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4 01:41: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篇(1)

一、全区教育信息化基本现状

从20__年开始,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连续五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1000多万元,在51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48个,配备微机2200多台,在部分学校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站,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到总人数的80。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更新,也促使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步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二、20__年主要工作

1、积极争取、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

一是在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20__年在梧宅小学、就南中学顺利实施了20__年经济欠发达农村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多万元,为二所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各一间,计算机教室各一间,配备计算机100多台,为就南中学配备多媒体教室一间。该项目的实施,使就南中学、梧宅小学可以按要求进行计算机教学,全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组织实施泉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于20__年4月由__区教育局、经济贸易发展局、财政局联合印发《__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至各中小学。现我区已确定48所中小学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计划再投入资金约60万,用于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所需设备。三是组织建设泉州市第十一中学课堂教学观摩暨考试网上巡视系统、和高考听音系统,项目投入资金总额60多万。通过争取和实施这些项目,较大地大加快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2、克服资金困难,努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在各级财政和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20__年,区教育局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学校及早动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投入渠道,采取学校自筹、企业垫付、个人出资、教育局补贴等多种办法,全年共新建计算机教室10间,新配备微机400多台,多媒体专用教室7间。一年来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约100多万元,加强配备,较大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配备水平。

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一是统一汇编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上传至__教育信息网仪器站网页。二是要求学校必须参考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平时有检查、制度有上墙、使用有记录,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安全防范机制。四是结合平时常规工作检查,组织对各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了管理工作。

4、加强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

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目前,我区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区已有20__多人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并有60的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中级信息统一考试。现在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区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及70的完小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按要求将信息技术列入初中考查、高中会考科目。三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能根

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欠帐较大,有的学校未付清建设欠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投资贷款、合同欠款偿还困难。

2、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大。目前我区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3、学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4、管理不够科学、规范。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管理不够科学,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应用水平不高。

四、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的总体思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1、抓项目,促建设。积极争取各种信息化项目,力争"农村中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区全面实施。要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学校,做到项目到校,责任到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通过项目支持和自建,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使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按要求配备的计算机室,并使机生比达1:9以上。

2、抓管理,促发展。一是区局、学校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类学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卫星资源、网上资源、项目配套光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安排适当时间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课程开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抓培训,促应用。一是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校本培训,达到有条件的学校校长100会使用,教师85以上会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目标。三是配合省、市有关活动,开展区、校两级教学课件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应用。鼓励有微机室学校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4、抓典型,促整体。一是争取培育一至二个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得好、用得好的典型,在全区推广。二是区局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育信息化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虽然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发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入,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能搞的更快更好。

篇(2)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全面展开,并确定了“以学科信息化发展为重点、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库为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点面结合、建成体系”的战略方针,探索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教师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力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力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充分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这个载体,有效推进了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打好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培训计划等。在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及教学工作中给予体现,合理安排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同时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和校内培训。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中上课和平时自学,教师之间相互研讨,这些参训教师在严格组织培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项目骨干。

参加的项目培训教师包括各学科、各专业,要求每位教师都接触英特尔项目,都能利用项目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再组织该项目学习的佼佼者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整个培训效果明显,成绩显著。在学习中实践、在体验中反思,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理念。

在项目的培训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结对互动”“共同探究”等过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许多内容都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使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牢固地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生动实用的学习能力,一种全新的学习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在讨论中涉取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掌握企业的运营过程、市场规则和企业的运营规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信息化学科教学资源库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学资源库汇集了最佳教案、课件、最佳动画制作、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库则需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收集、编制。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开发的资源库有两大类:

1.精品网络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几乎包括了教学的全部。为了突出课程的基础,教师自主编撰了包括教案、辅助教学媒体、配套练习、授课计划等四个方面在内的课程内容。

2.试题库的建设

考试是教学的评价手段,目前的考试大致可分为三类:过程性评价为主的阶段性考试如单元、章节等考试;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结业考试如期终、毕结业、考级等考试;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实践性考试如实训、见习、实习等考试。

