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7:47: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特征;差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更是成为了各大学者研究的焦点。虽然二者是相对概念,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何有效的规避经济风险是经济学中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物品在流通中的需求量,这样纸币就会不值钱,而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的特殊现象,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时代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时代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要判断是不是通货膨胀现象,首先要看物价上涨的情况,如果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就只是个别物品的供求情况;如果只是一时的物价上涨,也不能说明这是通货膨胀现象。只有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上涨,纸币持续贬值时才断定为通货膨胀现象。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其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财政的投资,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通货膨胀发展得过于持久,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现象一旦爆发,那么对于社会上那些固定收入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那些收入不固定的人员却可以从中受益。而债权人也会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损失,相反,债务人就会从中受利。
3.通货膨胀的成因
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大概分为四点。
(1)需求扩张成因
在社会供求关系中,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话,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造成社会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可能是因为货币的发行。如果货币大量发行,流通在市面上的纸币不值钱,那么势必会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持续增长,但是总供给服务却在增加,那么供需矛盾紧张也势必会爆发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成因
当人们要求提高自己的工资,那么企业的雇佣成本提高,势必会让商品的价格提高,如此一来,物价上涨也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还有可能市场出现了垄断行为,一些利益商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就会垄断商品的价格,当价格的上涨速度超过了其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时,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现象。
(3)结构性原因
所谓结构性原因,不是因为供求矛盾和成本推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例如,一种关键性的商品由于供求比例失调,导致商品供不应求,这样一来,该种商品的价格势必会大幅度上涨,由于关键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带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一来,那些发展较快的部门的工资也会上调,而其他部门为了赶超其步伐也同样上调工资比例。但是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生产率却没有提高,物价水平也会随着增加,经济结构失衡最终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4)货币供给量过多
在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领域中,有些学者持现代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该种观点认为如果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话,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这对社会的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运行的规律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通货紧缩概述
1.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经济现象,指的是流通货币减少,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却普遍降低。对于通货紧缩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各执己见,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其含义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即流通货币减少,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且物价也随之下跌,经济衰退;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主要的表现就是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主要就是指物价的全面下降。无论哪种观点,总之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商品和劳务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现象。
2.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人们并没有像通货膨胀那样重视,认为该种经济现象的危害较小,实则不然,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同样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由于物价全面下降,各种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势必会让各大企业损失惨重,企业没有赚取足够的利润,会让很多商品停产,长此下去很多企业将倒闭,社会经济也必然受到影响。通货紧缩还会导致很多人员失业,企业倒闭,必然会遣散一些员工,造成人员闲置。商品价格下跌,物价下降,那么对于债务人来说也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债务负担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投资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可能还会引发银行危机。因此,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旦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应对。
3.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比,其成因较为简单,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引发的不正常经济现象,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点。
(1)供给方面
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物价下降,商品价格严重下跌主要是由于供大于求,企业生产的产品被闲置,人们对此的需求与产业生产的供给发生了严重的不平衡,供给过剩势必会导致物价下降,引发通货紧缩。尤其在2002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的现象,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很多企业盲目投资和建设,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长期下去,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开放起来。但是,我国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消费角度分析,大多数居民都将目光放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对于其他产品的消费仍然比较保守。居民的消费需求与商品的供求不成正比,也势必会引发通货紧缩的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也会减少其投资需求,商品大幅度降价会让很多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其经济利益不能很好的实现,势必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笔者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均做了上述的相关阐述,虽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个特殊的经济现象,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
二者的含义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理念,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大于社会商品所需的数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由于物价持续下降,导致的货币升值的现象。
(2)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通货紧缩则恰恰相反,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3)表现不同
二者的表现明显不同,通货膨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持续下降,货币相对来说升值。
(4)产生的原因不同
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主要是社会需求方面出现变化,供不应求时自然会引发通货膨胀。当各种成本增加时,产品价格也会随着上调,物价也会上涨。货币发行量过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均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发生。
