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既有建筑论文

既有建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3 16:25: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既有建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既有建筑论文

篇(1)

济水苑小区(一期)位于济源市济源大道与愚公路交叉口,共19栋楼,总建筑面积为10.6万m2。小区竣工时间为2003年,均为6层,砖混结构,项目采暖能耗偏高,但部分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用户满意度极低。通过调查分析,该小区外墙采用240mm厚烧结粘土砖,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屋面保温材料为50mm厚挤塑聚苯板;小区建筑的供热系统是传统的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未进行分户计量,大部分散热器支管上未设置温控阀;采暖系统供热为城市集中蒸汽供热,经小区换热站送至热用户,换热站内未安装热计量及调温装置,小区部分楼栋热用户室内温度未达到设计温度,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存在明显的水力失衡现象。为了降低采暖能耗,提高人体热舒适度,该小区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2、节能改造内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抗震、结构、防火安全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不宜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或者对此类建筑应同步开展安全和节能改造。小区节能改造工程于2012年4月开始,2012年10月结束。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1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以温度调控和热计量为手段、实现建筑节能为目的,优先实行热源计量和楼栋计量。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既要满足室温可调和分户计量的要求,又要满足运行和管理控制的要求。该小区原建筑的供热系统为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末端为散热器采暖,供暖用户均未安装热计量表,大部分散热器未设置温控阀,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内温度。本次改造为用户每组散热器安装温控阀,在采暖用户入口安装调节阀、过滤器、户用热量表及回水管截止阀。

2.2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应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锅炉、热力站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前,应对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及部件。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该小区热力站位于小区内,通过集中供暖为整个小区提供热源,热力站内共4组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循环水泵8台,未安装总热量表、变频器、气候补偿器等装置。室外供热管网运行以来,部分管网腐蚀,承压能力降低;保温结构出现破损、同时有些管道阀门漏水,调控不灵活,部分并联环路压力不平衡,出现冷暖不均的现象。本次改造在热力站一次供水管段安装总热量表,循环水泵配电柜安装变频器,热力入口安装平衡阀,更新部分管网、阀门,对破损的保温结构进行修复。见图3、图4。

2.3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可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区、结构体系、围护结构构造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改造前应首先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以及相关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应首先考虑透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必须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安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

3、节能改造效果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该小区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小区用户能够自行调控、按需用热,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得到了增强,降低了采暖能耗。具体分析如下:

(1)实现了热用户自行调控、按需用热

据了解,小区未进行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之前,用暖费用一直实行按面积收费,用户不能自行调控,室内温度较高时,只能开窗散热。不仅用户采暖费用得不到公平合理收取,而且冬季大量燃煤供热造成了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小区用户可以按每天每个家庭的起居、上班规律适时调整温度,实现自行调控、按需用热,从而节省了采暖费用,节约了能源。经实际运行后统计,改造后该区域的平均供热能耗量下降25%。

(2)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由于小区部分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导致系统流量分配不合理,造成某些区域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有时还需要开空调辅助加热,降低了供暖标准和房间的舒适度。通过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整个管网供热基本达到了热平衡,克服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现象,有效的限制了近端流量,使远端用户达到预定的采暖效果,经现场实测,远近端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6℃-22℃,有效地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3)增强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小区竣工时,外墙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仅对屋顶做了保温处理,部分墙体出现水泥皮脱落、外墙涂料风化褪色的现象,原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

(4)降低了采暖能耗,提高了小区居民的满意度

由于改造前小区供暖无计量装置,因此根据热力公司计量收费统计表明:该小区未改造前2012年度冬季采暖耗气量0.8万蒸吨,改造后2013年度冬季采暖耗气量0.44万蒸吨,同比耗气量节约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根据该小区物业公司对在住545户的调查,对本次改造工程非常满意的用户为234户、满意的用户为207户、比较满意的用户为104户,分别占总户数43%、38%、18%,非常满意和满意率为81%,为下一步节能改造工作的推行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示范效应。

