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9 04:06: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美术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

篇(1)

关键词美术教学初中美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美术亦称“视觉艺术”。美术教学亦是图画教学,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有了美术课的名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图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感官、观察力的发展,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创造性,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想象中遇到的事物充分地通过雕塑、手工、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另外,美术教学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更加有益的途径。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方式,学生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直接对老师表达的,这种方法就特别有用了。

2 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既然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和学生自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授方法单一,教授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通常,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基本上遵循的是“教师对绘画原则的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然而,我们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难免缺乏一些生气。美术课堂不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授,还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授的内容更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实践和生活中学习和发展。

(2)美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激发。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灵性与大自然充分融合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的美感和情操的陶冶。当前初中生的课业还是比较繁重的,对于美术课程本来就不够重视,因此,美术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一堂课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美术教师缺乏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具有创造性,也要教师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美术教师存在着对美术教学缺乏激情,在教学的准备上不做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更不用谈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了。 转贴于

3 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

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各有方法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成一种趋向和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如何求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考验。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兴趣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2、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

3、形象的感受,诱发创造灵感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让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除了利用实物,资料等方式展示,更多地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而现代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开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或惊讶,或提问,或疑惑,课堂气氛活跃,如我制作的《脸谱》《卡通画》《千变万化的线》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什么是“美”,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美术教育以形象为手段,基础是学生对美的发现,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释放生命灵感。

3.1.感受美的对象。在色彩缤纷的事物中,初步感受美。我们来到田野,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热闹的街市、雪中的高楼……大自然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极好的营养品。美育在发展儿童艺术心灵的同时,也发展着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性在成年之后,仍保持着健全活泼的“童心”,使创造力持续发展。

3.2.接受美的世界。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必然是贯彻始终的,以自由为本性的审美活动,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其在形式上的启发也是在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的。桃红柳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蕴积在其中的点线面,色彩,韵律与节奏被孩子们发现、体味、领悟,创造力在这里植根。

3.3.享受美的世界。随着审美进程的推移,学生对美的感受一点点弥漫,一步步升腾。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中,也不断地丰富着“同学”的体验,美术教育渐进佳境。

4、建立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促进创新

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特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0-02

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依旧存在着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探讨。

1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的阻碍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副科,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尴尬地位。[1]而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眼中,学画画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而学文化课才是考高分能成才的关键。这样的想法决定了初中美术在课堂的普及上困难重重。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美术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课程,往往学校给予的课时是非常少的。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也使得课堂教学低效化。

1.2美术知识的匮乏

有这样一个笑话:为了培养小孩的音乐细胞,一个父亲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去听小提琴演奏会,当演奏会到一半时,儿子突然问父亲:“爸爸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大木箱子锯断呢?”这是一个笑话,但这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虽然作为初中生不会认为这是“锯箱子”,但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想象力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会去欣赏。当然,初中的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按照培养专业的音乐家、美术家来对待,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学会欣赏。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一个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师、走出课堂,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校园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用一些美好的语言,带着欣赏的眼光,从实际的角度去描绘我们的校园,感受校园的美丽。

1.3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学生情感的体会感悟,其中这是一种感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基础知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包容这样的现象,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术所传播的真、善、美。

2 构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特色

2.1营造一个艺术的氛围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美术教学都配备有专门的教室。作为美术教师,课堂教室就是学生接触美术,培养美术细胞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让教室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另外,由于初中美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突出美术教学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容忽视的地位。例如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个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创造的过冲中,享受这样的过程,使得自己更具有创造力。在七年级第八课《门》的教学中,笔者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课上门的图例和课前准备的各种优秀门的设计图,并分析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整理自己对门的认知,并上台表述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比如江南水乡古建筑门的特点,少数民族古建筑门的特点等联系学生所在的区域进行重点介绍,还可让学生根据古建筑门的特点,结合现代的创作理念,进行“门”的设计和创作,看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现代化和古典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初中美术教育相比其他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难度,在做好美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之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作出调整。[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体改今后的生活品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他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赏析需要搜集大量的美术作品的图品、介绍等资料,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表述给学生进行介绍,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学内容的抽象化。而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从声音、动画等方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以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这幅画的图片、创作背景等的资料。将这些资料依据讲课的顺序插入到赏析课幻灯片中,以电影放映的形式详尽的介绍了《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专家点评等,再链接图片和影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了解了这件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及艺术魅力所在。[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步享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初中美术的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鑫.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91.

[2]陶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逸夫中学初中美术教育为例[J],大舞台.2012(03):184-185.

