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校园网络教学论文

校园网络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0 03:4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校园网络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校园网络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网络教研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

一、网络教研的理念

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

2、软件条件

(1)教师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研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研的相关培训。

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我们并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再次鼓励教师的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如此丰富的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见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业务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更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

最后对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2)教研氛围

学校要具有浓愈的教科研学术氛围,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时对不参加教研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才会使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网络教研的流程

(1)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按教研组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

(2)资源的收集,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不限,可以是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此项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

(3)资源的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各教研小组的资源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丰富整理。

(4)资源的上传,根据教研计划,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库,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体现网络教研的优势——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5)总结交流: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四、网络教研成果

根据网络教研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教研的成果测评,以确定是否有利用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否能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网络教研的成果应该公正客观,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手段,对教师的考核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

总之,校园网络教研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2]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3]《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第1期.

篇(2)

——XX中学电化教育先进事迹材料

山西省XX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多年来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各项工作领先而享誉三晋。新世纪历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会产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认为现 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势在必行。因而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以课题科研为指导,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作为电教先进典型,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现场会2004年在我校召开。

一、硬件建设

从2001年校园网一期工程至今,学校共投资近千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的配套。目前,学校拥有三层交换的千兆校园网,连通了各处室、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及家属住宅楼;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一卡通”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服务器及4台教学资源服务器,为校园网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装配微格教室、多功能报告厅、4个学生机房、校园电视台。实现“班班多媒体、室室有电脑、家家通网络”。为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软件资源建设,投资几十万建成包含大型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校园网应用软件系统等较完善的校园网资源系统,总量达4T。目前配备有《清华同方资源库》、《北京四中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同方电子期刊库》、《智能出卷系统》、《电子图书系统》、《101网校》等大型资源库;建成了集内外网于一体的大型资源集成系统——XX中学网站;学校还组织人手自行编制了《校园信息系统》、《教师交流园地》、《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等用于学校办公,教师交流,学生辅助学习的平台系统。

三、以课题研究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中学校园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已顺利结题并双双被评为优秀课题;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教育研究》,省13150课题《中学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研究中。

我们本着课题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整合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案,并采取每年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每学期进行优秀课例、优秀设计方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强化和推动整合工作的开展。学校还采取了开办月刊《信息技术导航、整合研究动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举行日常培训和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很大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同时,还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行资源大开放,校园网所有教学资源和英特网上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开发了英特网资源导航、研究性平台和学习讨论区,建立了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主页,这些软件都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我校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远程教学活动。我校电视台演播大厅开办了《空中课堂》电视直播,播出高一高二高三各科课程150余节。同时还在网上开辟了学习资料下载和各科学习讨论区,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做到了休息不停课。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开展,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悄然发生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朝积极主动方向转变。

篇(3)

[关键词]校园网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运用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教师手中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合适的工具型软件;第二,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第三,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开展课程整合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三大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校园网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做好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库资源

1.素材收集。由于诸多媒体呈现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资源应是大量的、丰富的,方可满足教学需求。对各种素材的收集,可采取将现有的课件或其它软件中的素材重新分离、整理、还原;或者自己开发教学中急需的、针对教学难点的微教学单元;或购买计算机软件公司和出版社发行的课件光盘以及从Internet网下载可用于教学的信息源片断等方式。

2.素材的分类以及积件库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后,接下来应是对所获得的素材作分类建库了。信息资源库的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首先要基于科学系统分类的原则,将从各种渠道收集和制作的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或以磁盘阵列或以光盘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存入到教学积件库中。

3.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目标性原则。资源建设都要由教学目标来决定,必须保证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2)适用性原则。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3)整体性原则。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应用水平,统一规划,制定出目标高、布局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4)资源更新原则。多媒体信息库的资源内容要不断地充实、更新,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大量的信息需求。(5)师生共同参与原则。计算机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动员全体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学校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成后,还应该加强管理。可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

二、利用校园网资源共享功能为整合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可采用下述两种共享模式来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

1.类别型共享数据库模式。这是我国现行网络体系中最常见的组织信息方式。教育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多媒体信息数量繁多,类型多样。由于信息具有文件类型、创作方式、目标形式及运行平台等多种不同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按其所具特性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再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到不同类别的子目录中。当用户需要某一类信息时,可按其特性进行索引并应用。