而通货紧缩的发生原因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由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因而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此外,国外经济危机以及货币的供应量增长乏力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
(5)危害性不同
二者的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发生,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增长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其实际收入也会减少,生活水平自然下降;而债务人从中得利,债权人损失严重。通货紧缩发生时,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物品价格下降,人们购买力也就增加。但长此下去,就会大大减少投资方的投资需求,生产投资减少,社会经济也不会发展,对社会和居民生活都会造成影响。而此时,债务人负担加重,债权人从中受利。
(6)解决方法不同
由于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性质不同,其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必须要实行相应的从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发行量,控制信贷规模。而对于通货紧缩,国家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①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对策
首先,国家应积极调解和控制社会的总需求。其中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只有合理的调解,以达到供求关系平衡,才能很好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部门应合理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收支平衡,控制货币的投放,让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通的货币量相适应,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其次,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国家在相应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不能一味的控制需求量,而减少供给量,这样治标不治本,还会引发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和相关企业都要合理控制成本的投入,减少成本,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②抑制通货紧缩的相关对策
针对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的投资需求。同时扩大内需,积极促进居民的正当消费。还要适当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目前我国是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遵循其发展规律,有效地实行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对于那些损失惨重的企业积极扶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减轻其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完善我国各项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居民可以正当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2.联系
二者虽然含义不同,性质不同,危害不同,但也有必然的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转化。首先,二者都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平衡而导致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都与货币发行量息息相关。其次,二者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均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此下去,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需尽快抑制。
虽然二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周期的两个阶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化是在一段时期内,国家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的价格上升转化为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价格下降的过程。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呈上升的趋势,美国工业开始了飞快的发展,经济进入了繁荣期,直到1929年美国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暴跌,物价也全面下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而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化的过程也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各国政府会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抑制形态的恶性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复苏经济,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也会随之到来。
因此,二者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学概念,不同的经济现象,但是二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互相转化,联系密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二者是在供求关系不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本文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相关概述、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分析,并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因素不受控制,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一旦发现任何苗头,国家应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避免其严重危害社会的经济。
参考文献:
[1]齐晓安,李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轨迹、特征及差异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22~23.
[2]杨林.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循环研究――基于经济制度扭曲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2011(22):55~56.
关键词:PPI;通货膨胀
一、问题提出
通货膨胀是经济体中主要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长时间持续上涨,对通货膨胀水平的测量主要是由政府承担,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与居民生活、企业经营成本、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和健康度等各个指标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所以很多科研单位、投资银行等机构也开始重视对通货膨胀的测量和预测。通常认为,量测通货膨胀的指标包括:一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是最典型和最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是由居民消费者经常购置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篮子组成,用于衡量居民日常消费所承受的价格上涨水平。在很多发达国家,CPI指标不仅仅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还用于在工资水平的修订和劳资谈判等各项工作中,并作为工资和特别税种等指数化调整的重要标杆。此外,CPI指标的变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热度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宏观经济政策指标有明显的关系,所以也是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主要指标。
二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三是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是指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价格变化后的GDP增长之间的比值。与CPI类似,GDP平减指数也是衡量宏观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但是与CPI不同之处在于,GDP平减指数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涉及全部的商品和服务,还包含了生产资料、进出口情况等,是更加宏观和更加全面的指标。
CPI、PPI和GDP平减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问题最主要的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重视的关键指标。除此之外,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还包括批发物价指数(WPI);生活成本指数(CLI),商品价格指数(commodity price index)等等。每一种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都具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特征,其衡量的结果也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
