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循环定义

水循环定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2 14:51: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循环定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循环定义

篇(1)

关键词:水的形态;河流补给;水循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52-01

【导入新课】

师: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果河流水真的“奔腾到海不复回”了,那么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略

师:要求把水体从形态和空间分布上做划分。

生:形态上: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空间分布上: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

大气水:占0.001%;

陆地水:约占3.47%,供应人类所需淡水【板书】

教师补充:1.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大且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3.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有两种水源补给形式分别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这类河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4.地下水和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主要看水位高低。地下水与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则地下水与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补给地下水与湖泊。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生:(略)

师: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

生: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师:什么是水循环?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师:依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几类?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师:绘制板画由学生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生:大循环:(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洋)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陆地)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海洋)【板书】

生:为什么海陆间大循环是海洋上的水蒸发被输送到陆地之上而不是陆地上的水蒸发后输送到海洋之上?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海洋上的水汽比较多,可以输送到陆地之上。陆地上的水蒸发之后同样可以通过水汽输送到达海洋上,形成降水落到洋面,但是海陆间的循环必须是从海洋出发再回到海洋,从陆地出发再回到陆地上。从陆地蒸发的水汽降到海洋上之后很难回到陆地之上,没有完成循环。

生:点头表示理解。

师:利用动画演示三种类型的循环,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指导学生完成P55活动

生:1.水循环是通过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雨、下渗和地表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其中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过程。

3.人口增加带来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

4.主要措施: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师: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生: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体的分类,河流的补给,重点要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特别是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应结合实际来理解。

【课后练习】:

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D)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飓风的登陆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B )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步步为营,重点突出,并且补充了河流的补给这部分知识。在讲解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很强,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说明学生用心学习了这部分知识,通过我的解答真正掌握了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使其更加珍惜水资源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从形态分: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从空间分布分: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2.河流的补给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中央空调装置;节能;模糊PID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11.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6-0102-02

收稿日期:2007-04-05

作者简介:成从容(1968-),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电气工程师。

1引言

高效、安全、节能和舒适是智能建筑的四大优势。这四点集中体现了当今信息产业、控制技术和建筑学进一步结合。同时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的集中体现。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智能建筑中的节能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当前现代化大厦的空调系统,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智能建筑中的空调节能技术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2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节能系统

传统中央空调装置主要由制冷主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冷却水池等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采用冷却水定流量循环的运行方式,在非满负荷时,冷却水还没有在热交换器组件将所携带的吸热能力全部释放完,就返回冷却池去,因此冷却水泵电机做了一部分无用功[1]。

在本文冷冻循环水系统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来调整冷冻循环水的流速和流量,达到平衡热负荷的要求,同时可将冷冻循环水系统的供回水管上的压差调节阀关闭,免去节流损耗。

PID调节是当前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主要控制方法,它能满足要求不高的场所,但是PID调节存在一些不足,如控制容易产生超调,对于上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或者有特殊要求的环境,PID调节就无法满足要求。

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简单、易于实现,能够直接从操作者的经验归纳、优化而得到,适应能力好、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与PID 控制器相结合可以实现高级的PID控制算法。系统采用一种模糊自调参数的控制方案,结构如图1。

3模糊PID控制器的信号采集

系统采用KLM-4542智能模块,将传感器所测得的部分房间、大厅、会议室、室外环境等的温度的信号集中,并转化为相应的数字量,通过RS485总线传递给PLC,减少了用线量和接线工作量,同时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

在冷冻循环水系统的供、回水干管上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其变送器,将其所测得温度与压力信号,通过模拟I/O扩展模块传递给PLC,并由PLC传递给工控机。

4 变量的模糊化

考虑到控制规则既灵活、细致又简单易行,供回水压差的偏差量e的模糊集合定义为:{NB,NM,NS,ZO,PS,PM,PB},以及其变化率ec的模糊集合定义为:{NB,NM,NS,ZO,PS,PM,PB},输出语言变量K的模糊集合定义为:{NB,NS,ZO,PS,PM,PB}。输入量E、EC及输出模糊集的隶属函数为三角形,如图2所示。

5PID参数模糊调整原则

比例环节:按比例反映偏差信号E,产生减少偏差的控制效果。如果KP取值太大,系统会趋于不稳定;如果K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动作缓慢。因此,当偏差E较大时,为提高响应速度,KP取大值;在偏差较小时,防止超调过大产生振荡,KP减小;当偏差较小时,为使系统尽快稳定,则KP应继续减小。同时也要考虑EC的因素,当E和EC同号时,输出向偏离稳定值的方向变化,适当增大KP;反之,适当减小。相关控制规则见参考文献[2]。

