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设计自动化论文

电子设计自动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30 22:59: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设计自动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子设计自动化论文

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简要分析了由此给教学产生的实际影响。

由于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设计自动化的观念和EDA工具的使用水平已成为度量工程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EDA实验室。EDA实验环境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该校硬件水平、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在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对EDA的教学和实验环境的建设给予了足够地重视,专门成立了EDA(实验)中心,旨在负责全校EDA实验教学,EDA项目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建设,EDA中心已初具规模,为全校的EDA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促进了我校电类现代化课程教育的发展。

1EDA实验环境的建设

EDA(实验)中心的建设起始于1998年初,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第一期工程建立起配备有40台Pentium166MMX微机的多媒体实验室和硬件实验室各一个;1999年进行了第二期工程,又建起了一个包含40台PentiumⅡ400微机和两台专用服务器的网络实验室和一个管理办公室。并进行了软件建设和有关实验项目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已建立起的软硬件环境如表1。

在EDA中心的建设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创建一流具有EDA特色的实验环境。EDA的实验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电类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同时EDA的实验环境也是一个窗口,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形象。EDA中心的建设不应等同于一般的计算中心或机房的建设,应该具有EDA特色,那就是要有丰富的EDA软硬件支持,要有得力的指导开发力量。为了建设好一流的EDA实验环境,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指导环境的建设,并多次派人到EDA教学较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为了体现时代的特点,我们将中心80台机器内部互连,整个内部网络完全按照Internet技术规范设计,能提供全套Internet服务。中心内部网络还通过Linux网关与校园网相连。服务器采用WindowsNT4.0、Linux5.0、Net-ware3.12,工作站安装了DOS6.22、Win-dows98(中、英文)、WindowsNT、Linux等操作系统。

(2)严把质量关,高质量完成建设。EDA所有软硬件设备的引进都经过认真市场调查研究,并严格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清除。如曾进一批微机,检测后发现配置与样机不符,立刻退货,重新购置。软件的建设对EDA来说是体现特色的关键性建设,尽管EDA软件投资较大,为保证实验质量,划出专项资金,引进许多最新的正版EDA软件。

(3)加强外联,寻求多方支持。EDA教学的开展需要许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加强了校际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与EDA软硬件开发商家的联系,可以从中得到了许多必不可少的帮助,如东南大学赠送给我们不少非常有用的EDA软件和设备,美国Altera公司通过其大学项目赠送给我们专业版和网络版的Max+PlasⅡ软件开发工具等。

(4)鼓励师生开发EDA教学项目。我校EDA教学项目的开发进行得比较早,并已取得了不少成就,EDA中心成立后更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目前已自行开发并用于教学有ISP和FPGA等实验装置,全定制的A-SIC实验环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5)勤俭节约,变废为宝。EDA的某些硬件实验对微机要求并不高并且有可能对微机产生伤害,为此我们从校计算中心等地方找来约20台淘汰了的386和486微机,建成了硬件机房,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并节约了不少资金。

中国-2EDA实验环境的管理

我校的EDA实验环境主要面向电子工程系和自动控制系学生,行政上挂靠电子工程系。为了便于协调管理,两系分别任命了兼职正副主任负责中心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在EDA(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

(1)全心全意为EDA教学服务。EDA(实验)中心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全校师生的EDA教学实验提供方便。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尽力满足师生的要求。如有教师希望通过网络授课,我们引进了Lanstar网络教学系统软件。有教师需要提供语音教学服务,我们购买了无线话筒。有一些国外引进的EDA软件需要用英文操作系统,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试验,使中英文操作系统能够方便地切换。中心的Internet网及打印机等设备也均向师生开发。

(2)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心除正常设备维护日外,保持全日制开放。开放时除了安排一般值班人员外,还经常安排对EDA技术熟悉的教师或研究生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可以自由地上机实习。

