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2 15:5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维护稳定工作,就是保持社会秩序,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的稳定,不发生动荡和动乱,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不可或缺。因此,分析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中的主要措施对保障企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企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1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治安保卫队伍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统一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多征求各级党员和基层群众的意见,认真分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深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了解企业职工的实际困难,落实企业职工的带薪休假和健康体检制度,让企业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其次,各级党委要注重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企业需要组织党员学习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以油田新时期的十大标兵为榜样,带领企业职工做好巡逻和守卫等执勤工作,并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坚持党性原则,为企业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最后,企业需要提高治安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需要在治安保卫工作中,加强队伍的队魂教育,培养治安保卫人员的忠诚奉献精神,并依据军事训练的要求开展队列和擒敌训练,以及以企业领导讲话和生产经营为内容的形势教育,是治安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1.2 完善各项精细管理的措施,打造治安保卫队伍的实战优势
一方面,企业需要依据企业的安保形势和工作内容,对日常的工作管理、临时勤务、门禁管理和治安巡逻等各项制度和职责进行完善和修订,保障安全巡逻车辆与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措施,对治安保卫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以体现治安保卫队伍的文明执勤和热情服务的工作特色。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升治安保卫队伍的实战能力。企业的治安保卫队伍需要依据企业面临的治安形势,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加强人防、技防和物防的建设。同时,治安保卫队伍需要对优化整合各项防控措施,及时整改治安保卫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战的能力。例如组建治安保卫特勤分队,加大实战演练的力度,提高治安保卫队员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等。
2.企业维护稳定工作的主要措施
2.1重视维护稳定工作,贯彻维护稳定思想。首先,企业领导需要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严格依据上级的工作要求,保障企业的稳定性,在开展工作会议时需要重点强调维稳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维护稳定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落实。其次,企业领导需要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贴近企业职工的生活,倾听企业职工关于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围绕企业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访谈工作,帮助企业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和消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在营造和谐稳定企业环境的同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厂务公开机制,利用职代会、月度例会和企业宣传栏等形式,围绕企业发展决策、经营方针和福利待遇等事项,与企业职工进行协商和沟通,认真听取与合理采纳企业职工的建议,培养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企业职工将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相
一致。
2.2注重调研排查工作,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企业需要围绕企业职工所关心的工资问题、福利待遇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等,消除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维护企业的稳定与和谐。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听取其对生活和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将可能存在的矛盾和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便有效维护企业的内部稳定。其次,企业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矛盾纠纷的调研排查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矛盾纠纷,提高企业化解和消除矛盾纠纷能力,通过调查走访、组织协调和领导谈心等工作方式,既要保证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消弭于无形,又要保障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最后,企业需要落实法制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企业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职工养成知法守法的观念,形成“维稳工作,人人有责”的企业氛围,从根本上减少违法违纪和矛盾纠纷情况的出现。
2.3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企业需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小组与安全委员会,明确成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职责,确立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的方式及原则,以便在出现突发事件或者矛盾激化时可以从容应对。同时,企业需要制定维稳工作制度管理机制,将维稳工作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联系起来,纳入企业干部的考核内容范围中,以提高企业领导的维稳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企业需要组织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习《企业维稳工作追责制度》,贯彻落实维稳工作的责任制度,强化企业领导的责任观念,从而为企业的维护稳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总之,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企业只有在工作中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才能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和谐,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迅辉. 浅析交通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稳定工作现状及对策[J]. 广东科技,2014,16:131-132.