我国近年来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CPI的理解和研究上,重视CPI指标变化带来的宏观政策影响和含义。应该认识到,仅仅通过CPI认识通货膨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PI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总需求层面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认识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还要看到实体经济和供给层面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依靠认真的分析PPI等指标的波动和成因分析。本文的出发点是在对我国CPI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重视对PPI指标的分析,进而解释反映实体经济和供给层面的因素对通货膨胀总体水平和走势的影响,从而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提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通货膨胀治理政策。
二、国内研究的进展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国内理论界也开始深入分析通货膨胀深层原因,以及将总供给和总需求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讨论通货膨胀的问题。主体来说,我国近年来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对PPI的重新认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PPI与CPI的区别和具体的传导途径;二是PPI与CPI走势不一致的原因分析;三是基于PPI趋势分析的通货膨胀治理政策的提出。
第一,在CPI与PPI的关系问题上,争论的较为激烈。贺力平、樊纲、胡嘉妮(2008)运用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提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相互联系并有显著区别的概念。讨论中可以引出三个结论:第一,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在概念上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从构成上看,两个价格指数之间可能存在多种因果关系或非因果关系。第二,针对中国近年来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单方向的格兰杰原因,即前者的滞后值可帮助预测后者,而后者却对前者无此作用。第三,就消费者价格指数较多地反映消费需求因素而生产者价格指数较多地反映工业原料供给因素而言,上述计量结果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在近年来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走势中,需求因素相对显著于供给因素。
关键词:通货膨胀压力;P-Star;产出缺口;菲利普斯曲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CJY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C790055);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2007CG71);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资助。作者简介:贾德奎(1978-),男,宁夏同心人,管理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6-1096(2009)04-0021-03 收稿日期:2009-05-04
通货膨胀压力IP(Inflation Pressure)是指未来某个给定时期的价格总水平相比较上一期的可能上升程度。通货膨胀压力测度即通过数量方法对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进行度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货币当局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效率及调控效果。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这要求货币当局有准确判断未来通货膨胀发展趋势的能力。正基于此,对通货膨胀压力的研究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相关文献述评
在已有文献中,有学者运用产出缺口同价格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来估计通货膨胀压力,也有学者运用货币流通速度与其趋势值之间的偏移率来测算通货膨胀压力。除此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的P-Star模型,也是测度通货膨胀压力的一种较好的尝试。
基于货币流通速度偏移率的通货膨胀压力测度,假定当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货币需求量出现变化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能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在此条件下,价格总水平将保持不变,此时的货币流通速度可定义为均衡货币流通速度。根据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YP=MV可以得出,当实际货币流通速度与均衡货币流通速度出现偏离时,价格水平将存在着调整压力。其中,如果实际货币流通速度低于均衡流通速度,则意味着未来价格水平存在着向上的调整压力,即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余根钱(1993)利用上述通货膨胀压力测度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年(1979~1992)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货币流通速度偏移率而建立的方程是一种预测物价总水平的理想模型。Miquel Faig和Bel6n Jerez(2005)利用美国的经济数据(1892~2003),通过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偏移状况来间接度量通货膨胀压力,并最终得出公众持有货币的动机变化会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并引致通货膨胀。Lars RisbJerg(2006)利用货币流通速度偏移率对丹麦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度,并通过考察通货膨胀压力的周期性变化,来验证货币量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于产出缺口的通货膨胀压力测度,其理论基础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价格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正是利用实际GDP增长率对其潜在值(或均衡值)的偏离来间接度量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新西兰储备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以产出缺口作为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并进而为货币当局的政策决策和操作提供依据。Stefan Gerlach等(2006)利用不同方法对中国i982年~2003年间的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研究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考虑了价格管制放松、贸易自由化及汇率制度改革等不可观测变量后,产出缺口变化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多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变动趋势。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刘树成(1997)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发现,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呈现出基本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同向变动关系。范从来(2000)通过研究中国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同向变动关系,并据此提出反通货紧缩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石柱鲜、黄红梅、石庆华(2004)通过对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分析,表明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系比较稳定。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2006)以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为理论依据,通过采用具有区制转移的状态空间模型,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直接关系,但存在着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经济增长波动性与通货膨胀波动性之间的紧密联系。
基于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美联储的Hallman Jeffrey等三位研究人员(1989)提出了一种估计通货膨胀压力的模型,即所谓的P-Star模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P-Star模型对相应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压力测度。Peter Hoeller和Pierre Poret(1991)通过实证研究以评估P-Star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P-Star模型在解释过去的通货膨胀变化轨迹时,要比单一依赖产出缺口的模型更为出色;不仅如此,在对样本中大多数国家的研究中发现,在长期通货膨胀压力的预测方面,P―Star模型也优于基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其他模型。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预测短期通货膨胀压力方面,P-Star模型表现出相应的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P-Star模型既无法有效识别出事先的货币流通速度和潜在产出水平的暂时性冲击因素,也无法识别出类似的永久性冲击因素。杨运杰、张永军(2007)估计了P-Star模型的经验方程,并且研究表明运用P-Star方程来估算通货膨胀压力的变化,可以为国家价格总水平的调控提供参考。
