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手术室护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制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7 15:5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术室护理制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手术室护理制度

篇(1)

【摘要】目的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作用分析和探讨。 方法 以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手术患者120例最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查对制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查对制度;术中护理

手术室是进行急救以及外科手术的地方,医院多个科室都和手术室有着紧密联系,属于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但是手术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手术出现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1]。手术室内的工作紧张,节奏快速,要求拥有很高的护理质量,手术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良好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我院的查对制度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手术查对、输血查对以及饮食查对等[2]。此次研究的是手术室护理的查对制度的作用,根据我院的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2年选取我院120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这些患者中病情、年龄和性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活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分析的,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1.2查对制度

1.2.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到患者的病房进行访视,按照患者的手术单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核对工作,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房号、床号、手术部位等等,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手术当日,提前半小时巡回护士到手术患者的病房来接患者,再次进行核对信息和麻醉方式以及药物、血型、过敏结果等。向患者询问是否遵医嘱进行禁食和排空膀胱,待双方均确认后进行签名。

1.2.2手术前的麻醉要求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医师先进行患者的信息核对,在核对完之后,若无误则在核对表上进行共同签名。各类无菌器械使用之前,器械护士要先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问题,需要更换与否,防治患者的感染。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一边清点一边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术中药物使用多为口头医嘱,护士要对医嘱进行重复,在获得确认后再进行给药,给药后再重复一次。术中需要进行输血的话,要求循环护士和麻醉师进行“三查八对”,输血袋保存24小时,在患者无任何反应后进行销毁。关闭体腔前后都要进行一次手术器械、药物、敷料的核对,避免遗漏体内事故出现[3]。

1.2.3手术后手术结束之后,在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陪同下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向病房护士交代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与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在手术患者的护理交接单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签名。器械护士在清洗器械之前,再次进行清点核对,做到术后放心。患者的标本送检前,当班护士和送检员应再次核对标本的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内容一致后由专人送检。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操作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

3讨论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加,要求医护人员的水平更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做好自身的常规工作,还需进行医疗法律知识的学习[4],既是对自身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避免护患纠纷。查对制度需要护士根据规章制度和规范流程来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懂得风险的存在性。我院此次对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研究发现,查对制度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避免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韩江琴,高义云.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52-453.

篇(2)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结论:将护理查对制度应用于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对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1-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外科抢救、治疗患者重要场所,但手术室也是医院高风险、高责任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治疗安全,本文选取手术患者10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查对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患者216例,其中:男114例;女102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47.9±12.4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45例;普外科手术37例;骨科手术32例;泌尿外科手术29例;神经外科手术21例。排除标准:急诊入院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意识障碍患者。将216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查对方法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1天,病房责任护士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腕带等,给予术野区进行皮肤准备,手术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手术室护士去接患者时,与病房责任护士按手术患者准备单上内容逐项核对患者信息,另外,手术室护士还要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在术前一天禁食、禁水;是否排空膀胱;皮肤是否完整;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患者体内是否置入金属物等,当确认患者可进行手术后,双方在手术患者交接单签字,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③麻醉开始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治疗。④手术完成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手术室。

