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流运输规划

物流运输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4 11:01: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流运输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物流运输规划

篇(1)

关键词 物流规划 路网 运输路线 物流量

前言

虽然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全球的汽车市场,但是唯有中国的汽车产业一枝独秀,不仅实现了4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2009年产销规模一举突破1350万辆大关,而且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与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1 研究依据

1.1一汽集团公司规划部关于《一汽相关企业在成都路网交通需求预测项目》可行『生研究报告委托书。

1.2民生实业集团提供的水运资料;一汽一大众公司物流科提供的物流资料;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物流系提供的物流资料;一汽成都客车公司、长春陆捷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陆捷公司)提供的物流资料;一汽进出口公司提供的物流资料。

1.3针对一汽集团在成都市的整车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的物流情况,通过调研和预测,得到交通流量需求数据,并且对相关公路、铁路、水路的规划发展提出需求以及建设性意见。

2 现场调查

2.1目前一汽集团三个整车项目以及配套零部件的项目和产品情况。随着三家整车厂的陆续正式投产,未来在区内投资设厂的零部件企业将越来越多,我们预测本地(区)配套规模将占到零部件总需求的65%(按重量分)和70%(按体积分),其余部分由外地运入,这将是我们综合考虑整车及零部件运输的内物流、外物流的关键指标之一。另外,本地(区)零部件企业的区外销售和物流规模预计非常小,项目不做重点研究。

2.2龙泉驿区内路网的运输路线概况

2.2.1公路运输:

优势:运量起点低,适合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发运的零售模式;速度快,7天内可达国内各地;无需换装,可直接实现门到门运输。劣势:安全性差,运能小,环境污染大、运价高。

2.2.2铁路运输:

优势:主要通过铁路双层集装箱或铁路专用车来运输,运输数量大,一次最大可运300辆,速度快,5天内可以到达国内各站。

劣势:小批量运输需要多次编组,延长运输时间,而且受客运高峰的限制,运行不稳定,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

2.2.3水路运输:

优势:运费低廉、节能环保。

劣势:能够运输到的地域受水路运输线路限制,滚装码头数量和滚装船运力有限。

3 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物流量预测

3.1汽车工厂运输分类

统计资料表明,生产一台汽车,按使用的材料分类,各种材料在整车质量中所占百分比为:钢铁占75~80%,有色金属占5~10%,塑料占10~15%,玻璃占2~4%,橡胶等5~10%。

按品种大致分类:原材料、国产零部件、进口零部件、整车。

3.2计算物流量的基础数据

3.2.1达产纲领

一汽-大众年产整车54万辆、四川一汽丰田5万辆、一汽成都客车0.5万辆。

3.2.2原材料

一汽-大众产品,原材料(主要是钢材)350公斤/每车,每年需要18.9万吨。四川一汽丰田产品,原材料(主要是钢材)430公斤/每车,每年需要2.15万吨。一汽成都客车产品,原材料(主要是钢材)800公斤/每车,每年需要0.4万吨。

3.2.3零部件

零部件重量约为整车重量的70%,即800公斤/每车。原材料利用率85%。龙泉驿区内,零部件生产厂家,生产零部件的份额占65%(按重量分)70%(按体积分)。零部件生产厂家需要的原材料为:36.7万吨/每年。

一汽-大众产品,零部件18立方米/每车,其中15%为进口零部件。四川一汽丰田产品,零部件36立方米/每车,其中50%,为进口零部件。一汽成都客车产品,零部件48立方米/每车。零部件公路运输车辆:一汽大众,车厢尺寸8m×2.5m×2.5m装载率60%。四川一汽丰田,车厢尺寸10m×2.5m×2.5m装载率80%。进口零部件采用40集装箱。

3.2.4整车

一汽-大众产品,公路运输10辆/每卡车;铁路运输10辆/每节车皮。四川一汽丰田产品,考斯特2台/每卡车,普拉多3台/每卡车。

3.3运输方式的选择

3.3.1原材料:大宗原材料(例如钢材)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其它原材料采用公路运输。

3.3.2零部件:国产零部件采用公路运输,进口零部件采用水路运输(上海港-泸州港)。

3.3.3整车:四川一汽丰田产品、一汽成都客车产品均采用公路运输。一汽-大众产品按最大54万辆预测。

3.4物流量预测

3.4.1公路

(1)零部件:每年需要从龙泉驿区外运进的零部件145500卡车。每年从龙泉驿区内运入一汽大众的零部件192780卡车。每年从龙泉驿区内运入丰田的零部件12600卡车。每年从龙泉驿区内运入卡车公司的零部件5600卡车。

(2)整车:每年一汽大众运出整车16.9万辆(1.69万辆卡车),占28.2%。每年丰田运出整车5万辆(1.75万辆卡车)。客车公司每年5000辆客车从公路开出。

3.4.2铁路

(1)原材料:每年需要从龙泉驿区外运进的原材料29万吨。

(2)整车:每年一汽大众运出整车13.7万辆(1.37万节车皮),占22.8%。合计:29.5万辆,占整车运输的49.1%。

3.4.3水路

(1)原材料:每年需要从龙泉驿区外运进的原材料29.15万吨。

(2)进口零部件:一汽大众进口零部件每年2.16万个集装箱。丰田进口零部件每年1.33万个集装箱。

(3)整车:每年一汽大众运出整车13.6万辆,占22.7%。

结论

一汽集团成都建厂,面向中部、西南、西北用户,从物流角度考虑,非常合理。龙泉驿区政府大力支持物流工作,物流中心管委会在路网规划、物流中心规划、铁路、水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满足内部、外部的运输需求。如能将建议中的问题,或以后可能发现的问题合理解决,一汽集团成都物流一定能够实现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汽车物流基础》主编陈永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篇(2)

