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1 03:59: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质量问题

篇(1)

关键词:不合格种子;瑕疵种子;缺陷种子;缺点种子

经检发芽率符合标准的种子播种后不出苗或出苗后长不成植株,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或种性严重退化等不属于假、劣种子的种子质量问题,在实践中时有发生。人们在处理不属于假、劣种子的种子质量问题时,常感到无法可依。这是因为人们在处理种子质量问题时除适用《种子法》对假、劣种子的特别规定外,不善于适用其他法律有关产品质量的一般规定。种子属于产品。依据有关规定,种子质量问题包括假、劣种子在内可以分为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瑕疵、种子缺陷和种子缺点。在法律文件中,除《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在种子这一特殊产品领域应称“种子缺陷”)的概念和《种子法》对假、劣种子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外,“产品瑕疵”( 在种子应称“种子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 在种子应称“种子质量不合格”) 和种子缺点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正确理解和认识各种种子质量问题的含义及相互区别,十分必要。

1 各种子质量问题的概念和范围。

1.1不合格种子的概念和范围。种子质量不合格,是指种子质量不符合法律法规,或不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或不符合标签标注指标、合同要求。质量不合格的种子称作不合格种子。不合格种子包括:一是假种子和劣种子;二是应审定而未审定通过的种子和违法引种以及为境外制种、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销售的种子;三是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标签通则》规定以及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种子;四是不符合包装标准的种子;五是不符合贮藏标准的种子;六、不符合标签标注指标、合同要求的种子。

1.2 瑕疵种子的概念和范围。种子存在瑕疵是指种子不具有通常的使用性能或不符合品种说明。存在瑕疵的种子称作瑕疵种子。瑕疵种子包括:一是活力瑕疵的种子。是指虽经检发芽率合格但不具有正常出苗、生长、发育成正常幼苗能力的种子。二是种性瑕疵的种子。是指非品种退化或混杂原因不具备品种“三性”即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种子。三是性状瑕疵的种子。是指不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种子。四是栽培瑕疵的种子。是指不适应品种主要栽培措施(包括播期、播量、施肥方式、灌水、病虫防治等)的种子。五是使用瑕疵的种子。是指不适应品种使用条件(包括适宜种植的生态区和生产条件)的种子。六是作用瑕疵的种子。是指不具备应有作用的种子。如包衣种子不具有防治作物苗期病虫害或促进幼苗生长等作用。

1.3 缺陷种子的概念和范围。种子缺陷是指种子存在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和他人财产安全构成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存在缺陷的种子称作缺陷种子。农作物是经过长期自然进化、人工驯化形成的适应人类某种需要的特殊植物。农作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种子不存在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和他人财产安全构成危险或者潜在风险。所以,在实践中很少使用缺陷种子的概念。但是,随着转基因育种、辐射育种的发展,以及药剂处理、生物处理等种子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有可能存在上述危险或者潜在风险的种子;此类种子就属缺陷种子。

1.4 缺点种子的概念和范围。缺点种子来源于“缺点品种”。缺点品种是指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或者种性严重退化,不宜在生产上继续使用的品种。缺点品种产生的种子称作缺点种子。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品种自身的变异,审定通过的品种就会出现不可克服的缺点或者种性严重退化,产生缺点种子。

2各种子质量问题之间的区别

2.1判定标准不同。判断种子质量合格的标准是已的种子质量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判断种子存在瑕疵的标准是种子不具备通常的或约定的使用性能。判断种子存在缺陷的标准是种子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和他人财产安全构成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判断种子存在缺点的标准是审定通过的品种有不可克服的缺点或者种性严重退化。