观察组按护理查对制度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核对同对照组。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当确认时,要求患者本人说出自己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当确认其与手腕带及病例相符后,填腕带查对表 [1],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间内。③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参加,通过查对病例、手腕带、询问患者、手术标识等,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逐项填写签字,完成后方可实施麻醉。④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仔细清点与检查,并予以登记,对于数目不符或存有问题的器械包或敷料包要及时更换。⑤手术过程中:在应用抗菌素时,两名护士同时核对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等;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用药前必须对医生医嘱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并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用药,并对药物名称、给药事件、使用剂量等准确记录;若是特殊用药,必须两位医生共同确认后,方可用药;若患者需要输血时,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认无输血禁忌证、血液质量合格后,给予输注,血袋需保留,以备检验时使用。⑥关闭体腔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按登记本上器械与物品数量进行清点,无误后,才可关闭体腔,并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方式、用药、术中监测、物品清点、引流管固定、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尿量、手术标本、患者去向、皮肤完整性等信息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表(例/%)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手术室一般是抢救病人,受伤患者的重要医疗单位,近年来,一些医疗和护理活动也日益增加,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果单位防范和管理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造成一些损失,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一些问题提出了分析和解决措施。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手术室制度不够健全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经验缺乏和不够负责 手术室单位的制度有待健全,国家出台的一些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增加修改了许多制度和条例,但是还不够健全,所以许多关于手术室护理的制度需要修改和增加进行规范。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护送病人途中也会发现管道脱落等现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缺乏,对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使用仪器不当造成差错;其次,一些手术前消毒问题和使用药物问题,也会因为一时疏忽出现安全隐患;最后,再加上手术室工作人员承担着责任以及工作疲惫等等,以上的这些现象都影响着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2 手术室室内环境不好与手术前准备不充足 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室一直是密封的,再加上一些手术室用的什么电刀等会产生雾气,因此废气会特别多,空气不新鲜,还有一些消毒剂,麻醉机等会对工作人员有影响,会导致操作能力下降。另外,手术前充足的准备也很重要。如果一些工作人员急于求成,手术前没有试机,往往会出现仪器安装使用不当、手术中出现临时故障等问题。例如,电刀等仪器固定不稳,不小心掉下来后会造成污染。万一病人皮肤直接接触到电刀等仪器,容易造成灼伤,因此会产生纠纷。

1.3 新技术的缺乏与责任追究方法不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各个单位专科开始开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业务也会随着增加。因此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越来越难,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会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产生影响。往往在发生差错时,管理单位更多的都是在责备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惩罚犯错的人,并没对发生的问题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加以改正,因此当事人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就会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

2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 坚决严格规定,提前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严格的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建立各项工作的制度,比如,消毒制度,卫生制度,样本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另外,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和检查,定期的评估和反思。定期召开一些工作上的会议,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让每个人懂得有责任的工作;给与工作积极、细心、优秀的护理人员鼓励,让他们更有精神的工作,因此提高质量和效率。另外,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能要严格培训,分层培训,尤其是新来的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仪器的掌握和对技术的掌握,因此提高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优良作风。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手术更安全顺利的进行。

2.2 创造和谐的手术环境和做好手术前充足准备 手术室环境问题很重要,要做到更好,就要创造一些好的更和谐的室内环境,各个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认真努力的工作,做到室内安静。尤其是对参观人员更要严格要求,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所有规章制度。并对一些消毒剂,常用的仪器进行检查,使用电刀等仪器时要及时吸烟,适时地开窗通风。尽最大努力为手术的进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另外,手术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一定要先试机,来保障手术进行时病人的安全;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的使用仪器,工作细心谨慎,坚决不能有灼伤病人这种事故。

2.3 增强理论知识和引进新技术 对所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对新手进行分层培训。让他们跟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进步中增强技能。另外,还要让他们多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打下基础。当工作人员出现差错时,不要总是一贯的惩罚再惩罚,要从根本上理解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自愿的报告,从而进行反思,加以改正,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工作。

3 总 结

关于手术室护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也都有所认识。人们能很信任的把自己交给工作人员,因此所有的手术室工作人员都应该负起责任。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有待提高,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每人尽份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耐心的积累经验,掌握好技能,严格遵循所有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就能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让病人和病人家属更加安心,放心,让生活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章丽芬.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2).

