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5:56: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试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量在生产、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好的或坏的企业工作进行的计量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对企业生产而言,生产最终产品的质量需要高度的保证计量的工作,从产品的筛选阶段到投料阶段,通过计量需要做。计量是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和管理技术。没有准确的计量,没有可靠的数据,这不能正确控制过程,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计量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形势下的中国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滑坡不满意,应该说和计量工作的软弱和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1)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企业生产的技术保障。油田生产过程中,包括勘探,钻井,测井,开发,存储和其他专业技术,无论是独立的,有合作的良好关系,计量关系的大小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是这个环节之一,体现了幅度的计量设备是各种类型的计量仪器,计量仪器,是在石油生产的“眼睛”,准确的或不直接相关的石油生产过程的产量和质量的安全和油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工作油田内部计量技术部门通过多种计量油田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或校准来保证规模的准确和一致的计量和溯源到国家基准,是石油生产过程计量提供资金监管的基础手段。
(2)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计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安全,比方说压力表,抗拉强度计量计量工具表等的可靠性一旦计量仪发生故障时,显示数据是不准确的,阀失灵,有可能导致压力罐的分解,从而导致在意外伤亡;同样的工作生产,压差表是不准确的,井上工作拉力表是不准确的,它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绳拉力过大,导致大绳断裂,吊钩和其他垃圾了受伤电梯施工人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其他严重事故崩塌井架;当井场计量距离计量不准确,导致井架不足以夹持力杆锚,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歪斜井架倒塌下来,造成工程事故,所有这些方面来证明良好的计量工作是需要的油田安全管理系统。
(3)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质量管理更全面的必然要求。计量工作是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中石油公司视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任务的基础上,技术进步的计量工作。完善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并且计量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从检测和原材料分析进厂,并监控在每个步骤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直到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存在着计量工作,因此,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机构的计量,保证了计量仪器的校准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石油企业节约能源的保障。获得更便宜的产品降低消耗是一个根本的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管理的消耗。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加强企业管理,消费评估,合理搭配;第二,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但不管数据通过该计量结果的一种方法,应提供作为基础。石油企业可以使用计量仪器来探索最佳控制点,每一个生产过程,存在一个最优控制点,掌握了生产的最佳控制点,可以做能源,原材料消耗最少,最高速率的合格产品,最好的控制点使用的精确计量和测试设备来检测重复的,然后从大量的试验得到的数据;石油企业也可以使用计量仪器,以指导对能源供应的最大数量合理使用能量平衡,能量生产和使用中,企业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自动计量和检测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采用在生产过程中先进的计量和检测手段和完善的自动,快速,持续的水平计量,甚至到了自动控制和调节,将能够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废次品,而且还显著降低消耗。
结语
关键词:自主学习;外文文献研读;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0、引言
软件测试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专业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活动之一,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50%以上,而对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软件系统,如航天、银行等领域的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比例甚至达到60%~8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正这些软件错误,以减少软件在后出现错误,提高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缺少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够,测试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从而导致软件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软件的可信性。
由于国内软件产业的现状所致,很多的软件公司属于软件外包型公司,这些公司以软件开发为主。这样,软件工程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通常从事软件开发或者程序员工作,这也影响着学校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置。因此,当前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软件开发课程的设置上,如各种语言的学习、软件开发方法的学习等。但是,软件工程不仅包括软件开发,还包括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大部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如微软、IBM等公司,这些公司对软件测试非常重视。在这些公司内部,软件测试人员数量并不比软件开发人员少,因为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最终是通过不断的软件测试进行验证和评价的。随着软件工程课程的不断完善,当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重视,很多高校已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软件开发和软件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软件测试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研究设计测试用例和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将测试驱动的理念融入软件开发、维护的研究与应用中,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尽管软件测试课程已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该课程的调查反馈发现,教师觉得该课程不好教,教学效果不好;而学生感觉该课程较空洞,没有发现其在实际软件开发中有多大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在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听教师授课,听教师讲授各种软件测试概念和方法,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这些理念,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应用。