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2 15:34: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煤矿企业信息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发展趋势
1 煤矿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均衡自动化水平高,受国内制造能力、技术和工艺水平虽然我国煤矿业信息化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的限制。引进是必然之举,但整体上呈现出发展极不平衡的,吸收并且与煤矿具体的生产实践和管理融合后,这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企业规模和所处区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国有重点煤矿和部分较大地方煤矿信息化建设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向企业外普遍优于地方小煤矿。这些煤矿企业在资金、人才等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技术上优势明显。而且需求明确,发展规划科学、合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相反,发展水平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较低的企业和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薄弱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弱、意识不足和管理落后等原因,在信息化的浪潮能走“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中处于被动的尴尬局面。不同地区煤矿企业信息化路,要以创新为依托,寻求适合煤矿企业自身发展比重失衡,表现为东高西低。
1.2“信息孤岛”仍然制约着信息化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通讯和数据共享成调查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在实践中煤矿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致使一些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由于煤矿内部管理思想落后.意识不够。各部门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通常是实施某一个或几个子系统.大部分停留在单元技术开发的水平上,从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存在。“信息孤岛”的存在不利于通讯和数据共享,不利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整体优势。直接制约了煤矿整体信息化的煤矿信息化
1.3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不足
煤矿开发需要的设备规格大,安全可靠性好,自动化水平高,受国内制造能力、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限制。引进是必然之举。引进的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并且与煤矿具体的生产实践和管理融合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伸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我们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走“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要以创新为依托,寻求适合煤矿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
道路。
1.4重硬件投资,轻软件投资,忽视服务
许多煤矿在进行信息建设时,只注重硬件投入,虽然建立起了局域网.而忽视了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内部基础数据散而不齐,数据库不能满足现实的生产需要,更不要说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了。近两年来快速发展的物联网、高性能计算、云制造、云仿真等技术,将给我国煤矿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拉近了产品的最终顾客与煤矿生产企业的距离.因此服务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而通过提供服务来提升产品价值被煤矿企业所忽视。
2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的对策
2.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绝对不可以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封闭的实施自己的系统。由于信息化初期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的错误理解,导致现有90%的信息化项目不成功。鉴于以上原因,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
2.2合理确立系统目标和内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系统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所有的内容。
2.3使用者积极参与系统开发整个过程
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对整个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有的开发者只把着眼点放在计算机技术本身,按照自己的构想做出了大量程序,而用户却不愿使用,使开发工作落空。还有的仅仅靠说服有关领导,用行政命令迫使用户参与开发,这样很容易使用户消极甚至反感,导致开发相应用的脱节。常常有开发者抱怨用户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认为用户的文化素质低,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用户参与开发的工作。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从系统调研开始,就要系统的使用者积极参与,共同协商,确定系统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得知用户的需求,也可以提高用户的责任感,过程透明。
2.4重视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
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的提高是长期的、不断的,因此,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过程,要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看待管理信息系建设。实际工作中,常常有急于在一次开发过程中做好一切工作,希望以后长期受益的做法影响到系统建设的正常进行。比如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者提出计算机配置要10年不落后,这实际上是按照一般工程建设的习惯对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因而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2.5选择合适的开发队伍
系统开发队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决定着系统开发的成败,以及移交后的服务,甚至系统的今后升级换代。在选择开发队伍时候,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开发队伍要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特别强调应该熟悉煤炭行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掌握煤炭行业的管理业务流程,同时开发队伍结构也要合理,掌握有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特别是大型数据库技术。第二、队伍要有良好的信誉,考察队伍已经成功开发的实例,重点是开发队伍的后续维护,特别注意一些不稳定的开发公司,防止系统开发完成后公司解散了。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系统在稳定运行后,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维护,甚至是某些修改和完善,因此开发队伍后期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2.6重视系统安全工作
除了上述的各项措施外,还要特别强调注意系统安全工作,系统一旦破坏,数据丢失,将使整个系统瘫痪,随时巨大,因此,要特别重视系统的安全工作,建立严格的系统备份规程,制定病毒的防治措施,对系统电源、服务器、存储设备做到万无一失,煤矿生产设备如风机、提升机等启动电流巨大,常常造成电压不稳,因此更应注意电源的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要求;实施步骤
