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环境设计

现代环境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1 21:12: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环境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环境设计

篇(1)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

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裂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错、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

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像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像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2 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3 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

(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

(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

(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

(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4 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转贴于   5 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 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 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 Erickson 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 Square 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5.1 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5.2 自然的精神

大自然是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

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的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设计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凯勒水景广场(|ra Keller Fountain Plaza),从高处的涓涓细流到湍急的水流,从层层跌落的跌水直到轰鸣倾泻的瀑布,整个过程被浓缩于咫尺之间。

5.3 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 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 Bamboo 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绘画讲“意在笔先”,造园也是这样,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有一个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例如,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观便选择表现“网师”(“渔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体衬托的山林景象构成了以“渔翁”为主题的园林意境,在这一主题下延伸发展而设置的其他景观空间,使全园的景观结构丰富变幻,而最终又不脱离“渔翁”的主题,做到了思想情趣与景观的统一,也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6 园林意境的创造

前面我们讲过,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景观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6.1 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坐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

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转贴于

6.2 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

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7 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篇(2)

一、现代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概述

1.加强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教育方面,其实践性相对比较突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当前的设计教育往往倾向于单纯的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基础仍不够理想,许多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在艺术上的审美形式层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进而导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发展脱轨。通过加强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教学的目的。2.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的基本构建设想。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的基本构建,主要基于对影响环境设计教育的诸多因素的考虑,以环境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侧重点,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出更加有效和合理的环境设计教学实践体系。教师要结合环境设计教学实践的特点和内涵,注重从不同维度对环境设计专业内容进行横向构建,注重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关联,通过“双轨制”与工作室导师负责制、结合设计竞赛与合作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利用教学和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教学实践模式,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的内容体系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在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构建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主要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共同担任教学指导工作。形式导师(造型导师)主要负责色彩和造型的形式基础训练;工作室导师(技术导师)主要负责流程、技术以及工艺方面的传授。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可以有效将行业中的最新成果带入课堂教学,加强了企业与学生的交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环境教学设计过程中,固有的授课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而导师制下的工作室划分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导师工作室,将浓厚的专业氛围和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模拟企业环境,有效打造了校园的实践平台。2.结合设计竞赛与合作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将竞赛设计项目带入课堂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关注各方面的设计竞赛活动与相关论坛,将课程内容和作业与竞赛活动进行结合,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合作企业项目进行教学也是环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拓展方向。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每一个项目的概况、设计条件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体验职业角色,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对项目进行设计,有效提升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利用教学基地和创业实践进行教学。通过设立大学实践基地进行有效教学也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实习体验,不断接触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从而有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基地的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教师通过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和考核,确保实习的质量。教师在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对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注重激发学生将创业精神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使其将作品尽量转化为商品,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加强现代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多维立体教学实践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设计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强的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打造出一批专业知识储备丰富、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作者:廖夏妍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淑飞.构建多维立体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篇(3)

关键词:家居;设计;原则

在现代家居环境设计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设计原则,这些原则为良好的设计创造了客观的实用价值,也是设计中需要注意和遵循的原则,对六项原则介绍如下:

1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与时俱进,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相联系,善于巧妙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等时展凝聚下来的创新性成果,还要注意对那些经过悠久历史流传下来的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有一定独特的创意想法,去满足新时代的人们对家居生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进行简单的装饰搭配设计所居住的空间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如今丰富多样的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各种颜色、材料、形式、质感的装饰品,组合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高追求。时代性原则应该是新创造的以前是没有的,或者把新的设计思维结合以前的设计进行加工、组合、再创造形成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设计,给人以眼前一亮的奇妙感,这种感觉赋予设计划时代的意义。完全照搬古代复杂的中式设计是不符合现代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穿着不加任何改变的古装一样,新中式室内家居设计便成为时展进步的产物,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被大多数热爱中式的人认可的设计方式。

