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3 10:28: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下,新的理念开始推进,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程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而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地学习正是我们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

1.我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对我国一些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我们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有的教师把一整堂课都安排得乱七八糟,充满了各种低效率形式化的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等等,让学生难以自行思考。还有的教师将自己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2.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2.1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方向的改进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2从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寻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有效化的方向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高,使得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变得有效。为了提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材料中提取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后得出了几条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的教学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园.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美国Treasures教材的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程晓红.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6-01

1.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由于小学教育本身存在明显的低龄化特点,所以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必须要满足小学教育这个低龄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启旅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独有特点。首先从启旅性来看,小学教育实际上就是启蒙教育,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行为等都处于雏形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接受过于高深的理论知识,大多数的教育内容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而设立的。所以各地区、各校在国学经典的选择上自然就不能选择那些诘屈聱牙的大师经典,而是选择一些具有启蒙特性的读物,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启蒙读物虽然在文字上相对简单,但是内涵上却不差分毫,而且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人教版教材中从选取的《伯牙绝弦》、《孟子.告子》中的《学弈》,《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等几篇课文来看,这些经典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内容包罗万象,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其次就是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有趣的、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上,所以如果将枯燥乏味的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势必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因此国学经典的渗透和选择也必须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作品,近几年从新疆地区到国家举办的各类小古文比赛中你会发现,内容有趣而多样,有告诉孩子们要团结的《五指争功》,课堂上有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有歌颂的《菊》,老师按照平仄带领学生进行优美的唱读;有突显人物特点的《性缓》、《性刚》,有推理故事《陈述古辨盗》。涉及到各种内容,且内容易学,课堂活跃、生动有趣。

最后就是开放性。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本身所承载的教育责任就是解放学生天性,鼓励学生的思维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国学经典应该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联想,获得情感体验,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大脑的创造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自觉阅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国学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并非是在当代教育中提出的全新课题,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就已经能够发现国学教育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小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且就现代社会小学生的思维道德建设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不重视国学经典的渗透,对教师的国学素养也不看重,导致国学经典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即便是在课文中安排国学经典,教师也不能将国学经典完整的教给孩子。所以对于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来说,教师国学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国学经典渗透的前提。只有保证教师首先肯定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价值,教师才会真正用心的去将国学经典中精华传授给学生们。而且就国学经典的教育来讲,它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与其他的课文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必须要针对国学经典教育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启蒙效果。

3.国学教育渗透的地区化展现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且地广物丰,幅员辽阔,许多地区都有着地区化的国学经典出现、而在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将这些国学经典地区化展现。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区的历史背景来选择小学语文教材内的国学经典内容。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编写也是带有明显的地区化性质的,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不同区域的不同教材会对不同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保证我国小学教育的多样化。而且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也有一些教材的编纂对传统的国学经典进行了改编,将一些具有相同教育效果的故事内容放在一起形成国学经典集,这样不仅能够便于教师的讲解,而且能够便于学生对于国学经典内涵的掌握。譬如说人教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和北师大版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等,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讲国学经典形成一个系统,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国学经典的需求。所以国学经典渗透的地区化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国学经典传播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地区文化传承的需要。

4.结束语

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树立道德标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现代文学是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国学经典就是这些高楼大厦的地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国学经典,我国的文学才会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现象。从古至今,我国在修养论中就提出"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尽管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极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学经典无论是对小学语文教育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国学经典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才能够真正的将这些国学经典发扬光大,也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改造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

[2]沈青.别给国学教育穿靴戴帽――小议小学国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4(11)

[3]蒙娟.中学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4(12)

[4]何成银.小学国学教育区域化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教育研究.2015(01)

篇(3)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力图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对文化和知识的主动性掌握与理解。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户外辅导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何为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的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去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助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是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户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了学习过程中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就可以把学习抛在脑后了。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了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户外,再从户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收获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回答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地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户外。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课程安排在户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启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爱好。

其次,从户外回归到室内教学。户外教学的作用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效果,教师们更关注的还是在于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户外教学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他们完成了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要在室内课程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一些,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去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将这一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得以充分实现。这一点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去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激发小学生发展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们应当致力于开启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之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户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4月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2期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

一、语言运用价值概述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受教群体合理应用语文知识,实现语言的科学应用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学生智力启蒙的阶段,其对语言能力的理解、认知、运用对其一生而言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教育在弘扬中国优良文化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小学阶段教育来讲,语文教育则更加倾向于文字认知以及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通常语言运用也只是单纯将其转化为文字,如看图说话以及写作等,这种方式使得小学语文语言运用形同虚设,阻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重视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1.语言运用形式单一

