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2 01:06: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维修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维修管理

篇(1)

关键词:房屋;维修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人类有意识的为自己争取较好的生活状况之时,就有了“衣食住行”的说法,可以看出“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也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最注重的衡量生存条件的标准之一。按照此言, “房屋”作为“住”的具体内容,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必须关注的话题,而建筑房屋和房屋的修葺及其维修更是成为了在经济社会里的很多问题的交集。

一、房屋维修管理问题有几多?

从目前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是放眼全国都难发现我国的房屋维修管理还处在一个未发展、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不论是管理界、物业界还是业主们都无法准确的对房屋的维修管理进行定位,这是因为对于房屋维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暂时无法识别房屋维修管理身后的潜在意义,致使重视程度不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未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房屋的维修管理体系。

当然房屋维修管理的发展缓慢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够深刻这个原因之外,还与房屋自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屋一旦被建造成功了就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可改变性,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人们没有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去支持这样的私人修复,更重要的是房屋维修它是一个专业的工作,对于人们来说根本不可能完全的了解自己所住的房子的间架结构,组成结构,没有专业的知识,是阻碍私人修复的根本原因。那么对于公共修复呢?为什么还是那么之滞后呢?因为房屋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因墙壁掉灰、屋顶出现的小裂缝等造成房屋的直接使之倒塌不能使用的现象很少,所以维修管理部门有意识的淡薄了这样的维修。

因为这样的因素很容易导致人们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对房屋的日常的维修管理和对后期的老、就房屋的改造。现实生活里生,我们身边存很多新房屋因为没有及时的对于小问题小的损坏的修复以至于出现了新房屋屋顶出现掉皮、掉渣乃至枪墙壁的裂缝严重的影响了房屋的美观及其使用价值,也有众多的老房屋缺少了我们平时对它们的呵护和修缮,折损了它们的使用寿命。损失了大量的时间及其精力,这在某一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房屋的使用时候的价值观念及其理解。

以民用房屋为例,民用房屋是人们最基本的起居保障,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活动基本都是以自己的房屋作为活动的场所的,例如家庭聚会。朋友串门等等。这些看起来与房屋修缮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类活动其实反而提醒我们房屋的维修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它是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得后盾,是管理者与修复者在平凡的工作中最因该引起关注的“亮点”也是对于新的产业――房屋维修的考验,这个考验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考验他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是否有长远的眼光。

二、房屋维修管理内容

近年来管理界指出,房屋维修管理的主体是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们即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以及相关的公共管理部门这种个人或者集体代表的委托对于房屋的维修,这就使得房屋维修管理与房屋维修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内容的确定则是则是对房屋维修的最大的支撑和依据。因此,房屋维修的管理内容应该包括:

(一)为房屋的量身定做的鉴定系统,它要求房屋在脱离房地产开发商与建筑公司以后就应进行对其的寿命、基础、使用注意的项目进行标注,对一座房屋的使用可以建立“日志”即房子的使用日期、出现问题的时间、部位等进行详尽的登记,使得以后的房屋维修可以对症下药。房屋的维修是为了让房屋合理的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所以物业部门必须做好房屋勘探“日志”,它可以分为定期查勘鉴定、季节性查勘鉴定及工程查勘鉴定等。

(二)房屋维修必须要有一套周密的维修计划才能更加好的进行房屋维修的管理工作、指导工作。在房屋维修这一工程展开之前,应由提前成立的工程勘探队提交详细的修复计划,因为勘探队的勘探结果就是为了房屋维修的整个工作的前提,修复计划应该包括维修目标、方向、标准,、修复材料、经费预算、施工监督等等顺利地推进维修工作,得到较为满意的实施结果。

(三)房屋维修质量管理是维修房屋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保证质量是房屋维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房屋维修管理者应该在平时的要求中将“质量”作为工作的取胜法宝和依据,建立房屋维修后期工程质量鉴定考核系统,使得房屋维系体系处于一个强化的量化系统,同时房屋维修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秉承严谨、谨慎、尽心尽力的工作理念,将这种“良心”工作做到自我心安,做到无可挑剔。之所以是这样的要求恰恰是因为维修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维修不是在白纸上绘画理想蓝图而是在原有的房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是“戴着镣铐跳舞”,这比创造更难,所以要求的是在工作中应以“创造性”的维修为主,尽量达到最优值。维修的目的是让原有的房屋存在的不合理性消失,让业主们更加的满意。