(3)不断推广EDA新技术。EDA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利用中心与外界联系较多的优势,不断向师生推荐EDA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我们曾请经销商来介绍最新版本的PADS、EWB等EDA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与东南大学EDA实验中心合作举办了两期全国性的EDA研讨班。

3效果分析

(1)EDA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为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十多门课程的上百个实验,部分实验还延伸到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课程中;每年还有几十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这里进行毕业设计和课题上机。总上机时数已达4万机时。

(2)EDA中心的构建,推动了我校多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数字电子课程而言,迫切需要充实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EDA中心的服务为此创造的必要的条件。由于EDA中心的大量工作,使教师可以在课常上集中精力和时间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前人创造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而把一些繁琐的计算交给EDA工具,学生通过EDA工具的使用去实践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思路。对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系统设计等课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3)开放式的管理,方便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如有一位在给电类提高班讲课的教师发现,原拟定通过Lanstar授课系统对学生讲授EWB的使用方法,结果在现场却发现,不少学生已初步学会了EWB的使用,其原因是他们已主动地到EDA中心,通过自学,进入了EDA环境。这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学习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映了他们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也为他们将来自行掌握更现代化、更复杂的EDA工具打下了基础。

(4)EDA中心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场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数字系统设计的老师利用EDA中心进行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篇(2)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994年在北京、四川和陕西3个省市开展试点;1995年在9个省市开展了第二届竞赛活动,全国有60多个代表队参赛;到1997年,第三届竞赛活动已扩大到18个省市,有200多所高校1000多个代表队参赛。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决定,以后每两年竞赛一次。这说明电子设计竞赛越来越被全国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重视。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范围的一种内容全面、要求较高的综合能力考试,既考理论知识,又考设计、安装、调试、相互协作、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能力。现将前三届竞赛试题作一分析。第一届竞赛有2个题目,第二、三届竞赛各有4个题目,大致可归纳为6类:(1)电源类。如简易数控直流电源,直流稳定电源。除此之外,其他题目所需电源也要自己设计;(2)信号源类。如实用信号源的制作;(3)测控类。如多路数据采集系统,水温控制系统;(4)仪器仪表类。如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简易数字频率计;(5)放大器类。如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6)无线电类。如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调幅广播收音机。分析以上试题有下列特点:(1)试题涉及的课程多。包括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功率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PLD在系统编程技术、电工电子测量、自控原理;(2)综合性强。每个题目必须依靠多学科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还应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队员之间的协作能力等;(3)实用性强。上述题目都是工业、科研、实验室等方面经常用到的电路或仪器。

二、电子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以上试题,发现电子类课程目前存在着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电子技术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门技术,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与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技术有较大差距,正像有些毕业生所说:“学的用不上,有用的没有学”;(2)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知识传播为主,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的内在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3)理论与实际不相适应。所讲内容与现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距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考核方法与素质提高不相适应。目前我们实行的考试方法仍然是以书本知识为主,以闭卷笔试为主,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三、培养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几点措施

1.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尽管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器件层出不穷,但电子技术课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因此,模拟和数字电路中的放大、振荡、反馈、频率特性、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等基础内容不能削弱。在此基础上要更新教学内容,着重分析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如集成运放、集成功放、集成A/D、D/A变换器等)和计算机应用集成电路(RAM、EPROM等),同时还要加强ASIC教学内容(如PLD、FPGA等)。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设计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构课程体系,建议将模拟和数字电路学完后,再开一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

2.加强EDA教学,提高大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

国际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显示出,ASIC与EDA是电子器件与电子设计发展的技术潮流。ASIC的开发必须借助于EDA工具,因此掌握EDA技术是对当今电子工程师的最基本要求。目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都开展了EDA教学,其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用EDA技术开发出先进的电子产品。而我国在EDA教学方面还比较落后,只有一些重点院校才刚刚起步,多数院校还没有将EDA纳入教学中。从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看,凡利用了EDA技术用ASIC芯片实现的题目,均做得比较完善,关键是它大大节省了设计时间。因此,必须尽快建立EDA实验室,积极开展EDA教学,提高大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

