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4:5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理创新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2 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展示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他们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3 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水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水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测水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4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4.1 (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10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M-m)/100mL。
4.2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10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m-M)/100mL。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⑴获取信息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厚积而薄发”。这样,各种资料的积累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⑵提出问题能力
学问,要学必有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我要求学生预习,并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
⑶科学探究能力
开展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索能力,促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发展培养所欠缺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创新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创新型教育。教师对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蕴含创新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否持肯定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物理教师要想要想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改变,立足于教材,扎根于教材,寻找创新因素与创新结合点。针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上。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敢于向老师发问,勇于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与其它学科不同,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每一新的物理发明、研究和创造便是物理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出了要有科学家坚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必须有一颗创造性的大脑,才能在知识领域获得新发现并取得成功那个。创造性的头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积累培养出来的,这在很多实例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花匠研究出钢筋缓凝土,自行车播种器源自于农民的发明。学生与农民和花匠一样度蕴藏了巨大的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利用才能够得到充足的体现。其次在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衔接,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质疑精神与提问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就物理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和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剖析”。教科书编写中也同样要蕴含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创新思维即包含逻辑思维形式同时也包含非逻辑思维形式。连续渐变功能是逻辑思维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与逻辑思维不同非逻辑思维的独特形式表现为跳跃性与突变性思维,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创造性的思维要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到一起,只有二者相互协调互补,才能够使思维更加缜密。但传统的物理教学在两种思维模式的培养上有倾向性,对逻辑思维的重视程度要高于非逻辑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致使学生习惯与再现思考,缺乏支持创新思考的足够的能量。为此决定了非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将成为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新的窗口。
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想象主要是人脑针对过去未曾经历接触过的事物,或是在将来有可能发生、存在的事物的某种形象所进行的塑造。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将想象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说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除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外,还要对教材中存在的想象空间进行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物理学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培养学生验证猜想与假设的实践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开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物理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其次,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同一道物理题往往会存在多种解答思路与方法,更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答结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要积极培养和估计学生对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探索,不能将解题思路局限于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思考问题。它也是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学中很多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启发学生从相反的方向,从问题的反面思考而得出结果,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最后,进行灵感的捕捉。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由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促使创造者茅塞顿开一下突破了思维的障碍,使思维活跃到明朗阶段,认识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敏锐的顿悟,就可以说产生了灵感。灵感的闪现,为创造者提供了接通思维,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关键的机遇,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但灵感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意志出现和控制,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去诱捕它。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印烙在脑海中,才能造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另一方面应使自己的兴趣情感和思维都集中在与问题有关的方面来,进行执著追求和苦苦求索,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与欲望。因此,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在遇到难题或进行创造性活动思维陷入困境时,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下来,去从事一些松弛的活动,使思维“热线”下潜,让潜意识出来活动,达到对灵感欲擒故纵的目的。实践表明,在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进行一些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训练,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模式化,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1创新观念
所谓创新,简单地说它既包括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即发明创造,也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开发后而产生的新事物,还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过的发现过程.就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学生的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能为日后的创新作了准备; 同样,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立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等都是创新.新课程标准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但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有些老师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仍有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课本上有的实验要做,没有的实验不要浪费时间;(2)实验室有器材就做,没有器材就不做;(3)重视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而轻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过程;(4)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评估交流等要素是“花架子”,太浪费时间;(5)每个实验在网上都能找到它的动画模拟演示,用多媒体演示一下经济省时、实惠!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旦具有了以上错误的实验教学观念,其后果将是直接剥夺或减少学生的实验机会以及在实验中的快乐体验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遏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验,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更不应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而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当然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现有实验室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观念;形成“时时、处处可实验”、“人人、物物可实验”的实验教育观念.
2创新形式
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这种形式下,学生的成绩好了,纪律似乎也很好,教师很有成就感,但从长远来看,学生什么也没有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注重实效,而不是形式.因此,本人认为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关键是能做到实验教学中的开放,让学生尽情发挥,让学生有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有和教师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讲出自己思想的机会.如在一次 “简单电路连接”的分组实验中,笔者布置的任务是:(1)训练简单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技能;(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工作的相互关联特点;(3)利用本实验器材自己去“玩”,还要求学生尽可能“玩”出点“问题”来.这样一“开放”,还真“玩”出了一系列出乎笔者意料的奇特“问题”:一位同学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有时可以相互独立工作”的观点,并举起了还连着导线的灯泡,果然是一灯亮而一灯不亮.笔者并没有大声批评训斥,只是提出建议“请检查是否接了并联电路?是否是不亮的小灯两接线柱上露出的铜芯线搭接在一起而将这只灯短路了?再查查看.”还没说完这位同学就急叫起来了“你过来看看吧,我都检查过了”.最后经检查后才发现是同学在拧动这只小灯时将小灯的玻璃泡拧松动而漏进了空气,灯丝没有断,于是笔者又组织展开了相关的讨论,解释了灯丝不断但漏进空气就不能发光的原因;还有一位同学提出“铅芯是导体但人体不是导体”的观点.原来对铅芯是导体表示怀疑,于是就利用这次机会设计了电路并将文具盒中的物品以及自己的手指头放入串联电路中两断开点间,发现人的手指放入时小灯不亮,从而大胆地提出了“人体不是导体”的观点,这是以前学生不能做到的,我想这就是实验教学形式创新的实效吧!类似的实例很多,又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和学生从实验室开始一直“玩”到了操场上做起了游戏,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组织学生“玩”起了“扳手腕”的游戏……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的另一种变化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改变,例如:让学生在晚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光学小实验;食堂用餐时用金属汤匙的正反面观察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在家中厨房及利用冰箱探究热学现象……学生发现了许多在学校教室、实验室中或不曾发现的现象,并引发了许多创造性的思考.