积分环节: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它有滞后现象,系统响应速度变慢,超调增大,并可能产生振荡。当偏差E大或较大时,为避免系统超调,KT取零值;当E较小时,积分环节才有效,并随E的减小而增大,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相关控制规则见参考文献[2]。

微分环节:反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在偏差变得太大之前加入一个修正信号,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超调时间,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但它对干扰信号很敏感,使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下降。综合考虑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系统响应速度。相关控制规则见参考文献[2]。

6解模糊化

式中:

k――采样序号,k=0,1,2,……;

u(k)――第k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e(k)――第k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e(k-1)――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KI ――积分系数;

KD ――微分系数;

Kp ――比例系数;

工控机首先根据环境变化与装置的运行状况设置最佳的供、回水压差值,然后对实际偏差值及偏差值的变化率进行模糊PID运算,调整PLC的PID的参数。PLC根据上位机传送的PID参数和采集到的信号,进行PID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输送给水泵的变频器中,并通过变频器控制其冷冻循环水泵转速,从而控制了供回水压差。

7结束语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智能建筑中的节能系统显得非常重要,传统中央空调耗能大,本文设计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节能系统,根据该系统在某宾馆的运行状况表明,节能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等.北京: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6~78.

篇(3)

关键词:驰放气;综合利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 TQ22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7-2

0 引言

塔西南化肥厂,设计氨产量为20wt/a,运行过程中产生3.3-3.5t/h的驰放气。在驰放气中含有甲烷、氢气、氨气、氩气、氮气等成分,采用氨水循环洗法回收驰放气中的氨,洗涤尾气再用于转化工序辅助燃烧。

1 驰放气的概况

1.1 驰放气的定义

合成氨放气是在生产中,不参与合成反应的气体或因品质过低不能利用,在设备或管道中积聚而产生的气体。

1.2 驰放气的排放

高压驰放气的排放应选择在惰性气体含量最高和氨含量最低的位置,这样放空的损失最小。但同时满足着两个条件却有矛盾,因为惰性气体含量最高的位置在合成塔后和新鲜气补入之前,而该处恰又是氨含量最高,氨含量最低的位置在氨分离之后而那里却已补入新鲜气。权衡得失,大型氨厂一般采用前一种做法。K型厂排放点在合成塔后。

我厂合成装置采用的是美国凯洛格工艺(K型),该工艺在正常生产中主要从三个地点排放驰放气:液氨排放罐(107-F)、氨受槽(109-F)、组合式氨冷器(120-C)。

1.3 驰放气的成分

1.4 驰放气的作用

驰放气在合成氨装置生产中最主要作用便是调节合成塔内的反应情况。在合成反应中惰性气体对平衡氨含量有明显影响。由于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在循环过程中愈积愈多,它们的存在降低了氢、氮气的有效分压,从压力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可知,压力下降,会使氨的平衡含量下降。因此,应该尽可能降低混合物气体中惰性气体的含量。降低惰性气体的方式便是放空一部分循环气体,使惰性气体保持稳定值。

根据我厂的实际生产需要,驰放气的排放量一般维持在3.3-3.5t/h。

1.5 驰放气氨回收的意义

由表1可知,驰放气中含有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性气体,驰放气的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都决定了驰放气是绝对不能随意排放的。

合理利用驰放气的办法主要是采用深冷分离或变压吸附法等,氢重新用作合成氨原料,甲烷送作燃料,另外还可以生产纯氮和极有用的纯氩、氦、氪、氙等稀有气体。有人做过统计驰放气综合利用的价值比单纯做燃料可提高约28倍。

以氨为例,氨是合成装置的主要产品,大量排放氨将会造成产品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若燃料气中含有CO2,直接将氨与燃料气混合送往一段炉燃烧则有在烧嘴处生成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结晶而堵塞烧嘴的可能。

综合利用驰放气不仅可以减少浪费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谓一举数得

2 氨水循环洗法

鉴于我厂合成氨装置现采用氨水循环洗法回收弛放气中的氨,故结合我厂氨回收装置现状阐述氨水循环洗法[1]。

2.1 氨水循环洗法原理

弛放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首先用水在驰放气洗涤塔中把弛放气中的氨吸收,变成一定浓度的氨水,再在氨蒸馏塔中用蒸汽将氨水中的氨蒸馏出来,经冷凝成液氨送氨受槽。

2.2 氨水循环洗法流程

氨水循环洗法具体流程示意图见下(图1):