2.2责任主体、性质和形式不同。

2.2.1种子质量不合格的责任主体、性质和形式。依据《种子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因种子质量不合格造成种子使用者损失的,由出售种子的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其责任性质为过错责任。在出售种子的经营者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由其预先向种子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其承担替代责任后享有向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追偿权;最终责任的承担者是有过错的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法律之所以规定由出售种子的经营者预先承担责任,目的在于对种子使用者利益的优先保护。种子使用者享有的向出售种子的经营者的“赔偿权”,与出售种子的经营者享有的向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追偿权”,权利主体和权利性质均不同。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应向出售种子的经营者承担追偿责任,不等于应和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共同向种子使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要求种子生产者、其他经营者和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共同向种子使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做法,混淆了“赔偿权”与“追偿权”的界限。依据《种子法》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种子质量不合格的责任形式是综合的,既包括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责任,又包括发生在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2.2种子瑕疵的责任主体、性质和形式。因种子瑕疵造成种子使用者损失的,由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向种子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责任性质为种子出售者就种子的使用性能或其它性状对买受者承担的默示或明示的担保责任,它属于违约责任范畴,是一种过错责任。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如在出售种子时已就种子瑕疵明确告知的,免其责任。责任形式为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2.3 种子缺陷的责任主体、性质和形式。因种子缺陷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人身或他人财产造成损害的,由转基因品种的培育人、审定人或药剂处理种子的生产者、种子经营者向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责任性质为产品责任,是一种严格的无过错的特殊侵权责任;即无论培育人或生产者和种子经营者是否有过错,只有因种子缺陷造成损害,都必须赔偿。责任形式为连带赔偿民事责任。

2.2.4种子缺点的责任主体、性质和形式。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造成损失的,由培育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培育人通过品种权许可或种子生产、经营、推广享受了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根据对等原则,其有义务承担因品种推广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审定人(即承担品种试验的单位和从事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责任产生的原因不同。种子质量不合格涉及的有关民事责任,因损害事实发生而产生。涉及的有关行政责任,以生产或经营不合格种子而产生,与是否造成损害结果无联系。涉及的有关刑事责任,以销售金额五万元为起点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使生产遭受二万元损失为起点构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种子缺陷责任和种子瑕疵责任只能在损害或违约的事实发生后产生。种子缺点责任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缺点时产生审定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在造成损失时产生培育人和审定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3判定不同质量问题种子的依据和方法。

3.1判定质量不合格种子的依据和方法。判定种子质量不合格和处理不合格种子案件,依据种子法律法规,如种子法、种子质量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由国务院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等。判定种子质量不合格的方法,一是委托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依据法定或约定(包括标注)的种子质量标准进行判定;二是由种子管理机构或种子纠纷处理机构根据种子经营者提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审定公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试验验证依据、种子标签等,依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等进行检查判定。

3.2判定瑕疵种子的依据和方法。判定瑕疵种子的依据是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判定方法是由田间现场所在地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农业专家组成专家组,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实行田间现场鉴定,确定事故原因和造成损失的程度。

3.3判定种子缺陷的依据和方法。判定转基因品种缺陷的依据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判定方法是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进行评价。判定药剂处理种子缺陷的依据是《民法通则》;判定方法是由种子事故处理机构委托鉴定机构对缺陷种子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和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鉴定。

3.4判定种子缺点的依据和方法。

3.4.1判定主要农作物种子缺点的依据是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如《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缺点品种由品审委员审核公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停止生产、经营、推广缺点品种。

3.4.2判定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缺点的依据是《农业技术推广法》。判定方法是由田间现场所在地种子管理机构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实行田间现场鉴定,确定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和造成损失的程度。

篇(2)

(一)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良

混凝土和易性不良主要是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成团、不易浇筑,拌和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空隙而出现分层离析。原因主要是水泥标号选用不当。当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力大,而且成团,令混凝土不易浇筑。当水泥用量过少时,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不易成形,影响了混凝土质量进一步加固。

(二)施工混凝土出现缝隙夹层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其原因是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又没有进一步捣实;浇筑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存留在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时,杂物混放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形成杂物层,导致混凝土产生缝隙夹层。

(三)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很不规则,互不连贯,像干燥的泥浆面。形成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若这一现象出现在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是因为:第一,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得到及时覆盖,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急剧收缩;第二,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是过量使用砂粉;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可能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

(四)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具有表面性,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混凝土的湿度收缩和自收缩,后者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二、采取的措施

(一)严格配比,计量准确,努力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和易性控制要将选用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或者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措施,确保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得到改善。其次,强化材料计量标准。第三,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在拌制地点和浇筑地点要适时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或工作度,确保坍落度按规定处理好。第四,适时注意混凝土环境变化。

(二)狠抓基础,注重细节,进一步杜绝混凝土缝隙夹层出现

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浇筑柱、梁、楼板等类似结构时,其混凝土300号及300号以下的标号在25℃时的凝结时间为210小时,高于25℃时为180小时,对于300号以上的混凝土在混凝土在气温低于25℃时,其凝结时间为180小是,高于25℃为150小时。在处理施工缝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KG/CM2,方可继续浇筑。在浇筑前,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润湿和冲洗干净,清除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三是在模板上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三)及时防护,配料合理,进一步预防混凝土塑性裂缝

