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0:09: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流工程专业导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面对汹涌的金融风暴,恶劣的金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的实体经济。因此,在各个国家出现了一批庞大的失业人群,未能就业群体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如何选择专业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就业压力,从而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有必要了解下面几个常青藤专业。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它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培养目标方面,物流工程专业以物流工程为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具备进行物流系统——重点是物流包装、道路与桥梁工程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的规划,设计、分析和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富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力学、运筹学、工程材料学、物流系统仿真、交通运输学、生产与库存控制、物流配送中心工艺设计、物流配送与运输、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包装技术、物流法规与标准化等。
就业瞭望塔: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工程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国际型物流工程师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元。
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体系不健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物流行业已纳入国家十大物流振兴计划,我国物流企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面临着国际化挑战,这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应运而生,其主要使命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各企业、公司与组织中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决策、风险管理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这样的实战型高级人才,更为稀缺,重金难求。
目前,国家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将在3年内培养10万高级人才。培训的特色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教学一律由企业一线高级管理或者企业总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切实达到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习什么。这也是目前物流工程领域唯一引用国际素质物流教育的创举。
自动化专业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从战争准备到战斗打响,无人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突破了传统的侦察领域,而且进一步还具备了攻击能力,无人机的参战也真正让自动化技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的优势在于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自动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硬件和软件等。从应用观点来看,研究内容有过程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等。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关键词:专业导论 职业规划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9-02
目前,在大学高等教育中,人们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专业引导在对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和专业认识有重要作用已有共识[1~3]。但具体如何开展新生教育,特别是如何有效的引导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包括这个专业是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等问题,激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许多高校还在积极的探索之中[4]。
笔者所在广州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型高校,所属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根据学院历史发展与专业建设情况,两个专业的培养定位均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另外,我们的生源是广东省第二批本科院校中录取分数比较高的生源。从以往的经验看,除了小部分专业调剂的新生开始可能会对目前专业学习有点抵触心理,大部分新生对专业学习还是充满了期待。但当第一学年课程学习下来,有些同学对所学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联系有困惑;也有些同学因为刚进入大学放松了,导致一些基础课程没学好,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还有一些同学对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不清楚,又受到社会上浮躁氛围的影响,觉得大学毕业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等等。在与其他学院同事以及其他学校的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些实际情况不仅存在我们学院,目前不少地方院校的工科专业都会存在。在2012年之前,我们对新生开展的专业引导教育主要就是通过一次讲座的形式,由专业负责人详细给学生阐述我们这个专业情况,然后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被动的回答学生的疑问。但由于学生刚入学时还处于新奇状态中,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和理解都还不够,因此,基本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记,新鲜感一过,很快陷入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情形之中。经过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形式的专业引导效果并不是很好。为此,我们电子信息系在2012级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这门新的课程,课程为1学分,16学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此课程的安排,新生能够了解专业情况、巩固专业思想、热爱专业学习、增强学好专业信心。那么如何开展好《专业导论》课程解决上述问题便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下面结合我们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谈谈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的一些经验。
专业导论教学改革方案如下所述。
1 第一讲:专业是什么(2学时)