2.类别应用双库并存的共享数据库模式。使用类别法构建信息库虽然在信息归类上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存储,但由于同类多媒体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在信息的索引和应用上非常复杂,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实际应用中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因此,采用类别应用双库并存的共享数据库组织方式更为理想。双库并存的组织方式总体上与类别式组织方式的设计情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构建多媒体信息库时,可同时建立类别、应用等多个数据库。要将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按照每一年级课程的应用内容进行分类存储,顶层目录按信息学科进行分排,下级目录再根据受教年级进行划分,将相关的具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内容分别精选归分到相应的每一节教学目录下。这样当教师取某一节教材内容进行应用时,与该课时相关的教学论文、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经典题库等信息会方便、及时地提供给使用者。

三、利用校园网进行积件开发,运用组合平台实现整合

所谓积件,简单来说就是将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标准知识点(积件)贮存在教学资源库中,一个标准知识点(积件),可以看作是阐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学单位,同时包含相关练习及呈现方式、相关知识链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体现出一种新的教材建设思想,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点进行网上开发。

1.积件具有开发的开放性,自繁殖性。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

2.积件与课件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件包涵了课件的特殊性。课件是积件的特例。它们的不同点是课件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积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境,积件更适宜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情景。所以我们可以校园网把课件经过适当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就可纳入积件的微教学单元库,为其他教师重组使用。

3.现在的中学大多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指定的材,这为开发积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积件资源的共享性,通过校园网的联网,共享其它学校的积件库。别外,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样,校园网中的积件可以逐年累积,同时也可实现积件的二次开发,并把它纳入到二次开发构件库。

但是在具体制作使用过程中,光有分散的积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积件组合平台将分散的积件凝聚成一体。积件组合平台是直接面向普通教师、提供集成二次开发构件库、微教学单元库、素材呈现方式构件库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来制作教学软件的一个工具,是供教师使用来组合积件库并最终用于教学使用的软件环境。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综合网络建设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74-02

一 中职学校综合网络建设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已经被国务院提上了工作日程。2002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政府已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对我校的投资达到两千多万,每年的财政拨款都在两百万以上,今年学校开始了“班班通”工程的建设,有了监控网络、程控电话、点对点广播系统。资金的保证是进行网络建设的重要条件。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石。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为跨区域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促进了社会向信息化的大步迈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教育要先行,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已一去不复返了。

二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的目标是以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教学、安全监测、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这个网络能将学校的各种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在网上进行宣传和获取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1.学校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安全

目前各种教育教学已实现了网络化的管理,各种教育工作都已无法离开计算机的辅助功能。人事管理已脱离了手工操作的年代,人事管理职员告别了繁琐的数据统计和手工操作,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操作已经不可替代。学校安全已增加了门禁、监控和巡更系统。程控交换机系统,对学校的电话管理有着强大的功能,所有这些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

2.教学上的要求,目前每个专业都有在计算机上教学的课程

如音乐的赏析课,服装专业的服装平面设计,数控专业的CAD平面制图课,机械专业的CAXCAD课,财会专业的电算化会计学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必须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我校现在实施的“班班通”工程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平台。

3.教师继续教育,再学习的需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再造和延伸,是新时期对教育系统新的要求,是时代进步的实践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些年国家、省、市以及学校都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然而这些只是一个阶段的投入,要想长期地坚持下去,就要培养教师自我学习和继续教育精神,网上的继续教育课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具有灵活、多样、便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点。另外,教师的进步和知识的充实,需要计算机这样一个载体,需要计算机网络这样一个便捷的通道和无比丰富的资源库。

三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目前中职学校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对网络设备管理和运用的水平还没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大连教育学院在2007年组织了网络管理员培训,2011年教师教训中心又开了智能楼宇学习班,这些培训就像是雪中送炭。很多管理员是从那时才对综合网络建设有所认识的。所以说学校在综合网络建设中,要配备一个专职的网络管理员,管理员要真正能承担起学校的综合网络管理工作。