在许多标准模型中,产出缺口是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变量,而在P-Star模型中,货币流通速度对均衡趋势的偏离也是决定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因素。P-Star模型基于传统的古典货币数量论,即就长期而言,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供应量。P-Star模型的货币政策含义在于货币当局在短期或长期内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不同的通货膨胀压力测度方法既可以互为补充,又能够彼此验证,因此各具借鉴意义。但在具体研究中,测度方法
的选择应该基于现实的经济特征。基于此,考虑到中国过去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上涨的主要引致原因,即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过快下的需求驱动特征,下面将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估计产出缺口,以对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度。
二、产出缺口估计及模型建立
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对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度,首先需要准确地估计产出缺口,然后通过建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回归方程式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对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度。
(一)产出缺口估计
在已有的学术文献中,从理论上估算产出缺口的方法有结构性方法与非结构性方法两大类。结构性方法的代表是生产函数方法,但通过生产函数法估算潜在产出时必须使用失业率、企业开工率、固定资产使用率等指标,而在中国没有企业开工率、固定资产使用率的正式统计,对失业率的统计只有城市登记失业率一项,该指标对农村失业及城市中下岗等情况没有进行统计,因此在中国直接使用生产函数法计算潜在产出有比较大的困难。
非结构性方法也称为统计方法,是直接根据实际产出估计潜在产出,不需要其他统计指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HP滤波方法。即如果Y是包含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经济时间序列,Y是其中含有的趋势成分,Y:是其中含有的波动成分,则利用liP滤波可以将经济变量序列中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成分T分离出来。下面采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产出时,因使用的是年度数据,故采用了OECD的建议,取r=25。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模型建立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建立下述计量模型。
上式中为时期的通货膨胀率,Gap,为时期的产出缺口,真为扰动项。上式的经济学含义为,当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受过去的通货膨胀水平及产出缺口的影响,即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在正的产出缺口下,通货膨胀有上升的压力;在负的产出缺口下,通货膨胀则有下降的压力。下面将利用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上述模型,对中国近期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测度。
三、实证及结果分析
计量分析所用的CPI及产出缺口数据均为年度数据。CPI数据来源为GCER中国经济研究服务中心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产出缺口采用上面利用HP滤波方法的估计值。方程中的CPI和产出缺口分别取一阶滞后项,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回归结果看,各变量系数的‘统计量都比较显著,DW值为1.32,为67.1%,调整后的及R为62%,计量结果比较理想。
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参考张晓晶(2008)关于稳态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可以计算出不同稳态通货膨胀率水平下的GDP增长率。如果仍然假定社会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水平在5%以下,则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41%;并且从下表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为0时,GDP增长率为7.39%。由此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稳态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与GDP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是相对应的;并且可以看出,中国如果出现9%以上的GDP增长率,则经济将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四、简要结论
笔者利用HP滤波方法估计中国近年(1992―2007)的产出缺口状况,并建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最后采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过快是中国近年来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不仅如此,中国2007年前后曾出现的通货膨胀上涨也主要由经济增长偏快所引致。通过考察不同稳态通货膨胀率水平所对应的GDP增长率可以发现,中国的稳态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与GDP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是相对应的。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如果持续出现9%以上的GDP增长率,则宏观经济将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一结论也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实践所证实。
关键词:产出缺口;货币缺口;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2-0018-04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或货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关于前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1970)把货币主义的思想加入到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中: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货币现象。关于后者,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最主要的原因。总供求之间的差距,即产出缺口,等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它反映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异,是观测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正的产出缺口,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则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反之,如果出现负的产出缺口,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则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本文利用1999-2007年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模型
关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菲利普斯(Philips,1958)所建立的Philips曲线,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影响通货膨胀(Smets,1995;Svensson,1998)。菲利普斯在研究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时,运用英国1861-1913年间的数据发现这两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棕t=c0+?茁ut+?着t
?棕t是货币工资增长率,ut是失业率,?着t是扰动项,?茁
Friedman (1968)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提出批评,指出货币的一次性变化无法使实际经济变量持久改变,即政策无效。他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预期与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通货膨胀由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及预期通货膨胀决定,预期是指适应性预期,即通货膨胀预期是对过去若干期通货膨胀的加权平均。Friedman(1968)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仔t=?仔te+?茁(ut-ut*)+?着t
这里?仔te是通货膨胀预期,ut*是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是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连接的纽带,根据奥肯定律(Okun,1965),可以用产出缺口代替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于是有如下形式的Friedman菲利普斯曲线(赵昕东,2008):
?仔t=?仔te+?茁(Yt-Yt*)+?着t