虽然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相对于十几年前已非常高,但在与新生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并不了解,有些学生也只是零碎的听说一些关于专业的消息,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他们来到大学里面,迷茫是最大的感受。为此,我们专业导论的第一讲便是安排专业负责人以讲座的形式给新生讲解专业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专业的培养计划与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这些内容与资料我们都是放在学院网站上,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关心的是专业课程的安排。因为刚入学时,他们迷惑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都是数学、物理等等基础课,没有专业课。当他们看了后续课程的设置,结合我们阐述了后续课程与基础课之间的关联,学生这时就不会对基础课的学习放松。另外,我们有特色一点是在这一讲中安排了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我们邀请了一位保研的学生(也可以考虑一位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生),还邀请了一位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让他们给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大学的学习经历。两位学生都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生活学习中注意的重点,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留下来和师兄师姐交流。通过这一讲,学生对专业概况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具体;对专业发展有了不同发展方向的认识,但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发展方向,选择方向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问题还是心中的疑问。
2 第二讲:专业发展方向(4学时)
在这一讲里面我们安排了专业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给学生讲解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每门专业课程的工程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这些课程的学习的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除了阐述这些内容,我们也特别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两类课程的相互关系。由于新生的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深刻,他们认识不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密切联系,觉得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用处不大,从而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我们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时不认真,对课程中的振动与波等概念没弄清楚,这样就直接导致后面对光的波动特性难以理解,这样对基于光波动性的工程应用的原理和方案就根本理解不了。
在这一讲中,学生对基于专业课的工程应用实例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介绍社会知名大型企业的相关专业产品。例如,介绍光纤通信课程时,我们介绍了华为、中兴、烽火通信等公司的相关产品,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考虑到有部分同学将来会选择继续深造,我们也简单介绍在专业方向领域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为学生提供将来选择考研学校提供参考。
3 第三讲:企业需求与职业规划(2学时)
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做报告是我们一直以来开展的工作,不过之前主要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交流活动。而在新生《专业导论》课程这一讲中,我们邀请专业相关企业负责人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交流关于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情况,特别是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树立目标主动设计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早一点了解到现在社会分工的情况,特别是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岗位分工。以此引导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树立目标,努力奋斗。通过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企业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书本知识,不知道实际中有何用处,如何应用。在这一讲中,很多学生主动的做着笔记,记录本专业的相关产业情况,企业分类情况,企业职位分工等等。
4 第四讲:专业技能的培养(4学时)
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培养其专业技能。首先是学习方法上,面对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差的学生,很难及时适应和转变过来,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大学课程课上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记住所有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特别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外,除了学习开设的课程外,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大学生竞赛活动、教师科研活动等等。这一讲的形式除了以讲座的形式同学生讲授外,我们也安排了参观专业实验室与课外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践进一步坚定新生的专业学习信心。
5 第五讲:参观专业相关企业或产业展会(4学时)
我们《专业导论》最后一次安排的是见习内容。见习是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高校把见习这个环节放在高年级的同学中。我们尝试着让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新生参加见习。这个阶段的见习过程是无法激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考虑学生对企业,对实际应用的兴趣比较浓厚,前面通过学校课堂讲述的内容还是很难给新生留下深刻影响,所以通过直接的实地观察了解,加深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识,早日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我们也认识到学生处于刚刚入学时的新奇状态中,通过有限的几次教学,学生对很多内容理解可能还不深入。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保持着不定期的跟踪辅导。我们探索的制度是设置导生制。我们通过选拔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新生班的导生,帮助新生顺利适应新大学生活和学习。通过实践发现,师兄师姐的榜样作用对新生影响非常大。许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同师兄师姐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了解课程情况,了解如何选择学生社团等等。
6 结语
我们通过专题、讲座、互动交流、参观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专业发展方向,企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培养其专业技能。另外,我们也通过这门课程积极的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引导学生早日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与未来。现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有明显的提升。正如文献[2]作者说“如果把读大学比做是一次长时间的旅游的话,那么开设专业导论课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张导游图。”我们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新生顺利的开展新的旅程。
参考文献
[1] 朱福兴,李惠娟,李莉.高校增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展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12):33-36.
