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智能化论文

建筑智能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30 12:24: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智能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智能化论文

篇(1)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篇(2)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国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提供一个具有舒适、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间。我国的建筑智能行业近几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长态势,下面本文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说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规划中,由于缺乏能够承担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的设计人员,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智能系统得不到优化,技术得不到改进,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长远发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设计到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员要掌握好各种技术知识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状况,同时也会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说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竞争无序的情况;其次是对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不够。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施工中的问题表现在设计与计划相脱离。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对施工的过程做详细的计划,制定完善的目标,但是到了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设计者不根据实际的投入和需求进行智能系统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规划,最后造成计划和设计的相背离,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多起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标准而造成工程的浪费,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智能化系统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在建筑行业也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上文论述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下面本文就针对现状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得到升级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工具,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智能系统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最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技术提升能够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多个系统的服务体系,使得系统扩展到整个建筑社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技术的优越性,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效益,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目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葛红 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 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第09期

[2] 晁东 王复军 浅析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年第10期

[3] 傅伟航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0期

篇(3)

【关键字】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建筑项目管理内容

建筑智能系统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又属于不同的技术领域,对应的管理部门也不同。如,安保系统属于公安部门管理,消防系统属于消防部门管理,有线电视系统又属广电部门管理,所以建筑智能系统足一个比较复杂、牵涉面较广的综合性技术工程,其工程的总包管理既不同于土建总包管理。又非一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它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集成)设计和工程管理,又需密切保持与土建、装饰、机电安装等工程的配合。在具体的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智能系统建设基本程序,将工程项目管理划分为以下内容:

(1)项目工程及采用的技术定位;

(2)编写设计需求书及初步设计总体方案意见;

(3)设备选型;

(4)工程招标文件(对设备、系统供应商编制;

(5)对设备、承包商招标及选择;对系统供应商的资格、业绩审查;

(6)系统设备技术及商务文件评审;

(7商务谈判、合同签约;

(8)详细深化设计;

(9)执行合同,进行工程协商。包括协调:a.总承包商与设计院;b.总承包商与设备供应商;c.总承包商与分包商;d.总承包商与土建总包单位;e.总承包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

(10)工程管理。包括:a.审查设计施工图;b.审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等;c.监督签订分包合同、设备订货合同;d.监督设备及材料的交货验收;e.监督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f.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审批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g.检查监督施工质量、进度;h.单台设备及系统的凋试、验收、试运行;i.系统验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j.竣工图、竣工文件及系统软件的归档。

二、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

1、工程施工管理

(1)协调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常采用总、分包或分别承包的方式实施,因此有序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极为重要。要正确处理好总、分包商之间以及各承包商之间的技术、组织关系,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减少和消除因施工配合问题带来的矛盾或返工,以保证承包合同的正常履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

(2)组织好施工图设计的交底工作设计交底前,各承包商应认真细致的进行阅图审图工作,及时发现图纸中的差错和问题,弄清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施工范围和安装形式,尽量通过设计交底提前解决潜在的问题,以减少和避免施工中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的返工和浪费。

(3)重点控制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工作对弱电系统的施工监理与验收,不但须执行国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而且应执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如消防系统,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且其设计方案与竣工验收均应通过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和同意。

(4)及时安排技术培训工作一般在系统调试前,集成商即应对业主选派的技术人员进行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如果有必要,培训工作可以在集成商的境外培训基地进行。在系统调试或试运行时,这些经培训的技术人员应参与其中,以掌握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详细的分期分批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能保证各专业系统的培训时间不发生冲突,而且场外培训均应在系统调试前结束。