3.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我们在培训参加电子设计竞赛队员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尽管培训时间短,但收效很大,关键是有一种非常强的学习动力在支持着他们,他们是在兴趣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时,这一经验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动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完全发挥出来了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应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什么标准、完成什么任务,然后,围绕该目标,采取多方位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最终达到该目标。目前应特别注意学生对计算机、因特网感兴趣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校园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能够联系实际

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必须加强这一环节,使他们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应根据本校特点确定自己的最佳模式。我们目前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①课内实验。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1/4~1/3;②课外实验。我们研制了180套微型数字电路实验箱,给每个学生发一台,让他们带回宿舍,自己随时都可以做;③虚拟实验。由于经费紧张,器件品种和数量少等现实问题,有些不能实现的复杂实验,可以利用EWB、Pspice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④课程设计;⑤实习基地;⑥开设以实验为主的“电子系统工程设计”选修课;⑦优异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

篇(3)

培养计划修订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坚持全员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基础性与实践性、个性化与自主性、特色化与国际化五大原则,建立一个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学科平台课程体系。

1.1课程内容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想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有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高校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的探讨楼然苗(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2)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课程一定要重点把握。一些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可作为辅修或选修课程。

1.2课程学时

以“精简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为原则,合理分配课堂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对于与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关系密切的课程需适当增加一些学时。如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课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综合设计辅导等课程可适当提高实验学时数;专业核心课中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可按2:1.5设定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32学时+24学时)。

1.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的课程或减少学分,减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时或改为完成设计作品学分制。为了让学生拥有对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成品的全过程能力,除一般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可重点开设电路图与PCB制作、C语言编程、单片机设计、电子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1.4形成系统教学

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培训与辅导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学分系统中,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及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1.5学分的替代制度

建立学分免修、替代制度,将学生专利、学术论文、竞赛获奖等纳入学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进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2.教材改革与建设

要鼓励教师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教师编写有校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出版编写一些实用性强、有工程项目应用实例的实践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电子综合设计实例与辅导、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辅导等等。

3.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基础课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级制、分层制、挂牌上课等基础课程综合改革,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中实施任务驱动、基于问题、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对一些与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关系密切的课程的课堂与实验教学可作以下一些偿试。

3.1将与计算机操作关系密切的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等理论课放在电子交互教室(机房)上课,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训内容交替进行,强化教学效果。

3.2探索慕课等网络助学平台教学方式。分清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内容,在网上可布置课外学生个人学习内容、探究式学习内容、拓展性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选修课、方向课可借助网络课堂等形式开设。

3.3实验项目尽量与实际电子设计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真题真做,促进“教、学、做”相结合的“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

3.4实施教考分离,以机考替代纸质考试,或实施以设计作品为主的课程成绩评分制度,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4.实践环节的改革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合理制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考证要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学分,从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四个步骤及素质拓展、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实习和创新实践六个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学分评定制,可改成以课程设计实物作品、毕业设计实物作品、发表的科技论文、获得的知识产权(专利)证书、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为主的成果学分评定制;一些分散的学生自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可改为教师带队制的集中实习;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校内电子焊接加工生产线,使之成为具备电子路线设计、加工、生产、测试全过程功能的电子设备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5.课外学科竞赛教学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促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建立一套与教学培养计划相辅助的学科竞赛教学体系,适当开设一些电子设计类知识的公选课、必修课,成立学生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社团),提供开放的活动场地,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日常的电子设计活动,鼓励并辅导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产权申请等学术研究活动,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气氛,也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

6.职业证书考证教学

职业技能证书是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上一定要强化与职业考证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将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内容整合到相关教学课程及实验内容中,减少课外考证辅导的教学学时。建立校内电子工程师考证、电工考证、电子CAD考证点并设立网上辅导平台,开放考证训练的实训场地,提高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考证学生的持证率。