关键词:区域物流 规划理论 规划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物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协调区域物流节点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3月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现代物流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当前,我国各地物流园区规划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物流规划尚属探索阶段以及各地政府不考虑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要求,各自为政,盲目进行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建设,重复建设,导致许多物流园区徒有其名而未发挥其经济功能或无法招商引资运营物流项目。本文从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及步骤入手,以期对确定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定位和具体内容有所参考。

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物流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冯耕中认为,区域物流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区域物流系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为依据,考虑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交通运输、仓储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统一安排交通运输、仓储等设施,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从冯耕中的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规划就是在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学科理论指导下,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预测物流需求、确定发展思路、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运作设施网络建设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一)现代物流理论

现代物流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最基本理论基础,是区域物流规划中功能定位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区域物流如何进行功能设置。根据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现代物流强调从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全过程最佳组合,强调应该把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功能之间的衔接,实现物流整体最优,强调应坚持效率、成本、服务与效益的均衡。现代物流理论决定区域物流规划必须把物流七大功能要素有机结合以满足区域内物流客户价值最大化,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把物流功能、物流设施设备、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物流大系统。同时它要求区域物流规划必须从追求单个企业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到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基于区域非均衡理论而产生,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区域物流规模效应的形成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内部的节约。物流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同时增长极理论认为,先进物流活动开展,可以此为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因此,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资源增长极”、“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的相互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的诱发效应、极化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对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核效应”。

(三)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他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作用,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协同理论主要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该理论认为区域物流协同效应(即整体性)是由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它要求在区域物流规划中消除物流系统内部相互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的因素,减少整个系统内耗使各子系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整个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协同理论认为序参量是区域物流发展的主导因素,只要在规划过程中审时度势,创造条件,通过控制系统外部参量和加强内部协同,强化和凸现我们所期望的序参量,就能使物流系统有序、稳定地运行。

(四)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的大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时空上及资源利用方面的联系,也存在总的目标、总的费用以及总的运行结果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物流系统总体目标。因此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必须做好物流的线路结构规划、节点结构的规划、产品流程网络规划、物流信息网络的规划,必须做好不同层次物流系统体系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元网络体系的物流系统,使区域物流发挥其整体最优效果。

区域物流规划的步骤

区域物流规划就是本着服务本区域经济的目的,在综合本区域和外部环境基础上,确定本区域物流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物流设施的总体布局、规模及服务水平、政策措施规划等方面的定位问题。本文认为区域物流规划应该按如图1所示的路线进行规划。

(一)区域物流发展定位

首先,发展定位应主要解决本区域内有无必要进行物流建设、建立怎样类型的物流园区及如何经营等问题。区域物流规划首先解决在本区域内有无必要规划物流建设问题,它决定了该区域未来物流发展方向以及物流经营效率的高低等。规划者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政策、总体经济环境、本区域经济状况、现有物流技术、本区域人口规模、临近区域的物流布局、本区域现有物流规模及技术水平、本区域物流需求规模等因素分析,比较本区域与临近区域的物流优劣势,本着成本与收益分析原则,决定本区域内是否有必要进行物流建设。

其次,考虑在该区域内应该建立怎样类型的物流园区。区域经济环境的不同要求建设与之相应的物流园区。如果考虑物流服务地域及本区域及属于位置,可以把本区域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国际性物流园区、全国性物流园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或城市物流园区。如果仅考虑其所服务的对象,可以建立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为商业零售业服务的物流园区或面向全社会的社会型物流园区。如果考虑物流园区应具有的功能,可以建立仓储型物流园区或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包括港口物流园区、路口岸物流园区及为区域物流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园区类型的确定影响着物流功能规划及布局规划。

最后,发展定位还要解决区域物流经营类型问题,即解决区域物流运作模式问题。物流园区的运营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交通、土地、工商、物价、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其投资庞大、投资回收期相对比较长,因此有效运营可以使区域物流产生效益及快速回收投资。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经营模式是日本的物流团地和德国的货运中心。日本物流团地模式主要是政府先规划过物流用地,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建造物流设施和经营,政府不参与物流园区的日常管理。德国货运中心模式主要为政府规划物流用地,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物流中心,把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入住的物流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即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与私人共同参与)模式。我国区域物流经营模式可以借鉴日本及德国模式。

(二)区域物流功能定位

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等。区域物流功能定位就是在满足本区域内物流客户一定满意度前提下确定物流运输网络规划、物流运作设施规划、信息网络规划及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1.用地规划。区域物流的服务功能特性决定了它大都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好、用地充足的地方。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核心,物流活动必须依赖各种运输方式及仓储条件所具有的安全性、高效性、便利和低成本等特点,组成有效的物流环境系统,及时准确、低成本地将商品送达客户。因此区域物流网络节点的选址应尽可能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节点与运输网络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节点的经济合理性,比如地价区位、劳动力条件、消费群体分布、商品流向及流量、服务水平要求等。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可能物流量大小、物流园内各个功能区的活动关系、作业空间关系等,按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好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需要提出的是,用地规划还应考虑规划的区域物流类型,如服务于产品生产的物流中心,用地规划应考虑成本最小,不仅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对于生产有着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比如原材料地的分布、劳动力条件等;服务于商业的物流中心应考虑给定服务水平(主要是指一定的服务时间)物流中心可覆盖的客户数量最大化;货物中转型的物流中心应考虑用地规划以运输费用最小化为原则。

