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4:49: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线下营销创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今天你排队了吗?”
2010年12月10日,一场疯狂的虚拟排队在中国内地悄然开展,迅速引发网络热潮。这是著名日本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与人人网独家合作推出的“Uniqlo lucky line”网上排队活动,网友在优衣库网站Uniqlo店铺虚拟排队购物,即有机会获得iPhone4、iPad、旅游券、特别版纪念T恤、9折优惠券等精彩礼物。这是优衣库在中国内地开展的又一次“全民排队乐”,沿用的是先前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分别创下14万与63万参与人次纪录的活动概念。
网络商业盛行时代,一股全新营销浪潮迎面来袭,营销传播开始迈向崭新的3.0时代——核心就是注重媒体渠道的创新、体验内容的创新以及沟通方式的创新,强调虚拟与现实的互动、社会化媒体的运用。
在网络经济时代,创意成为营销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众多商家充分运用创意营销,彻底颠覆传统营销的思路,让消费者在互动中感受企业理念,在主动中感知产品信息。
创新营销浪潮袭来
早在2010年12月初,优衣库便已开始活动预热,12月2日建立人人网公共主页吸引大量粉丝,12月3日,优衣库在视频网站上放出活动广告,12月6日,所有线下实体店开始使用宣传册和展板海报进行预告。
“一起上网排队吧!”
在面向广大网络排队族“一起上网排队吧”这一口号的带领下,各路网友纷纷响应。活动过程中,排队游戏的界面底部不停滚动播出中奖者的名单公告,大奖得主的照片也公布在优衣库人人网公共主页的相册里。除了每天的随机大奖和幸运数字纪念奖,还评选出踊跃参与大奖得主,来自沈阳的杨威成为第一个完成排队500次的粉丝,获得了包含20件摇粒绒衣服的大礼包。
此外,可在为期14天的活动期内使用的9折优惠券数量很大,排队的粉丝几乎都能领到一张,这不仅使优衣库人人网的粉丝激增,更为优衣库线下实体店的圣诞促销带来更多的客流,刺激了实体店的销售。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超过133万人次参与排队,无疑成为2010年年末最具影响力和话题性的线上活动。线上的火热与线下的促销相结合,线上的传播与线下的销售相促进,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长达两个星期的在线活动宣传,将优衣库这一品牌进行全方位立体包装、传播、推广。
优衣库之所以选择人人网作为独家合作商,不仅仅在于人人网拥有更加灵活开放的合作态度,更在于人人网的用户普遍为年轻学生、白领,喜欢新鲜好玩时尚的创意,和优衣库的定位相契合。
“排队营销”是优衣库一大法宝,把“排队”这一现实生活中“烦闷”“无聊”的活动平移到网络上,冠以“Luckline”之名,立即形成鲜明的反差。在排队活动中,网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场景,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在“好玩”的同时添加了激励因素,形成了网友自发参与活动的源动力,众多丰厚大奖使网友们跃跃欲试;同时,“排队”的概念运用巧妙,其本身带有的“因为吸引人所以很多人排队”的理念也逐渐传播出去,形成“排队效应”,如同石头投入湖中心泛起的涟漪,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潜在消费者。
此外,活动载体人人网作为一个实名制的社交平台,网友在参加活动后都会自动在个人主页上刷新新鲜事,因而在真实的社交圈子中产生联动效应——实现一呼百应,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
其实,这并非优衣库第一次运用“排队营销”。早在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期间,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优衣库全球旗舰店热闹开张,其在开幕后的几天,将最大logo下的进出口设为入口,其余几个进出口只作为出口。在入口处,两条隔离带引导着人们排队等候,队伍一直延续到门店侧面,远处看起来,队形呈现精确的“直角”状,十分惹眼。
线下的“排队营销”一来能有效地控制进入门店购物的顾客数量,为店内的顾客营造舒适安全的购物环境,二来也巧妙抓住了国人心理,产生“优衣库这一品牌深受欢迎、火暴排队”的深刻印象,扩大声势。
新年伊始,优衣库又在人人网上隆重推出“2011人人试穿第一波”,优衣库粉丝们可以通过在优衣库公共主页留言,申请成为优衣库试穿者,收到免费获赠的商品后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发表试穿日记和试穿照片,动员网友对日记进行投票,票高者则可得到优衣库的礼券。无疑,优衣库新年试穿第一波将再次引发网络热潮,借用网民的力量主动推广优衣库品牌,延续“排队热”后的营销效应。
无论是线上的网络虚拟排队,还是线下的实体店排队,抑或是新年新衣试穿,优衣库都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由于更多的激励因素、传播因素和新鲜创意,线上虚拟排队和新衣试穿活动带来更大的网络轰动和社会效应,更是结合网络媒体的一次成功的创新营销。
优衣库启示录
反观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仍禁锢于传统的营销推广思路,缺乏新鲜的营销元素:如单纯依赖传统广告推广、陷入使用明星代言的怪圈,似乎一定要聘请知名代言人才能打响品牌等。然而,以创意为主导的营销3.0时代,缺乏互动元素的传统营销推广手段只能给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视觉疲劳和促销疲劳。
而作为日本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则跳出了传统营销思路的禁锢,在新媒体环境的视角下,充分利用营销3.0时代带来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成功的线上营销推广。
就本质而言,优衣库“luckyline”这种虚拟现实的活动,是一种整合了的数字营销,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其中包含了客户参与式营销、互动营销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公关手法。
对于服装企业,特别是定位于白领阶层、年轻学生等深谙网络特点的人群的企业,例如真维斯、班尼路、佐丹奴等服装品牌,已意识到网络的力量,并且开辟了官方网站,有意于开发电子商务,然而至今仍未有太大的进展。当网络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又一不可或缺的平台时,传统品牌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可以参考优衣库的模式,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企业公关、营销推广,而不仅仅只是单一地展示服装。这里最重要的是网友的互动参与——线上排队赢取奖励,线下活动促进销售,立体式进行品牌宣传。
