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2 15:5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中学生
国家要富强,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说到教育,人们表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了。中学阶段全面推动综合性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全面普及中等教育以及社会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占有、使用、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再生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引导[1]。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
综合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二.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里,90%以上的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30.2%的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表示比较满意;50.8%的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现状表示担忧;17%的学生则对自身综合能力表示怀疑,没有自信。这表明,中学生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综合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专门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但是,我国长期对于人才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仍以成绩、升学率作为考核机制,导致了综合素质教育在整体教育环节的弱化。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看重升学率,看重教育的结果,忽视教育过程,重视统一规格教育,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在呼吁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也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较大的距离。
中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人才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对人的教育是系统性的,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如何做人。家庭教育观念对于一个人影响却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很多家庭在教育的观念上是重呵护、轻锻炼,重知识、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有的甚至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都是家长全包。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理念具有了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效果。
(三)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严重脱节。
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涵盖是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净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公正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其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能力。但是,随着社会上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使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了良知和道德,这就给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教育资源不平衡
从经济格局来讲,自此改革开放以来,就形成了沿海高于内地,东部高于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国家近几年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设备、人才建设方面都投入不少,但总体还是西部条件较差。即使是一个地区,也存在着不平衡,其中教师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效果。
三.实现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综合素质教育,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政府、学校各方通力配合,积极合作。
具体说来主要途径有: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价值导向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对物质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同时西方追求“人权”“自由”“金钱万能”的价值导向的渗透,加上网络文化迅速的传播渠道,加剧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面对纷坛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不能沉浸在理想的教育教学中去实施对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容易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产生认同危机感,此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行价值导向教育,本身人生目标不很明确的大学生就更容易迷失自我。
(二)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是要靠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采取的是正面引导,积极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人格结果影响深远[2]。社会风气的世风日下和整体道德的急速滑坡,以及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的现状都是用实践验证着我们教育的无力,我们必须让社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到家庭和学校的认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氛围,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人的发展立足,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从人自身发展去实施教育,尊重环境,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并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上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考评手段,才能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知识、升学率,而应该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将来立足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教育的不平衡,教师素质和水平也曾次不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政府和社会就应该多给予扶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一来可以改善教育效果受制于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限性;二来提高了人才质量,也能为社会提高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举措。这些都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深化教学改革,加大“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根据中学生所具体的共性和独特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采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学生的认同。多利用“第二课堂”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注重创新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念书和考试,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生存技能,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奕杉.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2012第44期
[2] 岳霞.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反文化现象浅析. 中国商界[J].2011. 10(上)
[3] 曲士军.谈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 新校园(下旬刊) 2009(5)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师;素质教育;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1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110900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搞好其教学工作,全面通过学生的素质,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人文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其素质,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认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教育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首先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寓德于教”的关键。
2、音乐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观。
3、音乐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底蕴。
4、音乐教师应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技巧。
二、中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水平与人才的培养质量,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和桥梁。为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4、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中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渠道。
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综合素质自然会得以提高。换言之,当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宋智.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J].黄河之声,2008(17)
[2]吴云.浅谈中学音乐教师素质[J].才智,2009(24)
[3]郭海林;侯战杰.音乐欣赏教学与音乐教师素质之关联[J].艺术科技,2010(03)
[4]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8)
[5]周怡.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时效性;策略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学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学音乐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意义
中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学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中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其健康个性的塑造和养成。其次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中学音乐教学重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探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中学音乐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和执行者,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需要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是音乐专业知识,即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赏析能力、音乐表达能力等,只用教师具备了扎实的音乐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终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学音乐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
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教学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中学音乐教师要主动的学习和了解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最新教育方针,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案。一方面中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探讨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主题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进行音乐作品演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模拟情景
中学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围绕学生开展,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中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充分的了解,选择学生当下感兴趣的题材进行音乐教学,并引导学生抒发和阐述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学习心得,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入合作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目前合作教学在我国各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并在实际法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共同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合作教学的主题设置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并能够适当的拓展;班级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之见的差异性,实现各小组间整体水平的相近;做好课后总结评价工作,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深入的改进,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建立教学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由于音乐课程属于“课外性”课程教学,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教学现象,为此中学需要建立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音乐学习侵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严格的考考核,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教师进行头口批评或者记过处罚,充分调动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中学的音乐教学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现代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整个水平和效果,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文文.对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结合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刘翠珍.刍议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17.