(四)房屋维修管理是一个专业很强的管理队伍对于房屋维修的各个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管理,也是将房屋维修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平分配协调的过程,这是管理者房屋维修过程这个区域的全力监督,是将分散的维修改变成一个整体操作的专业队伍的过程。在房屋维修施过程中还有各个重要的就是与业主们的沟通与联系这是对于业主们的最大尊重也是检验房屋维修过程中工作的成果的“软件”。而对这些要素的协调与管理是展示管理能力的试卷,也是关系到维修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

三、推进房屋维修管理的脚步

房屋维修管理是在新的时展中应运而生的,它是物业界的一个新的产业,要想这个新的产业迅速的发展并成长就必须认清它的本质、它的现实意义的大小、发展方向及其需求。

要推进房屋维修管理的进程进必须认清楚房屋维修的本质,房屋维修具有特殊性,它是对于房屋的恢复原貌或者再创在,是在已经做好的样本上进行的改造或者修复,这就要求维修者不仅具有创造的能力更需要准确把握原有房屋的结构、风格,充分地认识房屋维修的工作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巧妙的将自己的思维嫁接与需要维修的房屋之上。

其次,房屋维修是一个不仅仅是一个操作过程更是一个管理系列,它具有操作性与思维性的二者统一的特点。必须认识到房屋维修应该是家常便饭,对于房屋就应该像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若有小的毛病就应该及时修复,以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为房屋自身的各种特点的集合使之成为冷落的对象,是因为房屋修复的工程过于的庞杂,房屋的修复面积大、时间长、零星分散、耗资大这也是长期性的体现。

房屋的维修过程就是一个协调与管理的过程,对于管理界的又一个挑战,对于的物业界新的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推进房屋维修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地开展,也只有推进房屋维修管理才能更好地推进房屋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推进房屋维修工作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住房紧张的一大办法,所以推进房屋修复工作是一项新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医院的生存和 发展 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 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保障临床的正常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高科技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先进、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被引进医院。同时也给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大量先进、复杂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必须要掌握高科技维修工具和高科技维修手段,以前,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只靠一只万能表、两把螺丝刀及工作经验就能对付一阵子。如今,随着高科技对医疗设备的注入,许多大、中型医疗设备大都已由传感器系统、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等部分组成。仅靠原有的维修知识和维修方式是难以为继的。他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模拟电路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并善于总结,不断更新,跟上飞跃发展的先进医疗技术的配合要求,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一、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要让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医疗设备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完好性,这是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及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医院的设备必须被正确合理地使用,才能让仪器良好地运作。为了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仪器的故障,我们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后,需掌握和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原理、用途等方面的知识,遵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对精密贵重、大型、专项设备指定专人操作使用,操作人员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设备的合理使用,能有效降低故障,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保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设备维护是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大量具体和艰苦细致的工作。维护保养是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经常地和定期地检查和保养。维护内容及计划可根据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安装使用情况、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确定。例如检查医院放射科 X线机,B超及脑电地型图仪,各病区及手术室的MP-900多参数监护仪、吸引器,检查离心机、PCR等接地装置。紫外线灯等定时更换等。脱水机也需定期清洗管路,更换内部试剂。供应室高压锅,各科室空调和病员供水设备,洗衣房洗衣设施,院内通讯设备及线路,制药设备等的维修。保证医院院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有效地保证临床使用。不断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三、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加强设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职责。如建立《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申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和《医疗设备科科长职责》、《计量管理人员职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职责》规范各种可操作表格,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报表和操作流程。如:验收报表及其工作流程,申购报表及其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机器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加强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委员会功能,加强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监管。

篇(3)

本论文首先对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强调了在生活中使用的普遍性。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正常使用。主要说明了维修的流程及方式,还有辅助的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够提高维修效率。