此外,除了“排队+激励”这一形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团购”、“秒杀”等活动元素,定期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例如某号码段的幸运粉丝可参与秒杀活动,又如某时间段接受团购申请。将商场的战火燃烧到网络上,相信网络的力量是一股东风,能助深谙此道的企业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创意是营销的驱动力
“一家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有“现代管理之父”之称、被《纽约时报》赞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多年前,就阐明了创新和营销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战略的重要性。
当产品与营销手段趋于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智,使面对理性产品诉求和感性心理诉求的消费者做出有利于本企业的抉择,成为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难题。而创意营销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能够为品牌增添感性价值,增强感性诉求,更快到达消费者的心智。台湾创意大师姚仁录说:“创意就是给大脑松绑。”姚仁录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在哥伦比亚开了一个商店,卖死玫瑰花,他会有市场吗?他的死玫瑰,专门卖给那些准备分手的情侣。结果,死玫瑰一面市就很受欢迎,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市场因独特的创意而诞生了。产品领域的创意能带来一个崭新的市场,而营销领域的创意则能更好地推广理念,宣传企业品牌乃至巩固市场。可见,从营销1.0到营销3.0时代,营销传播的驱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创意变得无比重要。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下,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面向全世界招聘大堡礁看护员。此次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工作”招聘活动因新颖创意和眼球效应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成为世界最成功旅游推广案例。受聘者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工作6个月,可换得15万澳元收入,只需在此游泳、潜水、驾帆船,通过文字博客、照片和视频介绍工作体验。“金融危机来临还能有如此好的工作?”这一疑问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网民的质疑,而质疑的过程,恰恰是创意营销发挥威力的时刻,“先全面质疑,后全民角逐”,整个招聘如火如荼,达到了营销推广大堡礁旅游业的预期效果。整个活动的公关价值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
业内快餐巨头麦当劳同样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热爱网络社交、渴望真实交流这一特点,借助人人网开展“别宅了,见面吧”主题活动,网友只要提供多种有趣又有意义的见面理由,就可有机会享受麦当劳清新可口的夏日特饮。
2010年8月,德国男装品牌宾宝开展了一系列的微博推广营销。宾宝将公司的官方微博主页变成一个时尚装扮的宣讲平台,每日固定向网友介绍最新潮、最青春朝气的穿衣打扮之道以及独特的德国服饰文化,适时在微博上推出许多商品的限时折扣或赠送,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同时,宾宝董事长佘旭锦开通个人官方微博,以极具人性化的商业思考以及定期的管理小语分享,迅速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董事长微博与宾宝官方微博不断进行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取得了极佳的商业推广效果。宾宝的品牌认知度在网络上迅速提升。
结束语
从“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到“优衣库线上排队”,从“别宅了,见面吧”到微博推广,一个个鲜活的营销案例,再一次体现创意在营销中的非凡作用——创意增添了营销的娱乐性、互动性与体验性,让企业的品牌理念在网友、顾客的互动参与中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和传播,营销信息不再是被动式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而是消费者通过有趣新奇的方式主动参与并获取感知的过程。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名词之争
有人说过,世上的争论90%都是名词之争,有人补充到,剩下的10%也是名词之争,不无道理。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自英文social media marketing,也有人简化或是上升为“社会化营销”,台湾翻译为“社群行销”。有些比较土的说法直接说成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神马的。起初我们还挺排斥在渠道平台名后面直接加营销,因为这样仿佛什么什么后边都能加上营销俩字,真怕有天会出现电线杆营销、马路边营销。不过当业界很多人这么说,砖家导师也这么说,客户也会认可这个说法,所以百度关键词竞价广告上,买“微博营销”的营销公司要比买“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要多很多。
名词最终的用途还是为了沟通方便的,所以我们在跟甲方沟通的时候也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最多是偶尔花费些口舌解释一下社会化媒体营销跟网络营销、口碑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名词有什么异同而已。虽然目前在沟通方面没有出现大障碍,但规范的名称依然很有必要,严谨地命名有助于这个领域更科学的发展。
只能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做吗?