(一)品德素质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灵魂。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学科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素质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而地理教育正蕴含着这些丰富的内涵。例如:通过世界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球,认识世界,掌握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重要国家的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树立全球观和国际观。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奉献的思想。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人地协调思想。
(二)知识素质教育功能
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尽管思想品德教育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地理学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育。地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为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掌握熟练的地理基本技能,是中学生日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如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素质教育要将二者兼顾起来,既要为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地理素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特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地理学科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学科。在学习地理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地理事象的成因、分布、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等。这种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理解、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有了科学的方法,而且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有了丰富的智慧。
(三)身体素质教育功能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地理素质教育中也渗透着体育教育,为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应试教育时的地理课,是封闭的课堂教学。地理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进行野外考察和调查,学生可以进行爬山、游泳、探险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意志,把自身融入大自然中,会获得地理课本和课堂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也是其他学科难以完成的。
(四)美育素质教育功能
美育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升华。美育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地理素质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地理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那广阔的平原、雄伟的高山、四季如春的南方景色和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各种美丽的建筑物和现代化的都市,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创造的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各种地理图片,使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从而创造美丽的心灵,提高美的素质。
二、乡土地理的教学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添补了地理课程的一大空白。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地理主要是为了对付高考,而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参加高考,主要是学习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好机遇下,地理教学中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乡土地理的教学。乡土地理添补了中学地理的一大空白,同时又是地理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把本乡本土作为地理教学的大课堂和天然实验室,把各种地理景观作为地理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教具”和“标本”,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与需要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参与竞争和迎接挑战的高素质跨世纪人才。
三、可持续发展为地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发挥优势的舞台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然而现阶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在实施舞蹈专业学生教育时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结合当前中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学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素质培养;舞蹈教育;审美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素质教育扩展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很多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作为舞蹈专业的中学生,学校为了迎合市场和取悦于家长,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只把专业成绩当作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往往造成不少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优秀,而在思想品德或综合能力上却落后于同龄阶段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水平。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更严重的会使学生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舞蹈教学所具备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全新目标与要求,其本质内容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学生所服务。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爱好,更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协调性,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在丰富知识文化框架的同时,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良好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也为今后中学舞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在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舞蹈教育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在很多地区的中学里已经相继开设了舞蹈专业课及招收舞蹈专业学生,这为舞蹈艺术在中学生中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理念的制约及客观环境对舞蹈教学的要求,目前的中学舞蹈教育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在现代的中学舞蹈教学理念中,虽然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进,应当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日常的专业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但毕竟多年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仍然驱使中学的舞蹈专业教学更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由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专业动作的学习与矫正上,迫使这些学生被动地丧失了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并且长期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也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易怒、抑郁或者烦躁等不良情绪,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舞蹈学习,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2)受社会客观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结果至上的思想使人们忽略了对过程的关心,特别是在中学舞蹈专业教育中,各类舞蹈比赛的成绩决定着一个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关系到一个学校开设舞蹈专业的必要性。因此,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唯金牌论”让各个中学的舞蹈专业教育不得不背上沉重的成绩包袱,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刻,只能选择牺牲学生全面发展的权益,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并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学生和家长已经达成一项共识,即把获得舞蹈成绩看成是未来出人头地的追求,这种错误的观念也造成他们甘愿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日常专业学习中,主观上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3)受专业化、精英化教育策略影响
很多开设舞蹈专业的中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多地是参考专业性院校的教学内容,这种“模仿式”的教学策略使中学舞蹈教育的初衷偏离了方向,使原本教育重心应该放在素质培养层面变成了向专业化看齐、向精英化迈进的局面,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状况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并且从国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来看,舞蹈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舞蹈艺术教育能够改变机械化学习对人们思维上的桎梏,能够促进智力的开发、提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能力、塑造优美形体、树立健康人格。如果中学的舞蹈教育丢掉了这些作用,仅仅成为获取某种名声或利益的手段,那么舞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和应有的价值。
三、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区别于传统的舞蹈教育,现代的中学舞蹈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的创造力与良好的品格,而不是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挖掘,既要发挥出舞蹈教学所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为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将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地统一结合起来。
(1)重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中学舞蹈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对其今后的艺术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处于学习黄金年龄段的中学生如果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机会,文化上的空白只能使其作为一个毫无任何内涵的舞者,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也会受到制约。因此,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让文化课不再成为艺术专业的“副科”,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丰富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提高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在常规基础文化课之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开设一些文学赏析等选修课,通过对其他多门类艺术的欣赏,帮助舞蹈专业的中学生获取专业上的灵感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舞蹈艺术。
(2)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很多中学舞蹈专业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与舞台表演的设定去“机械”地完成一套动作,对于动作或作品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动作或表演失去了灵魂。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灌输式教育带来的后果,抹杀掉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足。因此,在中学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适当地加入舞蹈编创常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开启身体的表现功能,逐步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自身对动作的诠释,让动作的演示不再属于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彰显出自己的动作韵味。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舞蹈、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借鉴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视听练习,让学生吸取一些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对舞蹈音乐的感知能力;
(3)增强和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与交流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到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比如舞者在舞台上的神韵以及动作处理方式就和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与其他多门类艺术的融会贯通,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兼容并包中完成自身艺术上的升华。为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可加入一些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解舞台站位、走位时可建议学生多学习一些戏剧中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神态、手部及脚部动作等,这样会使学生既增加了舞台表演经验,又丰富了文化知识;再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学习人体绘画,尤其是人物速写,让学生领悟人体线条上的美,增加对动作美感的把握,自我纠正错误的、缺乏美感的动作造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舞台灯光布局、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会对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中学舞蹈教育的目的与出发点是为了塑造优秀的专业人才,结合常规的舞蹈教学,加强对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将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本功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深厚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陈慧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薛鳗.谈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郭俊英.浅谈艺术中专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学周刊,2011(06).
