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类中级论文

工程类中级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6 09:21: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类中级论文

篇(1)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

轨道交通的轨道施工应用

摘 要:通过轨道的特征来介绍轨道 交通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梯形轨道

1 前言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 发展,各大城市已进入到城市建设的,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等繁华地段,因而需要满足可靠性高、成本低、维修少、振动低、噪音低、抗振性能高等,普通整体道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是由PC制纵梁和钢管制的横向联接杆构成的,形似扶梯,因此称之为梯形轨道,它是纵向轨枕的一种,具有既能够发挥轨枕本来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荷载的分散能力,又可补充钢轨本身的刚性和质量的性能特点,可以说是轨枕的一种革新形式。

据统计,铁道的维护管理成本占总营运费的1/3,越是高速对轨道的整备条件的要求越高,梯形轨道系统通过改造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特性,能够达到减少20%~30%的维护管理成本,这对促进经营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改善,能明显地减轻车辆轨道系统的冲击轮重。因此,在维护管理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上有很大作用。

2 工法特点

梯子形轨道施工整体道床一次性成型,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每工日施工进度达到50m~75m。梯子形轨道施工后梯形轨枕能有效浮置,对其减振降噪性能有保障。

3 工艺原理

梯子形轨道施工采用“散铺法”施工工艺,施工前根据设计的轨道高度对梁面实际高程进行复核,当梁面高程不能满足轨道设计高度要求时,需要对桥面进行凿除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凿毛、清理工作,按照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进行铺轨基标测设,并用墨线在桥面上标记出轨道中心线、道床边线等,绑扎L形支座钢筋,然后吊装梯形轨枕就位,粘贴泡沫板,上扣件及钢轨,利用支承架调整轨道状态,再支设支座模板,检查轨道状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支座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养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人工清除泡沫,从而形成浮置状态梯子形轨道,梯子形轨道施工断面。

4 施工操作要点

4.1 梁面高程、预埋筋的检查及梁面凿毛处理

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完成梁面高程复核、预埋筋的位置和高度检查工作,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进行处理。梁面高程不能超过设计值2cm,对预埋钢筋高度、数量、位置也进行全面检查,对歪斜的钢筋要进行调直、锈蚀钢筋要进行除锈处理。为加强支座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防止通车运营后支座混凝土在长期振动过程中与桥面剥离,对L形支座范围内桥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点位间距为30~50m m,凿深5~10m m,凿毛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基底面冲洗干净。

4.2 基线测设、放线

铺轨基标及加密基标的测设与普通高架道床相同,控制基标在直线地段每120m 设置一个;曲线地段每50m 设置一个;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处各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上每隔6m、曲线上每隔5m 设置一个;水准点间距宜为100m,标桩应与道床同级混凝土埋设牢固。另外根据梯形轨枕设计图纸利用墨线将L底座及轨枕位置标记在梁面上,梯形轨枕的编号、轨枕面标高也标记在对应位置处。

4.3 L形支座钢筋绑扎

支座钢筋采用基地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施工形式,钢筋加工后集中存放,并将钢筋分类编号、做上明显标记,确保上料运输过程中钢筋种类不混乱。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支座钢筋的绑扎,钢筋交接点用铁丝捆牢,钢筋铺设顺序为:底层、中间层、面层、板块端部,最后绑扎特殊部分加固钢筋,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好预埋管线。

4.4 梯形轨枕吊装、架设、调整

梯形轨枕吊装前,将WJ- 2 型扣件的橡胶垫板、铁垫板按要求安装在轨枕上。用起吊设备将梯形轨枕吊装至梁面对应位置上方,在梯形轨枕的凸形挡台吊装孔位置安装支架,移动轨枕使其基本就位,而后放置在梁面上。梯子形轨枕吊装时,其起吊点位四点,位置设在梯子形轨枕两端的连接钢管端部。轨枕就位后,可在梯形轨枕两端部的表面适当位置处,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轨枕调整参照点,用千斤顶或专门工具调整轨枕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当达到要求后,将轨枕固定。

4.5 粘贴泡沫板

梯子形轨枕主要依靠减振垫及缓冲垫满足减振降噪作用,为保证施工完毕后的梯子形轨枕能与L形支座有效浮离,最大程度发挥梯子形轨道的减振降噪作用,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在梯子形轨枕底部(减振垫范围外) 用厚30mm 的泡沫板满贴,在梯子形轨枕外侧面(缓冲垫范围外) 用15mm 泡沫板满贴,泡沫板的粘贴效果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枕的减振效果,为保证泡沫板有效粘贴并防止施工过程中脱落,采用胶水先将泡沫板粘贴在轨枕上,然后再利用胶带进行绑扎加固,在浇筑混凝土前全面进行检查,防止泡沫板破碎和脱落。另外在粘贴泡沫板的时候注意泡沫板边缘与轨枕边缘平齐,粘贴的顺序是先粘贴底部的泡沫板,然后粘贴侧面的侧面的泡沫板。

