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5:44: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灵蛇冬眠,骏马奔来。展望即将过去的2013年,大秋作物喜获丰收,设施农业生产良好,牲畜养殖出存双增,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2013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统计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本着“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的宗旨,及时、准确、全面搜集、整理、汇总、上报各种定期报表,较好地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山西省人口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以及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一、加强统计阵地建设
以“五有”(有办公室、有牌子、有资料柜、有组织机构、有专兼职统计人员,并持证上岗)为考核内容,要求各统计单位加强组织,健全制度,正常开展工作。
二、强化统计队伍建设
我办事处统计工作站下辖15个农村(菜场)和1个乡镇企业(红旗橡胶厂)。去年以来,新华、附城、西南关、橡胶厂等单位更换了统计员。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统计专业人才队伍,各单位订阅了《中国信息报》、《长治统计》,要求他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有经验的老统计员学习,必须参加上级专业培训,以达到提高和巩固。
三、强化报表质量管理
统计工作好坏,关键是报表质量。今年,我们按照“一村一档”,加强对基层报表管理。严格工作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年初与基层签订统计工作百分考核目标责任书,将全年考核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
存在问题与不足
工作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耐心细致,力争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准确无误,由于统计站人员配备不够,统计员年龄老化,对高新科技东西接收慢;少数基层统计员身兼数职,不能实事求是,存在照搬、瞒报现象。
一、主要工作和目标
(一)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迎检工作
2009年是普法工作“考核验收年”,市局、总队和区有关部门对我区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东城局、队将按市、区有关考核规定充分准备,认真开展普法工作自查自评,按时上报自查自评表和自查自评报告,迎接验收。
(二)围绕统计立法、修法工作大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2009年是《统计法》修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即将颁布施行,地方法规要做修改准备的关键一年。法制宣传工作应紧紧把握统计法律法规修改、审议、出台等重要时机积极展开,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结合统计法及相关法规出台,及时组织东城统计系统及广大统计从业人员学习、培训。
(三)创新普法宣传方式
结合“*”地方法规施行15周年纪念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统计法》颁布日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周活动。2009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创新统计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在全区掀起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新。
1、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
东城区统计法制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结合东城区实际情况,继续利用报刊、网站等载体开辟统计法宣传专题栏目,在栏目中,以普法问答、法律讲堂、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为普法宣传开辟广泛的渠道。
2、积极开展统计普法“三进”活动,扩大宣传面
结合东城统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统计普法“三进”活动,打造宣传品牌,扩大统计普法宣传面。
(1)进社区
组织街道统计所普法力量,设立社区普法宣传员,印制普法宣传材料,设立统计法宣传牌、宣传橱窗、标语,并现场开展统计法咨询、展览、资料发放等活动,并在现场进行试卷答疑等趣味活动,赠送精美礼品,为现场宣传工作增添亮点,提高宣传普及率。
(2)进党校
要积极与区法制办、区党校、行政学院联系协调,争取把《统计法》和统计业务知识列入党校学习课程,促进领导干部对统计法制的培训学习。
(3)进功能区
配合功能区统计工作,创建“十分钟统计普法课堂”,送法进功能区,加大我区三个功能区内统计单位的普法力度,营造功能区企业依法统计的良好统计工作氛围。
3、借助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和统计活动,开展普法宣传
以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为契合点,通过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大型普查、专题调查培训等,对基层统计人员系统地进行统计法律知识培训教育。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配合各种调查工作开展普法宣传。
4、加强统计法制宣传稿件的撰写
强化宣传意识,抓好统计法制工作信息和普法宣传稿件的撰写工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并对日常普法宣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明确需求,善于发现亮点,查找不足,提高宣传稿件的采登率。
二、保障措施
1、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明确全年及各阶段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局队《2009年统计法制工作计划》和全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明确全年及各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
2、加强学习和管理
在普法宣传工作中,作为执法者和宣教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管理,要想在工作中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必须要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市、区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律知识等培训活动,不断的充实自己,提自身业务水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 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 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 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一、制定了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为了确保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年初根据“五普”资料,对进入婚育期的育龄妇女数量进行了科学预测,结合2009年底的抽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2009年工作目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为我区整体工作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为提高统计报表质量,挤干统计报表水份,我区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使行每月5号召开统计报表例会制度,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上报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汇总。不定期的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上报的出生、新婚、节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瞒报、漏报、错报现象的进行及时更正,对乡、镇(场)、办事处的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生育证管理,提高生育证的合格率