为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随机性、建立试题库是必要的。每卷试题都由主观命题和客观命题构成、同时增加命题的可选择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每卷试题均附有标准答案、供教师选择、起到方便教师的作用,使大家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腾出时间进修业务知识,参加更多的听课等教学研究。

三、深入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完成中职教育对中职学校的要求,如何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如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必须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科研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规律性、层次性、有效性。

1.课题研究奠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完成教科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职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研究》,决定学校要建立校本化教学资源库,以满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教学成果、教学研讨、信息交流的需要。课题组收集全校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整合,更在校园网上为教师开设了培训课,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地将本人资源传到网上。学校各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在学校内网教育资源库上传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师每学期在资源库上传自己精心编写的教案不少于2节;上传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PPT)每学期不少于1件。

课题组提供了教学交流探讨,资源递交审核管理系统、资源共建激励系统三个功能模块。制订了课件审核标准;教案、试卷审核标准;录像审核标准等三项评价标准;制作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学资源库网页”、作了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运用总结调研。

此外,课题《基于Modle的中职生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的研究》正在研究中,该课题有五项内容:开源网络教育平台Modle系统架构研究和界面改良、开发面向中职生技能提升继续教育的样板课程、“角色扮演”型教学法的方案改进的设计和Modle应用平台改进、Modle网络学习方法研究,寻找适合中职生技能提升继续教育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评价和跟踪体系研究。该课题研究将为专业老师提供平台应用培训,为平台推广和创建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奠定基础,是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深化应用。

2.校园网链接外界教育资源

校园网是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我们充分开发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的同时,链接校外的教育资源库,使广大教师能博采众长、启发思维。如:校园网链接名师讲堂,在校园网上开设世界顶级名师课堂,观摩国际大师的授课视频;教师读书心得上校园网;每节公开课的教案网上展示;外来的学科资料网上展示等等都成为老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3.充分创设教育信息化的氛围

氛围是培养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的氛围,使大家感到教育信息化就在身边。为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编制电子小报,促进教研组乐于合作探究、有目标追求、展示自我。各教研组已编制内容丰富,体现学校各教研组风采和学科内容的电子小报10多份;为便于教师们多方面了解学习,教科室每周在校园网“教科园地”推荐1~2篇教育资讯,外出培训教师写的学习体会文章20多篇,在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分享,提供给教师学习。

篇(3)

一、 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关于加快**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落实相关工作 ,围绕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立足我校的实际,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加快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有序实施“创客”教育。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走向深入。

本学期我们将努力促进各学科教研组在“互联网+”课堂教学中反思与实践,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作用,形成校本化的实施策略;针对疫情,努力尝试网络微课的开发和设计,搭建家校互通的平台。信息组会针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培训并安排部分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课堂在上学期已投入使用。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精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变革。本学期我们将有更多学科与教师的加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在以学校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生长”这个指导思想下,信息教研组做好:在课堂教学上,基于学科特点,重视实践教学与实践应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遵行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力与创造力。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科技种植”校本课程在各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科技种植相关的项目式活动,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为如何在项目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问题进行实践研究。

在落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深入《**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

什么是计算思维,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等一直是困扰信息教师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以scratch编程教学为切入点,依托市课题《基于scratch课程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以教辅研,以研促教,在scratch教学与社团开展中提升认识,总结经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4、丰富“创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与社团的开展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学生创客活动。在丰富的创客活动中渗透创客理念,尽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有联结现实、乐创未来的意识。

此外本学期我们会对社团课程培训内容进行开发与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的社团活动的组织与辅导的能力与水平,也为接下来区电脑制作比赛、市创客大赛等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训技能。

三、重要工作安排

四月:

参加**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

参加**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参加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络教研活动

五月:

做好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和反馈工作

组织信息技术校本研训活动

六月:

篇(4)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现状

“校校通”工程的不断推进,记录着滨湖教育信息化成长的足迹――从没有校园网,到所有学校宽带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再到“一网新三机进教室”工程的全面实施;从多媒体教室屈指可数,到所有学校装备多媒体教室,再到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遍地开花;从没有学科网站,到第一代静态网站,再到所有学校建有“社区-家庭-学校”互动的学校网站、学科网站、班级空间、博客社区、教师研修网……