4.6 钢轨及扣件安装

放置橡胶垫板I,将钢轨拨入铁垫板的承轨槽内。扣件组装时,钢轨内侧采用10号轨距垫,外侧采用8号轨距垫,安装弹条,按扣件扭矩要求拧紧T形螺栓。

4.7 轨道几何状态调整

钢轨及扣件安装完毕后,按照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和精调,注意不得使用轨枕支撑架的丝杠调整,使用千斤顶或其他专用工具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将轨枕固定。

4.8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待钢轨精调完毕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梁面,立L形底座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另需注意以下事项:

从L 形底座的侧模上方浇筑。先浇筑 L 形底座水平部分,再浇筑垂直部分。浇筑时间间隔等要求按规范执行,并不得导致水平部分混凝土变形。

L形底座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混凝土与梯形轨枕的减振垫之间出现空隙。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松开扣件及接头夹板,以防止钢轨胀缩对混凝土造成损坏。混凝土浇注质量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如果混凝土浇注振捣不密实,则梯子形轨枕减振垫与混凝土间出现空隙,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

4.9 清除泡沫板

支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将轨枕底部及外侧面的泡沫板清除,从而使梯子形轨道依靠减振垫和缓冲垫浮置在L形支座之上。

5 结语

随着城市 经济和生活的 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装修和城市综合开发将密切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其适当的规模。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具特色的 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将是我国建筑师为之奋斗的任务之一。

参考 文献:

[1] 铁道标准设计,北京地铁梯形轨道工程试验段考察报告.2006.

看了“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2.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篇(2)

【关键词】医院 后勤设备管理 趋势

【Abstract】Hospital logistic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ospit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hospital logistic equipmen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hospital logistic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main trend of hospital logistic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 words】Hospital; Logistic equipment management; trends

引 言

医院后勤设备是保障医、教、研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医院基础质量的基本要素。它不仅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的能力,而且还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能力。因此搞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发挥后勤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服务,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医院后勤设备的范围,主要有供水设备(包括上水,下水和污水处理等设备)、供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配电、自备发电机组等设备)、供热设备(包括锅炉及其配套设备等)、供冷设备(包括制冷,空调及其配套设备等)及医疗气体、净化、通讯/声像、洗涤、交通运输等各项设备。

1.1 保障性

医院后勤是医院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医疗业务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属于医院的支持系统。因此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应树立整体性观念,即树立以医疗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服务于医疗和病人的需要作为它的管理目标。后勤设备保障性高,要能满足医院随机性、时限性、应急性特点的客观要求。从保障性高这一特点出发,在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上要求做到:

①医院后勤各项设备的配置应与医院的任务,规模,科室设置和诊疗需要相适应;②医院后勤设备的配置除考虑保证正常需要外,尚应考虑应急储备条件,如应有备用发电机组,备用上水、储水设施,备用锅炉等;③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维修,又能作出快速反应投人急修的工程技术队伍;④应当建立和健全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坚守岗位,随叫随到。

1.2 技术性

要改变长期以来认为后勤部门是一个非技术性部门的陈旧观念。医院后勤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专业性。如医院的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采暖制冷系统、供氧供气系统、传呼系统、采光照明系统、空调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项设备管理,无不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电气、机械、建筑、自动化、卫生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因此要做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如果没有一支多学科的工程技术队伍,难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技术性这一特点出发要求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上做到:①要重视建设一支工程技术队伍。这支队伍在智力结构上要具有适应医院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在智能结构上要重视动手能力,在人员结构上要注意高、中、初级比例适当,即不但要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也要有各类中专、技校的中级技术员和各种工种的熟练工人,只有人员结构合理,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②要重视后勤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保证后勤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1.3 安全可靠性

医院后勤设备影响面大,因此安全要求高。如用电安全、用水安全、用气安全、锅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不仅关系到全院正常工作的运行,而且关系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这一特点出发,在管理上要求做到:①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安全操作教育;②后勤各项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修,均应制定必要的安全标准;③要建立定期维修、检查制度,以保证各项设备的完好性。如建立设备的保养制度和“四定”制度(定岗位职责,定操作规程,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 1.4 经济性