7.小结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科研;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一、引言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教育体系不同,它们的培养目标也不一样。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时代型、专业型、技术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体现工程意识、创新能力,讲究技术实用性,突出技术先进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特点。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713万,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7%。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在高等教育中接近一半,因此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一般是达不到一般本科院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的学生。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相对较困难,缺乏自信心。不过高职学生又具有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的特点。因此,为了很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发挥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必须思考高职教育的改革途径。 多做尝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开拓视野引导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结合CPLD及其应用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在于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才能推动教学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根据本人的从教经历以及高职教育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决定采用CPLD及其应用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课程。

(一)采用CPLD及其应用进行教改的原因

(1)当前,电子信息的发展非常迅猛,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需求。近年来在电子产品设计领域出现了一门新技术: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技术就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开发软件为平台自动完成电子系统设计。它与传统电子产品设计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产品体积,降低产品消耗;区别之二就是它能广泛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程度,缩短开发周期。所以EDA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备受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青睐。在计算机、通信、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CPLD及其应用以介绍CPLD和FPGA器件原理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涵盖专业知识面广,通过这门课的成功改革可以带动其他若干课程的改革,进而改善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整个成果的实施过程

1学生参与科研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EDA这门新技术, 我们申请了院级“EDA 实验开发系统”科研项目。此EDA实验开发系统可以完成10个实验和6个实训项目,整个EDA实验开发系统可分成实验板和开发板(见下图中虚框中的模块)两大部分。实验板用来实现各种实验和实训,而开发板则是此系统的CPLD核心,可以从实验板上单独取下来,插在面包板或万能板上使用,作为开发“核”设计其他的数字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性。EDA实验开发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图所示。

EDA实验开发系统功能模块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参与此项目的全部研发过程,我们又把该系统分为了15个功能模块,将功能模块分配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模块。每组学生按如下步骤去实施。

(1)资料调研:根据模块功能要求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市场、企业调研,充分了解EDA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情况。

(2)设计方案确定:根据市场和教学需求来确定实现方案。

(3)元件选择与购置:依据已确定设计方案来选择、采购电子元器件,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如元件的外形、封装、参数等许多知识。

(4)电路装接、调试:学生用面包板来搭接电路进行试验,经过反复验证、修改、调试直到功能电路成功。

(5)系统整合:在每一个功能模块全部调试成功后,将各个功能电路整合在一起形成实验开发系统。

(6)整机统调:使用Protel 99SE软件绘制实验开发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并送制板专业公司制作出PCB板, 将所有元件装接在整机板上进行统一调试。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自主制作实验、实训设备,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学生的这种实践就和在企业里由一个师傅带着做课题是一样的,使学生提前在学生时期就体验到了参加工作时的经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将科研实践融入课程教学

在CPLD及其应用这门课的教学中,根据科研项目经验成果,我把实际生产科研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课程的三大主要知识技能设计成三个科研项目,每一个知识技能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这种项目直接与工程接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每个综合项目又分为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以“EDA实验开发系统”的组成模块作为基础。并且把子项目分给学生,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确定方案,EDA设计、仿真、编程,测试到项目成功完成的全过程均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做。最后每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都要写一个科研报告。按照从工程中来,到项目中去的思路,通过分析和设计工程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来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最终教会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训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智技能,使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且走向成功的过程。

在讲EDA设计软件QUARTUSII的原理图输入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字频率计”的项目。我给学生讲解了QUARTUSII的原理图输入方法和步骤以及数字频率计设计方法。并告诉学生如何查资料,从哪里查到需要的资料。如何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方案,如何将自己的方案由EDA来实现。而实施的全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且最后要交一份科研报告,在报告中要说明自己研究的过程,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不但讲解知识,传授学习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把学的知识系统化了。

所以,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就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学改革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单位与学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这一科研成果现已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实验、实训中效果良好。我们的“EDA实验开发系统”科研项目在学院科研评奖中荣获科研二等奖。