在配置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不断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其次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将基导和模板浇水湿透,浇筑后,对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搞好养护工作。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一定做好喷水工作,最大限度使其润湿,也可以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第三,处理塑性裂缝的混凝土,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留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进行封闭处理。

(四)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确保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再次发生

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润湿,薄壁构件应放置阴凉处并加以覆盖,避免发生因湿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不断减少收缩量,防止裂缝的出现。

三、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建议

篇(3)

关键词:产品 质量 缺陷 质量问题 症结

1 质量——一个长期令人头痛的问题

尽管现在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产品质量仍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谈起质量,那是社会关心、政府担心、企业揪心、消费者痛心,但是真正谈起抓质量,却有不少管理者没有信心、操作者掉以轻心、相关者漠不关心,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难以杜绝。撇开假冒伪劣不讲,因为那是明目张胆地谋财害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与质量好坏相提并论。但就制造业的现实情况而论,产品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国内,质量投诉居高不下,在国外,“中国制造”似乎就是低质量的代名词。难道我们的企业都不愿抓质量吗?难道国人都不想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吗?答案肯定“不是!”但为什么为数众多的企业却始终走不出这块泥淖之地呢?我们且来看看这些企业是怎样被质量这个披着华丽外衣的魔怪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上压:国家要求、政府监督、主管检查,外挤:客户苛求、对手拼抢、市场竞争,内煎:废品不绝、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一切一切,归结起来好像都是质量惹得祸!不仅每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合格品或废品,就是售出的产品中有时也有退货现象发生,若每家企业按百分之一的废品率来计算,全国集中起来,一年的损失值肯定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已经抓了30多年的质量,可是产品质量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神经,难以彻底消除,损失惊人,令人心痛!站在社会的角度看是资源的浪费、财富的损失,站在企业的角度看是效益低下、忙于救火,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就是权益受伤害、安全无保障!下面,且让我们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一下,从企业内部——生成产品质量的源头寻找长期存在与难以改善的各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看能否打开这个令人头痛的质量症结。

2 就事论事——从来都不是质量的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一提到产品问题,就会马上说是“质量问题!”无论是使用故障,还是制造缺陷,统统都是“质量问题!”把不合格、次品、瑕疵、废品等都说成“没质量”、“质量差”或“质量低”等等。事实果真这样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体现在产品上的不合格、瑕疵、次品、废品现象都可以对应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上:设计不合理、材料用错、材料有关指标达不上要求、工艺不合理、零部件加工缺陷、工序周转磕碰损伤、组装导致损伤、清洁度差、不良、标识指示不清楚、包装不好、运输影响、环境条件恶劣等等,大家再来看看,上面的问题中有哪一个是“质量”的问题?说穿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质量”闯的祸,而是某项具体原因或因素的影响,只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把任何一个具体的影响产品效用的问题都说成了“质量问题”,所有的罪过都要让“质量”来担待!这样做的结果,就像警察很容易把看到的第一个人当成罪犯,而让真凶能从容地在自己的眼皮下溜走!它不仅模糊了人们的“质量观念”,认为不管什么问题都是“质量问题”,拿“质量”的挡箭牌拦住了我们追查真实原因的脚步,而且误导了人们的思维,把所有的责任都划到了质量的头上,任何问题都“唯质量是问”!它看起来好像是有意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而实际上却是大大削减了人们的质量意识,让大家用口号代替行动,放弃认真分析、追查、纠正根本原因的想法与作为。更可怕的是,当我们被导入这团迷雾中后,大家的目光已经短视、眩迷、变形了,“质量”这个美丽的字眼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和令人厌烦起来,我们天天与它打交道,却抓不住它,所有的问题都与质量有关,因此质量就是所有的问题!质量不好是大家的事,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身边经常有质量事件发生,但都不关我的事。既然抓质量是全员的责任,那出了质量问题就应该大家来承担!

