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22 15:32:3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对于我国县市卫生系统而言,具备综合性的县级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意义非同小可,它既承担着培养科学应用类人才、卫生应急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重要责任,还承担着公益性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县级疾控中心都属于事业型单位,它的运转主要依靠于财政部的拨款,进而管理好固定资产对疾控中心的发展十分必要,同时,提高固定资产的利于率也有利于提高县级疾控中心疾病预防的水平。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型财政制度是事业单位为更好管理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而采取的财政策略,它不仅重新划分了固定资产,还使用了新的相关折旧核算标准,这些措施能够优化县级疾控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更有效、更科学、更规范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使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然而,再进行这些措施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疾控系统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财务相关部门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有些县级疾控机构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将其进行了分割,交于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由于负责的部门是相互独立的,在工作就就会出现工作不协调甚至是脱节的情况,而后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如未能在购买新的固定资产时做到及时入账;没有消除那些报废处理完毕的固定资产账目,导致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拥有量不符;实物部门的盘点工作不及时或者盘点后两方又未能及时对账进而导致账目不实的情况;卫生专项资金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项目,一直对其进行资金投入,而疾控中心的设备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疾控中心的挑拨手段比较陈旧,不能及时将很多固定资产入账,导致账面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被掩盖,同时账面上也没有及时消除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从而影响了账面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2.疾控中心资源配备不合理

资源配备不合理是疾控中心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各地因为各种因素时常会发生各类疾病,对此,我国财政部门会给予疾控中心资金支持,让其能够做出紧急应对,但是包括县级疾控中心在内的疾控中心都存在着财务问题,如医疗设备紧缺和资金紧缺,设备使用效率低等,这些都会影响疾控中心的工作,而导致这一情况出F的主要原因就是疾控中心固定资产资源配备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相应的部门并不清楚自己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且进行资产预算时也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再者疾控中心未能全面监督资源配备的过程并及时反馈处理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个人主观判断也是影响资源配备的因素,如在未能做实地考察又没有相应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资源配置,导致配置的资源和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三、解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强化财务人员管理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疾控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县级疾控中心,所以在进行强化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时要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最好选择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人员管理县级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同时,疾控中心还需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是从专业技能方面,组织其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当家社会发展的速度,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管理办法,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水平,不断培养其现代意识,让其认知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其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管理者应该知道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不过,制度的构建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的方法,且确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原则性。县级疾控中心在构建管理制度时需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流动价值,严格监控固定资产的流入与流出,如管理固定资产流入时要确保其产品名称、出产地、编号等相关信息一应俱全,同时所有程序都要有负责人员签字确认,确保账目的真实性;进行固定资产流出管理时要及时上报上级部分并及时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得到上级部门批准后根据报废流出仔细处理,及时上交残值,做好账目对接和销账工作。

3.完善资源配备

资源配置涉及多个方面,若想完善资源配置,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并综合设备操作环境、单位基础配备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来分析,科学配置,争取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发挥设备的价值,如科学操作设备并减少后期维护所花费的其他费用,这对县级疾控中心长久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四、结束语

疾控中心是以固定资产为运作基础的,而且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还能为民众健康应急提供给物质基础。其中,财务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应更加重视,努力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队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争取提高固定管理工作的质量,让疾控中心更好的运转,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固定资产;问题;措施

1.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部分职业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理念滞后。具体表现在,在学校管理中“重招生、教学管理、轻后勤服务管理”;“重人事管理,轻物资管理”;“重货币资产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重采购管理,轻使用、退出管理”。只关注传统的招生规模、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而对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综合效益也从不评价。

1.2制度建设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有的学校没有建立一套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一是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重复购置资产,固定资产浪费严重。二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借用领用、维护保养、定期清查盘点、报损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三是缺乏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考核评比制度。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严格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实际执行中没能认真落实,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使得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1.3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卡、物不符的情况较为突出