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依据煤矿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围绕企业的生产、人才、采购、成本、质量、营销、财务等业务建设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单位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合理、优化地安排企业信息化有关的项目。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现有业务的计算机化,还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煤炭企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覆盖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信息处理,它不可孤立地建立业务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操作,实现信息采集、处理、适用过程的集成化。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准确定位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及主要部门业务的发展目标。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方向;了解同类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把握煤炭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资源状况。根据煤炭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其次,以层次化的结构设计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每一功能模块又可分成更细的层次。信息技术标准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或制定标准,使煤炭企业信息化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最后,对信息化总体架构中的各功能模块及相应的各项煤炭企业信息化任务进行评估计划,把它分解成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项目。明确各个项目的功能、预算、时间等。按具体项目重要程度和煤炭企业财务情况做出安排
三、保障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
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涉及的技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规划按时、保质、保量进行,煤炭企业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建立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机构可分为领导决策层、企业信息化组织协调及技术支持层和实施执行层。1)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他们为领导决策层,从全局上权衡、协调、审定、决策以及组织企业信息化实施;保障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为煤炭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环境。2)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牵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设置一个组织协调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来负责日常的工作。3)专家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程技术以及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要有本企业专家,同时,还必须邀请社会专家、IT专家与经营管理专家以得到智力支持,共同组成专家组。5)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组织。实施执行组织要按照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进程,具体分为多个项目小组。项目组是实施执行小组的执行单元,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选择若干专家和业务人员组成。项目组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项目负责人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人物,要选拔德才兼备、威望高、信息工程技术过硬、又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技术干部担任。
2、制度保证
1)煤炭企业管理措施保障。采取强制措施清除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各种障碍,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2)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主要制定和规范煤炭企业业信息化的评审制度、实施模式等保障制度。3)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中稳定一批懂企业管理又通IT 的中坚技术力量,特别是选择几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精英,他们在信息化规划中能发挥重大作用。煤炭企业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建设队伍。
3、技术保证措施
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及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态,吸取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教训。如:一些应用系统分别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分散开发,缺乏统一的控制和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选择几个长期的IT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另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各个应用系统,由项目实施小组与会同相关部门编制面向不同使用者的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如:面向全体使用人员的使用培训、维护培训和面向领导和管理干部技术业务培训等。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长期的工作,信息化规划是这一工作的指向标,通过信息化规划可以确定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步骤,通过分阶段实施来降低信息化工作的风险。只有做好全面、细致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准确把握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战略层面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年松,曹维运.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安全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煤炭行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信息化建设大大的滞后于其他行业。煤炭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成功率低、可借鉴的经验少,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1.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将煤矿的建设生产过程、物资材料移动、事务处理、资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提供给各级领导和矿工,使煤炭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加强管理现代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在增强生产安全系数方面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相关经验表明煤炭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建设使销售、采购、仓库、生产管理等部门之间同步共享库存信息和业务信息,动态供销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很好的串联,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供货及时,良好售后。
煤炭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煤炭行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开拓创新,以信息化推动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与安全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商务化与管理的科学化,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好,更有效率的进行煤炭生产,销售管理,提高煤炭的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Internet的普及,使得各类市场信息将超越个人、企业和国界,市场透明度大大提高,经济活动将面对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和产品信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企业与市场的时空将大大压缩,降低了交易成本;煤炭企业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所占比率一般大于70%,所以生产制造的物料存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信息化建设通过优化管理来降低物料的周转时间,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自建网站的应用,更是将采购和销售电子化,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效率大为提高。