目前在语言运用形式上较为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形式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硬性的灌输。对语言的运用都偏向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依靠课本的内容,获得语言的硬性指导。其优势在于让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获得模式的引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文章获得对语言运用的掌握。但缺点在于,灵活运用语言形式缺乏,不利于学生获得更为深度的语言运用方式。在语言运用形式上过于单一的模式,不符合素质教学对小学语言的整理要求。特别是在对语言的灵活表达之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语言运用价值激发不足

语言需要应将其所原有价值获得最大限度的激发,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应在语言知识讲解中,让学生可以运用语言在不同场景中运用自如,使得学生可以灵活掌握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价值上获得完善的体现。从当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现状来看,目前小学语言教学大多存在对语言运用价值的激发不足现象,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特定的场合对语言进行有效运用,致使语言运用价值偏低。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学生都是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硬性地运用文字展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激发只是单纯的课本理论灌输,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语言又如何有效运用。

3.评价与激励观念建立不全面

小学语言需要在正确的评价和激励观念中获得价值的建立。但当前小学语言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评价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认识,在激励观念上也有着不充分的理解。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对小学的语言教学进行大体指导,并按照教材培养目的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硬性的模式引导,灵活度偏低,忽视对正确价值观建立的重视。

三、提升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对策

1.扩展语言运用形式

小学语文中语言运用地点多种多样,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教育其主要以基础知识认知以及文字认读为主,而相对于语言运用则多局限于写作,将语言转变成为文字,这种展现方式致使语言运用显得意义全无。因此以不断拓展语言运用形式,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抑或者在课上与学生进行成语接龙等游戏,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在交流中,积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故事法,向学生讲解成语故事,使得学生在聆听故事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也可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面对全班级学生讲解相关成语故事,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

2.情感运用激发语言运用价值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要求当代语言教育应实施情感化教学方式,教师应以人为本,将情感凝聚于课堂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思想观与价值观。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一课时,在学习卧薪尝胆这一重点段落时,应摆脱课本,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呈现出勾践卧薪尝胆情节,表现出勾践当时困苦生活,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勾践精神,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增长。

3.形成正确的评价与激励观念

小学语言需建立正确的评价与激励观念,并要在正常教材教学中渗透灵活运用的方法。想要有效运用语言价值,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运用的价值观进行理解以及潜意识教学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在保障教学任务获得完成的同时,要对语言的运用价值进行良性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语言运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语言的不同场合和不同含义需要教师重点的指出,避免学生在语言运作中形成的思维误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教师需要配合课程大纲提出的要求,灵活的运用教材,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对语言价值的养成,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激励观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语言运用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在语文教育中不断对语言运用价值进行开发和运用,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情感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与激励观念,以便于不断挖掘语言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新节.如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59-60.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影响的日益深入,教育领域之中对传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所谓“创新”,可以溯源于拉丁语,其本意原指“更新、创造新事物、改变”三层意思。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应当应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环节。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部分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当注重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众所周知,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首先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例如,基本的字、词、句、段、篇,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掌握“创新”的基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之中不能够牢牢把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其他学科学习时,则很难理解与领会其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基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外,还需要基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如何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去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最好的办法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首先提问“大家见到过哪些鸟类呀?可以描绘一下吗?”学生们立刻踊跃的发言。笔者进一步进行提问“如果大家所描绘的这些鸟生活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景观呢?”通过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往往容易针对具体的语文知识点提出质疑,同时,就教师的回答进行再次、多次质疑。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这是学生故意“刁难”,甚至会恼羞成怒。而笔者认为这正是找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时,笔者在提出“如果大家所描绘的这些鸟生活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景观呢?”有的学生说出“打成一团!”而笔者顺势提出“如何使这些鸟和谐相处”的话题。通过小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恰当的进行鼓励、引导,可以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兴趣不仅仅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之一,更加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重要起点。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之中,无论是对教材的传授、重新加工,抑或复习、考核时,均应当注意到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所谓“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新课程改革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即是“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构建的教学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可以大大的促成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启迪,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主观能性的发挥具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与错误性,即并不是所有小学生所认为的观念均是正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所接受的知识水平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相同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早期认识到自身认识错误,进而合理避免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误入“歧途”。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自身进步的重要灵魂,并且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整个社会中,创新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伴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在注重培养学生牢牢把握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进而不断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积累与探索,这样才能够促进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安丘市邵山镇云家庄子小学 王希桂.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 学知报. 2010-03-02 .

2.付艳娇. 新课改之语文教学略谈[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7) .

