财务系统、财政预算编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连接,又具有管理、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按照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不断提升资产核算水平,同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核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杨爱莉.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

篇(6)

(一)学校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没有系统,没有章程,也没责权,分管不明确,(1)在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校基本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校长和总务说了算,无章可循,对固定资产的统计和采购都没有规范的操作,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规范的使用流程,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受损的程度。(2)学校的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使用人和登记借出的不是同一个人,这样如果出了问题,找责任人就比较麻烦,无法快速解决赔偿问题。(3)很多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员对账面上的资产存量不了解,账务人员也不清楚。现在一些大的企业每年或每半年就会对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有会计师进行对账、核账、销账,这样更有利于高层对公司基本状况的了解和制定发展策略。但是我们的学校很少对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有些小的学校可能从来都没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自身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都不是很清楚,这也将对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4)学校管理机制的管控不够完善,例如:现在基本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条件好的是由电子软件控制的,还有有些落后学校还是用人工统计,有些学生借书以后会不还,有的图书通过人情外借不还,大多数图书馆采取的措施就是以后不能再借书,但是对已经借出去的书没有强制要求归还,这样一来使图书馆受到损失。

(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制缺乏约束力,形成浪费

很多学校对自身学校固定资产的增设有些盲目,为了招生过分强调学校的硬件设施,但这些设施的使用很低,有些都是闲置的,学校很少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没有让固定资产发挥该有的作用,比较浪费。比如有些高校盲目扩大学校的占地面积,而学员的人数并未增加,绿化面积和操场大得离谱,很多教室和设备都是闲置的;还建造高档的体育馆,而这体育馆只有在学校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才使用,平时上课的时候基本用不到;还有很多教室都装有多媒体。随着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的创建,所有创建的地方学校配备了诸多实用的和不实用的资产,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在装,上级验收时从来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实际需要;还有学校在固定资产的报废上没有明确的章程,有些学校为了与时俱进,将有些还可以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很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基本由其他岗位的人兼职,或者由几人共同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在管理工作交接的时候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规章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际状况不符。

二、学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现状

第一,学校流动资产的管理现状。长期以来,学校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意识都比较淡薄,因此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校流动资产账目管理混乱。很多学校的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都有拖欠不接的情况,长期挂账不清,影响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导致学校资金周转困难。(2)学校流动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它没有完善的制度体制,各款项没有分门别类建档,导致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

第二,学校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现状。学校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型无形资产和非知识型无形资产。知识型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软件开发等。非知识型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学校的名称,知名度,荣誉等。长期以来我国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都不够重视,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忽视其作用。很多高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普遍都只重视研究,不重视应用,学术上的论文很多,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很少,不能够被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发挥作用,这样也使无形资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还有许多学校对无形资产部分投入很少,将主要资金都投在固定资产的增设方面,导致无形资产严重缩水,对无形资产的创造者的支持较少,阻碍无形资产的发展。而且现在学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措施比较薄弱,经常会泄密,导致学校无形资产流失。因此学校的无形资产管理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无法给学校带来效益,这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三、结语

篇(7)

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从事工程机械研发、生产、销售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市场领导品牌地位,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近期内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变现能力,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因此,短期偿债能力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即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运资本作为缓冲垫,以预防流动负债“穿透”流动资产。

从财务报表可知,本年公司营运资本为7,707,052,379.7 元,2012年营运资本为6,274,740,718.1 元,营运资本增加1,432,311,661.60 元,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稳定。从相对数看,本年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为52.55%,流动负债提供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的47.45%,即1元流动资产需要偿还0.4745元的流动负债;上年营运资本配置比率为43.06%,流动负债提供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的56.94%,即1元流动资产需要偿还0.5694元的流动负债,说明本年比上年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了。

(2)流动比率

从财务报表可知,本年公司流动比率为2.11,上年流动比率为1.76,流动比率有所提高,且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本年公司流动比率提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本年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有较大比重,且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本年比上年增长较快,表明公司闲置资金比较多,资金占用大,资金利用效果差,公司应加强资金管理,具体应结合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深入分析。

(3)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比较强的项目,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可以在短期内变现,称之为速动资产。本期公司的速动比率为1.14,上期为0.78,速动比率有所提高,且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具体应考察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4)现金比率

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本年现金比率为0.61,上年现金比率为0.43,本年现金比率比上年增加0.18,说明企业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增加了0.18元,短期偿债能力提高了。

通过对公司本年流动比率指标: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比去年提高了。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公司本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7.76%,上年末为58.69%,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这是由于企业本年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幅度减少和应付票据及长期借款增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年总负债金额比去年降低3.35%,资产金额比去年降低1.79%,负债降低幅度大于资产降低幅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障,举债越安全,但本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7.76%,虽然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超过50%,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应合理安排资金结构,控制负债规模。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公司本年的产权比率1.37,去年为1.42,本年权益乘数2.37,去年为2.4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都有所降低,表明公司降低了财务杠杆,公司的负债程度降低了,公司财务风险减少了。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的变动方向与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方向保持一致,下降的原因与资产负债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表明1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收益做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公司本年利息保障倍数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本年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度减少,营业利润有所增长所致,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增强了。

(二)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力。一般用周转率或周转速度来表示。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由表2可以看出,本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有所下降,是由于本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所致,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周转率本年有所提高,是由于本年存货大幅度减少,超过了本年比上年营业收入减少额所致,公司应继续加强存货的管理。流动资产在公司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有必要分析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本年较上年略有降低。从表中可以看出,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其本年比上年有所上升;总资产周转率本年比上年略有提高,说明总资产的使用效率上升,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对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获取利润收益的能力。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

从表3可看出,公司2013年销售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本年比上年有所增强,股东的回报率增加了。但是,公司本年比上年在营业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公司应加强预算及内控管理,合理降低费用,并加强资产管理,降低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有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所致,公司应加强非流动资产管理,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损失。

(四)财务能力分析综合分析

通过对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报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公司利润总额有所上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均较上年有所增强,整体绩效较好。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年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降低,公司应努力扩大销售规模,开拓市场;由于应收账款本年比上年增长较快,而营业收入有所降低,导致企业本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较上年有所下降;而存货管理较好,本年较上年存货周转率有所提高。透过2013年年报,公司的前景应当比较看好,整体业绩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结论表明,公司基本面运行稳定并呈良性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中央政府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的预期目标,针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将促使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公司立足自主创新,以主营产品的领先地位和战略性业务的快速崛起为战略重点,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将大大强化。

三、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能力的建议

(一)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抓住关键领域,谋求重点突破,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市场销售力度,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积极扩大企业市场份额;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掌握市场信息的主动性和及时性,并努力做好产品售后服务,解除客户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助于迅速扩大市场,提升销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及资产管理

由于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大,公司应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组织建立货币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每月初做好资金用款计划,合理安排资金用度,以便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对结余资金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投资管理,增强资金盈利能力;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加强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大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还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账目进行审计。另外,公司应加强非流动资产管理以减少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对销售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按照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信用政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制定运用合理的信用政策 ,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销售业务发生后,企业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并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帐,及时记录客户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减变动情况,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逾期催收制度,对逾期催收无效的应收账款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加强管理,查明原因,并报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销售客户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确定合理的催款方式。企业应定期与销售客户进行账务核对,进行应收账款函证,对账务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并做好相关债权债务资料的保管,保护企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