这里Yt是实际产出,Yt*是潜在产出,Yt-Yt*是产出缺口。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通货膨胀率也越高。通货膨胀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货膨胀预期,另一部分是产出缺口。当存在正的产出缺口时,工资及价格水平将上升,实际通货膨胀率将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反之,如果存在负的产出缺口,则意味着失业率的上升,将减少工资和价格的上涨,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对于产出缺口估计的关键是计算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一般是指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潜在产出最早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1962)认为,潜在产出不是由无限需求决定的最大可能产出,而是在价格稳定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目标下,总需求水平达到失业率为4%的水平时的最大可能产出。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紧密相联的。
一些学者对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如王煜(2005)应用HP滤波方法估算了中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着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许召元(2005)利用Kalman滤波估计了1979-2004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基于H-P滤波方法的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的衡量
本文的各个变量为: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CPI为消费者价格指数。为了满足对数据样本的要求,同时也为了避免年度数据掩盖了变量在一年内发生的波动,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从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GDP和货币供应量M2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的趋势,因此首先对GDP和M2进行了X12乘法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变动对数据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非常关心序列组成成分中的长期趋势,Hodrick-Prescott滤波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Hodrick and Prescott(1980)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论文中首次使用。本文运用H-P滤波衡量了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图1为产出缺口,从中可以看到199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其中1999年到2001年第三季度产出缺口为正;2001年第四季度到2005年第三季度,产出缺口为负;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产出缺口基本上为正值。图2为货币缺口,货币缺口绝对值较大,说明中国货币缺口的波动幅度大且不稳定。
四、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建立VAR模型
本文将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而不是静态回归模型。主要是因为:第一,鉴于当前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除了传统的产出缺口以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过快所引起的流动性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由于VAR模型不受先验经济理论的限制,直接透过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特征进行研究,先验知识只用来考虑及选用纳入模型之经济变量,因此,本文将运用VAR模型直接去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ve, VAR)模型是1980年由西姆斯(Sims)提出来的。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形成,它是用模型中所有内生当期变量对它们的若干期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使用ADF法检验产出缺口(hpcyclegdp)、货币缺口(hpcyclem2)、和通货膨胀(cpi)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ADF检验可知,这三个变量均是平稳的。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变量必须是平稳的,经过ADF检验,得知通货膨胀(cpi)、产出缺口(hpcyclegdp)、货币缺口(hpcyclem2)是平稳时间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化准则,本文选取滞后期为1,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产出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但通货膨胀不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第二,货币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且中国通货膨胀也是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第三,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但产出缺口不是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
(四)产出缺口、货币缺口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检验
1. 脉冲响应函数。从图3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呈现正方向的变动,1-2期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新息的脉冲响应有较大的上升趋势,以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长期内趋于平稳。这说明产出缺口增加在短期内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拉动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一直是正值,1-3期,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有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虽然从第3期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这说明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正方向的变动关系。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远远大于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这说明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从图5可以看出,1-3期产出缺口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是正向的变动关系,这说明短期内,货币缺口的增加促使了产出缺口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存在反向的变动关系,且逐渐趋于平稳。
2. 方差分解。从表3对通货膨胀(cpi)的方差分解中可以看出,中国通货膨胀的变化中受自身的扰动项的冲击影响的成分越来越少,从第1期的100%逐渐下降到第10期的83.08%;受货币缺口扰动项冲击影响的成分越来越大,到第10期上升为15.78%,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贡献呈现上升的趋势,即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产出缺口扰动项对通货膨胀的冲击一直稳定在1.12%~1.37%之间,说明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比较平稳,并且远远小于货币缺口波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贡献。
五、结论
本文利用1999-2007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第一,货币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通货膨胀也是中国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不存在因果关系,即产出缺口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通货膨胀也不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
第二,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增加在短期内可能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拉动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且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远远大于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产出缺口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贡献比较平稳,并且远远小于货币缺口波动对通货膨胀的贡献。
第三,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影响通货膨胀,当产出缺口增加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增加,当产出缺口下降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下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产出缺口在货币政策实际制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短期,准确地判断产出缺口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宏观调控措施,以调控经济的运行,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参考文献:
[1]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1).