提及社会化媒体,最先想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顾名思义,很多人会认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在社会化媒体渠道上做营销传播。这个认识没有错,但是思路不够开阔,如果说早期还可以靠独立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做出大影响的话,那随着平台的营销传播价值快速被挖掘,相对的单位受众的注意力就不断被稀释分散,因此现在的社会化媒体上的大影响多来自与线下与线上不同渠道的整合,即线下或线上其它渠道的动作在社会化媒体上引起传播及讨论。例如,最近几天在微博上热度很高的可口可乐个性包装事件,主要的工作是在线下执行,而话题的传播和讨论是在线上实现放大;而之前在微博上火过的“聚美体”和“凡客体”也最早通过传统媒体广告加以引导。
可以假设这样的一种情况,某品牌拥有一个微博ID,粉丝数1万,活跃粉丝1000(这已经算是很高的活跃度了好吗?),现在该品牌计划新建立微信公众ID。如果光靠微博ID去推微信ID,可知的缺点是,效率低,辐射面小,受众重复性高;如果在产品包装、地面活动的物料、平面广告等其它适当渠道都标注微信二维码进行推广,单是整合渠道资源加以利用,不做创意策略层面的优化,推广效率也会明显提高。这只是最浅显的例子,实操时面对实际情况,为了追求最优效果,需要整合更复杂的渠道,协调更繁琐的执行,对甲乙双方的要求都非常高。
创意究竟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是社会化媒体传播最重要的几个核心之一。这里我们把“创意”的含义延展一下,包括对常规内容的创意制作能力,对热点话题的捕捉贴合能力,对互动活动的策划能力,对不同传播渠道的整合应用能力。
大家都说“内容为王”,可企业不像是媒体或自媒体等专职的内容生产者,能专注于某个方面或者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来创造媒体内容(媒体的产品本身就是内容)。对一般品牌来说,做内容的难度较大,加之企业社会化媒体ID为了保持活跃度对日常内容的量要求较多,因此更需要创意来整合内容,使常规内容尽可能做到有趣、有关、有价值。至于对社会化媒体上的热点的捕捉及贴合,在创意之外,还要具备对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力,及对社会化媒体用户尤其是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的理解力。
常规内容之外,做Campaign对创意的要求就更提高了一个层次。Campaign也有人直接叫做“战役”,来自传统的广告的术语,就是集中一段时间针对某个明确的目的而做的传播活动,跟人们常提到的话题营销、事件营销等也有一定交集。想短时间最大限度的吸引注意力,除了媒介解决(后文会提及)之外,就是创意解决。Campaign的玩法,话题的引爆,文案撰写,视觉呈现等诸多板块都是以创意为核心驱动的工作。
什么媒介可以作为引爆点?
在传统品牌传播是一种“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无论是电视、广播、平面、户外还是网络展示广告,在一个平台投放广告内容,可以很多受众接触到信息。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特点之一就是消弱了“点对面”的传播模式,以“点对点”、“点对片”取而代之。这就给营销人员造成了一个困扰,在自身账号资源不够强势的情况下,如何内容大量传播出去。因为即便是非常优质的内容、或拥有BIG IDEA的病毒内容,如果一级传播无法到达一个的临界值,也无法引爆受众的自主传播。
然后草根大号出现了,再然后还出现了方便传播需求者与大号拥有者达成投放操作的几个投放平台。但随着大号水分增加、价格飞涨、质量的下滑、新浪的限制,其真实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差,很多时候只是方便了公关广告公司敷衍客户,甚至还会帮淘宝上卖假货的无良商家引流。再后来出现了段子手,因为内容质量高,积累的大量真实活跃粉丝,虽然合作价格水涨船高,但很多不差钱的品牌愿意一试,事实证明反响确实不错。但段子手的内容风格并不适合所有品牌的调性,如果让“天才小熊猫”为方正金融做一次传播总会觉得怪怪的,同时段子手的传播方式也不容易成规模地复制。
社交媒体自身的广告投放平台当然可以考虑,海外的Facebook和Twitter都做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但这种形式在中国遇到了些问题,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粉丝通投放的推广,多数欠缺创意与设计,强行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每每都收获大量的负面评论。
除了微博平台上或官方或草根或软性或硬广的投放之外,更多有效率的集中引爆很多都出现于线下的营销或明星名人的参与,当然这种操作对甲乙双方的沟通互信、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执行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例如之前提及的“聚美体”,就是结合了线下广告、名人效应、促销活动及社会化媒体运营等一系列操作而形成的。
社会化营销3宗罪
最后列举一下我们能看到的这个领域里的3宗罪,无论是甲方、乙方还是丙方(乙方的外包商),都可以对应一下是有幸避免还是无奈中枪。
1.刷评论转发。非常常见,虚假繁荣罪魁祸首。企业的某个活动,或者某条重点推广内容,官微发出后通过大V传播,服务公司或者甲方自己找水军在下面刷转发和评论数,造成有很多互动的假象。识别起来很简单,在转发或评论的粉丝里随机选几个,点进去看这个人平时都发些什么内容,如果大多数都是推广信息,那么,你懂的。
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好奇和探索的时代。
就拿“眼球控制”技术来说,手机、平板电脑可以读懂用户的喜好甚至心情。由丹麦哥本哈根团队研发的Senseye技术可透过手机前镜头来追踪眼球移动,并且达到眼球控制的相关功能。三星智能手机Galaxy SIII中利用前镜头的智能休眠(Smart Stay)功能抓取眼睛的注视方向,如果长时间消费者眼睛没有盯着手机屏幕看,手机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在平板电脑领域,瑞典Tobii科技公司出品的Tobii Eye Asteroids大型游戏机台,让使用者可以透过眼球来进行射击游戏。
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吹口气”,甚至不用动手,用“眼球”就可以控制手机。据调查公司数据统计,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看手机150次。随着手机屏幕带来的快速传播和互动,广告主加强了对移动营销的重视,HTML5、O2O、AR、LBS、UI越来越多新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营销创意中。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发挥品牌+移动的创意能量?O2O、二维码还能够以怎样更亮眼的方式应用于营销案例中?手机外观大同小异,怎样让每个人的手机屏幕充满个性,而又成为用户心甘情愿的品牌宣传阵地?