图1

来自120-C的高压驰放气进入喷射器117-L,与来自107-F和109-F的低压驰放气混合,混合后进入103-E。驰放气自下而上通过103-E与自上而下来自104-E的洗涤水相遇,其中的氨被洗涤水吸收。洗涤后的驰放气到烧嘴燃烧。

出103-E的溶液含大约6-8%的氨,经161-C换热器管程进入104-E。在104-E内部高浓度氨水经160-C加热气化形成气氨,进入127-C冷凝回收。

2.3 氨回收的经济效益

由(表1)可以计算出在正常生产中每小时随驰放气带出合成系统的氨的量:

120-C :131.9kg/h;

107-F: 13.15kg/h;

109-F: 4.79kg/h;

共计:149.84 kg/h。

按照送往一段炉燃烧的驰放气中氨含量为1%。假定总流量、平均分子量不变的情况下,送往一段炉燃烧的弛放气中的氨含量为:(表2)

由表2可得,我们每小时就可回收149.84-60=89.84kg

的氨,按每年生产时间为330天计算就可以多回收711吨氨。2016年4月全国液氨价格在2180-2280元之间,以2200元计算,711吨氨价值156万元。

3 驰放气中氢气的回收

3.1 我厂添加驰放气氢回收装置的必要性

由表2可知,我厂排放的驰放气中属于无用组分的惰性气体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合成工段最重要的原料――氢气却占了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未回收氢气的情况下就将驰放气送往一段炉烧掉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对于氢的回收,主要有低温冷凝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下面仅对技术成熟、性价比较高的膜分离法进行介绍。

3.2 膜分离法氢回收装置流程

膜分离氢回收装置分为氨回收和膜分离两部分。驰放气先进入脱氨塔,在洗氨塔中与循环洗涤水泵打入的循环水逆向接触,驰放气中的氨被洗涤水吸收后变成氨水,在洗氨塔底部排出。脱氨后的气体由洗氨塔顶部进入气液分离器,将多余的水汽分离排除。

但是由于水洗过程是同时一个气液平衡过程,这使的洗氨塔顶部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属于饱和状态,在处理过程的后端遇冷就会凝结成液态水,然而影响膜分离效果最关键的便是原料气不能带水,带水会严重影响分离效果。所以从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必须经过预先加热。

经氨回收处理过的原料气进入膜分离装置进行氢气分离。膜分离器是一个含有多组膜分离器整合而成的装置,可以单独切出某一个膜分离器,方便维修与更换。通过控制原料气的气量和进入膜分离器数量来调节氢回收的纯度和效率。原料气进入膜分离器后,特制的薄膜有选择性的只允许氢气通过,膜内侧形成氢气富集区外侧则是杂气富集区。氢气经压缩后进入合成塔反应,废气供燃烧。

由于我厂已有驰放气氨回收装置,所以可以在已有装置的基础上直接加装膜分离装置,从而降低基建费用。

3.3 加装氢回收装置后可产生的经济效益

根据(表1)可计算出在正常生产中每小时随驰放气带出合成系统的氢气的量为234.27kmol,按90%的回收率,可回收210.84kmol氢气,按每年生产时间为330天计算,可回收1669844kmol氢气,折合3740万Nm3。这些氢气如果全部用来生产氨,可生产18924吨氨。2016年4月全国液氨价格在2180-2280元之间,以2200元计算,18924吨氨价值4163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回收氢气甚至比回收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要巨大。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 干旱 全球变暖 水利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开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

1.干旱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干旱是目前最复杂而且又是被人们了解最少的自然灾害,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明显,逐年间季风的不稳定性和境内由于地形,山脉等因素造成的水热分布不均匀导致了我国干旱的频繁发生。

1.1气候因素气候变化(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变化)不仅引起自然状态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而且影响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变化。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对水循环和水管理系统的影响。全球尺度蒸发量,降水量,极端强降雨日数和强降雨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对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水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1.2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将引起水资源量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水环境生态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而且严重洪涝和大范围干旱等极端天气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量级也可能进一步提高。水循环是全球变化四大主题(水、碳、食物、健康)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高经济发展速度和高人口数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尤为突出,导致我国正面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水和谐的理念。

1.3节水设备不完善现阶段限制节水灌溉发展的问题是计算设施欠缺,管理手段陈旧;节水灌溉工程设备没有形成规范化与标准化,没有监督检测部门来规范其生产;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1.4节水的主要原理 一是减少蒸发蒸腾量,即减少生理需水,特别是每天11:00~18:00可节水5毫米;二是可减少稻田渗透量,减少无效耗水,节水1~2毫米的水。