一是财务部门资产管理总账和明细账不符,核算上重视总账核算,轻视明细账的及时登记及其与总账的核对,有的单位甚至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二是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账不符,两部门对固定资产分类和核算口径不一致,未按正常程序购置、验收、登记,未能及时核对账目进而查清原因进行调整。三是固定资产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符,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全面盘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组织实施难度较大,有的单位违反规定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有的单位购买固定资产,不计入固定资产账户,直接以费用列支;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报废随意性强,不履行相应程序或丢失损坏不追究相应责任;有的单位购买的固定资产个别为非公使用,或作为礼品赠送他人。有的单位因为学校评估对资产的需要,对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故意不进行账务处理。四是固定资产实物与粘贴的固定资产条码(卡片)不符,主要是因为条码粘贴不及时,与实物资产相脱节。

1.4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方式滞后

有的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学校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教务、学生、图书、后勤等部门进行资产实物管理,从形式上看,资产管理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但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利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机构,造成管理职责不清,责任无人追究。有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非常少,一般由总务后勤部门和教师兼任。由于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同时人员上岗前很少经过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造成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下。有的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没能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更新观念,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校性、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固定资产是学校实现专业建设,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学校领导要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认识,“向管理要效益”。在筹划购置固定资产时,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科的发展趋势,教学科研能力,管理工作需要和学校财政状况,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保证“物尽其用”,防止盲目购置;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师生员工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其使用或管理的各项资产。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2健全机构,明确资产管理职责

对学校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对资产进行全员、全方位管理。

2.3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实施规范管理

只有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首先,建立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招生市场,按照专业建设的需要,对将要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第二,健全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借用领用、维护保养、定期清查盘点、报损处置制度。要明确管理责任,实现责任到人,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第三,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考核评比制度。学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最大程度地维护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4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监督,做到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及时登记资产明细账进行并与总账定期核对;财务部门资产账目与管理部门资产账目定期核对;资产管理账目与实物资产定期核对;对实物资产及时粘贴条码(标签)。核对不一致时,要实事求是,查清原因,按程序及时处理。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2.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

2.6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学校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学校各部门关系密切,手工记账方式导致管理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大,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差错。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的创新,而且是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动态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该系统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创新资产管理监管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固定资产作为职业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施的物质基础,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更新观念,健全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创新资产管理监管手段,充分调动学校广大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程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师,2009(8).

[2]韦英妹,农海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9,(9).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是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近近几年各省市审计结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仍十分薄弱,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单位领导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办法”第二章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不能严格执行“办法”的规定,好大喜功或者盲目攀比,重购置、轻管理,只管从国家批复资金抢购大型固定资产,对资产购置以后的管理和使用却重视不够,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

现行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如实对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做到账账相符。 在实际管理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帐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固定资产时只列支费用,不记固定资产账,还有的帐面只反映固

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帐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二是固定资产登记不规范。账目建立不全面,对上级调拨、捐赠的资产存在多登、漏登现象。三是固定资产不入账,造成“有物无帐”。许多单位投资建办公楼、车库、购置车辆等,不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基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决算,财会人员不按有关规定对新建的固定资产估价入固定资产账;四是账外资产现象普遍。一些单位对购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但价值较小的桌椅板凳、图书、陈列品等或上级拨付的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形成账外资产。

(三)固定资产管理松散

一些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有的单位虽然入帐,但长期不盘点,一经盘点,多数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在仓库里,或是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也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报废,长期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还有部分非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既未计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账,也未在本单位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卡,随意使用和处置。

(四)违规处置固定资产

一是在资产处置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履行报批手续, 私自报废、变卖、更新、转让、贱价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使其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二是对平时损坏、遗失的资产未查其去向和根源,落实好责任追究,而是在固定资产清查、核对后进行一次性报废处理,资产报废变成了资产管理中帐物平衡工具。