2、智能化系统和设备采购招标

(1)招标时间和顺序

除已建成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改造之外,一般新建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采购招标时间均应提前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比现场施工安装开始时间要提前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等,比如电梯、中央空调主机等设备一般须提前半年向厂方订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大型机电设备必须根据订单要求单独生产,需要一定的制造周期,另一方面是由于各承包商之间充分协商配合的需要,如机电设备制造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协调与支持,以及机电设备制造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的深化设计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等。如果没有及时安排智能化设备与控制系统的采购招标,使得设备的生产制造和各方的技术协调配合时间不足,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投标者执业资质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要求各专业系统做出深化设计,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采购招标时必须特别关注投标者的执业资质。在1 9 9 7年以前,这一直是困扰项目各方的~大问题,对于国外的系统集成商尤其如此。因为系统集成商或子系统集成商缺乏设计资质,其深化设计图纸不具有法律效力,而设计单位没有义务做深化设计,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也不愿意在集成商的深化设计图纸上加盖本单位的出图专用章,给业主的项目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 99 7年建设部出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试行)》,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项目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投标者所应具各的相关资质。

(3)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智能建筑中众多的机电设备和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对未来的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技术要求。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采购招标时必须充分注意投标者的投标文件中是否包括为业主方提供必要的人员培训,并注意培训费用是否包含在标价内。当然也可以在招标文件中就明确要求投标者的投标报价中包含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和费用,或者与中标者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协商确定培训计划和费用。

三、加强智能建筑的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

1、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

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做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鲁艳.吴凤玲对智能建筑的思考[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5)

[2]孟艳兰.战立军.李英武我国建筑物智能化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会议论文]-2000

篇(4)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措施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空间)。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开始起步于20世纪9O年代,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8层)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建与在建的楼宇中,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数千幢,上海约有800余幢。这些工程投资在智能化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5%~8%。国内已建成的180m以上的建筑,都具有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目前,智能建筑所分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

3.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设备的应用,并不顾及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和互动使得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设备的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特性也大大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型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性能和价格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维修配件供应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和供应商存在很大的依赖型。免费论文。(2)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学习负担。(3)各个子系统间不支持互动,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免费论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HVAC系统之间的互动。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到火警时,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加快风扇的速度来消除烟雾,这就需要系统互动的支持。免费论文。

4.改进:系统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不断增长,使建筑内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实现BMS系统集成时,为了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为以下几种:

(1)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属过程控制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国际性的标准通信协议,这种局面严重障碍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1995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推出了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的第1个开放式标准通信协议一BACnet。该协议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23种对象、

39种服务、六种数据链路结构、三层网络架构,正在向BACne/IP方向发展。同年通过ANSI认证,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很多空调、制冷、锅炉、变配电等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BACnet采纳了五种协议EIA232一PTP,EIA485一MS/TP,LonTalk,ArCnet,Ethernet。但是在先前的BAC—net协议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联仍需通过协议转换器,尚未达成开放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协议转换器分为专用的协议转换器和标准的协议转换器。专用协议转换器指两种协议之间专用的转换器。采用这种协议转换器,如果要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协议转换器。有时协议转换器难于匹配不同的网络的安置机制和服务。另外,当协议转换器故障时,这种结构没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机制,所以这种专用的协议转换器不可取。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对应用层提供连接服务的会话,传送协议。这种方案中,接在局部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而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IP,由此解决了互联网的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协议转换器方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少。特别是O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技术与ODBC(OpenDatabaseC0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开辟了新的途径,协议转换方式的应用将会更少。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0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是一种基于OLE的通信标准,用于过程控制的OLE0O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的读取和写人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当设备通过OPC互联时,图形化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报警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均基于OPC标准,现场设备的驱动程序也均基于OPC标准。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OPC的重要作用是使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地实现互联和互操作。OPC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时,实时控制域与信息管理域的全面集成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所以说,OPC开创了系统集成的新途径,OPC将成为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如果我们将OPC技术与ODBC技术作以比较,可以发现OPC技术现在比ODBC技术更为成熟、产品更多,而且我国已有比较成熟的OPC技术和产品。所以目前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可能会比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更为广泛一些。两种技术的融合与补充,将会使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吕.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智能网,2005.