4、结论

(1)通过采用围护结构保温、中空玻璃、供暖系统改造、分户热计量等节能技术后,该小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著提高,改造前后节能率达到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篇(2)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理念,环境

 

1.风格要因人而异

针对当下的家居装饰的理念和思潮,根据居住者的性格、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志趣、爱好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多种文化内涵和风格特色的家居装饰装修形式,其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吸取中国传统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屏风、隔扇等装饰。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乡土风格:主要表现为尊重民间的传统习惯、风土人情,保持民间特色,注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或利用当地的传说故事等作为装饰的主题。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园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高雅的空间气氛。自然风格:崇尚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摒弃人造材料的制品,把木材、砖石、草藤、棉布等天然材料运用于室内设计中。免费论文参考网。这些做法,在别墅建筑别适宜,备受人们喜爱。复古风格:人们对现代生活要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又萌发出一种向往传统、怀念古老饰品、珍爱有艺术价值的传统家具陈设,再配以相同格调的壁纸、帘幔、地毯、家具外罩等装饰织物,给室内增添了端庄、典雅的贵族气氛。西洋古典风格:这是一种追求华丽、高雅的古典风格。居室色彩主调为白色。家具为古典弯腿式,家具、门、窗漆成白色。擅用各种花饰、丰富的木线变化、富丽的窗帘帷幄是西式传统室内装饰的固定模式,空间环境多表现出华美、富丽、浪漫的气氛。西洋现代风格:以简洁明快为主要特点,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按功能区分的原则进行,家具布置与空间密切配合,主张废弃多余的、繁琐的附加装饰,使质和神韵。另外,装饰色彩和造型追随流行时尚。日式风格:空间造型极为简洁、家具陈设以茶几为中心,墙面上使用木质构件作方格几何形状与细方格木推拉门、窗相呼应,空间气氛朴素、文雅柔和。混合型风格(中西结合式风格):在空间结构上既讲求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饰与陈设中融中西为一体。如传统的屏风、茶几,现代风格的墙画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使人感受到不拘一格。

2.在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2.1保证主体结构不受破坏即安全原则

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家庭居住环境的安全。免费论文参考网。一是保护结构,对承重墙、阳台的半截墙、房间的梁或柱,无论其位置如何,绝对禁止拆除、改动。二是在装修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不得超过住房的荷载能力。三是注意保护防水层,在装修设计过程中,如果施工危及或破坏防水层,就必须进行防水层的修补或者重做。四是注意安全防火,设计装修中使用的木材、织物等易燃材料应该进行阻燃处理;根据用电器具的摆放位置,对电表容量、导线的粗细等都应重新进行设计,以避免使用时发生事故。

2.2尊重业主情趣爱好和思想理念即个性化原则

首先,尊重并行使用者的自主权。免费论文参考网。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嗜好选择突出其居室的特征。在设计中个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居室空间内的造型、造景、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来体现的。正确表现装修个性的方法,任何家庭在装修时都要借助一定的参照物,很多人不顾家庭的生活需要,选择宾馆饭店作为家庭装修的样本,就不可能反映出家庭的特点。突出个性要注意与整体和谐,要以长远的、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家庭装修设计。

2.3经济实用性原则

从自身条件出发,结合居室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把不同档次的材料进行巧妙组合,充分发挥其不同质感、颜色、性能的优越性,就能达到既经济又实用的美化原则。不提倡透支装修,不提倡豪华型装修,家庭装修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需要,要起到方便生活的作用,装修结果必须实用。实用性是指居室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功能。一是为居住者提供空间环境;二是最大限度提供物品储藏的需要。把为生活服务的功能性放在重要位置,一定要给使用者在生活中留下方便、舒适的感觉。

2.4美观和环保原则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环保了,搞装修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材料的选配上应首选环保材料,注意节能、降耗、无污染,特别要在采光、通风、除臭、防油等方面下功夫。