2.物流运输网络规划。由于区域内可以形成由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和由不同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联运方式的货物分担模式,并由此产生与之相应的物流网络分配模式,因此需要构建满足一定客户满意度下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级别运输系统构成多层次的、多元的物流运输网络体系,保证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内河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实现全程物流运输的无缝衔接。区域物流运输网络规划主要指对区域内的机场、港口、国道、省道、高速路、区域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物流通道畅通无阻。

3.物流运作设施规划。物流作业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为载体进行运作,因此需要对物流服务场所进行有效规划。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形成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物流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即在一定区域内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服务设施等作业场所进行有效规划,使之形成以大型区域物流园区、枢纽物流中心为神经中枢,城市配送中心为末端神经节点,彼此有机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多元的物流运作设施网络体系。

4.信息网络规划。信息是区域物流系统中各组织相互协同的手段,往往对区域物流的运作发挥着引导和优化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信息流的本质在于对物流需求、库存、运输、风险防范、合作关系、顾客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并在区域成员间进行共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就是构筑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良好的物流市场信息交换环境,构成区域信息共享体制,高效协调处理和利用各种物流信息,实现现代物流的目标。

5.政策措施体系建设。区域物流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扶持,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应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物流政策的宏观指导,制定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交通运输政策措施和物流相关专项政策措施,发挥资源配置职能引导物流产业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为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

物流园区布局应与其内的物流量、园区功能定位、功能构成及交通组织等要素相互协调。一般而言,基本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的最小用地规模为7公顷,配送型的物流园区用地相对较小,而货运型物流园区用地规模较大。国外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往往按照每10000吨/天作业量的占地规划为30-100公顷进行计算用地量,因此对园区各功能区的规划可参照相关经验值进行推算,如流通加工区的面积一般占物流园区的10%-17%,配送中心的作业面积按0.15-0.2吨/m2、仓储中心的作业面积按0.7-1.2吨/m2进行折算。现代物流园区不是单一物流功能的场所,而是诸多功能的聚合地,园区由此可划为交通运输、仓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物流服务小区域,因此基本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相一致,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功能并由此决定园区布局。

此外,还应该根据外部的交通途径以确定各功能区的布局。物流园区的交通途径主要解决货物流通及内部交通问题。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外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途径决定园区内的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区的布局,使之与外部运输系统相互衔接,并以最小成本实现运作。

(四)物流园区的建设及评估

合理规划后需要对物流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包括建设时序安排、开发项目筹划及开发建设。但是在开发建设及物流园区投入运作过程中,都应基于戴明的pdca模式、依照费用效益分析法或环境评价结合的分析方法等对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健.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及实践[j].学术问题研究,2008(1)

篇(3)

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时,只有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功效。根据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相关性,可以将物流系统分为“基础设施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大部分。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虽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就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言,各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可或缺和相关性。物流作业系统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其中,运输子系统在物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物品的有效移动是物流系统最基本的职能。所以区域运输线路网络和网络节点(物流园、配送中心)的规划是物流作业系统优化的基本前提和设施保障,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规划总体框架

在研究国外物流规划理论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将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两大部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和物流园规划。如下图1所示为物流规划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构成。

图1物流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描述体系图

从图1可以看出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网络规划和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沿用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即“四阶段法”)的思想,节点规划则根据节点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产型配送、消费型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中心进行选址和规模的研究和规划。物流园规划主要包括物流园功能预测、物流园用地规划、物流园交通影响分析和物流园微观仿真评价四个部分。图1中椭圆表示将区域物流系统及物流园规划的理论方法用软件工程理论进行设计,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形成实用的物流规划设计软件。

所以物流规划理论应该囊括区域物流网络、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内部规划设计的方法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构成区域物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和研究,才能使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物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下将分节对物流规划理论的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和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同时指出我国物流规划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研究主要方向。

2.区域物流系统设计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为网络规划和网络节点规划两部分。

2.1网络规划

所谓物流网络是指实现物流系统各项功能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网络,包括物理层面上的网络和信息网络。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物理层面上的物流网络。

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广义的规划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等。物流网络规划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充分、合理地实现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外部和内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而对影响物流系统内部、外部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权衡,确定物流网络的设施数量、容量和用地等。

物流网络长期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设备的建设问题,按照物流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并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使物流网络的建设满足规划年的需求的过程。

和客运规划一样,在货运规划的发展中也曾引入了很多方法和模型。但是至今为止,学者和专家还是认为交通四阶段法是有效的,当然其中采用的模型有异于客运中采用的模型。货运规划和客运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货物运输决策者的多样化(货主、托运人、运输者等)、货物量度的多样化(有用吨、车、件等等度量单位描述的)和数据采集的困难(特别是非集计数据的采集),所以货运规划较之客运规划更复杂。交通四阶段法在货运规划中的应用和含义如下:

产生、吸引:对研究区域中各小区产生和吸引的货运量进行预测,单位一般为吨(t),也可能以货币作为单位。

分布: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物往来量,得到区域的货运OD量。

货运模式分担:预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的货运量,得出不同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和联运方式等)所承担的不同种类货物的数量,即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