[2] 曹丽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

篇(5)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篇(6)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 门诊手术室 工作效率

随着医学科学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院门诊手术室的管理已被提升到了重要的管理位置。强化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门诊手术室是为门诊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门诊的重要临床技术部门,因此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值得重视[1]。我院为基层综合性医院,由于门诊手术量大,择期手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护人员经常超时加班,工作效率低。自2009年12月开始,我们针对影响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对门诊手术室进行科学管理,以求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手术室设有手术间2个,护士3名,其中麻醉护士1名,手术护士2名,2010年手术1815例。由于城镇医保及新农合普及,门诊手术患者增多,手术量增大,手术间相对较少,医生护士相对缺乏,不能满足门诊手术患者的需要。

2 方法

2.1分析影响门诊手术室管理及工作效率的原因

通过原因分析,将影响门诊手术室管理及工作效率的原因归纳为六类[2-3]:①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够,内部质量控制差;②患者因素,术前准备未完成,病情突然变化;患者未禁食,患者临时拒绝手术或改变手术方式等;③手术医生因素:手术医生忙于应付门诊,完成手术关键步骤后提前离开、操作技能不熟练等;④麻醉因素:麻醉准备不充分、技术不熟练等:⑤护理因素:护理人员少,手术多,安排班次不合理等;⑥手术用物准备不足或出现故障,病员经济不到位或外科急诊患者等。

2.2 措施

2.2.1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是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门诊管理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制度的落实,而执行制度是门诊手术的工作保证[4]。因此,我院门诊手术室定有以下制度:①无菌操作原则;②工作人员制度;③参观人员制度;④巡回、洗手护士职责;⑤敷料室工作职责;⑥器械室工作职责;⑦差错制度等。这样,依靠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2 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门诊手术科室的术前宣教,让患者配合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并保证术前准备质量,减少因术前准备不足造成的手术延误。提高手术护士术前访视的质量,并且推广手术前科内会诊,以便于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因患者病情因素造成的手术延误。另外,通过术前护理访视,了解患者术前准备情况、病历记录及各种检查结果等,及时了解病情,提前干预,有效缩短患者准备及等候手术时间。

2.2.3 强化管理,合理利用资源 加强医师麻醉师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手术麻醉技术。手术开始前,麻醉护士提前准备手术间麻醉用物,手术护士在手术开始前15分钟第二次检查手术用物的数量及功能,保证手术的需要,由责任护士对手术实行统一安排;择期手术一般在白天完成,手术高峰期进行弹性排班,减轻节假日及夜班压力,避免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

2.2.4 加强物品、器械管理 加强质控护士对手术用物准备情况的监管及设备管理,保证仪器使用完好率,由质控护士检查落实及质量达标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加强与供应室的沟通与联系,特殊器械及物品随用随取,以保证手术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不必要浪费;保证接台手术的开展。

2.2.5门诊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预防交叉感染为前提。门诊手术室的位置要多考虑病人及术者的方便,并且要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所有物品定点放置,并设有明显标识,方便取用,节省时间;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流动;对保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手术间终未消毒的质量和速度,保证接台手术不受延误,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和空气检测。

2.3 统计与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门诊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布局、环境监测全部合格,接台手术延时率由原来的43.17%降至19.71%,而日均手术量增加超时工作时数减少。

3.1 2009年与2010年手术量比较(见表1)

表1 2009与与2010年手术量比较(台)

4 讨论

4.1 规范化管理可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门诊手术室的制度全部落实。分析原因,与加强制度管理有关,有效落实制度的关键措施包括:制定检查评价标准[5]。实行手术间责任制管理;分层进行护理质量监控;采用现代化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定期举行质检分析会,及时纠正工作中偏差。

4.2 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日均手术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规范化管理,日均手术量增加(p

4.3 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缩短超时工作时数

表2可见,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日均超时工作时数减少(p

原因可能是规范管理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了业务技能,完善了手术前准备,加快了手术周转,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了加班时间,工作人员加班后可以适当休息,缓解因工作节奏快带来的压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4.4 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3显示,实施门诊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后,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

4.5 消毒隔离是门诊手术室安全工作的保障

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门诊手术室环境监测全部合格。分析原因,与加强环境管理有关,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清洁、消毒、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随着门诊手术间利用率的提高,人员的流动量也随之加大,势必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在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的同时,始终把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放在工作的首位,由医院及门诊感染管理组严格监管,责任到人。同时,减少手术间的人员活动,保障了手术间的环境安全,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5 小结

随着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手术室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7]。总之,通过实施门诊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手术量,减少了日均超时工作时数,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保证了手术顺利开展,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孟正华,刘盈.强化服务文化管理促进手术室服务质量,医药产业资讯.2006.3(7):41.