2美观性原则

在满足人对家居环境生活过程的行为方式的需求,不仅在物质方面满足各种生活需要与温馨舒适度的身心感受,还需要与设计效果的美观性相结合。所以说,现代设计中,美观性设计原则在家居环境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民族、地域、环境、文化、年龄、职业、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人对美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在设计中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活学活用,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室内家居空间环境设计中,不仅为了身心的感受与便捷,同时还要在设计中体现美学法则、美学规律和意蕴深长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颖的个性化设计。由于人们对设计美观性的热切要求,越来越多的经典设计方案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推动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现代室内设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师留心观察生活,启发思维灵感,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美学因素。对因地区、民族的不同,深入挖掘文化因子,经过提炼、加工、变形、组合形成新的设计语言,这样的设计作品打破空洞的表面形象,使其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久不衰的美观性。

3功能性原则

在现代家居环境设计中,功能性原则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设计原则。这一设计原则包括家居的空间、软装饰和硬装饰物、所处环境等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使这些功能协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内容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个人生活喜好习惯等要求,不能为了追求美,去违背设计所规定的,影响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4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用最小的投入去实现理想状态下的目标,达到性价比最高。但是绝不能以损害装饰效果或者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要尽量去寻求投入价值的平衡点,被多数的客户所认可并接受。经济发展程度与其所处地区、地理位置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造成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发展水平也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相应地区的家居设计应该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统一,不能为了某种利益或者竞争去违反经济发展与设计的平衡,这也是家居设计应该注意的设计原则。

5绿色原则

室内环境设计中,绿色设计原则的引入,顺应时展潮流,是现代人类所关注的。绿色设计的引入设计,成为当代设计师在创作思考方案时的一个新的导航,同时也为室内设计行业拓宽了新的设计领域,与现在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迎合。旨在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环保、舒心的居住环境,因此,如果这些装饰搭配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危害,那么即使设计出来的室内效果再好,此种设计方案都会拒绝。

6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从它出现的那一刻,核心目的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为人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创新后,家居设计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人类的最低级的本能生存需求,向更高级别发展,时至今日,已经融汇文化、艺术、技术、科技等多方面硕果的综合体。现在家居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类的多种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创造出更加满足人的身心多样化的室内设计。在现代家居空间环境设计中,设计原则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为设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些设计原则也会做相应的改变,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这也要求设计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设计,始终保持一个敢于挑战创新的心,也要善于发现美,改变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李引,李静.室内设计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焦健,付予.空间环境设计原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本应是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但现实的城市却常常拥挤、混乱、嘈杂、无序。

联合国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小于80%的国家将寥寥无几。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珍惜城市土地资源.精心塑造城市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绝不能再滥用宝贵的城市土地,给未来留下一堆混凝土垃圾。

舒适、方便、宜人的城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干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源于建筑学的传统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在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面前,似乎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建立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原则。从而完善城市的各种功能.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空间,尽享城市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城市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建筑教育和营造实践中.这一根本目标常常被忽视或偏离,如城市中的很多“水景”设计得很漂亮.但往往是只能远观而无法接近,居住区绿地设计花样翻新.也是供人看的多,可参与其中的少.

不难发现,城市中的某些地段尽管很拥挤.但人们还是愿意去,而一些地方看上去很雅致.但总是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些都表明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与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较,城市环境设计着眼于城市总体环境的质量,强调与开发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环境的协调性。它涉及城市中所有公共空间,不仅包括街道和广场等城市公共用地空间,也包括私有用地中向公众开放的、无需任何费用、可随时享用的室外和室内空间。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如购物、娱乐、商务、运动、交往等.首先考虑人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上的要求,进而进行空间组织与设计。

为人而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城市主要是为汽车而设计的,美国的洛杉矶、达拉斯、亚特兰大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北京、上海和广州也是如此。这三座城市道路越修建宽.高架桥越来越多,过马路越来越难,逛街环境越来越小。除城市规模过大、过于集中等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问题。

