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4:47: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文学硕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此前的争议将莫言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讨论在文学作品和道德伦理中攻讦不休,而很少涉及到对他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因为文学的边缘化,很多人连莫言的作品都没有读过,但仍然可以信口开河,肆意攻击。甚至有人以为莫言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作家,靠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炒作才爆得大名。其实,近年来莫言一直出现在诺贝尔传闻名单之上,各种传闻或风言风语一年一度地满天飞。只是今年传闻依托着新媒体的新力量,传播得更加迅速、更加广泛而已。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学中,莫言和他的作品一直处在争议漩涡中心,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都带来了几乎决然相反的争议态度,而与他及他作品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惊人,在专业数据库里,可以搜索到大量与莫言相关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个人魅力。他在中国一流作家的位置上保持了二十多年,他的创作成就已经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学奖项的肯定,其中重要的有: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1年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第十三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因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从1988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翻译《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起,莫言的作品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是中国当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作品也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莫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作家中屈指可数的、少有的畅销书作家,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是对他文学成就的又一次肯定。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实践意义
语文在中职卫校中的定位虽然是普通学科,但语文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能提高中职护生的人文精神,是学好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工具,提高中职护生文化素养的一门学科,而普通话课,对提高中职生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普通话教学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职卫校中设置语文意义重大,一方面,语文课除了体育课以外,普通学科中让学生感到最为亲切的课程,是学习时间较长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语文课能很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学科在中职卫校中起到台阶的作用,能帮助中职护生跨越到专业领域。中职卫校的语文课设置,较偏重读写,而轻听说。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多数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注重课文的解析,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生硬地灌输知识点,无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职业特点的实际需要,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差。
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纠正同学的发音和读音,学生学习的欲望较强。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评的内容一致,包括到四个部分,字、词、读短文、说话。大量的关于字、词的练习,能改正同学们错误的发音和发音方法,增大识字量,学生的文字基础更加牢固。很多中职护生,语文基础差,学习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写错字、读错字、张冠李戴的语言现象很严重。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轻声字不认识,古入声字经常读错,35个韵母不会读不会写,并且和英语字母读法混淆。通过大量的普通话发音技巧的讲授,如四声,发音和调值保持一致,轻声词的读法、儿化音的技巧、上声的变调就能使语音标准和优美;短文有科普类、议论类、记人类、记事类、咏物类,学生反复模仿练习,不仅能帮助同学正确的发音,提高同学们朗读文章的语言美感,还能学习到不同的文体,感受到文章绽放的思想魅力和人文精神;说话的练习,不仅能提高中职护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提高自信心。语文课堂上,中职护生和教师的互动较差,学生鲜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话能针对每个主题进行练习,讲述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爱的故事、生活的感受,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学生有话说,愿意说,有效地提高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学习效果。
中职l校语文课把普通话的教学纳入常规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高中职护生语言表达的标准度、流畅度、熟练度,激发学生学好母语的欲望,还能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普通话教学通过普通话测评来检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适应职业的需要,为就业增加砝码。
二、中职卫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语文学科在多数中职卫校,学校和教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语文课的地位模糊,定位为普通学科,地位低于专业课和基础学科,课时数较少。但近些年来,因医疗部门对卫生技术人才学历要求提高,语文课的比重逐渐增大,夯实护生的文化基础,应对三校生考试。学校没有意识到普通话教学对中职护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普通话教学在中职卫校中没有形成测评机制,没有进行系统地教学和要求。
(二)教师方面
中职卫校语文教师,有较深的普高教学情节,偏重于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们对本学科的自我认同度低,语文教师较少有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与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接触少,有一定的封闭性,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提高有限,所以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意识和体会不到普通话教学对中职护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方面
中职护生因中考自信心受挫,到中职学校后,无法振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多数同学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中职护生一半以上同学来自于农村或山区,多数同学来自方言区,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有限,大多数同学普通话不标准,阅读量小,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虽然很多西部的中职学校,都在校园里推广使用普通话,标注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学校安排了普通话测评和普通话课程,很多中职护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刻苦学习,纠正自己的普通话。
三、中职卫校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学校转变思想
学校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教育水平基础上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的专门人才。”学校应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能力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增加语文课时,把普通话教学纳入正常的语文课教学范围中,征订普通话教材、培训教师,安排普通话教学,统一组织学生测评,把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水平和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中职卫校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生硬的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结合中职护生的学习特点,科学的评估学生的现状,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认真开展普通话教学,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认真学习普通话
中职护生应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刻苦练习,反复地模仿发音方法和发音要领,在学习和生活中熟练使用普通话,改正错误发音和写错别字的习惯,通过相应等级的普通话测评,增强自信心,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形象气质,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语文学科的地位在中职学校逐渐攀升,很多学校增加教学时数,引进优良师资,规范语文教学。中职卫校开展普通话教学十分有必要,推广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测评成为常规考试,能改变以往沉闷的语文教学现状,激发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相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中职护生培养成不仅具有过硬医疗技术,还有良好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郑家刚.中职卫校语文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刘义兵等.职业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3.