3创新内容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一定的鼓励,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这一块.新教材中的“探究”、“想想做做”、“演示”和“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具体实验步骤、方法文字表达较少,甚至只有一幅漫画或插图,看似实验内容少,要求低,而实质是为我们的实验创新留足了空间,这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索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听过笔者课的一些老师说我上课的内容选取上有些随心所欲,但仔细品味又感到都围绕着某个物理知识、规律展开的.如在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笔者和学生共同做了硬币跳高、吹纸、漏斗吹球等传统实验,另外又设计了多个其它的实验,如:取一软管,将其下竖直端插入水中,上端一段在水平面内快速转动,管内水面上升;抓住时机(室外有风,风向沿窗面方向),打开玻璃窗户,窗帘会吸到窗外……这些都是围绕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的探究性的学习,离开课本我们同样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性学习,如学习了热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影响液体粘性的因素”的探究、“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的关系”的探究、“不同物体导热能力”的探究等,这些都是实验“内容”上的创新.
4创新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探究“力能使物体形变”时,做的“用力捏装有色液体并在软塞上插有玻璃管的小瓶子”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而且现象不易观察,笔者将该实验改成“激光手电斜射玻璃板,按压玻璃板,观察到反射到天花板上的红色光斑明显移动”,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笔者还帮助学生总结了一种“转换法”的物理研究方法――用光斑的移动来认识不易观察的坚硬物体的形变,通过提醒同学们联想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
5创新评价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物理学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验证型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型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型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一、解放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重视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创新教育的思想,思想领先了,才能产生创新教育的实践。许多人认为创新教育还有一个新名词,真正实施还有一个过程,还可以等等。另外,长期旧的教育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默守成规。教育批评机制的落后,使得教研氛围不浓。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纠正思想上的不正确认识,明确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创新教育的讨论和实践中去。
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虚心学习
实施创新教育必定要涉及许多新的领域,虚心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教育界有句行话:“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说明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吸收营养,以丰富和更新知识体系,吐故纳新,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快地适应时代。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应着重以下方面学习:
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创新教育必须克服认识上的僵化,要把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和科学家从事物理研究过程之间建立联系,运用启发式、导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研究对象的探究过程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优良品质。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赋于新的内容。
其次是广泛了解新技术、新材料。目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材料日新月异,通过介绍新技术、新科学,了解科技研究的动向和成果,可以缩短新科技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掌握时代的节奏。21世纪计算机及其软件、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机械、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物理有关的资源环境科学、超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惊人。我们应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把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介绍给学生,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大胆实践
创新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思想上,关键在于大胆实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稚化”自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创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稚化”自身,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微不足道,而在学生看来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以教学的重点、难点、演示实验、物理学史或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
2.强化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师不只是“解惑授业者”,还是自身素质很强的心理医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超越教师的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当将学生的思维“拉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更不应当用粗暴的手段中断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善于争论,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行为。
3.教师有创新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习题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经常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即创新欲望。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教师要力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手段,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思维方式解放出来。
一、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弊端
1.传统教学是一种“受人以鱼”的灌输式教学。
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容器。老师的任务就是不停的往容器里面装知识。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装载”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灌输式教育,或者说“填充式”教育。在这种教学制度下,严重的剥夺和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灌输式教育下装载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培养其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参与所需要的主体性品质和反思批判意识,就越会倾向与适应目前世界的现状,适应灌输给他们的对世界的不完整的观点看法,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改造世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是一种依赖性的思想,他们总是依附权威,不会怀疑,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善于自己思考。结果,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力的劳动者。
2.学生“囫囵吞枣”的受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没有经过学习者的消化,吸收,反思和批判,而被机械的记忆在大脑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异于死记硬背和囫囵吞枣。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我们背会了各种可能的答案,但是我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由于记忆和背诵的知识大多是标准化,统一化的答案,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批判性思考的空间,加上一些学生的独特见解,另类思想和创造性观点往往受到压制和歧视,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乏味,从而丧失课堂应有的活力和乐趣。这种现象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对于物理这一门如此抽象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更是浅尝辄止,只知道概念,定义,公式,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思考和动手能力非常差。记得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经回忆到:刚到美国大学的时候一点都不适应,那里的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都很强,而自己的动手能力却非常的差。在实验室,人们都称他为“爆炸先生”,因为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适应全球综合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中学基础学科开始,抓好学科综合的改革,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的弊端。根据我国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要确保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单科教学系统,不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避免学科重组可能带来的混乱;二要通过交叉、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门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得到综合性的运用,从血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运用已知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物理创新教育的内容
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展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调整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处理和加工,选择利于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创造型教学程序,使教材为创造教育服务,其次注意选编习题,即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或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扩散性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注意收集、编制物理史实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吸收物理学史料和最新科技信息,提练、加工、编制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通过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或穿插于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四、物理创新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