分配:在将货运量(吨)转换为运载工具辆之后,按照费用最小的原则将车辆分配到运输网络(道路、铁路等等)之上。

如图2所示为区域物流网络战略规划的流程图,其中右边是模型,左边是由模型输出的数据及数据流向。基本思想是:首先预测区域产生、吸引的货运量(包括进出货运量、区域内部的货运量),再对不同运输模型所承担货运量经常预测,得到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量OD,进而转换为不同种类货车的OD,最后分配到不同的运输网络上,以到达优化区域物流网络的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想沿用了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但是由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货运本身的复杂性,所以除了传统的“四阶段法”采用的模型之外,规划框架中引入了一些客运规划所没有的转换模型,比如价值-重量模型、时间分布模型和货物-车辆模型。

图2网络规划流程图

以下将对网络规划各步骤中所采用的模型、方法进行简单地介绍,包括国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用于预测规划期区域的经济指标和区域内各小区与研究区域外进行的不同货物的贸易量(单位一般为货币),其中预测的经济指标一般包括GDP、人口、行业就业人口等。预测小区的进出口贸易量的模型(以下称为货运贸易模型)是传统的“四阶段法”中很少采用的,模型所采用的形式一般为重力模型,变量为GDP、人口和小区对外交易的阻抗等,有时也采用Input/Output模型,输出为各小区对外贸易OD量(单位为货币),最终通过价值-重量模型转换为小区对外货运OD量(单位为吨)。

(2)区域货运模型用于预测区域内各小区发生、吸引的货运量及在各小区之间的分布,即包括“四阶段法”中的产生、吸引和分布两个步骤的模型。货运需求取决于区域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区域货运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在经济正常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经济和政策的变化在中长期对该区域货运需求的影响。因此区域货运模型关注的不是短期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对货运发生、吸引增长率的预测,而是在于描述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需求的关系。

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的预测方法一般有趋势法、系统动态模型、Input/Output模型和增长率模型等。趋势法有简单的增长率法和复杂的自回归法两种,经常选取的外部变量有GDP等,该方法由于需要的数据少、简单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趋势法无法考虑政策因素对货运量的影响,所以一般只用于短期的预测。系统动态模型主要对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与货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同时可以对货运量的分布、货运模式分担进行预测,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数据,而且模型中可以考虑诸如土地利用和政策因素等,但是该方法很难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Input/Output模型(同时可以预测货物的分布)是各国货运规划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可以考虑区域经济、政策因素等,但是需要Input-Output表(投入产出表)和严格的假设。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对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预测方法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Input/Output模型的改造上和对原有模型标定方法的改进上。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在发表的刊物上常见的研究多集中在增长率法、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之上。

分布模型就是用于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使用得最广泛的是重力模型,即两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与小区的产生、吸引货运量成正比,与小区间的阻抗(比如小区间的运输费用等)成反比,关于重力模型应用的关键在于阻抗的确定,这点我们将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进行介绍。

(3)价值-重量模型

建立不同种类货物的重量和货物价格之间的关系,将贸易量(货币)转换为货运量(吨)。预测货物的价值是一件相当棘手的工作,到现在为止除了时间序列法之外还没有研究出更合理的模型或者方法。国外在货运规划中对货物价值-重量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1983年的TPR模型、1994年的VTI模型等,而至今国内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报导。

(4)时间分布模型

预测不同货种不同时段的产生、吸引量,输出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单位为t)。应用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求出区域在规划年间的货运高峰量,根据规划的需求可以是区域货运的季度高峰、月高峰、日高峰和小时高峰货运量等。随着划分的细化,模型也趋于复杂,所以至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还没有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提出完备适用的研究成果。

(5)模式分担模型

模式分担模型是运输规划中的关键模型之一,用于预测货运模式分担率,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和由不同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联运方式的分担率,输出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如果输入的是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则输出的是分货种分时段分模式的货运OD量。在货运规划中常用的模型有:弹性模型、集计分担模型、非集计模型、微观仿真模型和多模式网络模型等。弹性模型反应单一变量(比如运输费用)对模式分担的影响,主要用于粗略的预测或者在缺少数据的时候采用。集计分担模型主要有两项式和多项式logit模型,使用以小区为单位的集计数据,在实际的货运规划中使用最广泛。非集计模型一般有多项式logit和树状logit模型,它与集计模型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数据的不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集计分担模型成为国外货运分担模型研究和应用主流。多模式网络模型同时进行模式分担预测和货运分配,典型的有美国的STAN软件包,其核心部分是运输成本函数。表1为常用的模式分担模型及特点。

常用货运模式分担模型

模型名称

优点

缺点

弹性模型

快速简便、所需数据少

只考虑单一因素、不全面

集计分担模型

所需数据少

理论依据薄弱、难以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

非集计模型

理论依据强、可以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

需要非集计数据,货运调查实施复杂

多模式网络模型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 配送中心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这种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商务信息基础之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分为两种形式

( 一) 自营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 二) 使用第三方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 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 三) 电子商务活动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 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实现,都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信息流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交易过程,它提供包括诸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促销行销的信息、售后服务以及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