2009年上半年在生育证的发放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开封市生育证管理规范》的要求,认真审阅有关资料,做到严把关,细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予审批,杜绝“人情证”、“关系证”做到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依法管理、规范生育秩序
今年上半年,全区在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生育秩序整顿工作,重点在生育指标的审批、发放、管理等方面加强核查把关,严格生育政策。对持生育证引、流产者,其生育证作废,不再换发下年度生育证。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认真排查取证,坚决禁止“放水养鱼”现象,杜绝多孩生育,净化生育环境。
五、高质量完成mis录入
区人口计生委要求各乡、镇(场)、办事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对信息录入的质量和进度,提出新的要求、改进措施、强化责任、鼓舞干劲、明确任务、保证质量,各乡、镇(场)、办事处,要增强人口数据信息录入工作的紧迫感,做到月结月清,不能遗留上月问题。
六、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统计股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生育政策,全面精通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三是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统计股工作量大,人员少与各方面联系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坚守岗位,服务到位。
虽然,我区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计员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乡镇统计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发挥作用不强与现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相差较远。三是统计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统计错、漏报现象,政策外出生的上报仍受到较大干扰,严重影响了全区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仍存在漏洞,还没有完全实行居住地管理,各乡、镇(场)基本还是以管理农业为主要对象。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搞好统计求实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每季度搞一次解剖调查。
2、认真做好报表分析。每月5号收集、审核、汇总、上报月报表,做好考核工作,定期公布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数据(如:出生率、性别比、自增率)并对统计工作中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全面完成统计任务的乡镇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瞒报、漏报出生的乡镇,在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加重扣分。
3、完善育龄妇女信息库的各项数据补录工作。
4、进一步加强生育证管理工作,争取达到生育证发放及时率和有效率100%,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场)、办事处进行检查督促,杜绝违法违纪发放生育证现象。
5、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评估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统计 特点 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内容也得了不断丰富的完善。统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科学决策、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其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鉴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为统计工作者应该针对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统计策略,以更好的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统计在监督、咨询和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一、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具有持续性、涉及面广、规律性、真实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1、持续性,统计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对获取的统计信息进行深入的研判,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2、涉及面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不但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及现状,对单位职工、资源、信息等各种有效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此外,信息的来源还不仅限于单位内部,而且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收集市场最新资讯和相关信息,并整合所有有效信息,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职能和经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规律性。规律性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属性规律性。统计调查的行为必需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注重统计信息的拓展面,提取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以便客观的描绘出经济发展的真实善。
4、真实性。真实性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统计工作获取的信息必需要真实、准确、客观,不能有任何差错,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专业性强。事业单位统计信息主要来源于实际调查(多数为原始资料),通过搜集、调整、计算、处理等后以报表形式上报政府及相关部门,然后通过层层上报为国家统计工作提供依据,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可以说事业单位统计工作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统计工作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职责和作用
事业单位依据统计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来构建统计结构,其具体职责有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及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根据相关规定向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并对自身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统计分析并接受民主监督; 协助本单位职能部门等严格按照统计法完成国家、部门及地方统计调查工作。其重要作用在于对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有助于事业单位本身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部门作出更加准确的决定, 同时又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统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也要求各单位加强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升信息的准确性,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
三、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之路
1、找准自身定位
新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局面。为体现统计工作的应用价值,统计部门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统计工作的巨大潜力,结合单位内部发展需来开展工作。 将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放在本单位内部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不仅要做好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的统计分析,还要针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统计调查, 带着问题去开展工作, 带着疑问深入社会获取统数据, 努力提高自己解决具体统计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加强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法制性
