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12:47: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三案六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三案六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课题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 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三案六步”教学法为依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 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
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1 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 设计方案(师生互动) 预审方案(师生互动) 实验尝试(师生互动) 汇报交流(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6个环节。
提出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研究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完成。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可用如下两种方式提问。问题一:通过某导体的电流Ⅰ和加在两端电压 V以及导体电阻R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问题二:通过导体的电流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明显地看出,用第二种方法提问,导向性不强,同时层次也太高,学生无从下手。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仪器、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遍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例如,在研究测电阻方法时,既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阻,也可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常见的方案多达8种。如果考虑到实际[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测量效果,还需要考虑仪器规格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各种方案都可能出现,甚至有的方案教师还未想到。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预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遍一律,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的可操作,有的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有的虽符合实验原理要求,但现象不明显或者无法达到效果等。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武断判定正确和错误。二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学生无法判定的方案,可适当引导或者留下一步“实验尝试”中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误。三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若一时无法解答,要利用课外加以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四是对学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时归类小结,对尚未思考出的其它可行方案,要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
实验尝试。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条件差的学校一定要有演示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 ①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样性,仪器准备应做到多样化,超出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仪器。也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方案的验证工作。②修改实验方案。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仪器规格、性能了解不准或者方案有误,使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③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目标。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实验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所用仪器、步骤、方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验成功率很高。而尝试实验方案带有探索研究性质,成功率较小,这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验素养。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容包括:①本小组实验方案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②实验中,如何修改实验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现象更明显。③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归类记录,对实验不成功,要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布置作为课外作业。
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实验规律。通过成功实验,总结实验技能和技巧;通过失败实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物理规律。
2 教学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创造性
传统的学生实验,对学生统的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作了统一的要求,学生属于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六步教学法”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考,去创新。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2 民主化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权威”,而“六步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质疑,可[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以怀疑,可以发表不同观点。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实验事实加以认定、纠正,既尊重知识,又尊重人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
2.3 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六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环节内,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学的主动、积极、有兴趣。
2.4 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以课本为素材组织教学,而“六步教学法”不仅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同时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也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有时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庭。
2.5 实践性
“六步教学法”从人的发展需要去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3 教学实施要求
“六步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98-03
一、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是传统的土建类专业之一,随着近年教育体制改革和规模的扩大,全国技工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技工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随着规模办学的扩招,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各方面的信息冲击相当大,大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传统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在技工学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从课程到教学各方面另辟蹊径,结合当代学生,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学习特点及个性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广东城市建设技师学院在全校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界热推的主要职业教育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来体现行为目标,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养成一种行为方式,或从行为活动中获取方法、技巧。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六种: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四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本校“任务驱动,二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笔者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中“讲授―练习―演示―模仿”的四段,“四段式”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引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项目的概念,以项目工作的六步流程为思路。
2.结合当代技工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双制与校企合作的内涵,将企业的角色完全溶入教学过程。
3.利用当代先进的多媒体表现手法,利用仿真教学法实现工作过程的虚拟模拟,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专业兴趣。
4.利用完善的实训教学环境,实现工作过程的实景模拟,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
“四段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如表1所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如表2所示。
四、“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将“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中,现以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梁施工”为例,说明“四段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中的具体应用(见表3)。
五、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及试验,“四段式”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需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立体的数字化资源及完善的实训场所及设备。“四段式”可应用于一门课程、一个学习情境或一个小任务,令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在教室―仿真实训机房―实训操作场辗转,一改枯燥的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下一步希望通过更深入地研究、更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实训场地建设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更多的课程中,构建全面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EB/OL].2013-10.