(五)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求全、求新,结果造成一方面价值不菲的设施设备长期闲置,使用率极低,购置之后即发生闲置, 有的一年只使用几次,甚至到报废期限了还没有开箱,没有发挥它们的正常使用效能;购置前的决策研究不到位, 购置不需要的资产;重复购置,更新太快,浪费严重, 但是又无法调剂给其他部门使用。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客观需要

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和效益评价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财政支出的评价对象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管对象。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客观需要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的需要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普通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认为固定资产是国家的东西,只要自己没有拿走,丢了和自己的关系也不大,造成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强调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推动使用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需要

追求效率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革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一是可以加强预算、使用、处置、采购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改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能够节约国家财政支出, 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经济回报率,也促进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三、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的认识

要不断深化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要加强领导,积极与财政等部门配合,认真学习《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坚决纠正“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现象。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在日常管理上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健全固定资产财务账目,使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努力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是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建、使用治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行为,实现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

(三)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产核资,顾名思义,就是要核实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对资产进行清查,对资金进行核实,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把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对账实不符的,由资产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逐笔查明原因,共同编制盘盈、盘亏处理意见。总之,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可以明晰各类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产权,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监督检查

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制定的在好,如果不严格执行,落实不到位,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切实按照两个“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工作,狠抓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发现人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坏、流失等问题,属于单位本身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单位领导和责任人造成的,要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性质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单位或个人不按规定履行有关报批手续的私自出租、出借或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的要依法收缴其所得收益,并按法律法规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和通报批评。真正做到依法治产和违法必究。

(五)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一是先进设备的配置、 贵重仪器的购买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对到位的固定资产,要加强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防止因无人操作而闲置。三是避免盲目求全、求新、更新太快,造成还能正常使用的仪器做报废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力和发展需要, 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查询、综合分析、全过程动态监管等功能。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端提高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是国家机器运转和巩固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政府提高为民理财的能力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气抓好资产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2006年7月1号

[2]乔虹.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5):166-167

[3]杨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当代经济,2010,(6): 68-69

[4]侯文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新西部, 2010,(8): 48-51

[5]程红.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31-232

[6]张宪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现代商业, 2009,(8)59-60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特殊性;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建立,我国企业在面临巨大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又需解决内部管理制度落后问题,特别是需要对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通过避免重复采购、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加强报废资产审批等方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企业固定资产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有别于其他管理的特殊性。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办公使用,单位价值、使用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内容的特殊性:一是购置与保管环节专业技术性强。由于固定资产金额巨大,在购置审批前需对市场行情、价格等作出详细的可行性调查,避免发生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部门员工需按照说明书,掌握资产的使用技能,还需保证对资产进行精心的日常保养与维护,避免资产受到自然、人为的损害,提高资产使用年限;二是会计核算易出现与实物脱节。由于企业固定的使用遍及整个企业所有部门,再者,由于各部门在购置、报废过程中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往往出现财务会计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情况,易导致账存实亡,增加了个人侵吞资产的风险;三是资产管理工作范围广泛。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范围遍及企业所有部门,企业若要从整体上加强对其的管理水平,必须得到所有使用部门的配合,增加了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体看来一些企业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管理,如对购买固定资产厂家的选择、价位的比较、项目考核都能制定出严谨的计划。然而一旦购置回来,余下的环节的管理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

2.账实不相符、责任不明。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一旦有固定资产出现报废、丢失的情况,企业在一些情况下并没有办理报废手续及账务处理,导致了固定资产长期挂账;(2)对于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入账处理,从而导致有物无账的情形;(3)对于一些从外单位借用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关手续的办理,也无账务处理;(4)对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到位,少提甚至不提折旧,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虚增,造成账实不符的状况。