[2]何琪. 如何做好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稳定工作[J]. 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10:284.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财、物大流动,信息流通的快速化,经济社会大变革等等,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新环境、新形势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村,所以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农村平安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加强村级社管综治工作的推进,是适应农村社会变化了的需要。对此,笔者通过对12乡(镇)35村40个村民小组246人进行随机调研,召开座谈会46场次,咨询群众80余场次。结合村级综治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浅谈一下村级综治维稳工作现状与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特点及表现形式
1、户籍管理矛盾突出,不同程度影响当地稳定。从调研的情况看,上户口难是群众反映普遍强烈的问题。形成原因:一是户籍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要求,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繁多,程序复杂,要求证明材料多,群众经常往返于乡(镇)与村组之间,对落户工作极大不满意,较为突出的是大量非婚生育人口上户难,由于父母婚变、死亡及躲避计划生育等因素,已过上户的年龄,造成大量的非婚生育人口存在(如:伍寨乡约有70—80人;莲峰社区有30人),加之亲子鉴定费用高,一定程度造成了上户更难。二是存在许多未销户口问题。一些已经搬出和死亡的长期未销户,这些一定程度影响新农保、新农合、计生等工作开展。上级下达目标任务是根据所在户籍人口数下达,不符合乡镇实有人口数量,对新农保、新农合等工作开展造成影响。(如:马楠乡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有搬出未销户、双重户籍人口等290余户4000余人,每年都面临新农合、新农保的参保率,开展十分困难,都以工作经费代为缴纳完成参合率)。近几年,各乡镇都相继施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大部分惠农政策工作开展都要求与计生工作挂钩,包括落户所需村组出具的证明材料,必须通过计生宣传员盖章后才能出具,导致各乡镇村民计生工作与登记落户工作相冲突,把主要矛盾聚集在乡镇派出所,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
2、村级综治专干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农村综治工作的高度认识。目前,在村级组织均已成立了村(社区)社管综治工作站,受社管综治专干(治安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限制,但其作用发挥仍然不尽人意,有的形同虚设,有的纯粹是应付上级综治部门检查而了事。究其原因何在?是村级综治专干缺乏对村级综治工作的全面了解,深层认识,而导致片面的存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厌烦、忙起来忘了”的弊病。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很多事情则往往被农村计生工作、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特色产业打造等工作所挤占,没有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抓好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上,忽视了农村的大局稳定。加之大部分综治专干基本上由村治安员兼任,其待遇偏低,无保险等福利,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人员流动大,基层工作难开展。而年青的、文化程度高一点的,大部分情愿出去务工,也不愿意当治安员。
3、对村级综治人员的实践指导、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村级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基本上是一年一次。也没有规范系统的培训资料,培训内容单一,基本上都是以会代训。村级综治专干的文化程度、业务素质呈现参差不齐,很难达到抓好农村综治工作预期的目的和应有的工作效果。
4、村级综治工作缺乏应有的保障措施。上级综治委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制度,但村级综治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员落实、合理报酬及时兑现。由于待遇低,很难调动他们创新村级综治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之目前村级综治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致使村级综治工作当下基本浮于表层。
5、目前村级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群众期望值过高。群众要求过高,诉求过高,不信法群众普遍增多,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现象严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稳定难。二是移民矛盾纠纷突出,个案问题亟待解决。移民矛盾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个案问题等方面,未切实得到有效化解。对食物量少,资金少,修房建设难的移民群体,维稳形势依然严峻,要加大后扶力度。由于个别部门在移民回访工作中只走过程,移民和移民村干部反感。朝阳黄葛社区存在移民吸毒人员(30人),维稳形势严峻。
二、基本对策
1、强化户籍管理。简化落户手续,核实人口数据,加大办证流程宣传力度,由乡镇派出所牵头,制定统一的宣传手册,发放到村到组,确保人人熟悉办证流程,户户知晓办证程序。对非婚生育户口,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灵活变通的搞好服务,加大解决落户难问题。对亲子鉴定费用无法承担的家庭,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承担部分或减少亲子鉴定费用。加大落户登记的法律法规宣传,特别是对未到结婚年龄已生育子女的落户程序的宣传,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办理业务。
2、要切实解决好村级综治专干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当今农村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生活空间,人与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间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提升平安稳定的理念是很难到位。抓好农村社管综治工作,首先要统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树立强基固本理念,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社管综治工作和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其次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村级综治专干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村级社管综治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来抓,使农村社管综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广大农民群众从细节小事起感到满意。
3、要解决好“有人办事”的根本问题。搞好农村社管综治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把村级社管综治工作落到实处,村级社管综治工作也就抓到了点子和关键,开展村级社管综治工作也就顺畅多了。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村党支部应在主动抓好农村发展前提下,因村制宜配齐配强1—2名综治专干,选拔文化程度高、政策的观念强、肯吃苦、乐奉献的村综治专干充实到村级社管综治工作中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进一步充实好村级社管综治力量,解决好有人干事的根本问题。