[2]Okun, A. M. 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atistics Section [J].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62:98-103.
[3]王煜.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1).
[4]许召元.中国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及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2).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Output Gap and Currency Gap on China's Inflation
Wang Kai1,Pang Zhen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Xi'an Electronic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汇率制度;金融稳定
一、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把维持一定范围的通货膨胀率也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当货币当局预测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原有目标通货膨胀率的上限,则会采用如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原有目标通货膨胀率的下限时,货币当局便倾向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然,如果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目标通货膨胀的区间内,则货币政策执行者会保持原有政策不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作用主要有:1、使货币当局的职责更清晰、更明确、更专注,避免政治压力和承担其它不切实际的目标;2、便于稳定公众预期,易于理解和交流,有利于利率稳定和提升货币当局的公信力;3、提供一个制度架构,有利于货币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4、便于评估和管控。正是由于其以上特点,近年来通货膨胀目标制受到众多国家的追捧。
二、我国逐步趋于满足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Mishkin(2003)定义通货膨胀目标制包含五个元素:1、公开宣布数量化的中期通胀目标;2、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以决定工具变量,而不仅限于货币供给或汇率方面的信息;4、更高的透明性,包括与公众就政策计划、目标、决策过程等的沟通;5、货币当局的问责机制。目前,我国实行以盯住货币总量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但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央行职能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步趋向于满足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1.固定汇率制度逐步向管理浮动汇率制发展。
回顾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双轨制、并轨及自2005年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我国汇率不再单一地盯住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这一篮子,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个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将逐渐迈向浮动汇率制,也就逐渐放开汇率这一“锚”。这将有利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把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中介目标,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央行的最终目标。
2.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不断放开。
强制结售汇制度自1994年开始实施,具体要求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 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通常买入这些多余外汇的一般是中国人民银行,这就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强制结售汇制迫使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受到该制度的捆绑,丧失部分独立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却很少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
(二)人民银行专业化程度不断深化。
2003年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金融监管职责调整后,人民银行新的职能正式表述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这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也正是这一分工,使我国央行的职能更加专业化,职责更加明确清晰。
(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透明度不断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现公开的出版物众多,包括《中国金融年鉴》(中英文版)、《中国人民银行文告》、《金融时报》、《中国金融》、《金融博览》、《金融研究》、《金融会计》、《中国金融家》、《金融电子化》、《中国钱币》和《中国货币市场》等。这些刊物有半月刊,有月刊也有年刊,通过这众多的刊物,央行能很好的达到与公众交流的目的,其政策的透明度也不断在增强。
通过不断深化汇率体制改革和完善人民银行职能,逐步由盯住货币总量目标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从而克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货币总量的弊端,实现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行也提高了货币 政策的透明度,通过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绩进行评估。这都能更有效地用于维持金融稳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卢宝梅,2009:《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的探讨》,《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
[2]艾洪德、武志,2005:《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3]卞志村,2007:《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实践及在中国的检验》,《金融研究》第9期(总第327期)
[4]高见,2006:《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可行性》,《经济科学》第5期
[5]牛筱颖,2006:《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与实践述评》,《经济评论》第2期
[6]胡 敏、傅坤山,2008:《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第18卷第3期
[7]Benjamin M. Friedman,2004,“Why the Federal Reserve Should Not Adopt Inflation Targeting”,International Finance 7:1, pp. 129–136