有权转移的过程:资金流主要是指交易资金的转移过程,具

体包括付款、转帐和结帐等过程,它涉及到整个交易的安全

程度。而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物流

通环节,直接服务于最终顾客,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

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成功实现。

( 四) 电子商务按照顾客类别划分为两种, 一类是企业

与企业之间称BtoB 的商务交易: 一类是企业与消费者称

BtoC 之间的商务交易

电子商务在BtoB 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它的实施加快了

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库存,加强供应链,更由于大批量的

货物运输,使得物流配送能比以往成本更低的实施。在BtoC

商务模式中参与交易的商品一般由实体商品和数字商品两

大类构成。数字商品中,又分为可下载和不可下载商品。除

了可以通过Internet 直接传送的数字商品,如软件产品、电

子出版物,其他商品和传统商务一样都需要实体物流处理,

物流处理能力已成为BToC 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集中在对

供应链中的物流进行计划和管理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

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运作方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第

二、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第三方物流

提供个性化服务;第四、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对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

管理工作:

( 一) 合同管理

无论第三方物流承接的是何种项目,必须做好物流合同

的管理工作。一般可以根据合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进

行管理。即建立合同、合同修改与中止、合同执行及跟踪。第

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中应包括如下内

容:购买物流服务方和销售物流服务方的公司名称,物流服

务内容,物流服务时间(合同起止时间),设计物品数量,服务

收费,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要求(质量要求、验收方法等),

服务方法(工具、交货方式),违约经济责任及处理方法等。

( 二) 能力管理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第三方物流的

配送能力,它包括第三方物流的运输、装卸和设备能力,电子

商务网站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第三方物

流配送能力的。

( 三) 信息管物流供应链的运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第三方物

流必须实施良好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

日常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发送等。

( 四)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按时送货的

保障为: 对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运力计划和管理, 保证安排

送货的运力和时间

国内外对运力计划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

第三方物流的内部运输规划。对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的

关键是对各种货物进行运输需求整合及运输路线优化。

在不影响运输质量前提下进行并车混装,达到整合的目

的,实现规模经济。第二、在供应链中将第三方物流作为

一个整体应用。供应链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不考虑其内

部运输规划问题,仅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供应链的运作

情况以及生产作业安排选用第三方物流。这方面的研究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核心问题,以第三方物流能够满足运

力和时间要求为假设条件。

第三方物流中心主要向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这种运输

服务相对于传统运输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电子商务网

站提供的是一种集成运输模式。这种集成运输模式采用多

式联运,实现对顾客的门到门的服务,作业活动复杂,影响

运输成本及运输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成为研究的难点和

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规划问题上。

( 五) 多点车辆运输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

是指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

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

系列的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Linear Programming,简记

LP),主要用于研究解决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问题。将问题的

一系列条件设置为问题的约束,将问题想要得到的结果设置

为目标函数,此法具有适应性强,计算技术较简单等特点。约

束条件:其前提条件为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己

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利用线性

规划求出多点运输中点与点的路径最小,在VRP 问题中,考

虑车辆在各个客户点间巡回访问的特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与实际情形相吻合。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运输车辆本

身能力的限制,需要根据各个客户的需求量,道路情况来确

定路径行程以达到配送费用最低的目标。

三、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其它方法

( 一)Hopfield 人T 神经网络

基于物流配送线路的实际情况,应用Hopfield 网络求

解要求把目标函数转化成能量函数,把问题的变量对应于

网络的状态。当网络的能量函数收敛于极小值时,问题的

最优解也随之求出。首先将问题映射到一个神经网络,将

问题的目标转化为能量函数,并将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

的状态,确定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及神经元输出的阀

值,最后优化计算。

( 二) 模糊聚类方法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本身具有很多的条件,就利

用模糊聚类方法,按照根据距离坐标、时间以及产品种类为分

类标准,形成模糊聚矩阵,即用模糊综合评判将从待选的点中

找出最接近选择问题的目标的点,再利用线性规划求解。

( 三) 规划方法

将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经过简化处理后,在待选的几

个物流中心共同辐射的范围内需配送点的数目,评估各物流

中心往各目的地配送的单位。然后,依次从目的地中每次取

与物流配送中心相同数目的目的地进行分步确定配送方案,

直至将其全部分配完,每一次都是一个指派问题。

四、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与第三方物流选

转贴于

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选择问题,

要求在满足在线订单实时处理的前提下,根据以往订单的接

收情况和配送能力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中心。

1.提出了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的处

理原理,将这一复杂的多目标问题进行分解,设计对第三方

物流中心进行优选排序的推理规则,从人类处理的角度出

发,提高第三方物流选择的实时性和智能性。

2.针对第三方物流中心配送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设计

时间一能力表示方法,在时间一能力数组的基础上设计两个

物流中心组合的二维数组和多物流中心的组合树,利用二维

数组和组合树的特点,设计对两个到多个第三方物流中心组

合的搜索方法。

3.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实

时安排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用的工具和手段,有利于提高

物流供应链的运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第三方物

流必须实施良好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

日常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发送等。

( 四)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按时送货的

保障为: 对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运力计划和管理, 保证安排

送货的运力和时间

国内外对运力计划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

第三方物流的内部运输规划。对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的

关键是对各种货物进行运输需求整合及运输路线优化。

在不影响运输质量前提下进行并车混装,达到整合的目

的,实现规模经济。第二、在供应链中将第三方物流作为

一个整体应用。供应链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不考虑其内

部运输规划问题,仅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供应链的运作

情况以及生产作业安排选用第三方物流。这方面的研究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核心问题,以第三方物流能够满足运

