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6 19:30: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绘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绘画

篇(1)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其实是一种游戏,因为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然而我还应看到绘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不仅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情感律动,从这个意义讲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还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理想化的现实,幼儿并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认识幼儿绘画时应更多的注重前者。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放弃后者。因为绘画技能的学习室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现状,从理解能力和操纵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水平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其次,应培养幼儿兴趣,让幼儿把绘画活动看着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幼儿老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许多老师教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代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顶多是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我在教大班幼儿画美丽的春天的时候,我先带小朋友到苗圃去进行观察,春天有什么?是什么样的?然后回到教室后让幼儿画春天,刚开始的我给小朋友画了一张范例画,然后请小朋友们画,结果我发现许多小朋友跟我画的一样。我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他们也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说:“我要画的跟林老师的一模一样。”在他们眼里,觉得只要跟老师画的一样,这就是最好的了。我马上意识到这并不是我预想要的结果。我希望他们能够自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绘画。我于是对孩子们说:“林老师希望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画上去,可以跟老师画得不一样,我要看哪个小朋友画的春天比我画的还要漂亮。”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和喜好去进行创造,这样大多数的幼儿达到预想效果,这一变化使我感受到幼儿应把绘画看成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

过去,我们常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要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老师说:“我画错了!”“我不会画!”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批评或责备了幼儿,那么其手脚越来越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了。现在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边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例如,有一次教小朋友们画小乌龟,她先画了一个圆,又在圆的周围画了几个小圆,画成了这样,显然不像乌龟了。当时我并没有指出这个错误,在她画完时,我对她说:“你画的向日葵对不对?”她点点头,又在那个“向日葵”的边上兴致勃勃的画小乌龟了,这次她吸取经验,画得比上次好多了。

还有,我们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绘画中的创作,这并不意味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绘画技能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是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我们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意见的指导。

最后,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篇(2)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十分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画形象荒诞、奇特、抽象、不合常理, 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幼儿绘画通过创作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修养,这些都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很多家长和教师却认为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幼儿画线、涂色、比例、透视关系等绘画技能,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实幼儿绘画技能知识,通过专业训练很容易学会,但若在儿童阶段学的过多,将会使幼儿绘画思维枯燥、死板。而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培养的创造思维却会受益一生。

达.芬奇热烈歌颂眼睛和视觉,因为它是人的心灵和外界沟通的要道。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审美修养是教出来的,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如:参观各种美术类的展览、阅览绘本等,从小让孩子欣赏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大师作品、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及优秀的儿童画,孩子美的东西看多了,进而走向理解用手、用脑去欣赏、去仿照、去理解,从而也秀发了孩子们用眼,在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也有了提高。

每个幼儿都有着潜在的色彩感觉,他们不会像画家那样去思考,去推敲色彩的关系,而乐意在自己的色彩世界里自由涂抹,所以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只有自由才能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副幼儿画的标准,势必会给人才培养带来失误,也会伤了孩子们善于创造的心。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只有孩子做到了敢想敢画,并发挥了想象力,才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各种美术活动则是孩子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工具,通过幼儿绘画培养孩子学美术的创造思维,提高审美修养,这就是幼儿绘画的重要目的。然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从一开始就就对幼儿绘画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在教的过程中折断了孩子创造与想象的翅膀。幼儿的绘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游戏过程,所以教师应善于寓教于乐,善于利用幼儿游戏绘画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出对外界的真实感受,让内心世界真诚流露。他们具有天然的想象力,这是成人没有而幼儿独有的能力,因而极为珍贵,不仅需要我们特意保护,深入开发。

在绘画过程应该中教给孩子一种游戏作画方法,让孩子在作画中体会快乐,让这种快乐教学法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才能真正的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推荐人:巩文华)

篇(3)

