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19:41: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网络贷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指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网络经济崛起,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但是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仍然是个新的研究课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yahu)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据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披露网游新锐浙江渡口网络的金津以拥有高达10亿元的财富,高居“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相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或者与网络相关。据Ebay统计,到2004年为止,单在Ebay美国站点上就有43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就业。网上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的就业时尚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第一批网络创业先锋及创业成功者,基本都属于精英。从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彦宏到搜狐的张朝阳等,第一代网络创业者都属于精英行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归者。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创业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如今,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网络创业的大学生来自普通大众。中国大学创富排行榜中的27位网络创业的大学生都是普通学生,排名第88位的杨甫刚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一名高职学生。作者的访问调查同样发现,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中有很多并不是社会公认的精英或者好学生,而且由于创业动因多元,也导致创业主体日益多元,高职类学生成为网络创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网络创业就是建立网站,实际上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创业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其一,高科技领域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其二,智力服务领域。大学生在智力这个领域创业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创建网站、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专栏作家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其三,网络开店。近年来,网上开店随着易趣、淘宝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宝客、闪客、中小企业站长等。
3.网络开店日益盛行。网上开店具有成本低、回报快、风险小、易操作、灵活性强等特征,受到没有商业经验的大学生青睐,形成大学生网络开店潮,甚至许多人气高的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板块,为大学生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艾瑞咨询的《2008年度中国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完全自发的状态下,已有30%的大学生淘宝店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网络开店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主流。
4.从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机会型创业在创业类型中已从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创业则从60%降到39.6%。机会型创业的一大特点是年轻化,中国的机会型创业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18.4%,而55—64岁的人群只占3.1%。机会型创业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与研究生比例仅为15.6%。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大学生依靠兴趣创业。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网络创业有五大动因,其中自我实现是最大的动因之一。2009年中国大学生创富排行榜中,主动型创业同样占据主导地位。
5.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多方支持与鼓励,社会对创业的认同与宽容,创业环境日益宽松。在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热情也正被激发。2009年4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阿里巴巴集团发起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促进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就业创业;淘宝网在2009年5月份正式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平台。2008年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案例教材《决胜网络——创业管理案例》,并且在2009年3月,江苏大学首次开设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志着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的正式启动。
6.网络创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尽管中国创业态势良好,但是却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区域间的创业差距正在拉大。《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根据创业活跃度将中国分为高活跃地区、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和沉寂地区。活跃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属于高活跃地区;而属于沉寂地区的有陕西、黑龙江、贵州、甘肃、广西、青海、西藏。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同样显示了这样的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状况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作者在对56位网络开店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占了7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网络创业收益小,成功率低。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基本集中在网络、网络开店等形式。月盈利有限,基本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作者曾对C2C淘宝网上大学生创业进行过调查,在调查的56个学生中,只有21.4%的学生经营良好,50%以上学生处于维持状态,其余的处于放弃和维持的边缘。不少大学生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网络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但是由于收益比较低,很难持久,不能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大概只有2%。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看不起蝇头小利;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加上创业盲目性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极易导致创业夭折或半途而废。
2.社会文化环境缺失。我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于安稳,因循守旧。害怕风险。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加上等级化、一元化就业体系的影响,人们对创业的宽容度比较低,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形成了一种不欢迎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容忍失败的社会风气。所以,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通过读书求学而谋取较好的职务、职位,进而获取较丰厚的经济收益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家庭希望子女毕业有份体面而安稳的工作,大学生也希望进人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创业成为受社会鄙弃和万不得已的选择。