篇(5)

关键词:庭院环境;生态美学;园林设计;自然意境

庭院是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建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人为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庭院同样是为了获得一种人为的环境,在物质层面上,它是建筑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是对建筑本身功能和作用的补充,在精神和审美层面上,它又是人与自然接壤和交流的中介,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情感归属。依赖自然、崇尚自然、热爱并向往自然是人类天生情感的一部分,因此,现代庭院的设计在满足建筑的外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应注重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和审美需求。而新兴的生态美学——在传统审美方法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的美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便为这种精神需要和审美需求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1 庭院环境的审美追求——生态美

1.1 生态美的基本含义

美是一种价值存在,具有直观的形象性,它可以为人所感知并唤起人的愉悦的情感体验,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力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1]。它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1.2 生态美的审美视角

早在18世纪,席勒便指出:“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1]。”因此,生态美的审美视角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着手的,它体现着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体现着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

庭院的设计是从环境出发以人为主体的,是从人的物质、精神和审美需求出发进行空间布局、形体塑造的,它所追求的是生态平衡产生的秩序感、生命和谐的意境和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因此生态美就成为其首要的审美追求。从生态美的角度审视、分析和探讨现代庭院环境设计就能够更深入的挖掘其美的规律使人们得到更愉悦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态意识和生活境界的启迪。

2 庭院环境的生态美内涵

2.1 美在环境关系的和谐

生态美的根源和基础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这里的生态环境是美学范畴的,是不能脱离人的,它指的不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般的生态环境,而是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而庭院的生态美一方面就体现在自然、人工、社会环境之间良好而和谐的关系上,具体包括庭院与人、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庭院空间、形式、植物配置、质地、色彩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庭院的生态性、功能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关系等。人们通过对这些和谐的关系的感知而产生愉悦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从而感受到美。

2.2 美在人与自然的情感关联

现代庭院无论是微尺度的、私密性较强的住宅庭院还是尺度相对较大、半开放性的公共建筑庭院都能在方寸之间唤起人们与自然及自然过程的天然的情感联系。在这里,庭院成了建筑的透气孔,它可以打破室内和室外生活的界限,把人们繁忙的生活与大自然生动的联系在一起,人们在引入了色彩、光、水和植物甚至泥土等自然元素的庭院环境里能够通过枝叶的颤动感受到自然风的存在;通过花开花落感到四季更迭;通过树木的叶枯叶荣感到自然兴衰的过程,在这小小的庭院中到处可以充盈和弥漫着自然的气息,这种生命力及人与自然的情感关联就是庭院环境生态美的体现,它使人们在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得到宁静与祥和的精神享受。

3 庭院生态美的表现与创造

生态美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来体现美的,因此,创造庭院生态美的具体思路就着眼于人对庭院环境关系的体验、人与自然的沟通以及内在的生态理念这几个方面。

3.1 和谐的环境关系

篇(6)

关键词:色彩;现代幼儿园;学生特点;创新精神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生启蒙教育,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性格的培养及潜力的开发。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幼儿园无论在师资还是在环境设计方面都给予了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就色彩在现代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把握学生特点,迎合学生喜好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将幼儿的爱好和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迎合幼儿的需求进行色彩应用。首先,设计人员应积极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并对一些幼儿类的科普读物进行查阅,从中把握幼儿性格特点。通过研究证明,明快、鲜亮的颜色最容易得到幼儿青睐,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大量的亮色以及暖色。例如,粉红、翠绿、天蓝等。其次,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迎合学生的喜好。在幼儿园进行学习的学生年纪相对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对卡通元素、动物元素等十分喜爱。因此,设计人员可以从幼儿喜好的角度出发,将卡通元素以及动物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颜色表现出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方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中。