3.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可执行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未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申请上出现重复采购、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人为损坏、随意报废固定资产等现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固定资产制度,但各部门、员工由于制度约束力不够、领导不重视、责任心差等原因,未能将制度落实到位,使固定资产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重视程度,调动企业各部门、员工积极性。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涉及到办公楼、车间机器、运输等资产,故企业若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得到企业所有部门及员工的配合。首先,企业领导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责令企业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及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配合,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从人、财、物方面给予财务或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支持,为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次,通过考核评比等手段,对在资产管理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及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2.树立企业员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的宣传,使员工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自身做起,将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一样对待,在整个企业营造出保护固定资产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对企业领导及员工,在年底考核中,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以促使企业领导、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提高整个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企业对生产管理各环节制度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同进有助于财务管理漏洞的产生。

4.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它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在选购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也由于用途不同呈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手工统计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求,一方面会耗费管理人员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近年来,从账务处理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广泛运用,通过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将采购审批、资产调拨、报废等过程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并保证了资产的账实相符;从资产实物数量方面,通过采用条型码等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账实进行盘点,保证了资产的完整,降低了资产损坏、丢失的可能性。

5.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首先,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在企业或财务部门内部成立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企业资产数量进行定期盘点、各部门资产闲置情况进行调查、资产采购价格及采购预算合理性进行评估等工作。各部门应抽调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对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其次,定期组织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法规培训,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资产管理人员法制意识,避免企业资产被人为毁损及贪污;再次,在企业内部制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对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员工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损害企业利益的部门、员工进行严厉的惩罚,促使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四海.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延边党校学报,2009(04).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5)

(一)固定资产品种多、管理难度大

在原铁道部2005年颁布执行的《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将铁路固定资产划分为十六大类,849项。铁路运输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点多线长,大量的固定资产分布在铁路沿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工程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求这些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共同管理。虽然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清晰的职责权限,难以进行统一协调,各部门间的资产管理未紧密连接,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低,严重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导致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不足。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太过单一

对于部分技术进步型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车载电台等,在原铁道部颁布实施的《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此类固定资产具有五年的折旧年限,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设备通常两到三年就要全部更新,再加上现代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是通过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所以固定资产价值很难在清算收入中获取应有的补偿。这不仅使得最后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真实度降低,而且企业不具备充足的更新改造资金。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工作敷衍,未充分掌握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业务知识,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停滞不前。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于生产环节只涉及到了生产安全与经营业绩,而忽视了制定资产安全、资产质量、资产利用效率相关的指标,进而造成资产负责人员的缺乏。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虽然现代铁路运输企业实际已构建了专门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有效防止了过去手工记账中出现的问题,但在固定资产状态的跟踪、盘点等各项工作中仍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的方式,严重的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信息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反馈,统计准确度低,进一步加剧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严重的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同时也未积极的和其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构建能够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信息彼此脱节,难以及时有效的反映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信息共享目标无法实现,获得信息需花费巨大的成本,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效性严重制约。

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管理的规范化

企业应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加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涉及到了监督检查制度、职责分工制度、日常保管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定期盘点制度、授权批准制度等各项内容,针对固定资产计划、构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护、修理、盘点、处置、报废到提出企业全程,应设置详细规范的管理流程,准确划分所有职能部门实际应当承担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权限,及时有效监督与考核固定资产升降、管理、效益等情况,通过制度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缺陷,严格根据制度加强资产管理,避免固定资产账实不一致、闲置、浪费等情况,从而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综合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减少折旧年限

铁路运输企业一直采用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尽管该方法便捷方便核算,但无法将固定资产具体损耗进行如实反映,所以应适当的整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于机车车辆、运输起重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这些关键的生产设备以及更新换代快的设备应使用加速折旧法,有助于设备更新资金的快速积累,对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应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不会太大的降低企业利润,而且还如实的揭露了固定资产具体损耗情况。此外,对技术进步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的减少,能够使其符合实际使用寿命,及时有效的更新。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培养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铁路运输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的重要比重,为了自身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清楚的意识到资产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一样处于核心地位,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将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角落,提高各部门、各职工对资产有效管理与使用的积极性。此外,还应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设备使用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熟知先进高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固定资产管理优势作用