(2)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制造教学模型,动手实验,熟悉仪器,不仅提高了科研制作能力,而且还为学院增添了教学设备,促进和加强了实验室建设。

(3)通过这个科研项目的学习,学生在《电子制作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4)我院电子系学生在学院每年的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于2008年北京市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竞赛的控制核心就是用CPLD来实现的。我们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第一次参加比赛,共选派了四组学生参加,有两组获奖。取得一组二等奖,一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结论与展望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之路,根据行业特色,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优势,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直接进入岗位的技能人才。本文结合CPLD及其应用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尝试,鼓励高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同时将科研中的实践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将科研环节融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科研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但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检验。因此搞好高职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国娟EDA实验开发系统研究报告[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09(11)

[3]陈援峰,杨伟钧,等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144

篇(5)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实用性

前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等院校工科电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课时数少、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为此,笔者就该课程的改革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教材内容探讨

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整个教材的编写提纲,但总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培应用型人材。本文就各章节内容提出一些重点实例,与同行交流。这些内容,在不少教材中很少提及,或者提到了但没有就它们的实用性作较多的讲述。

1.1 常用半导体器件

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应增加介绍二极管的位作用和三极管参数与命名方法的实用意义;根据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电位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及应用实例。

1.2 基本放大器

* 共射基本放大器,通过它学习基本知识,包括静态工作点、微变等效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计算方法。应增讲设置合适工作点的重要性。

* 工作点稳定放大器。应指出:工作点稳定不是说工作点绝对不变,而是变化很小而已。

* 共集放大器:重点介绍三大特点及用途。

* 共基放大器:重点介绍其特点及应用场合。适合做高频放大器。

* 要求掌握三类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相位关系。

*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1.3 直接耦合放大器

直接耦合放大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差分放大器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1.4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讨论影响放大器频率响应的因素、增加研究频率响应的应用实例;了解波特图的概念。

1.5 放大器中的反馈

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增加介绍实用意义和应用实例。

1.6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 要求掌握基本运算电路:比例、加减、积分运算等。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用实例讲解如何选择运算电路。

* 增讲测量放大器(在单片机测量系统中常用)。

* 几种常用的运算放大器型号及应用实例。

1.7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判断方法;方框图;分类。

* RC、LC正弦波振荡电路;增加正弦波振荡器应用实例。

* 单限、滞回、窗口比较器的特点及应用实例。

1.8 功率放大器

* 只讲两种功率放大器:OTL和OCL。用实例讲解功率管的选择。

* 介绍几种集成功率放大器。

1.9 直流稳压电源

* 整流(半波、桥式)、电容滤波。

* 可调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及其输出电压的计算。

* 集成稳压电源及应用实例。应特别指出:电源变压器内阻大小的重要性。

1.10 实验仪器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环,增加讲解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很有必要。仪器的工作原理可不讲,需用实例讲解并演示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这些仪器是:指针式和数字式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通用示波器、低频和高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

如课时少,本部分内容可不讲,但应要求学生们自己阅读。也可安排在实验课中讲解。

1.11 增加仿真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学生反映的“枯燥难学”问题,应该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模拟电路的知识形象化,学习生动有趣。为此在教材中应增加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用它来辅助教学,效果非常好[2][3]。每章可通过实例,增加EDA辅助教学内容。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编写的原则

编写教材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材内容首先是给学生阅读用的。即使教师没有讲的内容,学生也应该去阅读,因此所编写的教材就应是让学生读得懂的教材。教材不是专著。

不少学生反映:有些教材若没有教师讲,根本就看不懂。打个比方:有的教材绝大部分是用“文言文”写的,语言简洁、扼要;有的语言像写专业论文似的,学生看不懂,有的教师也看不懂。为此,我们建议:用“白话文”来写教材。所谓“白话文”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编写教材。深奥难懂的地方,绝对不能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而必须多用些具体材料或实例加以说明,深入必须浅出。