所以这种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一门双语研究性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与学。本文将以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为例,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授课人实施了本文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进行双语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测试新技术,从而让学生学到软件测试课程中的一些测试理念,让他们了解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1、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教学、研究、实践。这三者在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中的关系是:以教学为本学习,以研究为重点突破,以实践为辅助训练。下面分别介绍这三方面的内容:
1)教学方面。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和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一样,根据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测试基本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学是以基本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为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属于双语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讨论,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研究方面,所以这里对教学不做详细讨论。
2)研究方面。
本课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学,因此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本课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文献的方式。由于本课程是双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文献材料全部是英文论文,这些材料都是从当年软件工程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的有关软件测试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及软件测试发展的方向。这一部分的实施方法将在第3节进行详细介绍。
3)实践方面。
软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样,软件测试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将测试理念贯穿到软件工程项目中。本课程软件测试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验证性实践,熟悉已有测试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测试工具生成测试用例;二是自己开发软件测试工具,主要根据研读的论文进行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三是软件测试工具的验证和评估,主要是对自己开发的工具进行验证和评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测试工具来验证当前软件测试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软件测试知识评估测试工具在故障识别方面的效率,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地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了解什么样的测试技术是好的测试技术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测试工具。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不详细展开讨论。
2、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特色
本课程作为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试点课程,采用双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授课和学习。对于双语性教学,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课;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研读相关的英文论文,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开发实现这些技术。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5个特性。
(1)自主性:让学生从给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组建团队,自主与英文材料作者联系、沟通、交流和讨论。
(2)协作性:学生必须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数量由2~4人构成,团队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3)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与论文作者沟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论文作者的真正意图,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论文作者进行讨论。
(4)实践性:要能够实现论文材料中的软件测试方法,在工具开发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测试驱动的开发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软件测试技术去测试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读论文过程中,要对论文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对作者的思想以及未来工作、论文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实施
笔者主要针对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过程的实施进行讨论。在本课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学生阅读文献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性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从当年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软件测试相关的研究技术论文放入文献库中。这样的文献库主要用于学生对当前软件测试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独立地去研读这些最新技术还有一些难度,而且时间上也紧张。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团队方式一起研究,这样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进展。
有了文献库以及学生分组后,就进入自由选题阶段,即各个小组从文献库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在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论文后,进行论文的研读。在论文研读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每周至少讨论一次,讨论各小组的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项目小组要及时记录这些讨论记录,每周发送给任课教师。另外,在研读论文过程中,每个小组要用英文与论文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作者没有回复,可以选择与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并将交流过程中的对话记录下来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