[2]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24-02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普遍面临着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导致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在经过几年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后,不少学生依然对所学方向及其未来发展定位缺乏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导论课陆续走进了高校的课堂。起初,专业导论课程被部分高校视为“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教育方法”,[1]后来,很多高校将专业导论课作为专业基础课而更加重视。有教师对于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情况展开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开设是持非常支持的态度的,反应是很热烈的。[2]从笔者主讲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两年的情况看,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然而,要讲好这门课所需的教材、教研成果等还比较缺乏。因此,笔者总结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期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于专业导论,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的重视。
一、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导论课程的地位决定了其主要授课内容。笔者经过广泛查阅资料与调研,将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确定为四个大方面:一是关于专业的一般性知识,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专业发展历史等与专业相关的一般性知识;二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习实践等及其之间的关系、年度教学安排与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条件与特色;三是专业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包括专业最近几年就业的大体状况、主要就业领域与职业大类、主要职业的市场需求特点与晋升通道、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主要通道介绍等;四是专业人才的主要素质能力构成、要求与专业学习方法等。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工商管理专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前景、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课程、哪些课程是本校的专业特色、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主要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以及学生该如何在大学四年里安排好自己的目标等。
在还没有开始专业导论课之前,学院每一年都得花很多时间来零散地处理和解答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及其前景的质疑。学生们最大的问题与担心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泛而不精,虚而不实,我学来有什么用?未来我拿什么去就业?进入社会以后我能够干什么?怎样去干?”等。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之后,类似的质疑明显减少了很多,学生们普遍认识到了该专业存在的市场价值和自己未来的主要努力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在我校是放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开课,16个课时,每周安排2节课,共连续安排8周。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一代,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折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的传授知识,调动课程的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他们就会上课睡觉、玩手机或干些与课程不相关的事情。专业导论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如果讲得不好,不仅影响该课程的学习,更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后续的课程学习,甚至四年的大学生活,因此需要教师多下工夫。
第一,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最好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士现场说法。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专业的一般知识、课程体系、部分就业择业内容都是由自己讲解,大概共讲解12节。其他内容聘请外校人员来进行讲座互动,安排2次,共4节课。一场讲座是请本地一位企业家或中层以上的管理工作者来做,另一场是请本校本专业毕业的几位从事管理工作的毕业生来与学生们进行圆桌交流。企业人士与师兄师姐们进入课堂,更能够带来一些真实信息,特别是关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能够说得具体、全面。那些毕业学生既十分熟悉大学校园,又有社会工作经历,他们的话学生们觉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而且,毕业生自身的工作单位与能力素质展现本身也具有良好的榜样效应。
第二,以启发式教育为主,从身边或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企业现象引发问题讨论,引出教学重点内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资讯搜集能力强,特别熟悉或关注企业品牌、产品和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新闻。所以,尽管他们只是大一新生,但是他们的一些表现令人惊讶。因此,每一个重要内容最好都是从启发式提问开始。如在讲到专业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时,先问学生:“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它往往会碰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从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中,引出《管理学原理》、《税收》、《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这样学生就好理解了。
第三,广泛搜集资料与学生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长期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章复印给学生阅读,下载一些比较经典的与工商管理或学生就业相关的视频在课间播放。如将《职来职往》等节目的视频剪辑播放给学生看,非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再介绍一些工商管理的经典书籍、企业家传记、相关电影等给学生,并请一些学生来共建资料共享平台,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第四,注意教师的身体力行与以身作则。90后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增强,对于教师的PPT,甚至是教师的整体着装形象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与集体评价。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也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授不仅要注意自身形象,还要注意将PPT做得美观大方,简洁漂亮,有自己的特点。
第五,充分鼓励学生利用答疑时间与教师展开深入交流。大一新生从以应试为主的中学学习环境进入到以自主性为主的大学学习环境以后往往很不适应。在这个过渡阶段,更需要任课教师的热心帮助与扶持。专业导论课本来就是一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适应阶段发挥着独特作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答疑时间,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与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开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办法
该课程通常就考查课,但根据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也要给出充分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依据。笔者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定为各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程论文阅读、课程表现和课后的资料分享等环节;期末进行开卷考试,让学生回答几个大问题,主要考核他们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对未来的专业学习目标与主要措施的认识程度。
总的来说,专业导论课很有开设的必要,但是要上好这门课,帮助学生完成大一的过渡阶段和对于专业的基本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关注该课程,献智献慧,共同谱写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1-3.
[2] 李鸿昌,龙肖毅,赵建军.对专业导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大连学院学报,2010,(1):88-91.
[3] 宋育红.如何给大一新生上好专业导论课[J].价值工程,2012,(3):246.
[4] 高海霞.工商管理类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心得[J].科技视界,2012,(7):34-36.