[2]王亮,苗艳.运用时间管理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3):94.

[3]王莉,曾俊,程勤,等.合理利用现代资源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74-75.

[4]孙秀玲,孙桂芝,王春梅.手术室的应变处置与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36-37.

[5]申红伟,仲剑雯.护理质量监控的相关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38.

篇(7)

【关键词】 手术室不良事件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1]。随着手术难度加大、护理人员监管不力等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任何不利情况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终生的遗憾。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室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管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护理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经外科手术70例患者,年龄26~68岁之间,平均43.5岁,其中开颅手术者11例,骨折内固定手术18例,子宫切除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3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面部整形手术3例。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26名,其中工作3年内的有5名,工作3~6年的4名,工作6~10年7名,工作10年以上的10名,中专学历的4名,大专学历的16名,本科学历的6名。取得护士资格证的6名,护师资格证9名,主管护师11名。

1.2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经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组45例,对观察组实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护理。

2不良事件原因

2.1手术中护士态度怠慢粗心、责任心不强,过度相信主观经验。

2.2护士处于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手术时间过长,护士在手术中负压过重。

2.3护士与医生、患者的沟通不良。

2.4护士未严格执行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或手术室各种护理制度存在缺陷、不完整。

2.5低年资护士对手术室机械操作流程不熟悉或不规范。

2.6手术室环境质量监控存在缺陷,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

3对观察组实行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3.1维持良好的护患、护护、医护关系可促进患者手术中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增加自信,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术前到患者病床前进行宣教、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及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前紧张不安。减少手术中张冠李戴的差错。医院对护士进行一定的培训,增加护患沟通技巧、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护理隐患,很多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需要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有紧张心理。这就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细心解释,达到理想的沟通。

3.2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在接入手术室的患者,两人查对,确保正确识别患者。手上腕带信息详细应包含科室、床号、患者姓名、年龄等。在手术中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定详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操作规范。例如在手消毒中、手术中无菌操作、输血输液中、特殊感染手术后器械的处理、病理标本的保留和送检中[2]。护理人员在操作中防止出现差错及纠纷的,保障患者的权益。

3.3手术室环境质量监控

在手术室内,空气中存在残余的吸入、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医疗仪器产生的电离辐射,手术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等均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同时污染手术室的空气[3]。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达标造成手术感染。如湿式清扫措施未落实,参观手术人员太多,空气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监管者要制定相关的检查制度及消毒流程,如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半小时,暂不使用的手术室进行定期消毒。手术后及时清理,杀菌消毒,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监管者如护士长定期对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使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空气监测工作,并设专人负责,确保无菌质量,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3.4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护理人员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其性能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各仪器设备按常规保养良好,经常检查性能,定期维修,以备手术顺利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降低手术室噪音,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维持手术间安静有序。

3.5护士在工作中认真、仔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医疗纠纷,例如巡回护士应仔细核对医嘱、不要随意交谈,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保留空安瓿以备待查,待手术完毕后方可弃去。需血时,到血库取血,与血库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然后到指定的手术间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血量、有效期、查对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无误后并签名方可输入,并做好输血记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预防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完全关闭后、皮肤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目完全相符并检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随意更改物品清点内容,术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及时记录[4]。

4结果

观察组经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果如表1

5结论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制定防范措施。如何保证安全护理,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者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因素,增强法律意识、责任,制定、健全手术室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素质教育、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免疫力。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对工作责任心不强者,进行规章制度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有其责,强化责任意识。护理是一个团体性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团结意识,同时护士的职能多、杂。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让护士理解患者与医务人员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与医生是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院内环境。能够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工作人员均须精力集中,因手术中护士态度怠慢粗心、责任心不强。落实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操作中的安全管理,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佩超,马亚利,张欣梅,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案例分析,中国病案,2005,6(12):39-40.

[2]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临床护理,2010,48(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