3.学校教育滞后。首先,目前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相当不足,高校教育氛围难以鼓励大学生创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继承式”教育,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全面搞懂背熟就是好学生,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忽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教师和同学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其次,尽管我国高等院校已开始逐步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在全国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也是相当有限,开设网络创业课程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加之教育大学生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教育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对于教育的要求。高校对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真正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业人才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4.国家相关政策缺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政府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是对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支持依然是个盲点,在很多地方,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很难被界定为属于资助的范围。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资助政策、认证政策都存在着同样问题,由于政策的缺失,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创业处境艰难。2008年一度传出网店办执照事件,更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创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5.网络诚信与安全环境缺失。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系数不高。尽管人们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但对电子商务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却顾虑重重。网络安全成为当前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网络钓鱼、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开展造成了障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网络诚信度抱有很大程度的怀疑。频发的网络诚信事件,不断曝光的网络诈骗、网络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对网络认同度不高,直接导致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接受力和认同度比较低。2009年淘宝网爆发的皇冠门事件说明了网络诚信环境的严峻性,涉及到几千家店铺信用造假、刷信用度,严重影响和误导消费者,同时,为网络创业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因此网络安全和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1.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才价值。(1)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上世纪80年代,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二三十万人,而现在已达到四五百万人,增长了二三十倍。现在已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要适时调整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以适应时代变化。在大众化教育的条件下,家庭也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改变旧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积极扶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大胆地创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并且宽容对待失败,在精神上给予创业者足够的安抚和支持。(2)树立起在实践中培育、成就人才的观念。人才是在应用中积聚、在应用中成长、在应用中形成团队的。“人才跟着事业走”,是一条基本规律。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是最好的成长舞台。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鼓励大学生抓住机遇,实现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网络创业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具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业者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和家庭更应当鼓励大学生抓住最佳时机,走在创业队伍的最前沿,把创业作为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实现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双丰收,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政府推动,营造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及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这些环境包括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扶持环境、良好的网络平台载体环境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等,以促进和保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其中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是第一位。(1)梳理我国现有的创业政策,更应从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提供系统辅导和政策扶持转变,更应从特定对象(如下岗职业)优惠政策向构建普惠的创业支持体系方面转变。这样,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作为创业活动系统中的有生力量会更有张力和前途。针对中国大学生线下艰难求职的现状,2009年6月4日浙江省教育厅文件,将业绩好的网店认定为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扶助。同时规定,大学生网上店铺独立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的就可以算就业。重庆市在2009年设立了l亿元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规定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开网店,属于自主创业,同样可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可以获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助”,获得5—8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是一种鼓舞,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和省市提供了经验。同时政府要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适当地给予政策倾斜,并且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区网络创业环境。(2)政府要积极推动各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开设大学生网络创业基地。目前,全国各地兴起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2009年光吉林省就兴建了10个大学生创业园,成都的大学生创业园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大学生创业园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清华大学的创业园就为大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产学研一条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才。政府要借鉴大学生创业园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大学生网络创业实验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创业。(3)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税收、融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参考这些经验,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传统文化;道德底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一直被看作高素质群体:讲诚信, 遵纪守法, 尊崇科学、理性, 信奉现代文明及礼仪等。然而,在现实社会中, 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 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言行不一等现象,直接影响了整体社会风气。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为了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必须以大学生底线道德为导向,教育大学生掌握“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的最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因此,本文试图深入大学生群体展开调研,分析数据,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本文调查问卷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承认自己周围存在着不文明的现象,超过63.101%的同学承认自己曾经做出过不文明的行为。数据说明,少数大学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线, 处于临界状态, 有些行为已突破道德底线, 有些行为直逼法律边线, 进入“交叉地带”。其中,有些学生是不自觉的、被动的, 是从众心理使然;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浑浑噩噩;有些学生却是有意识的、主动的、毫无文明意识可言。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底线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意识淡漠。大学生一直实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但是内容过于理想化以至于不能落到实处。大学生闯红灯、随手乱扔垃圾、教室就餐、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问卷显示,有78.609%的同学会因为周围同学不讲公共道德而打扰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有55.808%的同学在宿舍熄灯后仍然大声喧哗,这些都是公共意识淡漠的表现。