在论文研读后,需专门安排几节课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用于检查各小组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专题讨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需要提出对论文的见解和观点,挖掘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对论文中的未来工作部分提出见解;三是本小组研读论文的体会分享。在专题报告中,我们还邀请了学院的一些其他教师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方面,教师对各个论文本身进行点评;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另外,在专题报告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就是大家要多提问,多讨论。
专题讨论后,各小组要对原文中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实现。其中,在软件测试技术实现过程中,鼓励采用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进行测试。在完成开发软件测试工具后,需要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软件测试技术的验证。最后,各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主要是关于技术实现进行总结,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对论文原文的理解或技术改进,采用的测试技术和工具,技术改进效果的验证和评估。
4、实施效果
该课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学期的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班按照本文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该班学生40人,我们从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国际顶级会议上选取了44篇软件测试相关的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2~4人一起研读论文。最后组队15组,选择了15篇论文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研读论文过程中,建议学生自己与论文作者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论文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在研读完论文后,我们组织了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论文主要内容;二是学生对论文的看法以及学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读过程中的体会。另外,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报告(其中一组采用英文进行报告)。专题报告过程中我们还邀请软件工程系相关教师一起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学习,大部分小组完成得较好,基本能理解论文内容,也提出一些想法和改进措施。在研读论文后,学生对论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实现相关技术并进行实验验证。几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比较认可。我们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主要包括对课程教学方式的认可,对自己收获的认可等。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调查结果28份。该调查问卷由11个问题组成。前10个是选择题,如表1所示,是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同意或支持程度,由1~5这5个选项构成,其中1表示非常支持(同意),2表示支持,3表示无所谓,4表示不支持,5表示严重不支持。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最后一个调查问题是关于这门课程的建议。从表1中可见,学生还是比较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比较认可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比较认可。最后,无论从考试效果,还是学生的反响来看,这门课所采用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比较成功的。该教学方式也得到学院的认可,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得到科技日报、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从曲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和开发,在对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的前提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系统模型选择,结合ASP技术,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和SQLsevter2000作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一个基于ASP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的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减少师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工作量为目的,系统设计完成后管理员能对导师及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导师选题后需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被学生选择。导师可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和资料,浏览已经选了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资料;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选老师在网络上的论文题目,在系统中完善自身资料,提交开题报告等功能;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使高校毕业论文管理能快捷、方便的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减少师生工作量的目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高校走上了强强联合的道路,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为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相关的管理软件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都采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但毕业论文的管理大多采用单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只能简单的完成论文的输入和输出工作,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如:出题、选题、资料交流论文检查等任务只能靠师生的手工操作来实现。
国外高校很早就开发了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网络化的系统,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很早就开发了专门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毕业设计的网上双向选择,国内高校近几年也有了相关软件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的网络化管理,但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机构设置等方面与国外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国外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网络应用及设计都更见成熟并具有稳定的技术队伍,网络发展稳定,而国内信息化的建设与国外相比就显得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像国外那样成熟的网络技术加上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在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面临既要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又要不断开发各类应用于教学、教务、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两大难题,在信息起步晚,技术队伍不稳定规模不大的背景下,国内高校经过发展虽然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落后,信息化建设任务多而重、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仍然不完善。