3.设计理念

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因此,任何装饰都必定会注入设计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在构造上是必要的、形式上必须的地方使用装饰。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时代的功能。建筑装饰的设计是复杂的、深沉的,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本土文化的眷恋,也有对自然环境的关照,我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体验着世界的丰富与无限。所以现在的建筑装饰设计要在注重功能性设计的同时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地理环境、历史境遇、个人爱好等一系列问题去展现新时期的艺术。室内设计在满足了上述的风格和原则以外,还要有自己的理念,它不仅体现在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要求外,还要有超时代的概念,我们不要求像故宫那样的千秋万代,但我们至少十年二十年不落后,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们能把握时展的命薄,切实了解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是人们最受欢迎的设计,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才永远不会落后。

4.建筑装饰设计要注重功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建筑中的装饰大多是非功能性的,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价值。在现代主义者眼中,装饰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事实上,装饰对建筑而言,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始终没有摆脱装饰对建筑的影响,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把建筑同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装饰的因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所谓“纯净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形态的装饰。况且对这种形式的美学价值在今天来看也大大打了折扣。装饰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功能。我们对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之解读,都不可能将装饰的因素排除在外,因为装饰与建筑的空间、构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步行街上的盲道,既是一种功能,也是一种装饰,它丰富了铺装的表现力。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既提供了构造上的功能,也是一种标准的装饰语汇。我们对功能的表达不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总要通过具体的材料、结构方式和加工手段使用之成为可见的形式。

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安全鉴定;工程应用

房屋安全鉴定定义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以国家相关法规和相关工程技术作为标准,以查勘以及检测和验算作为手段,实现对既有房屋结构当前的完损以及使用状况和抗震能力与危险程度等方面做出科学鉴别和评定的技术性管理工作。房屋安全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我国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发生了直接关系。最近几年房屋安全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财产遭受到了巨大损失,所以说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迫在眉睫。

一、民用建筑安全鉴定的重要意义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在房屋进行安全管理方面、房产价值评估方面、安全排查方面、以及房屋灾后加固、房屋装修改造纠纷界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评价既有民用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保证已有房屋继续安全使用和挖潜利用房屋资源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二、民用建筑安全鉴定的类型

已有民用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工作主要包含偶然作用类、施工质量类、合同纠纷类等几类工程问题。

1、偶然作用类

①火灾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火灾作用后的建筑进行的主要是表面损伤检测和材料强度检测,并且对预应力结构以及对预应力构件进行荷载试验以评价其承载力。

②爆炸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由于人们使用电器种类的增多以及天然气、煤气的不正确使用,爆炸在民居中频繁发生,因此爆炸后的房屋的损伤检测工作尤为重要。经受爆炸作用后的民用建筑结构检测包含现场检测、墙体等构件垂直度检测[ ]。

③地震作用后的民用建筑检测鉴定

对于震级较高的地震,在地震之后的民用建筑在经过可靠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够决定其是否能继续使用或加固后继续使用。

2、施工质量类

我国建筑市场由于建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建筑质量存在较多问题。常见的施工质量类问题包含材料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施工初始损伤等。如果新建的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安全质量鉴定方可进行使用。

3、合同纠纷类

如今因房屋建造所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房屋安全鉴定能够对房屋的破损程度和原因进行鉴定,可以为司法的裁定提供事实依据,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三、既有民用建筑安全鉴定方法

1、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是在房屋安全鉴定人员对被鉴定房屋的建造情况调查、现场查勘,在图纸完备的情况下,通过对原设计图纸对房屋的各个部位构件的校核,然后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和验算对房屋进行安全等级评定,是一种比较粗糙的鉴定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凭借鉴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对房屋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整体分析,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鉴定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其与鉴定人员个人水平密切相关,缺少现代检测技术的必要保证和科学评定程序,鉴定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因而鉴定结果有效性低。

2、实用鉴定法

实用鉴定法以传统的经验法作为基础,依据的是鉴定人员的全面分析鉴定,并且列出房屋的损坏原因,列出明确的鉴定、检测项目,鉴定人员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和测试手段对被鉴定房屋的损坏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对房屋结构的使用材料、材料强度等方面用仪器进行实地检测,然后再对检测值按有关规范进行分析和计算,结合结构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得出较准确的鉴定结论。实用鉴定法一般要完成:①初步调查建筑物的原始概况,包括调阅图纸及规划、勘探、环境等技术资料。②对建筑物的各组成部位进行检测和查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③在实验室进行构件试验以及通过相关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模型和结构验算分析[ ]。