[3]马嘉.对“三位一体”舞蹈教与学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2).
[4]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5]赵楠.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音乐天地,2009(01).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点;应试教育
1基本概念简述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全面提高个体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包括对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念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审美观念与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人并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的人格的培养,并且能够良好适应和正确处理所处环境及问题的根本目标。
1.2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即应付考试的教育,是指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而采用机械化教学方式实施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只关注对受教育智育的培养,忽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根据一次《北京青年报》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学生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是9.7个小时,但是48.8%的中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大部分学生都承受着很重的学业负担。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唯学业是图是一种普遍想现象,但也是一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1二者的联系: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方面的能力。而作为只培养受教者智育的应试教育,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2二者的区别:
2.2.1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全面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相反,应试教育把分数作为中心,作为目标,教学始终围绕提升分数,提升升学率开展。严重忽视了个体其他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2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有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受教育者在进入社会后能够不被不科学的现象或者事物蒙蔽,实现对社会环境的科学认知。
2.3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兴趣、个性化需求来实现的。在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之后,因材施教的培养其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其教育方法则是统一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同时也是一种让受教育者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2.4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旨在平等但有差别的实施针对性教育,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目的。而在应试教育方面,却忽视了大部分的受教育者,在我国,高考和中考,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小升初考试都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考试分数,以一条分数线这样一条分水岭这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方式来隔绝了本应平等的受教育者,实现对少数人的教育,对多数人的淘汰。
2.5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化教育,淡化了应试教育中对分数的追求,对升学率的强调,旨在提升个体完善和发展。例如现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对有艺体特长、但文化课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考生设置一些绿色通道;而应试教育实行的“一刀切”教育模式,以分数为评判标准,难免有失公允。综上分析,其实对于教育与应试教育来说,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3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必要性。
3.1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对于应试教育只强调分数这一弊病,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十分必要。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人的淘汰和对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受教育者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此更能良好的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
3.2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大面积存在。虽然部分省份和城市早已施行素质教育试点,但是很难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对于施行素质教育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然而,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在我国找到一个中庸的位置,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4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途径
4.1家庭树立对受教育者科学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排名,甚至现在出现的“学区房”这一概念都在极大程度上的表现出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社会环境中留下的极强的负面影响,以及造成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畸形心理,不得不承认,家长这种不理性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平衡与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总觉得不能像上一辈人那样逼孩子学习,不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以致于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又极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在基础文化知识上的缺失,以致于长大进入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环境的正确认知。所以家庭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十分必要,家长应该在督促其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基于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有效的选择,有针对的实施引导和教育。
4.2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材和考试的改革与建设:
之所以现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我国比重失衡,就是因为在人口基础如此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教育部门指定的教育政策大多倾向于精英淘汰式教育。另外,现在大多数地区的中考或者高考中,虽然会将体育等一些科目作为考试内容,以此强化对所谓的“副科”的重视,但仍然存在集中训练后应付考试,并且考评系统不严格,以致学生考试虽然合格但是根本没有以正确的动机去学习,更谈不上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了。所以教育部门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的改革,在教材中丰富知识内容讲解和社会实践指导,激发孩子动手积极性,加强孩子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家长、老师对于文化课分数和排名的重视,在考察笔试成绩基础上增添日常表现,并且将把“副科”转变为“主科”,附以同等学习要求等等,建设一套不具明显倾向性的教育政策体系,为下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和具体指导。
4.3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严格对教师职业能力素质的考核,提升教师自我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教学情景设置,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等多种形式能够对受教育的个体差异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方案,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同时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掌握,实现对整体的受教育者的有效教育。
4.4新闻媒介加大对能力优秀青少年的事迹传播:
由于我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对现有我国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应该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加强对综合能力优秀者、在个别领域能力卓越的青少年的事迹宣传,深化社会大众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认识,让广大群众理解在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受教育者在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5结语
主持人:现在,很多地区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升学择校的唯一标准,而将“综合素质”纳入招生考核的范畴之内,这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进步。但是,由于“综合素质”的评定并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那么,将这样一个容易掺杂进人为因素的评定标准与决定学生命运的招生制度挂起钩来,是否合适?“综合素质”如何评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上问题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天,请同学们一起畅所欲言,谈谈你们对将“综合素质”纳入招生考核的评定范围的看法,说说你们的建议。
施玉玲:“综合素质”到底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就是制定“综合素质”考核内容的基本依据。
李小波:我觉得早就该将“综合素质”纳入招生考核的范畴之内了。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说是福州的一名学生,中考成绩达到了普通高中的标准,但是因为“综合素质”仅仅是合格,而不被当地任何一所高中录取。这件事情发生后,在很多中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再也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学习成绩上了。
马涛:对李小波说的这条新闻,我有另外的看法: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既然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达到了高中录取线,那么,他就应该享有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我觉得素质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要淘汰谁,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取得更好的成绩。
于小燕:那位中学生失去上普通高中的机会的确是可惜,但我认为,不能因此就去批判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前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改变“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模式?就是因为素质教育没有和招生制度挂钩,无法真正产生威慑力,以致素质教育永远都是一种形式主义。
王子涵:思想品德书上写着,我们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定性,很多思想领域的问题都处于“再发展”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把我们的思想品德定性为“不合格”是不公平的,就像被判了刑一样,我们会觉得永远都抬不起头。就说前面的那名中学生吧,有谁能想象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呢?