1.5解决方法 加大工程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水利设施与农艺措施的组合;建立完善的蓄水回灌体系,拦蓄天然降水,增加地表水资源,涵养地下水资源;加强灌水设备和量化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加强作物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的研究。

2.发展方向和趋势

2.1分布式水文模型 目前对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尚有争议,在应用上也存在许多困难,模型的不确定性、尺度转换问题以及空间分布信息的局限性等都还存在许多疑问。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已经凸显出许多集总式水文模型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对水文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布式水文模型也将在疑问中不断完善,从而可以为干旱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气象水文资料,为干旱的准确评估和预测预报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2遥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植被、地质、地貌、地形、水文和气象等观测信息,也可以测定估算蒸散发,土壤含水量和可能成为降雨的云中水汽含量,这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提供了详细的下垫面信息,在进行大面积的干旱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篇(5)

一、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如果只会机械地背诵概念,记住一些定义、原理和公式,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束手无策,那么所学知识就是毫无意义的。”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只是依靠死记硬背学到一些地名、物产、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或者通过机械训练获得一些地理技能,而缺乏较高层次的地理学科能力。学生只学会了如何应付试卷上的考题,而根本无法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和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中碰到的种种地理问题。要想消除传统地理教学中的这些弊端,就必须强调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存储地理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应随着地理学科学习过程的深入而不断加强。这是学生在中学以至终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应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必要的内在基础和条件,也是构建地理学习评价的重要基础。

二、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机制的构建

1、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层次性

学生学习需要的层次性,地理学习评价方式也应有层次:地理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为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侧重生活的地理,其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学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如果学生仅满足于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此时评价的内容要多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评价其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评价可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如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知道采用什么休闲方式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线路来进行休闲活动就属于这一类型。

2、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多维性

地理学习内容具有多维性,地理学习评价方式应从多维度评价:地理课程标准包含了三维目标,即地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质量与表述状况,这一类学习评价可采用书面测验的评价方式。如水循环的概念可让学生用图表来表示水循环示意图,从学生画出的示意图中可以得出如下评价信息:学生能否根据循环的空间领域进行分类,说出水循环的几个环节及其含义、水循环的能量来源、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个性化,地理学习评价方式也要个性化:地理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针对不同的地理学习方式,其评价方式也要有所差异。如地理探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要重视探究全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档案袋的方法、评定量表法。如可以提供本校气象哨整理的1月上旬的气象资料,根据图表展现的信息提出两个与气团、锋面有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用评语方式,具体指出学生所提问题的合理性与不足,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的偏向性,地理学习评价方式也要有所指向。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相同,有的偏重于形象思维,有的偏重于抽象思维;有的长于发散思维,有的长于聚合思维;有的精于求同思维,有的精于求异思维;有的工于横向思维,有的工于纵向思维。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地理学习评价方式应有所差异。对于偏重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可多以图表、图像、动画作为评价的信息资料;对于对于偏重于抽象思维的同学可以文字材料作为评价的资料,长于发散性思维的同学可设计开放性和生成性的题目作为评价内容,对于长于聚合思维的同学可以书面测验为主要形式。

4、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适应性

篇(6)

1.定义判断的题量有5道,且都属于单定义判断,总的来说难度不大;

2.考察范围广泛,定义主要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考生并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只要紧扣题干即可解答,但值得注意的是第69题禅意诗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准确的得到答案。

【例题】禅意诗:指诗歌呈现清静寂定的心境,内容空灵超脱,追求某种智慧的禅悟。

下列带有禅意的诗句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答案】B。

总之,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要紧扣题干定义,将选项与题干定义进行一一对应即可,注意定义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好的排除干扰选项。

二、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题量为5道,都为两词型;

2.题干两个词之间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从属关系、事物与用途、作者与作品人物间的关系等,考生要熟练掌握常见词项间的关系。

【例题】汽车:车轮

A.媒体:报纸

B.美国:自由女神

C.森林:树木

D.神仙:观音菩萨

【答案】C。

3.有的题目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

【例题】鲁迅:祥林嫂

A.老舍:祥子

B.金庸:李寻欢

C.托尔斯泰:保尔•柯察金

D.莎士比亚:泰戈尔

【答案】A。

三、事件排序

1.题量也为5道,总体难度不大;

2.主要依据事件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帮助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第79题描述的是水循环的过程;

【例题】

(1)海洋中的水受太阳照射蒸发形成云

(2)云被风吹走

(3)云遇冷形成冰晶水滴,降落形成雨

(4)雨水落在陆地上,流到江河里

(5)江河流入大海

A.1-4-5-2-3

B.1-2-3-4-5

C.4-3-1-2-5

D.2-5-1-4-3

【答案】B。

3.可借助排除法帮助解题,可先确定比较明显的几项之间的顺序,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快速得到答案。