力和时间要求为假设条件。

第三方物流中心主要向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这种运输

服务相对于传统运输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电子商务网

站提供的是一种集成运输模式。这种集成运输模式采用多

式联运,实现对顾客的门到门的服务,作业活动复杂,影响

运输成本及运输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成为研究的难点和

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规划问题上。

( 五) 多点车辆运输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

是指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

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

系列的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Linear Programming,简记

LP),主要用于研究解决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问题。将问题的

一系列条件设置为问题的约束,将问题想要得到的结果设置

为目标函数,此法具有适应性强,计算技术较简单等特点。约

束条件:其前提条件为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己

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利用线性

规划求出多点运输中点与点的路径最小,在VRP 问题中,考

虑车辆在各个客户点间巡回访问的特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与实际情形相吻合。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运输车辆本

身能力的限制,需要根据各个客户的需求量,道路情况来确

定路径行程以达到配送费用最低的目标。

三、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其它方法

( 一)Hopfield 人T 神经网络

基于物流配送线路的实际情况,应用Hopfield 网络求

解要求把目标函数转化成能量函数,把问题的变量对应于

网络的状态。当网络的能量函数收敛于极小值时,问题的

最优解也随之求出。首先将问题映射到一个神经网络,将

问题的目标转化为能量函数,并将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

的状态,确定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及神经元输出的阀

值,最后优化计算。

( 二) 模糊聚类方法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本身具有很多的条件,就利

用模糊聚类方法,按照根据距离坐标、时间以及产品种类为分

类标准,形成模糊聚矩阵,即用模糊综合评判将从待选的点中

找出最接近选择问题的目标的点,再利用线性规划求解。

( 三) 规划方法

将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经过简化处理后,在待选的几

个物流中心共同辐射的范围内需配送点的数目,评估各物流

中心往各目的地配送的单位。然后,依次从目的地中每次取

与物流配送中心相同数目的目的地进行分步确定配送方案,

直至将其全部分配完,每一次都是一个指派问题。

四、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与第三方物流选

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选择问题,

要求在满足在线订单实时处理的前提下,根据以往订单的接

收情况和配送能力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中心。

1.提出了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的处

理原理,将这一复杂的多目标问题进行分解,设计对第三方

物流中心进行优选排序的推理规则,从人类处理的角度出

发,提高第三方物流选择的实时性和智能性。

2.针对第三方物流中心配送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设计

时间一能力表示方法,在时间一能力数组的基础上设计两个

物流中心组合的二维数组和多物流中心的组合树,利用二维

数组和组合树的特点,设计对两个到多个第三方物流中心组

合的搜索方法。3.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实

时安排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用的工具和手段,有利于提高

子商务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基于时间

一能力数组的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方法,其原理对

于解决排序问题(Scheduling)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五、结语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

着密切的联系。电子商务与物流的之间存在着“虚实相应”的

关系,物流业地位将大大提高,供应链将短路化,第三方物流

将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主要形式,采购将更方

便,价格将更低,成为商流、信息流与物流的汇集中心,库存

集中化得到实现,运输被划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更方

便的“多式联运服务”被广泛提供,开环流动的信息成为物流

作业的主要依据。但是,电子商务必须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

篇(5)

[关键词] 物流园区 区域规划 选址 城市详细规划

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和步骤,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当下各地区的建设热点。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物流园区空置率达60%左右。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很多, 而其中非科学、不合理规划占有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这类错误呢?本文尝试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角度做出初步探讨。

一、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区域规划

现代物流园区是一个具有关联性、整合性、集聚性和规模性的总体,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很多政策、经济条件、社会基础设施等宏观因素和条件的指导和支持,只有当各方面的软硬环境相适应时.物流园区布局才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区域规划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定出发挥各自优势的宏观可行性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协调性原则。区域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国家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特点,统筹考虑城市的居住人口、消费能力、交通条件等因素,坚持做到物流园区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立足本地,面向周边,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确定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掌握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律。

2.统一规划的原则。由政府统一规划,从宏观范围内确定物流园区层次类别与其所依托的城市之间的关系,明确物流园区在物流网络上的层次位置关系,确定物流园区所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在全国运输大通道的格局下,按照区域经济的功能、布局和发展趋势,依据物流需求量和不同特点,由政府完成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使园区开发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防止贪大求全、盲目布点、恶性竞争等问题出现。

3.前瞻性的原则。现代物流园区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因此规划之初就应体现其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应具有战略眼光,准确把握世界物流发展的趋势,坚持高起点出发,从全局性和长远性考虑,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既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叉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强调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适度超前,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4.风险预防原则。由于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应长、建设风险大,因而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物流园区建设同样有维护生态平衡、采取具体环保措施的责任和义务。物流园区占地规模大、部分企业噪声污染严重、对周围景观具有不利的的影响。因此规划时应注意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物流园区绿化和生态平衡面积的规划和建设。其次是园区内部污水及有毒垃圾的处理设备的配置。第三,在物流园区的物流与运输组织中,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的方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物流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二、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选址要求

物流园区必须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根据其在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及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坚持科学选址的原则,具体有:

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用地日益紧张,大部分传统的配送中心规模小,布局分散,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因此需将其迁出。而城市边缘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充足,成本较低,成为首选之地,它便于物流园区的投资和未来,避免了今后的规划协调困难。考虑到交通的因素,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