[8]Frederic S. Mishkin,2001,“Inflation Targeting”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必要性;实施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及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中国CPI同比上涨4.8%,2008年全年CPI上涨5.9%,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CPI同比下降0.7%,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4月15号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CPI同比增长2.2%。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控制物价上涨是政府需要调控的重点。我国能否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这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容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央行明确以物价稳定为目标,首先确定将来某一阶段的目标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当前的经济局势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进行估测,两相对比,如果预测值大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则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是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物价稳定的信心,也方便公众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监督。这种制度安排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作为自己的职责。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兼顾规则性与灵活性、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中央银行的信誉、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更直接和稳定、减小经济波动、有助于央行摆脱通货膨胀压力,实现既定目标等特点。
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一国想要转变货币政策制度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技能条件
因为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往往在很多年以后,但是在这期间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这需要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运行有充分的了解,能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制定一个相对准确的发展步骤,并且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有准确的预期。因此,为了取得准确的数字,就需要有大量的高、专人才,才能在获得的、短期的、历史的数据中提炼出未来的数据信号。在发达的国家,他们有高、专人才,在操作和理论方面胜人一筹,实现起来自然容易;但是,发展中国家则不然,这就需要有IMF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制度条件
因为中央银行必须独立行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不允许政治给予压力,所以就必须依靠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以及确定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地位,《中央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当这个目标与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其他目标无条件服从于这个首要目标。财政也不可以通过铸币税的形式向中央银行施加压力,使中央银行不得不印钞。还有就是透明度的要求,这也是利于监督,使其不会偏离最终的目标。
(三)市场条件
稳定而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可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货币政策的操作会通过金融工具及数量而最终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比如物价。传导途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价格途径,比如利率。大部分国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短期利率,这样就必须有一个完善且足够大的货币市场来运作,而且从短期利率发展到长期利率进而又发展到整个经济体系,就需要有完善的银行信贷体系及高效的金融市场。只有这样,传导机制才得以发挥作用。二是数量途径,比如货币供应量。这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才得以完成整个传导机制。
(四)经济条件
经济稳定是现实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提前,以新西兰、加拿大为先例。这个条件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以及实现目标,建立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还要健全经济结构,解除价格管制和对日用品价格以及汇率的变化过于敏感。
三、我国是否合适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想要从其他的货币政策转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是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它们分别是技能条件、制度条件、市场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面来分析看看我国是否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
(一)是否满足技能条件
虽然我国的科学教育水平已经和国际上接轨,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出国留学,也有大量的海归派在国内从事科研事业,中央银行总部已经汇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预测通货膨胀时做的并不规范,数据收集明显滞后,而且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统计数据的整理口径也与国外的有出入,还有个别统计指标与国外是大相径庭,这就使得我们无法判断所利用的数据是否正确、合理,无从比较。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国就很难用一个正统的模型进行预测。
(二)是否满足制度条件
查看制度条件,主要是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政策的透明度来考查的。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政府对物价的干预颇多,中央银行并不是完全独立行使职责的。自1995年以后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的规定限制了政府因为赤字来要求中央银行印钞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但是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独立性还比较低。
(三)是否满足市场条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达度不够,资本市场又不断的出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贷款,且有关于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就使得我国的传导机制无法很好的发挥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不断的在改善金融市场的状况,但直到现在也效果不佳,况且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不是朝夕之事,看来我国在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还需再接再厉。
(四)是否满足经济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险也有了保证,经济在近几年内也发展良好,只有最近几年内的通货膨胀率稍高,不过这也刚好是转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我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满足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四个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完全不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借鉴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经验,也有很多国家是在并不完全满足这几点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实行此货币政策的,比如以色列。所以只能这样说,我国目前并不适合立刻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但是却可以渐进的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