结合企业当前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匹配的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准确的标识固定资产种类,实时跟踪固定资产运行情况与使用状态,在集中采集、存储业务数据的前提下,设置相关的同时可以做到固定资产价值动态管理和实物动态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就能够做到共享,系统全面的了解固定资产实况,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业绩,实现信息流与资产实物流相对应的目的。

(五)健全管理者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固定资产有效运营

无论是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还是营运效果均取决于企业负责人,所以要求企业负责人应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与执行,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与使用有效性,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健全与实施纳入到对企业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的标准范畴中,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与下属单位负责人关于固定资产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权责实施归口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担负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是企业负责人对其责任业绩考核的关键性内容。在将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纳入到具体的归口责任人作业范畴,同时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后,必定会调动企业负责人、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下属单位负责人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控制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时刻保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都踊跃的配合协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三、结论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 中图分类号 ]F 406.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11-02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后勤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其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教学投入大幅度增加,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淡薄,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观念较为淡薄。2000年以后,由于扩招等原因,高校的资金来源从原来单一依靠财政拨款,发展成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实行学费、自筹收入等多渠道筹资的新局面,筹资来源和投资去向的多元化,对现代高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资产采购管理轻资产使用管理的现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集中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由于缺乏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各部门往往只从使用方便出发,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的固定资产也难以调剂使用,资产利用率不高,导致低效使用,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中,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据调查,我国部分高校教室、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仅为60%,另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高校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目前多数高校在设备购置上只注重投入的比例,而不能从实际用途出发考虑,购置计划人为性较严重,论证也只是走过场。高校内部有些部门或机构片面地追求“小而全”,追求使用方便,相互攀比,不断地要求增加房屋,购置新设备,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并且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及时,或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造成一些设备(如电脑、多媒体设备)过早地损坏或“退役”,造成资产的巨大浪费。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现教中心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从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净资产不实。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第11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入账。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同样采用此法。高校会计制度把“固定基金”科目划在净资产类,所谓净资产,是指所有者在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以,“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应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即净值)。但由于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随使用时间的推移相差会越来越大,造成虚增资产,致使高校的“净资产”信息严重失真,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其次,不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不利于高校财务部门对出售、报废、损毁资产的管理。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领导到使用者、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建议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衔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引进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详细记录每个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到处置的卡片信息,赋予其惟一的识别条形码,对实物资产使用全程跟踪管理。实现对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随时为资产的购建、调剂和处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在此平台上建立评价、监督机制。同时,进一步研究开发同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多种数据接口,以便灵活地与财务核算软件进行链接,使财务账、固定资产台账与采集的实物信息能进行电算化比对,减少错误率,避免因两种账簿登记时问不同而引起存量不实,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账、卡、物相符。

(三) 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学校必将同企业一样逐步面对市场化的挑战。因此,针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正确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规定,结合学校购建固定资产时一次性列支的实际情况。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同时增设专栏反映固定资产净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此外,如果学校固定资产在市场上有活跃报价或公允市场价值较易取得时,还应当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以反应固定减值情况,提供固定资产当前市场价值信息。

(四)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工作。通过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明确现有固定资产状况,从而为加强资产预算管理、建立资产监管系统及实施资产动态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逐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层次

高校应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意识、多渠道地培养专业管理员骨干队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防止管理员队伍老化;建立“一专多能,专业知识配套”的管理骨干人员;建立合理的能级结构比例,使高、中、初级水平各司其职、各展其才、相互配合。各高校应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理论学习,注重岗位培训、强调人才素质。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专业教育培训和再教育,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指导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过渡。

【参考文献】

[1]严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与制度的探讨[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 .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个有权威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的购置、调配、捐赠、报废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2]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第一,要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第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3]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减值”。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算,防止资产流失。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