2.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ASP的C#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工作平台结合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设计,本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能实现选择自己的导师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浏览公告、修改信息、给导师留言等功能。
(2)导师:能够通过网站给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可以浏览本站的所有信息,可以给自己的学生、其他教师和管理员进行留言,并查收自己的留言。
(3)管理员:可以对学生、导师、通知等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的操作。
3.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几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系统登录模块: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不同的角色登录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学生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查看论文题目导师信息并进行选择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3)导师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提交论文题目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4)管理员模块:编辑、删除、添加用户,对老师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查看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导师基本信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留言等,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4.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要具备易操作、美观、安全等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外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站的可视性及美观性,界面设计要力求达到层次分明、简单大气、兼顾美观、突出重点、有吸引力等特点。在系统的后台代码设计上要能够精炼,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4.1 系统登陆界面的设计
系统的登录界面能起到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保存在用户表中,本系统有三种权限学生用户:学生、导师和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角色选框中进行登陆,系统通过在用户表中加入power属性来判断用户的权限并进行身份验证,若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系统将跳转到与角色相对应的页面,若用户或密码错误,则提示“您必须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提示信息。”
4.2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界面如下:
(1)学生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包含我的信息、修改密码、修改资料、可选题目、帮助信息、打印本页、退出等选项,学生从登录界面正确登录后将跳转到本页面,学生在本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可进行修改个人的资料修改密码,查看可选题目及教师相关信息等操作。
(2)学生个人资料修改界面:本界面的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学生可在本界面下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
(3)教师提交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功能是让教师通过本网站进行毕业论文题目及论文说明的,通过本界面提交毕业论文题目,在通过管理员审核后即可作为学生选题。
(4)系统功能设定界面:此界面是在管理员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通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可以实现对选题系统、添加课题、审核课题、学生注册等功能的开通和关闭操作、实现网站的分时处理,在相应时刻提供相应操作,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加大了系统的安全性。
(5)审核题目界面:本界面罗列出各教师的相关毕业论文课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本界面可以知道老师的毕业论文所面向的专业、学生选择状态的信息,通过功能选项可实现对教师作废毕业论文的删除操作。
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测试
由于条件限制,系统未能经过大规模访问及超大容量数据库测试,仅进行了小范围及叫嚣数据库测试。测试结果为基本测试:测试显示系统的用户功能全部实现,能够满足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发性测试:系统的并发性测试显示多用户同时登录时未出现不正常状态,服务器对不同用户请求进行分布处理,工作正常。容错性测试:系统对非法请求进行限制,对非法操作进行正确提示,限制非法用户访问页面。
关键词:软件工程硕士;工程报告型论文;研究型论文;论文撰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对学位教育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数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以某个问题的解决为依托,表现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知识、技术和写作表达水平)。一般按所在专业职场选题,以本专业术语、概念、方法陈述问题的解,并论证本解决方案可行和结论的正确。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文的创新。因为论文是给人看的,是对本论题的新做法、新理解,或新结论。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参考价值,也是论文的价值所在,属作者的知识产权。通篇无创新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自然撰写工程报告型论文居多。本文拟为软件学院作工程型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工程报告型论文
众所周知,毕业论文有理论型、研究型和工程型三种类型。软件学院的工程硕士按现有的培养方案,至少要有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结合工作选作工程型课题是很自然的,但不等于说只限于工程型。比如该企业研究所作一探索型的原型开发,那么就要作研究型的课题。甚至为了原理和方法的完备要作理论型课题。之所以分为三种类型是论文的内容结构形式不一样。
理论型课题在于创新性和严谨性,在设定的前提与假设下证明所提出的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即前提加规则可导出结论,并给出数学或形式证明,或给出实例验证的数据和图表。因数学和形式证明不强调实例的完备性和实用性,故比验证更具普适性。
研究型课题是新原理、新方法的首次应用,以及对实践结果(工程原型)作出评价。只求研究点的完整正确,不求实用,是理论到实践的实施过程,不像理论型只注重结果,而是过程和结果均重要。