2009年4月,全区中小学“一网新三机”全部进教室,生机比达到6.6:1,师机比达到1:1,全区各校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95个,多媒体教室1186个,微格教室7个,数字化实验室10个,机器人实验室4个,比特实验室4个。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1个,省级电教实验课题4个,市级电教课题14个。全区已形成了着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滨湖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校校通”工程规划的理念和目标

全区“校校通”工程推进总的原则是:超前规划,分步设施;因地制宜,好用实用;适度超前,应用为主。

以“校校通”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在“校校通”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以技术为本。

从“校校通”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就是超越孤立的教师个体、学校个体,倡导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协同发展,这样既能够解决网络管理人才和资金缺乏的难题,又可以建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内各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三、区域推进“校校通”工程的实践体会与感悟

1.实现“校校通”,健全机构是前提

为了保障“校校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滨湖区成立了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镇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滨湖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实施工作。建立了滨湖区电教站,负责全区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并有效地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随后,全区各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处,负责建设、管理、维护校园网络,同时不断充实网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推进“校校通”建设进度和规范管理,积极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充分调动了全区教育工作者参与“校校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区信息化平台高速、高质发展的和谐环境。

2.实现“校校通”,硬件设施是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软硬并举、资源共享、应用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校园网建设标准》、《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规范》等一系列建设标准和考核验收标准。我们还从区级层面落实学校购机补贴、建设校园网补贴、办公用机和信息化教室建设补贴等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学校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电教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建设,宽带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信息点到班级、办公室及各个专用教室,积极营造数字化校园环境。

3.实现“校校通”,教师培训是关键

以“校校通”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人”的要素应该是整个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灵魂。没有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相应技术”,继而能“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

在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培训班、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技能培训。

我们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以此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实现“校校通”,资源建设是核心

教育资源是“校校通”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整合一个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为整个区域提供量大、质优的教育资源服务系统,是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几年内,滨湖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在应用好省市资源的基础上,在区信息办建设功能齐全的滨湖区教育网站,发挥基层学校的作用,采用分布式技术,集中基层学校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由各校存储,同步更新;通过宽带网络,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的教育资源网,便于学校教师浏览下载。

以滨湖教师研修网为平台,我们加强区级资源的建设,提供优质、充足的课程资源,使本区所有教师都能基本胜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缩小学校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和重复劳动,使其集中精力用于学习和思考,也调动了大部分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形成群体合作的教研文化。

5.实现“校校通”,科学研究是保障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形成了“工作与研究一体化,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内容系列化,课题管理网络化”的良好局面。课题通过网络实现动态管理,强调了课题的过程管理,推进了学校科研向更高层次发展。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通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不但可以建设适用的校本资源库,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专题性学习网站;还可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应用水平。

我区四所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即将全部结题。我们将通过每年召开的中小学整合教学观摩研讨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提升全区学校开展整合教学的水平。

6.实现“校校通”,建好窗口网站是亮点

我区依托三大网络平台,构建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一是全力建好滨湖教育政务网(省略)。以滨湖教育政务网为平台,引领全区实现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成以多媒体和校园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管理的滨湖教育政务网。该网站内联全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外联全国各省市,是滨湖区教育系统的门户网站。

二是努力办好滨湖区网上家长学校(省略),帮助和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并力求做到关爱每一位孩子,关注每一个家庭,关心每一所学校。借助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家长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实时快捷连接,有效解决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不畅的难题。

三是倾力打造滨湖教师研修网(省略),使之成为教师职业生命发展的载体。立足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提供与梯队专家交流的服务平台;立足于建设学习型社区,引导区域内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走出本校或本区域的局限;立足于优质资源放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7.建设“物联网教育-比特实验室”实现梦想

“物联网教育-比特实验室”是当今世界领先的物联网传感科技。滨湖区政府、滨湖教育局在2010年9月提出了在全区中小学再建设10个比特实验室的工作计划。

比特实验室课程在滨湖区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育红小学、河埒中学、蠡园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产生了2名全国小发明家、5名创意设计家以及200多件充满独特创意的电子传感作品和上百篇感人肺腑的作文。