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把统计工作列为事业单位管理重点,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计划。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法相关规定执行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长期不到位的事业单位列为重点观察对象,督促其进行调整,深入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法制性。此外,加强统计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统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创新工作方法,灵活调整工作领域和方向
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开展统计调查的方式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照搬过去的操作模式,要创新思路,不断结合外部审计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统计工作开展的方向和领域,积极借助高新技术手段辅助统计工作的开展,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打造发展统计工作的平台,进一步宣传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营造开展统计工作的良好氛围,扩大统计工作在单位以及社会整体的影响。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统计手段和统计技术,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采集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4、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准确性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简化统计工作流程,提高统计工作准确性的必然选择。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统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统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同时,信息技术具有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能够将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需要的部门。还要建立一个定期的信息收集系统,确保统计信息的动态性和时效性。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进程,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良好的统计工作队伍,是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和有效的职业素养,是事业单位统计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经济、会计、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严格按照统计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其职能,提高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统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杜绝、违法等行为出现。总之,统计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与执行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质量,因此必须加强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小结:
总之,在当今社会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在充分解读统计工作新的特点、职责和意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策略和方法,站在新的位置和起点上,以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年统计工作,安排部署20*年统计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市统计局作工作报告。
20*年全市统计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统计系统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创新、服务、质量、和谐”的主题,立足求真,坚持求新,致力求精,切实提高统计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为“构建*现代化生态市、打造品质*”提供了优质的统计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市统计局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统计系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胜单位。回顾20*年我市统计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合力抓好农普,重点推进国情国力调查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和乡镇(街道)、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广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不辞辛劳、不畏困难、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普查的现场登记、质量抽查、数据处理、质量评估等工作,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农民生活和社区环境等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这次普查获得了大量翔实的“三农”信息,对于把握我市“三农”发展变化的趋势,科学制定“三农”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普查中,锦城街道制度明确、责任细化,青山湖街道精选人员、精心组织,於潜镇注重培训、提高质量,龙岗镇形式多样、强化宣传,各个乡镇(街道)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二、切实加强业务,注重深化制度方法创新
统计创新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不断深化统计创新、全面加强统计业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农业统计工作,建立报表提醒平台,完善产值计算机制,健全农口系统联审会议制度。
优化工业统计工作,重点围绕规模工业、平台建设、投入产出等方面加强统计,完善分乡镇出数据。
深化投资统计工作,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实施新开工项目入库制度和确认制度,完善限额以下项目统计。
健全能源统计工作,认真抓好规模工业企业、建筑业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能源统计,探索建立个体工业、其他第三产业能耗统计制度。
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做好与省服务业统计制度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新增单位的上报率。
三、着眼夯实基础,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狠抓“统计基础年”建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搞准统计数据,重在源头,重在基层。20*年,我们全力开展“统计基础年”建设活动,把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切实延伸到乡镇(街道)、部门、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和规模以上企业,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统计基础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统计局的考核验收。
规范统计工作程序。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是统计人的生命所在和终极目标。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检查的具体流程和工作要求。落实“谁操作,谁把关,谁负责”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每月初召开数据评估例会制度,规范出数据的工作程序。