工程型论文一般以工程制作(最常见为工程项目)为背景,是已有原理、方法、技术在目标系统上的综合实现。如果是前所未有的综合实现,也属创新。创新可以在实现过程上,也可以在过程某些环节的技术层面上,如同样采用新的调试方法,同样功能设计新算法等。总之,不能和相同类型的论文雷同(因为采用的技术步骤相差无几),要有自己特色。工程型论文要求论文系统完整(在概念上的,而非完整文档,如三个相似模块均要提到,但只详述其中一个),所述的背景项目是可实用的,是本人在工程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论述的重点可以是工程过程改进、工厂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社会效益等,非常重视验证数据和量化指标,如测试用例15组等。
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强调实用型人才,所以论文选题以工程型为主,但不等于只作工程型选题,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也因此才有原型研究,才有理论探索,所以在工程型论文中嵌入小型算法推导、部分原型研制也是极其自然的。
2常见的困惑
尽管大家对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比较了解,但在实际撰写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困惑,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论文层次、内容、与工作的关系、读者层次把握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2.1论文是对工作的总结和提高
一年工作下来有许多体会,实际工作有的写了不少代码,有的写了不少文档,有的代码文档都很少,讨论方案、协调需求居多,要写出相对完整的论文不知从何下手。
论文不是工作汇报
论文要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年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是协调别人工作,也编写了不少程序代码――写什么?把你最得意有收获的地方编到一个“故事”中,所以不是干什么,写什么。为了故事的系统性,有些工作就写不进去了,要舍得丢弃。要系统完整则会把别人的工作写进来,那么就得尊重知识产权,交待了原理功能特色之后要声明××地方是别人做的,也不要着力发挥。
论文要反映学术价值,不反映劳动价值
毕业论文属学术论文范畴,你开发数万行代码,加了不少班,在极不理想环境下完成了任务,但原理方法都很一般,说不出什么,怎么写?只谈“功劳”,不谈“苦劳”,最多只能在行文中说明本项目工作量不小,影响或学术成果更高。把重点放在你对问题的分析上,解决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你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2.2论文要有中心论点
反问一下,这篇论文到底要突出什么问题?工程报告类论文仍然是论文,因此要有中心论点。在撰写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与工程文档的区别,文档更注重结论的陈述,要求全面翔实。论文强调结论的导出过程,要充分突出“论”字。二是不同于一般的报告,论述、评价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夸大的商业用语。切忌为了表现水平抄一些与本主题无关的功能、性能和用途。
在说明自己论点正确时,所用术语不能错,要掌握本课题当前发展方向,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谈过时的技术,因为每种软件技术都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起作用。因此,大量抄录,没有观点、论点的论文不是好论文。
论文中应明确表述:在什么背景下,讨论什么问题,范围如何限定。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当前非研究解决不可的理由,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途经,本文将采取什么途经?对于首次应用于我国某行业的成熟技术论述的重点在具体实现上,对于非首次实现的技术应该明确给出被采用的理由,如出于成本考虑,或某项性能考虑等。
2.3论文面向的读者是本专业研究生层次
论文强调逻辑性,工程课题强调概念动作要以业务动作导出各项需求,要求什么技术,相互为何关联,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支持,象讲故事一样谈原理和机制。尽量不要指定关键、重点,而是在行文中突出重点,所以每章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怕重复。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一定知道。论文的读者水平应设定为与你具有同样研究生水平,但不做你这个课题的人,所以有些概念术语要介绍。高水平的几句话就可说明,难度大的要讲详细,切忌忽高忽低。还要避免大段代码、图或表的堆砌问题。
3论文的形式结构
学习过软件工程,软件学院的工程型论文最好写,基本上按背景项目的工程过程写。下面谈谈如何撰写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题的工程报告类论文。这类论文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建议论文结构包括绪论、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解决方案、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与部署、总结与展望几个部分。
因为是将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考察点,因此在论文的绪论部分,应以最简捷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与本论文主体相关的待建系统所依托公司或组织的背景,说明论文的价值。如果要构建这样一个系统,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在国内外现状分析中,应针对目前国内、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要说明尽管市面上有很多(也可能没有)同类产品,但以实用、价廉或知识产权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无法通过商购实现目标,因此做出自己开发的决定的理由。接下来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背景,明确待建系统目标。第二部分则要描述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即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最好首先对待建系统所承载的业务进行概述,使读者尽快进入业务语境。业务概述中应重点描述当前阻碍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它们也是待建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做铺垫。这部分要把系统的关键需求谈透,以便后续章节可以集中精力论述设计与实现方案的探讨。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系统解决方案。这部分最好从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入手,逐一探讨对系统影响面大,或技术实现风险大,或涉及用户商业决策等的问题,给出针对本系统的最佳解决策略,然后汇总成系统总体架构,最后给出系统的模块划分。
如果本项目采用的是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或部分新原理,则在需求分析前后,开辟一章介绍这个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新原理,如软件Apach刚出,第一次采用Vista操作系统等,并作为本论文的重要技术内容。
论文第四部分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论文只谈工程实现中有特点的子系统/模块,如果一点儿特色没有,谁来都会这么干,就笼统论述有多少模块/对象,用什么工具开发,要什么支持,怎样集成的。如果有必要写,则重点讨论某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思路。如具体算法复杂,或技术实现难度大、工作量大等,对于实现情况类似的模块则一带而过(这也是文档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第五部分是系统测试与部署。该部分应针对待建系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测试部分需要重点验证与确认的主要需求指标,并选择具体的测试策略和测试过程。讨论系统部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系统的总体评价。在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该部分是对需求分析部分提出的要求回应做得如何的直接体现。因为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做的结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部分,论文的实际意义就不存在了。