其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成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所举例题及习题均应突出解题思路及方法。

3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就体会较深的方面提出以下三点:

(1)建议用多媒体和传统粉笔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绝对不能照课件内容一念了之,绝对不能丢掉粉笔。

(2)教学方法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用什么“语言”来讲课?是用大多数教材中的语言――“文言文”――来讲课?还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充分理解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白话文”――来讲课?笔者积极赞成后者。用教师自己的语言讲课,比较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如果教师本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能结合自己做过的课题讲课,会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效果会更

好。

4 考试应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试题

考试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这是不妥的。我们认为应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试题。例如:如何利用万用表检查放大器是否正常工作?如何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何测量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如何设计一个最大不失真功率为2W的功率放大器?如何设计一个输出电压为6―9V的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等等。

参考文献:

[1]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6.5.

篇(6)

关键词:地方高校;分层培养;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2-02

一、地方院校的特点

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成果往往较少,以本科专业教学为主,分布在省会以外的中等城市,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服务支持,生源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就山东省而言,办学历史较短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无法与研究型大学(北大、清华等)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老二类本科)在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但地方院校的优势就是了解地方的需求,知道地方需要什么,错位发展,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院校的必然选择。

二、电子类专业的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通讯、计算机、数控人才显得缺乏,社会急需大量这类应用型人才,而山东省多数理工科院校都设有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并且学生在校数相比其他专业是比较多的。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制等诸多方面都与培养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山东高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基本相近,只是在课程的深浅度上有所不同,无各自的特点。现有的课程体系尤其理论系统性强、知识结构较完整的优点,但弊端是理论性占学时偏多,需较高的数理基础,不适应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偏重实践能力的需求,分层次培养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三、调整培养模式,分层培养

我们借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的先进理念,采取分层培养,大一、大二基础课、主干课统一要求,拓展课、考查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

1.首先鼓励学生考研究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加强专业课、基础课的教学,从时间、学时、师资上给与政策倾斜,安排优秀的辅导教师,安排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面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图书资源、实验资源,提高考研录取率。

2.调整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学时,课程安排紧密。联系学生顶岗实习半年,解决学生大三、大四学生课程相对偏少的问题。

3.鼓励优秀学生考取公务员、村官、选调生等,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作专题报告会、辅导会。

四、校企联合,顶岗实习

联系企业,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实现企业走进学校,学生走进企业,既可以为企业培养员工,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用教师的社会经验和关系、往届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上的作用,通过培养方式的调整,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上顶岗实习,短则三个月,长可以半年,对于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起到积极作用。

五、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了由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课程进行了分类。在开设的实验课程中,按照实验类型可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课程四类。基础实验为:计算机操作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为:多媒体技术、MATLAB、信号与系统实验、现代电子设计系统实验。实践环节为:软硬件知识与实践、课程设计、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在培养思路上,还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面向对象编程与应用实验、MATLAB语言等。基本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上机实践的课程,同时通过和社会上的劳动部门、职能鉴定部门联合,使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维修合格证。

2.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体现理工科特色,分阶段实施。从一年级开始,基本每学期都设置有带实验学分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具体如下:

一年级:C语言编程仿真设计;大学物理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二年级: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同步进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软硬件知识与实践、创新活动。三年级: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顶岗培训、技能培训同步进行,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电视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Protel设计、高频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电子实习、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增加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现代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学年论文、电子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六、多种形式实现人才的创新培养

1.构建学生的创新实验模式。创新是灵魂,对于电子信息类学生尤其如此。学生通过课堂上、书本上的学习,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式非常多,应该说是不拘一格。

2.多证教育。学校利用与社会劳动部门的关系,让学生取得一些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如计算机维修培训、电工技能培训、电子工程师培训、焊接培训等。通过培训,学生不仅可以拿到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可以拿到劳动部门认可的计算机维修证、高级电工维修证、电子工程师中级证等。通过业余时间培训、办证教育,既增加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3.大学生竞赛。国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针对大学生教育,也开展了很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工程师大赛、山东省物理实验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培训,凡是获奖的同学都非常受社会的欢迎,即使没有拿奖的同学,也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

4.科技创新项目。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启动,很多大学生展示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每年从泰安市申请到科技创新项目十几项,学生完成项目,写论文,并且必须有自己的创新点,有的学生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发明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1]赵华君,程正福,朱家富,等.石东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73-75.

