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5:1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金融模式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互联网理财持续火爆
银行低成本负债业务面临挑战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对接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截至2014年2月末,其资金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客户数突破8100万户。腾讯、百度等也推出了如“理财通”、“零钱宝”等一批互联网理财,受到客户的追捧。据统计,我国货币型基金净值规模由2013年6月的3038.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4月的1.75万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增长近4.8倍,超越股票型基金成为我国市值最大的基金品种。而客户资金向互联网理财的单向流动,对银行存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14年4月,我国居民人民币存款较上月减少1.23万亿元①,剔除“时点”因素,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作用不可小视。从存款所具备的“交易”、“预防”和“投资”三大功能看,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分流“交易”和“投资”类的个人存款。虽然说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限,但集腋成裘,商业银行低成本的存款资金将面临严重挑战
2.互联网融资迅速升温
银行小额信贷面临挑战信贷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进行颠覆。目前看,互联网融资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P2P模式,即借助网络撮合借贷双方、将小额资金聚集借贷给资金需求人的一种商业模式。由于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率,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个人客户以及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金融企业参与其中。截至2013年末,我国P2P贷款余额约为268亿元②,是2012年的4.8倍,预计2014年余额将超过1000亿元。二是众筹模式,即项目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项目需求,向网友募集资金,并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从国内实践看,项目以影视、动漫、音乐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为主。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投资于《小时代3》等电影的“娱乐宝”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不保本不保底,该产品首期四个项目募集资金7300万元,22.38万网友抢购一空,这就是典型的众筹模式。三是电商小贷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小贷、京东和苏宁等。阿里小贷依托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云四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客户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并向“抵质押物不足”的互联网平台商户提供信用类贷款,截至2014年2月,已累计向70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发放贷款超1700亿元。目前看,越来越多的小额借贷行为以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3.第三方支付厚积薄发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全面挑战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承诺、担保、代销、咨询等,其中作为支付结算业务是最核心的部分。然而,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对银行支付结算市场份额进行抢占,已然替代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除未拥有实体账户介质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已形成相对独立、与银行功能类似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能为个人客户提供快捷支付、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购买保险、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并为对公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批量付款等各种结算产品。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方支付金额达16万亿,虽然与商业银行近千万亿的规模相差甚远,但其150亿笔的业务处理量已与商业银行近200亿笔的数量相当。同时,在支付2.0时代,互联网平台还以支付为基础,深入挖掘行业潜力,如银联依托支付数据打造POS贷,快钱借助客户交易数据开展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等产品。总之,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已然对银行的支付、结算、收付等中间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挤占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顺应客户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点数量、客户规模、电子渠道、风险管理和商誉品牌的优势,推动客户服务、物理网点、新兴渠道和产品的全面转型。
1.推进客户服务转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
优化完善现有产品,采用交互设计理念让新产品易用好用。充分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搭建与客户的交流互动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深入挖掘客户信息和金融需求,根据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和偏好构建智能化的客户聚类集群,并实现分层分类管理和特色营销。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和手机APP等线上渠道,借助有奖体验、赠送“红包”等方式将线上流量转变为线下客户资源;在高校、高新区、中心商圈等区域开展电子渠道类产品营销,将线下客户流量转化为线上流量。
2.推进物理网点转型一是定量分析
优化网点布局。对物理网点的业务量和投入产出进行量化分析,对部分已沦为“人工存取款机”的产出效能低、服务功能弱的低效网点进行撤并或功能改造,结合产业迁移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做好新增网点布局,如工行2013年优化调整了370家低效网点。二是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探索低成本的“微银行”模式。在社区、高校等以零售客户为主、需求相似的地区,加大VTM(虚拟柜员系统)等自助设备布放,探索电子渠道和物理渠道相结合的低成本、少人员、多自助的金融便利店经营模式。三是线上线下结合,物理网点带动电子渠道发展。顺应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电子化升级的趋势,打造特色小微企业专业支行,将POS、转账电话等支付系统和设备与市场及客户进行对接,全方位掌握客户资金流、物流等信息,为特定产业行业的小微企业群体提供批发类金融服务。
3.推进电子渠道转型
一是加快传统业务和产品的电子渠道部署,如加快外汇、贵金属、公共事业缴费等产品线在网银、手机银行等的部署,提升电子渠道类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新增自助设备,提高电子渠道分流率。增加繁华地段、专业市场的离行式自助银行布设,加大VTM、移动发卡机等自助设备的研发和投放,完善理财产品、跨行转账、外汇业务等在ATM等设备的功能加载。三是关注新兴电子渠道,拓展社交群体。探索打造移动视频在线银行,结合指纹、虹膜等验证技术开展高端私人银行业务;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渠道创新,推动微信银行建设,培育社交消费客户群。
4.推进产品转型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银行线下产品线上化,而是按照互联网思维基于客户体验对银行产品的拆解和重构,在产品渠道接入、经营模式、信息处理、客户交互、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产生颠覆式变化。建议围绕移动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强银行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的研发。同时,借助银行在信息技术、客户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创新互联网产品接入模式,探索纯互联网经营的虚拟化专业支行。