论文的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在总结成绩的情况下,谈谈以后如何克服不足。最好首先总结自己的论文工作及后续的改进,然后抒发较理想的结果(从工程技术角度)。
上述论文结构对大家并不陌生,但能写好的关键是在全篇中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源动力,所有技术、方案的优劣都以是否在组织现有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提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这实质就是在贯彻软件工程的思想。
4结束语
对于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作为基本要求“能干活”,都能达到,但能干活的同时又能写出好论文的学生却相对匮乏,这也是我国软件高层次人才断档的主要原因。能写出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好论文的人,一定工作完成也很好。因为好的实践总结的出炉,不但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同时还必须具备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抽象提炼的良好习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撰写能力的训练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总结与提高的能力,以期在后续工作中能更好地举一反三,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梯,振动,测试
电梯的振动是电梯乘座舒适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尽管人乘座电梯的时间是短暂的,且振动幅值较小,在正常情况下,不至于达到影响乘客的健康和安全的程度。但振动达到一定量值,且振动频率在人的敏感频带时,或者电梯的起制动持性较差时,都会使乘座者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电梯的振动是电梯整机性能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一、电梯轿厢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
轿厢振动信号一般用加速度时间历程来描述,在电梯一个运行周期中,有起制动过程和平稳运行过程之分。对于变极调速梯,还要考虑其减速过程。
电梯起制动过程中的振动与选用的拖动控制型式及现场安装调试密切相关的。一台性能好的电梯,既能控制起制动加减速速度幅值,又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但有时这二者往往很难协调。如,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则要缩短起制动时间,但由此而产生了较高的起制动加减速度,急剧的加减速度使乘客产生了有附加载荷感觉,即有明显的“超重”和“失重”感觉。反之,起制动时间长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因此轿厢的加减速度曲线是电梯拖动控制系统调试的依据。
起制动加减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各人的年龄、体质、健康及心理等各种因素。一般急剧的加减速度,使乘客的内部器官在体内移动了,以至于引起头昏、恶心及其他不适甚至是痛苦的感觉,如在高速电梯中,听觉器官有疼痛感觉。
平稳运行中的垂直振动主要来自曳引机啮合振动,曳引机在旋转过程中的脉动(即曳引轮旋转速度的不均匀量又称扭振)是轿厢振动的激励源。轿厢水平振动则与导轨安装密切相关。免费论文,测试。。我国电梯技术条件中对客梯和医梯的振动加速度规定,垂直方向不大于25cm/s2,水平方向不大于15cm/s2(均指时域记录曲线中的最大单峰值)。一般水平振动分析的频率限较低,大多在10Hz之内。
轿厢水平振动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导轨安装的垂直度,轿厢的静平衡状态,滚动导靴的外形,井道外形及气流,轿厢速度的高低等。
二、轿厢振动的测试方法
在测试电梯的起制动加减速度和轿厢运行中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传感器应安放在轿厢地板的正中,并紧贴地板(应搬掉可移动的地板上的衬垫),传感器的安放方向与轿厢地面垂直,并用水平仪作水平校准,以便减小加速度曲线零位漂移和横向振动的影响。分别在轿厢只载测试仪器和2名测试人员以及额定负载两种情况下,以额定速度运行,单层上、下行至少3次;每隔两个层站以上,上、下行各至少3次,由底层到顶层端站上、下行宜驶至少1次。
在进行轿厢运行中的水平振动加速度试验时,传感器同样安放在地板正中并紧贴地板,传感器的安放方向分别与轿厢门平行和垂直。电梯振动的测量系统与其他机器的振动测量相类似,一般总是采用传感器、放大器、记录仪、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免费论文,测试。。利用多路信号记录仪,可以同时测取多种参数,同时记录多路信号。免费论文,测试。。但由于整机性能测试须在安装现场进行,因此测试系统应能适用于现场检测,即轻便可靠,功能又要适用于电梯振动的测试要求。.电梯振动测试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应注意到如下几个问题:
(一)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
电梯振动测试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测试系统的低频响应好。为了能响应电梯振动的起制动特性,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应从直流分量开始,因为电梯是从静止开始一直至额定速度为止。从这个要求出发,传感器就应选择低频响应较好的电阻式、差容式等加速度计。
(二)测试系统的动态范围
测试系统的动态范围要求在40dB以上,这是因为,如果用同一系统测量起制动加减速度及平稳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两者的幅值相差很大,对平稳运行过程而言,振动加速度的测量级是cm/S2级,希望分辨率能达到1mm/s2。而起制动加减速度的量级是m/s2。起制动性能差的电梯最大加减速度达2.5m/s,以上,因此,只有较宽动态范围的测试系统才能适应电梯振动的测试要求。为现场测试携带方便,输出设备可选用类似PP40型打印机。
(三)记录(或采样)系统应能适应不同梯速要求
测试振动时,如果采用记录仪直接记录振动曲线,则记录仪应有不同的记录速度,且应有与电梯测试要求相适应的频率响应范围,目前一般的笔式函数记录仪频响低,分辨率差,虽然光线示波器振子频带宽,灵敏度高。且能同时记录多路信号,但因其笨重,携带不便,记录纸又不易保存而逐渐被淘汰。从现有的记录系统看,频响较好的热敏记录仪是可以借鉴使用的。
如果不用直接记录,而用数据采集系统,则A/D采样系统的速率及机内存贮应能满足不同梯速及不同层高电梯的测试要求。为现场测试携带方便,输出设备可选用类似即PP40型打印机。
三、电梯振动数据的处理
对于电梯振动信号,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电梯的振动问题。垂直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接近上端站处,因为此时曳引钢丝绳最短,由曳引系统形成的垂直振动最容易传到轿厢。免费论文,测试。。
(一)取峰值(或峰一峰值)
在起制动过程中需要限制最大的加减速度。为了全面评价起制动特性,除应考虑电梯在不同负载工况下作单层、多层、全层运行外,还应考虑整个起动、制动过程中的二次谐波分量,并把其峰值限制在一定的幅值范围内。
(二)取平均值
在电梯振动分析中,对大于lm/s速度的电梯,需求起制动过程中平均加减速度。计算时,一种方法是对起制动过程的加减速度曲线积分后再除以起(制)动时间,用这种方法求取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在电梯的速度曲线上考虑,将所得到的稳定速度值除以加(减)速时间,即δ=vm/t
式中t—电梯运行加速时间
vm—电梯运行稳定速度
可在机房内测取速度,测量精度为土1%,虽与轿厢实际运行速度稍有差别,但其误差一般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
(三)取均方根值
均方根可以避免振动幅值的正负问题,它像平均值一样,能兼顾整个振动的时间历程,不像峰值那样只说明一个瞬间值。
(四)取加速度的变化率
在测取加速度信号后,只要对原信号再微分一次,就可以得到加速度变化率曲线。免费论文,测试。。免费论文,测试。。如果放大器带有微分网络,就可以直接记录出加速度变化率曲线。
(五)频谱分析
测量振动信号的幅值能反映出被测信号的总能量和时间波形的特征值。这样的数据处理结果,在一般情形下是很不够的,在许多场合中,必须了解被测信号的频率分量与幅值之间的关系,即频谱。频谱分析的目的是求出信号的频率成份,也就是分析振动信号由哪些简谐分量所组成。如对电梯轿厢振动分析时,就要限制电机旋转频率和蜗轮(或齿轮)的啮合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幅值。这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是将时域振动信号通过富里哀变换式变换成频域信号。这种计算总是由计算机(主要是专用机)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曹柯宇,樊社新.电梯振动多自由度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6,(03).