医院后勤设备既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耗性的一面。要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提高后勤设备的经济效益,应是后勤设备的一个管理目标。为此,要求做到:①要加强设备的计划配置和合理配置,避免由于配置不当而造成大机小用或闲置不用;②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改造或增加必要的附属设施,做到一机多用,挖掘设备的潜在功能,如锅炉系统增加余热利用的附属装置后,可以充分利用余热水,即可解决沐浴用水;③要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提高设备的自然寿命,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④要重视节约能源,节约燃料和原材料,节约业务费支出,尽可能地减少投入,降低医疗成本。

篇(3)

关键词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群;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13-03

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下,专业群成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常用名称[1]。构建由群内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专业群概念及内涵

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仍有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契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这种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得高职教育专业群概念应运而生。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2]。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由同一大类中的相近专业或按行业相关性跨类组合,每个专业群原则上涵盖3~5个专业。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信息化教学资源、双师团队、专业群体制和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二、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长三角”地区塑料加工行业发达,塑料产品制造企业众多。如“十一五”期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组建涵盖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产品造型设计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培养塑料助剂与树脂生产、塑料材料与加工工艺实施、塑料产品设计和塑料产品成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双证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3]。为体现“双证书”教育,在毕业资格条件中,除学生应获取群内各专业规定的学分外,还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了明确规定,比如: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必取塑料配制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必取化学检验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必取塑料注塑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必取3Dmax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把塑料注塑工(五级)作为群内四个专业的选取证书。

三、基于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一)依据塑料助剂生产岗位群任职要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塑料产品制造过程中,材料和工艺的选择是生产合格塑料产品的关键,材料包括塑料助剂与树脂。基于此,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塑料助剂生产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重新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塑料助剂的生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该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塑料助剂的合成与应用、分析检验、塑化产品生产方面的知识,并能进行相关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按照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面向塑料助剂生产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它由保证专业群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实现群内各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专业群分立课程”和适应人才个性发展与提升的“专业群互选课程”组成。根据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要求,并经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重新构建面向塑料助剂生产核心岗位群工作内容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以课程群构建为主体现课程体系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体现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和高层互选”要求,将专业群平台课程组成“工程基础课程群”,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共用。通过工程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高分子材料化学、机电控制、机械制图与机械构造、塑料产品设计和塑料制品成型加工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群分立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塑料助剂生产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塑料助剂的合成与检验,只有生产出合格的塑料助剂才能更好地用于下游塑料产品的成型加工。因此,将体现专业群分立课程特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方向课程组成“塑料助剂合成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塑料助剂合成与检验能力。为体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高层互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对应于专业群内4个专业,设置4个不同的专业群互选“模块”,每个“模块”由3门课程组成。一是化工技术类模块,包括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化工DCS技术、实验室组织与管理。二是材料应用类模块,包括电线电缆成型、塑料包装材料与工艺、橡胶加工基础。三是材料加工类模块,包括塑料配色、高分子材料改性、塑料再生与利用。四是产品设计类模块,包括快速成型、模流分析和UG。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三)探索实施“1.5+0.5+0.5+0.5”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探索实施“1.5+0.5+0.5+0.5”工学结合教学模式。“1.5”表示学生利用一年半时间在校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掌握面向塑料产品制造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一个“0.5”表示学生利用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首次顶岗实习,吸收企业岗位技能方法,并体验企业文化;第二个“0.5”表示学生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半年时间,进行以塑料助剂合成与检验为主的专业特定技能强化,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三个“0.5”代表学生到企业再次顶岗实习半年时间,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由学校自主评价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4]。注重多种能力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作业、测验、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等情况综合评定,如《塑料助剂检验技术》课程考核由过程性知识与能力考核(占40%)、阶段性考核(占40%)和结果性考核(占20%)组成,最后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性考核采用课程论文、实际操作、开卷考试、答辩、模拟实训成果等多种形式。对于顶岗实习考核,引入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由企业评价(占40%)、指导教师评价(占20%)和顶岗实习手册完成质量(占40%)三部分组成,实现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郝秀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系列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3):51-52.

[4]潘安霞.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建设[J].职教论坛,2012(11):52-53.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Specialty Group