关键词:电子;维修;系统

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电子产品的普及是现代科学文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本来就是当前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不但方便我们的生活,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不发达的年代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正是由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才使得电子产品能够有机会被这样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使用,生活中我们使用POS机刷卡消费,使用pad进行点菜,使用烤箱制作美食。工作中我们使用手机联系客户,使用电脑绘图,编辑文字,使用网络搜索信息。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同一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大。模块化的高集成度,使得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

随着社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大量使用各种的电子产品,用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几年前交警开罚单还是使用手工写罚单,现在采用了智能化的PDA,直接在机器上点击几下后,就能开出罚单。而且处罚数据实时上传,随时进行查询。统计数据再也不需要一张一张的数罚单了,直接使用电脑点击几下就可完成统计。大大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电子产品使用中问题

在使用中由于操作不当,恶劣环境等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电子产品的功能故障。一般来说,经常使用到的配件,出现故障的几率相对就比较高。比如有些按钮,开关之类的。现在的电子产品还有软件上的故障,可能是系统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错误的设置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安装了有问题的应用软件,导致了机器出现故障。最常见的手机,由于操作错误导致系统故障,就有可能不能正常使用。要是不小心摔地上,屏幕就可能碎了。如果下雨,各个接口位置不小心进水了,可能出现功能故障,甚至可能直接报废。或者使用几年后,元器件老化也会使手机出现故障。交警使用的PDA,集成了打印,刷卡,扫描等功能,每天要进行查询,开单等工作。所以打印机和液晶屏的故障率就比较高。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风沙侵蚀都有可能导致机器的故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引起机器的功能故障。手持式的电子产品,都需要充电,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也可能引起机器的故障,过冲甚至会烧坏机器。当机器出现各种故障,就可能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三.电子产品的维修

维修是产品的售后服务,当机器出现故障,送修时总是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所以需要尽快的维修好产品。

维修的步骤:1.当机器送修时,尽量向实际使用人或者知悉情况的人员详细询问故障现象,使用状况,是否有碰撞,之前进行了哪些操作,是否自己处理过故障。最好能够还原故障。还原故障很重要,有时候使用人出现故障,但是维修检测不出故障,那样会比较难判断故障源。

2.登记机器信息,包括机器的编号,表现的故障现象,机器使用人,机器是否有配件,送修时间等基本信息。方便后续查询统计。

3.先外部后内部,先检查外部是否有碰撞,摔打的痕迹,有没有损坏的迹象。闻一闻是否有烧焦的味道。检查各个接口处有没有进水的痕迹。拆开检测内部状况,目测各部件是否完好,是否有进水,烧焦等现象。确认是否能上电。

4.先软件后硬件,确认是否软件类的故障,比如是否在故障出现前进行过哪些操作。比如删除,设置,安装,升级或者更新的操作等。进行软件检测各个功能。通过设置或者还原等操作,是否能够排除故障。硬件处理,根据故障找到相应的硬件。采用替换法,用正常的硬件替换进行检测,确认故障硬件。这是比较快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判断方法。通过全面的检测,确定是否只有用户报修的故障,有时候也会有其他的故障,而使用者并不知情。

5.产品维修,当确定了故障和需要更换的配件,根据需要进行报价,报价维修需要客户确认。维修时直接用正常配件替换故障的配件,以便客户能够更快的使用上正常的产品。维修完成后,再次进行各项功能的测试,确认各项功能能够正常使用。

6.配件维修,更换下的故障配件,判断是否还能维修,否则直接报废。

四.维修管理的辅助系统

维修越来越多,各种电子产品,产品的配件,都不尽相同。因此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修管理的辅助。主要功能有,1.各种配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型号,数量,价格,颜色等。2.故障的信息,包括故障的名称,现象。方便以后的统计。3.维修的产品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产品编号,客户信息,故障描述,送修的日期,自带的配件等等,使得维修人员能够查找到需要的信息。也是一个维修的历史记录。4.更换配件登记,更换下来的配件进行故障登记,送修的产品进行过哪些配件的更换,以便后续需要进行查询,也是配件库存记录。5.配件的购买记录,包括购买的配件名称,数量,日期。6.配件返厂维修登记,包括产品编号,返厂维修的时间,配件名称,数量,故障描述,返回时间等。7.报价登记,对于需要报价的产品,对客户出具一份报价单是需要的。包括客户的信息,产品编号,报价的配件,数量,价格,故障描述。