2.近交通线路或交通结点。物流园区是货物集散中转作业场所,需要交通便利,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一般应选择在铁路、港口、高速公路、航空结点及重要场站附近或几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并有联运站加以利用。园区至少要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并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开展,除了传统的公路、铁路运输外,还能创造包括内河航运以及航空货运等方式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运输条件。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该是铁路网络、公路网络、航空、水空网络的联节点和交汇地。

3.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有一定规模、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强大的物流量产生。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如我国各地的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企业的集聚区是大量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物流园区布局在这类位置,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方便与客户作业协调.提高物流园区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物流园区也可选在大型工商企业周围。因为大型工商企业会产生诸多生产、消费及废弃物流,在这里建园区,物流业务频繁。选址也应靠近消费市场,这样可有利于商品的分拨、配送,实现货物高效运转,商品直接抵达消费者手里。如可靠近仓储企业建设物流园区,也可靠近运输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往往都具有交通便捷、传统物流资源较多的优点,对新建物流园区,应把对过去的运输场站和仓储中心作为首先的选址对象,达到提升传统物流,整合物流资源的目标。

4.物流基础良好。物流园区尽可能选择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另外,其他配套也需完善,如场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能力的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良好可有效减少建设投资费用,缩短建设工期,是决定选址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5.经济性考虑。园区选址要综合考虑地价的高低、面积的大小、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建设费用、经营费用等各方面因素,保证进入物流园区的企业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例如选址定在近郊区或远郊区,其未来物流活动中的辅助设施建设规模、仓储费用、交通运输费用、劳动力薪金等物流费用差别很大,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选址的经济性考虑。

总之,物流园区的选址必须在全面考虑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粗选出若干个地点,再进一步综合运用比较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进行量化比较,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三 物流园区建设中城市详细规划

物流园区根据其在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及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服务对象可分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按专业化特征,有以海港、空港、陆路交通枢纽为主要依托的物流园区,也有以市场群落、产业基地为主要依托的物流园区,还有以城市配送为主要依托的物流园区。不同的物流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物流园区城市详细规划时,必须结合物流园区自身特点,具体应做到:

1.准确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市场定位。必须根据规模,地理位置,所具有的运输设施,服务范围,信息技术等准确地定义用户需求,确定潜在特定客户群。还要从物流网络、服务质量、用户需求等具体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挖掘物流园区本身的潜力,明确市场定位。为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完成打下基础。这是物流园区成功的关键。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对物流园区的各项技术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进行控制。

3.明确物流园区内部物流流程。物流园区内部物流流程是整个物流系统在物流园区节点内物流运作过程的具体反映,须经过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面对复杂的过程,如果不了解具体的物流操作要求,而仅仅从书本和资料上所得的概念出发进行设计,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针对性,也就不具备实施性。

4.加强对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物流网络中转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园区的集中规模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来体现。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有铁路专用线、码头、道路基础设施、货物处理设备和装卸设备、信息系统等。如果把主要重点仅放在功能布局上,而忽略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或者物流园区周围虽有好的运输网络,却并没有通过基础设施使之有效利用,物流园区地理位置的便利、集成服务的优势和提高中转效率的初衷则难以实现。

5.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就对物流园区内部的功能布局等进行规划。物流园区可分为主要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两大部分,其中主要功能区又可分为1)货物运输区、2)仓储区、3)流通加工区、4)物流信息服务区5)分拣、装卸区、6)停车区等六部分,而辅助功能区包括1)生活娱乐区、2)加油站等两部分。对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规划就是在明确物流流程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遵循近距离、设施布置优化、系统优化、柔性化、满足工艺、生产和管理要求等原则,对物流园区进行功能配置、流线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对园区布局形式、作业单元占地面积和空间几何形状的确定、辅助服务部门的布置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设计。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徐 杰 郑 凯 田 源 汝宜红: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 2001-5

篇(6)

关键词:公路物流运输;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所谓公路物流运输经济是指人们或是物品为了到达空间转移目的地而运用的公路物流运输交通工具产生的经济效益,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关系着整个公路物流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毫不夸张的说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直接制约着公路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公路物流运输建设所需要的物质基础除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以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而提供的,因此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公路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虽然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局限着公路物流运输业,因此想要公路物流运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现阶段公路物流运输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二者都得到全面而又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现状分析

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已经有二十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虽然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经济有着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相反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在发展上并没有做好与时俱进,其发展和国家实际经济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公路物流运输业贯穿着交通运输业,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缓解了一部分承载压力,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的缩短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行驶距离和时间,让空间资源通过公路物流运输得到了很好的优化配置,也为运输业降低了起输送成本,更为市场经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经济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状,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问题现状,才能去解决完善它,从而促进它的发展。

1.公路物流运输站点的场地建设布局不合理。站点场地的不合理是我国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显著的问题,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很多站场在投入时间不长的情况就会因为规划问题被拆除,而后又会因为规划问题被再次重建,如此反复不但影响公路物流运输效率还会造成建设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公路物流运输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战场建设和布局工作中很多规划只是将重点安置于城市规划的考量之中,在站场的使用情况上,如时间和其稳固新以及方便性上缺乏整体综合规划。

2.安全事故频发发生。在公路物流运输发展当中有一个伤害力O大的问题就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正是因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导致经济受到极大的损害,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运输效率,还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损耗,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之严重的,这都会制约着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的良性发展。

3.客货比例失调。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发展存在着一个比例失调的问题--重客轻货,因此造成我国的公路物流运输在客运发展上较发达,而货运发展却与之相反,存在很大的差距,而现代化的社会货物运输是需求较大的,因此比例失调也成为了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前进的绊脚石。