本专题从品牌如何通过手机,从用户接触的“第一眼”开始,就善用技术力量和对用户行为轨迹的洞察,捕获用户眼球,探讨如何用创意的力量,寻找品牌移动营销的突破口。
创意 重新定义
在移动互联时代,创意营销中的“创意”正在被蓬勃发展的用户习惯和技术革新重新定义着。
用户需求是商业最重要的部分。创造的前提,首先是洞察用户的行为习惯。
人机交互 连接世界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终端的核心价值变成了用户随身携带随时在线;用户行为轨迹分析能力;手机传感器技术。
“摇一摇”功能让用户总是期待未知的“下一个”;对着手机“吹口气”就能让手机屏幕产生神奇的“超人能力”;智能手机大体类似,用户需要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不同个性的桌面美化工具应运而生;用户总是充满好奇心,二维码就是连接手机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用户也是懒惰的,眼球控制可以早一步猜到他要什么……
技术生产力
诸如此类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为移动领域的创意营销提供了生产力。目前有三大技术关键词成为创意营销的驱动力:HTML5、O2O、UI。
HTML5提供了基于手机传感器的页面互动体验。在手机网页端以更迅速的方式方便用户浏览;可以在PC、手机、平板电脑之间进行全平台适配,打破屏幕桎梏,在不同的浏览环境下带来最好的体验;还能够让移动端的视频比以往更流畅的播放。
O2O带来的则是由二维码、AR、LBS产生的线上线下世界的交汇。不仅二维码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具创意,二维码扫描之后的结果,也从简单的快速打开网页、参与互动获取优惠券等基础性结果,衍生出诸如LBS定位、快速下载应用、链接社会化媒体平台、一键拨打电话、移动支付等更具创意空间的方式。AR技术虚实结合,可以让用户获得未购买先试用的体验;LBS技术则可以通过地理位置召集附近的用户,让线上活动迅速转成线下。
UI技术则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创意空间,品牌应用UI技术定制创意锁屏,成为与用户连接的极具黏性的形式。不管是奥运期间361度定制的解锁应用,在用户每次开启手机时播放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像,还是三星Galaxy在奥运期间用各类inApps展示形式夺取3G门户体育频道用户的目光,UI技术都让用户感受到了体育精神和品牌精神的强有力组合。
“零食”与“正餐”
由于手机上人机交互的技术革新和用户属性的区别,使得移动营销领域中的“创意”正在从传统广告奥格威时代,作为品牌营销中心的大创意Big idea,逐渐演化得更具移动特色。
与传统大创意相比,移动创意更像是“零食”而非“正餐”,这是在刚刚结束的第60届戛纳广告节上,BBDO全球CEO Andrew Robertson和北美CCODavid Lubars的观点,他们认为,移动创意是即时的,但同时也是Big idea的一部分。
移动营销领域的创意,在内核上与传统意义的将事物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创出新意并为品牌赢得人心,并无根本性差别,但却以有效即时的个性化互动、“一对一”的分众识别、连接线上与线下等移动思维,丰富了“创意”的外延,传统营销领域的“整合”定义也被扩大了。
移动营销的受众大部分是85后的年轻人,可谓“移动原住民”;手机厂商在逐步下沉其销售渠道,移动受众比电脑受众的地域覆盖面更广;手机占用着用户起床、中午和睡前的宝贵碎片时间。移动创意营销不仅要考虑用户的属性和行为习惯,也要结合如重力感应、碰一碰等只存在于手机的技术,用移动思维将移动创意与Big idea整合起来。
目前,手机屏幕不够大,移动行业的广告标准尚未建立,最适合手机的广告形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手机平台的流量分散,获得广告主认可还需要进一步教育市场。即便如此,3G门户&GO桌面CMO张旻翚认为,“破局未来移动营销的关键是,手机并非好的广告展示平台,但作为整合营销平台却是极好的。”
Hi,Creative 发挥创意能量
专访3G门户&GO桌面CMO张旻翚
移动营销并不孤立,拥有活跃用户的媒介、更强大的技术和创意能力,以及全媒体营销的思考能力,是顺应时代的新传播能量定律。
在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中,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这就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果,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是可互换的,也就解释了光的本质。受大师的经典理论指导,张旻翚为移动创意营销提出了相应的传播守恒定律,以创意为突破口的营销思路和逻辑,为品牌带来营销新视角。具体而言,E是Effects传播效果,M是Media优质媒介形式,C是Creativity创意策划,即优秀的创意必须依托强大的输出媒介才能达成卓越的营销效果。
“移动原住民”
优质的用户是优质媒介的土壤,根据3G门户对“85后”群体的研究结果显示,“85后”轻高端人群可谓“最互动的一代手机人”,是移动互联网的消费主力。他们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拥有公交、地铁、电梯间等更多碎片时间;经历了手机网络从2G到4G转移,手机屏幕也从黑白进化为彩屏和1080P;他们接触的手机媒体,从简单的Wap网页转向HTML5页面;他们也拥有iPad、MiniPad、iPhone5、