全区学校通过与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共同研究机器人教学,建立了机器人工作室,创办机器人俱乐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合作、共同探究、互帮互助的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校校通”工程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规划和实施是一个从决策者和管理者到教师都需要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不断磨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挖掘各类教育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重整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5)

论文关键词: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信息化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耍:基于现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针对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特别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

在当今社会,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竞争的热点。我国早在十五计划中就强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落后于发展国家,而且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更是远落后于现今国际发展水平,所以这些地区应该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站在发展地区经济,深化教育改革的高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奋起直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不足。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信息化工f乍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j-~的规划,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恿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只是将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工作交给机房教师来做,而由于机房教师受职能的限制,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不甚了解,在制定规划的观念、定位时可能会与学校有较大差别,在组织、协调、决策和实施等许多方面难以考虑周全,这样就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课程建设等内容。目前基础设施投^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平均每120名中小学生才拥有l台计算机,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3000万人,这相对于2亿中小学生来说,发展速度还远远不能适应,而经济落后地区的状况更是糟糕,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特别是网络资源几乎近于空白,在这种条件下多数教师缺乏对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的认识,检索、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其首选信息源仍是传统图书资料,这使教师信息能力只能在传统的信源和信道的约束下作基础层面的低效循环,从根本上制约了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三)缺乏信息技术素质高的教师。教师是将教育信息化的优势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济落后地区的绝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是持肯定态度,f电f门希望能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希望能及时了解教学发展的动态信息,希望在教学中能灵活、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资源,这反映出他们对信息的强烈需求。但时间的不足,设备的缺乏,培训不够与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多数教师在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感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对教师在现实条件下可成就的角色之间有强烈的冲突,以致于教师满足需要的行为在总体上没有达到高自觉水平。表现在—些教师不能够采取积极措施满足自身的信息需要,固守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具备开放的信息意识。虽然教师通过各种培训途径获得一些信皂技术知识,但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延续信息活动,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无法内化,甚至遗忘。这直接导致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忽视,以致售息技术理论知识匮乏,缺乏状况严重,从而致使教师售息能力的低下。(四)软件环境建设滞后,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软件资源。教育资源开发受投入、技术手段、开发人才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正是经济落后地区所匮乏的。在经济落后地区,严重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缺乏适用的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软件、电子备课系统等应用软件,缺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缺乏完善的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在内的教育管理资源库,学校间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封闭难以交流与共享。这些现象使得有限的投资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直接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五牖与学科谤艟醛撇不高。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虽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但主要是初级阶段的课堂演示型教学,而高级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理罄台教学,则由于受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评价制度、师生信息素养、多媒体网络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正常开民即使有些教师在努力,但整合程度和教学水平也不高,效果也不理想。 二、推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地把握这个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加快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此建议:(一)增强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教育信息化不只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事隋,而且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对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战略l生认识,立足本地发展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地把教育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提高对教育信息化自g认识,认识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正确把握运用技术与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承担起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重任(二)加大投入,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教育资源匮乏是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从目前社会大背景来看,f专统的“等靠要”和现有的“支扶援’.是不可能使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真正走出困境的。在市场经济下.优化教育投资体制走教育市场化之路是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最现实途径。首先完善国家基本教育投资体制括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和教育税收制度。在税的总量构成中明确用于宏观调控教育和对贫困地区教育成本补偿的税项鳗挤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有基本稳定可靠的保障避免“扶贫”和“对口支援”政策的权宜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多方面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运用金融、信贷等手段,融通教育资金,开办教育储蓄、教育彩票等业务来改善经济落后地区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营造岚好的信息环境。(三)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而队伍的建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予以保证,政策必须能充分调动教师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励教师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育技术作为教师知识结构必备的一部分。(四)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教育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相对于目前网络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的教育资源、素材库、资源库和网络教学课件,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本地学生认知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五)IJn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探讨与整合。