3 法宝多多——为何难灭各种问题“恶魔”

自ISO9000标准传入我国后,很多人都以为这下有了抓好产品质量的法宝,什么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啦、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啦、打开新客户开辟新供方的“合格证明”啦等等,似乎只要有了这张证书,我们的产品质量就进了保险柜了。现在我国等同实施ISO9000族标准也已将近二十个年头了,但产品质量的整体状况并不因此有大的改观。虽然,我们不否认它确实为众多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平心而论,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促进,即经济、技术、条件和要求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是市场力量的推动,即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起到了无情的作用。实际上,在引入ISO9000标准后,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并没有发生阶梯性的飞跃或突破,这种平滑型的提升仍然是以付出了巨大的资源损失为代价的。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虽然质量体系认证可以规范企业的一部分行为,把一些活动过程用所谓的程序固化起来,有点像古人说的建立了做事的“规矩”,而且,也允许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以实现持续改进。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很难用好这个标准?纵观那些因“质量问题”受挫或倒闭的企业,包括那些知名企业,为什么这张证书不能给他们起到“护身符”的作用?还有后来不断引进的诸多提升质量的好方法如5S管理、平衡计分卡、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功能展开、流程再造、零缺陷、卓越绩效等等,可谓法宝多多,十八般兵器样样厉害,可在中国人的手里,为什么也没有看到几个人能耍的特别精彩、很好地灭除产品质量中的各种问题“恶魔”呢?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法宝的效用和影响力却日益减弱,人们也逐渐对它失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并不是这些法宝失效、也不是这些方法不好,而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质量问题”概念的模糊认识与不正确的行为习惯的结合所带来的结果。认识模糊、观念不改、行动错误,任何好方法都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4 正本清源——还“质量问题”的本来面目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质量问题”都是具体的实物缺陷的表现,都是人们在工作中的差错、操作中的失当所引起的,它可产生于产品质量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它也可与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人有关,它可能是设计问题、工艺问题、材质问题、加工问题、周转问题、储存问题、运输问题、安装使用问题等等,或这些问题中数个问题的组合,但决不能把它笼统地说成是“质量问题!”如果要想分析和消除其中的原因,就应该从上述环节及其过程中去查找,如果要追溯具体事件的责任,也应该按这个思路去追溯,切不可认为这是整体的原因、管理的责任。对于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来说,是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的事,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质量缺陷而言,它只是一个或数个环节上的问题、一个或数个人所造成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正本清源,弄清“质量问题”的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的“质量问题”!

5 结语

我们不要笼统地把“质量问题”套在产品质量上,每一个从事与产品、服务有关的人在遇到产品或服务缺陷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真正导致产品缺陷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找出具体工序和责任人来实施纠正措施,不断地消灭产品的各种问题根源,让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只要我们能澄清思想认识,不盲目指责、人云也云,把主要精力放到具体工作中,做好应做的事,解决好应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产品质量就一定会逐步赶上西方技术发达国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质量控制手册》J.M. 朱兰 1987年

篇(4)

一、安装建筑电气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材料设备方面的质量问题。(1)导线。就导线而言,一定要将相关的重点参数指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一定要预防产生截面积特别小、熔点特别低、性能特别弱、电阻率特别大的导线,如此在安装电气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避免形成部分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异常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就导线来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将基本的问题全部列在考虑的范围内。(2)电缆。在电缆选择的过程中重点会出现以下的毛病:是否是耐高温的材质,对外界条件是否就有较好的抵抗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内部电缆的接头能否做到和安装的规格一致等等毛病。(3)尺寸。在安装的时候,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准确的选取安装的尺寸的问题,假设尺寸的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那么将会使得建筑里面提前准备的空间减少,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影响到安装的整体效果,例如:插座箱以及照明灯等。(4)管壁。在电线排查的过程中得出,如果电线的管壁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厚度,那么在安装的时候其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镀锌层也将存在着与相关的质量规定不一致的可能。假如以上的这些设备材料的具体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建筑里面的电气安装的实际质量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室内钢管敷设方面的质量问题。(1)管道。重点问题就在于管道外侧的没有足够厚度的泥沙浆,这样就很有可能使得挨着墙的地面按照管道形成裂缝;盒里面的长度与安装的标准不一致、插或盒入箱、管路不进箱;假设管道敷设的长度超过预期的标准,这就和原定的方案有着很大的偏差。(2)管口。出现问题较为频繁的就是毛刺,假设不将与之有一定联系的保护措施应用进来,那么就容易产生管道堵塞的状况,这样就会对管道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的影响。(3)开箱、盒的处理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假设只是随意的实施,将可能会使后续安装出现很多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4)在对管道进行处理的时候尚未进行防腐处理,这就会使工程的后期工作有很大的偏差,例如:焊接处以及管煨弯可能会出现裂、凹、扁的状况;在安装电气后,一定要及时的将箱以及盒的垃圾处理干净,这是为了保证后续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接地防雷方面的质量问题。在进行现场检查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几个的主要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夹渣、虚焊、产生焊缝、引下线的实际定位、均压环的具体定位、带搭避雷接处等问题,在部分位置上,严重的会产生大小不一的接焊口,以上问题对于后续的防锈施工工程的处理问题来说,全部都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在进行焊接的时候,就钢筋的连接方式来说,螺纹钢要优于圆钢,就防雷设备的敷设线路来说,一定要和达标水准保持相同。