三、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等金融教育;SWOT;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08-03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金融学子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思维观念。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新概念进入高等金融教育的视线:“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征信”、“共享经济”、“数字货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让金融专业的师生既兴奋又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思维观念已经改变,经济和金融明显可分的界限被打破。当前,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下的“大数据”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一切资金支付活动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几乎不需要现实货币参与,点对点的资金流动使得“金融脱媒”趋势来得异常凛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受此影响,复合型人才和跨界发展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传统金融教育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再可行。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其实践远远走在了当前高等金融教育的前面,对传统高等金融教育产生强烈冲击,但也带来了变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强化对互联网金融教育的研究,通过互联网金融思维重塑和再造高等金融教育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特点
(一)大数据优势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从“草根金融”兴起的,在民间金融“野蛮生长”和“乱象丛生”的时代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传统正规金融形成强大压力。实际上,历史上非正规金融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一系列困境的桎梏:信息不对称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社会征信缺失、无足值抵押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较好克服了这些顽疾,信息不对称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有效缓解,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结合人工智能使社会征信和债务催收都不再成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催生了众筹、共享经济等变革创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新业态。
(二)人工智能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人工智能效率高,错误率低,模型不断进行自主训练和优化,大大提高了适应性,在量化投资、决策咨询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逐步取得优势。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互联网金融下每日新增的海量用戶数据,以及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得感知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等一系列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和模型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取代了传统基于人工授信、核查和对客户分类的工作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开放、大维度、多渠道的人工智能下的“智能”金融,必然取得对银行依赖中央银行建立的封闭客户数据系统的优势。
(三)“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智能化、去中心化、脱媒化、信息化以及便捷快速的推广模式催生了各类体量巨大的新兴业态,作为这些业态的基础和共同体,互联网金融拥有显著的后发优势,领先于传统产业成为近年创新创业的最大落脚点。
(四)规模优势
200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经营上的规模优势日益明显,各项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与传统金融业态不同,互联网金融由一系列的产业链构成:征信、借贷、催收和服务等环节可分散于不同的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可以灵活分散也可有效整合,每一环节聚焦其优势业务,可将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双创优势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低,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效率高等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与其他行业形成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创新,推动创业,极具双创优势。一是依托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远程支付场景不断完善,近场支付也在爆发;二是支付产业链的受理端及其延伸的综合金融增值服务——海量支付数据以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三是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引爆了“跨境支付”的探索热潮;四是在P2P等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上,从以往只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的模式创新发展出了引导P2P平台与担保机构合作、整合线上与线下服务以及增加债权转让等服务的新型模式;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客户的理财或量化投资业务;六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念。
二、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
表1是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矩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和依据。
(一)优势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高等金融教育事业以来,到目前为止高等金融教育已取得质的突破,金融专业的品牌认可、高考招分、学生素质、国际化程度、毕业后的薪资水平、社会评价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各行业的前列。同时,国内金融领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般采取模块化搭建的思路,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功能性。第三,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给高校师生带来了良好体验和观感,高校师生有充分的积极性迎接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劣势
传统金融教育是单一化的金融专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货币经济、金融市场、投资、金融工程、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方向,注重对货币、投资、资产定价、股票、债券和财务等“纯金融”知识的讲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涉及计算机与统计学习等跨领域的知识鲜有涉及。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到来之后,我们发现业界需要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单一聚焦金融领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开始变得落后和陈旧,金融教育需要“混业发展”。另一方面,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比较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教材:一是自编教材的质量令人担忧;二是优秀的互联网金融的国外教材引用较少;三是互联网金融跟风开设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因地适宜,教学内容和难度都过犹不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朝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极度缺乏,不得不采取“挖墙脚”的无奈之举,导致银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限于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目前的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原因在于高校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传统金融教育毕业的学生青睐于在正规金融行业就业,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心存疑虑甚至偏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显然,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巨大。