3、维护移民安置区稳定。加大移民安置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对吸毒涉赌人员,以高压态势加以依法打击。积极探索移民创业就业新路子,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示范效应、引领效应作用,把移民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在发展上来,确保移民安置区稳定。
4、深化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和责任追查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定领导责任、定单位责任、定调处时限、包调处制度;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大力推广“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从“重调解”向“重预防”转变;完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机制,即乡、村每月至少集中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完善矛盾纠纷督办机制;完善矛盾纠纷交接机制;完善突发应急机制。
5、化解矛盾上注重决策机制与调节机制并举。注重“源头决策”的科学性,自觉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源头决策的治本之策,制定措施,严格政府行为的实施程序、严格政府行为的实施标准、严格政府行为的公开监督;注重“苗头纠纷”的时效性,把乡镇、村(社区)加强人民调解作为工作重点;完善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网格,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
6、制度规范上注重高效机制与长效机制并举。注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社管综治办非主导性任务工作繁杂的问题,解决综治维稳中心程序化运作的额问题,解决基层工作运转通道的问题;注重理清相关工作制度,修改出台社管综治全面长远规划,建立资源整合长效机制,全面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7、着力推进基层调解机制多元化。适应新形势需要,积极探索多远化调解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坚强的任务。越是移民乡镇,越要稳定和谐发展、越是稳定和谐发展越要协调多方利益,越是协调多方利益、越要化解各种矛盾,越是化解各种矛盾、越要建立多元解决机制。主要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好基层调解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健全人民调解纠纷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是定分止争的主导作用,健全司法诉讼纠纷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好刚柔监管有机结合的灵活性作用,健全行政处理纠纷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好仲裁功能的自治性作用,健全协商及仲裁纠纷机制。五是充分发挥好社会大调解格局的整体性作用。六是充分发挥好法律教育宣传的引导性作用,健全排查防范解决机制。
8、着力推进综治维稳队伍社会化。在基层综治维稳中,目前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社会控制防护,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导致政府在综治维稳上高投入、低效率,造成社会和群众对政府的高度依赖,低度自控。推进综治维稳队伍社会化,是实现基层综治维稳机制创新转型的途径之一。一是统筹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社会自我管理机制。主要加强村(居)委会、基层自治会、调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同时,培育并依法规范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鼓励各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社区组织、公共组织参与,逐步形成社会自我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社会缓冲机制。二是成规模地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治安信息员队伍、治安志愿队伍、见义勇为志愿队伍、看楼护院队伍等方面,动大手笔,做大文章,建大规模,成大气候。三是大力发展由政府民间组织建立的社会工作队伍,这批队伍的组织主要为科研、教育、文化、文艺战线的人员(包括大中专学生),让他们参与治安防范工作,提供维稳智力服务,协助预防宣传,促进社会平安创建。
[关键词]自助旅游 旅游安全 保障体系
旅游安全问题的研究有两个不同视角,一种是广义的研究视角即研究整个旅游业的安全,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种危机和不安全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另一种视角是狭义的旅游安全即对旅游者的安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心理安全。
本文研究以狭义的视角为切入点,即研究旅游者的安全,下文出现的旅游安全也特指旅游者安全。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关于自助游公认的定义,笔者较为认同定义如下:自助游是以亲近自然、张扬个性、放松身心为目标,游客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旅游方式。游客在安排和选择旅游活动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定,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
一、自助旅游安全的定义
参考许纯玲、李志飞对旅游安全的定义,笔者将自助旅游安全定义为:自助旅游者在出游的整个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具体讲就是,自助旅游者的人身不受到伤害、随身物品保管完好无损、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没有受到外来的骚扰和威胁,也没有发生有惊无险的情况(以探险、漂流等冒险为目的的专业型自助旅游除外)。从旅游安全研究的角度出发,自助旅游者可分类为:休闲度假型自助旅游者和专业目的型自助旅游者。
休闲度假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单位,常选择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地或者城市周边景区为旅游目的地,而专业目的型自助旅游者往往在目的地选择上追求新开发甚至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
二、自助旅游安全隐患特点
1.自助旅游者更容易受到恶劣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助旅游者与团队旅游者相比,一般人员少、信息相对闭塞,而旅游内容随意性较大,因而更容易受到恶劣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助旅游者过程中可能有更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自助旅游者在行程中,由于目的地的选择或者行程的变更,不时会遇到必须乘坐非正规交通工具的情况,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3.自助旅游者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治安意外事件
自助旅游者可能对旅游地的社会治安与风土民情不甚了解,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或者被盗、被抢的情况时有发生。
4.自助旅游者由于自身引发安全事故多
受到自助旅游者的体能、经验、体质等方面的限制,常常会使身处异地的游客发生很多意外事故。
三、自助旅游安全事故类型
从事故的内容上分,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可以分为:旅游犯罪、旅游疾病、旅游火灾、旅游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5种类型。
1.旅游犯罪
旅游犯罪这里特指针对旅游者的犯罪(即旅游者为被害人)。在常见的旅游犯罪类型中,财产性犯罪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盗窃和诈骗为主要形式,暴力犯罪所占比例很小,且往往与财产性犯罪相联系,即犯罪分子为了得到钱财而不择手段。