[2]武丽梅,巩煜琰,李雪枫.曳引式电梯机械系统垂直振动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10).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our aspects of papers' published year, involving fields, research agencies and the first author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cluded in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 database of VIP,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 nearly 10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focu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ed enterprise should appl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虚拟样机技术;论文统计;计量分析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虚拟样机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建立能够反映产品特性的样机模型,用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测试和评估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样机模型的设计,直至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样机[1]。虚拟样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设计思想,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性能,加速了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开发、研制与使用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世界众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产开发过程中都广泛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装机、测试都在计算机中模拟完成,保证了产品一次试制成功[2]。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产品,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依托“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一平台,通过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与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期刊论文的检索,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以期为虚拟样机技术今后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以2003~2012年为时间条件,以“全部期刊”为期刊范围,以“虚拟样机”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全部专业论文的检索,经过整理汇总,删除重复论文后共计2508篇。通过EXCEL将整理后的论文数据套录成数据库,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发表年份、涉及领域、研究机构以及第一作者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近10年来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3]。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年份统计分析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态势。2003年至2009年期间,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论文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减小,2009年论文数量达到顶峰。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得比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2010年开始,论文数量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2012年,论文数量减少到152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对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力度减小,也有可能是相关研究论文的产出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库的收录有一定时滞性[4]。
2.2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领域统计分析 笔者对研究主题涉及到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与发动机、工程机械、矿产机械、农业机械、机器人与机械手、教育等领域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各个领域,部分论文同时涉及多个领域,论文涉及领域分布情况见图2。论文产出居前三位的领域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这表明,随着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机构统计分析 在2508篇论文中,没有署名作者单位的共有23篇。笔者将论文作者的工作单位分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四类研究机构,统计结果见表2。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本科院校,为2145篇,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发文数量分别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业、大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发文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这充分显示,本科院校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
2.4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结果可知,无作者数据的论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发文数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见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讲师,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由此可见,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师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坚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至2009年达到顶峰,近年又逐渐回落;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研究成果比较多的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是本科院校,应用研究的主要群体是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本文的检索分析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状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机构和群体比较单一。
虚拟样机技术问世之后,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视,立即将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引入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应仅在本科院校,不应仅有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更应广泛推广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让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参与研究和应用。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充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减小产品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专家也应加强向企业推广虚拟样机技术,推动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熊光楞,李伯虎,柴旭东.虚拟样机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1,(1):114-117.
关键词: 科研机构; 信息系统; 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64-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Feng Yuan1, Han Li1, Tan Qianjin2, Cai Zengyu1