2.2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效能
受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在“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道路上徘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统一,部门及其成员的惰性较大。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网络的应用,更方便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横向交流和越级交流做了铺垫,减少了原金字塔结构中的许多中间环节,使职能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辅助人员的需要减少,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型转变,提高了管理的效能。设备是煤炭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信息化的应用,促使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其最佳效能。
2.3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的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以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联袂为主要特征信息交流平台以其不受地理因素限制的优越性和信息极大共享的特性被多数企业所青睐。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4有助于煤炭企业管理的决策
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通过了解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决策,信息化的建设,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明显加快,信息的质量也大大提高,决策者甚至可以随时收集到煤炭开采现场的信息,外部的市场信息,并借助信息系统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决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煤炭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数字化
煤炭企业数据的电子化。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和采购凭证、等数据资料存入数据库中,方便随时的查询和调用。
3.2程序化
煤炭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规范的流程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固化,这样该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
3.3科学化
对煤炭企业决策的科学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信息,是一种辅助决策。
4.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行业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信息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既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行业基础信息和各类市场信息,做好信息源的系统建设,又要通过对信息归类加工、分析提供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增值信息服务。同时要依托煤炭行业专家和各相关产业专家开发建立煤炭行业智能决策系统和专家系统。
4.2管理信息化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及生产技术相结合,国外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 管理,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炭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4.3安全信息化
完善煤炭生产安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等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煤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西山.浅析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应用趋势.煤炭经济研究,2012,04.
[2]王年松,曹维运.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2007,13.
[3]王彦华,张璠.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分析[J].山西煤炭,2009,02.
[4]刘延龙.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12.
[5]杨江有.以信息化推动煤炭工业化带动企业现代化[J].中国煤炭,2002,28.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 运行模式 控制机制
本文的角度由系统、控制论出发,将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看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用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方向指导,来探究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模式,并对各个运行机制的不同阶段进行阐释,以达到建立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有效控制机制的目标。
1.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1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是196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提出的。这个理论是以产品生产技术存在的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其生命周期以及产品对贸易格局有何影响。他的观点是,制成的产品和生物有同样的生命周期,都会经历创新、成长、成熟、标准化和衰亡期这五个重要的阶段。所以,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也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当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不能适应信息系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变革的步伐时,就要将加以更新和改进。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这种循环被称为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
1.2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行模式
煤企的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即信息化标准、信息化标准的主客体及信息化标准的具体实施环境。主要包括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标准运行模式以及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制这三部分。根据这一定义,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及更新环节。
2.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制定环节