二、安装建筑电气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设备材料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是在选购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将质量问题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内容,要将选材作为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其重点在于关注材料的实际质量,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的质量,切忌购买质量低劣的材料。其次,根据所设计的安装预算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选择最经济的材料,即造价低。二是每种使用到的材料应该要有对应的合格证书,以确保材料质量能够符合实际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安装工程上产生一定的效果,使工程安全高效的进行。三是就即将派上用场的电气设备在货到之后,马上要安排有关的人员对这些设备实施检查,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另外,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对这些设备进行审核,看它们是否符合设备的相关规定,也就是型号、规格是否相同、参数性能是否准确无误等,这是为了加强材料的质量。

(二)室内钢管敷设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是安装电气的工作人员在锯管的时候,首先应该在管口处用圆锉锉出一个喇叭口大小的口,管道安装完毕,一定要保证立即用纸塞住,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工程进行的时候泥沙浆将管道堵塞的状况的出现。二是确保管道能合适的进入箱、盒,要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空间,所以要对盒箱内外的螺母加以进一步的固定,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例如:如果管道进入盒箱的尺寸不符合规定时,要用钢锯锯齐。三是在弯管处,要使用相应的定型弯管器,恰当的处理管道的焊缝。弯曲过程中要不断向后移动煨弯器,对管径在25mm之后的管子则要使用分离式液压煨管器,同时做好裂缝的防范处理。四是对箱盒实施开孔,在这里组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开孔机进行,但是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杜绝随意开孔工作。在开孔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能够及时的对管道、箱、盒里面的垃圾清理干净,假设原定的尺寸大小短于管道的尺寸的时候,应该马上运用有关的方法措施,也就是说应该立即将接线盒安装上,以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五是在安装的全部流程中,施工质量的审核一定要按照时间定期进行,在对钢管进行敷设以及安装的时候,安装的位置是特别重要的。为了能够使管道使用的时间更长久,一定要做好防腐处理措施。

篇(5)

1、房屋渗漏,主要包括屋面漏水、地面漏水等;

2、墙体开裂,是比较严重的房屋质量问题;

3、地面问题,容易出现空敲的问题;

4、门窗问题。

【法律依据】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谐波治理;电压稳定;无功补偿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115-05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中,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其应用程度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电能质量问题在许多国家已经引起电力部门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宜兴地区兴建了许多高耗能企业,这些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地区电网电压不稳定及谐波污染,已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如何改善宜兴地区的电能质量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二、电网电能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各国在电能质量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较为突出的有:电能质量的定义及以此为基础的电能质量等级的划分;对各瞬变量的实时检测及有效补偿;为改进电能质量问题,变电站、用户及装置生产厂家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合理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等。

电能质量问题虽然同时存在于输电系统与配电系统中,但由于输电系统可靠性高,发生故障的概率较低,因此,大部分的故障、异常现象出现在配电系统。系统中各种扰动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又可分为稳态和暂态两大类。

稳态电能质量问题以波形畸变为主要特征,持续时间较长,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谐波、间谐波、电压不平衡、过电压和欠电压。

暂态电能质量问题通常是以频谱和持续时间为特征,包括脉冲暂态和振荡暂态两类,其表现形式有:电压瞬变、电压闪变、电压骤升、骤降、短时断电。

(一)电网电压稳定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注重对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静态、动态和中长期电压稳定的分析方法。在电压稳定的数学模型、系统中动态元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判别电压稳定性的指标、电压崩溃的预防和校正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对电压稳定问题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对电压失稳机理的认识上,研究人员从不同的层面对电压稳定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结论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电压失稳的静态机理。认为电压稳定是一个静态问题,从静态的观点来解释电压失稳的原因。鉴于实际系统中的高x/r值,系统各节点的电压主要与无功功率分布有关。基于此而提出了dQ/du判据,但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不考虑系统频率变化,并且无功非常缺乏时才能采用这一判据。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用PV曲线和QV曲线来解释电压失稳机理,与之对应也提出电压稳定判据dP/dQ。