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在科研立项、论文选题、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创业、高校金融教育的学科点申报、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空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跨界金融,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业务模式的细分和产品之间进行内部整合。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步通过用户、大数据和场景的互动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运作。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整合实现了不同行业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在空间和深度上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金融业务、营销和管理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这就对高等金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高等金融教育实践来看,金融、计算机及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还是各自为政,独立培养,忽略了跨界知识的构建,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挑战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分业培养”的理念和当前互联网金融“混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冲突,需要解决“并轨”发展问题。其次,传统高等金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相对成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远远走到了学校教育的前面。再次,互联网金融教育强调“长尾性”。与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正好相反,互聯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服务80%的小微客户,推广的是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传统金融教育中关于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的相关课程几乎从不开设。消除“教育偏见”达到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教育平衡,更加注重“长尾性”仍然任重道远。
三、结语
高等金融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输送急需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和家长的关切所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制高点,需要高校金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金融学知识,理解金融业务的原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因此,主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1)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2)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产学研”的合作,树立“干中学”的务实求真精神。对此,高校金融教育是有优势的,要秉持开放理念加强彼此合作,使研究向应用转化。(4)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注,引入相关课程。此外,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高发的背景下,高等金融教育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适时向社会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民众规避风险的能力,达到普及金融教育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小铭.浅析互联网金融现状及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6(23):313.
[2] 杨竹清,张超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的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6(5):82-88.
[3] 刘源.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16(48):167-169.
[4] 谢水园.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大学课堂教学常态化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亚太教育,2016(30):89.
[5] 谢水园.论外贸通关实务课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J]. 中国市场,2014(22):149-150.
[6] 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93-95.
[7] 刘变叶.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5):1-5.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市场纪律
前言:信息技术水平和经济的腾飞,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占据了金融界的半壁江山,网络经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继续发展。借用网络信贷平台迅速崛起的信贷公司,和银行合作打造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平台,这些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了国内金融业的新革命,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是我们当前需要探索和考虑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几大风险
1、技术方面的风险
计算机技术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计算机网络遭到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或黑客的入侵,很容易使病毒在网络道上蔓延,不仅使客户个人信息和遭到外泄,严重的可能造成资金损失,威胁到整个互联网金融交易系统。因此,技术方面的风险,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一大风险。
2、运营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虽然在先前不被人们认可,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互联网金融开始被人们逐渐接受,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身于互联网金融中,但是,由于定位的错误以及经验上的不足,企业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不符合社会环境,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碰壁,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终究被互联网金融的大市场所淘汰。笔者认为,其终究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无法紧跟时代潮流,因此才会被互联网金融所淘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3、法律风险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和干预,国家法律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管制上,法律监管上的几乎空白,使互联网金融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部分企业从人员素养和运营模式上都钻了法律的空子,使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公民以及国家带来较大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探析
1、互联网金融个体理性并不代表集体理性
货币市场基金+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里,投资者所购买的是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虽然,在这种产品里投资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赎回自己的钱财,但投资者还需要付出相应的折扣才能将这些资金在市场中卖掉,从而产生了流动性转换以及期限错配等问题,一旦互联网货币市场的波动变大,这时投资者将会选择赎回资金来防范风险,这从集体行为而言不是理性的,但是从个体行为而言却是理性的。