我校自1997年创办至今,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每年的小学毕业水平测试,没有哪一年获得过县级的表扬。骨干教师因此不断外流,期考上优秀线的学生也不断转学。如此现状迫使我校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教”和“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试着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摆上了我校课题组的议事日程。
二、研究的意义
去年6月,我校课题组向县教研室申报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推广的行动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对开发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整合,改革教学中的越俎代庖的现象;对探寻并构建一条适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与措施
1.内容
(1)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索其价值为我所用。
(2)对教材,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究。
2.措施
(1)开发现有教师的潜能,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
(2)借助两台电脑的优势,及时了解相关教改信息。
(3)不求全责备,不搞模式化,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让创新在课堂中彰显。
(4)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地进行研究。
(5)借助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方法与步骤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和总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落实课题负责人;提出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向县教研室申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2011年7月—2011年9月:举行开题仪式;继续开展培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初步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实用意义,及时总结前期工作。
(2)2011年10月—2012年1月:继续培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撰写论文参与评比,做好中期总结。
3.提升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辅以对教材即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索;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汇报等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评比优秀论文;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五、成果与分析
我校的研究成果被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认定为平果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今年的毕业班参加毕业测试,语文科成绩全部合格,科任教师首次荣获了平果县乡镇中心校组优秀辅导三等奖。
在一年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在借鉴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纳了国内外著名教育改革专家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肖川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等。通过艰辛的探索,“学-导-练-结”这一教学思路终于出炉了。基于这一教学思路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此,我们暂且把它妄称为“学-导-练-结”四步目标教学法。
1.基本界定
(1)“学”。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视学”。在学生“学”前,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学生“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师“视学”的具体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导”,即“导学”。导学一是要紧扣课题,哪怕是拓展训练也要为课题主旨服务;二是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定出“导”的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保障。
(3)“练”。这并非只指握笔写作业的那种单一的“练”,它还包含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言语”和“写”的训练也要有各自的目标要求。
(4)“结”。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一堂课最少要有一“结”。我们不要小看这小结,往往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结上。
2.操作策略
(1)操作时要遵循“兼容性”原则,要根据本班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度和授课内容的度而定。一般采取“学练结合导学结合专项练习师生小结”这么一个流程,也就是说,“学-导-练-结”是一个整体,不要割开来运用。
(2)时间分配。以一节课计,“学”用时约10分钟;“导”用时约15分钟;“练”用时约12分钟;“结”时间约为3分钟。从时间分配上来看,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支配的时间达25分钟,占62.5%。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这62.5%的时间出效率。时间的分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乡村小学3~6年级的各科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科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4.形成和采取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研修集体研修上研讨课论证集体总结提升。
(1)团队合作策略
好的教学思路只是个路子,即“框架”,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即重整才是“货”,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把“货”和“框架”高度统一起来,发挥他们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学才是高效和完美的。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团队的合作是最佳的策略。
在整个后期阶段,课题组一共举行了12次研讨会,平均每两周举行一次。这12次研讨会中,上研讨课验证“学-导-练-结”教学思路的有7人次,上汇报课论证的有5人次。课题组成员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但完全可以在农村小学中推广,而且由这一模式提炼出来的“学-导-练-结”的教学思路和对教材重整的探讨必将成为指导我校今后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之一。
(2)自主开发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对教材的再开发更加需要发挥个体的自主钻研和奉献精神。如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有利于让重点生字词为理解课文主旨服务这一要义出发,通过追本溯源,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使学生从容掌握了字形、字义。学生记忆起来永久难忘,运用时也会得心应手。
(3)反思提升策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名言讲的虽然是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但是对“反思提升”也是有启发作用的。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撰写了来自实践中的问题与收获。反思使教师们永不自满,反思使教师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自我超越就是一种提升。正因为如此,实验教师写的课后反思《数学是讲‘理’的》和《从一节没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想到的——首次运用“学-导-练-结”的感受》等几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参考》举办的“创造杯”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学”有目标,“导”有目标,“练”有目标,“结”有目标,给教师们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目标教学”。这一思路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诞生的。
六、问题与思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为指导,以教育教研为抓手,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开展教育教研工作,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习型校园为目标,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通过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提升驾驭课堂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本领。
2、通过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优化课堂,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培养一批学科教学标兵和校本教研带头人。
1、加强教研课题研究。
(1)不断深化原有课题的研究实验,本学期教研课题,继续实施生态“分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预习引领、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激励评价”六步教学法。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小组合作互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
(2)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研究、验收和推广工作,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综合课的研究。
(3)调查收集村科,根据实验假说、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实验调查;根据实验指标、积是实验资料;根据实验进展、进行阶段总结。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思路,积极探索以基础性、主体性、开放性、探究性、独创性、情感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新模式。
(2)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成果的交流。并积极组织有关教师观摩、督促教师自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3、抓常规,提质量。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做到好课堂从基础抓起。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迎检查。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质量。
