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如何发展实体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3 10:2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如何发展实体经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1)

关于如何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思考

一是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信贷分析审核流程,降低实体小微企业融资对抵质押条件的依赖,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筛查、排除非正常经营的空壳公司、非实体企业等,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真正缺乏资金的实体企业,并借助现代金融的产品创新,在供应链金融、海内外联动产品等方面多管齐下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依靠大数据分析对企业资质进行评级打分,以相应的风险对价对应融资成本,总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是依靠互联网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系统与市场监督、公安、法院、税务、工信、外管、商务等部门数据打通,以便减少业务操作中的数据重复录入、重复审核等环节,提升操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网络服务系统、开发更便捷的线上作业产品,以便节约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三是进一步对传统的结算及资金管理产品进行创新、例如票据结算的整合产品、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整合产品等,以丰富企业的结算方式、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及财务成本。

四是加快银行、证券、基金、担保机构、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及产品整合,拓宽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大型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提升混业经营水平,以便对企业从初创期开始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扶持及财务管理方案来契合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篇(2)

虚拟经济概念存在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瞿强博士说,他所理解的虚拟经济,就是“用钱生钱”。它是从现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虚拟资本引申而来的,意思是说,像股票、债券等资产具有虚拟的性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宋逢明教授说,有很多人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这个观点可以讨论,因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金融肯定是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本市场就是虚拟经济核心的部分。

深圳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龙骐教授说,现在关于虚拟经济的提法比较乱,他搜集了一下,对虚拟经济的概念大约有10种说法。有的说钱生钱就是虚拟经济;有的人认为一级市场是实体经济,二级市场就是虚拟经济。实际上过去讲的泡沫经济、富豪经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等,应该说都是从不同角度说虚拟经济的。

南开大学专门成立了金融与虚拟经济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说,目前,我国学界研究虚拟经济的时间还不长,有不同的观点是非常正常的。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博士说,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价值表现形式,因此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对的。比如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相对实物价值来讲,企业价值是虚拟的。如果把企业价值拿到市场上去卖,变成股票的价值,那么股票的价值就是虚拟的经济。企业本身和企业的利润就变成了实体。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中国证券报》副总编施光耀先生提出,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它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是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立脚点的。如果能够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可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也是会破坏经济发展的。

曹龙骐教授说,虚拟经济不能够离开实体经济,它依附于实体经济。要处理两者的关系,主要是防止金融风险,比如加强金融监管,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高风险领域的管理。

刘骏民教授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逐渐提高,消费实际正让位理财。原来我们对理财重视不够,都是消费投资,属于实体经济。当个人很富有的时候,他的很多财产如地产、股票、储蓄等,开始用于新的投资,使资产进一步增大,就产生了虚拟经济。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教授说,股市属于虚拟经济,拿实体经济来衡量虚拟经济是不对的。如果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一样,那谈什么虚拟和实体呢?如果没有泡沫就不能称做虚拟经济,那就叫实体经济了。

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

林义相说,股票价格对企业来讲有没有泡沫?如果价格过高,可能有泡沫,价格不高可能没有泡沫。这里面完全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虚拟经济都有泡沫。

中国经济信息网总经理李凯说,泡沫并不是虚拟经济独有的,实体经济也会产生泡沫。比如说房地产,是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但这个产业里面形成了大量的泡沫。因此,虚拟经济跟泡沫经济并非天生的孪生子,只能说虚拟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而不是一定就会产生泡沫。

篇(3)

金融业的发展需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金融始终也应辅助或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稳固,金融产业发展方可持久稳健。缺乏实业支撑的金融产业非理性扩张,金融产业可能会一时兴旺发达,但从长期来看则会贻害无穷。此外,如何创造一个刺激内需的长效机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都必须依靠本国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和创新,都需要放到总体金融战略层面来加以考虑,因此,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提就是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

中国金融业必须整体布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应该说,中国要成为金融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金融机构从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等方面看,都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从资产规模看,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已经居于全球第一。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三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加起来已超过8万亿美元,其中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2.85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约为2.73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约为1.8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央行总资产高达28.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3万亿美元),分别是美、欧、日央行资产的1.66倍、1.73倍和2.6倍,为全球央行资产规模之最。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06年到2010年间,央行资产扩张了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此外,我国也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80万亿人民币。

但是,对于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微观主体而言,却依然感受不到资金的浇灌。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偏好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有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而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甚至存货作抵押,以及足够的现金流以确保还本付息,才能从银行借到钱。普通制造业在我国早已产能过剩,因此企业必须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和预期,升值预期进一步导致国际游资的流入,流动性加剧。而科技企业既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创业初期也没有现金流;服务业有现金流,但缺少固定资产,因而它们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因此,怎样让“水”流向不同金融层次,流向经济金融的末梢循环,必须依赖更多的微观和结构层面的改革。