CDIO标准为实现CDIO教学目标提供了详尽、一体化的实施要求和指引[1]。CDIO工程教育理念2005年引入我国后,迅速在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等领域产生广阔影响,其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引入与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2中职电子商务课程(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e-commercecourse)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既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汽车商务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课程是管理与工程相结合的复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2]。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泛,涵盖网络通信与安全、网站建设、电子支付、物流与供应链、营销、法律等。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目标重点培养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电子商务基本运营的、具有良好基本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正符合CDIO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培养目标。
3CDIO标准下电子商务课程(E-commercecourseunderCDIOstandard)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基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缺乏从课程角度进行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构建、工程实践环境、教师能力、考核与评估等各方面整体构思与实践,CDIO的12条标准正是从这些方面指导工程教育实践,围绕培养目标一体化实现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3.1CDIO标准与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对应关系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建设中,一是要进行课程总体分析,体现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过程,此部分对应于CDIO标准1(以CDIO为基本环境)。二是要建立一体化课程(包含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实施建议等),此部分对应于CDIO标准2(学习目标)、3(一体化教学计划)、4(工程导论)、5(设计-实现经验)、7(综合性学习经验)、8(主动学习)。三是要建设实践实训场所,CDIO标准6强调要根据条件就现有教学场地加以改造,无论是教室、报告厅、工程实践场地、实验室,可使学生接触和使用到各种现代工程工具包括硬件、软件、食品和设备。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及水平决定着培养效果,CDIO标准9和10分别对教师能力提升和教学能力提高做了要求。五是考核与评估,考核评估是判断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CDIO标准11和12阐述了如何进行学生考核和专业评估。下面重点介绍一体化课程建立及考核评估。
3.2一体化课程
CDIO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要求,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还包括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热情、生产问题求解能力、试验和发现新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一体化课程建设中要采用项目方式,结合典型任务。在任务设定中既要考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要考虑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及一体化课程要求,确定实用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体验及认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电子支付与安全交易、网上开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法律与法律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为三至四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过程分为学习目的、任务提出、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拓展练习和任务小结(含学习笔记和任务考核)等六个部分。每个项目及任务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在内容及环节安排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3.3考核评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建立与CDIO模式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方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3]。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评价中要融入对学生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学科知识等,确定考核标准和度量,制定每个项目及任务的考核表,如“数字证书与使用”任务学习考评表(表1),同时及时将考核评估情况反馈给学生及教师等相关者,以确定教育效果和影响,促进持续改进。
4结论(Conclusion)
解释结构模型,是美国沃菲尔德(J.Warfield)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而开发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属于概念模型,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概念结构图形象地表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适用于高校课程内容的安排,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制定等,可以有效实现课程体系的结构化和序列化.它包含以下步骤:1.建立邻接矩阵(AdjacencyMatrix)首先,分析当前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并将需要分析的要素编号(Si,i=1,2,...,n).然后,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邻接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要素Si和Sj的“从至关系”.2.建立可达矩阵M(ReachabilityMatrix)设I为与A同阶的单位矩阵.进行以下的布尔运算可以求得可达矩阵(从一个要素到另外一个要素间是否存在连接的路径)M:(A+I)k-1≠(A+I)k=(A+I)k+1=M.3.各个要素的级别建立从可达矩阵作出层级有向图.定义两个集合R(Si)、A(Si).R(Si):从Si出发,可能到达的全部要素集合称之为可达集合;A(Si):所有可能达到Si的要素集合称之为先行集合.以R(Si)、A(Si)求出R(Si)∩A(Si)集合.R(Si)∩A(Si)是要素Si能达到,而且又是能够达到Si全部要素集合.如果R(Si)∩A(Si)=R(Si),则R(Si)这个集合中的要素是全部要素中的最高层级.按照这种方法,将有向图中的最高层级决定后,可将它从可达矩阵中排除.然后,将剩下的要素按照同样的方法求出其中的最高层级.如此找出系统中各要素所在的不同层级.4.建立层次结构图在最下层放第一级要素,其上面放第二级要素,直到把所有的要素都放到相应的层次上,然后用有向图来表示整个系统要素的层次关系.这样,整个系统结构就会完整、清晰地呈现.