2、互联网金融用户量庞大,需要通过法律监管来防范问题
由于用户数量和资金数量的巨大,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很难通过市场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如果还涉及到清算,一旦公司或机构破产,将会使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害,使互联网金融系统承受巨大的风险。比如:余额宝和支付宝由于业务规模与资金规模大,用户多,其系统的安全性也会非常高。
3、互联网金融中可能存在非理及欺诈行为,需要政策监管
由于利益驱使,金融机构和工作人员可能会给投资者推荐风险比较高的金融产品,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味的听从金融机构的意见,而对金融产品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例如,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时,为了提升业绩、隐瞒风险,金融机构并没有向投资者详细介绍该金融产品,很多投资者也并不清楚银行理财产品与网络存款、贷款等理财产品有什么不同,严重的,还可能存在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综上,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法律和政策上的监管,我们应当尽快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理念,通过监管推来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正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1、有效结合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
原则性监管模式是监管当局目前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监管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模式下,监管当局会引导监管对象,而不会对监管对象提出太多的要求,也很少干预或介入监管对象的各项金融业务。全靠监管对象的自身规范,监管当局在监管的同时会重视是否完成的监管目标。在规则性监管模式下却是另一种情况,监管当局会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对监管对象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程序加以明确规定,使其强制执行相关规定。相比之下,原则性监管模式和规则性监管模式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时,可以有效结合两种监管模式,使两者的优缺点得以互补。
2、要重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是互联网监管的重要内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和行为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学者认为,消费者保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就属于行为监管。受到消费者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很可能会侵犯金融消费者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这正是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条件与背景。为什么要重视和展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呢?我国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调查和讨论,有关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两者之间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利益,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必要的。
3、实施动态比例监管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都没有对金融监管有明确的定义和阐释,因此,在实施动态比例监管时,我们首先需要理清金融监管的内容。笔者认为,从松到严,我们可以将金融监管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市场规律,金融企业、当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了行业的自律准则,这个准则主要是以自愿的方式实施的;第二个层次是注册,有关企业或者部分可以利用注册这个渠道来掌握相关的机构信息;第三个层次是监管和监督,政府或行业部门要持续监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市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直接监管的对策,反之则可以不采取直接监管对策。第四个层次是严格的审慎监管,向一些相关的机构提出对资本或是流动性的监管要求,同时有权对现场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市场主体行为本来就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因此,我们可以将法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监督形式,如果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个人或企业,司法机构就会对这些个人或企业进行依法制裁。
结束语:总而言之,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爱,但是,由于监管上面的几乎空白,其中存在着很多风险,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以核心原则为依据,开展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使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经济学院/金融专业))
参考文献:
[1] 李文龙.引入第三方托管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J].金融时报,2013(12)
[2] 由曦,刘文君,董欲晓.立规互联网金融[J].财经,2014(9)
[3] 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R].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2014(2)
近期,国内兴起了以阿里巴巴等公司运营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方便、快捷、高回报率为新的吸引力的金融投资方式,这引起了对传统金融业的新的互联网金融挑战,面对挑战,传统金融业该如何面对?
本文将分析目前形势下的互联网新形式的挑战方式,分析其运作方式、弱点、预测其发展方向等内容,并将浅析现代金融行业将采取何种方式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分析,传统金融行业,现代金融行业,应对挑战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 A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互联网的概念是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代表着交互、关联、网络。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而不是传统金融技术的升级。其中每个人作为其中某一个体,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样的蓝图成为了可能。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其中技术实现所需的数据,几乎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以技术为驱动的数据金融业务”成为了京东商城的发展目标之一。阿里巴巴也将“数据、平台、金融”作为未来的三大业务发展方向。建行甚至也自建了电商平台。很多机构在争抢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金融产品数据成为了战略资产。
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交换形式。
二、互联网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代表性的有,支付宝(余额宝)、财付通、微博钱包、盛付通、国付宝、掌柜钱包、至尊宝、理财通、零钱宝、百赚、现金宝、如意宝、点融网、拍拍贷、安心贷、翼龙贷、有利网、人人贷……多达上百种金融产品,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有些已经发展壮大,有些已经逐渐萎缩,甚至销声匿迹。
这其中有的是金融产品的输入方,即借方,如:拍拍贷、安心贷、翼龙贷……,还有金融产品的输出方: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在这其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结合了借方和贷方的理财通、余额宝……
三、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挑战的对策分析
以以下几种金融产品为例,浅析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
下图一为2014年4月1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统计表。位居收益率榜首的依然是兴业银行发行的掌柜钱包,其收益率为6.1840%,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农商银行的至尊宝。愚人节里,银行的“宝宝”仍包揽前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收益率并不是相差太多,虽然两大银行产品暂居排行榜前两位,但是这也是暂时的现象,其中依托互联网服务的理财通、百赚、现金宝和依托互联网销售的苏宁和支付宝也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其实竞争仍然处在胶着状态。