3、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概率以及数理统计原理作为基础的,采用的是非定值统计规律进行的结构可靠性的鉴定。概率法是依据结构可靠性理论,用结构失效概率来衡量结构的可靠程度。概率法指的是在结构抗力以及作用效应之间进行一定数量关系的建立,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

四、既有建筑安全鉴定在工程中的应用

以位于 X市环翠区海港路73号的某一项目为例,该项目建于1981年。该建筑采用的是4层砌体结构,每一层的高度为4米,建筑物的总高度为1.45米,该项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921.6m2。

鉴定过程:

1、工程现状初步调查

对X项目进行初步调查,主要包括房屋概况、建筑设计情况、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图纸资料等。

经过对X项目工程现状的初步勘察,我们可以得知X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的平(立)面尺寸以及建筑的做法和构造处理都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建筑结构的体系以及结构布置方面也基本合理,建筑结构以及构件之间的链接很可靠,墙体采用的砌筑方式也很正确;X项目的建筑地基也很稳定没有发现不均匀的沉降以及墙体裂缝等一些不良现象;X项目建筑的楼板以及楼面也很平整,没有发现明显的扭曲变形现象,此外X项目建筑房屋的防水性能也很好,也没有发现有任何积水的迹象以及墙体发霉的现象。

2、地基基础

X项目建筑的地基很稳定,没有发现不均匀的沉降引起的建筑倾斜以及散水等现象。

3、上部承重结构检测

从对X项目建筑现场的检测来看,X项目建筑在建筑结构布局方面基本合理,设计的传力路径以及结构的选型都很正确,圈梁的尺寸以及配筋和材料的强度都符合设计规范,在检测时发现X项目建筑在支撑大梁的窗间强没有出现竖向裂缝,在建筑的纵横墙的交接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并且通过对承重墙体的检查发现没有倾斜、裂缝以及酥松现象,墙体的连接以及砌筑方式也是正确的[ ]。

4、抗震设施检测

通过X项目建筑的现场检测可以发现,在该建筑中没有设置构造柱,并且在建筑的内横墙上也没有设置圈梁,设置的构造柱以及圈梁也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5、围护系统

对X项目建筑的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楼板以及屋盖出现明显的变形、裂缝现象,X项目建筑的屋面防水以及排水等方面的性能良好,没有出现老化、渗漏以及排水不良的现象,门窗的封闭良好可以自如地开启,X项目建筑墙体也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形以及裂缝。

【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清楚了对既有民用建筑进行安全鉴定的必要性,了解了既有记住安全鉴定的内容,并且了分析了对既有民用建筑进行安全鉴定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对安全鉴定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有关既有建筑房屋安全鉴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既有建筑房屋安全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铭建.既有民用建筑安全鉴定方法及工程应用[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李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51.

[3]王子英.既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及程序设计[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4)

开放式教学,需要解放教学思路上的禁锢,对学生的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是九零后的一代,既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属于这个年龄上的求知、好奇,同时他们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加速,网络和通讯对教学传统模式产生了很大改变。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会使用手机查阅一些资料,无疑这样会对课堂的听课质量产生一定的干扰,但是如何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知识的热情,用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硬性禁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上的资料覆盖面广、查阅方便、知识更新快且杂这些快餐式的特点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就在课后布置一些研讨性的开放命题,将课堂的学习延伸至课外,例如调研花园街一带旧有建筑风貌保护,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现场调研,从一个小的课题引申出多个知识点。这样课下的功夫已经做到,学生自然不需要再在课堂上分心,同时对于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又有事先的查阅和了解,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吸收。