一种观点认为,当系统的负荷逐渐增加达到极限时,想要再增加时系统将失去稳定平衡点,如图1所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PV曲线的上半支和QV曲线的右半支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平衡点集,而另外半支是不稳定平衡点集,在拐点处对应系统的临界状况,两种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解释电压失稳机理的,认为系统中有功和无功的不平衡是造成电压失稳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已经取得了应用,但由于没有考虑发电机及各种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而和实际的系统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2.电压失稳的动态机理。电压崩溃包括电压失稳和崩溃两个阶段,在发生电压崩溃之前常伴随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电压失稳过程,对失稳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理解电压失稳的真正原因。但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仅局限于理论探讨,离实用的阶段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电网谐波治理研究现状

针对谐波污染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的解决措施有两个方向:一种方法是对电力电子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例如目前己出现的罗宾康公司生产的高压大容量完美无谐波变频器,但大多数产品还做不到;另一种方法就是安装谐波补偿设备。关于谐波补偿设备,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种技术方案。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无源滤波装置、有源滤波装置和综合滤波装置。

(三)电网无功补偿研究现状

现有的功率理论可分为图3所示的三大类。迄今为止的各种功率理论只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而未能满足所有要求。Depenbrock的工作对无功功率的辨识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赤木泰文等人提出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解决了谐波和无功功率的瞬时检测,和不用储能元件实现谐波和无功补偿等问题,对谐波和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和开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一理论的物理意义较为模糊,与传统理论的关系不够明确,在解决第一类和第三类问题是遇到困难;对于第三类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至今未能取得较大突破。

三、宜兴电网电能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宜兴电网快速发展,电网负荷急剧增加,其中由于冲击性,非线性负荷容量和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电力系统电压不稳定,电压、电流正弦波畸变和电能质量的下降,给用户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危害和影响。

(一)宜兴电网概况

至2010年,宜兴市供电公司拥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74座,主变125台,容量652.13万千伏安;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143条,总长1365公里。有地方及小热电装机容量157兆瓦。

(二)当前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来讲,经过多年的发展,宜兴电网在供电容量、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上能够基本满足用电市场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220kV电网运行方式可靠性差。宜兴的10座220kV变电站的主供电源为常州的500kV武南站和新建成的500kV岷珠站。如果岷珠变电站出现故障,因220kV鹅运4581、4582线线径小、运行时间长,220kV美溧2548线受方式制约可供能力有限,所以宜兴的220kV电网运行方式仍然是薄弱的。

2.220kV电网容载比较小、变电所布点少。宜兴全市总面积为2038.7平方公里,但220kV变电所只有十座(18台主变容量共计294万千伏安)。根据2010年的网供最高负荷(127.1万千瓦)与地方电厂的情况,220kV电网的容载比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220kV电网的容载比较小、变电所布点少,制约了110kV和35kV电网结构的完善和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3.电网结构薄弱。宜兴的41座110kV变电所主要是靠10座220kV变电所供电,供电线路部分靠支接,有的110kV线路甚至支接了3座变电所。因此整个宜兴地区的110kV电网是比较薄弱的。

由于整个宜兴地区220kV电源点的缺乏,所以还有 较高,电容器长期无法投入。35kV变电所经过历年的主变调换和扩容,大部分变电所无功补偿容量偏小,局部需要增加无功补偿容量。

客户新上时严格按照{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要求配置,电容器的安装容量,根据用户的自然功率因素计算后确定。当不具备设计计算条件时,电容器安装容量:35kV变电所按照变压器容量的10%~30%确定;10kV变电所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30%确定。35kV及以上客户绝大部分无功补偿较好,但有小部分客户由于存在冲击负荷或非线性设备,无功补偿装置投入有缺陷,使得少数线路无功需求大,力率低。

线路力率方面,由于低压补偿器安装不是很多,用户的无功管理还需要加强,因此各电压等级的线路力率合格率不是很高,10kV线路84%力率可达0.90,35kV线路80%力率可达0.95。加强用户侧无功管理,合理安装低压无功补偿,提高线路力率是我们今后降损工作的一个方向。