图一、8款“宝”类产品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
下图二为这几种收益率的曲线比较表,由此表中明确地发现近7日以来各个理财展品的收益率变化曲线,除了两大银行的领先,其他产品其实是处在激烈竞争的阶段
图二、收益率播报表
三、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风险管理
客观上,数据给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是降低成本和风险的主要手段。但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数据金融,而是现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在交易主体、交易结构上的变化以及潜在的金融民主化,才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一个论述。而其也是未尝不可期待的。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全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这样判断的假定条件过于完美,也不可能完全出现。金融媒介仍然会承担一定的职能,但是其职能的大幅减小是极有可能出现的。个体间的直接金融交易值得期待,就像微博让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易直接化。虽然金融交易需要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交易安全保证,但是这个趋势确实慢慢显现出来。
若是金融的交易完全互联网化,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开的交易所,会给监管造成很多挑战。交易的发生小微密集,交错复杂。但是金融的发展是为了好的社会,不是为了方便监管。好的金融是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透明,最大限度减小信息不对称和中间成本。只要金融行为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监管跟上就行了。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该协会由央行条法司牵头筹建,旨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此前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一级协会)下设的专委会,而此次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一级协会,级别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该协会还邀请了基金公司等更多传统金融业机构加入,覆盖面很广。
据了解,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早已明确五大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便是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是为了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其他四大原则包括: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除了成立全国性的一级协会,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也在加紧制定中。
由央行牵头,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多个部委正在加紧制定一份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办法。央行条法司也已召集了腾讯、阿里、宜信等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进行座谈,听取意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此前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可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尽管同属自律组织,但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级别更高。
2014年3月26日,筹备多时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专委会由央行下属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并发起,其会员单位涉及银行、券商、综合性金融集团、互联网公司、支付清算、P2P借贷平台等多个领域的75家机构。
该专委会的阵容相当“豪华”,不仅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其主任单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集团”),主任委员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此外,还有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加入
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分工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的出台,监管职责分工将进一步明确,初步确定为:银监会负责监管P2P行业,众筹由证监会监管,央行则负责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有其领先于传统金融业的优势,但是也有其不可回避的劣势。优势在于其有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金融交易方式,但是也有其安全性低,运营机构的合法性普通人士无法查证等等劣势,造成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金融业正迎面赶上,完善现有的交易流程,增加互联网交易方式,例如开通网上银行,与新技术新服务联盟推出同样的服务,例如微信绑定经过安全认证的银行卡进行网上交易,传统金融业必将用其现有的稳定可靠、且被大多数人信赖的银行金融交易系统及其不断发展得外延互联网金融服务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厚积而薄发,且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雷.网络金融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3
【2】张立洲.轮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2(0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网点转型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及特征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信息中介和资金融通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新兴小贷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是三种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1.2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于传统的IT业务,也不满足于为金融机构输送数据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层面上,而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将数年来在实际中累积下来的丰富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与金融业务进行应用结合,创新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一个全新领域。
依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有支付、交易中介和融资等功能,突出运用了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1.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按照业务模式分类,互联网金融目前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以电子商务等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和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金融形式。
2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担当金融中介的角色,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的两个功能:
2.1资金清算中介功能。
银行是货币流通的媒介,银行间搭建起的清算、支付系统,能够完成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同业间的清算,同时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
2.2信息中介的功能