相关链接:

09年江苏政法干警行测A卷真题解读(一)

篇(7)

一、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倾向:在复习的过程中抛开教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完全依靠教辅。一般而言,教辅的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二是提供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考生可能认为教辅的重难点突出,易于把握,殊不知教材的一些优点是教辅无法代替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辅的权威性不及教材。现在各省(区、市)使用的教材是“一标多本”,“一标”即由教育部制定,它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多本”是指根据这“一标”招标后,由多家出版社编写不同的教材,待审查通过后,由学校自主选择使用教材。市面上的教辅良莠不齐,教辅的编写不像教材那么正规、权威,它所体现的主干知识也不如各版本的教材贴合新课标的要求。

2.教辅更多的是罗列结论性的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生成的过程。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考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材在描述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原理、阐释地理过程、总结地理规律时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而教辅只是知识碎片的堆砌,如果考生在高三复习时以教辅为主而忽视了教材的主体地位,那么无疑会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教材三大夺分法

高考的二轮复习也需要回归教材,那么怎样才叫回归教材呢?

1.⒖际圆牧匣乖为教材

考试材料是指试卷中所应用的文字材料、图文材料,甚至是考试答案。考生对教材的理解可以通过高考真题来还原,具体的做法是在教材里面寻找高考题、练习题的答案,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从而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

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地理过程的准确描述是考生高中地理学习的瓶颈之一。高中地理过程既有自然地理过程,又有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是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演进等。结合高考真题复习,可以让考生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更加严谨和准确。

(高考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在生长的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名师点拨】高考的标准答案为: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79)是这样描述河流出山口流水堆积物形成的过程的: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的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高考答案 教材表述

搬运作用 河流出山口前,水流急,携带砾石 在山区,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侵蚀作用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通过比对高考答案和教材,考生可以发现此题的答案与教材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对地理过程进行科学、完整的描述,一般的教辅很少能够做到,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2. 将习题答案回归教材

教材往往渗透着最基础、最重要的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为了理解并尽快掌握这些方法,考生也有必要将习题答案回归教材。

(高考题)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名师点拨】沙尘暴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冷锋过境,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41)总结了锋面附近的特征: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考生在解此题时,根据气压和气温两项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18时-19时该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最为剧烈,由此可确定当时该地被锋面控制,也就是说18时-19时是强沙尘暴经过的时间段。

3.将教材转化为考试材料

高考地理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生将教材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已经无法达到高考的考核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要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对教材逐字逐句、逐图逐表的详细解读,尽可能地将本章、本节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培养自身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章节 教材文字 考生可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 (1)晴朗的夜晚一定能看到星星吗?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对天体的观测?(2)为什么恒星会闪烁?(3)与恒星相比,为什么行星会有明显的位移?(4)根据教材的定义,流星是否是天体?(5)彗星的尾巴是否是长尾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1)什么叫局部小气候?植树种草是怎样改变局部小气候的?(2)什么叫水文状况?植树造林如何改善水文状况?(3)植被保持水土的过程是怎样的?你能否用水循环示意图中的若干环节描述?(4)简要说明植树种草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影响

此外,对教材中的大量案例、图片、统计图,考生都可以处处设疑,处处解疑。正确使用教材,考生可能又会复习到大量的知识,让似乎失去生命力的教材重新焕发活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向细节要分的方法。

(高考题)图1所示的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z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

1. 据图1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

2. 图1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

【名师点拨】与此题相似的景观图(图2)在教材(人教版必修一P13)中也出现过,教材中的景观图是通过星辰运动轨迹证明地球自转这一现象,但高考试题将这幅图进行了深度的挖掘,突出了对考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何将教材转化为考试材料进行高效的复习?如考生在学习水循环一节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教材为了说明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呈现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图。

看似简单的地理原理示意图,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地理问题。

(1)如果图3所示的地区为低纬度热带地区,据图可推测水循环中各个环节可能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果此地为高纬度地区,又有何区别?

【分析过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即海面蒸发环节加剧水汽输送环节加强低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增多(现象:热带地区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现象:热带雨林地区河流水量丰富)。

(2)假设图3中海陆之间的距离拉大,水循环中的各个环节会发生何种变化?你能对应箭头说出反映这些变化的自然现象吗?

【分析过程】海陆距离增大水汽输送环节减弱内陆地区降水减少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海陆距离增大地表径流(河流)难以进入海洋内陆河流类型多为内流河。

(3)图3中植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