关键词:电影 学英语 技巧
序言
在这全球化的时代,学习英语的圈子与人数也越来越大,各种所谓的学习方法也日新月异。掌握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在此不必赘述,但问题在于:学了很久的英语却不会说,或者学了这个单词或者句子就忘记了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或者考试分数很高却往往说出欧美人听不懂的句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个让很多学生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时时刻刻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当中,“语言环境就好像沟通人体的血液;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真正“活用”,达到理解和表达、交流和沟通。”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科技的发达,文化传播的多元化,我们学习的途径也愈发丰富多彩,现如今打造“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也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法,如书籍、网络、报刊、英语频道等等,让本来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变得如此的灵活多样。当代学者董桥先生在《英华沉浮录》中说:学英文多跟外国人来往,多看西洋电影,多看电视上的英文台节目。电影教学专家邱政认为,看外文原版才能把外国人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泡”来吃。电影本身的色彩、故事、演员颜值等效应也从形式上保证了英语影视教学法的有效性。
1 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教科书与电影相比,信息量太小,语言也不够灵活,不够丰富。传统教科书是经过过滤的标准化语言,通过反复的练习及阅读来固化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其内容相对枯燥,语言模式单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说每天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变化。教科书更新修订速度慢,效果有限;而我们利用原汁原味的电影语言形象化素材,会使得训练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效率更高。
1.1传统词汇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1)音形法。即弄清这个单词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字母及字母组合。 2)分类法。把学过的单词按其属性分门别类串在一起记。例如季节: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学科:English、math、physics、history、 Chinese等;颜色:red、yellow、white、black、green、pink等。3)联想法。利用词与词之间类似之处进行处理对比,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辨认。
例如:近形近音plane-plant-plan-planet
同义词big-large、tall-high、perhaps―maybe
反义词heavy-light、left-right、return―borrow
词的搭配look at-look for-look up-look after
1.2看电影学单词
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电影片段,通过大量反复观看、跟读,以及透过对剧情的透彻理解和把握,对相关大量单词造就第一印象,然后继续大量精学精读电影,开始学习的单词开始大量重复出现。同样一个单词,会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语句里出现,每一次出现,单词都会指向其核心含义。在重复交叉,螺旋反复的单词认读中,人们从一个个侧面,逐渐熟悉一个单词,并且伴随着其声音的面貌,最终牢牢收录在头脑之中。
语言学习中所谓听、说、读、写四大要素,会听会说远远比拼写要重要。所以第一要重视读音,之后只要注意英语的拼写规则,再长的单词也就不难记了,但如果听说能力差的话,反复记下的拼写却可能几天就被遗忘,所以某些学生的哑巴英语,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太看重拼写了,在拼写上下了太大的功夫而忽略了语言交际的本质。
2 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方法
2.1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特点
电影语言能弥补教材的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在中国,很多人从未或者很少有机会在公开交际场合“听说”英语,而电影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电影将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慢慢的学生有了语感,就让他们进行模仿。由于电影具有吸引和娱乐观众的功能,所以它能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电影的语言世界里,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看原版英语影视剧是练习英语听说的最好途径,影视剧通过声音与图像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信息,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是其他学习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一部好看的电影可当作看千遍也不厌倦的教材。如果有老师的正确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电影不再单单是一种休闲活动,而是最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将英语电影带入课堂,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很多背景文化知识。比起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电影具有多种功能,如声音、形象、动画、文学。因而将英语电影运用于英语教学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直观、生动、活泼,使学生有了自主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视觉冲击,而学生也会被英语的文化艺术特点所冲击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运用电影创设口语交际的语言环境。
中国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是最薄弱和最难克服的一个环节,这是由于缺乏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在电影中的场景给我们很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以及生活化的语言自然而然的学到了地道的口语,这样就能轻松的练习英语的听说能力。
2.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敏感性