其次,对目前网络设备的不熟悉,造成了网络管理员在采购网络设备时的盲目性。我校的设备是政府统一采购的,这方面的风险就小多了,不过在自主购买的一些小设备上,依然存在这个问题,这要求网络管理员应在这个工作上多下工夫,认真负责,做好详尽的市场调查。

再有,对学校综合网络功能和应用的定位不准,往往是投入的设备花了巨额资金,却不能发挥它的效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在设计之初要多做考查,吸取其他单位的建设经验。

另一个极端,就是网络的设计结构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只是根据眼前的状况设计网络,必然会在以后的发展和扩大中遇到问题,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教育资金。因而需要请有经验的专家来做参谋。

还有学校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是目前学校网络运行中两大棘手的问题。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经常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病毒经常造成服务器和下面的工作站死机,校园网的安全权限设置不规范,网络的运行速度变缓,各种网络资源占用大的软件使用泛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网络管理软件,另外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四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的结构设计方案

1.硬件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对职教中心校园网的建设标准要求和中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的网络应用需求,设计学校的网络功能和结构。

第一,高速局域网互连。由于参与网络应用的师生数量众多,而且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网络的一项重要要求;需要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办公自动化和多功能会议室。

第二,确保安全、可靠。校园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不论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第三,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校园网面向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学生和办公人员,应用和管理应简便易行,界面友好,不宜太过专业化。

第四,经济实用。学校对网络建设的投入显然较低,因此要求建成的网络经济实用,具备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采用的设备有:(1)路由器:神舟数码DCFW-1800S(带防火墙);(2)核心交换机:神舟数码DCRS-5512GC(1000M光纤);(3)接入层交换机:锐捷STAR-S2024M。

如右上图所示,首先在网络核心层,采用是神舟数码的DCFW-1800S路由和神舟数码DCRS-5512GC核心交换机。DCFW-1800S是神舟数码自主研发的全模块化路由交换机,提供8个扩展口和12个扩展模块,可灵活扩展多种百兆、千兆以太网端口,满足双绞线、光纤等接入需求,可以根据校园网的需求灵活配置,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网络。

具体组网如下图所示:

在校园网的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实验楼内分别放置锐捷可堆叠交换机STAR-S2024M/S2024,该款交换机支持最多4层星型堆叠,满足高端口密度的需求。同时,主机背板带宽高达22G,从机11G,堆叠带宽2.66G,满足校园网高速转发的应用环境。强大的组播支持能力,满足校园网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另外,锐捷STAR-S2024M交换机具有丰富而强大的网管功能,可以通过多重设置方式对网络进行网管操作,实现IP设置、VLAN端口设置、安全控制设置、静态地址管理、广播风暴控制、端口MAC地址锁、优先级等各种管理。端口回环测试功能,更加方便了整个校园网络的管理工作。

网络的功能满足学校的管理和日常教学需求。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简单有效的管理方式:全网统一网管平台StarView,中文图形管理界面,管理人员无需进行专业培训便能轻松掌握。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网络监控。可管理、高安全:VLAN的划分,有效隔离广播,控制部门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访问。

2.中职学校网络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建议

第一,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接轨,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数据和评审数据。

第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数据要数字化,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数据、班级管理数据、教师的考勤制度及发展状况等。

第三,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书库、学科知识库、教学论文和教学课件等。

第四,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学校教师之间和校级领导之间交流平台,可以论坛和E-mail为主要形式。

第五,建立学校对外宣传的网页设计,在学校概况和师资力量,招生就业做重点的宣传,把网站建设成为学校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窗口。

总之,中职学校的综合网络建设要把握住实用、可扩展、管理有序详尽、对外开放性几个特点。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 要:我校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对课题《如何开发和建设适合农村中学教学的课程资源库》的系统研究,通过多个实验班级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而言,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更快、更大程度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素质。

一、什么是校园课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其核心内容及功能包括并达到如下要求:保证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参与教师培训等工作,保证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规范性;资源内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资源更新及时、形式丰富、容量大。资源库中设置学科素材、教参中心、课件资源、试题库、教学拓展、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等栏目。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念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念为校园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点,而且还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