[2]陆伟良.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

[3]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also building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oduct.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in high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is to realize intelligent building each function and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guarante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and system composition, an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puts forwar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ed wiring design schem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建筑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提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智能建筑是计算机、通讯、建筑艺术以及图像信息等多种技术集成后,经先进设计和严格施工而得到的具有安全、高级、舒适、健康、温馨等特征的建筑,它涵盖智能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与建筑结构有机结合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成为信息时代中建筑行业的热点课题。

1 智能建筑综述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在80年代末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有了较为全面的涉及。随后,综合布线技术引入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1989 年《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发表了该课题的技术专题论文集。1990 年北京发展大楼揭开了“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随之,智能建筑迅速向全国各地区中心城市蔓延发展。至今智能建筑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建设热潮,得到了稳步发展。

2 智能建筑系统构成

2.1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所难以处理的,数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业务上。 其目的是尽可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辅助决策,求得更好的效果,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目标。 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和编辑排版等功能。 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

2.2 楼宇自动化(BA)系统

楼宇自动化(BA)系统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达到一个温度,湿度,光度稳定和空气清新的办公室。 按设备的功能,作用及管理模式,该系统可分为以下子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空调及通风监控系统;供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交通监控系统等。

2.3 通信自动化(CA)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能高速进行智能建筑内各种图象,文字,语音及数据之间的通信。 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交流信息。 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语音通信,图文通信及数据等三个子系统。

2.4 建筑物安全防护自动化系统

建筑物安全防护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楼宇安全管理系统。 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防火、煤气泄露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室内安防系统、保安人员巡逻系统、通道控制系统等。

2.5 物业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租赁业务管理和租务管理等功能和作用,它包括 :智能抄表系统、 住户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保修维护系统、自动化车库管理系统、公共显示系统等。

2.6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门,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可靠高速的信息通道,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综合布线是由线缆及相关连接硬件组成的信息传输通道。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统一的技术标准,能满足智能建筑信息传输的要求。 它既实现了建筑物内部的语音、数据、图像的彼此相连传输,也实现了各个通信设备和交换设个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分为六个子系统,分别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 它们是由传输介质、管理硬件、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备等硬件集成在一起的。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一般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3 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

笔者在 2006 年参与设计了某住宅大厦的智能综合布线系统,该大厦是地下 1 层,地上 12 层的高级民用住宅。 根据该大厦智能化设计的要求, 大厦采用的是结构综合布线系统,对大厦中的防盗、保安、电视监控系统、电话系统、计算机系统等进行了统一布线, 达到了各系统间智能化管理, 实现的自动化系统有: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全防范自动化、消防自动化等,各个自动化系统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 为大厦提供了开放、灵活、先进和现代的智能环境。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信息传输、 管理与控制的基础, 对实现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该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的计算机网络标准:IEEE 8023 总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5环型局域网标准;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CDDI 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ATM异步传输模式。 线缆传输介质的选择应考虑主要采用 FTP,为防止电磁干扰采用 5 类屏蔽系统布线。水平子系统的工作区设计为 10m2,每个工作区配置 3 个信息点,设计了信息点,双绞线信息插座的接口是 8 针 RJ45 形式, 符合 ISO8877和 ISO603.7 标准, 电气性能保证五类指标。 水平电缆与插座模块的端接按照 T-568B 定义;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设备间子系统或管理区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连接线缆组成。 语音主干采用 5 类大对数主干电缆,数据干缆均采用每楼层配线架铺设一根 24芯单模光纤,并有预留线缆作为冗余信道;工作区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信息插座所组成,通过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它传感器和弱电设备。 对于计算机终端,采用RJ45-RJ45 的 4 对跳线,信息插座是由八芯模块化 RJ45 头插座组成, 其功能规定符合 568 标准;电话终端采用 RJ11 连接电缆; 综合布线系统为大厦提供了可靠高速的信息通道和信息传输平台,完成了大厦的智能化设计,实现了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全防范自动化、消防自动化等智能功能。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智能建筑在当前世界范围内都运用越来越广泛,建筑设计者要与时惧进地不断优化智能建筑的设计,不断完善其各种功能,使其更好的发挥智能化优势,为大众提高生活居住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国林.《综合布线》

[2] 彭光军.《智能建筑系统构成探索》

[3] 潘宇.《对智能建筑系统构成的认识》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以快速的步伐发展,计算机技术等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现在的智能建筑施工图中,autocad等通用绘图软件的应用仍然处于主要地位,这样的施工图绘制与设计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建筑施工图中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的应用;然后分析了在智能建筑施工图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程序与策略。 