英美文学中有很多的名著都被改编成影片,如“Gone with the Wind”,“Jane Eyre”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但若单纯地看原版著作会因为里面的生词和复杂的语言文化而觉得烦躁、乏味,而原著改编成影片给学生看,学习英美名著提供了最佳途径,他们通过英文影片对名著产生兴趣因而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也让他们对于剧情有很深的印象。观看这些英文电影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强其英语敏感性,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4从影片中了解文化知识
每一部影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然而电影让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其中展现出来的地理地貌、建筑、绘画、音乐、服装、舞蹈、方言、菜肴、礼仪、风俗习惯、等等都是当地文化的体现。比如《诺丁山》的故事就是在伦敦Portobello Market发生,那里是大家都听说过的露天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式各色的商品,让我们对那里悠闲自在的生活一下子就有了认识。
3 如何选择电影
邱政先生指出,选择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以上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
选择影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好坏。对于初级学员选择电影的时候,要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为原则。推荐影片有:“Alvin and the Chipmunks ”(《鼠来宝》),“ Finding Nemo ”(《海底总动员》),“Lion King”(《狮子王》)等等。
对于中级水平的学员除了学习语言本身外,更要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进行学习非常重要。推荐电影有:“Forest Gump”(《阿甘正传》),“Troy”(《特洛伊战争》),“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等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影片。比如说,想学现代的日常生活用语,“Friends”(《老友记》)是不错的选择;而想了解社会犯罪和侦破的过程的,可以选择“CSI”(《犯罪现场调查》)。电影的题材很多,主要还是根据学员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来选择,最好能选择字幕有双语对照的影片。当然我们在选择中还是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英语程度,争取每位学生从剧情中都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可以培养更好的语感。
4 掌握方法
不要以为把一部电影看的次数越多,英语就能进步。重要的是懂得方法,重点学习剧中人的遣词用字,思考他们这样说的原因,看看他们如何将语言灵活运用于情境之中,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要学学他们展现在语言上的幽默,这一点最为困难,利用电影学英语其实是一种是重质不重量的自主学习。
4.1准备电影笔记簿
准备一本笔记簿,方便记下在影片中发现的关键词汇或剧中人的名言妙语,长久下来,这本笔记簿就成了个人整理的电影名句数据库。尤其外国人说话或写作时,总喜欢引经据典,比方说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片中,逞强的郝思嘉即使到最后夫离子亡,她还是有办法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现在这句台词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别人失意沮丧的时候,你就可以说:“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Just like Scarlet O’Hara said,‘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意思是“地球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就像郝思嘉说的,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4.2了解剧情概要
起跑前,要做好预备动作。看电影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先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再进行后续的重点学习。纵使因为没有中文字幕,无法百分之百看懂也无所谓,听懂了一部分就算有了收获。看电影的过程中记下关键词,串联在一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先大致拼凑出故事架构还有电影想探讨的主题。将故事用这种图表简单组织出来,可以培养做摘要的能力,试着用英语概述情节大纲,或者针对电影探讨的主题,用自己的话表达个人看法,训练表达能力。
4.3选择片断学习
用电影来学英语,不用强求自己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听懂,百分之百确定,才要继续往下看,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学习的兴趣。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了解剧情的概要,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剧情,只要挑出重点段落,然后再分段来学习,这样就会更有效率。
5 结语
看电影学习英语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不可能看过几部电影就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提高。看电影学习英语只是多种英语学习方法当中的一种,它需要我们去耐心地积累,不断地揣摩,掌握恰当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通过看电影来学习英语,可以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英语能力,从精确的听力,到地道的口语,了解了异域文化,丰富了课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语法词汇知识。同时,单单靠看电影来学习英语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把这种学习方法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总之,看电影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英语学习的效果才有可能提升。
当然,学外语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到看电影上,这只能是一种学习的辅助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下功夫学习,本文所强调的不过就是在学习里加上一些快乐、兴趣和方法,毕竟让学习快乐是一件幸福的事。
参考文献:
[1]李金英.观看英语电影,提高英语听说水平[J]. 电影评介,2007,(10).
[2]房娟.论英语听说教学中英文电影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7,(4).
[3]王松林,李洪秦.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法,2003,(9).