2.旅游疾病
自助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使自己处于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节律中,加之在陌生的异地环境中,自助旅游者面临着比平时更大患病几率。自助旅游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口渴、便秘、腹泻等,此外食物中毒、感染各种传染病等也是常见的旅游疾病。
3.旅游火灾
旅游火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对自助旅游者造成威胁的火灾,主要发生在饭店、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另一方面指由自助旅游者不当行为造成的火灾。
4.旅游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自助旅游中最可能遇到的危险问题。主要包括公路、航空和水域交通安全。尤其是在以偏僻山区或者水上为活动地的旅游活动,更容易发生旅游交通事故。
5.其他事故
除了以上几方面外,在旅程中还可能面临各种突发性事故。
四、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1.旅游者
(1)自助旅游者安全意识薄弱。自助旅游者出行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目的地选择。自助旅游者往往对预定的目的地情况进行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然而在实际出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临时变更行程。而临时变更后的目的地往往没有详细的了解,为发生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②安全工作准备。自助旅游者,尤其是是专业目的型的自助旅游者要求有充分的安全准备,例如身体检查、车辆检修、目的地情况了解、急救物品、导航工具等。自助旅游者往往注意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视了一些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环节。
③保险意识。相对于国外自助游者,国内旅游者更多的认为不会出什么事,而忽视了自己的保障,很少有散客购买保险。往往等到意外发生时,才发现由于未购买保险而得不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2)自助旅游者户外旅游经验不足。自助旅游,特别是到一些偏僻地方的自助旅游需要参加者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在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目前自助旅游的参加者,大多数是刚刚开始参加自助旅游,把自助旅游作为一种时尚和个性的标榜,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遇到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旅游事故屡见不鲜。
2.管理机构
(1)旅游安全紧急救助能力不足。旅游安全紧急救助是政府或管理机构在旅游者遇到紧急或意外情况下向其提供救援的服务。目前我国的旅游急救体系还非常简陋,难以满足需求。旅游者出现险情后往往派出的救援队伍是警方或者军队。军人和警察是某个人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不一定就是自助旅游救助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往往缺乏救人需要的专业化设备和知识。
(2)景区疏于对自助旅游者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或景点应该负有对所有游客包括自助游旅游者的安全管理与检查的责任,以保障旅游安全。但自助游旅游者进入景区后,景区往往视其为“走私旅行”,认为自助旅游不但损害景区利益,还给景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而他们对自助旅游者的安全管理上不是非常严格。
(3)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自助旅游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行组织带有探险性质的自助旅游在管理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旅游管理部门虽然早已注意到迅猛发展的自助旅游,但是这种旅游方式既没有签署合同,也没有明确承担责任的组织者,想管也管不了。
五、构建自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自助旅游者出游安全不仅仅是旅游者自己或者管理部门一方面的事情,由于旅游安全的保障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因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一个旅游安全的保障体系,笔者参考郑向敏等人的研究,认为其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旅游安全政策法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指标控制系统;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旅游保险体系。其中,政策法规系统是全局性的保障和管理依据;预警系统和控制系统是属于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管体系;旅游保险属于事后的补偿体系;旅游安全施救是事中采取积极措施的重要环节。
1.自助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自助旅游政策安全法规系统是自助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的基础,指导并规范着自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预警、控制、施救行为,为自助旅游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自助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提高自助旅游者的安全意识,约束自助旅游行为,同时为保障自助旅游者的合理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2)从政策法律的角度强制规范和控制与自助旅游服务相关的旅游企业、人员。强化和提高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识;
(3)规范、指导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预警、管理、施救等工作;一个有效的安全政策法规系统,应当包含:政策、法规、标准、条例、规章制度五个层次。政策:主要是由国家一级政府针对全国性旅游安全问题(包含自助旅游)而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法规:由国家一级政府以及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标准:与自助旅游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包裹国家级、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三种类型。条例:由国家一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实施的与自助旅游安全管理相关的条例和办法。
2.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旅游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国家向旅游企业、旅游者等相关的旅游主体旅游安全信息,维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利益。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的内容应当包含:治安预警、健康预警、客流量\容量预警、自然灾害预警,以及政治军事等预警。
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到的四个机构职能分别是:
(1)旅游安全信息搜集机构:主要功能是搜集自助旅游安全信息,包括各地的社会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疫情灾情等。
(2)旅游安全信息分析机构:对信息搜集机构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安全信息所代表的事件严重程度,可能对自助旅游者造成的影响,进行安全级别的划定,以供旅游安全对策制定。