使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不但对于资料的登记快捷方便,而且对于查询记录,统计记录,是十分的方便。能极大的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维修的效率。

五.结论

篇(4)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模式,维修管理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是实施和保障试验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的维修可以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减少维修保障费用、提高试验能力。传统的依靠经验积累实施维修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和复杂的科研实验任务需求,为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模式,全面提高设备的任务保障能力,确保试验任务的成功。

1设备的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分析

为保证设备完成其规格的功能,必须进行一定的维修工作,其维修需求主要包括:

(1)故障修复,就是修复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以恢复设备性能。

(2)故障预防,简单的说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保持设备的性能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产品故障影响安全;b产品故障影响任务完成;c产品故障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

(3)性能改进。即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等的需求。

针对第一类需求,进行的维修工作是事后修理,也就是修复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对维修管理的要求也少。

针对第二类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在故障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主要可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定期维修,二是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也叫计划预修,其特点是根据计划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它的理论基础是故障率的发生呈浴盆曲线规律,在设备故障率增高前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这种维修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而且有耗损期的设备。另外现在对在连续作业生产中难以进行停机维修或状态监测较为困难的关键设备也采用定期维修。缺点是维修的经济性和设备基础保养考虑不够,容易产生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视情维修是通过检测、监控掌握装备的状况,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项目作必要的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适用于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的装备,并需要有适当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其优点是维修的针对性强,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工作寿命,又能有效的预防故障。缺点是技术要求高,管理成本高。检测装备状况的具体工作类型包括:使用人员监控、功能检测等[1]。近年来提出的状态监控维修与视情维修的概念类似,这里我们不作具体区分。另外,维护保养活动也是为了保持装备在工作状态正常运转,也是一种预防性维修。

针对第三类需求的维修方式是改进性维修,是利用完成设备维修任务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

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

图1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图

2设备维修模式分析

从总体上,设备维修的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修理到预防维修,再到多种维修方式综合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1950年以前,基本上采用的是事后维修策略。当时人们对故障机理认识尚不深,只能在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修理。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阶段(1950~1970),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就是定期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美国的预防维修体制就是采用视情维修,但由于当时检查手段和检查经验的不足,造成维修计划的不准确,导致维修冗余或不足。第三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维修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国外先后出现了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可靠性维修、适应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生产维修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和全员生产维修等维修策略。这些维修模式的特点是都采取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2]。

图2计划预修制示意图

3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和管理体制设计

(1)依据设备实际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结合的维修模式

各种维修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的认为某种维修模式就一定优于其它,而是应根据设备使用要求、维修保障条件等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维修模式。从总体上,应对多种维修模式综合应用,以实现维修效益的最大化。试验设备一般是包含大量机械件的复杂机电产品,部分设备具有一定的耗损规律,故障率服从传统的浴盆曲线,适用于定期修理方式;部分设备在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可以采用视情维修。在考虑维修工作方式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据设备重要程度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少量的无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可采取事后修理的方式。对于有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采用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

(2)采取大、中、小修的等级维修管理模式

区分大中小修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修理范围和深度区分维修主体和管理层次。小修可由试验基地完成,由按标准划拨的维修经费保障。大中修由设备生产厂家或社会化维修力量完成,经费采取总部按计划划拨的方式保障。

在明确设备各种维修方式和维修工作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单个维修任务或同一时间段内的多个维修任务组合的规模区分大中小修的维修等级。故障检查、使用人员监控和一般的功能检测工作应属于小修工作,而检查后产生故障修理、视情修理及全面的功能检测工作本身,则可能是大中修工作(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故障检查针对隐蔽功能故障,产生的修理工作一般不会太大,属于中修,不会产生大修。设备改造至少在中修等级以上,其它的维修工作项目可能属于不同的修理级别。其示意图如图3。

图3维修方式与等级维修关系图

4结束语

试验设备维修是保持试验装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提高试验基地试验任务能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下,要针对不同试验设备实际研究制订设备的设备维修规范,进一步明确设备维修的时机、维修工作项目,使设备维修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31-01