二、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1.确定开设课程及其关系,建立邻接矩阵通过对开设工业工程专业比较有特色的高校及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调研,确定出开设课程及其之间的先行关系,我们把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分成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共计50门课程.下面我们以工业工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调研找到了所有课程的先行关系,如表1所示,课程前的数字为课程的编号.根据表1所示课程之间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如表2所示,其中0代表两门课程之间无关系,1代表两门课程之间有关系.
2.建立可达矩阵M根据布尔运算法则,由以上邻接矩阵计算可以得到可达矩阵,如表3所示.
3.各个要素的级别建立根据可达矩阵M,笔者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出各要素层级分级结果。
4.建立层次结构图由层级分解结果与邻接矩阵,可以绘制解释结构模型图.该专业的课程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和工程技术相关,一类是和管理理论相关.和两大类都相关的课程为现代制造系统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该专业必修课程最少需要安排在4个阶段完成.为了能够保证必修课程的完成,工程识图、管理学和工业工程导论必须在第一阶段完成.第二阶段的必修课程数量明显较多,除了工程力学和基础工业工程必须设置在该阶段以外,其他的课程可以适当调整到第三阶段完成,以保证每个阶段课程数量的均衡和学分的平均分布.由于第四阶段的课程只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所以可以适当将第三阶段的课程下调,但是由于第四阶段的学生要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同时只有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所以也不宜安排过多的课程.经过调整后,形成了新的课程分布。
三、结束语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of some domestic and oversea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he problems of system are pointed out. Furthermore, based on marker demand, th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I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are proposed.
关键词: 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特色
Key words: market demand;Independent College;Industrial Engineering;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27-03
0 引言
工业工程专业是集工程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叉学科,注重以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系统的管理问题[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八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工程技术基础和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设立的时间较短,不同层次高校之间,课程模块与培养体系设置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也面临着很多办学难题,例如:专业设置如何能主动并及时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如何能基于市场需求体现特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如何能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独立学院要办好工业工程专业,必须正确把握市场需求,科学制订培养计划,彰显特色,打响品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同类专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基础和理论功底,重心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就业。
1.1 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专业办学成功的基础。国内外知名高校都非常注重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依据各自的学科体系和特色,制定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2]。
大陆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大多设在机械学院,部分设在管理学院,体现了较强的工程属性;香港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主要设在工学院,注重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设置了诸如“工程原理与设计”、“产品设计和通讯”、“社会工程”等特色课程,值得关注;台湾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课程模块设置较为精细,如有的高校将“品质与可靠性”列为核心课程[3];在美国,工业工程被列为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学科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人机工程(Human Factor)、生产与制造工程(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物流与供应链(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等五大研究方向,美国主流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特色鲜明,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物流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质量控制和人机工程学,普渡大学的人因工程等。
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安排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为独立学院对现有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整合与优化,修订和完善符合现代工业工程发展趋势的专业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1.2 浙江省内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分析 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浙江省除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设立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独立学院主要有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等,具体设置见表2。
浙江是经济强省,制造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浙江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利用外资规模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浙江离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工业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表明,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效益与效率,离不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表2可见,浙江省内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主要设在机电系,以工程学科为主,强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独立学院的定位是相符的。
2 现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之江学院自2002年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0年,是独立学院中较早设置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工业工程专业一贯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东伊利诺大学建立了“2+2.5”合作培养项目,与美国拉玛尔大学建立了“3+2”合作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了教学体系较为完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培养思路基本清晰,毕业生就业面广的良好办学格局,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根据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发现,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培养方案的系统性不强,技术与管理的衔接不到位;②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整合还不尽科学合理;③大型综合实践平台欠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
3 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特色培育思路
完善以工程学科内容为主,管理学科内容为辅的教学体系,优化以机械制造工程为主要对象、制造业信息化为背景的培养方案,加强以制造管理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优势。使得工业工程专业既能主动适应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和社会需求,研究和修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根据独立学院生源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完善和调整教育改革的理念,研究和改革工业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面向制造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与浙江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3.2 整合教学课程体系,强化综合实践平台 教学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体系[4]。如何在课程体系将工业工程的技术特色和管理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科学搭建专业基础课平台,强化“运筹学”等专业基础课,适当压缩“电工学”等课程学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和改革,根据现有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确定了3-4门专业核心课程,如生产管理方向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场管理”等四门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共计11个学分。此外,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认真梳理,如“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课程都涉及到仓储管理这一知识模块,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进行了整合,避免多门课程重复讲解同一知识模块的现象发生。