(3)旅游安全对策制定机构:根据各种级别的事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行动措施。
(4)旅游安全信息机构:将经过确认和选择的旅游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公众媒体向国民,为旅游企业或者自助旅游者提供合适的旅游安全信息,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3.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系统主要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和自助旅游者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通过制度、政策和利益协调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管理过程。由于自助旅游者比较分散且行程自由,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是不现实的。政府应当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如专业的自助游组织机构、自助游旅游者协会等,互相合作,为自助旅游者活动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进行安全事故预防。
而对于与自助旅游活动相关的旅游企业和人员可以采用指标控制的方法进行管理,即制定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的量化指标和标准,通过对消防器材、卫生许可、旅游安保人员配置等等进行监督。
4.自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是指为实施旅游救援而建立的涉及到与旅游安全各个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旅游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旅游救援指挥中心、旅游救援安全机构以及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机构。
5.自助旅游保险体系
我国旅游保险体系从1990年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旅行社旅游责任险,旅游人身伤害险、旅游意外保险、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救助保险等保险运作体系。针对自助旅游市场的险种虽有推出,但是数量较少,自助游市场还没有培育出出游买保险的意识。因而,自助旅游保险体系的建立应当做到:(1)开发适合自助旅游者的险种,理赔范围和保险日期要灵活;(2)加大自助旅游保险的推广宣传,使自助旅游者培养出游投保的理念;(3)保险公司与民间专业自助游组织合作,推动自助游保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 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6)
[2] 余 蓉 苗维亚:浅谈自助旅游及其市场体系的培育[J]. 商业研究, 2006(06)
【关键词】 罪犯后期改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罪犯在服刑后,会在罪犯改造后期,应向罪犯讲清他们出狱后将要面临的各种压力,如社会的歧视,婚姻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在日常的管理和改造工作中,应贯彻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要进行挫折教育,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教育他们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增强法制观念,教给他们寻求社会救助的方法和途径,教给一些与人相处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要针对罪犯后期的各种不良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加大心理矫治力度。
某法院庭长介绍,实际上很多罪犯的心理存在障碍或者扭曲。不解决这些人的心理问题,他们出狱后就有可能重新犯罪。他举例说,去年曾有一个60多岁的男性罪犯因盗窃被东城法院判刑,而他盗窃的物品,竟全部是女性的内衣内裤。庭审中,该男子自愿认罪,且服判不上诉,但其心理严重扭曲。为此,法院请来心理咨询师,对该男子判后释法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深入挖掘其犯罪的内在原因,对症下药,解决其心理问题。该男子通过心理咨询,产生很大变化,并在服刑中积极改造受到减刑的奖励。
为此,为了提高罪犯回归社会的信心,监狱应邀请心理专家对罪犯进行专题演讲和心理知识讲座,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监狱还采取跟踪帮教与法制教育并举的做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每年都要对刑释人员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并结合调查情况对刑释人员进行跟踪帮教。另外,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自我心理调节的常见方法。引进《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个性分测验量表(COPA-PI)》正式版,充分使用COPA-PI量表,配合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常用量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修订完善服刑指导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服刑指导工作,设立服刑指导中心开设,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应对罪犯心理调试的需求。[何雄飞:《河北省监狱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二、建立减刑考验期制度
这需要有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和法院的配合。所谓减刑考验期制度,类似于假释制度,是有条件的减刑,就是对于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罪犯,法院对其做出减刑的决定,但并不立即执行,而是设置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罪犯如果遵守监规纪律、积极改造,考验期结束就执行减刑决定,如果罪犯在考验期内放松改造、有故意违犯监规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就撤消减刑决定。对于余刑不长的罪犯,减刑考验期就设定为剩余的刑期。这样的减刑制度设定,既有对罪犯前一阶段积极改造的肯定和奖励,又有要求罪犯在剩余刑期内继续积极改造的要求,可以达到双重效果。这就避免了罪犯在最后的较短的余刑期内放松改造的现象。
三、扩大假释的适用
国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明确法律责任,使监狱在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为罪犯办理假释的时候不冒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危险,为假释的适用创造和谐的环境。省监狱局、各监狱应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沟通和协调,从有利于减轻监狱负担、有利于罪犯身心健康和重回社会的目的出发,就如何加大假释适用的问题达成共识,为监狱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对于改造后期的罪犯,只要其符合假释条件,就应该假释,让其早日回归社会。
四、落实有关规定,建立出监教育机构