(1.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 general method f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research institution is studi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quirement, designing function, database and interfac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institute of ZZULI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page class, web-pagination and security guarantee. The testing results of this system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ble to meet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Key words: research institu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ublishing;
0 引言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很多研究机构都构建了自己的信息系统,用以单位形象展示和数据管理,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高校研究机构内容管理系统[1]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2]。高校研究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研究所内部新闻、通知等信息,以及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研究成果。这不仅方便了内部人员的办公需求,也方便外部人员通过网络来了解研究所的信息。本文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研究科研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一般方法。
1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1 需求分析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展示和信息管理,管理员通过该系统新闻、通知和共享,研究人员自己的研究成果,浏览者了解研究所最新新闻、通知、员工科研情况等。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方面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并实现对系统及数据库的维护。另外,针对网络开发环境,需要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1.2 功能设计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用户主要分为系统管理员、研究人员、外部人员。外部人员只能浏览网站的内容,包括浏览新闻、查看内部通知、查看研究所简介、员工介绍、学术成就、发表的论文和资源下载等功能;研究人员主要使用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有简介管理、论文管理、参与项目管理、出版图书管理等;管理员主要负责新闻管理、通知信息管理、员工管理、数据备份和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1.3 数据库设计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展示信息的新闻、通知;第二类是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著作、项目、获奖情况等;第三类是研究人员数据表和管理员数据表。
对于新闻、通知,分别用News表和Notices表存储,News表包括标题、说明、附注、时间、点击次数、图片地址等字段。其中“NewsID”是新闻的编号,以自动编号来添加数据表信息,也是News表的主键。Notices表相比新闻数据表,少了图片字段,该数据表中的字段“ID”是通知编号的标识,作为通知的主键在数据库中使用,并作为外键使用。
研究人员(Users)数据表描述了内部人员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称,研究方向,个人简介等信息。其中个人的编号“UserID”用来作主键,而个人的姓名“UserName”就会被表“papers”的“PapersAuthor”引用。
论文数据表(papers表)包含的基本属性,包括了编号、论文标题、级别、作者姓名、发表刊物、存储路径,卷号,期等信息。其中论文的编号“PapersID”用来作关键字,而论文的作者“papers”的“PapersAuthor”引用“Users”表的“UserName”。
另外还有角色表、日志表、著作表和项目表等数据表,在此不再详述。
1.4 界面设计
根据研究所的性质,采取了以较庄重的底色“蓝色”作为背景颜色,网站信息系统布局较为严谨简洁,在导航栏中显示各个功能的页面连接标题,首页如图2所示。其他页面显示则是根据首页为主题来设置的模板而定,与首页的风格保持一致。
2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2.1 页对象的使用技术
包含很多页对象,用于处理页面的请求,获取相关属性以及对这些属性进行的操作,并实现页面间的共享信息的传递。常见的对象有Session、Request、Response等。
⑴ Session 技术的使用
Session机制是一种服务器端的机制,服务器使用一种类似于散列表的结构(也可能就是使用散列表)来保存信息。在中Session对象简单来说就是服务器给客户端的一个编号,主要用于存储一定生命周期内某个用户的个人信息。本系统多次使用Session对象实现了Web页面间的数据传递,例如在教师登录系统后,系统将显示欢迎信息,具体实现:在登录页login.aspx中用Session["username"]=username.Text。
⑵ Request对象
Request 对象包括请求报头(Header)、客户端的机器信息、客户端浏览器信息等,用于实现对客户端信息的获取。本系统在上传文件、日志记录上使用了Request对象。
客户端IP地址:
当前文件服务端物理路径:
⑶ Response对象
Response对象是HttpResponse类的一个对象,与一个HTTP响应相对应,通过该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可以控制如何将服务器端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3]。本系统在网页跳转上多处使用了Response对象。
2.2 Web分页技术
支持的分页技术分为两类:内存数据分页和存储过程分页。内存分页方法实现简单,对于少量数据检索效率较高;存储过程分页需要数据库服务器的支持,适合大数据量的处理。在用户管理、科研成果管理、新闻和通知管理等用到的数据项不是太多,所以使用内存数据分页来实现;日志显示和管理处理的数据可能非常多,所以使用了存储过程分页技术。在实现内存数据分页方法时候,本系统使用了PagedDataSource类实现DataList和Repeater控件的分页显示。PagedDataSource类是一个封装数据绑定控件(如DataGrid、GridView和DetailsView等),具有与分页相关的属性,该控件可以执行分页操作。
2.3 安全性保障
⑴ 防止SQL注入。首先使用验证控件,在网页加入输入检验功能。验证控件对访问者的输入信息进行限制,预防脚本注入;使用存储过程,避免SQL注入式攻击,使输入参数与相应的列具有相应的尺寸,通过执行存储过程实现对数据表的操作,避免了对数据表的直接访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⑵ 访问控制设计。设计了基于RBAC的访问控制机制,定义超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内部员工等角色,对不同的用户对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根据角色划分权限,不同的角色看到的界面不一样,从而实现对用户的权限控制。
3 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基于网站的系统测试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系统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评价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4]。为了保证本系统的正确稳定运行,在功能方面进行了链接测试、表单测试、Cookies测试、数据库测试等,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所测试项目上没有问题,能够正确运行。可用性测试进行了导航标题测试、图形测试;内容测试检验了Web应用系统提供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本系统经过以上各项测试显示,各项功能均已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基于的郑州轻工业学院网络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测试和用户试用效果良好,很好地实现了网络研究所的信息管理和,功能齐全、界面友好,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本系统的使用,将会提高网络研究所的信息发表的方便性和管理质量,促进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对社会的信息开放。进一步的研究是开发出科研机构信息管理的通用平台和自动定制系统,使系统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晓蓉.高校研究机构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7.6:70-72
[2] 侯艳辉,李晓青,徐伟.基于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商务,2011.4:68-69
[3] 叶文胜,满学璐常见页对象使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