2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需要联想、启迪等教学方法相适应

开放的教学课堂,需要能带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问答式、启发式、联想式教学都可以创造出更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梁思成先生在课堂上就非常注重教学的直观性,他曾经用自己补牙来比喻古建筑修复上的“修旧如旧”,这种比喻既直观又生动,使得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又一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开放式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位置,而不是培养专一型的人才。建筑专业本身,就是既有专业性,也具有大众化的一面,教学中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是极其必要的。在建筑艺术赏析的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建筑的印象。

中国古典建筑,本身与诗词、绘画关系密切。中国古典的造园手法中的“借景”是非常重要,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他的《园冶》中就提到“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可见在面积有限的园林重要体现出无限的意境是很难的。课堂上结合古典诗词“窗含西岭前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为什么被称为“文人园”的深刻意境。还有古典园林中的月门、瓶门,都是利用联想的方式达到建筑上的目的,这些建筑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必然要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贯通。而学生能把新学到的知识和自己以前的了解相挂钩,学习兴趣也必然大大提高。

3开放式的教学需要开放多元的考核方式测试学生的多层次能力

打破传统封闭教学思维上的禁锢,改变过去与实践相脱钩的教学目的。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开放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建筑艺术与赏析,本身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过去曾经试验过采用论文方式、试卷方式作为考核,但是结果不是十分理想,不是演变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就是有时会出现论文借鉴部分过多而失去想要学生自我思考的意义。

篇(5)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5]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71-176+183.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knowledge has become enterpris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resources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ilding design company needs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acit knowledge carding basis, through some enterprise staff's depth interview, mi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ompany of the recess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needs analysi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any;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从是否可以编码的角度,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应得另外一种类型的知识,它虽然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明确的表达出来,但它却支配着人类的整个认识活动,提供最终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并对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认识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到企业实施隐性知识管理,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为了能建立适合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首先应认清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本论文通过对七家上海的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若干名建筑工程设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寻求这一类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

2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均为在上海工作的行业内从业人员,共68人,人员背景(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职称状况、学历状况)也符合当前中小型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一般发展现状,因此,采用的访谈对象人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图表1)。

图表1 受访者样本来源

3访谈结果

对于“你认为目前公司在隐性知识管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问题的回答,由于本问题是开放式问答,所以访谈对象的回答比较发散,但也相对集中在“专人负责”、“有前辈或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可以咨询”、“对隐性知识管理做出贡献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及“公司重视,形成体系性的文件或系统”等几个方面,结合问题“在设计公司中,知识的学习和分享是很受重视的,隐性知识的获取主要会通过以下的手段,你认为他们的重要程度是?”的访谈结果,我们可以把A公司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概括总结为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这三个方面(图表2、图表3)。

问题:你认为目前公司在隐性知识管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A. 公司要重视,形成隐性知识管理制度

B. 对隐性知识管理作出贡献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C. 有前辈或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可以咨询

D. 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组织、负责和持续建设

E. 向行业内优秀的标杆公司学习

F. 利用IT技术,保证隐性知识管理的高效

G. 其他

图表2 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

问题:在设计公司中,知识的学习和分享是很受重视的,隐性知识的获取主要会通过以下的手段,你认为他们的重要程度是?

A. 公司组织的项目经验交流会

B. 请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或经验报告

C. 使设计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文档化

D. 导师制,从制度上形成传、帮、带的公司文化

E. 面对面与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交流

F. 通过BBS、Email等IT手段实现大范围、即时的信息与获取

G. 为员工提供轻松的非正式交流空间

H. 可随时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团队或专家知识库

I. 其他,请举例说明

图表3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方式的选择

3.1隐性知识的识别

隐性知识的识别既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大的需求。只有准确的识别了什么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所需要的隐性知识,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对于隐性知识管理没有头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没有把隐性知识分门别类划分好,导致管理中出现杂乱无章、无法入手等问题。41%的受访者(年轻者居多)希望公司有一套体系性的文件或系统(知识地图),让员工清楚在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掌握什么知识以及如何掌握,面对不同类型的项目以及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时的学习内容和求助方法、途径。

识别的最直接方法是对隐性知识进行分类,这直接影响到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架,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特征划分,可分为技术类隐性知识和认识类隐性知识。