[3]王子旭.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0(05):149.

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积极推行新的教学体制,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取代“考试至上”的教学理念,成为我国未来教学实践的指导标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国各阶段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音体美等原本被忽视的艺术性科目开始受到关注。

初中美术科目不仅教学课时得到保留,不再被其他考试科目所占据,并且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发现美、想象美到创造美的转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迅速适应教学新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做好初中美术的美育工作。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课堂教学为途径,以各科教师为媒介,实现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思想和技能方面的准备。所以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学习的科目不断增多,在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生很少有闲暇时间去探索学习以外的事情,并且在各种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也会逐渐被磨灭,对于美的敏锐感也逐渐下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去发现美的存在。如初中阶段,每一学期都会有对应的美术课本,课本中收录了中外名家的画作、字帖、雕塑和建筑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如何发现作品中美的存在。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看图片,而不是认真的观察美术作品。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观察能力,所以,即使再有价值和意义的美术作品,在他们眼里也是空洞的。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性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让学生在观察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够将画作中的具体形象了解清楚,能够用眼睛发现美术作品中美的存在,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感悟美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对于天赋非常倚重的学科,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来说,即使不用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都能够通过作品直接跟创造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和交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会发现在初中阶段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是很少的,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引领才能真正感悟到作品的内在美感。所以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多愁善感”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或多或少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类的想象力会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对于初中生来说,还处在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对于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重,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历史类画作或者雕塑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一起介绍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完作品后,闭上眼睛进行冥想,将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与时代大背景结合起来,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动态影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故事和美的存在,更能够逐渐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实现情感上的对接和共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愁善感”的能力。对于艺术类学科来说,对学生的感性思维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学生内心情感越丰富越能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如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利用柔和的音乐实现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从而引出学生内在感性的一面。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之所以要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动眼,更需要学生动手,画一幅画,写几笔字,做一件手工艺品,能够帮助学生从繁重的日常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实现精神上的放松和休息,从而以良好的心里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看来,要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课外教学实践的机会。

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俗话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论多么精彩都是他人的体验,要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学生就必须要参与具体的实践。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极少数学生能够画出非常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创作都代表着自身情感的抒发,体现着学生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所以在实践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绝对的自由,让学生在欣赏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自主性创作。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写生手法和技巧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美。

篇(5)

一、倡导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始终供不应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综合•探索”教学模式,初中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渠道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倡导初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尝试,鼓励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美术七年级教材《走进美术》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收集了一系列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譬如动物图、山水画及中国画等,要求学生以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背景,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或风格,大胆发挥,将所想、所感用画笔呈现出来,自由创作出一幅作品。该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旁监督学生创作,对偏离绘画主题的元素给予针对性的提醒或纠正,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教师还鼓励学生对绘画中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大胆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主张让初中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内容。教师可创设学习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即为学生自主探索各类专业性问题,并通过反复的信息收集、调查及互相交流,获取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的过程。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旨在跨越突破教学范围,紧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新课程资源,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切身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其实践能力。某教师在讲授教材《你、我、他》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画一张人物肖像,且不限表现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漫画、素描、国画、油画、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肖像画的创作。该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来选择绘画方式;当学生画好肖像画后,教师让学生就肖像画中的主要特征进行完整地描述,让另外的学生说出自己在看到这幅肖像时的第一印象;此时,教师拿出了一张课前准备好的人物照片,要求学生传阅后,说出该人物较为明显的面部特征;最后,教师鼓励全班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作品,有学生认为《蒙娜丽莎》《凡•高自画像》及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等堪称杰作,还有学生认为《现代版蒙娜•丽莎》与《蒙娜•丽莎》相比,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该教师提出了:“同一人物的肖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一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便于初中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人物肖像画中的明显特征,有助于初中学生准确掌握人体比例(坐五、立七)及人体结构(骨骼图),帮助学生打开了人物肖像绘画的新思路,为后期教学打下基础。

三、鼓励合作学习

“综合•探索”教学鼓励初中学生相互协作,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及群体差异性,提高初中美术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体意识。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初中学生享受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例如,在教材《你、我、他》这一课的学习中,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为一组,让学生互相观察后,说出对方的显著特征;鉴于初中学生对认识人物面部特征的局限性,该教师出示了几种常见脸型的照片,譬如圆脸、国字脸、方脸、瓜子脸等,进而让学生找出与组内成员相符合的脸型;然后,该教师开展了一场《大家来做鬼脸》的活动,鼓励各学生上台做出各种表情(喜、怒、哀、乐),并让学生带着“大家在做表情时,五官变化最大的是?”这一问题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后,将印象深刻的表情以素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说出最为主要的表情特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张人物肖像画来临摹,并详细刻画其特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应合理分工,不定期开展互评、自评等考评机制,构建各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确保初中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总结