TENG Ye-fang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3+4项目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确保中职与本科两阶段教育有效衔接的根本,需将对所培养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科学分解到两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体系应按照7年一体化构建,绝非简单地做嫁接。其设计应首先符合“横向模块化”原则,从而避免两阶段课程设置的断层、重复、趋同的问题,保证衔接性;同时,又需遵循“纵向层次化”原则,分别强调中职阶段的教学内涵重专业基础能力和本科阶段教学内涵重专业发展能力的特点,保证分段性;最后,两阶段的专业学习均“突出实践化”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2.1横向模块化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三个模块。2.1.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含基础性文化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中职阶段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性文化课程,以及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类的综合素质课程,以保证学生具备进行未来专业学习时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不低于高中水平的基本文化与素质要求;本科阶段则包含思想政治类和大学语文、大学体育、职业发展、计算机等大学生所需学习的通识类基础性课程。2.1.2“学科专业课程”为培养方案的核心模块,保证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性。该模块在中职阶段设置了英语语音、商英听说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则保证了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性外贸业务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语言类课程,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导论等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2.1.3“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了两阶段的军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以及一些要求集中性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践课程,如中职阶段的进出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和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此模块也是加强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保障。另外,针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我们增加了(4)“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其中除了必修课中的二外和金融英语、单证与结算等商务类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我们进一步细化,按照文化素养(文学、语言学、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商务类课程)、研究拓展(其他方向类课程,如翻译、师范、旅游)三个方面进行划分。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提升。2.2纵向层次化中职与本科教育层次差别巨大,要构建两所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需明确区分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化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总体原则为“基础课程前设,专业课程后移”,即在中职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强文化和专业基础,学生基本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就专业而言需要具备基础性专业理论与技能,包括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初级商务操作能力,一些原有的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后移到本科阶段,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电子商务等。而本科阶段则致力于专业发展课程,在语言能力和商务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原有的国际商务礼仪等要求较为基础的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同时,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需呈现螺旋发展上升的态势,课程设置需从“基础”到“延伸”,从“满足基础型需求”到“实现复合型需求”。从中职到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学历、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前段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准备,后续课程是前段课程的提升,必须强调两者的差异化。2.2.1就英语语言来说,中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语音等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到了本科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开设更加细分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基础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等,另一方面还要开设语言类拓展课程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并提升水平,如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写作等。2.2.2就商务知识和技能而言,中职阶段仅包括若干门能够保证学生中职毕业从事基础的外贸操作和商务助理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文秘等,而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写作、实用文体翻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大量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商务英语的思维习惯,使其掌握较深入的商务专业理论和更全面系统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开展应用研究。2.2.3就综合素养来说,中职阶段的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并使其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能力。本科阶段的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美国文化、英汉语言对比等则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及创新思维能力。2.2.4除不同名称的课程外,两阶段还共有一些名称相似的课程。如通识教育类中的语文与大学语文,体育与大学体育等,这些属于基础公共类课程,目的是培养两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专业课程中还有中职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一)和单证实务,以及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二)和单证与结算,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两阶段均不可或缺。这些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区分层次,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整合贯通,避免重复,做到由基础到深入的有效对接,体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衔接发展特色。2.2.5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纵向层次化还体现在授课语言的区分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其所有课程除英语课以外均以汉语授课。但到了本科阶段,英语语言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立根之本,因此所有专业课程,包括商务类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授课。这一点是两阶段教育层次区分的重要特征。2.3突出实践化职业是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纽带(阳作林,2013),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践能力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最终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我们的3+4培养方案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外贸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强化“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在七年一贯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资格证书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第二,我们强化学习、实训、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强调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体验,加强设置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育人。两阶段的实训实习以及部分课程的校外实践环节在两所学校的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完成,如江苏科泰集团、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校内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如商务礼仪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由他们通过讲座、演示、指导操作等方式完成部分课时任务;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商务教学软件完成,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等;另还有为数不少的实践类课程,特别是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听力实践、阅读实践、翻译工作坊等课程,则采取项目制、工作坊制等教学方法,由任课教师将任务下放到课外交给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在课堂上实践操练检验学习效果等方式进行。在实践课程当中,我们充分贯彻理实一体化原则,进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电子商务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英语听力实践、英语阅读实践等课程为全程实践操作课程;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背诵,英语演讲,英语商务讲介等课程几乎一半的课时是通过实践的形式完成。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本科阶段增加会展英语等实践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真正达到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南京晓庄学院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3+4合作项目培养方案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设定,中职和本科两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特色,又有层次区分,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试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中职阶段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和本科阶段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上海口译证、外销员证书、剑桥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从而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项目致力于建立健全的课程衔接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对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中职阶段课程的独立性,又能满足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贯通,课程体系设置横向模块化合理,纵向层次化分明,同时强调突出实践特色,从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到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培养,以高质高效确保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交叉性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照(王立非等,2015)”。中职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同样也无太多成熟经验可循。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两阶段教育模式、办学理念、培养层次的差异性,造成了7年贯通衔接培养模式的难度。但面对中职阶段打破职教瓶颈,提升教育层次的需求和本科阶段部分院校改变办学思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趋势,职教改革的大潮不可逆转,未来还需要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设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使得两阶段的教育资源整合贯通、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孙维林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铎,宁永红.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的现实思考与实施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6,(10).

[2]阳作林.复杂科学视阈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教通讯,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