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制定是指煤炭企业中,信息化标准从调查、研究、具体拟定形成草案到形成并批准的阶段。这个过程的形成具体需要六个步骤:调研并收集可用资料阶段,起草该标准的草案阶段,形成标准送审阶段,标准审核阶段,编制标准上报批稿阶段以及批准阶段。最终确立的标准管理系统是由多个分支标准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大的标准管理系统。其中涵盖了总体、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系统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等各项标准。各分支体系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逐步确立了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现如今的煤炭企业中,企业的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形成一般是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的: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在局部到整体这一模式下,应根据企业当前所需, 制定出急需的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如数据元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也就是所说的信息资源标准;还有就是象网络、应用技术支撑平台、信息安全等这些信息技术基础标准, 从而形成煤企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标准。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系统应用及管理应用标准,用来形成总体标准及煤炭企业较完整的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
3.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实施环节
煤炭企业中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实际实施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煤炭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上去, 不能积极地参与信息化标准管理的实施,以致无法确保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实施;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及意见应当如何进行反馈,才能利于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完善。这样的问题涉及到的是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参与和反馈机制。
3.1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在实施中的参与机制
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如果在煤炭企业中只被少数人使用, 则这少数的人不但要担负数额颇高的运行成本,而且信息和经验也只能和数量有限的人进行交流和使用,这就使得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实施无法达到最大效用。而随着使用标准的人数增加,这种并不利于大规模发展经济的现状将得到不断改善,所有的人都将通过标准的使用而从中获得更大价值。
3.2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在实施中信息的反馈机制
在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与预期相违背的情况时,这一信息将会及时反映给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制定者, 这有利于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及时修正与更新,这样的反馈控制就是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负反馈控制机制,也称做闭环控制。当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实施状况一旦输出,就不再进行反馈的控制机制称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开环控制机制。开环控制要求的精度极高,并且不可以发生扰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否则将很难达到标准控制目标。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不可以采用开环控制机制,而应当选用闭环控制机制作为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反馈的控制机制。
4.煤企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的更新环节
当制定出的信息化标准被企业应用于信息化发展的实施中时,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不会及时地反馈其需求,而当信息化标准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使用者才会产生新的需求,在此期间,信息化标准的实施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如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变化,信息技术革新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些变化都会使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不再适应应用信息系统的人的需求,从而会萌生对此标准加以更新的想法。而更新后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会更加完善,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信息化管理 管控模式
随着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研究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规划煤炭企业信息战略,首先需要理解煤炭企业的管控模式。IT管控的目标是如何帮助业务部门充分利用IT能力提升业务价值。IT管控作为控制IT投资产生业务价值的方法,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应用系统架构、基础设施以及数据管控提供了在决策和执行上的有效保障。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管控的需求
(1)规划:规划需求是指在总体上对信息化管控进行控制,从IT管控上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同时确保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煤炭企业在IT管控的整体规划方面具体需求为: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有效一致的规划和控制;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保证企业信息化执行力。(2)组织:组织需求包括进行IT管控的实际职能与执行部门。煤炭企业在IT管控组织方面具体需求为:明确IT管控组织和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3)绩效:绩效需求是对信息化投资的衡量。在煤炭企业的一个完整信息化周期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法以对信息化投资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控制。煤炭企业在IT管控所实现的绩效方面具体需求为:明确IT投资目标和优先级;对IT投资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标。(4)流程:流程需求是实际实现IT管控行为和IT管控职责的一系列操作步骤。通过IT管控组织对IT管控流程的执行,才可以实现IT管控的效果。煤炭企业在IT管控所实现的绩效方面具体需求为:统一明确的IT管控的规范和职责分配;制定明确的IT管控角色和IT管控流程,有效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合作关系。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管控模式的构建分析
煤炭企业采用集中式的IT管控模式,由IT部门统一管控和发起所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维,可以为企业各业务板块和下属企业提供专业型共享服务,如财务分析、集中战略采购、设备管理、集中运销、安全生产等、信息技术,为各业务板块和下属企业创造价值。
2.1 统一应用架构设计
从现实和愿景的分析出发,设计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技术架构四个层次的应用架构。从企业内统一应用系统建设的高度出发,对业务、应用、数据、技术等内容进行架构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整合性、可扩展性、高能性等客观要求。
2.2 引入PMO项目群管理机制
从煤炭企业组织机构自身来看,信息化实施工作可能面临高层领导支持力度不够,业务部门专业度不强,参与度不高,部门间协调困难,系统建设由IT驱动而不是业务驱动等问题;从工程管理角度看,可能面临进度压力巨大,预算不足但期望过高,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从煤炭企业信息化自身特点看,下属煤矿的系统实施,建设后期运营规划等运营管理工作,通常超出煤炭企业自身项目管控能力。引入PMO项目群管理机制作为项目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助于降低工程实施管控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实施。PMO的主要职能是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监控和支持,目标是项目管理行为的有效实施和最大程度的达到信息化投资目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小组的设立可以让信息化运维部门和相关的业务部门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积累必要的技术和知识,建设和强化煤炭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团队。神华集团在2010年9月成立了PMO,最终实现了项目协同管理,总体目标收益最大化,提升了集团信息化管理和实施能力。
2.3 核心应用系统构建方式比较分析