现今,以计算机技术、卫星通讯技术、交互电视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介入人类教育的各个领域,引导人类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由封闭走向开放化,由手工走向信息技术化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正在深层次上影响—个国家未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水平,也在深层次匕影响—个国家和民族新世纪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我们经济落后地区也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应当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推进信我国教育息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在新的技术革命的历史关头立于不败之地。

篇(6)

根据延庆县教育委员会财务科2007年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产管理,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财务人员周工作计划。后勤全体人员本着求实、创新、到位和科学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一)财务工作:

1、根据延庆县财政局、延庆县教委关于下达的2007年预算标准的通知,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

信息准确,每月向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支持财会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协同教导处搞好助学金、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要求会计、出纳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岗位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资料。

6、做好职工公费医疗工作,按时发放门诊费。

(二)设施设备的管理及使用:

1、执行延庆县教育局资产报损管理办法,加强资产总量管理,完善各专室借阅、使用制度规则,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开出率,工作计划《财务人员周工作计划》。

2、定期对各专室设备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记录和处理。

3、做好设备购置可行报告,立项书上报计财科,争取增加设备,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

4、加强财产管理,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三)确实抓好修缮工作,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1、落实教育大会要求,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解决红寺学校粉刷教室、办公室和改善门窗的工作;解决大营满族小学27间教室漏雨问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需投入18.3万元。

2、中心校没有主席台,体育设备存放在教室,操场不平,影响学生上操和室外活动,需增加设施和进行休整,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心校建主席台一个,房屋4间;规划操场560平方米;北墙裂缝,重建90米。需投入30万元。

3、配备新锅炉,建3间锅炉房。需投入15万元。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1、协同教导处加强培训教师队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管好现有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根据延庆县财政局金财网的建设实施,认真做好配合工作,确保金财网的顺利实施和使用。

(五)学校食堂工作:

1、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从购买、食品与菜搭配、食品存放、卫生等严格按要求做,解决好教职工午饭问题,严防食物中毒。

2、完善食堂的设施配备,购买蒸饭车、消毒柜、冰箱。

(六)落实安全工作,严防事故的发生:

1、要求司机注意行车安全,提高防患意识,随时注意车况,及时保养维修,定期进行车辆检查,积极参加学习,做好记录,结合上级要求和学校具体活动定期对有本的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记录。

2、每学期在开学前对学校建筑、锅炉、电线、专室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把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校长和教委。

3、做好学校的防汛工作,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安排防汛值班人员和成立抢险队伍,并在汛期前进行大检查,做到有备无患。

4、做好假期的值班安排工作,以防学校被盗。

5、与后勤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使之后勤人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七)做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变的越来越美好。

1、作好对花草树木进行全面修剪,浇返青水等工作。

2、对不利于花草生长的花池土壤进行换土、实施底肥。

3、对死的月季花、龙爪槐、爬山虎进行补种。

4、协同德育主任抓好环境卫生工作。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积极参加计财科组织的后勤主任和保管员的培训。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发挥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篇(7)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蚯疟撸?且凰?逖?!?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2003年至2004年间,学校乘着创建省一级学校和教育强镇的东风,取得了镇、村两级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学校现有校园网一个,广播网一个,图书电脑管理系统1个。有教学平台17个,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另有校园计算机总控室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一个,语音室1个(设备2套),以及图书馆局域网一个。共配有计算机234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长室、行政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办公系统的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专门购买了“海百合”课件制作软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校已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学校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通过网页操作,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光盘等。还有《鹏博士》《科利华》教学软件一批。我们认为: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自己学校特色。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校网站直接连接顺德教育信息网,信息中心拥有各种教育软件资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华、清华同方、K12、中教育星、清华永新、国之源、南方之星、迈达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个产品,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国家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

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学校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我们坚持校本培训,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有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1、集中培训。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2、分散练习。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定期验收。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4、比赛促进。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AUTHORWARE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1997年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复评,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化、现代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少先队先进大队、顺德区实验工作优秀学校、顺德区体卫先进单位、顺德区文明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34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