推进基层统计培训。培养一支“有实才、高素质、爱统计”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一年来,我们围绕这一基本要求,抓好培训工作,邀请了省局王杰副局长授课,加强了统计分析培训。同时,开展了继续教育培训、劳动工资统计网上直报培训、新进规模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全年培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
四、不断拓展领域,全面提升统计优质服务
致力于领导决策服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警和分析,全年完成课题调研10余篇,撰写各类专报、分析和信息近百篇,获得市领导批示16余篇次。
致力于部门团体服务。编印统计宣传材料,为“两会”代表提供决策和参政议政的依据。积极参与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配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提供统计数据、分析等信息资料。有效发挥统计数据是资源的作用。
致力于社会公众服务。通过召开“新闻会”、编印《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形式,及时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行业发展资料和统计信息资料。全年在《浙江统计》、《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篇,在*各类新闻媒体刊播159篇次,接听咨询电话和接待上门咨询服务1100余人次。统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五、深化各项建设,积极改善统计发展环境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制,实行全员执法,把握质量,注重证据,建强队伍,抓好普法等关键环节,加强了统计法制建设。广泛开展普法宣教活动,重点针对政府统计系统的干部职工开展统计“五五”普法,普法面达到100%。大力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全年共对101家单位进行了统计稽查,同比增长33%,其中立案查处12件。统计法制建设逐步深入人心。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要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及制度方法的变革。我们进一步做好了与乡镇(街道)、开发区以及重点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工作。加快统计数据在线处理和统计综合数据库建设。完善和推进“网上直报”制度。统计信息网站顺利运行。统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发挥作用更加明显。
推进统计事务所工作。统计事务所是做好统计工作的社会组织和辅助力量。我们不断规范和拓展广信统计师事务所的功能。着重开展了接受社会委托调查、统计培训、统计鉴证等工作,对缓解统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适应社会对统计的多方面需求,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六、强化创新举措,着力扩大统计工作影响
深化社会调查。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民情民意调查网络和调查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乡二级工作机构,调查网络样本户达到500个。开展了机关部门效能建设调查、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平安*调查,完成20*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征集工作,全年共参与各类调查25余次。通过调查充分反映了民生所想、所盼、所需和所求,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创新评价体系。依据“*现代化生态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总目标,建立了有30组相关指标组成的《构建*现代化生态市、打造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获得了市委宣传部课题评比一等奖,并在*市统计局、市科协年会评比中分获二等奖。为打造品质*提供了量化监测。
开展“双百”调研。走出家门搞统计,实现开放式统计,积极开展“双百”调研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确定调研课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前期准备、调研实施和归纳总结三个阶段,深入乡村、深入部门、深入企业,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帮助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整个活动历经半年时间,有声有色、有始有终、有序有效,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七、依托活动载体,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强化责任抓队伍。重点突出“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修订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局机关考勤、签到、去向登记、督查制度,做到边开展,边整改,边提高。初步形成了一种齐心协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
健全机制抓队伍。进一步健全领导管理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科学决策,增强领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密切与上级处室之间、与乡镇(街道)部门基层之间、科室队之间、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关系,从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出发,实行项目化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注重工作业绩,加强工作考核,并与争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挂钩,充分发挥好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
提高素质抓队伍。坚持学习教育制度化、学习内容系统化、学习形式多样化,认真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邀请市委党校老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学习。同时,选送10名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由*市局组织的统计培训班。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通过协调沟通、采取措施、克难攻坚,领办的重点项目顺利投产,锻炼了统计队伍,完成了中心任务。
一年来,依托活动载体,全市统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和建设,总体呈现出三个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发扬的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统计工作新思路。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着力破除工作难点,坚持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作为引领统计工作的致胜法宝。要善于突破统计事业发展道路上“船”与“桥”的问题,跳出统计看统计,跳出统计抓统计,坚持走开放型统计道路,加快统计创新,为统计工作在新时期实现新作为明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争先创优,提高统计业务新水平。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严格实行专业工作岗位制,通过下达统计业务争先创优任务分解、统计大会任务报告分解、工作绩效考核等形式,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目标与任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实行“月度一回头,季度一公布,年度一总结”的工作制度,量化统计业务工作完成情况,逐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统计业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三是必须坚持当好参谋,增强统计服务新意识。我们既要坚持做好统计数据服务,及时提供经济运行指标,更要坚持做好统计分析服务,及时提供内容翔实、观点鲜明、建议可行的分析材料。努力做到搞准数字、写好文字、出新点子,全面实现统计的经济社会价值。