(2)组织全体组内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片段、课件、反思等内容的赛事活动。
1、严格教学管理、落实常规教学
学校坚持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年级组相互配合进行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度,加强集体备课,引导教师在钻研教材,优化设计和落实备课效能上下功夫。
2、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和监控机制。
① 突出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质量评估方案。
② 突出教学成绩,监控管好课堂教学。
3、强化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研队伍素质。
①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引导
4、精心组织教研活动。
主要活动
3月份:
1、成立教研组、研讨教研任务,制订教研计划。
2、织开学工作检查。
3、开展教研活动。
4月份:
1、教学开放月。
2、教研组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和新课程培训学习。
3、创新教学竞赛活动。
5月份:教研活动阶段总结
党员先锋课。
骨干教师引领课
青年教师创新课
6月份:
1、继续开展教研课活动。
2、学论文征集、评选。
3、组织一次学科竞赛活动。
7月 份: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35—0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特定的功能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在现代教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均提出过教学法模式。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这些教学法模式曾对我们各阶段的教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新理论。在许多人构建的理论体系中,都认为新课程讲究的新理念,对方法不讲究,尤其对教学模式持排斥态度。有了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真的没有必要吗?不,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我知道现在不少人一谈及教学模式人人都会摆出一副要与之彻底决裂的姿态。因此,我希望大家在追求标新立异的的狂热中冷静地想一想。不要一谈到教学模式就想到了“模式化”,只看到它“束缚”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规范”、“引导”的一面。
新课程标准再新,也只是一种理念。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念,最终还要靠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落实。谈到这或许有人会跟我大谈张扬学生的个性,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之类的话,并把教学模式比作“紧箍咒”,捆住了学生的思想,使之无法自由地思考,无法进行充满激情的学习。但要知道“紧箍咒”并没有影响孙悟空的神通变化。相反,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能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恐怕还是个求知数吧!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个性自由强调到极致,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中其它方面的特点。如他们的自制能力、是非观念、意志品质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培养。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迎合。可以想象,在你的课堂上,如果经常性地有那么几个同学老是喜欢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因一言不合而当堂展开激烈而逐步远离主题的辩论,而你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就放弃余下教学内容,听之任之吗?好的教学模式就象铁轨和航线一样,它可以引导火车和飞机向既定方向行驶。人们绝不会责怪它们限制了火车与飞机的自由,使之不能在田野里狂奔,不能漫天飞舞。
古语亦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如果教学没有模式,不讲究教学方法,无为而治,无法可循,任何好的教学理念和经验都难以落到实处,最终会被人们所遗忘。事实上,我们应有过这样的体验:不遵循一定的模式去组织教学,上不了几堂课,我们就会觉得上得茫茫然,上得心里没着落,虚得很。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信笔涂鸦。无数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模式的成果,在热闹一阵子之后,很快就在课堂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不要惧怕模式,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模式是无处不在的,什么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高调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
同理,西方国家的教育之所以先进,我觉得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较多,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果,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都要珍视,而不是抛弃。同时,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从事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记得有个老师说得好,成功的教学都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综合方法的动态合成。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多种方法的动态呈现则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
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对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和学生外,还增加了各种教、学具,教辅资料,甚至还有几乎称得上“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借助这些东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我们想要的,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但这巨大作用能否体现出来,还有赖于对这些要素的合理统筹,使之有序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种统筹就需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二、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里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总有避轻就重的感觉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让我一意孤行地要来作这个论文,是因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这些肤浅的认识,一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二是来自于与同行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三是来自于对本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谈到的低效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变现状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如果把本文所谈到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作普遍性来论述,就会使本来光明的语文教学前景蒙上“黑暗”的阴影,并把我误当作《伊索寓言》里的苍蝇,狂妄而没有自知之明。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此浅谈一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价、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尝试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自学辅导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2)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问题迁移(由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新的问题)。
(3)分层递进式。课堂教学中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教学设计实行“四分”: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②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③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④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a层学生90分为优,b层学生85分为优,c层学生80分为优。
(4)点拨导引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拔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点拨教学的操作结构设计为“六步”:①吃透两点,摸清障碍(重点、难点、学生心理障碍);②认清方向,选准“口子”;③相机诱导,适时点拨;④讨论交流,理解消化;⑤双向反馈,总结提高;⑥迁移训练,举一反三。
以上四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依循层级,分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
“依循层级”,即在宏观上按能力层级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训练;“分步进行”,即在单篇阅读中按“通读,整体把握”,“精读,品味鉴赏”,“研读,扩思质疑”三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即在阅读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学习该年段应习得的能力。
语文教学近年来,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在九十年代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强烈指责,当看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孔庆东、摩罗、余及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我时常感到“观念的恐慌”与“本领的恐慌”,惟恐自己误人子弟,故也时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作一些反思和总结,每有体会,便总有赎罪的感觉。作此文,也正是有感于此,并以此就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2.《语文学习》2003年第4期、第6期、第9期2004年第1期增刊
3.《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9期、第10期;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