一、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1 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许多医院并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大型医院缺乏高端人才,部分小医院维修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与现代设备维修相适应的基础,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医院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学历往往偏低。同时缺乏培训导致工作技能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落后,无法快速跟进先进的医学工程技术。没有准入条件,人员随意进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无暇认真细致的专研,造成医疗器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管理不规范,制度配套差,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目前,很多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相适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一些医院虽然也编制了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是都属于形式上的规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很难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医疗管理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也不明确,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维修人员虽然什么都能够维修,但是维修质量却很难达到标准,长此以往,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就很难保证,同时,维修质量的不达标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诊断的精确度,导致医疗器械故障频发,医疗诊断的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不但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信誉。

1.3 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维修培训投入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标准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维修条件阶段。落后的维修手段以及缺少精确地检测仪器,面对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高精尖的新设备,传统的维修手段很难保证维修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问题,不愿意在维修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看不到维修质量提升后,为医院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1.4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定期维护保养医疗器械是有效使用医疗器械,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的前提条件。如果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以免医疗器械出现严重故障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繁多的设备,仅靠人工记录,制订保养计划,进行保养统计分析难免疏漏。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定期保养,进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因为忽略了维护保养,给医疗器械带来故障隐患。

二、医疗器械现代化维修管理对策

2.1 设计适应新需求的管理框架

医院对设备管理已经进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所谓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以单件设备为基础,以设备需求提出设备采购为起始点,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材料费、维修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使用效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而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设备的管理囊括了设备招标采购、设备维修、设备质控、设备日常维保等多个环节。设备维修应纳入设备全生命周期视角,作为一个降低综合费用,实现最佳效益的环节。

2.2 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早已在医院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医院的网上挂号,门诊预约,直至划价交费,药品管理、诊断设备管理、电子病历等均实现了信息化。不少医院已开始研发配套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耗材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对领用、调拨、转移、使用、维护、回收、报废、赠送等过程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目前维修管理中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技术,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记录,建立维修档案,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设备状况,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维修管理记录要求维修管理人员要详细登记每台设备的工作现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做好维修档案的记录工作。在维修保养环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传统的人工记录转换为建立重点设备基本参数数据库,实现日常维保提示,数据记录,在此基础上完成设备质控、性能评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3 促进观念更新,提高维修质量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并且维修手段比较复杂的工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投入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大型设备维修越来越依赖上游厂商,更加导致设备管理部门重要性被削弱。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应推动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加打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管理手段提升,人员维修水平提高,维修的质量以及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同时,维修水平提高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维修的准确性以及维修速度,缩短医疗器械故障发生时间,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健全管理制度,各科室协调配合

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的发生率,日常维修保养十分重要,有赖于各个设备科室的正确使用和简单开机前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应协助相关科室制订相适应的维修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人员也要定期检测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清洁、更换和校准相关的容易出问题的设备配件,对于一些特殊医疗器械,应对科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保养维护水平,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三、小结

随着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因此,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加大维修管理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引进人才等方法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维修设备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状态,制定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取信息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现代化的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昌林.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11.

[2] 张玉林,宋娟,相玉香.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医疗装备,2008,05:39-41.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9-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状况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影像临床诊断结果及治疗、影像医院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意义重大。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是贯穿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一项工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2、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查

医疗设备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设备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艄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3、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及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3.1、建立一支素质全面地医疗设备维修队伍

(1)现代医疗设备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很多技术成功,因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好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医疗设备安全防护意识,熟悉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进口医疗设备的需要。

(2)维修工程师应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的检测、评价能力,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参加有关厂家、公司或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某种医疗设备的精通程度。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因此建立和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队伍,即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又能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项目维修办公室管理制度,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报告制度,巡检制度、培训制度、安全质量控制及值班制度等。实现制度、职责、流程上墙,予以监督执行。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篇(7)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

1 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1 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1.2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1.3 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1.4 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1.5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2.1 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2 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2.3 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2.4 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3 强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3.1 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3.2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3 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3.4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3.5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①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②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③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④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⑤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⑥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