[4]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5]北京新东方口语部.电影欣赏课的远距离学习方法.2005.
[6]胡素芬.On Teaching Non-English Major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igh Videos[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李霄鹏.Teaching with Video in a Listening/Conversation Class[J].中国科学教育,2005,(3).
[8]Elli8,R.Undennamding Second hngll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余艺玲.英文影视与语言学习[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3).
关键词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比较研究
台湾的五年制专科(以下简称“五专”)和大陆的五年制高职是同一种学制不同的名称,即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属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第三级第一阶段的5B;其形式也是一样的,即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在校学习五年,经考试合格者,发给大专毕业文凭。这样一种学制在台湾称为“五专”;在大陆,1985年刚试点时称为“技术专科”,也称为“四五套办”,而现在则称为“五年制高职”。
台湾现有五专69所,占全部专科校的89.6%,1994年,台湾五专在校生135260人,占专科生数的66.2%。可见,五专是台湾专科教育的主流。
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发展简史
五年制高职的形成
19世纪后叶,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诞生,其标志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902年8月清政府颁发《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正式的近代学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职业教育以实业学堂的形式构建了初、中、高三个逐级递升的层次。壬寅学制虽经公布,但并未实施。而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是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步构建了以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为三条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实业教育体系中有五年制高等实业学堂,这是我国五年制高职的雏型。
1904年1月,清政府还颁布了《奏定实业学堂通则》,将实业学堂分为高中初三级。随《通则》同时颁发的《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规定,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入学,学制分为三年、四年、五年和五年半四种;商船业中机轮科为五年。笔者认为,机轮科是我国最早的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标志着我国五年制高职的诞生。
2、五年制高职的消失1912年,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公布,史称“壬子学制”。在这个学制中,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程度分别等于中学三年级及高小毕业水平,可视为中初级职业教育。为充实学制,教育部以学制公布至1913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令,如《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因与壬子学制有所差异,故综合后确定一个统一的新学制,史称“壬子一癸丑学制”,一直推行到1922年新学制的诞生。在“壬子一癸丑学制”中,实业教育虽得到了加强,如甲种实业学校从原来低于中学程度提高到平于中学程度,但五年制高职随之消失。
3、五年制高职的再生
19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专门学校令》。《学校令》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专门学校的宗旨是“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5)。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诞生的标志。1913年8月,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明确实业学校的宗旨是“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并将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施完全之普通实业教育”,乙种是“施简易之普通实业教育”(6),其程度分别相当于清末的中、初等实业学堂。而作为高职的高等实业学堂则归人大学系列的专门学校。(7)。这是我国首次明确高职属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这是优点;其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区别5A、5B这两种专门学校。
《实业学校令》第九条规定“农业工业等专门学校,依本令规定,附设甲种程度之学科者,为甲种实业讲习科。”笔者认为,这条规定开了我国专科办中职的先河,也可以说是现行五年制高职的“四五套办”学制的雏型。
1922年11月,由黎元洪以中华民国大总统名义颁布“壬戌学制”,亦称“六三三四”学制。这个学制基本符合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就职业教育而言,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尽管有五年制的专门学校,但高职仍没有独立设置,而以专门学校代之。专门学校有两个接口,一是与中职接口,这类专门学校为5B;二是与高中接口,这类专门学校为5A。
1928年5月,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重新制定《中华民国学校系统》,将职业教育分为初、高两级。所谓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这次会议还将“专门学校”改名为“专科学校”,一直沿用至今。此时的专科学校主要与中职衔接,属5B性质。