按类型划分,可分为设计背景知识、设计过程知识和设计实例知识三种,

按层次划分,可分为个体隐性知识、团队隐性知识、部门隐性知识和企业隐性知识。

3.2 隐性知识的开发

建筑工程设计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建筑其战略目标。对现有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制度设计、激励、文化营造等手段克服障碍以实现隐性知识在建筑工程设计公司中的共享,为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途径。不管是设计人员个人还是项目小组、部门的隐性知识,只有被显性化或被传递才能发挥其作用。38%的受访者认为“公司要重视,形成学习型的组织。但是要在制度上保证对组织做出贡献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76%的受访者认可“导师制,从制度上形成帮、传、带的公司文化,用师徒制的模式促进新员工的成长”。可见,虽然大家对于员工之间的知识垄断等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行为不认可,但还是认为“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这就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公司既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形成学习型组织,鼓励隐性知识交流,打破个体、团体及部门之间的知识垄断壁垒,同时也要建立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对为隐性知识管理做出贡献的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另外,可以利用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特殊的扁平矩阵式结构和临时性项目小组有利于隐性知识交流的工作方式,构建小范围非正式组织方式的隐性知识交流平台。

3.3 隐性知识的保有

隐性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对既有隐性知识的挖掘、分享和开发以达到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的效果,这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竞争优势关键所在,但是隐性知识的创新必须以其保有一定量的隐性知识为前提。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保护公司的隐性知识不被他人随意窃取,二是延续公司既有的隐性知识。管理者身份的受访者大多都认为,无论是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硬件,还是挖掘、积累下的各种隐性知识,都是公司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才有可能获得的。虽然将这些隐性知识分享到公司以外的范围有利于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但无论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衡,都没有哪家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可以承担这种“探索者”的身份和行为,这和公司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关系是类似的。只有对隐性知识共享可以取得社会认可以及合适的回报,公司自愿共享其隐性知识这种行为才有可能发生。否则,就必须在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中增加对内部隐性知识的保护功能。另外,从隐性知识的分类来看,团队、部门等集体拥有的隐性知识一般不随某一个体流失而流失。所以,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延续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凝结在这些人才身上的隐性知识。事实上,员工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的经验、判断力和沟通技巧等隐性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创新的源泉。

4结语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型员工逐步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这些变化给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把知识作为管理对象的知识管理研究是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提出的新要求。隐性知识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知识的主体和核心,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知识管理的核心。本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对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需求就是对现有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开发和保有,希望能对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管理健康发展有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著,李萌译,《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

[2] 胡晓娜,《知识管理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太原,中北大学,2009年

[3] 赵秀珠,《面向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4] 丁志坤,《建筑设计人员知识管理案例研究》,《管理观察》,2008年,第12期,第200-201页,

[5] 吴方,《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研究》,[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学院,2005年

篇(7)

关键词:酒店大堂;地域文化;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空间给予人最直接的是感官及视觉上的享受,现代高档酒店对此更为关注。利用空间创意去让顾客加强消费记忆,注入更多的地域文化,让顾客更多地体验当地文化及环境。

一、地域文化对度假酒店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流的日益频繁,迅速的推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却破坏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区文化间的差异性开始被削弱甚至消失,导致了设计风格的雷同,失去了自身的可识别性。

地域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是一种从古到今的文化沉淀。它不仅包含那些人们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积累的科学知识、艺术内涵及它们间的结合,还包含那些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认识到的不同的艺术理念及与其相对应的科学理论。

度假酒店设计既有商业的需求,又有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文化需求。度假酒店在功能上首先要符合国际标准,不同地方的度假酒店的室内空间还应该体现其特定的地域性特色,才能对度假的游客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增加酒店的生命力。

二、酒店大堂是度假酒店的核心区和第一印象

在酒店的公共空间中,大堂是度假酒店中的功能流线核心和枢纽,是给客人留下最初印象的场所。因其造型的灵活性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复合性,是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象征和精髓所在,它确定了酒店的风格和气氛,,应给旅客已到达目的地的感觉。