Pokemon Go 是个什么鬼
寻找皮卡丘等分散在各处的卡通精灵,基于AR(增强现实)+LBS 技术,在公园、地铁站以及其他现实环境中,这款游戏就是这样一个让你在现实世界感受虚幻世界的手游。
自7月7日推出以来,这款游戏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架。一上线便有了异常高的下载量,并火速夺取这三个上线地区榜单第一名。在Twitter上,Pokemon Go相关推文超过90万条。在中国,微博上的话题数超过800万,如今,这款游戏出品方任天堂的市值上涨了近90亿美元,单靠这款游戏就有了近乎一个Supercell。
Pokemon Go是怎么火起来的
小野妹子的吐槽自不必多说,中国段子手的加入分分钟扩大着传播量,吃瓜群众怎会放弃围观机会呢?对于一个加入了LBS社交和自带截屏AR功能的手游来说,通过各种段子描述和场景截图可以拥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
不过,在国外,吃瓜群众才是真正打头阵的。名人、著名段子手、游戏公司甚至是警署,都加入了Pokemon Go的病毒传播,短短3天时间,相关话题在谷歌的搜索量突破3200万次,Twitter的话题量破190万,段子横行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款游戏。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游戏,那么你最好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很难有人相信你是现代人。”有人在该款游戏评测时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该款游戏有望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出,包括欧洲、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
Pokemon Go带来的营销思路
在Webpower看来,这款游戏在营销思路方面的借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AR技术的引用,另一个则是游戏内容本身的价值,这再次证明了热门IP的影响力。
先举一个反面例子。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警方日前表示,引导玩家上街捕捉神奇宝贝的Pokemon Go游戏在密苏里州为歹徒利用,歹徒将玩家诱至偏僻地点后实施抢劫。
警方指出,这些嫌犯利用手机APP将玩家诱至偏僻地区后,便可轻松抢劫得手。据了解,Pokemon Go游戏的玩家在到达某种等级后,可选择地标集合组队并进行战斗。
根据警方的声明,歹徒显然借助这款APP预测和确认受害者位置。
以上例子是犯罪营销案例,并不可取,只是出于帮助不懂游戏者辅助理解的作用。
直白点说,Pokemon Go这款游戏加入了虚拟现实(AR)功能,与现实的结合颠覆了交互模式。而这或将为线下营销带来新的机遇。
AR技术侧重于将现实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其应用场景也更广泛,发展潜力更大。例如,宜家已经在APP中结合增强现实模块,让顾客能够在家中模拟家具在特定位置摆放的情景,形成了虚拟商品与现实环境的结合。
然而,这样的AR应用始终不温不火,可是一个加入AR技术的游戏却成了一个爆点,这或将引发下一场线上线下营销革命,打破线下店铺地理位置的局限。
此外,LBS也将继续成为线上线下营销结合的衔接点。LBS基于位置提供精准营销,现阶段线下商家已经能通过LBS实时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导航等服务,未来,就像Pokemon Go这样的口袋精灵只能在特点位置被收集一样,商家将能够根据店铺地理位置提供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互动营销。
此外,游戏内容源于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热门IP“口袋妖怪”,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点。
1996年,首款“口袋妖怪”角色扮演游戏在日本发行,此后该主题陆续推出电影、漫画甚至主题公园。Pokemon Go用了其中的妖怪角色,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人们的童年记忆。
我们企划公司从1999年开始全程参与了雪津品牌的整体策划服务,深刻体验到现代企业全新的财富规划:品牌×资本,而本土品牌要迅速崛起关键靠高效率的品牌推广运动。从2000年开始,雪津啤酒的节点推广每次都做得风生水起,其中尤以每年圣诞节线上线下整合传播为最。
每年的圣诞节前后,雪津啤酒除了在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外,更重视在终端的生动化形象布置。以2005年为例,雪津啤酒除了在福建省台、江西1套、2套同期较有影响力的大剧插播其“头道麦之初”新品上市的广告,还把广告片中的核心画面作为主元素,用到线下终端进行展开和放大,形成终端“视觉的海洋”。同时要求线下终端要成为一个网,形成足够的影响力。这样就保证了传播的一致性,真正作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线上线下遥相呼应。让消费者在酒店消费时能快速联想到高空的广告。这个案例看上去普通,但要想运作成功却不容易。在终端推广中,“推”是很多的企业都会做的事情,但做到“拉”就非常的困难。