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后,在专科学校中设有招初中毕业生,修业期五年的专业,同年起先由音乐、艺术、蚕丝、兽医等科先行,再推广于工科专科学校。这样,五专首次出现在学制图中,此时五专属5B性质。实质上,五专是专科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专科教育。因此,五专与高工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4、五年制高职的发展(1)大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
1983年11月,高教二司选择少部分工科学校试办五年制专科教育(9)。这是五年制高职发展的前奏曲。1985年7月,国家教委职教司同意航空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和上海市的三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这是现代意义上的五专诞生的标志,而且是按5B要求进行教学,突出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经过十年艰苦探索,1995年5月,国家教委在试点学校之一的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召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充分肯定试点的成果,并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1994年10月和1996年6月,国家教委分别批准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大连海运学校等18所中专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目前全国共有22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并于1996年11月成立了“全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协作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台湾五专的发展(10)
1948年,台湾试办五年制农业职业学校。同年,教育厅批准创办五年制“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至1950年8月正式成立,这是台湾第一所五专学校。1966年6月,台教育部颁布五年制高级农、工、商、家事等四类职业学校教学科目暨“五年制高级职业学校设置办法”,并于当年第一学期试办。1968年秋,五年制职业学校全部停办。随着台湾经济发展,专科学校培养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政府鼓励私人或财团兴办五专。这样,台湾私立五专学校迅速发展起来,至1985年,69所五专中私立有4所,占71%。这一点明显与大陆的五年制高职不同:国家教委批准的22所学校没有一所是私立的。
台湾为简化学制,曾就“三专”存废作过研究,大多数意见赞同停办三专。原三专改制为学院或技术学院。因此,目前台湾专科以二专、五专为主。二专与中职接口,五专与初中接口。为强调五专的职技性质,台教育部在1968年将专科教育从高教司划归技术职业司领导。
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状况的比较1、学校数及科类
台湾的五专分为农业、工业、商业等12个类别。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分为工业、交通、海运和通讯等4个类别。
2、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台湾为发挥五专的功能,于1967年9月制定五年制共同必修科目表。1971年9月又单独修订五年制工业各科科目表,1975年12月起对五专课程进行第二次(工科为第三次)修订工作,课程标准于1977年6月制定公布。五专采用学年学分制,至少须修满220学分,分配如下:(1)共同科目:语文学群42学分,社会学群12学分,数理学群10学分,艺术学群4学分。(2)专业科目(专业基础科目及专业核心科目),72学分。(3)校订科目(相当于大陆的选修课):80学分(其中必修科目最多不得超过70%)。
大陆1985年试点时三所学校因专业不同,难以统一课程。当五年制高职学校增加后,为统一课程创造了条件。1997年5月,全国五年制高职公共课开发指导委员会成立,着手对语文、英语、数学等六门课程进行开发。1998年1月,全国五年制高职专门课指导委员会成立,着手对专门课进行开发。目前,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有的已开始使用。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尚未实行学分制。
台湾五专的课程设置,早在1967年就已制定,后经五次修订,体现出的特色主要有:(1)增加课程弹性、发展学校特色;(2)理论与实践兼顾,并加强实作教学课程,提高学生技术水平;(3)扩大通识课程领域,加强学生人文素质;(4)注重五专与高中、高职(即大陆的职高)课程的衔接,以利学生互相转学。以机械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按三段式设置,分别称为“共同科”、“专业基础科”、“专业核心科”。共同科由语文、社会、数理和艺术等四个学科群组成。专业基础科由数学、物理、化学等三科组成。专业核心科由材料力学、机械材料、热力学等10门理论课、电机实验和机械材料试验等2门实验课以及工厂实习、专题制作等2门实践课组成。
大陆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设置,以我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为例,过去也采用三段式,现在则逐步采用模块式,由公共、机械、电、计算机和选修等五个模块组成。
台湾五专的共同科目,相当于大陆的基础课,它以“学群”形式出现,是一大特色。但就其具体课目来看,与大陆基础深并无很大差别,如语文学群包括中文、英文两课;社会学群含有法学概论、宪法、职业道德教育等课;数理学群有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课。这些课目,大陆的五年制高职亦开设。当然。因政治体制不同,属社会学群的课程的授课内容是不相同的。
台湾五专设置课程数共有30门,大陆五年制高职设有34门(不包括选修课),在数量上相差不大。差别在于课程的安排,台湾五专的理论课集中在前三年,后二年很少,且从第4学年第二学期起一直到毕业的一年半内不再安排理论课,全部用于实验和实习。而大陆五年制高职的理论课一直要上到第五学年第二学期的期中,留出最后半个学期用作毕业设计。
三、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发展前景的比较(一)台湾五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台湾学者的研究认为,五专已面临诸多问题,1984年后,曾提出五专教育学制的存废问题,可见问题之严重。影响五专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1、入学原因。学生报考五专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不必再受升学竞争之压力,还不能以高教育品质来吸引学生。学生入学前对各专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内涵不甚了解,也未能确定比较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