笔者认为,只有“金融回归实体”,金融业才会获得更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率。中国现在当前应该建立起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金融体系而转向更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的金融体系。这类创新型产业的金融体系应该作为国家的战略投资体系,通过运用政府财政投入、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科技基金等手段,全方位地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应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中小型银行体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通过设立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可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型银行体系。由于中小型银行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与当地中小企业有着更多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小型地方银行与一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有着产权关系,内部有着更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篇(4)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研究

1.金融业应如何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信贷资金投向注意向实体经济引导,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出现大幅度提高。其次,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如:拓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联保联贷贷款等金融产品,有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此外,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金融机构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二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这两个任务互相关联。银行要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发扬主动服务的精神。

2.金融创新应支持哪些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应突出重点,有保有压。 优先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和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随着各种资源的约束及成本的上升已经受到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转型正在进行,宜把绿色、低碳等新兴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创新发展,金融支持应以拉动内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战略新兴为主要方向。

3.金融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相对于实体经济旺盛的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资源无法满足其需求,银行业一方面必须确保宝贵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银行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自觉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实现自身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国家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在信贷的区域布局上,应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当前的重点是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到重点在建工程、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要做到“有扶有控”,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学发展。

3.2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提高服务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针对当前众多中小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规范收费行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公布具体收费标准,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网点布局和渠道建设,加大机构整合力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快捷度。

篇(5)

企业打破传统经济下的制度设计,有的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有的消除中间商、构建直接交互平台,使人们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轻松找到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还可以将闲置的资产物品、多余的时间、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等资源分享给他人,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经济运行方式,被称为“分享经济”(亦称“共享经济”)。近年来,从房屋分享服务平台到分享租车服务平台,再到社会化“跑腿”服务……分享经济理念在各个行业领域衍生,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在国内,这种资源分享已覆盖了吃、穿、住、用、行、游等各个层面,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了解和认可。

经过十几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已经从短缺经济走到了供应过剩,这给分享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分享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所追求的目标与运行机制不同。工业经济追求的是如何生产的更多,为了满足生产得更多,就需要鼓励与刺激消费得更多。而分享经济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节约消费的环保自觉形成的再消费经济,对于长期以来被社会鼓励的高速消费、奢侈消费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矫正。

分享经济的理念也在影响着传统制造业。制造业的价值创造和分配模式正发生转变,借助互联网平台,企业、客户及利益相关方纷纷参与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及价值实现等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互联网+” 工业不仅仅是“信息共享”,还将广泛开展“物理共享”,从而形成新的价值创造和分享模式,开创全新的分享经济,带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美国趋势经济学家里夫金预言,未来将出现由通信、能源和运输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形成的“超级物联网”,人们能直接在物联网上生产和分享实物,并运用大数据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使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从而不再受到市场的局限。

作为新鲜事物,一些分享经济业态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政策麻烦,分享经济给现有制度设计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比如它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信息安全问题如何保证、保险体系如何支持,以及如何规范管理、协调各方利益等。分享经济在各国获得的拥趸也不尽相同,比如起源于美国的打车软件,在日本试行了3年,最后退场,因为日本出租车行业协会和经济产业省认为,这是破坏出租车市场秩序,并导致黑车泛滥的罪魁祸首。还有人怀疑,分享经济模式是否足以支撑这些市场平台当中的企业,是否会导致进入实体市场的企业家数量减少,对实体经济造成“抽血”。

尽管如此,分享经济在当今世界生根并快速成长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从长远来看,它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的经济模式,将切实有效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促进缓解环境压力,降低碳排放。从实体资源分享,到虚拟互联网分享,其发展空间随着技术进步和思维创新会不断超越人们的想象。

篇(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快自身转型,是每一家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您如何看待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吴太普:服务实体经济与银行自身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银行的稳健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难以持续,反之,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一家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杭州银行一直在探索一条服务实体经济与打造自身经营特色、促进转型发展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是从理念、政策和制度层面着手,把服务实体经济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中,并持续推动。在理念上,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和我行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是目标一致的。在我行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均将体现服务实体经济、体现转型升级、体现战略定位、体现长期利益和当期利益有机结合。考核评价机制同样针对转型要求,使对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政策体现战略要求,成为推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我行转型的有力杠杆。

二是坚持我行已有的战略定位,更加明确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受资本实力、规模等因素制约,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也要“聚焦”,小企业和小银行门当户对,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服务实体经济也需要我们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在坚持战略定位的基础上营造特色。

三是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有效的、综合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是以某一单业务来考虑业务的发展,而要把我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客户综合化的服务和客户的持续增长结合在一起。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家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要市场定位的区域性银行,杭州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成效如何?在服务小企业方面有哪些差异化实践?