许多人在圣诞节都有特别的消费意愿,群聚在一起。品牌如果能很好地结合节日的消费情绪,把品牌的内涵,通过情感化、视觉化的整合传播,完成与消费者的沟通,就能很好地提高品牌的影响力,雪津通过深挖这一节日特性和品牌的特性,找到共同的“真情”点。提出“缘聚圣诞,共享真情”活动主题,很好地把节日、消费者、雪津品牌三者结合起来。圣诞节前后一个月时间是啤酒销售市场的制高点,雪津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酒楼,用心营造消费者消费雪津啤酒的欢乐气氛和真情的视觉海洋。在大多数酒楼终端,所有消费者见到的都是雪津品牌的圣诞视觉,整个圣诞都是围绕“缘聚圣诞,共享真情”主题,促销、刮刮卡、酒楼布置、产品吊卡,还有很多窗花、圣诞墙的壁贴等,形成了雪津品牌视觉的海洋。
其实,这一系列视觉创意推广所延续时间远远超过圣诞节这个节日前后的15天,在很多酒楼和饮食店,这一圣诞视觉甚至完好保留和展示超过半年之久,直到第二年五一节,雪津对之进行了新一轮更新;同时这组创意也十分受顾客欢迎,许多企业甚至还把这些物料布置在自己公司的玻璃门和墙上。
本案巧妙地应用了新营销的视觉营销理论。所谓视觉营销就是:运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技巧等形象化的语言,将产品和品牌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属性,完整地呈现在顾客面前,使顾客对产品和品牌产生兴趣、偏爱和信任,从而引起购买的欲望和动机。相当于在没有一个销售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实现销售和品牌沟通(也就是把营销的意图和营销的行为视觉化)。我们公司2000年圣诞节首次为雪津啤酒制造了这一极具传播效率的策略方案(实际上企业只要花费很少的印刷制作费,就可以达到大于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为了让这一营销行为简单易于标准化执行,专门制定了图文并茂的《圣诞布置手册》(早期还派专业人员协助样板终端布置)。
如果说线上线下整合传播是一个理论的话,那么视觉营销则堪称实现这一理论的具体方法。雪津的视觉营销,就是把线上传播的核心要素,在线下充分展开,是线上线下整合传播的一个方法。
这是奇瑞旗下TIGGO瑞虎5的“爸爸style”广告片中文案,随着《爸爸去哪儿》的持续火爆,“爸爸”这个角色炙手可热,瑞虎5打“父亲”牌恰逢其时。整之广告片,除了尾板以外,中间没有任何字幕和语言提到车,整篇都在探讨父亲这个角色,演绎一种人群生活方式,档次瞬间升华高大上。
最后以“全新TIGGO瑞虎5,信赖有我,世界由你”很有力量的尾板作为结束,就像《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里唱的,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
片子里的困惑、责任和期许正如瑞虎5的目标消费群——即将为人父或者已经为人父的男人,心中所想。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共鸣中,对穿行在片中的瑞虎5产生了很亲切的好感。
这是2013年度广泛被认可和好评的借势营销的典例。
2013年最火爆的综艺节目莫不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一时间“爸爸”的主题营销成为坊间的看点。1号店的“爸爸去哪了?”“爸爸在冲年冲奖”的双十二大促广告,让欢乐购物成功开启。瑞虎5的“爸爸style”,向目标消费群体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对品牌和产品的好感乃至信赖感倍增。
这就是借势营销,借助一定时期内引人关注的话题或者事件,迅速作出营销动作,实现话题热点和品牌宣传的成功嫁接。同时把控好传播节奏以及选择合适的媒介投放方案,发力线上和线下,实现品牌传播最大化。
2013年农历年底的营销案例中,360浏览器2013年12月23日推出的“别让爸妈等太久”创意系列无疑赢得了无数“抢票”和“回家”的情感共鸣,其完美的借势营销引发了诸多好评。360浏览器市场负责人罗伊丽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的时候解释道,此轮广告战役的初衷是,通过剧情逆转的创意广告的形式,实现对360浏览器抢票软件的预热和推广。抢票插件,作为能够帮助大家更快、更好买票的工具,到截止记者采访时,其购票数量将要达到5000万。基于360浏览器抢票插件已有的用户认知度,本轮广告创意重在加强用户对于产品的理解,提升品牌美誉度。
此轮广告传播战役根据抢票的节奏,分为抢票阶段和回家阶段的两段式借势营销。
抢票阶段:不能“等太久”
广告创意巧抓用户心理。2013年的春节与以往略有不同,除夕不放假。此消息一出,便迅速成为话题榜最热话题。360浏览器团队迅速做出反应,罗伊丽表示,春节回家心切是国人的普遍情感,尤其是对于在外打工的人。而除夕不放假的假日政策的出台,势必给回家心切的人们心中蒙霜,这时候“抢票”更成为用户的难题。“如何能够更方便,同时能比别人更快一步实现抢票的目的,我们从快和久中寻找矛盾冲突,然后从除夕不放假的事件点,提出了‘不能等太久’的创意主题。”
因此,“不能等太久”的创意主题充分迎合了360浏览器目标用户的心理,可以很巧妙的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这样的主题传递抢票软件能够很快的、及时的帮助过年回家的用户抢票.