银行通过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收集客户信息,经过处理,能够将储蓄者与资金短缺者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缓解了两者之间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然而,互联网技术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环节的中介,主要是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在时间上的不匹配,但自 2011年 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到 2013年 10月,已有超过 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涉及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等多种类型。
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商业银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支付模式。例如“充值”业务,通过支付平台将该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中,完成支付。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将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弱化,甚至是撇除掉了。第三方支付涉及的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交易量也越来越大,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已达到 2.1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99%。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新技术频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快捷支付产品,该产品无需登录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即可完成支付,完全撇除了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付功能。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恐慌。
3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策略
3.1加快推进营业网点战略转型
3.1.1重新规划并实施网点功能定位
互联网金融在经营范围上逐渐向传统商业银行靠拢。近年来,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网点业务分流较快,简易销售类产品以及传统结算的交易量显著下降。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网点功能定位步伐,实现营业网点业务的升级,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要实现主要网点经营策略的改进,将功能定位为为中心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要逐步向下设机构推动低效网点转型工程。
3.1.2逐步升级为投资理财顾问中心
商业银行要逐渐转变经营重点,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投资理财意见,建立起投资理财顾问中心,为顾客提供私密性、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在为顾客提供理财意见的同时,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会大幅度提升,从而便于商业银行充分挖掘顾客价值,提高营业网点的市场竞争力。而要顺利建成投资理财顾问中心,商业银行就要加强网店经营的专业化、规范化,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1)网点经营范围的综合化。投资理财顾问中心的经营范围较广,除了传统业务以外,还兼营理财规划、外汇、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理财以及存汇业务等,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营销团队的专业化。产品经理、市场经理以及客户经理等共同构成了专业化的客户营销团队。商业银行要加快推进客户服务客户经理负责制,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向客户提供小额贷款、产品销售以及理财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备理财和营销等专业技能。市场经理具备过硬的营销技能,但是理财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客户经理主要负责挖掘客户,转岗员工或者新员工在经过系统培训以后即可担任。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能以后,就可升任客户经理。营销技能获得大幅提升以后,即可升任支行市场经理。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营销团队各部门间的职责互不干扰,但又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3)人力资源的规划重组。要实现营销团队的专业化,拓宽投资理财顾问中心的营业范围,商业银行就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取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要有效储备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快培养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队员;其次,吸纳网点的优秀人才,壮大投资理财顾问中心人才储备;最后,为人才提供优厚条件。
3.1.3低效网点的转型
商业银行在实施低效网点转型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离行式自助银行、“自助 +理财”以及网点撤销为主,减少因拆迁重建而增加的费用,释放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商业银行的网点战略转型。
3.2推进营业网点线上线下联动战略
3.2.1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充分发挥营业网点的资金和客户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在营业网点宣传、演示和推介互联网金融产品,让客户更加充分的了解移动金融产品。以互联网金融客户端的形式向顾客全方位的展示营业网点各项信息,让客户对营业网点充满兴趣,进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客户。
3.2.2线上线下联动业务办理
商业银行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增加预约业务、业务预填等,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优质的服务,提升营业网点效率,增加客户忠诚度。同时,有利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员配置,实现了营业网点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拓展了网点服务功能,提升了网点的市场竞争力。
3.2.3线上线下客户服务互动
商业银行要充分挖掘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终端的优势,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专属客户经理和客户代表是客户服务资源的主要类型,客户代表会在24小时内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业务受理、服务咨询等业务。专属客户经理的客户群指向更加个性化,它能在营业时间内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客户服务互动。
3.3拓展移动金融落地,提升客户忠诚度
3.3.1在营业网点内推广移动支付设备
营业网点要加快推进使用环境建设,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移动金融落地展示,让客户了解其便利;营业网点要发行并推广NFC设备终端、异形IC卡以及非接触IC卡等在线支付设备,让客户享受到快捷的移动支付设备。同时,移动网点应全面配备非接触及接触IC卡读卡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IC卡使用环境,让客户感受到移动支付设备的优势。
3.3.2推进移动金融落地商业应用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布放快速、使用方便、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商业银行要在建立营业网点的基础上,推广非接触式IC卡,加强与自动售货机、酒店、电影院以及便利店等经营主体的互通。移动金融落地应用的推广,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设备的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而且,移动金融落地商业应用的全面开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抢占客户资源,加强与关联商户的合作,还能进一步提升顾客的忠诚度,挖掘客户资源。
4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要加快网点战略转型,削弱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升营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同时,推广并实施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联动战略,提升营业网点服务水平和效率。此外,移动金融落地战略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结算手续费用,提高客户忠诚度,为营业网点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
[2]刘俊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应对建议.中国金融电脑,2014(1).