20*年我市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统计局,向给予统计工作大力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一是统计工作服务于经济中心、全市大局、宏观决策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统计法制的宣传教育、重视程度、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统计数据的规范使用、信息作用、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工作地位、统计的数据质量和统计的职能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进一步开拓创新、突破难点、不断克服。
20*年全市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20*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融入大都市,推进创业创新,朝着*现代化生态市目标奋力迈进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围绕20*年全市各项目标任务,今年我市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重点围绕“强基础、保质量、健机制、优服务”,着力开展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管理统计、和谐统计,深入推进求真、求精、求新、求好,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全面“构建*现代化生态市、打造品质*”的总战略提供卓有成效的统计服务。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
统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现代化生态市”总目标,提升新服务,再创新业绩。
1、努力为党委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做好监测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四年目标三年实现,制定了确保目标和工作目标,也就是到2010年要实现“工业经济冲千亿”,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统计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创新统计、勇于实践、把握趋势,及时准确提供各类数据的监测服务。
2、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做好调研服务。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揭示和反映统计数据背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趋势和规律,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平台建设、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等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现“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的统计理念。基层统计尤其是乡镇(街道)统计人员也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统计调研服务。
3、努力为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做好信息服务。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局也是经济状况的“气象局”,要加强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情况的通报,及时通过城乡住户两支调查队了解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况。继续为各类企业提供行业发展资料和统计信息资料。完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征集工作。全面提升统计数据为社会大众做好信息服务的水平。
二、突出三个重点。
统计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解决难点问题,紧紧围绕理念创新、数据质量、法制建设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突出加快统计理念创新为重点。理念一变天地宽,我们要进一步用创新的理念更好地指导统计工作。创新统计领域的理念。从传统的经济统计领域为主转向社会统计领域,做到经济指标和社会信息统计并举。创新统计服务的理念。从传统的领导决策服务为主转向民众服务,做到领导决策和民众民生服务并举,树立“领导是首要的、部门是重要的、民众是必要的”统计服务理念。创新统计成果的理念。从传统的以统计数据资料为主转向统计分析材料,做到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并举,实现统计出数据、统计出文字、统计出点子的效果。创新统计方法的理念。从埋头干统计为主转向开放型统计,做到内业操作和外业调研并举,切实做到走出家门搞统计,掌握一线情况,提供优质服务。
2、突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要在数据质量方面长抓不懈,切实把好三关:把好机制关。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案,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形成完善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检查制度。把好源头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业务的辅导。通过走下去指导调研,请上来业务培训,严格统计工作考核等加强对基层业务的指导。把好审核关。细化工作流程、强化专业水准,严把数据采集、整理、输入、校对等各个环节,对主要指标要进行细致对比、认真分析、科学审核。
3、突出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为重点。依法统计是确保统计“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重要保证。在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方面把握三个环节:要营造氛围。继续深入推进统计“五五”普法,开展纪念《统计法》颁布二十五周年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活动。要注重质量。结合统计业务工作,认真制定统计稽查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统计稽查。在立案查处上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加大力度。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加大统计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依法曝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查办情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部门都要完成稽查和提供案源的任务。
三、抓好六项工作
统计工作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拼抢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1、抓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今明两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做好贯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的通知精神。根据普查工作的总要求和普查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扩大宣传,精心谋划,切实抓好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做好组织协调。参与经济普查的单位部门很多,要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赢得各方面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做好科学普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普查办的工作规则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统计系统内各专业的作用,围绕普查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认真细致开展好经济普查工作。