(二)“必修选逃、选修必逃”现象严重。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共有58.128%的同学承认自己有过逃课的记录,有47.433%的同学说自己曾经替其他同学上过课,62.032%的同学认为“必修选逃、选修必逃”现象是正常的。其实,“选修必逃、必修选逃”虽说对逃课现象夸张化了,但大学生对逃课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有研究学者曾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逃课现象,认为从行为选择的经济理性以及社会学的目的――工具理性视角看,逃课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但从行为的合法性视角来看,逃课行为是非理性的行为。并认为这种合理性和合法性冲突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合理吗?下面的表格给出客观性的解答: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总结出:逃课记录及频率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呈递增趋势,而逃课的原因也由上自习等学习性活动逐步转化为逛街、兼职等娱乐性或商业性活动,这不是“理性选择”,而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自身的行为,一种体现大学生生活变质以及道德底线不断突破的行为。这些行为最终导致的可能是无法按期毕业,或者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而这些都是对家人为你付出的不合理回报。
(三)网络语言暴力更伤和气。网络语言暴力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在网络语言暴力中,无论是对当事人个人信息的搜索并公布,还是对当事人实施的侮辱、诽谤言辞和不当评论,都与现实生活中的获取、宣扬他人隐私、p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一样,属于民事侵权行为。①虽然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一定程度上并未造成大规模的“行为追杀”问题,却也给受害人本身的自尊以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规定的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也即说,隐私权这一概念和隐私权的单独保护,第一次在我国民事基本法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恪守大学生上网道德底线、拒绝网络语言暴力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四)严重利己、诚信缺失。《中庸》道:“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左传》云:“信,国之宝也。”自古以来,诚信就是立人之本、交友之基、齐家之道、为政之法,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严重利己、诚信缺失之风愈加严重,它不仅体现在求学过程中的考试作弊、“伪造假的贫困生申请材料”、 “大拼盘”写论文等方面,还体现在求职过程的三假(假学历、假证件、假人)现象不断等方面,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4分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大学的校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某班班长,这令用工单位不知其究竟,而助学贷款的发放以及还贷状况更是令人堪忧。②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某高校打印社老板透漏:到了考试周,日营业额达到1200,而缩印版打印则达700元。根据问卷显示:大约会有51.550%的同学承认自己有过作弊经历,12.673%的大一同学(还未参加过考试)表示自己可能也会为了考高分而作弊。
除了作弊,贫困生申请也涉及到诚心缺失问题,山东省潍坊市某社区负责人说:“来申请贫困生的部分家庭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但是都在一个社区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候他们材料上写的是啥我都不知道就给盖章了。”
二、探索大学生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多元化,大学生好奇心强,文化选择和是非判断能力弱,有时难以分辨善与恶、崇高与庸俗、发扬与抛弃。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诱惑”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多元化文化“无孔不入”,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日益消融,进而迷失自己。
(三)思想教育的“断代”
幼儿和儿童教育中,更多的强调文明礼仪教育,从中学开始道德教育退化,转而关注学习成绩,大学更是注重专业学习,道德教育成为“边缘”教育。
(四)高校规章制度缺乏时代性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常识类”条例过多,高校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缺乏学校特色,不能与时俱进,“文明上网”,“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现代生活方式等具有特色性制度尚未入围各高校管理条例范围之内。
三、高校大学生道德文明教育的路径
(一)各高校打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把学生教育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加强基础的礼仪规范和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使其做到谦虚礼貌、语言文明、尊重他人、举止文雅,才能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风貌,才能满足未来社会主人的基本要求。以正在实行“文明修身工程”的烟台大学来说,强调树立“文明就在自身”,“文明就在当下”,“文明贵在坚持”三大理念。各学院积极响应,打造“无手机课堂”、党员岗位负责制、开展文明烟大等党团活动,学院老师不定时抽检、任课教师课堂加强监督等,共建文明校园。
(二)任课教师责任制
目前高校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教学、科研工作量和院校收入决定教师工作额度的分配制度,然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并不直接与任课老师工资挂钩,这就导致部门高校老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标,过程忽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想道德引导以及对课堂纪律的整顿。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立足于社的基本需求,反而纵容不自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吃饭、玩手机,如果放任学生在课堂上“肆意妄为”,容易使学生养成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并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加强任课教师的监督以及管理作用,进而将其外部化、明文化,如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不文明的举动,如上课玩手机、就餐、交头接耳等,将直接影响到任课老师的工资和职称评选。
(三)建立大学生道德评估机制
完善机制是提升大学生文明道德修养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案。从规章制度上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以此遏制大学生的道德底线的不断下滑。首先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各高校应该尽快建立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日常行为、道德品行以及奖惩等各种信用状况都应该记录下来,形成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档案。大学生的信用档案不仅是高校作为助学贷款、奖学金、评优入党以及保送研究生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招聘单位决定是否聘用该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其次就是建立起大学生信用评估机制。
(四)完善高校行为准则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对维护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有利于规范大学生今后的日常行为及思想动态。开设大学生行为守则课程,将行为准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同学,共同预料触犯规章制度后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让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一致认同并熟知大学生行为准则,而非灌溉式、强制性的考试硬性制度。其次,完善高校行为准则,以调研的形式了解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有困扰性的问题,将其纳入规章制度之内,并且制度要有时代性,“文明上网”“尊师重教”等突出问题在调研后加以整合,进一步提升高效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