度假酒店的大堂无论大小、风格各异,都在努力达成两方面的内容:舒适、轻松的空间氛围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优美景致。

大堂是酒店的交通枢纽,是客人进出的必经之地,是客人办理手续的地方,也是客人进行交往的场所。习惯称谓的“大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客人到达登记区及前台办公区;另一是大堂休息区,例如:大堂吧等。

可以说酒店大堂的室内设计是整个度假酒店室内设计的重中之重,地域文化特色也一定要在酒店大堂的室内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举例分析

(一)印尼巴厘岛的阿曼酒店

酒店大堂

休息空间

很好的展现了东南亚酒店的风格。通透的建筑空间、开放的木构架坡屋面、本地石材和木料、凸现地域文化的浮雕景墙、样式休闲的家私以及暖色的主基调,营造出安静、闲适,充满传统意味的空间环境。

而开放贯通的传统空间形式、出檐深远的屋面为室内提供了良好的遮荫、流畅、凉爽的清风,创造出很好的小气候环境,人体舒适感很好。避免采用空调系统,节约了能源。大多数热带地区的建筑多采取此类开敞的建筑格局,面积规模或大或小,但总体氛围和形式没有多大差异。

(二)三亚喜来登酒店

酒店大堂入口空间

酒店大堂

位于中国三亚亚龙湾的喜莱登酒店,气势恢宏的酒店大堂一直为人称赞。酒店落客区、接待区、休息区、大堂吧、室外屋顶无边水景沿轴线顺序递进,覆盖在一个巨大、层级跌落的坡屋面下,空间序列感极强。旅客进门伊始就可以感觉到南中国海的壮阔美景,兴奋之情油然而生,吸引旅客迫不及待的奔向海滩。尤其是在大堂吧外结合屋顶设计的狭长的无边水景,水、海、天融为一体,惹人流连驻足。大堂室内装饰材料以木饰面和乳白色涂料为主,色调柔和轻快。酒店大堂从屋顶构架到栏杆装饰采用了大量的实木作为建材。木构架形成了开阔轻盈的大堂空间,活跃了钢筋混凝土堆砌的沉重空间氛围;同时木材自然而富有纹理的质感,也与度假酒店整体自然清新的风格相协调。大堂门前长长的落水景观,都是同自然、开敞的酒店氛围相适应的。

四、总结——度假酒店的大堂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几点思考

(一)自然景观和人文要素的提取

自然景观是游客度假意向的心理需求之一,而人文要素是地方和酒店特色彰显的自身需要,二者在酒店大堂空间内都要有所体现。对于自然景观的提取与运用,可以结合传统中国园林中的做法,如借景、障景、框景等等。同时结合不同垂直层次上的视觉变化,达到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而对于人文历史要素的提取,则可因地制宜,或应用在整体结构、或通过小处点缀,或通过特色活动空间的设置,都可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地域空间特色的营造

地域特色的空间形式是度假酒店常用的一种空间营造方法,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建筑材料、色彩的运用营造符合当地气质的建筑空间。但也可以借自然为主题,通过空间的曲折变换、高低大小空间感受的不同,让游客体会或新奇或变化多端或舒适自然的气质。

(三)关于地域符号的点缀作用

酒店大堂作为公共性空间,其设计必定要以使用群体的利益和看法为出发点,使营造的空间中的地域性为他们所感知和接受。散布在各处的小空间、小装饰构件往往最容易被游客注意,因而对整体气氛的烘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种装饰必然是与功能和使用者的感受息息相关的,才不至于落人形式主义的俗套。

五、 结束语

酒店大堂空间的设计,作为一种大尺度公共建筑空间,在选址、功能、材料、建造等方面都比较复杂,在有地域化要求的时候更难于把握。在度假酒店大堂的设计处理过程中,加入地域文化的表达使酒店有可识别性是较为适用的一种设计策略。只有对当地自然、人文、原生态材质等多方面考虑,才能设计出合理适用同时又不失地域设计元素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唐英 王葆华 浅析酒店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09(32)

金卫钧;张耕;孙勃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