篇(6)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范画教学;情景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初中美术课的目的体现了两个层次结构:即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和具体目的,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美育德育目的。对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以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堂缓解紧张的学科课堂压力,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维持这种浓厚的兴趣,必须采取有效的愉快教学措施。使学生在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就能逐渐地形成学习的持久兴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使初中生的“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初中美术课程要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实施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取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的知识。围绕美术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呈现亲切自然教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

美术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有本学科自己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讲究学生的互动参与。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在老师踏进教师的第一刻起给予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在第一感觉中放下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师,从老师的眼神中,学生会感受的关心、爱护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从这种微笑中感受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爱老师、爱这门学科的情感。所以说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同样,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和期望的眼神、暗示的动作比严厉的批评更能使他们接受。让学生在心灵的深处把自己作为真诚的朋友,促进师生在认识和情感上的沟通,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在这种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的范画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常教师的一张范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欣赏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一片惊讶和叹服声中迅速激起学生画画的欲望,通过这种欲望来达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整节课堂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朝目标靠近,形成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部会因为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来影响自己的学习。

用一种最为直接、具体、直观的范画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爱好。把高雅的绘画艺术变的贴切实际,学生更能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美术,同时适当补充范画教学的讲解过程,更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画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都需老师在课堂中亲自挥笔示范。这样以范画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的兴趣浓厚不衰,在美术老师的手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会画画,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画画。

三、在比较中转移学生视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材中,绘画作品的欣赏也是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野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不同的风格的作品,但用,文字语言对于作品内容、创作背景、构图形式、技法的应用,这些对于初中乃至高中的学生来讲都显的枯燥深奥,势必削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就能更加突出作品的艺术价值,更能向学生展现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教师把西方的风景画结合起来:吧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莫奈的《日出、印象》相结合起来比较。对比的同时,把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进行比较讲解。这样既能很好的起到讲解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作品的审美要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转移学生视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创设情景教学,绘画和音乐相结合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要崇高的启示”。绘画是视觉艺术,感染观赏者的心灵。音乐作用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把绘画与音乐这门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具有激发人们想象的艺术魅力。例如,当学生在欣赏名作《渔庄秋雾图》和《溪山行旅图》时,为激发学生的情绪,制造特定的氛围,同时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那悠扬的琴声,古朴典雅的曲调,与表现巍峨的高山和涓涓细水的画面完全吻合,把人带进一种幽静、含蓄而悠缓的意境之中。

篇(7)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互动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式是凸显互动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独立思考,学生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自主探讨,对教师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只要能够恰当地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及明确问题的重点,重视问题的灵活性,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提问具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进行探索。

例如,初中美术“自然的定格――外国的风景画”这一课,教材中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我就打破常规教法,没有按照课本上的图例一一讲解,而是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地对作品进行研究,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这一课主要介绍外国优秀风景画,学生对这些作品都不太熟悉,如果教师只是一张接一张进行讲解的话,学生会觉得很无趣。因此我利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被强烈地激发了,在这样的气氛下,我顺利完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

二、互动小组,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慢慢进入课堂。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人学习与被动学习都属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主动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属于新的学习方式,这类型的学习效果可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我经常采取互动学习小组的模式来进行互动教学,这种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任和时间,这样,小组才能发挥主体作用。

例如,初中美术“变迁的家园”这一课,教学重点是以绘画技巧表现具有个性的家园,因此我就以“家”为主题,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由学生讨论和研究如何表现一个美丽的家。作品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对各小组的作品和构思进行评价,全班再进行投票,选出最漂亮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和创作方式,之后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各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这个互动模式是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创作出优秀作品。

三、巧用媒体,加强课堂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多媒体普遍进入课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形成丰富的课堂互动形式。多媒体技术包含了图像、声音、文字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融合使课堂丰富多彩。

如学习初中美术“用心灵接触自然”这一课时,我就选择了美丽的风景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并且结合各类描写风景的诗词和各种风景绘画作品。我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学习风景的绘画技法,这样不仅节约了做示范的时间,还缓解了看示范的沉闷与单调。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生动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展示,使美丽的风景就好像在眼前,学生作画的灵感也就源源不断,从而创作出美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