在主题角色的选择方面,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讲,春节回家过年意味着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友情与爱情之乐,所以在事件主角的设定上是以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孩子等为主;而创意的落脚点是“久”字——等太久之后家里人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在传播渠道上,主要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因此不拘泥于传统过年广告的温情和感人路线,通过创意实现病毒传播。
“通过以上三大因素的考量,我们设置成以剧情逆转式广告为主要创意基调,用比较夸张的形式传递主题。”罗伊丽表示。而在情节的设计上,充分的运用了“门”的概念和意义,从影视作品角度来讲,“门”相当于剧情前后之间的边界和反转,推开门后的所见,一定会有悬念暗含其中。在与抢票回家主题相结合方面,回家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兴奋的推开门,继而悬念诞生,同时也是悬念解开的那一刻。
品牌需求决定媒介投放。罗伊丽介绍说,经过2013年的宣传和教育,360浏览器抢票插件已经有了近3000万用户,因此”360浏览器抢票”已经进入了品牌的强化期,本轮广告策划着重点在于强化用户对于360浏览器的品牌美誉,通过广告创意投放让用户从更深层面了解360浏览器抢票插件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所以,我们不着重强调产品的功能,只打品牌的概念,因为用户做决策的时候第一直觉是品牌偏好,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罗伊丽说道。
除此之外,基于主要投放媒介的考虑——360浏览器本轮广告投放主要是以互联网线上病毒传播为主,而互联网用户的浏览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性,所以,360浏览器市场策划团队选择了15S广告的形式,一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15S广告能够被他们所能接受;另一方面,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吸引用户能够最终看到片尾。因此,此轮创意广告将提炼的主题放在了最后,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
为了配合线上的广告传播,线下结合目标用户群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媒介投放。罗伊丽及其策划团队将传播的目标受众定位于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一方面,他们有强大的回家过年意愿和需求;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抢票工具,有比较适合的线上环境。综合考虑,在辅助的户外广告投放方面,从抢票高峰期开始,360浏览器的“不要让爸妈等太久”的系列创意海报广告就陆续出现在了北京环路候车厅上、地铁四号线上、地铁华视传媒等白领经常出没的场地。除此之外,还投放了北上广三地的交通广播,以及视频贴片,通过这一系列的线下广告来推广本轮创意广告。
回家阶段:不能“等太久”
网络营销时代的事件营销更多的是追求速度和效率,或者借势或者造势。造势的话,就要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事件和话题的制造和传播。进行前期预热之后,展开线上广告和病毒的传播;还有一种事件营销是借势,360浏览器本次推出的创意广告,其巧妙之处在于,借助春运大家都要回家,火车票却很难买到,这样的特殊的背景下实现借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策划团队很快地切入了用户的需求,同时借用比较受欢迎的广告小品、以短平快的形式传播。
还有另外三支,就是父母在等待孩子回家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和心态。依旧会沿袭这种平民化、生活化、带点小幽默的风格,与“抢票就用360”是遥相呼应的。在抢票初期是以孩子要回家为表现主题,抢票后期,更多的是以父母在等待孩子时的心态和表现为表达重点,来升华“抢票别让爸妈等太久”的广告概念。
于是,随着春节临近,我们又看到360推出的“别让爸妈等太久”番外篇系列——广场舞篇、麻将篇、理发篇,从爸妈角度烘托过年回家的期盼,依旧夸张、幽默的剧情中加入了点滴年味的感动。
当前全国灯饰行业制造成品的厂家有近万家,这个曾经被誉为朝阳产业的行业似乎不再朝阳,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迫使灯饰企业开始发力网络营销。从行业的整体上看,灯饰企业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大致有四种手法:一是做百度等搜索引擎的竞价;二是在知名的网站和行业网站做广告;三是在B2B和B2C网站上建立网络商户或网店;四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或手机短信来推广自己的网站或网店。
除“搜索引擎竞价”之外,灯饰企业的营销推广只是从传统媒体搬到互联网上,提升曝光率只是让消费者了解了你,但要从了解变成购物行为则需要更多的营销手段。
目前,灯饰行业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价格不断攀升,各种各样的灯饰网、照明网争相斗艳,有些知名网站的广告位高达上千甚至上万元,各类国外国内的灯饰展会此起彼伏,采购信息瞬息万变,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营销手法如果不创新,则很容易被淹没在竞争的红海当中。
灯饰业网络营销的挑战
中高收入人群和崇尚高质量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注重灯饰在家居中的应用,这种消费趋势决定7未来灯饰行业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灯饰行业必须建立品牌,懂得借助新兴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二是灯饰产品必须越来越有创意,规模化的个性化定制是必经之路。
灯饰企业做网络营销面临巨大挑战,因为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有非常大的差异,而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单靠广告的时代已经过去,灯饰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营销手法。
是否有懂互联网的人才
绝大部分的灯饰企业老板不是业务员出身,就是技工的背景,他们非常精通灯饰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也很清楚灯饰产品的流行趋势和发展走向,但是对互联网营销还比较陌生。因此改变思维模式,大胆地迎接互联网营销浪潮才是根本。