2.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理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库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这一理论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人为本,以导为核心,牢牢掌握启发、点拨、调控的主动权。这一理论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全体性、过程的合作性、资源方法理念策略的开放性、知识习得的实践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是建构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网络资源,以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在如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1)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2)为课程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支持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模拟考题、参考资料等。

三、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利用现代的计算机以及在其支持下的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计算机,尤其是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不仅以其声画并茂、形象直观吸引着学习者,而且它所能达到的师生交流、及时反馈功能也吸引了广大的教师。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系统突出多媒体和网络两项功能:多媒体教学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使外语教学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人们原本不能在此时此地听到看到的知识信息不仅听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传递的范围广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远了,人的各种感官都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又由于是网络,它可以完成其他教学辅助设备所无法完成的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师生交流的任务。

四、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媒体与网络在听力教学活动中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局限于老师说,学生听;磁带读,学生听。学生所动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枯燥的教学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进行这项教学就要生动得多。例如:我把一学期的课文及单词的录音整理为mp3放在校园网与班级电脑上,学生可以自行下载,每天早读,值日学生可以打开电脑,播放给同学听与跟读。利用《空中英语教室》进行听力训练。因为它配有相应的图像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对话语言所适宜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定期为学生播放原版电影或有声读物,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Fair lady,Brave heart等,培养学生语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听力水平。网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远程听力训练及更为有趣的活动形式。另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了两个非常有用的英语学习网站: listeningexpress.com,从中学生可以收听VOA Special English, BBC World News等英语节目; 4english.cn,从中学生可以收听收看非常有趣的英语节目,如:经典电影片段、电影配音、新闻听力等等。

2.媒体与网络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利用网络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声响及图像材料。仅仅是教材中的那么一点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阅读水平的需要的。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单元时,我们可以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跟随英语导游,游历广袤的澳洲,观赏澳洲特有的动物;在学习处理废物一单元时,我们在教室里便可看到英语解说的回收利用废纸和易拉罐生产过程的影片和利用风能的科幻影片。学习cloning一文时,可以利用Flash,把晦涩难懂的克隆技术变的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尤其是文科的同学。

3.媒体与网络在写作教学活动中

现实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的环境有限,网络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使用英语的环境。在学习选修8第2单元cloning时,本单元的作文任务为表达正反观点的作文,我进行拓展协作训练,将“手机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在我班的QQ群里,让学生发表看法,互动性很强。经过一定时间的探讨之后,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以习作的形式利用E-mail发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将学生习作中的一些好的,漂亮的句子与不够到位或表达错误的句子分别摘录出来,再在屏幕上点评,从而在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比单靠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省时,但高效多了。

五、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的结果

1.课程资源库的网络资源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输入材料,校园网对网络报刊、杂志和论坛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链接和引用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带入适合自己需要的泛读天地。

2.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利用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教师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源,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师“独霸讲台,垄断黑板”模式,寓教于乐,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去展示、去开发,打破课堂教学封闭性、单调性。

3.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正如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课余时间学生可以点击校园课程资源库的网络,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查询所需的课件资源、试题库等获取信息,自主学习。

当然,要真正使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的课堂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如:怎样提高教学密度,合理安排课四十分钟时间;如何使多感官的学习更好地符合认识规律,加速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等;如何使资源库为人所有,而不是使用者被资源库的内容所牵制,未经筛选拿来就用等等,这些都是新的课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张明敏.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仍然是馆藏、读者、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但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馆员如何发挥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优势?如何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地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与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图书馆员除了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多学科文化素质,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坚定的信念,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图书馆员要以德为立身之本,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恪守“一切为了读者”的职业道德标准,安于平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应该熟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现代化的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准确、快速地进行信息检索、应用分析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还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指图书馆员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能力则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由于因特网上8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因此,要利用网络系统传递获取信息,必须掌握英语,以更好地了解国际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网上信息导航员”,真正成为新型的图书馆员,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图书馆员要利用网络做好网上资源的导向导航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员要利用网络在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的网上信息资源中,筛选出对教育教学、科研有参考价值的网址和信息,建立网上资源分类索引,使分散的网上资源集中使用,构建虚拟馆藏。这样既让教师了解本馆的实际馆藏,也让他们看到世界各地的资源和服务。把教师指引到他最需的资源处,通过网络利用网上的资源,使教师提高检索相关信息的效率,节省他们在搜索浏览网站时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因特网是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源的地址经常改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注意及时更新,同时努力挖掘网上特色,免费的信息资源,将网上免费期刊资源的网址纳入浏览器收藏夹,或在校园网页上进行链接,引导老师到特定地址获取所需信息。