二、应对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1.进行综合科学合理的规划。公路设施的建设要具有综合全局并长远的规划观,无论是在站场、城市还是路网建设中,需注意做到充分论证及分析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兼顾,实现长远发展,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状况。抛弃以往以城市重点的融合性质的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和反复的战场拆建工作,让站场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避免不必要的建设从而造成建设成本的提高。

2.科学合理的安排公路物流运输,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公路物流运输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此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市场经济,而大多数公路输运的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与公路物流运输的不合理性安排。因此在公路物流运输当中要重视科学合理的运输安排工作,通过建立与时俱进的运输安排机制,减少车辆对公路的承载压力,确保车辆在行驶时有合理的活动空间与距离。公路物流运输安全事故主要是来自于承载量超负荷导致的,尤其是节假日时车辆行驶安全事故尤其严重,这主要是节假日期间用车高峰期,从而公路物流运输所承受的承载量过大导致的,因此针对这个情况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并打击非法运输从而减少公路物流运输的压力,同时也是减少不遵守交通规则行驶的有力手段。

3.健全法规,健康发展。公路物流运输经济想要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就离不开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只有国家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去约束和打压非法运输和非法经营才能还公路物流运输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公路物流运输现代化规范文件中,要充分以人们生活质量为制定的基础,法规的制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核心,只有将经济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挂钩从而体现和谐全面的发展特性,才能使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得到综合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中,制定法规时要把和谐健康需作为重要的基础考恒标准。

三、结语

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关系着整个公路物流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毫不夸张的说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直接制约着公路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公路物流运输所具备的资源优势性可帮助将人或是物,采用公路物流运输的方式送至其它地域,进而帮助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公路物流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极为显著的前导性作用。所以我们需积极发展公路物流运输的同时还要提升其管理水准,从而促进其相关经济,帮助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M].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2-24

[2]张军君.福建厦漳泉公路物流运输对局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13-20

[3]翟献礼.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5(2):106-107.

[4]孙捷,刘悦.我国公路物流运输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的研究[J].都市世界,2010,(5)

[5]刘文俊,胡刚,傅惠,赵丽红.基于Granger法的广东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福建电脑,2009.25(5):3-4.

[6]济南铁路局党校课题组.山东道路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1(01):46.

篇(7)

关键词:地下物流系统;集装箱运输方式;动态及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03-01

1 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城市成为现代物流产生负面影响的集中地,把地下物流作为可持续物流研究的一个焦点,提出了地下物流观点。

目前对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标准还不统一。在国内的翻译也不是很统一,本文采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地下物流系统是除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之外的第五类运输和供应系统。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基于区分城内运输和城外运输的概念下,把城外的货物运输到城市边缘处的物流基地或园区,经处理后由物流基地或园区通过地下物流系统配送到各个终端,这些终端包括超市、工厂和中转站,与城内运送货物的反向物流类似。

2 地下物流发展情况

地下物流从其发展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四个国家。在世界最早的地下物流系统雏形是1853年英国伦敦的城市管道邮政系统。1927年英国建立了全城的全自动双轨邮件运输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连接全城的地下物流系统。荷兰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理论。在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了管道舱体物流系统研究中心,标志美国地下物流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我国,地下物流的实际应用是很少的,最早应用的是在2004年,广州从瑞典引进技术,规划建设地下垃圾管道输送系统,2005底已完成勘测和设计。2005年,北京市区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上海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准。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地下物流的发展中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系统刚刚起步。一致认为地下物流是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3 国内地下物流的研究

2002年,开始有文章介绍国外地下物流的相关研究(杨涛等);聂小方、田津新主要介绍了地下物流的概念及对城市的作用。2004年,钱七虎首次明确提出地下物流系统可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新思路,介绍了国外地下物流发展及对我国城市的作用并结合北京实际研究,标志着我国地下物流系统应用研究的全面展开。陈志军(2005)《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对北京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标志着我国关于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理论分析探讨阶段步入与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阶段。同年,中国地质大学进行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城市地下管道自动化快捷物流系统基础研究”。(马保松)2006年: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黄欧龙)对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上海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基础研究》课题(郭东军)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

目前国内介绍地下物流图书共11本,2007年钱七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导论》该书对地下物流系统的网络构架、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刊文章29篇,会议论文6篇,均为在期刊上已发表的。

国内对地下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物流的前景和作用、地下物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几方面,特别提出集装箱运输方式将成为地下物流的主要开发方式。

4 地下物流系统研究动态及趋势

4.1 研究动态

(1)网络构架研究:网络规划及地下物流系统网络的评价。

(2)风险评价:目前没有成熟的地下物流系统,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3)法规方面。

(4)大直径地下集装箱运输。

4.2 研究趋势

技术方面:各国都处在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的概念设计。

应用领域:城市内或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

未来研究方向:降低地下物流的投资和维护费,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进行可靠的经济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5 结论

国外学者运用大量的项目实证研究,成功地总结了地下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长远作用。国内外对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研究极少。从目前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世界上还没有建成一条正式商业运行的现代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虽然近年来研究发展很快,但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希望能通过对国内地下物流研究的不足找寻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为我国开展地下物流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正,黄欧龙.地下物流系统开发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9).

[2]郭东军,陈志龙,钱七虎.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J].地下空间,2005,(1).

[3]马祖军.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及其设计[J].物流技术,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