(2)无功电压优化。根据无锡市供电公司的统一安排,自2004年7月起,宜兴供电公司的无功电压调整装置陆续接入泰州苏源的地区无功电压优化系统。该服务器设在调度通讯中心,监控中心设一客户端。现在公司电容器的投切、有载开关的调档,以及本地区无功电压的配合都由该系统来完成。该系统的控制原则是,确保220kV主变高压侧力率合格率;确保10kV母线电压合格率;确保设备动作次数最少;保证110kV、35kV母线电压合格率。使用效果为,220kV主变高压侧力率合格率保持95.12%左右;10kV母线电压合格率保持在99.17%左右;220kV变电所电容器动作次数明显减少,而110kV、35kV变的电容器动作、主变调档次数增多;人员劳动强度明显减轻。

六、主要结论

随着电力工业负荷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耗能用户负荷进入供电系统,例如电弧炉、轧机、大容量晶闸管整流装置等。这些负荷的工作过程不同程度地呈现如下特性:有功和无功负荷不规则地上下波动;平均功率因数偏低;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进入供电系统,其危害在于加剧了公用供电系统的电压波动;引起电压不稳定;使得电网电压畸变,供电质量下降。有些非线性负荷所呈现的三相不对称产生的负序分量对电网的危害是异常可怕的。为此本文对宜兴电网中若干电能质量问题的现状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1.详细分析了宜兴电网近几年负荷增长情况以及电网的电压稳定现状,结合宜兴经济发展实际,预测了未来几年宜兴电网的负荷增长趋势。指出其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电网的建设速度,负荷的快速增长极有可能引起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

篇(7)

1.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技术和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高填土下沉

这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头引道和立交桥互通匝道等部位进行深挖、高填、半填半挖等作业这样在通车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路面下沉、开裂或变形现象。

1.2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旦桥梁伸缩缝及桥头搭板出现问题.则会在桥台处形成台阶,这样不仅对对桥梁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也会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

1.3软土地超限沉陷

一般来说,相对于硬土地.软土地的承载力明显较差.在建设道路桥梁时很容易ff{现路基因承载力不够而发生沉陷的现象。

1.4路面质量问题

路面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水泥路面断板开裂等问题总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良好配合,一日哪方面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功能发挥。因此不论对于哪一种质量问题.我们都要严肃认真.把握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提早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在整体上保证『l二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2.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导致各种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关键部分.逐一击破,从而找到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阻止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恶化.逐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2.1卡寸料原因

材料是T程建没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材料选不好就会影响建设的顺利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隐患例如,由于选择压缩系数过大、最佳含水量有误的材料导致路面变形、开裂;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无法达标.导致路面基层甚至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出现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现象。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注意不同材料的相互搭配利用问题.使每一种材料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保障建设施工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2.2技术原因

施工技术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施工技术的高低在根本上决定了丁程建设质量的高低.只有充分应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才能提高丁程建筑的质量如针对因施工技术问题导致出现的高填土下沉现象.施工人员可以按路面平行线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分层控制填土厚度.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解决高填土下沉这一质量问题。

2.3管理原因施工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没有质量意识,对于各种工程项目采取不恰当的管理措施,漠视各种建设程序.如违规进行招标投标动作;违法法律规定分包、转包工程建设等.再加上工程监理制度不够完善,则会导致施工管理出现混乱.最终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

3.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解决措施

道路桥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3.1加强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不仅要求管理中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工程监理制度进行招标投标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要求从事于质量监督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严格把握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关.详细记录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定期安排相关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清洁工作.以确保各项设备、材料的整洁、完好和齐全.最终保证工程建设能够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3.2完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对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质量管理机构通过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措施.安排组织专门的测量、质检、统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每道工序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其次质量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要求每个检测人员认真负责,对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最后质量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奖惩制度.将个人利益得失与工程建设的质量高低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3提高工程建设的队伍素质

人是生产中的第一要素,工程建设队伍的高素质是工程建设获得高质量的重要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要想保持一个高质量的水平.就必须提高工程建设的队伍素质。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管理者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工程质量观.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工程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外国重要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通过培训和学习加强对建设队伍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道德素质.不仅要提高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而且要增强建设队伍的质量意识,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建设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