二、强化创新精神,注重色彩搭配

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摆脱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在色彩的应用上大胆想象,使得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更加新颖独特。首先,设计人员应强化创新精神的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尝试调配出一些不常见的颜色,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其次,设计人员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对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就曾在两间相同的屋子中应用了不同的色彩,一间以明快色调为主,一间则以黑色、深蓝等暗色调为主,让小朋友对这两间屋子进行选择,80%的小朋友都选择了在颜色明亮的屋子中进行玩耍。因此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色彩搭配的明快性,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

三、迎合学生成长,调整色彩应用

每一种色彩的背后都带有着一定的感情倾向,例如,黑色代表压抑、红色代表热闹、粉色代表浪漫等等。且随着幼儿年龄不断的提升,对颜色的青睐也有所不同。就幼儿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的幼儿都对鲜艳的颜色十分钟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重点仍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颜色的应用应保持一定的克制性,不应盲目地加入大量的鲜艳颜色,而应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个人喜好的转变,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可以适宜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成长。例如,在进行环境颜色的选择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避免对学生反感的颜色进行应用,并采用一些各年龄段学生均可接受的颜色进行应用。例如,浅色系颜色或者暖色系颜色。

四、结合空间结构,合理颜色应用

不同的幼儿园其内部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全面把握幼儿园的构造情况。首先,设计人员应先对幼儿园环境中的主色调进行确定,并围绕主色调进行其他颜色的应用。一般而言主色调应以浅色系为主,这样在视觉上可以给人营造出轻松无压的感觉。例如,某幼儿园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在主色调的选择上盲目地追求视觉感,而选择了颜色过深的亮橙色,因此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烦躁不安等现象。其次,设计人员应对颜色进行合理应用。颜色合理应用是一个抽象性的感念,具体到实际的设计之中,主要就是指颜色的对比应用、颜色的调配应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无论如何对颜色进行应用其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颜色的协调性,只有保持颜色的协调与和谐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其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对我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幼儿园的教育水平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进行把握,通过合理应用色彩元素、强化环境设计质量的方式,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韩芳.色彩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色彩心理效应及应用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建筑环境;建筑元素;继承

Abstract: "feng shui" as China's ancient fortuneteller theorie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void superstition talk, in choosing the modern people, adornment also used in about the position, calculate to calculate hour, it does not mean ignorance, or historical regres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modern people to move completely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 culture and love of life.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leasing to the eye bedroom design,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appeal of the bedroom host savour, can let host more cheerful spirit, comfortable living. As a typical of the eastern Asian people, the Chinese ancient passed down habits of life and art taste,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modern Chinese learning and continue, not blindly copy, but learning essence, enhances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weaknesses, take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inue origin.

Key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特点

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宏伟的城池建筑就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建筑的伟大,历经各朝各代,中国疆土上划分出南北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方多因四季分明,光照变化明显,而出现御风、御寒能力较强的砖瓦、四合为主的庭院格局;南方多因雨季较长,炎热潮湿,而出现通风、散热较好的木制,回廊式的庭院格局。在这些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各个少数民族也根据自身环境与习俗,设计了实用,又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建筑,例如土家族的圈楼,是夯土与木制结合的合围式建筑,而游牧民族则以方便迁徙的蒙古包式建筑为主。虽然不同时期和民族的建筑有所差异,但是在这些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装饰元素,这些元素的共同之处就是中华精神的表现和传扬。中国传统建筑可总结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实用

中国的建筑从南到北,不管是门窗设计,还是材料使用,都因时因地而异,整体让人感觉舒展、自然。飞探出的屋檐既遮阳避雨,又直通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适度的平衡,这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北方的“四合院”,由于地理位置偏居北半球,纬度高,因此风沙较多,昼夜温差大,四季光照位移明显,这些都是造成四合院建筑形成的自然原因,四围合壁的建筑模式让风沙不易吹进居室内,加上厚重的砖墙,也为取暖提供了保障,院内的廊道不但夏天遮阳避雨,冬天更能让斜射的阳光直接射入正房主堂。这种规整的建筑形式,更是被中国历代皇室所青睐,虽然材料和色彩上与普通百姓有所不同,但规整、平衡才是这种建筑传达给人的一种精神理念 。