对于服刑人员的亲属来说,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亲人回归社会以后如何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我国各个监狱均开办了针对服刑人员的各类培训班,目的是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刑释后能自食其力,从而降低犯罪率。与此同时,这些举措也解除了服刑人员家属的后顾之忧。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押犯情况的变化,出监教育只能强化而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必须成立专门的出监教育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在罪犯服刑后期把罪犯集中起来,进行出监教育。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罪犯不约而同地提出监狱应该成立出监教育组织、进行出监教育的建议。司法部制定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在第九章对出监教育的形式、时间、内容等进行了规定。各监狱应当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出监教育。即将出监的罪犯,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出监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针对这一点,在罪犯改造后期,我们应调整“三课”教育各自的内容所占的比重,使“三课”各自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在很短的时间内,应更注重实效,教育传授那些在短期内能见效、对罪犯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在罪犯改造后期,应减少或停止文化教育,突出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各监狱应成立服刑人员就业指导中心,为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信息。由于监狱的封闭性,我们自己搞的技术培训水平不高,有时培训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我们应该从纯化监狱职能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考虑出发,积极推进监狱工作社会化,积极争取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密切合作,邀请成功的职业技术学校到监狱内办学。培训费用国家财政拿一部分,监狱应专款专用;罪犯自己应出一部分。监狱应经常组织一些宣传、募集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发动普通公民为提高改造质量、预防犯罪尽一份力,募集资金,接受个人和企业的捐助,设立服刑人员技术培训基金,专一用于罪犯的技术培训。监狱也可以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作为志愿者来监狱为服刑人员传授各种实用技术。对于监狱自己组织的培训,监狱应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罪犯自己的愿望,本着什么技术实用学什么的原则,组织罪犯学习热门的、社会急需的、就业前景好的技术门类。比如,农业技术方面的食用菌栽培、各种蔬菜、水果、花木的栽培,各种家禽、家畜、水产的养殖,各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服务业方面的美容美发、泥工、木工、修理、建筑、烹饪、驾驶等。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罪犯,监狱可以因材施教,加以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特长。
五、积极推行监狱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对改造工作的挤压和冲击,关键在于尽快和全面推行监狱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狱职能的回归,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监狱工作“三化”才能落到实处。现在的劳动改造,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功能异化,惩罚性、强制性、功利性太强,在客观上惩罚的作用发挥有余而教育的作用发挥不足。罪犯后期的改造,要减轻劳动的惩罚性、强制性、功利性,从有利于罪犯学得一技之长、增强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宗旨出发,给罪犯以更多的自由,允许罪犯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们自愿选择的技术。应让罪犯更多地参加一些习艺性的劳动,把技术教育和劳动改造结合起来,让罪犯从劳动中学到技术。
参考文献:
1.1农业生态自然现状
河南省新蔡县地出华北平原的南端,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02.1mm,大于零度以上有效积温4861.6℃,无霜期221天,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数2180.4小时。土壤有黄棕壤土、潮土、砂姜黑土三大类型,适宜于南北方多种农作物生长。
1.2污染程度及地理环境
新蔡县地处华北平原的南端,地上无矿山,地下无资源,没有大型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发展也较薄弱,受工业“三废”的污染程度也较轻,新蔡县又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平原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得较好,宜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
1.3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少而单一,单纯的种植业获养殖业生态农业较多,尤其是立体种植型的生态农业更多,而种养结合型的生态农业更少,特别是集农作物、林果、花卉、药材、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立体综合型的生态模式更少。例如: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如、肥、空间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则较多。全县9.87万hm2耕地,有5.67万hm2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养殖型的生态农业只有363处,种养结合的立体综合型生态农业仅有36处。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不平衡。交通发达的地方发展较快、发展得好,而偏僻落后的地方发展得慢、发展得差。如沿洪、汝河两岸的林果、农作物、蔬菜间作型生态农业发展得好。
三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盲目施肥,特别是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导致了农田污染、土壤肥力降低、耕性退化变差、养分失调、土质恶化、病虫害滋生、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四是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和滥用,成为农田、农业环境、农产品的最直接污染源。
五是沿河流流经该县的污水是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破坏者。
六是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形成农田和农业环境的新的污染源
2治理对策与模式
2.1加强治理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灭源治流,从根本上治理,严防环境恶化。
2.2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发展生态农业
2.2.1加强宣传工作
广泛深入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农业环境恶化的严峻性、治理环境恶化的紧迫性和大力发展优先提供的必要性、重要性。
2.2.2强化技术培训
强化各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经营和市场技术培训,使农村致富能人、快捷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和广大群众掌握多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市场和经营技术。
2.2.3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倾斜,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优先提供经营场地、优先提供生态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提供贷款,适当降低土地租金,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生态农业示范户,大力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