3.苏向荣.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 新课程(教师版). 2005(02) .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策略

我国的古老文化是通过文字来传承的,学习语文是我们对我们社会文化的学习,语文教学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使用范围最广,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近年来,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是根深蒂固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式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高质量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小学既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对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语文是一门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贯穿整个小学教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在于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就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由于语文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础,关系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总而言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既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又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坚定不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存有的不足

2.1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开来,但是部分小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奉行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标准,由于小学时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如果从小学秉承这种教育理念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而减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几天有新闻报道出,在记者的采访中有一位小学生说道自己只有在不写作业休息的时候最高兴,有力的证明了部分学校在教育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是决定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现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时候仍然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的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的真正魅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就是对语文知识的充分应用,很多学生语文的学习成绩很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文应用起来却不是得心应手,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语文课堂的语文气氛不够浓厚,一些优美的文章和句子,需要教师领导着学生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然而只是通过学生的死记硬背导致了课堂语文氛围不够浓厚。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的家庭作业过于沉重,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语文的排斥心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师生之间的交流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以后不愿意向老师吐露寻求帮助,源于平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老师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师生之间得不到有效的沟通极大的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

3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3.1提高语文教师的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师是知识的布道者,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的学习。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要注重自身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教材,才能把教材文章中隐含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章的欣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品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学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主动拉大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困难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发展,勤加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解决学生遇见的问题,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3.2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是忽略了学生主体的理念,完全变成了老师的课堂,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违背了教学理念。老师要不断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举办一些小活动,比如语文知识竞赛、阅读能手、生字词大赛等等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引进课堂,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语文素养。

3.3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摒弃分数至上的传统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进课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也应该依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创新而不是默守陈规。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从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推动祖国科技创新进步的人才。

4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需要,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志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7).

[2]刘丙月.重视多媒体辅助作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游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是抓住了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前提,把热情作为他们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在游戏的世界里,学生更容易学习并吸收知识,从而进行注意力集中的锻炼,提高自身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帮助培养小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游戏是实现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游戏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认识与体验世界,在游戏中成长、发展、交往。在游戏中他们全神贯注、主客不分,在这种境界下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同窗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与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有孤僻症、心灵脆弱等心理疾病,10个小学生中有4个对老师非常畏惧、仇视、不信任,同学之间相互猜疑、钩心斗角。探究引发这些心理现象的深层因素时,发现他们是因为一些有益身心的游戏的缺失,损害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全。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促使他们身心成长健康的发展。

(三)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

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人性化”在语文教学科目中逐渐受到重视。小学语文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很有帮助。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的教育功能,设计富有趣味性、参与性、情境性的游戏教学法,保留游戏的“可玩性”特点结合学习策略,实现在执行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法里三要素是指:老师、小学生、游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性模仿,忽视学生的自由精神,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育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死记硬背,还要承担起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

二、分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一)游戏化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得不到认同

通过调查得知,有极大部分的老师认为游戏教学不适合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他们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认为课堂上应严肃认真,游戏只可以当作调节学习压力的一种方法,不能与学习合为一体,甚至还认为重视游戏教学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二)单一的游戏教学策略

现今,在小学教育事业中,大部分语文老师实行的游戏教学法都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同游戏教学法相结合。大部分时间,老师只是将它作为调节课堂气氛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手段,要不然就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后当成给学生的奖励,使得这些游戏教学法都过于传统、单一。

(三)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在许多小学校园里的语文老师,都缺乏对游戏化教学理论与策略的规范学习及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实践中的起步,即使开展游戏化教学,课堂纪律也得不到好的控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缺乏科学的评教方法

由于游戏化教学法一直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游戏化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有价值的游戏精神与教学内容、目标不能相结合,加之部分老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够,导致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科学的教学评价。

三、强化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化教学,重视它所产生的作用

经过调查发现,因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游戏教学的思想在教育部门得不到支持与重视,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游戏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操作系统,直接阻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游戏教学。因此,树立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的思想与作用尤为重要。

游戏化教学既包含了传统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又体现了现代化教育思想。游戏的精神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轻松、自由发挥的具有独特个体的精神。游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包含两种意义。

对于老师而言,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与语文教育活动的主体,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而言,在游戏的教学情境中,老师已经不是绝对真理的代表人,也没有了强制灌输知识的现象,学生随即体现出参与教学创新的兴奋。

(二)加强政策引导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在实践中,制约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原因,是因为鼓励措施做得不够。由此导致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中落实不到位。所以,必须依靠教育部门加强政策性的引导,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

四、结语

总之,喜欢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能力,要重视它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游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姚春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游戏化[J].新课程(小学版),2011(4):81.

[2] 祝艳.初探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大观周刊,2012(14):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