[2]李陶深,苏一丹,胡强,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程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3]乔闹生,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50-51.

篇(7)

关键词: 电子电工;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049-02

1 概述

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 实践教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的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各高校改革的重点。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很多高校根据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的条件及要求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探索实践工作。我校于2007年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将分散在不同系部的电子电工类实验室调整组合,组建了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开展实验教学。2008年,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合格评估。

近几年来,我校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实行开放实验教学,但开放力度不够;2)精品实验教材少,多为设备自带的指导书;3)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单一;4)电子电工实习与课程设计流于形式;5)考核方式不全面;6)专职实验教师缺乏。

3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围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构建了实验室、实习与实训基地和创新研究3类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训练和应用创新为层次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开设各层次的实验项目(验证性、实训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300多个。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占23%,综合设计性实验占70%,创新研究性实验占7%。中心的实验教学紧紧跟随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基础实验层:以电路、电工技术、通信原理、电机与拖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实验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层:以数据通信课程、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现场总线、可编程控制器、DSP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实验为主,采用集中指导和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素养。

工程训练层:以电工电子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综合与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创新层:主要是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赛、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科研等。采用全面开放和高度自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

4.1 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时段分布在大学四年的各个不同学期,使课程体系在知识层面上表现为由基础到专业基础再至专业,层次逐渐提升;而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为由点及面再到系统。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同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工程思想和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不断融入实验项目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开放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和学生科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的专长,积极投身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同时,定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专项培训课程,不定期开办科研、工程项目、学术论文撰写专题讲座等。

4.2 逐步完善开放性实验教学环节,积极拓展校外实践空间

在原有开放基础上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目前实行“全天开放”、“预约开放”和“网络开放”三种形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和专业机房对学生常年全天候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此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或自主地进行学习、实验和研究,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等培训;电路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对学生实行预约式开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中心网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向全校开放共享,学生可登录系统提交实验报告、浏览网站信息、下载相关实践教学资源等。

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开放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建立现场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使其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其所在层次及实践项目内容等,建立集中指导、自主训练、项目驱动、课外指导等教学模式。

集中指导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师的集中指导下,由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践项目。主要应用于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如电路、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一般规模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自主训练教学模式:以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主要用于部分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及综合实践环节,由指导教师出题或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审核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指导教师跟踪实验进程并与学生进行研讨,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所有实践活动围绕项目需要展开的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各种专业竞赛的培训,如电子设计大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外指导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

4.4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考核方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采取平时实验过程控制考核与实验项目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考核项目,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已形成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式。凡独立开设实验课的,单独进行考试,单独记成绩。含实验的理论课程,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根据专业和课程的性质,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其实验成绩按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比例记入该课程的期评成绩中。实验考查、考试的内容,包括实验理论、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及撰写报告的能力等,补考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下学期理论课补考前必须先补考实验,补考实验及格后,才能参加理论课的补考。否则,该课程以不及格论处。

4.5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加大对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工程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激励力度,督促和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于实践教学工作。

5 结束语

我校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层次+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每年学生承担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项目多项;在近3届国家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三等奖共6项;挑战杯省级奖2项;飞思卡尔智能小车华南赛区奖1项。

参考文献:

[1] 化晓茜,王紫婷. 改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51-153.

[2] 徐红东, 谢秀颖. 改革电工电子实践教学,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85-87.

[3] 刘宇刚.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0-62.

[4] 王龙.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1,32(2 ):62-64.

[5] 白明友,张凯利,崔阳,何召兰,房国志.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