2.3改以化学农药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为综合防治病虫害
一是农业防治,通过科学的鼓励措施,培养健壮植株,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二是加强化学农药管理,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残效期长的农药。三是扩大生物防治面积和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四是科学使用化学农业,以减少农药对人、畜的危害,降低农产品、农田污染,有效保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2.4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就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需要和不同类型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不同,合理地供应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农田污染的目的,有利于生产安全、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2.5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消除秸秆废弃或焚烧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增强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状,使农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6妥善处理农村垃圾
农村垃圾应得以妥善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2.7大力推广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2.7.1立体种养综合型
在农民科技素质高、种养业起点高的地方宜于发展“立体种养综合型”生态农业。
2.7.2依靠食物链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型
在养殖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宜于发展“依靠食物链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型”生态农业模式。如:
2.7.3果(林)草牧型
在沿河的河堤坡滩上宜于发展“果(林)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例如:果、草为鸡鸭鹅提供了优质饲草,降低了养殖成本;鸡鸭鹅减轻了果树、牧草虫害和杂草危害,鸡鸭鹅粪为果树、牧草肥田,降低了果树、牧草成本;牧草、果树减少了水土流失,起到保堤护坡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被运用到各种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制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不同的技术项目,它在各种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今,我国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系统软件、以及硬件的建设和数据的维修等等。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计算机被威胁个概率。但是扔影响着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的从业人员涉及面必须非常广范。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的维护以及硬件的建设都要不断完善,在系统中设置计算机检测、响应以及安全评估环节,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它们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影响。
2.1外部因素
2.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代码,它主要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的程序中插入,对计算机的功能进行破坏,毁坏计算机数据,它能够影响计算机,使其自动复制计算机的指令,具有传染性、破坏性、寄生性、可触发性以及潜伏性等特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移动硬盘、光盘、网络、闪存盘等。它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生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
2.1.2垃圾邮件及计算机犯罪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方位覆盖,计算机垃圾邮件在逐渐增多,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强行将这些邮件发送到用户的邮箱,往往窃取用户信息。这些垃圾邮件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广告或盗取用户信息。但是,这些人的行为严重威胁到用户的安全。计算机犯罪要是通过窃取指令,非法浸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行为会传播有害信息,威胁社会治安。
2.1.3网络泄密
黑客亏侵入网址或者其他文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篡改,窃取数据、破坏系统运行,是系统遭到破坏,甚至不能保持程序的完全运行。
2.1.4逻辑炸弹
逻辑炸弹与某些病毒的作用结果相似,跟病毒比,逻辑炸弹对实施破坏的程序不具传染性,它主要强调破坏作用的本身。逻辑炸弹是一种或任何部分的程序,称为冬眠,直到一个具体的程序逻辑被激活,并会引发连带性的灾难。
2.1.5软件漏洞
操作的系统和各种软件都是人们编写和调试的,这种结构和设计方式,最后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会一直完美无缺,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就会被黑客或者病毒利用,使计算机处于危险之中。
2.1.6物理因素
计算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湿度、温度、震动、污染、冲击、暴雨等恶劣天气,计算机还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抵御外部环境的能力很差,这种危险是避免不了的。
2.2内部因素
构成网络信息安全的内部因素是网络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是它的一大特色之一,但是它却因为这种因素容易受到外部的攻击。而且,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因特网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很低,在网络运行时容易遭到不同类型的攻击,比如篡改数据。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虽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一是安装网络性质的杀毒软件:将防病毒服务器作为软件中心,及时通过网络更新病毒库,及时更新病毒软件,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二是升级操作系统补丁:操作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对网络的适应性,需要随时进行修复和升级,防止黑客利用网络漏洞侵入用户电脑。三是安装防火墙,包括网络和硬件方面,严格限制互联网用户对局域网资源的进入。四是安装入侵检测系统。五是进行数据保密和安装动态口令认证的工作,进行数据保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务,密码学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应对密码学进行合理的应用。六是从操作系统的安全内核技术出发,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把系统内会引起的安全问题排除,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单一的过失出现的,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我们在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护策略,各种方法互相影响、配合,建立起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防护体系。所以,我们要严格谨慎地对待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防止漏洞的产生,尽可能地降低黑客侵入的可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更好地运行。