核心应用系统覆盖了煤炭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管理的主要环节,体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管理思想,它的实施成功与否关乎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三种可选策略:自主开发,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建立;采用成熟套装软件,由一体化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商用套装软件系统覆盖尽量多的相关功能范围;采用最佳产品组合,对于各业务功能分别选用市场上最优产品的组合,再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实现整合。
三、结语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具有发展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信息化管控模式的构建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把信息化管控模式的建设有效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就在当天上午,我和两位同事调研采访了提供“天宫一号”发射架的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这家重工业企业转型发展规划、信息化应用状况、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以及未来信息化的规划。这也是《计算机世界》信息化走基层活动的一部分。
信息化走基层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记者、编辑真正走进企业,亲身体验、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状况,与企业信息化工作者沟通交流,记录他们的工作状况,在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发展状况、转型升级的过程,挖掘在企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未来方向。
除了太原重工,我们还调研采访了太重煤机和山西亚佳机电两家太原市的企业,三家企业是典型的大、中、小型企业,营业规模分别是过百亿、十多亿和1亿多,人员规模分别为两万多、两千多和四百多。
三家企业都是面向冶金、煤炭和矿山行业的机械制造企业,转型的方向都是基于各自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深度挖掘行业需求,在创新产品的基础上做产业链延伸,拓展新市场。研发和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动力,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也都起步于产品研发设计,产业研发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投入和应用能力也都是最强的,在研发设计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生产、管理,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都是设计与生产的结合和连接、企业业务和管理的系统化和完善化。企业发展对于信息化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化也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关键词】煤矿;工业以太网;综合自动化
引言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尽管较其它行业滞后,但近几年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一些煤炭企业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行业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甚至在煤炭行业近年来也不时提出了“数字矿山”、“数字化矿井”等概念。许多煤炭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也不同程度建设了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当前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所涉及的采、掘、运、供电、给排水、洗选、通风、环境安全、抽采、提升、业务管理、调度指挥、日常办公等环节,全面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讨论利用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将不同系统的数据信息在传输链路层和管理层信息统一起来,实现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
1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横纵兼顾、共享使用”,重要系统数据按集团要求进行上传为指导,做到国内领先,稳定可靠。
系统建成后,能把各个子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能使生产矿井各生产环节工况信息和环境信息在统一集中显示,自动控制,能实现各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及关联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从而达到“管控一体化”和减员增效的目标。
2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技术方案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对整个矿井各生产环节监测监控及自动控制系统信息的综合集成,它需要一个快速、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传输硬件平台及功能全面强大的应用系统软件平台作支撑,各类子系统为基础。采用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技术构建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将煤矿生产过程所涉及的采、掘、运、供电、给排水、洗选、通风、环境安全、抽采、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等各环节信息进行集成监视和集中控制,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减员提效是煤炭行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许多矿井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2.1硬件平台
根据煤矿建设和生产的特点,此网络系统满足:
(1)硬件设备选型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检测机构的型式检验。用于爆炸环境的设备,还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下井设备取得国家煤矿安全局的“煤矿安全标志”,充分考虑满足防爆、防尘、抗高温潮湿和电磁干扰的要求。地面系统充分考虑防雷和抗电磁干扰的设置。
(2)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考虑到网络信道的冗余,确保网络通路的安全。当系统某一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不能影响其他子系统的通讯和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
(3)系统随着矿井建设进程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方便升级。
(4)系统应可靠性高、稳定性强、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5)充分考虑系统平台和数据的安全性。具有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数据备份和病毒防护功能,应具有防止黑客侵扰的有效措施。
2.2软件平台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在综合自动化建设项目中,有多种技术途径,但主要采用大型成熟组态软件、定制集成软件和组态加定制集成软件三种方式做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软件。
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软件可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先进的组件化技术,在统一的框架下以大型组态软件结合自主开发的功能模块组成信息集成平台软件。
平台软件主要功能: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平台集中自动化控制、实时监控功能、事件记录、趋势显示、报警显示、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数据综合分析功能、生产效能评估功能、设备检修管理功能等。
2.3网络平台构架
网络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并根据企业信息化模型的分层架构呈现出相应的层次结构。对于煤矿系统整个信息化网络模型可分为三层,即:现场设备层、生产监控层、信息管理层。
现场设备层:通过现场实施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环网等形式连接现场监控设备实现的局部、独立的监控子系统,如本工程中涉及的采煤工作面系统、井下胶带运输机系统、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选煤厂集控系统、电力调度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