吴太普:近年来,杭州银行在政府和银监会的指引下,从自身战略需要出发,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导向,强化小企业业务体制,切实落实小企业“六项机制”。我行已经在单独内部核算、单独信贷流程、单列信贷计划、单独资源配置、专业队伍建设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支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并在产品设计、还款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根据工信部等五部委对小微企业分类标准,2011年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458.1亿元,占企业类贷款的43.6%;其中单户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达236.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21000多家,占全行企业信贷客户的86%。

在探索我行小微企业特色经营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学习和分析同业的良好做法,但不同的银行定位有差异,发展阶段有差异,企业文化有差异,不能简单地模仿,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适合自己的特色经营道路。

体现在理念上,我行注重“做客户”而不是“做业务”,注重客户的培育和成长,不是做“一锤子”买卖,努力为客户提供包括信贷、结算,甚至是资本引进、政策信息、经营建议在内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为此,我行推出“小企业忠实伙伴计划”,对有成长性和粘合度高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承诺、利率优惠等一系列差别性优惠政策,建立小企业公司客户的长效培育机制,提升小企业公司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去年我行新增小企业“忠实伙伴”客户887户,近几年我行小微金融条线向公司金融条线(大中型企业)输送的成长性客户每年都在100家以上。

在小企业目标市场的细分上,我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重点关注三类:第一类为块状经济区域的小微企业,比如浙江桐庐的分水镇以笔业制造出名,临安龙岗是坚果炒货之乡,当地有着众多的小微企业,需要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我行都在当地设立了支行;第二类为商贸流通类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第三类是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它们是创新的主体,代表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由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融资难的制约。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银行通过创新找到解决途径。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或服务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较高,企业可以实现超常速成长,因此,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不仅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我行自身发展方式转变,培育高成长优质客户,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最终,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加强同各类投资基金担保机构的合作,把科技金融逐步纳入到战略发展的试验田中进行新模式探索,探索差异化道路,寻找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杭州银行科技金融运作模式方面作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吴太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等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点,我行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是执行单独的授信模式。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信审核强调以“投资者眼光判断企业”,财务因素审核仅为参考,以企业发展未来判断贷款可行性。

二是执行单独的风险容忍度。对科技金融的风险容忍度放宽至全行不良贷款率的2倍,凡经认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符合尽职要求的,免于其问责和处罚。

三是执行单独的信贷规模分配制度。我行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核拨专项信贷规模,支持各分支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2012年计划单列40亿元科技金融信贷规模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占全行新增贷款比例约为20%。

四是实施“六位一体”营销模式。我行通过政府部门、高新园区、担保机构、风投机构、咨询机构、社会资源等六大渠道,打造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平台,实施“六位一体”渠道营销模式。发挥六大渠道优势,弥补银行自身能力不足,建立“引客上门”的服务机制。

此外,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除传统的抵质押和担保产品外,专门开发了数十款为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产品,推出“生命周期服务法”满足不同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配备不同的产品支持方案,满足企业成长期各阶段金融服务需求。

目前我行已经累计为上千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累计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贷款金额累计约70亿元。贷款企业年销售环比增幅均超过50%以上的企业有132家,获取市级以上高新企业资质的有219户,已培育上市企业3户,22户企业受到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投资。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创企业的特性,业务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这类企业的风险?

吴太普:在推进科技金融、文创金融过程中,我行着力构建支撑贴近行业特性的信贷健康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客户评价朝前看。在进行客户评估时突破传统银行偏重财务因素和担保因素的局限,重点关注这类企业高成长、轻资产的特征,发掘客户潜在价值。

第二,项目评审换位思考。提倡由政策专家、技术专家、信贷专家和投资专家进行投资项目的联合评审,不仅仅要以银行家更要以投资家的眼光看待企业。

第三,以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为依托,推动担保结构转变。我行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提炼了一套 “以管理企业现金流”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担保方式转变。目前在省内银行业中,我行信用贷款的金额、占比都是比较大的。实践证明,在“尽职调查,了解客户”的基础上,信用贷款是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可行途径,关键是银行要真正以小微企业需求为中心,掌握技术,解放思想,突破传统。

《》:您刚才谈到杭州银行注重客户培育的理念,但是当小企业长大成中型或者大型企业后,杭州银行是否也有相应配套的服务方案?