应用型人才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取消了“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的课内实验,增设了1周的工业工程基础综合实验;依据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了3周的生产管理大型综合设计和供应链大型综合设计。
通过对教学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优化,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约占总学分的6%,而实践环节占了毕业总学分的23%左右。
3.3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专业特色培育 在以应用型为主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很多高校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特色。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专注培养以采掘业为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面向煤炭及相关产业就业;华北电力大学主要培养以电力为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主要在电力及相关产业;安徽工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外资和台资电子制造企业。
独立学院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主动适应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制造业包括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制造业,因此,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主动跟踪企业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和体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03):130-134.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 数学 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为物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物流人才匮乏,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某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数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协助决策者得出最优决策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在目前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笔者认为,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摆脱高职院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要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最低分投档线的学生,特别是民办高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学符号的含义不清楚,不会用,更谈不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而造成这种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学习数学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少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也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兴趣而已。
1.2 “本科压缩型”数学教学不能适合当前的高职教育
目前高职数学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仍是沿用本科教育的内容,属于“本科压缩型”,本科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实行性和应用性,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具体表现为:
1.2.1 缺乏现代化数学理念,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重分析推导、轻数值计算。
1.2.2 缺乏构建一个以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专业所需知识为前提的够用的理论工具体系,不能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教学特色。
1.2.3 过分强调数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与物流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2.4 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流领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视不够,尤其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培养,重深度、轻广度,联系物流管理实际的领域不够广泛。
1.2.5 课程模式单一,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对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
2 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结合物流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上明显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若要求他们在原本就比较平薄的基础上,还要把所有高等数学的知识都熟练掌握,这明显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上可以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和深入一些实用性知识点的教学。在教材处理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对数学知识、能力的不同需求进行教材重组,删减与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增加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内容。让我们列举以下几个例子:
2.1 在学习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介绍的变速直线直线运动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物流专业有关的变化率问题。
2.2 在讲解极值问题时,可以结合物流专业课程中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寻求最优的库存水平。
2.3 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可结合讲解物流运输模型实例。
2.4 在讲解数学期望、方差以及线性回归时,可以结合物流采购市场预测,使用定量预测方法,预测采购量,并估计预测误差。让这些枯燥的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2.5 在讲授线性规划时,可以结合运输路线规划问题。
其实数学知识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立数学模型上,对于一个实际物流问题若能建立数学模型,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一大半,例如在研究投资“主体”在满足工程项目预定目标条件下,如何使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达到最小,如何投资和管理物流工程项目,如何安排调运方案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使总运资最低。通过以上常规数学教学的一些改进,使数学与物流更加紧密地接轨。
3 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1 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强调多样化、直观化、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掌握、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对模型解和检验是一个复杂、枯燥而又耗时的过程,而使用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3.2 开展实践教学
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可采取以下方式:
3.2.1 运用校内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教学模型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过程优化。
3.2.2 积极与物流企业或事业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能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南昌某物流公司,其中有一个学习环节就是公司配送路线优化问题,学生首先了解该公司配送路线优化问题,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与公司实际配送方案进行比较。
4 结论
本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以及本人的高职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高职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问题,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玮,钟强,郑燕华.经济数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
[2]霍红.物流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7,7.
[3]韩兆君,徐玉国.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构建[j],高等数学研究,2008.7.