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欣赏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转贴于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物品,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篇(4)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绘画活动 幼儿教育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和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氛围。要让幼儿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课堂就必须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自愿参与进来。小班老师一定要做好初期的选材工作,选一些游戏性强的、幼儿能够接受的、既简单又有效果的题材(如手指点画、蔬菜印画等),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快乐地参与,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从而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激发绘画兴趣。绘画中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如在教幼儿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的叫长耳朵,有的叫红眼睛,有的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了,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作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添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接受色彩刺激,对色彩产生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幼儿的绘画情趣,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绘画技能较低,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只是这些绘画技能是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掌握的。小班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并采用游戏方式教学,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们设计绘画“小鱼吹泡泡”。在练习画圆圆的泡泡前,我们先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学习用三原色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掌握画圆技巧,又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启发幼儿自由选用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小班幼儿都喜欢做游戏,于是我们设计了绘画“开火车”。在练习画直线前,教师让幼儿排成长长的队伍“开火车”,从小熊车站开到小兔车站,这样有趣的“火车小司机”游戏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同时让幼儿直观体验到火车是长长的。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与小朋友交谈:“小司机开火车真有趣,蜡笔宝宝也想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朋友做小老师教它们开火车,好吗?”“那先请什么颜色的蜡笔宝宝来开火车呢?”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积极地参与到绘画长线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学会画直线的技能。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基本技能,而且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用欣赏的态度增强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篇(5)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120―01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善于把幼儿的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即“动机呼唤”,把幼儿原有的兴趣导向从表面提升到热爱美术活动的推动力上,使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载体。

一、选材源于生活,形象直观,保证幼儿能画

现实生活的光、色、声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方便、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以丰富其创作题材。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结果也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会随时随地在各种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观察以及赏析,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如,在美术活动――棉签画“彩色的小雨滴”中,教师可通过幼儿平时生活中对雨的观察以及丰富的自然知识,让幼儿通过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或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二、创设审美氛围,激发动力,引导幼儿爱画

选材确定好后,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互动氛围,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形成情绪上的兴奋点,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动力,这样幼儿才能释放内心强大的能量。例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期初几周,我通常进行意愿画。不给幼儿提任何要求,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涂色训练,加深巩固幼儿对色彩的运用,让幼儿成为绘画的主体,这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在画画讲讲中沉浸在对美的遐想中。在接下来的几次美术活动中,我便向幼儿提出了画作品的要求,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教给幼儿绘画的技巧。例如,拓印活动――有趣的小脚印,在活动中我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用手进行拓印变成小脚丫。幼儿在拓印活动中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表现得非常愉悦。再拓印时,主动变换颜色,有的幼儿能用两只手交替使用颜色,让画面变得生动有趣,整节活动幼儿参与性、主动性都很强。

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开拓幼儿的思维,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艺术创作材料,扩大了幼儿表现美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再现美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意愿选择材料,完成美术作品,从而增强了幼儿创作的兴趣。

三、大胆自由发挥,独立创作,指导幼儿会画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的想象大胆、奇妙、无拘无束,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地联想。因此,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技能后,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成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每个幼儿是不是感到有兴趣,积极性高不高,是不是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的。只要幼儿在兴致勃勃地活动,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以激发幼儿独立创作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对于“小朋友踢球”之类的命题画,幼儿的创作有局限性。幼儿的画面常反映的是自己在踢球,画面内容不丰富,作品模式单一,幼儿想象创造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改为“踢球”,可把幼儿的想象空间提升到最大限度,幼儿的想象、创作就能更加随意,可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想象出不同的场面,创作出“参加世界杯踢球”、“和爸爸一起踢球”、“爸爸踢球,我在看”等,画面内容丰富了许多,表现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篇(6)

【关键词】幼儿;绘画日记;绘画能力

一、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幼儿进行“绘画日记”的初期,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幼儿身上与生俱来存在着包括艺术感受力在内的巨大艺术潜能,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幼儿的发现美、创造美得潜能。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世界万千变化,各种建筑、漂亮服饰、自然现象等都能让幼儿从中发现美。例如:春天来临,大自然悄然发生着变化,草变绿了,花儿开了,小蝌蚪在水中快乐地游着……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仿佛一朵花,一滴雨都注入了生命,能让他们的心灵感到震颤。教师可以结合春天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观察并记录春天的信息,使幼儿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2)引导幼儿欣赏名画。美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一些名家的作品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新颖,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名画激发幼儿创造美得潜能。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形象生动夸张、色彩艳丽多变,能使幼儿感受到向日葵的夸张表现手法和颜色的多变性,从而大胆进行创造。

(3)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仅是发现美是不够的,要让幼儿敢于创造美。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内心世界,要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幼儿的价值观去理解他们。要尝试读懂幼儿的“绘画日记”,捕捉画面的闪光点,正面表扬、鼓励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例如:幼儿绘画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很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冲动,布置绘画日记展板,让幼儿展示一幅自己满意的绘画日记,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引导他们讲述画面的布局、色彩、意境等,长此以往,幼儿绘画的信心必定大增,也更愿意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二、提高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