2、课程。实习课程、专业课程和一般课程的内容仅小部分能适合就业需要,尤以一般课程最为严重。实习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数不足,而一般课的课时数则过多。
3、教材。五专后二年专业课采用大学教材,前三年正考虑使用职高教材,也就是说,没有自身的教材。
4、师资。五专高年级的师资才学不足。
5、转科与转学。多数五专学生曾有转科(即大陆的专业调整)或转学的意图,但大多数学生未能达到目的。在校生转科最主要因素是所学专业不合自己的兴趣。转学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办学成效差,学生对学校不满意,故要“跳槽”。
6、就业。部分工科类五专毕业生在1973年以前曾高度发挥作用,获得社会重视。但以后因台湾经济衰落,普遍供过于求。另外,由于大量增设专科学校,使专科毕业生超实际需要,形成就业困难。
7、学习动力。约有40%的五专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学校教学效果差,二是所学专业不合自己兴趣,三是学生就读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修业年限长又在同一环境为时过长,易产生怠惰心理。
8、收费。五专的前三年课程与职高相近,但学生的学杂费按专科标准缴交,收费不合理。
9、私立学校。台湾私立学校经费筹措困难,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也影响五专的声誉。
10、服役。五专男生毕业后要入伍服役2年,这样延长了就业时间,且二年股役后再就业,学校所学知识与技术已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11、文凭。五专学生盲目追求文凭,许多学生到了四年级就放弃专业课程而上补习班,准备到大学插班,有的甚至考取跟自己过去所学完全不同的科系。毕业后五专学生纷纷改行,对自己所学专业无法学以致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台湾学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主要有:
(1)、改进教育制度。试行弹性学制,即学生修完前三年课程后,允许其选择就业或升学,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根据专业特点,调整修业年限,以三年制为主流。教育目标多元化。
(2)、改进教育管理。加强招生前宣传工作,使学生更了解五专教育。畅通五专学生转学、转科的渠道。提高师资素质,制订进修计划。对才学不足的高年级师资调任前三年基础教育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一是确定合理的各专业课程课时数,二是改革不适应就业的课程内容,三是课程设置采用前三年为共通性课程,以奠定基本技术为主,后二年为专业课程,以培养管理及工程设计才能为主。专家建议核心技术课为40%,社会经济知识课为8%,意见沟通的技术为10%,应用数学与科学为20%,专业课程为22%,也即一般共同性的科目约78%,专业性的科目约22%。四是按“能力本位”编写教材。一些专家还在设计按未来学为重心的新教材,以取代静态、传统教材。
(3)加强教育评价,使评价工作制度化。
(4)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
(5)加强私立学校经费的资助。
(二)大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问题及对策1、确定合适校数
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仅为台湾的五专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应该再扩大。五年制高职规模扩大,并不意味着全国现有3204所中专校全部都来办高职,还要考虑学龄人口状况,五年制高职着重考虑初中人口状况。以上海为例,初中适龄人数在1995年是高峰期,达到59万人,以后呈下降态势,到2008年跌入低谷,只有28万人,还不到1995年的50%,再往后,又有所回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要加强宏观调控,在全国确定一个合适的学校数。
2、改革教育观念
五年制高职从中专脱胎而来,又参照高工专而成长。因此,在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或多或少显现出中专或高工专的痕迹,亟待改革。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改革教育观念,摆脱“学科中心”论束缚,树立“能力中心”的观念。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的过程。笔者认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格中心”思想更符合面向21世纪高职的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在“人格中心”教育观念指导下,情商教育,创新教育等才能得以实施,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才能得以更好发挥。小平同志、江总书记都很重视创新。五年制高职从现在起就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业精神的学生,使五年制高职更好展示自己风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应适当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既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经提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当然,也要贯穿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笔者以为,这四大支柱强调的是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十分匹配。五年制高职应围绕四大支柱设计、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以培养一代新人。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方便时,职业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难度会下降,不必花很大功失去训练,也就减少了实训课时数,而可让学生更多去学知、学做、学生活、学生存,去培养创新能力。
3、借鉴台湾经验
台湾五专在办学过程中的有些做法和想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根据大陆的实际状况,主要有:
(1)试行弹性学制。我们可将台湾五专的做法稍作改动,前四年进行理论学习与实验训练,第五年集中进行实践性训练或上岗锻炼。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2)加强招生前宣传力度。这一点很重要,学校应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推销自己。到了招生之前,更要加强力度,使更多考生及其家长了解学校,报考学校,从而增加报考的人数和提高生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