吴太普:小企业是我行的战略定位,但我们的理念不是仅仅局限于做业务,放贷款,而是着力于培育客户,帮助其成长壮大,并与之建立忠实的伙伴关系。为此,除了对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实施“小企业忠实伙伴计划”、对于长大后的“小企业”,我们也有全面的配套服务方案。如对度过创业初期,并具备核心技术或特色商业模式,具有高速成长潜力,属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的中小企业,我们推出“成长计划”,为列入“起飞计划”的企业定制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帮助企业引入投资机构,与券商、担保公司等第三方合作伙伴对接,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除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股权融资等财务顾问服务。对于已上市或拟上市以及其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我行推出“卓越计划”,比如创新融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及增进公司信用,协助客户业务发展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通过“小企业忠实伙伴计划”、 “起飞计划”、“成长计划”、“卓越计划”等个性化的方案,覆盖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在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银企合作,同时促进我行的自身发展。

《》:如何评判当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城商行的影响,杭州银行如何定调今后的发展?

吴太普:过去几年,宽松的政策环境驱动城商行不断扩张机构、人员、业务和业务速度,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否可持续,但在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监管要求不断提高,这时就需要大家放缓脚步,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道路,谁的基础更扎实,谁能更好地控制风险,谁的转型更快、更有效,谁就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我行董事会和经营层在确定年度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健经营原则,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协调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更加审慎稳健,意味着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员工合规尽职意识,重点做好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防控工作,尤其是杜绝发生案件。

篇(7)

【关键词】股票市场 信息 实体经济

未来市场的走势取决于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而预期由投资者根据掌握的信息做出。利用现有信息推测未来股市,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股票价格反映了多少信息以及投资者能利用多少信息;二是如何通过现有信息推测未来市场、现有信息与未来股市之间有何联系。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投资者掌握信息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一个市场的制度以及机制问题、信息披露的问题等。根据价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可以把市场分为强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弱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是指市场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即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化、透明化的;市场所有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相同;所有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相同。因此强有效市场就是指当前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没有人能够通过预期而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弱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历史交易信息。我国股票市场属于弱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历史交易信息。也就是说,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技术分析失去作用,但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股市的未来是可以被推测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我们作为投资者,如何利用已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市场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逻辑推理或者归纳类比来推测市场。信息包含了实体经济方面信息、交易信息、政策信息等。其中实体经济信息包含了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等。交易信息是指证券市场本身的交易信息,如:量能、股价、市场运行情况等等。政策信息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扮演一定的角色而出来的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等。在信息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几方面的信息进行系统理智的分析。其中实体经济的分析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看到整个股票市场未来的大趋势,因为股票市场的本质是实体经济,股票市场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承担着配置资源和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它是实体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对实体经济信息的分析来推测未来的股票市场。

通过对我国过去实体经济运行和股票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市场会怎么走。我们国家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相继经历过了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其中物质需求首先要满足衣食住行需求,然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享乐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之初,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后,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原来的桎梏当中解放出来,对衣食有了更多样性的需求,这就刺激了衣食的供给,从而带动了我们国家轻工业的发展,例如:纺织、化工等行业。而在满足吃穿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和生活质量上的需求,因此这个时候出现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企业,这个过程大概持续到1997年,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轻工业阶段。相对应的这个时期,我国股票市场也恰恰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轻工业企业的股票涨幅明显,例如:四川长虹股价在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重工业阶段,从1997年至2007年。在满足衣食需求之后,人们对“住”和“行”的需求增加,这就刺激了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而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产业链很长,又带动了煤炭、石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机械、金融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这一过程大概持续到2007年。在这个阶段发展过程当中,国家的基础建设投资、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和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的消费推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创新高,GDP总量直逼美国、日本。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带来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资源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同时,股票市场上,房地产、汽车、金融、资源类股票的走势也达到历史高位。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未来一段时间,在第二个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这是依靠粗放型的发展换来的,带来了严重问题,如:汽车、钢铁、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资源在国企垄断行业和民营企业分配不均,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使发展不可持续,应该怎么解决呢?还是要分析人们未来的需求:未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了,主要是满足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和享乐消费需求。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必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未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服务业)以满足人们的享乐消费需求。那么我国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空间更大的应该是一些高科技、高创新、低耗能的企业。同时,应该看到,虽然人们有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但是真正收入较高、能够实现这种需求的人民占总人口的少数,因为中国贫富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内需不足,加上出口形势严峻,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明显,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面临困难,通胀压力依然不减,失业率依然较高,同时还存在要素成本上升、污染加剧、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国家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依旧是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的放松。所以股票市场不会出现趋势性的行情。中国经济制度需要第二次改革,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 博迪.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