寻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工作,建立企业网站和网店这些只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技能,需要更多懂得电子商务、搜索排名、体验营销、植入营销、口碑营销的综合性网络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把互联网营销做到极致,粗制滥造的网页、死板的网店、冷冰冰的广告都不足以打动消费者们的心。在互联网时代,建立一个网络营销部门是必要的,除网站技术维护、美工之外,还要有网络、视频设计师、网络活动策划师等。
供应链如何高效运作
当前灯饰行业的网络营销停留在起步阶段,供应链管理也未随之变革。前不久,中山古镇一家大型物流商倒闭,引起行业震荡,原因是这个行业的物流商不只是运送货物,还担负着帮厂家代收货款的任务,收款之后物流商并不是马上交付厂家,而是开具一到三个月的支票,从中保证买方和卖方的利益,物流商扮演着“第三方信用担保”的角色。这种畸形的供应链一方面说明灯饰行业的不规范,另一方面说明这个行业的信用缺失。
在互联网背景下,灯饰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多的零售顾客和小订单客户,企业需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供应链来支撑。由于灯饰行业大部分已经形成产业集群,零部件、原料等采购已经非常成熟,关键要在生产和物流配送方面下工夫,如接到网上订单之后,如何实现快速生产和运输,直接决定客户的购物愉悦程度,假设没有系统的生产配送流程,则可能导致发错货、延迟到货等情况出现。所以在网络营销之前,企业内部信息的电子管道要先建立,有条件的上。ERP系统,没条件的至少也要有进销存软件,通过与成熟的B2B或B2C网站合作,依靠它们完善的订单和支付系统,建立自己的品牌网店,更好地为营销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售后服务如何打造口碑
灯饰的种类繁多,有些大型的灯饰或者特殊灯具是需要厂家协助安装和维修的,如果消费者在网上订购了一款天花吊灯,但是厂家要三四天之后才能上门安装,再加上送货的三四天,那么这种购物肯定是不愉快的;假设一个特殊的落地灯灯泡烧了,当地又很难找到配件,厂家如果不能快速上门进行更换,那么顾客对这个品牌一定会失去信心。售后服务还包括退换货,网络购物在亲身体验上显然不比传统购物,如果消费者发现买来的灯具尺寸或者功率不合适,那么是否有快速的反应机制等,这些都将决定品牌的美誉度。
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服务必须是即时的,不管是热线电话,还是社区论坛、在线客服,甚至是微博都应该有专人及时处理和反馈,否则很容易升级,甚至演变为危机事件。
如何利用网络打造品牌实现增长
在网络营销模式下,企业要明白三个关键点:一是消费者如何知道你的品牌和产品:二是消费者如何对你的产品产生购买的行为;三是如何让消费者自发地为企业传播正面信息。
对勇于尝试网络营销的灯饰企业来说,产品、促销、渠道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设计是关键
如果一个灯饰产品能够设计得像苹果iPhone手机那样让人尖叫,那么推广起来显然是轻而易举的。网络购物人群以18~30岁居多,他们大多喜欢具有创意,形象很潮很酷的产品,所以最适合网络上销售的灯饰产品就是小型的创意灯具,价格以200元以内为宜,只要够炫,实不实用有时候并不会排在第一位。如依靠网络营销快速成功的麦包包,它们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抓取全球的消费趋势,监控淘宝、拍拍、亚马孙、eBay等网站,使自己的设计总是走在潮流的前头,一天可以推出几十款新品,从而保证自己受到很高的关注度。
随着0LED技术的发展,灯饰产品不会只停留在照明的功能上,取而代之的是创意家居和装饰的作用,比如OLED具有轻薄、透明、可弯曲等特点,可以设计出各种造型的灯具,其创意的空间是无限的。企业要明白线下卖的产品,在网络上不一定能热卖,因为面对的受众不同,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不一样,线下那些逛灯饰城、灯具店的人大多是为了房子装修,但网络上买灯饰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产品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促销=秒杀+互动
如果互联网上的促销也和传统渠道没什么分别,那么收效一定不会太大,因为消费者对买赠、打折、捆绑等促销方式早已麻木,这些促销手段现在只能用在快速消费品如饮料、零食、日化产品等身上。对于灯饰这样的小电器,需要更有趣的促销方式,灯饰企业一定要懂得“秒杀”和“互动”这两种手段。
“秒杀”是基于电脑网络技术所催生的促销方式,其核心是“限时”和“超低价”,目的是为了聚集人气,提升品牌在网络的关注度。实际上,灯饰企业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专门设计一款很酷的小台灯,在网店策划一场“秒杀”活动。在某时间段内,前100名在网上完成点灯的游戏,就可以获得一元购
灯的机会;接着再让这些网友在论坛或博客晒自己与台灯的合影或使用心得;通过网友投票再选出几个人作为企业品牌代言人,让他们参与企业广告片的拍摄;这样下来一个完整的“互动营销”就完成了。企业得到的是极大的关注度和品牌美誉度,通过互联网马上可以让一个新产品实现上市并热卖。
有效掌控销售渠道
由于网络销售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各个地方各个层级的经销商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传统渠道的运作模式显然不能应用在互联网营销之上。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的产品一定要分开,可以通过条码或型号标识来区分,如果不分开,网络的销售一定会影响传统渠道的客户,因为价格过低的网络促销一定会使线下渠道商反感。最好的做法就是一些新品通过网络来引爆市场,但不在线下销售,线下经销商可以作为售后服务的网点,赚取维护的费用。而走传统渠道的产品可以在网上销售,但要保持与官方的价格同步,策划促销活动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保证线下渠道商的利益。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经销商或个人开设网店,网络销售要聚焦在官方的网店上,这样才能保持消费者对官方网店较高的关注度,互动活动也更容易开展。
善用社会化媒体
在互联网时代,灯饰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与传统模式大相径庭,传统营销模式下也许只需要一个客服热线,通过服务网点进行上门服务即可,更多地销售会是面对面的。在网络营销模式下,企业要明白三个关键点:一是消费者如何知道你的品牌和产品;二是消费者如何对你的产品产生购买的行为;三是如何让消费者自发地为企业传播正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