2、抓好专业业务水平的提高。统计专业业务是统计工作的基石。今年我们要重点提升以下几项统计专业:进一步健全能源统计。建立重要耗能单位和企业的监测体系,完善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农业、建筑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和规模以下工业等能源统计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围绕“工业经济冲千亿”的目标逐步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工业平台报表制度,增设科技统计季报制度。进一步拓展投资统计。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参与项目攻坚活动,重点加大工业性投资、平台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统计力度。进一步深化服务业统计。要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对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摸清服务业单位的分布和构成。此外,要进一步规范GDP核算制度,实施GDP预报制度。探索建立以乡镇(街道)为总体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体系。
3、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夯实。要着眼于长效管理,始终不懈地抓好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注重管理规范。按照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以“抓全求实”为目标,实现基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深入抓好统计单位登记,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及时整理规档统计资料,规范落实各项业务制度。注重领域拓展。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和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对本部门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统计制度,充实统计力量,改善统计条件,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注重指导督查。实行局科室队挂钩乡镇联系指导制度。分季度公布乡镇(街道)各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建立和完善部门、乡镇(街道)统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4、抓好社情民意调查的深化。社情民意调查是政府与百姓联系沟通的桥梁,我们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履行职责。不断强化培训。抓好社情民意调查网络的建设。认真制定网络调查员培训计划,积极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调查员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强化调查。围绕党政领导关心的问题、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调查,归纳提炼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发挥统计信息的参谋作用。不断强化服务。稳步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充分发挥调查网络覆盖面广、信誉度高、反映速度快的优势,为机关、团体、企业事单位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调查资料。
5、抓好科技兴统工程的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实施“科技兴统”工程,不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先进装备。改进计算机的配置,增强计算机的功能,不断满足统计数据处理系统化和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着力办好*统计信息网。各乡镇(街道)要配置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实现每位统计员人手一台的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和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大力实行企业电子台帐,严格实行工业、投资、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劳动工资等专业的网上直报制度,网上直报率要力争实现100%。提速信息联网。加强与网络运行商的联系,着力解决网速偏慢、通道堵塞等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6、抓好统计队伍建设的加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敬业爱岗”的全市统计团队,为我市统计改革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提供人才保障。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制订学习教育计划、营造善学勤思的氛围,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制订乡镇(街道)统计员考核办法,完善统计人员先进评选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工作提升机制。提升项目化管理水平,对重点工作形成项目化管理、制度化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计划,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努力实现统计知识全面化、统计业务标准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统计分析精品化、统计管理制度化,在全市统计系统造就一批具有思想素质好、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统计队伍。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对策
一、加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意义
农经统计工作是了解农民收入构成,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渠道,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落实农民增收措施的重要依据。2009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并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三农”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农经部门参与研究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等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信息面更宽、信息质量更高、时效性更强,迫切需要加强农经统计工作,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二、农村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
(1)行政干预。农村经济统计体系中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指标作为衡量本区域某一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干部升迁、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上级政府每年以责任状的形式层层分解要求下一级政府确保在上年基础上比增百分之几,各级领导为完成责任指标经常采取行政命令干预农村经济统计数据,人为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经济指标本应遵循经济规律的波动有升有降,但官员为体现政绩,只升不降,严重干扰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2)经费不足。由于乡镇政府未将农村经济统计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未下拨业务经费,该项业务经费乡镇、村两级几乎为零,农村经济统计抽样调查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农村经济统计专项培训业务无法开展,基层农经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有效提升,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与完整性。(3)方法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成分不断变化,统计对象日趋复杂而调查手段、统计方式则明显滞后,对于取得的数据由于乡镇、村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所以村级组织上报取得各行、各业收入及费用存在一定随意性,极大影响到农村经济各项收入及支出费用测算的精确度及完整性。(4)数据难统计。农村经济统计具有指标多、范围广的特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可以直接从村级帐薄中获取,其他农村经济收益分配表、农民负担情况表、农村经济综合报表都没有现成的数据,需要到有关农户、企业去调查收集。目前农户收入来源多,农业人口流动大,农业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准确统计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