四、对我国货币框架政策的调整建议
(一)确定一个低的通货膨胀名义锚
在最近几年里面M2(广义货币量)的增速一直比名义GDP的增速高出几个百分点,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是钉住货币量目标和信贷增长己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表明其政策意图重要的手段,所以,货币量增长目标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且有效的名义锚。
虽说我国现在立即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具有可行性,但可以渐进的采取。同时,在该货币政策中确定一个低的通货膨胀名义锚还是有必要的。相信钉住一个低的通货膨胀率是适合中国现在的国情的,它会有助于锁定通货膨胀预期,而且它与其他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优势。
(二)增强人民银行的透明度和责任度
通常情况下,要提高透明度,就要做到三公开,即决策的目标公开,实现过程公开,决策结果公开。一是加强货币政策信息的披露机制,按季度发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让各层次了解货币信贷的运行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等;二是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和货币政策专家咨询会;三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后,及时向社会新闻稿,公布相关信息;四是定期做通货膨胀实时和预测的报告,向公众和市场告知近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状况;五是在新拟定的货币信贷政策出台前,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六是创建一个可以精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模型,引导公众对其的合理预期。实际上,单单这种做法还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如何合理的引导公众的预期,以便于更好的实现通货膨胀目标。
五、结束语
我国目前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并不具备立即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将其拒之门外,在中长期内应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实行通膨胀目标制。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的都是双重名义锚,价格稳定和汇率稳定。这两个名义锚有总体目标中都是占有一定权重的,只要逐渐的改变它们的权重就行了,尝试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比如十年,弱化汇率稳定名义锚的权重,强化价格稳定名义锚的权重,直至汇率稳定完全服从于价格稳定即可。在这段较长的时间里,不但要逐渐强化价格稳定名义锚的权重,还要改善所有的提前条件和国内的技术、制度、市场和经济等,等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了,我国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了。
参考文献:
[1]卢艳茹.当前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
[2]周小川.现阶段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2006-12-12]. news.省略/fortune/2006-12/12/content_5471775.htm.
Abstract: Price stability has become the priority of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To avoid the larger negative effects brought by inflation due to various caus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take related measures, continue to combine the total policy and structure policy and integrate the short-term emergency plans and measures and the system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expected function action of long-term system, take various policy, and use various of measures with target to reduce various adverse factors which may cause price rose, avoid the spread of inflation, and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关键词: 通货膨胀;物价稳定;成因;治理
Key words: inflation;price stability;the cause;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158-03
0 引言
2011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指出将稳定物价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虽然,自2011年7月份以来CPI与PPI增速放缓,我国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逐渐显出成效,但控制通货膨胀,保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仍然是我们当前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 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常情况下就是指由于货币发行得过多,超过了市场上所需要的数量而导致的纸币不如以前购买力强的这样一种现象。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前者大于后者。
纸币流通的发展的必然趋向表明,纸币发行量大小必须要和它所代表的金银货币价值量大小相符合,这个量要是不能够相互大致的吻合的话就可能出现纸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这样的情况,由此导致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仅仅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要是它只是处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出现。由于金银货币本来就拥有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是市场的需求量而贬值,所以它能够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行的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小,让它和商品流通中要求的货币量相互吻合。但是在纸币流通的环境下,由于纸币只是一个货币的符号所以自己不具备金银货币那样的价值,所以不可能拥有贮藏手段,所以说,纸币的发行量务必要和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的量相符合,要是超出了范围就产生贬值。
就通货膨胀的认知度这个方面来讲的话,非常具有代表学派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别:新古典综合派和货币学派。按照新古典综合派代表的观点来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不断的整体上上涨的情况就叫做通货膨胀;按照货币学派为代表的观点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一种比较单纯货币现象。而且常常是出现在货币增加的速度大大高于产品增加的速度的情况下。各个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的越来越快的话,它的通货膨胀率就会随之提高。
2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预期等多种因素造成。
2.1 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