[3]梁尔政.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竞争力提升研究.时代金融,2014(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泛亚;网络投资
近年来,最具诱惑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投资模式莫过于互联网金融了。在经历了最初的一段质疑与陌生之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高速路。各地互联网小贷公司、投融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国情是不无关系的。以美国的经验为例,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资本市场结构的不足,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的。但是在我国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过快、监管尚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犯罪问题时有发生。有数据显示,我国P2P平台及其衍生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多时有数千家,2014年9月平均每天就上线3-4家新公司。然而到了2015年,倒闭的、跑路的公司累计近千家。许多投资者的血汗钱难以追回。下面以涉案金额较大、影响较为广泛的泛亚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一、泛亚贵金属投资平台的交易模式
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振兴有色金属产业的纲要,云南省根据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制定了省内相关产业的五年发展规划。在这一大的红色背景下,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决定重点打造相关项目--泛亚贵金属交易平台。可以说,泛亚是顶着政府的红色光环诞生的。
在上线之初,泛亚的确是个正规的贵金属交易平台,帮助部分有色金融贸易商融资,促进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有色金属签约生产商负责供货,投资者通过泛亚的理财产品为贸易商垫付货款,贸易商每日交付万分之五的费用。其中,泛亚收取万分之一点二五的手续费,其余的万分之三点七五属于投资者。只要贸易商没有还款,投资者及泛亚就能一直享受按日计息的利润。然而有色金属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便难以继续增长,相对稳定的利润难以满足泛亚管理层的贪婪需求。泛亚管理层通过修改交易规则、虚构交易、虚假宣传等手段操纵市场,施行“庞氏骗局”。
1.泛亚操纵市场的手段
(1)泛亚要求签约生产商只在泛亚进行销售并严格控制进场量。一方面希望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希望将价格人为操纵上去。(2)修改交易规则,投资者只能进行实物买方交割和仓单卖方交割,不能进行实物卖方交割。同时,只要交易对手缴纳万分之五的每日递延费,就可以无限期延期交付。(3)实行生产商回购制度,生产商卖出实物的同时必须同时反向做一笔买入交易。卖出的交易进行交割,而买入的多头则一直持有并交20%保证金,每日扣除万分之五的递延费。
2.泛亚的目的及思路
泛亚总的操纵思路就是打击空头,鼓励多投,通过人为操控使得场内有色金属的价格在高于市场水平25%的基础上,每年都会增长20%以上。场内价格的不断上涨,交易量的居高不下,认为营造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为国收储”、“垄断市场”无非都是噱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于生产商:虽然每次交易只能得到80%的货款,但由于泛亚的场内价格比外界高25%以上,即使是80%的货款也至少能达到市场价格水平。另外一方面,生产商回购的交易部分,由于泛亚的场内价格一直在上涨,根本不用实际交付递延费就能无限期递延。多头交易单只需在交易平台上挂着就可以了,无需理会。对于投资者:在账面上,投资总会收到每日万分之三点五的递延费用,账面上一直是盈利的,根本不会亏损。但是盈利都是虚假交易、人为操控产生的。如果提现,收到的无非是新投资者的资金,因为高于市场的收益、繁荣的假象、政府充当的靠山总会吸引新的投资者。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当大家都不提现,任由其“增值”时,就会相安无事。但是当股市的大牛市等事件的催化下,资金集中外逃时,泛亚的资金链就断裂了。
虽然泛亚有实物仓单进行抵押,但也遮掩不住其庞氏骗局的本质。场内的有色金属铟早就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仓内保有量够全世界使用近百年。如果投资者集中进行抛售,亏的还是自己。
二、关于泛亚等网络投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到位
目前对于各类网络投资平台的监管尚无准确定位。没有具体落实到某一个国家机关或部门。也就是说,谁都可以管,又谁都可以不管。加之近年来,网络投资平台发展迅速,野蛮生长较快,服务内容日新月异,往往旧的违法违规行为尚未查清楚,新的违规活动就出来了。加之网络投资平台准入门槛低,各公司管理运营水平参差不齐,投资者难以及时分辨出优质项目和平台。
2.资金未托管,立法相对落后
对于跑路或是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一些网络平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公司基本上没有实行资金的第三方托管。平台对于资金的处理也是很随意,极易挪用、转移。目前,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监管部门的规则条例以及行业内的自律准则上都没有明确的成体系的限制、管理条款。还处于野蛮、过度自由发展的阶段。相比之下,美国对于P2P平台的监管和信息的披露更严格,监管框架涉及到几十项法律,而且引入了社会征信体系。在这方便,我国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3.投资项目不透明
投资者往往只知道有一个项目,或是仅仅知道投资后的年化收益是多少。并未考虑或是并不清楚自己的钱具体投向了哪里。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一般平台上很少有风险提示,也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查。只要有钱赚,几乎都能上马。平台上监管的缺失,也使得一些管理者心生歪念,开始进行虚假项目立项,进行庞氏骗局。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适当补充互联网金融方面各层级的监管法律法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相关监管部门应在对社会互联网金融问题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成熟的、成体系的监管框架。在借鉴欧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实施。在立法方面,要明确几个重点问题:(1)互联网金融的范畴。(2)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控和信息披露问题。
2.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提高对融资方信息披露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于融资方资质的考察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分辨优质项目和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融资方的监管。引入征信系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相关主体的行为规范,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网络投资平台公司的内部管理
在业务上,要做到资金的严格第三方托管,防止资金挪用、非法转移的发生。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对借贷双方的信用、信息、合法性等内容做到尽职调查。相关行业自律组织也应及时建立起来,用以帮助、规范各网络投资平台的运营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岳利军.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特征及防范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4年11期.