绘画日记是幼儿观察记录生活、抒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观察能力较弱,观察得不够仔细,常常会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不断完善绘画日记,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并积累创作素材。

(1)创造观察条件,积累创造素材。经常引导幼儿观察,能够让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观察的面要广,要能够扩大幼儿的视野,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利用周边环境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山水、动物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等。

(2)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整体地观察。幼儿观察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或仅仅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而对整体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

其次,在全面观察得同时,培养他们分析、比较,抓住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各种小动物。幼儿会非常兴奋地说出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兔子、黑熊、老虎、狮子、金钱豹、马、骆驼……,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比较动物的外型、颜色、特征等。幼儿会发现长颈鹿是橙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是咖啡色的,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等,通过比较,了解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小动物的特征的记忆。

最后,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对同一个事物多次观察,反复观察记忆,使幼儿对事物的印象越来越深刻。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社区,可以分多次观察,每次观察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观察,要求幼儿从整体观察,了解房子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房子的布局等,第二次观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比较各种房子之间的区别,第三次观察,可以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如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加深幼儿对观察对象的印象,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三、练习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绘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技能,二是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指造型原理,包括构图、造型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明暗、色彩等。专业技能则是指不同画种的技能技法,如油画用油彩造型,讲究质感、色调、笔触等,中国画用线和笔墨造型讲究意境效果等。对幼儿而言,我们通常以基础技能练习为主。绘画技能是绘画表达的基本条件,只有学会表达方式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进行绘画日记,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的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能进行了一次次训练。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构图构思。幼儿作画时,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要求,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应充分引导幼儿回忆发生过的事与物,以采用举例法、谈话法等引导出幼儿心中强烈的感受,帮助幼儿在大脑中浮现出形象形成完整的构思,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方法表现出来。例如:《参观动物园》,整个活动教师不需要示范讲解,也不需要提出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回忆讲述在动物园的所见所闻,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块来表现,有的用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等。

篇(7)

一、开拓幼儿眼界,积累绘画素材

绘画这一艺术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在这活动中,包含着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多种复杂情感。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如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要让幼儿欣赏年画、剪纸、雕塑等,丰富和积累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我爱南京”这一大型组画时,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南京的新变化。幼儿很感兴趣,纷纷回家把看到的画下来。我给予鼓励和肯定。组画时,幼儿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情绪很高,在组画过程中自觉地分工合作,共同创作了一个美丽的南京风光,我没有为其中任何一个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二、开展丰富的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初,我们让幼儿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在纸上玩火车的游戏,用笔在纸上“走”出不同的火车路,从而让幼儿掌握用笔、用色的方法。开展写生教学,是我们绘画教学上一个新的尝试。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写生的意义和方法,我们采取“拍照”的游戏形式,把“写生”这一抽象的词语以形象化。

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是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中国画就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线”的绘画活动,如线的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人物、花瓶,以至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又开展了制作以线条表现为主的油印吹塑版画的活动,让幼儿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绘画,然后制作成吹塑版画,从而强化画面效果,增强绘画的自信心。

三、给予科学辅导,增强绘画的自信力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教师万万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写生训练时,我们指导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不要求幼儿画得有多像,主要是让幼儿树立“我”所看到的就能画下来的自信心,改变过去靠成人示范、靠临摹的依赖心理。在风景写生教学时,我们鼓励幼儿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先写下来,然后画出前后旁边的景物,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杂而不乱,从而提高构图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提高写生的技能技巧。

四、发挥评价的能动性,提高幼儿的欣赏、绘画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呢?

1.把握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方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从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

2.注意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主要指幼儿作业后,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组织形式。结合南京师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评价的组织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绘画“花背心”,教师出示娃娃,让娃娃来挑选漂亮的花背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如中班“会变的脸”可让幼儿边对着脸谱做表情,边作相互评价,采取边游戏边评价的形式;大班“我的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然后自由欣赏,互相交谈,采取自评与他评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应结合该次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形式合理、生动,以求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3.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注意正确、恰当,把评价作品的标准教给幼儿,只有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评价语言应具有鼓励性,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