 

 目前,在我国智能建筑施工图绘制和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大多还是autocad等通用绘图软件。这样的施工图绘制和设计,不仅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所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优势,而且这种方法的人工干预量大,导致工作效率很低。虽然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cad技术与优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深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智能建筑施工图中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全过程一样,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最佳的做法。方案设计后经评审进入初步设计,然后再经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之后再经有关部门的质量审查,进入施工招标投标,由施工单位进行深化设计,这样设计过程才算基本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再对建筑装修和功能调整等进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除少数工程项目能保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作业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由于系统集成商参与招标时,建筑的设施施工图大部分已经完成,所以,系统集成商只是急于施工,并没有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仔细研究与确认,因此,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这一过程也不会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初步设计与评审这个阶段也往往会被忽略。 

 2 智能建筑施工图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套性、完整性欠缺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包括图纸目录、主要设备及材料、设计施工总说明、平面图、系统图、原理图、弱电机房详图、弱电竖井详图及其他会议室等详图。在深化设计阶段,可能还会需要安装图、线缆图和基础图等图样文件。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不能成套,有的是缺少系统图,有的是缺少设计施工说明,有的是缺少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各种详图。这不仅对施工过程带来了多种麻烦,也是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 

 2.2 图面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表达清晰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图签栏不完整,甚至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缺少会签栏、对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未作处理、没有注意线条的粗细,图形的符号和文字字体以及没有对图幅大小充分重视。这说明传统的设计手段与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而autocad等绘图方法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不能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体现其优越性。图面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表达清晰的要求也影响了智能建筑的正常施工。 

 2.3 图纸目录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这主要表现在工程名称和项目名称与图纸不一致、图纸名称和图纸不一致、图幅和图纸不一致以及未将设计文件全部列上等方面。这也是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效率低、反复等现象。 

 2.4 主要设备及材料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这主要表现在不完整、没有注明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数量与图纸有出入、规定中对设备产品型号是否标明的问题存在矛盾等方面。一些单位认为智能建筑已经有了完整的施工设计图,所以会这一部分内容不太注意,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这也说明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并未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2.5 设计施工总说明中存在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涉及范围不明确、实际标准罗列存在问题、分子系统的说明存在混乱以及管线敷设易遗漏采用管子规格和桥架规格等方面。因为设计施工总说明是智能建筑施工的依据,所以,设计施工总说明不完整或存在缺陷,将会对施工过程带来诸多麻烦。 

 3 应采取的策略 

 面对以上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 

 由于各地智能建筑的施工也会存在一些地域、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系统设计方法、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就结构化布线而言,结构化布线系统一般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全系统所选的电缆线、连接硬件、跳线、遗接线等必须与所选定的类别相一致。 

 3.2 结合网络技术,完善设计 

 工程中的优化问题,其实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约束条件是根据不同工程对象的技术要求、投资耗用及维护管理的多方面的因素而提出来的。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结构化布线系统cad设计中,优化技术的应用之一,比较突出的体现在解决结构化布线系统路由的优化问题上。针对不同的具体研究问题,网络优化的具体算法有许多种,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优化常用的算法有: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和匹配问题等类。 

 3.3 采用优化设计的程序实现系统的运行及其目的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时,要选择功能齐全、运行通畅的程序,以实现系统的运行及其目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路出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其实用优化设计模型具有递阶(多级)结构的特点,即结构化布线系统规范要求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且每一个子系统都互相独立,因此,把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建筑群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在线缆走向设计时分别独立进行优优,最后得到整个布线系统的最佳布线路由。结构化布线系统路由优化设计模块化结构为:第一部分,考虑机房、设备间、交接间和弱电竖井优化位置的选择;第二部分,考虑廊道内布线优化设计;第三部分,考虑房间内布线优化设计。 

 4 结语 

 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最终会使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智能建筑电气技术[j],2005,04(4) 

 [2]施顺英,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深度的思考,建筑电气[j],200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