四、图书馆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做好读者的信息咨询、跟踪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来源,获取信息的途径,信息检索方式手段,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而信息服务内容和手段也应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图书馆员只有将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服务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服务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补充馆藏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只有以全新的服务领域、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不断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中小学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图书馆计算机公共检索系统,加快本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建立网上图书馆。

(二)中小学图书馆员应在校园网上,建造好网络信息资源主页及信息专栏,向读者展现丰富的网络资源,介绍服务项目及内容。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对读者的网络咨询应快速反应及时答复,帮助、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

篇(7)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这个“制高点”,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全校干部教师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年,我校通过“承德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20*年通过“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近三年来,在省、市电教馆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县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下面我们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应用引领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校园网站更新条例》,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广播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电教硬件、软件借用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3、树立超前意识,规划发展远景

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中,我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对我校未来五年教育技术现代化及综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我校在“*”期间,重点工作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及软件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继续营建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据中央、省市级电教馆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组织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攻关,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前行。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当地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设施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应用高水平”为基本原则,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硬件建设。20*年,投资13万元新添30台计算机,保证了2生一台计算机。20*年投入15万元装备多媒体演播室和语音教室各一个。2004年投入8万元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并接入了宽带,建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开发了校园局域网。20*年投入12万元再次装备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20*年投入6万元购置了两套移动式多媒体设备,极大方便了教学的应用,并投入1万余元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20*年,建立了校园网站。又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9台。20*年,一次性投入42万元,购置了学生机38台,教师机4台,并为24个教学班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各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同时新购置笔记本电脑21台,服务器3台。接入了光纤,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每一台电脑都可以与互联网连通,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几年来,学校共购置学生机128台,教师机56台,多媒体28台,总投资1*万元。几年来,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5万元添置了影碟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视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软件建设先后投入1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大批教学软件,如学校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强以搞好网页制作、网上教研为内容的网管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我校的这种培训制度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同时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它当成自主学习的工具。网络世界非常精彩,那里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养成每天网上读书的习惯,这样,教师能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电脑作品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如20*年王也同学设计制作的网页《青春小站》在“河北省第七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二等奖,他在第十六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马保国电子报刊《校园周刊》在“河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三等奖。孙雪婷在第十一届“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中获河北赛区一等奖。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方面作了以下工作。(一)、建网。学校接入了光纤,联通了因特网,建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并配置了3台“联想万全”服务器,保证了网速和扩容空间,保证了每个教师用机、学校管理用机、学生机房、语音室、电子图书室、电子备课室之间都有效链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资源共享机机通。(二)、建站。学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校园网站,精心制作教师个人主页,班级网页,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三)、建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建立了资源库。通过自主开发、网上接收与下载、校际交流、学校购置等途径,不断充实学校的资源库,教育资源分类存储,及时印发目录,供教师方便选用。

五、抓实研究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抓实教育科研。学校大力加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并以此为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全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工作。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教研活动每学期6次以上,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积累经验,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100%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刘淑清老师等承担的省级实验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实验教师刘淑清在“中国教育学会课例评选”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课堂教学《平移》在“承德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大赛”中获特等奖。小组课题研究论文多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在课堂教学中,100%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80%以上,教育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合格率80%,学科优秀率3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逐年提升,今年由2001年的全县第六名跃居为第二名。在科研方面,我们正在把引导教师建立个人博客,书写教育日志,通过博客进行课后反思、发表教学论文、与名师对话、开展网上论坛与学术交流,进而形成博客群作为一个主研方向,力图通过博客团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博客团队研发具有一定水准的教育教学成果,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抓实应用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应用,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一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开发校长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考核与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阅卷系统、教学成绩分析系统、校务公开系统等。二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人人参与的“讲、评、说、做”活动,使教师逐步做到网上学习、网上备课、网上教研、网上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