[2]李丹.浅析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D].学位论文,2014年6月12日.
有关国民经济的论文范文一: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探析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而生产过程的同化导致服务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份额,所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服务业,其利用现代化新技术、新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使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是对整体经济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其需要去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由此可见其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知识密集性、动态性、生产性等特点,其是信息化、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发展成果,公共服务职能愈加突出,所以现代服务业不同于第三产业,其广泛分布于三大产业之中[1]。
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首先市场上对现代服务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其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相关产品行业的发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应,例如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业发展会带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壮大,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发展会带动钢筋、水泥等企业的生产等,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消耗会波及相关产业,而相关产业的消耗又会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间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其次,受消费者以此购齐消费心理的影响,现代服务业会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应,例如消费者最初购买智能手机的目的是观看直播球赛,但其在业余时间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观看付费电子小说、付费视频,玩付费游戏等,为满足这种配套消费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产品会自觉与相关产品形成互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新兴产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应,例如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会出现咨询、管理等新的行业形式,会在信息传播交流速度逐渐加快中影响人的消费观念,以此引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现代服务业激发生产者新的投资需求
首先,随着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生产者舍去了建造仓库、配置车队、信息交流、寻找市场等环节的成本开支,使其生产成本相比过去得到明显的提升,为生产者队伍壮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业的发展、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的融资渠道扩宽,例如民间小额贷款,为中小型生产者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使生产者产品升级、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证,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者开拓产品相关产业,也有利于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此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现代服务业中的市场调查服务、会展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全面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为生产者提供展示自身产品、服务优势的平台,使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为生产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中的调研、策划、咨询服务及保险业使生产者的投资风险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可以使生产者的生产难度降低,而生产利润增加,由此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
首先,现代服务业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个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润,积极与现代服务业相关服务相结合,使其产品供应相比过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消费者消费;其次,随着现代服务业分期付款等服务形式的出现,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传统的先赚钱后消费向先消费,后付款转变,而且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产、汽车行业等一次性消费成本较多的产业在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再次,随着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种保险服务的出现,使消费者对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最后,现代服务业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网上交易等,使消费过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证,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名经济增长。
(四)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显性就业机制和隐形就业机制都非常明显,显性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中创造了庞大数量的就业机会,例如淘宝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会提供近20万的就业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个新店铺开张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隐形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就业机制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推动技术进步而创造就业机会、对供需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劳动力市场运行不稳定等,以此扩大就业的空间,在现代服务业刺激消费者需求,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有关国民经济的论文范文二: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衍生出依托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高效便捷的通信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类经济形态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主要由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四大核心产业构成。其中以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态势最为迅猛,其创立初时资产总规模仅为1亿元人民币,此后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扩张,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
(二)传统产业的营销模式得到了革新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特早在1977年就准确的预见传统产业在遭遇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变革,并创造性的将社会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果不其然,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以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为例,两大产业充分融合了信息服务和基础制造,实难再以单一的产业结构学说来进行清晰划分。
二、国民经济立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前景
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难提高。须知,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将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互联网经济带领我国走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格局。在此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比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对信息程度大、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植和资金鼓励,对于产能相对落后的僵尸企业提供兼并和信息化改造指导。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道路。
(二)将直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正逐步被削弱。经济学家认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净出口,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突破口之一。由此,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CAD、CAM)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或采取业务处理系统(TPS、EDP)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又或是运用经理信息系统(EIS)向企业所有者及最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集合多元信息技术合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将加快市场经济活动释放速度
互联网经济下的社会消费需求被直观的反映到了网络之中,但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却仍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正是市场活力被压抑的结果。可见,政府仍需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比如,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大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加快各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内投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