引用:
[1]曹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6):3674-3675+3681.
[2]王淑萍,付金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1):52-53+55.
[3]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03):44-47.
[4]唐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0,(04):973-974.
关键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和谐校园
前 言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但同时也是抵御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群体。这样一个人数众多而又十分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发育不成熟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与成人相比,他们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殊的教育、保护和引导,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透析。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全球嘱目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犯罪中就有45名是14-25岁的未成年人,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青少年犯罪的人数不仅逐年上升,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这不仅严重危害到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更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分析可知,该类案件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剖析。
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十分复杂,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笔者结合主客观两个方面来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道德意志薄弱。
青少年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从不懂事到懂事的关键阶段。身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均处于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道德意志薄弱,拒腐能力不强,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走向反面,直至沦入犯罪深渊。
2、容易受争强好胜和情绪偏激的个性影响,逆反心理较强。
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好胜心强,易冲动,好感情用事,但自控能力却较弱;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往往乐于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估,对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的需求增加,但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有限,容易受到错误是非观的影响,易偏激,逆反心理增强。上述心理和个性的存在往往容易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3、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三观”严重扭曲变形。
如上所述,此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均不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薄弱,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三观”,甚至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唯我独尊,部分青少年与家庭优越的同龄人盲目攀比,心理失衡,甚至产生不公和抱怨心理,这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4、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抗挫折能力反而不强。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处在一个趋于成熟但又不够完善、稳定的阶段。盲目攀比、高消费、贪图享受的虚荣心过强,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却不能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反而采取错误甚至极端的方法处理。家长说不得、老师说不得、同学更是不能有一点歧视,否则,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容易选择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家庭教育不当,甚至教育缺失,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的不利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大量的案件事实表明,家庭环境恶劣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具体表现为:
第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和纵容子女。一味地娇惯,使孩子产生了“唯己”思想,变得自私自利,动辄不满意便会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二、家庭构成残缺不全。父母离异或者过早去世,致使子女教育缺失,易受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
第三、家庭不和睦,不和谐。受家庭氛围和不良习惯的影响及家长疏于教育等因素,导致子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第四、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苛刻,求全责备,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孩子的心理产生扭曲。
第五、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对子女只养不教,认为“树大自然直”,或者只顾埋头创业、赚钱,而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关心,放任自流更有甚者迫于生活压力,让孩子过早地辍学在家。
2、学校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教育方式失当。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也未单独设置法律课程,致使一些学生道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同时,学校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在具体教育中不能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现象。而学校与学生又缺少必要的沟通,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正确的心理疏导。另外,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不够完善,解决辍学、失学问题力度不够等因素,都极可能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