(二)情趣

如果说中国建筑的构造,体现出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那么雕梁画柱,则体现出传统艺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中国建筑中包含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等多种手工技艺,这些艺术品不但装点美化环境,也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徽派建筑中的木雕,惟妙惟肖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立体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从小就被传统文化熏陶着,这为他们日后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无疑是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这种情、艺交融,是其它任何民族不能比拟的。

(三)意境

中国人自来有着一种傲骨,这种傲骨不仅仅是自强自立的个性,更是生活中的自我品味。因此,中国人在自己的家居环境中非常讲求“风水”,周易八卦抛开封建迷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组成部分。“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这虽然是传统选址的一个口诀,但真找到这样的地方让人居住,那当然是人类生存的最佳选址。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注重自然,也很重视人工山林风水,让人工与自然相谐调,院内、院外相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这种完美意境可以在“苏州园林”中找到完美的诠释,不管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还是环秀山庄,都体现出居住者对自然的渴望,虽然处处都是人工建造,但处处又都是那么浑然天成,居于其中,观赏者也很难判定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水,当初是否就在这里。这种建筑模式,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中国的写意山水,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心情油然而生 。

二、中国现代环境艺术,以及对传统的继承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上个世纪中叶,中国在一片战争狼藉中崛起,最初的建筑方针是:“国防第一,工业第二,普通建设第三,一般修缮第四”;并提出建筑设计的总方针,其主要内容是“适用、坚固安全、经济,适当照顾美观”。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之后的很多建筑中,大量出现的是经济、实用、快速的板式混凝土建筑,例如:武汉医学院医院、广州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剧场、北京和平宾馆等,都是这种简洁,讲求功能的大型建筑。适应时展,中国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学习欧美现代建筑的特色,把欧美建筑师的作品直接放在建设中的城市中,虽然外观与国际接轨,但缺乏文化内涵,更与中国自己的形象不符,建筑设计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城市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优秀的建筑设计更应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盲目屈从于别民族的特色,必定会损害本民族的特色,最终丢失自己的特色。

(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上的应用也开始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建筑、环境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如果以二十一世纪为分界线的话,那么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放慢盲从的设计观,从开始的模仿到现在的变化应用,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与传承已经处于萌芽阶段。在这期间,很多大型建筑被冠以传统文化的再表现,但也只是现代人的学习与尝试,其中最有名的要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在建筑设计上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也因外形象粮仓,又称作“天下粮仓”。从细节上可以看到,中国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红色和房檐结构,台阶采用了“三斩斧”工艺,这些都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而屋檐的梁柱不单单是结构的需要,更是大型展馆排风系统的一部分,漂亮的房檐篆字设计,也是实用的排风口,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无疑是中国向全世界的一个宣告,宣告中国要走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之路。

福记名瑶会

(三)情趣、意境的再表现。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全民艺术修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优秀中国风建筑、环境设计,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发每一位中国人。例如北京的“福记名瑶会”和鹤岗市“德福会”新派火锅,就是老百姓天天可以看的的优秀设计,这两所餐厅的设计都是对中式风格的借鉴与延续,处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影子,整体设计典雅、大方,细节丰富、精致,不但体现出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字纹、拱形门、斗拱结构、红、黑色彩,处处流露出传统文化情趣,也体现出顾客至上的高贵意境。

结语

“积沙成塔,汇水成渊”,相信经历半个多世纪发展的中国,在未来的建筑、环境设计中,一定会汲取前人的经验,思考一路的得失。坚持民族特色,发扬民族精神,是永远不放的思想理念。再过半世纪,中国再以百年姿态屹立世界之时,必定会再续大唐风采,谱写建筑辉煌。

参考文献:

[1] 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 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天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