主持人:大家的辩论很精彩也很激烈,几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一点是有共性的,就是要想让素质教育真正普及,就必须要有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真正制约“应试教育”。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就“综合素质考核”在具体的实施中将会遇到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杨子:爸爸曾经告诉我说,“综合素质评价”其实就是说说而已,你不用害怕,根本就不会动真的。开始我还不相信,后来看报纸上说广州市推行中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经有段时间了,但至今并没有发生一例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而影响升学的现象,我才相信了我爸的说法。如果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优良,那干脆就不用评了。
彭志刚:我觉得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考核标准,是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思想道德又不是一个具体有形的东西可以触摸,没有行动表现根本无法给出相应的评价。老师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有50多个指标可供参考,但比如关心家乡建设、遵守公共秩序、关心环保等,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年半年就能表现出来的!
金健昆:现在的学校和老师就是追求升学率,对了,还有家长,也只知道天天问:“考试了吗?多少分?”为了升学率或者是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老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时候,就很难站在公平的角度上,由此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设置“综合素质考核”比不设置的后果更严重。
信依霞:我相信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做到公正公平的,只是在具体操作上,会存在某些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采用“A”“B”“C”“D”四个等级,可在一些老师和家长的眼里,除了“A”外都等于“有问题”。事关升学大事,你说哪个老师在写评定结果的时候不是慎之又慎呢?谁的学生谁不爱呢?而这个时候情感的天平往往会发生倾斜,使“综合素质考核”形同虚设。
王茹然:听说综合素质的主要评价者是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与家长。我觉得这个评价根本不可行。就说学生本人和家长吧,谁能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做出公正的评价呢?再说同学,大家都是未成年人,相互间无法避免会产生摩擦和不快,如果因此而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就会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这样一个由未成年人做出的不一定公正的评判,很有可能会决定另一个未成年人的升学大事。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升学评定的范畴,是不是有些太不慎重了呢?
:除了王茹然刚才说的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外,另一个评判者就是老师了。但是,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往往会用“传统”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些未成年人。在老师眼里,我们这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叛逆个性的孩子都成了“另类”的“坏小孩”。要知道,成年人“标准化”的眼光,并不一定能反映我们的真实情况啊!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尖锐,足以见得将“综合素质”纳入招生考核范畴的改革举措在广大中学生和家长中的反响是相当巨大的。与原来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录取方式相比,“综合素质考核”的纳入是一种进步。但其在具体操作和实行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特别是如何才能真实有效地考核出学生真实的“综合素质”,如何监管素质考评中出现的不公正客观的现象等,都让广大中学生及其老师、家长甚为担忧。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以供教育制度的制定部门参考呢?
程旭东:无论怎么说,“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改革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执行。我觉得学校的任务不一定光是去考核,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提高素质,比如可以组织同学们去社区和福利院等地方献爱心,按照出勤率和表现有针对性地打分……我觉得考核不是目的,真正把同学们的思想等综合素质提高才是根本。
高小传:我注意到山东省教育厅的一个要求:对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如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结果等,将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能够杜绝为了综合素质考核而在艺术水平等级考试中作假的事情发生。而对于因为“综合素质”考核而容易引发的另一些“腐败”现象,作为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使素质教育考核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宁国海:一方面,“思想道德”很容易被掺杂进人为因素,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另一方面,我们对应试教育已经是深恶痛绝。所以我有个建议,就是把考试分数和综合素质的评分放在一起,取其平均值来决定录取与否,这样似乎比单一的凭借哪一个指标作为标准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